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钢琴的都是有钱人家孩子吗?

李嫣,今年13岁,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爸爸是李亚鹏,妈妈是天后王菲。

一岁半可爬山,三岁背熟《金刚经》,认识甲骨文。五岁可独走十五公里,六岁办画展,九岁已踏遍大半个地球……

去年7月,李嫣前往巴黎走秀,气场全开,让无数人惊艳。小小年纪的她,在台上抬头挺胸,昂然阔步,没有一丝拘谨,毫不怯场,浑身散发着自信和光芒。

有网友说,这才是真正见过世面的孩子。

真正见过世面的孩子,眼界开阔,落落大方,待人接物有温度;真正见过世面的孩子,自信勇敢,自由独立,内心坚定有态度。

有人说,那是因为她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啊,有资本有条件让她“见世面”。

但我们来看李嫣的成长轨迹,跟金钱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

父亲李亚鹏,从小带女儿学习甲骨文,了解家族史;他带女儿六年、一百五十六次去同一个地方观测自然;他带女儿爬山,读《金刚经》。

很多人说,李嫣的自信、大方、才情都与李亚鹏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李亚鹏的独家教育方法吧!

希望孩子对别人诧异的目光回以微笑

我希望我的女儿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我反复斟酌之后我确定的第一个目标,我希望她是一个有爱的人。

我女儿出生的时候就是一个唇腭裂的婴儿,当我了解医学的救助手术后,我越来越知道无论怎样的手术都不可能完全抹去这样一个印迹,我知道在她未来的人生道路中她一定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诧异的惊奇的目光,她要如何面对这样的目光?面对这样的人生?

第一她不可以躲避,就像我们,当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孩子我们不可以躲避这个事实,我们必须要去面对她。

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颗坚强的心可以面对向她投来的所有目光,我希望她将来长大以后,当遇见这样的目光的时候,她可以对别人诧异的目光回报一个最甜美的微笑。

那这样一种微笑我们从何而来?什么样的教育可以让她长大以后能够给予别人这样一个微笑?

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经常为嫣然天使基金会工作,我们今年已经是第九年了,我们基金会跟我的女儿是同龄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她知道我在做什么,我会让她知道我们在帮助唇腭裂的小朋友。

我把她小时候在做手术之前的照片都会封存起来,但是会让她看见我们基金会帮助的小朋友或者我们儿童医院小朋友的照片,我也会带她参与我们基金会夏令营的活动,跟那些已经完成手术的唇腭裂孩子们在一块玩耍,慢慢地,她开始知道她自己跟这些孩子是一样的。

她三四岁的时候,每一年我要带医疗队去中国边远的地方做医疗救助手术,有一次出发之前我回到家,我跟嫣说:“爸爸明天要去内蒙,我们开车到内蒙、黑龙江,到大庆,我说你那么多玩具,有没有一些你不要的,你可以给我一些吗?我明天可以带给别的小朋友”。

然后她说,“我没有不要的”,我不会勉强她,就睡觉了。

第二天早晨当我起来的时候,临出门之前我母亲拿了一大袋子的玩具给到我说:这是昨天半夜(其实就是凌晨了)嫣突然起得特别早,她拉着我帮她收拾了一大布袋的玩具,她说这是给爸爸的。

从那个瞬间我知道爱开始在她心中发芽生长,这是我特别愿意看见的。

在这之后,她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中去。

她喜欢画画,当她偶然知道我拿她的画作做了一个慈善拍卖,募得了若干善款的时候,她开始积极的给嫣然天使基金会画画,我们收到过她的T恤衫。

包括在各种各样的慈善机构活动中我们用她的画已经募得了将近300万人民币的善款,当然这个钱不是因为她画的好。

她身边有一个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一个女孩,在我们基金会已经十年了,我也有意无意的让她成为嫣生活中最要好的一个成人朋友,慢慢我想我们共同构筑起她的一个生活环境,在她的眼里爸爸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帮助别人。

