奥运会主体育场是什么?

前两天,一位名叫 Dick Pound 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在推特上说:「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 5 月下旬得不到控制,2020 年东京奥运会可能将被取消。」

这条消息一出,网上立马炸了锅,大家都在猜测消息的可靠性。一起君也是替日本人民捏了把汗。

日本为此已经筹备了 7 年之久,总预算已经超过 1.7 万亿日元(约 1000 亿人民币);不仅大手笔兴建 7个新比赛场馆,还对一大批旧馆进行全面翻新、改造,而国立竞技场就是改造项目的重点之一。

东京新国立体育馆是由原建于 1958 年的旧体育馆改建而来,曾是1964 年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翻新后可容纳 68,000 位观众,将在这举办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以及足球比赛等多项。

△日本国家体育场,1964

新竞技场的方案原本是扎哈·哈迪德(Zhaha Hadid Architects)中标的,最后却因为预算问题取消了这个方案 ▽

最后,项目交由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耗资 1865 亿日元(约119亿人民币),已于2019年11月完工。

总建筑面积达到 19.4万平方米,拆除原有建筑,并将跑道扩大。

木结构表皮点缀着绿植景观,代表了隈研吾对天然材料的执着追求。

项目最吸睛的部分自然是体育场的白色顶棚,看起来好像有一大块还没盖好 ▽

其实却是隈研吾的设计亮点——通过电脑计算日光覆盖率,将南向这块顶棚材质替换成强化玻璃砖,好让会场内的天然草坪能够吸收到太阳光。

透过玻璃砖洒向场内的光线,就好像阳光穿过枝叶缝隙洒落,观众们也会产生进入森林里的安心感。

除了对光线的偏执,隈研吾还坚持使用日本国产木头来建造整个场馆,体育场立面由四层重叠的木屋檐组成,整个场馆被设计成由一块块纤细的木块组成的巨大集合体。

屋檐灵感取自日本寺庙屋檐的建造工艺,每个屋檐的下方都覆盖着一根根木百叶,从远处望去,木条之间有着工整纤细的缝隙,带有浓浓日本特色。

据当地媒体报道,所有建造用的木材均取自日本 47 个县市,可谓集合了日本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会场顶层屋檐尺度和高度都比其他几层都要大,为的是更好的将气流向下导引进入观众席,同时还安装马力强劲的送风机,双管齐下打造舒适观赛环境。

设计师同时也从选手的角度出发,选取落叶色彩元素,将观众席设计成色彩不一的马赛克,而不是一往体育会场那种单一颜色的座位。

这的设计即使没几个人观战,一眼望去也好像座无虚席,选手也不会造成心理压力。给选手创造一种在大自然中奔跑跳跃的氛围。

会场内部装饰着曲线型 LED 灯,象征着风的自由流动▽

会场各处都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实用细节,比如下图中的轮椅停放点和卫生间中的专用扶手 ▽

不久前刚刚亮相的东京奥运村广场也是本次奥运会的主要设施注意,位于滨水区,广场面积 5,300㎡,包括咖啡馆、银行、医务室等各种生活场所,耗资 24 亿日元(约1.5亿人民币)。

说是广场,其实有顶棚的一系列木结构平房,外墙是玻璃材质 ▽

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和环保的理念,项目组委会从日本 63 个城市「借」了大约 40,000 块木材用来建筑奥运村广场的主体结构。

一根根扎实的木头纵横交错地堆叠,构成了典型的日式天花、立柱,代表日本极简主义的设计美学。

木材大多为日本常见的落叶松、日本雪松和日本柏树等,每根木头上都印着城市的名字,笔划干净的油墨字和英文标示,凝聚着这些城市对奥运会建设所贡献出的绵薄之力。

建好后,这里将举办运动员欢迎仪式等各项活动,能为运动员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便利。

其实这些木头也都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待到在奥运会结束后,这些木头将被拆下来原封不动的归还给捐赠城市,用以建造更多公共建筑。

项目:体操、艺术体操、蹦床

地址:東京都江東区有明(有明北地区)

