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58岁有智能手机的多吗?

打车、转账、网购、游戏……智能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便捷与欢乐。但实际上,大多数老年人还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与他们之间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面对智能手机,老人们都有哪些向往,又有哪些难言之隐?如何真正帮助他们踏过“数字鸿沟”?11日,热视频小组来到这堂“智慧助老公益课堂”,进行了记录与打探。

这堂课在渝中区总部城FG区客服中心会议室举办。距上课还有半个多小时,10位老年学员都已提前到达教室,拿着各自的智能手机,他们相互交流起来。

“我本来用的老年机,但是后来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大家都在用智能机了,不想跟不上潮流嘛。”65岁的胡嬢嬢打扮得颇为精神,这是她首次来上课,她带来了自己新买的智能手机。但她说,这部智能手机到手后,带给她的却是诸多烦恼,比如字体太小,屏幕还容易误触,想拨一个电话常常要花好半天时间。

“我那天在街头打车,一直等不到,年轻人都用手机把车打完了。”70岁的王嬢嬢用智能手机有一段时间了,但还是有很多功能没有掌握,尤其不会使用打车软件,好几次陷入雨天却打不到车的窘境。

其他的叔叔嬢嬢也跟着道出了心声——

“用微信付钱就可以不带钱包出门了,但是我不会。”

“微信里面有红包领,我为什么得不到?”

“我不会打字,所以我都不聊天。”

图解、场景模拟是教学良方

14点30分,开始上课,天骄物业的客服管家们作为课程辅导员,为每位老人提供了一份文字资料。记者看到,这份资料涵盖了手机使用微信、渝康码、生活缴费等功能的分步骤图文详解。对此,天骄物业蓝经理说,这些内容,是他们针对老年人的年龄特点、日常需求等特别设计的。他还说,老年人学习手机最大的“敌人”是记忆力,所以这种图文详解就非常有必要,利于老年人对照着实操。

“我在超市里买了一堆好吃的去结账,收银员让我用手机付款,我这时候就需要……”接下来,客服管家们又以场景模拟的方式,向老人们展示了扫码支付、展示渝康码等功能的全流程。蓝经理说,对于老年人来说,教条式分享远不如场景化演示效果好,它能加强老年人的印象记忆。

“叔叔你莫急,我再教你一遍。”李叔叔正在练习网购平台操作,却一遍又一遍地弄错,急得他直冒汗。客服管家赶紧安慰,并反复进行演示和指导。蓝经理说,教老年人学手机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他们并不能像年轻人一样理解手机的操作逻辑,一定要站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的语言慢慢进行教学。

享受智慧生活带来的美好

10位老人中,58岁的吴嬢嬢属于“学霸级”学员。吴嬢嬢也是最早来上课的一位学员,她除了能熟练使用微信,还会上抖音、刷知乎。

吴嬢嬢说,智能手机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每天上午,她可以刷一刷有趣的短视频解闷;出门去菜市场或商场,再也不担心忘记带钱包;遇到什么麻烦事,拨一个视频电话打给女儿即可获得帮助……

吴嬢嬢认为,老年人学会用智能手机大有必要,智能手机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能提供更便利、丰富的生活方式,还是一种智慧护航。

“要学好我还是有些心得和秘诀,上课认真听、笔记做好,回去当天就把教的内容全部复习一遍,有不懂的记下来,下次问老师,或者问度娘嘛!”吴嬢嬢笑着说道。

记者手记:“数字鸿沟”最需要“数字反哺”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专门针对老年人出行、消费、文娱、医疗等服务场景,解决老年人智能生活服务问题,变“数字鸿沟”为“数字红利”。

实际上,帮助老年人越过“数字鸿沟”的最关键一步,是年轻子女对老人们进行“数字反哺”。但我通过与课堂上的老人们攀谈得知,这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儿孙们手机玩得太熟溜,他们经常无法忍受老人“半天学不会”,或是“上次教过你怎么就忘了”等状态。导致许多老人宁愿去请教物业管家,也不愿意问“耐心不好”的儿孙们。

作为年轻人,我们不妨通过这篇报道,聆听老年人的心声,以这些老年人愿意接受的方式,帮助老人们逾越鸿沟。也希望社会、企业从服务的角度,多给予老人们学习环境、软件改造方面的支持。

(注:为保护老年人隐私,使用名为化名)

都市热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实习生 张译文 摄影报道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手机作为移动智能终端,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然而,60岁以上的长者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却比较困难,这种情况在疫情期间尤其突出。疫情爆发期间口罩紧张,购买口罩必须通过手机预约购买,去医院看病均需出示健康码,长者表示都不会。