而我们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方方阿姨的工作就是去帮助别人,当她到医院她发现医院的院长或者医生、护士们也在帮助别人,慢慢地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帮她构筑了一个懂得爱、发现爱的一个成长和学习的环境,慢慢的构建起了她的一个思想意识。

总之,就是这样耳濡目染。

她现在九岁半,我们俩彼此的对话中从来没讨论过:爸爸我是一个唇腭裂吗?我也从来没告诉她你是一个唇腭裂的孩子,你是一个天使等等这些问题。

在九年的过程中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我们从来没讨论过这样的话题。

坦白讲,我知道她清楚自己是一个唇腭裂的孩子,我想她也知道我是知道她是知道的。我们俩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

在这里对于“默契”这个词我想着重的解读:

如果作为一个父母,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如果你跟她之间开始有默契了,那真的我想恭喜你,因为在我的理解中,那是父母跟孩子之间很高层次的一种情感关系的建立。在我们的恋人之间、我们的朋友之间、我们的同事之间,能够形成默契的有几个人?

当我们的孩子,尤其他还是一个年幼的孩子的时候,当她能跟你在某一个点形成默契的时候,那代表着他的情商、他的包容力、他的理解力等等是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层面,他才可以跟父母形成一个默契。

而通常我们所经历的跟父母的关系要么对抗、要么顺从、要么听话、要么表面迎合等等。

但是我们回想一下我们有多少跟父母之间是有默契的?所以,默契的培养是我着重想提的,要找到一个点,慢慢的培养你跟孩子之间的默契的感觉。

一百五十六次的积累让孩子更亲近自然

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除了爱,排第二点的,跟所有的家长一样,我希望她是一个有才情的人。

她有些技艺,最好她能有些才华,我想每个家长都会这么想,她会弹钢琴、可以唱歌、跳舞,可以有很高的情商。

当我开始关注我孩子教育的时候,我在为她寻找老师,因为我知道虽然我有一颗强烈的想去教化她的心,但是未必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

在她完成第二次手术从美国回来,大概十个月的时候,我很有幸认识了一位老师,魏老师,这位老师研究中国的儒家教育以及清朝的皇室教育。我很有幸认识了一位这样的老师,并且让我的孩子跟随他,进行了将近七年的一段教育里程。

在这样一段教育的里程当中,我简短的举几个例子。

比如我们做科学观测,我们在十三陵水库的湖边选择了一个固定的地方,每年的24个节气那一天我们尽量全家一起,我的母亲,她的妈妈,还有我,还有她,我们去那个固定的地方做水温的测试,空气湿度的测试。如果是惊蜇,我们去找一个苏醒的虫子,我们会辨别植物。

网上有张照片是我们一家人背着各种工具,背着很厚的《本草纲目》,我们日积月累下来,大概六年,一年24次,大概一百五六十次,风雨无阻。

10个月的小孩怎么知道科学观测呢?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一级环境,孩子天生会对父母有行为和言行模仿的特性。

所以,我们抱着她的时候就开始做刚才所有的一套流程。当她一岁多开始走路的时候,虽然她看不懂那个表,虽然她也不会用相机拍标本的照片,但是她已经开始去量,去摸,去刨土,拿着相机像模像样的拍。

积累到现在,跟一般的孩子相比,甚至跟某些成人相比,她认识的植物可能都要更多一些,她对自然的了解,跟自然的亲近可能要比更多的孩子好一些。

这样的一些教育我想未必是应付高考的,也不是所谓的教育所需的内容,但是在这样一个年龄阶段我希望能够给她更大的可以拓展的未来。

再比如我们会教她甲骨文,今年的暑假我带她回到我的祖籍,我父亲埋葬的地方河南平顶山,我在我们家祖坟旁边盖了个院子,每年清明节会带她回去扫墓,在那儿住几天。

当时在新浪微博我也是第一次自己把自己的行踪做了七天的连续直播,不是为了所谓的宣传,我只是想跟大家分享我对孩子的教育,因为我觉得它是有一定的可分享价值的。

我们在堂屋,在家里祖先的牌位面前我教她甲骨文的“祖宗”两个字,解释“祖宗”的含义,李嫣现在也认识相当数量的甲骨文。

关于才情,她画画、钢琴等等曾经都涉足过,我想强调我从来不会逼迫她学习任何一个,如果她说我不想学了,OK,就不学了,迅速就放弃了,我希望她尽快涉及到更多,接触到更多,从而让她能够选择到一个她真正适合的。