木造建筑是 2020 年奥运会的主要建筑特色,而新的有明体操中心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

倾斜的外墙由一块块木板拼合而成,从下往上看过去,十分紧凑,曲线优美。灵感来自于日本传统房屋中名为「engawa」的阳台结构。

它不仅在屋顶框架,主礼堂和建筑外立面大量运用木材,还创造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拱形木屋顶,足有120米长,宽度 90 米,高度约 30 米。

拱形木梁材质是日本柳杉,质地坚硬的木材纵横相交,一气呵成,创造了连续、开阔的内部空间。

这么大的木梁,竟然没有一根立柱,想想就不可思议。它其实是采用由中央梁柱和两侧悬臂式桁架组成的「复合木梁柱结构」,并使用了「提拉法」进行建造。

连观众席的座椅也是纯木质的,材料是日本本土的雪松,营造出被树木包围的温润空间。

可容纳 12,000人的场地将在奥运会期间举办体操、艺术体操和蹦床比赛。

地址:東京都江東区有明一丁目(有明北地区)

同样在有明区北部的新建比赛场地还包括有明竞技场,2017 年动工,19年12月竣工。项目建筑面积约 25,500㎡,总建筑成本约为 370 亿日元(14.6亿美元)。

外立面由玻璃幕墙和白色板材组成,会场屋顶下凹形成一道优美的弧度。

主赛场面积约为 4,100㎡,足够容纳四个排球和三个篮球球场。内部大厅、天花板和墙壁共使用了 800 立方米日本木材,天然的纹理相互呼应,凸显日式独有的自然韵味。

半开放的走廊外侧以混凝土立柱做支撑,顶部和侧墙均使用了大量木板做装饰▽

有明竞技场可容纳多达 15,000 名观众。将用于奥运会的排球比赛和残奥会的轮椅篮球比赛场地。

△效果图和建成实景对比

项目: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

地址:東京都江東区辰巳二丁目2番

新建场馆另一个亮点是东京水上运动中心,是在辰森之森海滨公园最新建的,共四层楼高,建筑耗资 567 亿日元(5.23亿美元)。

巨大的白色屋顶重 7000吨,厚度达10米,事先造好后再抬高到现在的位置。白色体块在蓝天衬托下显得非常轻盈,建筑外墙覆盖一排向上倾斜的百叶板,与屋顶形成呼应。

主池设有可移动的墙,可将50米的大泳池转换为两个 25 米的标准池。池底的深度也可以调整。

该中心将在奥运会期间用于游泳,潜水和花样游泳场地,可容纳 15,000名观众。

2020 东京奥运会共有 38个场馆,除了以上这些新建场馆,还有多个旧体育设施被纳入使用,其中不乏大师设计的经典建筑。

地址:東京都渋谷区神南2-1-1

代代木体育馆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巅峰之作,以其悬浮式屋顶设计而闻名世界。

它的主要结构体由两个半月形曲面体块交叠构成,相交的两端自下而上汇聚到悬垂的支柱顶端。

场馆最初建于1964年,由一座游泳馆和一座球类馆组成,它的外表结合了现代建筑美学与日本寺庙的传统风格。

内部屋顶采用悬锁结构,巨大的曲面似纺锤状展开,在场地中央形成高挑的开阔空间。

这样的设计允许场馆在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之间自由切换。

地址:東京都千代田区北の丸公園2-3

另一个古老的场馆是日本武道馆,曾在1964年奥运会上首次举办柔道比赛,象征着日本的武术精神。 

其八角形屋顶形状来源于古老的日本寺庙「梦见堂」,却曾因太过传统而受人诟病。

如今武道馆已成为了标志性的演出场所,鲍勃·迪伦(Bob Dylan)和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都曾在这里举办过令人难忘的演唱会。日本艺人明星都以在这办演唱会为最大荣耀。

