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钢琴老师需要考哪些证?

家长在考场外迎接孩子的凯旋

考生正在考试教室外等待

  “妈妈,今天我不想弹琴了。 ”

  “这怎么行?练了这么多,全都为今天! ”

  上午10点,上音附中校园内,一名5岁左右的小女孩嘟着小嘴,被妈妈拉着,踱向钢琴考级考场。昨天,不少琴童就这样在家长的叮咛中,迎来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春季钢琴业余考级。

  这是今年申城首场钢琴考级。早上8点不到,岳阳路就开始堵车,私车、出租车将小马路挤得水泄不通,有心焦的家长甚至打三轮车送考,只为考试不迟到。这样的拥堵,用学校执勤门卫和岳阳路协管员的话来说,从昨起要持续三天,每天至少持续8小时,直到本次钢琴考级完全结束。

  已经与升学脱钩的钢琴考级为何依然热?家长从最初的陶冶情操,到被裹挟参加应试,美好的出发点是怎样一步步变味?老师为何总在游说考级?其中的利益链条究竟如何?晨报记者连日来就此展开调查。

  “你喜欢弹钢琴吗?”昨日考级现场,记者问一个男孩子。小男孩毫不犹豫地说,“不喜欢”。“哎!这不对。”一旁的家长制止孩子往下说。

  一边是考级热,一边却是孩子对钢琴的厌恶。“按级别报名人数的递减,可以计算出每考级一次,就会让放弃学琴的风险增加15%。”这是记者从现场拿到的一份练琴产品的广告宣传中看到的数据。“其实我一开始没想让他考的,但是身边的人都在考,我们也只能考了。”家长张先生的儿子昨天考钢琴三级,在最近备考的三个月,孩子一看到琴谱就放声大哭。“每天练1小时,每首曲子练10次,雷打不动。”一个月前,到了练琴时间,一家人如临大敌。不过,有一段时间,儿子实在不愿意练,好说歹说没用,只能打。以至于一看到琴谱,儿子就大哭不止,昨天在考场上,张先生都有一种“琴声伴哭声”的幻听。

  张先生说,孩子学琴一年多,一开始还比较感兴趣,但是一个月以后就全靠家长督促了。为了让孩子学琴,一家人付出了很多,自己还专门在外面报了班,和孩子一起同步学琴,节假日别人一家出去玩,自己和家人却要轮流带孩子去学琴,每天要把琴练了,才允许孩子做其他事情。因为每周到老师那里,都要先“回课”,是把上周学的曲子弹一遍,如果无法过关,新的课程就无法继续,“环环相扣,这一根弦怎么都不能松”。

  在严厉斥责之下,张先生内心并非没有纠结,“真不知道人家孩子学了十几年琴,靠什么坚持下来?”

  “等有了钱买十架琴扔下楼”

  一架黑色钢琴寂寞地立在周爽家的角落里,却已有一年多听不到琴声飘出。周爽在女儿学琴三年后,终于答应孩子“不学”了。“学琴时,我和女儿的关系很差,特别是每次要考级了,一练琴我就要跟她吵架,又是打又是骂。”后来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状态,她放弃了,女儿笑逐颜开,答应妈妈,以后一定好好学习,“赚了钱来赔妈妈买钢琴的钱”。

  真正触动周爽,放弃“逼”女儿学琴的,还是朋友家孩子的一句话,朋友的儿子有一天说:“等我以后有了钱,就买十架钢琴,一架一架从楼上扔下去。”

  这句话像针一样扎进了周爽的心里,“女儿虽然没有说这样的话,但我觉得她对学琴也是一样的厌恶,与其互相折磨,不如一起解脱。”不学琴以后,女儿久未放晴的脸上终于出现了笑容。

  目送读大班的6岁女儿走进考级现场,全职太太邓女士难掩一脸焦虑。“她昨天晚上一直说睡不着,到1点多才睡下,今天精神状态不太好,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