但是经过若干年的选择,现在她保留下来的是弹钢琴和画画,这是她自己喜欢的,我们从来不会逼迫她,也不需要逼迫她,她就自己表现出一种我们家长最愿意看到的状态,很听话,很乖,每天不需要督促就可以去做,但是背后是经历过漫长选择期的。

爬山和《金刚经》将成为孩子的力量

除了爱,除了才情,第三个我想说,我希望她长大之后能够成为一个不那么容易被失败打倒的人。

很多时候家长都说我们希望孩子是成功的,望子成龙,父母之心。

但是我们可能体会到一个所谓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种的机遇等等,很多东西不是我们的教育能够去解决的,我们的教育是针对这个人本身而言。

所以,我更希望我的孩子不那么容易被将来人生道路中所碰到的各种困难,阻力所打倒,我希望她有一个坚韧的神经,一个坚强的生命力,这是作为一个家长我更愿意诉求和培养的。

在她一岁半的元旦,大雪纷飞,在北京郊区灵山,一个著名的驴友徒步的地方,我们去爬山,那个雪厚到我的膝盖,在雪之上茅草还有七八十公分高,她当时也大概就是那个高度。所以,我们要在前面拿一个棍子帮她把这些杂草打开。

那是我们的第一次,设定的一个目标必须达到。

然后一转眼四年以后,到她五岁的时候我们再去灵山,从山脚下到山顶往返大概17公里的路程,她可以独立不需要搀扶,可以从山脚下完成整个行程,用时七八个小时。

甚至我们要求她把所有的水到山顶全部喝完,下山是没有水喝的,她能学会分配她的体力。

关于坚强,我再举个例子,在她三岁多的时候,她可以倒读《金刚经》。

怎么做到?很难吗?一点都不难。教育是有方法的。如果你想试试,你只要每天在她睡觉之前在她旁边拿出《金刚经》很认真指着每一个字“如是我闻”,每天晚上念两小节就可以了,只是把她放在旁边,无需干涉她,坚持两年半,你的孩子一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金刚经》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是最根本,最有力量的一部经书,到底是什么力量或者什么样的根本,坦白讲我也不能诠释它,那么好,我们就先给予孩子。

我相信在人生道路上,当有一天她自己有能力解读《金刚经》或者发现自己身上那种力量的时候,当年的教育可能会从隐性变成显性。

教育是有方法的,再回过头来说之前的爬山,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爬山。

我们有三个小朋友一起爬山,第一个小朋友负责选择路线,因为当我们设定了目标的时候,他要选择,因为是野山,我是这么走还是绕过一个小弯还是怎么样。

最后的一个小孩要负责观察周边环境的变化,负责大家的安全,而中间的孩子可以暂时的休息,他只需要跟着前面的人走,而受到后面小朋友的保护,他们三个是轮流交替的。

一种团队精神或者一种适应生存的能力可能就是在这样点点滴滴中建立的,慢慢我在她身上就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教育结果的呈现。

来源:综合自哈佛家训、人物、简单好家长等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会儿幸福多了。

因为接触到的资源和可选择的机会太丰富了,拿兴趣班说吧,什么逻辑思维、机器人编程、乐高建构…都是咱们从前没有的也没听说过的,听着都不明觉厉。

不过,在诸多类型的培训班里,乐器类依旧是一大热门。

只是,家长们对每种乐器的青睐程度相较从前似乎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对于选择哪门乐器的考量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这种转变在中产家庭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对中产家庭们来说,孩子不一定非得学成什么专家大师,只要体验过学习过拓宽了眼界就好,毕竟长大之后又不用靠这个吃饭。