为此,广州市万顷沙镇社工服务站(简称“社工站”)长者领域社工筹备了为期6节的长者手机学习小组,针对长者“不会用手机”、“记不住操作”等问题,服务人次共有36人,小组过程系统的教授长者们体验并实践手机操作,长者们都很主动、认真的学习新技能,并最终顺利“毕业”。

社工结合组员的实际情况,从认识智能手机的基本图标开始学习,再到学习下载常用的手机软件、介绍微信的常见功能、关注微信公众号、网络预约以及百度搜索等内容。社工为了让组员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社工特意制作了一本《玩转智能手机》小册子派发给每位组员,小组册子涵盖了本次小组的所有内容。社工按照小组上内容进行教导,每教导完一个功能使用方法后,让组员跟着社工一起操作。组员十分认真听讲,发现有疑问的地方会积极提问。在练习环节,社工会针对组员不同的困惑进行一对一解答。社工积极为组员作出解答,放慢语速与组员交流,一步步耐心地教组员如何去使用手机的各种功能。通过小组学习的团体动力,互相交流和实践操作,促使长者分阶段的学习和练习,并在每节结束后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小组结束时,其中感触特别深刻就是58岁的梁阿姨,梁阿姨说:“自己对于手机使用方面有很多不懂,可是子女时常要工作,也没什么耐心教导我们这样的老人家。尤其是现在经过本次学习怎样网上预约医生,不会因为看病麻烦,而不想去看医生,同时以后看病不用每次麻烦家人。”

根据长者的反馈,他们对于本次小组的形式和内容表示非常满意。为此,社工将会继续完善这本小册子,在社区中开展更多同类型的活动,让社区中更多的长者学会智能手机,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跟上智能化社会的步伐。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耿旭静 董业衡 通讯员 冯润好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琳

  “学会这个智能应用后,散步时就可以把纸盒子顺便带到回收箱,再也不用把自行车库塞得满满当当了!"前些天的一个晚上,海宁的徐侣华将几个牛奶外包装箱扔进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手机里又多了不少积分,她接着在小区门口的超市用积分兑换了一包挂面。

  如今,这样的智能运用场景普遍发生在嘉兴老年人的生活中,这得益于嘉兴市老干部工作系统为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数字化改革红利,推出携手跨越"数字鸿沟”的系列举措,目前已有3.5万名退休老人享受到了"智慧晚年"的幸福和便利。

  “我要打110举报你。”前几天,俞师傅气定神闲地挂断了一个骗子打来的电话。这是本月他第四次接到诈骗电话,幸亏他在老年大学的培训班里学习了如何使用正规银行的APP购买理财产品,“我是绝对不会轻易上当的。”

  今年3月,嘉兴市委老干部局、南湖区委老干部局与金融机构充分合作,为老年大学学员们提供了配套的防范电信诈骗等公益课程,进一步提升了老同志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今年74岁的俞国祥是嘉兴老年大学的学员,他不光学会了用智能手机申请健康码、移动支付消费等,还学会了利用银行APP进行理财等技能,在学习这些技能的同时,他还从学会了如何识别并防止各种利用智能设备知识盲区对老年人进行诈骗的知识。

  在嘉兴,老干部工作系统开办的老年电脑使用培训班已经办了十几年,最初只是教老人用电脑,后来又加入了智能手机的使用培训。“智能手机培训班坚持需求导向,以提升老同志适应现代生活为切入点,精准对接老同志日常生活需求,普及数字化知识。”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说,,聚焦日常生活涉及微信使用、在线打车、在线购物、在线支付、金融防骗、志愿服务等,为老同志制定了适宜的教学计划。

  比如,桐乡市老年大学推出了《健康小助手——浙江“预约挂号”》,海宁市委老干部局结合志愿服务项目“桶长制”,开设了智能垃圾分类课程,还有《滴滴打车出行》等,都是禾城老同志喜欢的“明星课程”。

  “只要手机点一点,医疗、出行、理财都方便。”七旬老人俞国祥再次掏出手机,他已经将智能手机玩转得很溜。

  在为老年人创造智慧生活的同时,我市统筹资源,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积极营造智慧学习的氛围。

  以桐乡市为例,开展了“互联网+党史学习”,老同志可以利用“学习强国”“爱桐乡”等学习载体阅读相关报道;老干部可参加“向党说句心里话”“万名党员话初心”等网络学习活动,拓宽学习教育渠道,实现学习全覆盖;积极开展“互联网+组织生活”,利用“红船云”平台,使组织生活“线上、线下”相融合;利用“桐乡党史·红色印记”平台,实现网上“零距离”参观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文化;推动“互联网+作用发挥”,依托“微家园”平台,组织动员老干部参加“一编三定”,参与社区治理和线上议事;引导桐乡1200多位老同志完成“志愿汇”平台注册,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智慧才干,展示家国情怀……数字化,对于老年人来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大上”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元素。