  最近一周,邓女士发现,女儿弹着弹着经常出错,而且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音符。“可能是想到考试,有些紧张。”邓女士在过去的这个周末给女儿放了假,没想到考前女儿还是失眠了。

  首场考试直接跳三级

  昨天是今年考级的首日,来的孩子多数考中低级别,不少是中班、大班的幼儿园孩子。

  家长邓女士向记者表示,这是6岁女儿人生中的第一场考试。“学了一年,老师说按照她的水平,不用过一、二级,直接考三级。”在邓女士的“威逼利诱”下,女儿终于把几首考试曲目练得滚瓜烂熟。

  最近几个月,女儿每天练琴超过三个小时,学校放假后更是全身心扑在钢琴上。“有时候她也会觉得烦,说不想弹了,但眼看着就要考试了,不练哪成?我只能又哄又骗,有时候急了也骂。”

  除了首次考跳级,当中考跳级的也不在少数。一位家长介绍说,他家的小朋友考完五级,直接就奔八级。

  背琴键位置 考完不识谱

  跳着考学生会不会跟不上?答案是,只要专攻考级曲,就没问题。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在上初中前拿到10级证书,连蹦带跳考级的不在少数。

  这样做的恶果是,有的孩子三个月只弹考级曲,考完级连谱都不认识了。

  上海某幼儿园教钢琴的胡老师说,钢琴考级一般提前三个月备战,这段时间内,琴童在常规学习之外,把考试曲目练熟。有老师为了提高“升级率”,只让学生弹这几首考试的曲子,并要求最后到达不看谱的“境界”。在这样高度机械化的练习中,琴童往往只要根据记忆,把要弹奏的琴键位置背下来。

  同时,有的老师最后三个月也不再教新课,只让学生练习这几首考级曲,长时间不看琴谱,学生考完级后,熟知如何弹奏考级曲,却已经不识五线谱。

  记者昨天在考级现场采访发现,确实有不少琴童在考前三个月,被老师和家长要求只弹考试曲目。家长宋女士不无自豪地说,女儿“纯练”三首考试曲目已经三个月,现在不看谱都能弹下来,考过应该没问题。对其中存在的“不识谱”的风险,宋女士浑然不觉。

  昨天是张女士的儿子豪豪学钢琴后,第一次参加考级。不过,就在前两周,在钢琴老师的组织下,豪豪和其他二十几个小朋友一起,参加了两次模拟考。

  在模拟考现场,钢琴老师化身为考官,把小朋友们按照级别分好组,依次上去弹琴,弹完后挨个点评,指出薄弱之处。“有小朋友平时弹得很好的,一上去就紧张,弹错了。老师一直强调,一定要参加模拟考,特别是第一次考级的孩子,适应考试氛围很重要。”

  为了琴童顺利过关,有的钢琴老师还煞费苦心,为学生免费代办报名。“老师把门下的学生资料都收集好,统一报名,这样准考证上的顺序就是紧挨着。”老师说,这样安排,考级时小朋友前后都认识,不容易紧张。

  一准备考级学费立马涨保证通过率成考官“潜规则”

  晨报记者 林颖颖 徐斌忠

  “本来我们不打算考级的。”这样的话,在昨天考场外的家长中被屡屡提及,而最后决定考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游说”。

  那么,老师为何热衷让学生去考级?其中是否有利益驱动?记者就此做了调查。

  老师用“升学有用论”忽悠

  “其实本来没打算考级。”读大班的儿子走进钢琴二级考场,家长刘韵(化名)忽然觉得让孩子考级有违初衷。

  刘韵让孩子学琴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学琴来锻炼他的专注力,同时也陶冶情操。”然而,学琴半年后,老师开始游说刘韵,让孩子准备考级。老师还在考级上加了“升学”筹码,“有个小朋友,因为钢琴过了二级,升小学时被上海某重点小学看中了”。刘韵心一动,让孩子走上考级之路。