地址:札幌市豊平区羊ケ丘1番地

札幌圆顶体育场有着「巨蛋」的称号,银色椭圆的外形非常抢眼。

它是日本唯一一座全天候圆顶体育场,室内有着大规模天然草皮。大约能容纳42,000名观众。

除了足球,棒球等比赛活动,也能作为文化交流的活动设施。

地址:神奈川県横浜市中区横浜公園

横滨体育馆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公园,是日本第一个多功能体育馆。场馆呈巨大的圆形,共有七层高,建筑面积为 6.7万平方米,总占地17.1万平方米,耗资600亿日元,历时3年零9个月才完工。

这里即可作为田径、、棒球等项目的比赛场地,也能举办大型音乐会。

交通:JR京滨东北线、宇都宫线、高崎线埼玉新都心站

埼玉超级竞技场是日本最大的多功能体育馆之一,场内设有巨大的弧形可移动砌块,能水平移动 70 米的距离,从而灵活的创建多种规格的场地,以满足体育赛事和商业演出的不同需求。

它是日本唯一一座具有美式足球比赛资格的体育馆,最多容纳 37,000席。

13.武藏野之森体育广场

项目:、现代五项(击剑)

地址:東京都調布市西町290番11

武藏野森林运动广场靠近东京体育场,有着流线型外观,顶部由三角形复合板材组成黑白相间的几何图样,内部天花板也同样采用这一几何元素。

地址:宫城县宫城郡日府町S谷市伊达40-1

宫城体育馆位于日本宫城县,主要用于田径比赛和足球比赛。

覆盖体育馆观众席的屋顶呈半月形,让人联想到 16 世纪统治此地的封建领主——伊达政宗头盔上装饰的两半月亮。

15.东京辰巳国际游泳场

地址:東京都江東区辰巳二丁目8番10号

辰巳国际游泳场是由东京建筑事务所环境设计研究所设计的,建于1993年,2020 奥运会的水球比赛将于此举行。

它由五片圆形屋顶组成,从远处看像是一只鸟儿在水面上展翅飞翔。由胁田爱二郎所创作的赤红色雕刻作品已然成为这个游泳馆的点睛之笔。

内部空间宽广、开阔,借助钢结构支撑弧形天花。

项目:皮划艇(静水)、赛艇

地址:東京都江東区青海三丁目地先

海之森水上竞技场是位于东京湾的比赛场地,奥运会期间用于轻艇和划船项目。已于2019年6月正式启用。

赛道长 2,335米,宽198米。设有 8 条宽12.5米的水道。并在比赛路线的两端都安装了控制水位的水闸和水泵,从而不用担心竞技场中的波浪过大。

本场地拥有一座 2000 座的看台,和一座可在奥运期间容纳超过14000人的临时看台。看台顶部巨大凉棚向前伸出,可为观众遮挡太阳。

东京奥运会后,这里将用作举办国际赛事或训练的水上运动中心。

大井曲棍球体育场建于大井码头海洋公园内。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曲棍球场,蓝色「草皮」由 APT 制造,是一种名为 Poligras Tokyo GT 台面。用于制造的功能纤维 60% 以上都是甘蔗等可再生原料。

其他可持续性特征包括位于表面下方的减震垫,是使用回收的橡胶制成。 

2020 东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以东京市区为中心分布,大部分集中在东京湾 ▽

除了比赛会场,东京奥运会的火炬设计也是一大亮点,71厘米长的金色火炬由吉冈德仁设计,借鉴了樱花的元素,相当具有日本特色。我们也曾有过详细的介绍 ▽

最近,日本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奥运圣火进行传递彩排 ▽

△火炬手女演员石原美里

东京奥运会官方也展出了由 19 名*级艺术家所创作的奥运主题艺术海报 20 幅,有书法家金泽翔子、导演蜷川实花、家荒木飞吕彦、野老朝雄、·韦斯贝克等。

组委会还为比赛设计了一系列宣传漫画,画风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机器猫的年代▽

看到这儿,你还在担心日本这次会因为疫情的关系取消举办东京奥运会吗?