  今年58岁的范阿姨,家住嘉善县天凝镇光明村。在农村,并不怎么流行广场舞,平时做点小生意的她也没有时间去读老年大学。不过,这并不影响她每天早晨打开手机跟着老年大学“云课堂”的老师打半小时的太极拳。

  疫情期间,嘉兴老干部工作系统创新线上“云服务”,录制300多堂云课程,课程内容涵盖舞蹈、健身、养生心理健康、智能手机使用等内容,这些课程可通过“嘉兴老干部”微信公众号、嘉兴华数数字电视、微嘉园等小程序、腾讯视频等平台观看。

  “推动共同富裕,最关键的路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嘉兴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说,跨越数字“鸿沟”的另一面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农村老年人享受一样便利的服务,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关注乡村老年人也是其中应有之义。

  除了线上“云课堂以外”,嘉兴还推进建立了140多所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进一步推动在社区、村、养老机构布点延伸,让更多老年人享受便利服务,为实现乐学乐活银龄新生活助力赋能。

  “这些培训班、老年大学教学点开设的课程,对老年人来说都是最实用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能帮助老年人提

  高运用智能应用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播放相关课程40余场次,观看人数近8000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南湖区还推出了“银晖数智课堂”,设计提供了“线下科技志愿者手把手指导”“线上银晖一族情景式参演”两个模式,开设现场课堂11场,并同步上传线上教程。

  “这个银晖数智课堂为老同志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感觉很潮,很具风尚,学起来也更带劲了。”家住南湖区南湖街道桂苑社区的项阿姨说。

扩大“智慧晚年”幸福圈

  从老年人就诊医疗、交通出行、垃圾分类等日常小事切入,让不少老年人更好融入智慧时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定期开展智能技术帮扶服务,建立一支强大的智慧助老“同盟军”,扩大“智慧晚年”幸福圈。

  74岁的老郭是一位孤寡老人,想起几年前,他痛风发作自己一个人在医院排长队挂号的场景心有余悸。如今,他在嘉兴“红船银晖志愿服务队”里老伙伴的帮助下,不仅学会了医院自助挂号机的使用,并且也成了一名志愿者。

  目前,嘉兴医院、药店等公共场所实行“双码联查”,那些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行程码的老年人怎么办?嘉兴市第一医院专门为老年人开辟了无行程码专用通道,并安排大量志愿者帮助老年人办理入院手续。在这些志愿者中,银发志愿服务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智慧就医”在老年群体面前原来有道“篱笆墙”,这些老年志愿者利用自己学会的智能挂号知识,成立“就诊帮帮团”,成功破除“藩篱”。仅海宁市粗略统计,志愿者通过“智慧医疗多功能服务机”,服务群众2.3万余次。

  据悉,海宁市早在2017年就建立了一支以老干部活动中心“银龄服务队”为骨干的“就诊帮帮团”,分批定期驻守海宁市人民医院,针对农村老人等重点群体开展“智慧医疗多功能服务机”的使用指导,为医院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就诊效率、通过三乙复评等重点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自2020年以来,海宁市还结合“环浙里”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这项民生实事工程,对接职能部门,主动认领智能回收箱宣教推广任务,通过各类专题培训,对全市138名基层离退休支部书记和800多名离退休干部党员进行业务教学,学会一个、发展一个,形成志愿联盟,唱响“垃圾分类智助团”品牌,累计走村入社开展志愿服务53次,教会2100多名老年居民使用智能回收箱,教学区域利用率提高50%以上。

  南湖区通过“以老助老”的方式,培养一批、带动一批、影响一批,开展“银耀南湖·温暖益行”进乡村、“携手跨越‘数字鸿沟’,银耀嘉禾我们在行动”进社区等活动,帮助更多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拥抱科技带来的便利化服务。

  秀洲区在城市驿站建立了跨越“数字鸿沟”加油站,组建“携手跨越‘数字鸿沟’”银龄志愿分队,通过“以老助老”的方式,每月定期开展志愿服务,面对面地指导和帮助有需求的老年人掌握智能手机应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嘉兴老年人口占比达27%,较2015年提升2.7个百分点。“老年人对智慧生活有迫切需求,也有美好向往,但他们中多数可能连最基本的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嘉兴市委老干部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智慧助老”是一项造福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工作,要让更多老年群体也能分享数字化改革红利。

  如今,禾城老年人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主动融入其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单一学”为“综合学”,变“输入学”为“互助学”。(照片由市委老干部局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该不该给老人买智能手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