  事实是,“学琴带动升学”的优惠,在上海已然难觅。上世纪90年代初,钢琴考级曾被烙上“升学”印记,当时钢琴考到一定级数可以在各级升学中加分,或者在同等条件中有相对优势。但是,几年以后,有关部门就取消了钢琴高级别证书的升学加分政策,同时,由于近几年钢琴考级的普及,十级琴童已不“稀罕”,仅靠一纸钢琴考级证书,很难得到学校青睐。

  记者了解到,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老师游说,从起初的不考级,变成考级一族。

  学费、考试报名费逐级涨

  一准备考级,学琴费用马上上涨,尽管,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学生还是那个学生。

  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孩子一开始学琴时,平时学费是半小时80元,后来在老师劝说下准备考二级,备考学费一下子就涨到了110元。考三级时,学费又上涨到130元。一考级就涨价,王先生猜测,是老师热衷劝说学生考级的利益驱动。

  琴校也基本按照考试级别收费。知音音乐艺术专修学校沪上某分校的工作人员表示,尽管老师不同,但都按学员的考试级别收费。其中两级的学费是45分钟120元,四级135元,五级150块,以此类推。

  一位钢琴老师告诉记者,考级级别越高,教学难度越大,对老师要求也越高,收费也越高。这位老师还表示,升级涨学费是为了防止跳级考试,“有些家长会让孩子连跳几级,如果定价逐级升高,家长可能会舍不得钱,不会一下子跳那么高”。

  而考试报名费也随着考级级别上涨,一级到十级,今年考试费用为80元到190元不等。因此,保持一定的通过率,让更多考生进入到更高级别的考试中,成为一些考官的“潜规则”。“有的小朋友有的曲子后面部分还没弹熟。不过考官只听了开头,后面就没让弹下去。通过考试问题不大。”

  无定价标准 师资良莠不齐

  记者昨天咨询了沪上多家音乐培训机构,价钱相对一致,如二级的费用多在45分钟120元左右。

  还有不少家长选择私教。记者昨天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私教学费从每半小时50元到300元不等,其中还不包括临考级前请“大师”点拨的费用,动辄上千。“之前一个老师是每半小时100元的,后来升级了,换了一个音乐学院的退休老师,涨到了150元。”家长陈女士表示,目前为止,自己并未发现两位老师的水平有何区别。

  一位钢琴私教坦言,学费基本是老师自行定价。“一般是根据老师的毕业院校、职称、口碑、所在区域等因素有所不同……但没有标准价格”。

  不仅学琴没有统一的价目表,由于缺乏相应的准入资格机制,钢琴老师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有的家长陪了几年琴,也开始招生。”

  一位钢琴考级考官告诉记者,自己亲眼看到一些很有天赋的孩子,却缺少基本的乐理、指法训练,错过了训练的最佳时期,“让老师给教坏了,可惜”。

  走得远了,别忘记当初为何出发

  “为什么让孩子学琴? ”

  被问及此,几位考场外的家长没立刻给出答案。一位妈妈说,一开始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自己幼时没机会学音乐,现在条件好了,想让孩子早点接受熏陶,从中找寻快乐。但在“琴声伴哭声”的现实中,美好的愿望慢慢被消磨,只剩下机械的催逼。一到时间就考级,也成了一种不假思索的反应。

  采访中,上音社会教育学院院长、音乐教育专家赵增茂向我讲述了三十几年前发生在上音的一个故事:芬兰一位著名生物学家来上海访问时提出要到上音参观,大家都很惊讶,后来才知道这位科学家也是位长笛演奏家,在家里、办公室、车里各备一套长笛,一想到就吹奏。这位生物学家对音乐的一段评价令赵增茂印象深刻:“音乐丰富了我的想象力,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科学和生活,我解不开问题时,可以在音乐中得到疏解。 ”

  昨天,当我把这个故事转述给一些琴童父母,很多人眼睛都亮了。

  走得远了,别忘记当初为何出发。也许,在陪孩子学琴的路上走得久了,是该回头找找初衷了。莫让学琴这件事,最终烧了金钱,烧了时间,更烧毁了孩子的兴趣,烧坏了家庭的亲情。