其实,开头提到的那位资深委员 Dick Pound 也表明他的话只代表个人立场。无论是国际奥委会还是东京奥组委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都十分坚定:没有理由停办。

正如奥运会宣传片所传递的主题「United by Emotion」一样,体育运动的力量能够将全世界不同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御敌。

gif 图由一起设计制作

视频、图片、部分文字说明来源于奥运会官网

本文由一起设计原创撰写

    5年筑“巢”,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横空出世!“鸟巢”的问世,为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画上了圆满句号。

    人民网记者探访“鸟巢”的设计与建设者,他们,只是数十万奥运场馆建设者中的代表。据了解,仅参与“鸟巢”建设的就达两万多人,最多时工地上有7000多人。

    初见谭晓春,身板高而结实。2003年9月,他领着一拨人第一次走进当时尚未正式开工的“鸟巢”工地,至今快5年了。

    5年中,谭晓春累计有3年时间夜晚是在工地度过的。今年除夕,和前几个春节一样,他爱人又到了工地,晚上两人一起和坚守工地的工人们吃年夜饭。一直忙到大年初三,谭晓春才抽空回家换了一套干净衣服。

    作为总承包部总经理,谭晓春就是“鸟巢”前沿阵地总指挥官。他和同事们将现代科技引入“鸟巢”施工组织与管理:开发“建筑工程多参与方协同工作网络平台系统”,实现“鸟巢”工地和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钢板加工厂家的“零距离”沟通;建立“虚拟建造系统”,实现在工程施工前的模拟施工……

    谭晓春告诉记者,“鸟巢”钢结构焊缝总长300公里,可每一条焊缝的焊接人、焊接时间、焊接部位等,他都一一记在了电脑里。“百年奥运,中华圆梦。一定程度上说,这‘鸟巢’代表着北京奥运,北京奥运代表着中国形象,我们必须精益求精,除了确保万无一失外没有其他选择。”

    “鸟巢”工地上的许多人都说,谭晓春是最繁忙的人。就在采访过程中,谭晓春又接到了新任务:出任奥运会期间“鸟巢”保驾护航的负责人。“虽然‘鸟巢’卸载了,但我们‘鸟巢’建造者的责任现在还不能卸载,永远也不能卸载!”谭晓春语气仍是那样坚定而从容。

    潘民祥和千余名焊工一起,历时两年,克服重重困难,将那些巨大的钢柱和桁架用一条条焊缝、一个个焊点焊接筑成钢铁“鸟巢”。

    有着10余年从业经验的潘民祥是南区焊接施工的队长,半个“鸟巢”由他们焊接而成。

    “鸟巢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也是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奥运关键项目。钢结构焊缝总长300公里。”潘民祥说,国内首次采用的一种高强度特厚钢板,他们也是首次焊接。焊接时,需先将钢板加热到150摄氏度以上,为保证焊接质量,必须连续焊接不中断。

    炎热的夏季,焊工身穿厚厚的防护服,手执面罩、焊枪,分小组轮流交替施焊。焊接柱脚箱体时,箱体外围加热后,焊工要钻到箱内焊接。一般一个焊工要在不足1平方米的高温箱体内施焊10分钟,然后由另一个焊工接替。

    焊接许多大构件时,焊工们只能在几十米的高处采用仰焊。焊工钟海文说,“施焊时,哪怕滚烫的焊花掉进脖子也不敢停止焊接,否则会出现裂纹、夹渣等质量问题。”

    2006年8月底,施工单位对“鸟巢”主结构进行合龙。按设计单位要求,合龙温度为19摄氏度正负4摄氏度,北京8月深夜至凌晨的气温符合要求,他们就将焊接合龙的时间定在凌晨2时。

    2时整,穿戴防护服的焊工们各就各位,进行对称焊。他们有的躺着焊仰缝,有的蹲着焊平缝、立缝,个个精神饱满。看到紧张有序的焊接施工场面,潘民祥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连续焊接9个小时,“鸟巢”钢结构顺利合龙。经超声波检验,“鸟巢”焊接的合格率达100%。

    邱德隆,39岁,北京城建集团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副总工程师。

    在邱德隆的电脑中,储存着2000多张照片,他的这些照片中有不少是记录“鸟巢”建设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毛病”。