至于学什么乐器嘛,原则当然是…咱不玩那俗气的,越冷门越烧钱越好。

毕竟说出来脸上有面儿,还能彰显优渥的家境和不凡的格调,还能为孩子在今后的社交活动中贴层金嘛。

今天呢,世界音乐菌就来讲讲中产阶级学乐器的鄙视链从底端到顶端是怎么排列的,越靠后的越吃香越显格调噢~

钢琴有一天会沦落至此啊

它可是衡量一个家庭物质条件的指标

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有资格当琴童


平均每17个家庭就能拥有1架钢琴

钢琴变得远不如从前金贵

琴童数量也即开始极具暴增

一个班级里几乎有一半同学都有学过

联欢会上表个演都得几十个人竞争了


中产阶级哪能接受这样不独特的乐器

所以他们转向其他目标了

家长们的眼光开始瞄在了“摇滚三大件”上


而且总感觉沾着点儿它兄弟木吉他的流浪气质

电贝司吧,不懂的家长觉得跟吉他没啥区别

懂的家长吧,又觉得这货太没存在感了

所以,架子鼓成了最优选择

不管打得怎么样,范儿立马就有了

男孩显得酷帅有力量,女孩又有反差的甜酷感


以后遇到不爽,靠打鼓来泄泄愤

对孩子的情绪排解和健康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萨克斯的曲子一般只出现在

大商场和豪华饭店这种高级场所


也总是西装革履一身潇洒的姿态

吹它的孩子显得特别优雅绅士

不过,萨克斯真不是普通人学得起的

入门普通款虽然需要几千块

从千元换到万元,从2万换到3万再换到5万


而且,设备只是个大头儿

还有永远花不完的零零碎碎

像笛头这种配件,上千上万的都有啊

别看长笛体积小长得轻巧

但价格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首先,它的按键系统非常复杂

其次,它的材料非常昂贵

最普通的是镍银合金,还有专业型的银合金


中产家庭怎么能容许孩子有金属中毒的危险呢

和乐器国王的“过气”相比

乐器皇后的境遇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毕竟要把小提琴玩得出神入化

靠一般的努力和天赋是不够的

得靠100的努力+100分的天赋才行

玩小提琴也是非常烧钱的

音乐学院科班生用的设备都可以买一台车了

跟音乐学院教授学习怎么着也得每小时几千块


如果能把孩子培养成小提琴高手

还能证明孩子有傲视众人的聪明努力

作为和乐器皇后的家族伙伴

恭喜大提琴已经走在前面了

想想现在比较火的演奏家


比如靠它走入娱乐圈的欧阳娜娜

比如靠它扬名海内外的马友友

还有今年在油管红翻天的Hauser


演奏起来动作优雅又显稳重

加上学习的人还在稀缺阶段

竖琴实在太太太有格调了

优雅、美丽、仙气,都是它的专属气质

长得漂亮,又有悠久的历史做背书

声音又动听到不像人间之音


首先,不仅买得起,还得买得到

找遍满大街的琴行,可能也看不到它的踪影

其次,找个老师也超级难


如果谁家孩子说自己是学竖琴的

那就等于家庭背景非常之强大啦

管风琴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大型键盘乐器

16-19世纪风靡于欧洲乐器界


多数人只闻其名,不见其身

部分人也只能在国外教堂或博物馆瞻仰它

所以它成了中产阶级最青睐的目标

买下它,没有超级豪宅也装不下

都不是普通人承受得起的


想到一个孩子弹着它的画面

我这等凡人怕是连看别人弹的机会都没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好朋友得了绝症,向你借10万,他家境很一般,不一定有偿还能力,你该怎么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架钢琴大概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