  只是展示平台 莫设进度表

  和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一年办一次不同,上海音乐学院一年办两次钢琴考级,春、夏各一次。

  作为上音钢琴考级负责人,上音社会教育学院院长、音乐教育专家赵增茂对此解释说,每年多一次考试,其实是提供“补缺”便利,“夏天没来得及报名的,来年春天可以有机会再补上”。

  但是,不少琴童和家长却把多出来的这次“补缺”机会当成了钢琴考试升级的“快通道”,半年跳一级甚至多级。

  对此,赵增茂并不支持。“考级不是最终目的,只是孩子展现和检验自己的一个平台,让他们在成就感中增加兴趣,千万不能强求,更不能设定僵硬的进度表,因为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学习能力都不同。”

  先试教 孩子喜欢最重要

  选择一个好的老师,对琴童至关重要。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段莹已有10余年钢琴教龄,她建议,选钢琴老师可以首先向其他家长打听,“一般口碑好的老师,教学能力相对较强”。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带孩子去试一试,因为别人家孩子适合的,自己的孩子未必适合,在试教过程中,要看老师是否认真负责,家长自己和老师的沟通是否顺畅,但最关键的还是孩子是否喜欢这个老师本人,“只有孩子不排斥了,才能学得进去”。

  每天10分钟 家长心态要摆平

  相比看琴就大哭、想扔钢琴的孩子,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赵先生的儿子对钢琴的兴趣却依然浓厚。

  赵先生6岁的儿子学琴近两年,现在已经可以看到“生谱”(以前没弹过的曲子)就能熟练地弹出来。身边的朋友都来向他请教诀窍,赵先生说,“其实就是让孩子快乐学琴”。

  很多琴童每天练琴少则30分钟,多则数小时,但是赵先生让儿子每天只练10分钟,“这个年龄的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如果把他们长时间地摁在钢琴前,效果不会好,反而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厌烦情绪”。

  赵先生认为,现在很多孩子学琴累,关键在于家长的心态没有摆平,不自觉地焦虑。

  没有为孩子请学费高昂的“大师”,赵先生只是找了一个音乐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来教琴,空了带孩子去听听演奏会,玩玩韵律和节奏。“我现在不急着让孩子考级,先培养他的兴趣,如果他不想考,也不强求。”(晨报记者 林颖颖)

一位音乐教师送给孩子们的钢琴考级攻略

原创作者|汤晓凤(教育硕士,高中音乐教师,一对龙凤胎孩子的妈妈)

上周,接到老师的信息,询问我们要不要钢琴考级?

我在里没有回复,但上钢琴课的时候,我让妮子直接带着钢琴考级书去了,意思很明显,我们要考级。

老师在课上又问我的意见:考几级呢?

我想了想回答:三级吧,就考三级。

三级很简单,三首作品,只要三节课就可以学完,音阶曲目也不会耽误太多的学琴时间,这是我们平时练琴的级别,不会浪费太多的精力去应对考试,完全就是我们的真实水平。

果然,练习了两次之后,妮子已经把左右手熟练的学会了,这周完成一首作品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决定会被人耻笑,练了四年琴了,考个三级,是不是太简单了。

对啊,是很简单,简单到一首作品我们一节课就能完成,没有任何困难。

我为孩子设计的考级路线不是为了给孩子增加练习难度,也不是为了炫耀考试级别,完全就是一个过程性的评价,体现了我对孩子钢琴考级的理念:在弹钢琴最初的几年里,控制孩子学琴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好高骛远。

在钢琴课程和技能的学习上要让孩子横向扩展而不是竖式长高,这是我作为音乐教师和钢琴教师对所有琴童家长们的善意劝告,是我的真实的心得体会——要增长让孩子将来能够自己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他弹奏到什么程度。