    回顾这些年参与“鸟巢”建设的经历,邱德隆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这个大跨度建筑,从钢结构到膜结构再到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每一步,无不是一个又一个世界级建筑难题。

    “没有先例,没有经验,没有软件……所有的一切,只有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来解决。”

    “鸟巢”42000吨钢结构主要由24个桁架柱支撑,在受力最大的6个桁架柱的受力最大部位,使用了一种叫做Q460的高强钢材。这种钢材在国内建筑钢结构中是首次使用,其焊接技术处于空白。作为分管“鸟巢”钢结构施工技术的负责人,邱德隆牵头组织相关单位一道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在经过100多项次试验后,梳理出上万个数据,最终攻克了Q460钢焊接的技术难题。Q460钢材在“鸟巢”的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被誉为“我国建筑钢结构发展的里程碑”。

    “我们参与建设‘鸟巢’就如同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一样,破解这些关键性技术难题绝对就是一场场重量级比赛。对此,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一个一个去战胜它,直至进入决赛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邱德隆说。

    李兴钢,39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国家体育场中方总设计师。

    李兴钢建筑设计工作室几乎就是“鸟巢”工作室:桌上是“鸟巢”模型,墙上是“鸟巢”图纸,架子上一摞摞放着“鸟巢”资料。

    1969年出生的李兴钢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建筑师。2003年初,李兴钢作为中方总设计师赴瑞士,参与后来被称作“鸟巢”的国家体育场设计。

    “创作‘鸟巢’是一个不断推敲与求索的过程。我们最大的设想是,让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回归体育建筑和人类体育活动的本质,也就是以竞赛和观赛、以运动员和观众为本。”李兴钢说,现在许多人关注“鸟巢”外面的钢结构,但设计却恰恰是从内部,从一个体育场的核心部分??赛场和看台开始的。“‘鸟巢’在全世界范围都是当代的、独特的,但它不是设计的原因,而是设计自然延伸的一个结果。”

    出任“鸟巢”中方总设计师已5年多,“中间巨大的压力是必然的,这源自于责任。”李兴钢告诉记者,最紧张时,他和同事们基本在晚上9点多才有空隙吃晚饭,深夜睡下,脑子里老静不下来,一到凌晨两三点就醒了,折腾到五六点才又睡去。

    “对我们许多设计与建设者而言,‘鸟巢’就像自己的孩子。父母对孩子既充满爱,却也总是挑剔的。但我要说,‘鸟巢’基本完美地实现了我们心中最初的设想。”

    那和利一家与奥运结缘是在7年前。2001年7月13日下午,经村民无记名投票,他当选北京市朝阳区洼里乡洼边村十四大队队长。当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那和利祖辈居住的村庄成为奥运场馆建设规划用地。当队长后不久,他所在的洼边村就接到全村搬迁的通知。那家是满族,也是洼边村的大家族。那家祖辈17代老小都在这里生活、劳作,故土难离。老党员、老支书那忠坚定地对儿子那和利说:“国家的事是最大的事。你是队长,咱家就带头搬吧!”

    在村里做了两年拆迁善后工作的那和利,2004年来到新奥集团所属的商贸公司,负责为奥运场馆建设者提供后勤服务。

    几年里,他从没休过节假日,就连除夕夜都是在工地度过的。为当好奥运工程的“后勤大管家”,他经常跑到工地了解情况,征询意见:还需增加哪些服务设施,怎样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

    那和利与同事们在奥林匹克中心区相继开办了平价超市、大食堂、IP电话厅、网络教室、免费图书室等,还专门辟出6000多平方米的空地,为农民工放映露天电影。

    随着奥运会开幕日一天天临近,“鸟巢”等重大工程也竣工在即。眼下,那和利更忙了。他指着桌上那本厚厚的《奥体中心交通场站运行计划》说,“我们要逐渐从为奥运工程建设者服务转向为赛时服务。这个场站建好后,带道车、媒体车等车辆的停放、维修,安全检查等后勤保障都得管,许多细节都要考虑周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