在孩子最初学习的时候,多弹一些适合儿童的钢琴作品(《巴斯蒂安》、《小汤普森》、《什密特钢琴练指法》)等作品,不要过早的让孩子进入到更加严密系统的钢琴学习中去。

这里所说的系统当然是大学的教学系统了,是从《拜厄》开始、到《599车尔尼初步练习曲》、《849车尔尼流畅练习曲》、《299车尔尼快速练习曲》、《740车尔尼手指灵巧练习曲》的系统,还有《钢琴基础教程》《小奏鸣曲集》《外国钢琴作品曲集》等等。

钢琴教材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我觉得小孩弹奏的作品和这套大学教学的系统在教学理念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不是说大学的教学系统对孩子的钢琴学习不好,是这套系统存在着过于强调演奏技巧和演奏能力而忽视孩子对钢琴兴趣的培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这么理解的。

而且,这套系统的过渡性并不是很强,一套《拜厄练习曲》练习下来,孩子们的识谱能力只能得到部分训练,但是距离完全识谱还有一定的距离。到《599车尔尼初步练习曲》的时候,尤其是在75条以后,如果在孩子仅仅练习了《拜厄》而没有练习其他的作品,视谱能力和手指的力度就会有困难,每学一条新作品都会有很大的阻碍;到《849车尔尼流畅练习曲》需要快速跑动的时候,孩子的手指就会在钢琴上跑不起来,速度达不到要求。

所以,适龄琴童多一些基础性的训练,多弹奏同一类型的作品,在同一难度的作品上多磨合,多进行对孩子手指、节奏、识谱、音乐表情的练习,慢慢慢慢的加大难度,而不是一味的求作品的难度和弹奏的程度。

在钢琴的学习上请记住一句话:欲速则不达!

经常有家长问我,我们家孩子要不要考级呢?

搁往常,我会不建议孩子考级,因为这个市场比较混乱,考试的单位太多,逢考必过,有很多单位不专业也不正规,而且,都是打着考级的名目豪取考级费用,说白了是以挣钱为目的的,即使考取了很高的级别,各大高校也不承认,考了证书也没啥用。

但是,貌似各大艺术院校有新规定,想考音乐类的学校必须要有钢琴考试的十级证书,这是个准入条件,没有考级证书的没有考试资格(忘了在哪里听到这个消息)。

虽然没有实行,但是各大高校从今年已经开始联考,为了节省评委和考生的精力、时间,采用送录像带的形式进行考试,钢琴考级证书还没有提及,但是考生手里有一个钢琴十级证书是一个增值项,不会加分,起码也没有害处。

还有家长会说,我们学习钢琴也就是个业余爱好并不希望孩子将来会以钢琴为职业。其实也不要紧啊,能拿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也是对学习的一个测量和交代,也是孩子付出努力的成绩和奖励,为啥不考呢?

怎么考?还是需要细细研究的,因为考级政策变了,需要琴童和家长们做好自己的学习规划。

从今年开始,前六级是可以跳级的,也就是说,你可以直接考六级,但是六级以后,你需要一级一级的考,是一年考一个级别。另外,八级以上(包括八级)需要考乐理,这是今年刚调整的考级策略。

我们来细细研究这个考试策略。

以前可以跳级的时候,有很多学生是直接考十级的。有很多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可以直接考?

因为,钢琴的级别是可以速成的,有很多没有几年钢琴基础的孩子在直接演奏几首十级作品之后可以考过,原因有两点:评委并不太严格,大方向是基本都让你过;第二,学生太多,他可能根本就听不到你露怯的地方就让你停下啦,还有很多考生需要考呢,时间不够。

但是,今年以后就不同了,从六级以后,你要一年进一个级别,需要慢慢的考到十级这个级别上去,也就是说从六级到十级这个距离之间,还有有五年的时间你才能达到这个级别。

时间成本、精力成本、金钱成本都提高了,十级证书的含金量就大大的提高了,因为,没有五年的时间,你根本就完不成。

那为了拿到这个证书,家长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建议孩子尽可能早的学习钢琴,四岁手指已经可以很好的站立了,所以,四岁开始比较好,六岁学琴就有点晚了。

开始我说过,为了长久的学习钢琴,我建议孩子的基础要打的扎实一点,早期儿童作品要广泛涉猎,这需要时间练习,练习的作品尽可能要多一些,孩子才能打好基础。

六岁开始,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国的国情大家都知道,即使减负,留给孩子们的作业也会很多,小学一年级又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孩子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多,如果再学习一门乐器,就会给孩子加重负担,而且,由于上小学以后要赶学习进度,所以,孩子在钢琴作品上就会涉猎的少,基础打不扎实。

虽然可以直接跳到考六级,但我不建议一上来就考六级,没有考过级的孩子可以先试着考三级或者四级这个级别,重点是让孩子体验考级的过程。

孩子的考级体验一定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是“最近发展区”,是付出部分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如果一开始这个目标过于高大,孩子完成起来很困难,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学琴很辛苦、很难完成的印象,那对孩子以后的钢琴学习和考级就会造成影响,他会更加排斥考级,排斥进一步的学习。

还有一个“就近考试”的原则,孩子在什么水平上,就考哪个级别。不建议考的太难,会影响学琴的兴趣和学习的进度,家长需要特别注意,不能让自己的虚荣心毁了孩子的学琴之路。

大家都知道,学琴的孩子很多,但是真正具备演奏能力的孩子并不是很多,能即时移调演奏的孩子更是凤毛麟角。我们的钢琴教学还是偏演奏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对孩子真正能力的培养。

就是能“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需要演奏、伴奏(能够即兴伴奏或者正谱演奏),瞬间解决需要钢琴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用”。

举目再看看周围这些弹了很多年琴的孩子,很多孩子其实并不具备这些能力,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炮轰围攻之下不断的完成钢琴作业,他们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没有提高。

当然也存在弹钢琴时间短、打基础不扎实、弹奏作品少等诸多问题,能解决“用”的问题,当然还要有“乐理”、“视唱”、“练耳”等其他课程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所以,钢琴考级政策的改变就是为了让学琴的孩子拥有真正的钢琴演奏的能力。

这个政策非常好,可以让孩子和家长们定下心来好好学习基本的音乐技能和知识,而不是疲于拼命的去拿考级证书。

最后,我想说说孩子的练琴时间长短问题,在我看来,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我们经常会在媒体上看到某某明星的孩子一天练几个小时的钢琴,郎朗小时候也被妈妈关在屋里练几个小时的弹琴,虎妈蔡美尔也用这一招让孩子练琴,这么多名人都用延长孩子练琴时间来增长孩子的弹奏能力,于是就有很多家长效仿,让自己的孩子也每天练几个小时的钢琴。

这招我也用过,但我发现每天让孩子练几个小时的钢琴,对孩子的身体损害特别大,不值得提倡。

换位思考一下,假如让家长一动不动的坐几个小时,哪怕什么都不动,你的身体会不会很累?腰椎和颈椎会受损很大,久坐会加重身体的负担,长此以往,孩子的身体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会影响长高,也不利益脊柱的生长。

我的陪练经验是:四岁每次练琴十五分钟,五岁每次练琴二十分钟,六岁每次练琴半个小时,七岁每次练琴四十分钟,八岁往上可以增加到一个小时。

仅此而已,每次练琴一个小时,如果想多练可以分时间段练习。少年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宜每次坐很长时间,我们成年人都知道久坐对身体不好,那请你也一定要想到久坐对孩子的身体也很不好。

不要羡慕人家的孩子弹多长时间的钢琴,请密切孩子的身体健康,孩子累了就休息休息吧,不要纠结孩子弹琴的时间长短。

可以高度重视孩子每次弹琴的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弹琴的效率和质量才是练习钢琴的王道。

(本文为汤晓凤老师原创投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钢琴老师要考教师资格证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