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reads要翻墙吗

又到了雨果奖颁奖时节,照例奉上雨果奖分析(文中很多链接需要翻墙,打不开的别问我为什么)。

去年的投票分析请猛击(也可以看一下文章了解雨果奖的投票记票机制,为后文做准备)。简单总结一下:

由于美国主流文化正变得越来越“左”,科幻这个传统上白人男性(右翼)的领地里,正在渐渐出现女性、少数民族、LGBT等等“少数派”作者(左翼)和作品。右翼作家发起了名为“狂暴小狗”的刷票运动,遭到了争议和抵制。刘慈欣的《三体》得益于这次争议登顶雨果奖。

以下聊几点本届评奖的事。

1. 郝景芳的《北京折叠》

之前写过聊这篇小说,再补充以下。

这篇小说体现的显然是作者对中国当下社会阶层分化、环境问题、性别政治等问题的思考,但是操作手法和思想内核还是比较浅。不过短篇小说本来就更适合玩叙事技巧和智力游戏,郝景芳的这些思考其实更适合用中长篇故事去搭载。如果满分是100分,这篇小说我给大约70分左右。不过如果是要评奖,恐怕还要看另外几篇小说品质如何(我懒我没看)。

专门预测星云/雨果双奖的博客“混乱地平线”写了,我们来分析一下初选和决选两个阶段的情况。

“狂暴小狗”的组织者沃克斯·戴自己在最佳长篇编辑奖中得了437票,这大概衡量了小狗党的拉票能力。我们来看看最佳短篇小说奖的提名情况:

很有趣的是,原始得票数前五全是小狗党的拉票对象,票数都在400以上,第六名起,票数突然降到250以下(比较接近雨果奖开始被大规模拉票干扰之前的正常票数)。

不妨以第五名《超空间恶魔》的得票数作为小狗票的基本盘数量,给前五名减掉414票,这样一来,二到五名基本都不剩什么票了,但是第一名的《北京折叠》能剩下162票,仍然能以第四名的资格晋级。但我们也要看到,后面有两部157票的作品,只有5票的差距。也就是说,假设没有小狗党,《北京折叠》进决选是稍微有点危险的。

如果初选前五全部晋级,那么这个奖项就毁了,因为《北京折叠》是唯一(基本上)实至名归的入围作品,它要么没有战胜任何真正的对手就赢了,要么被别的刷票作品击败。

幸运的是《超空间恶魔》的作者乔纳森·弥勒宣布退出,初始得票最高的《而你应该通过死亡痕迹认识她》得以替补入围。

在小狗党的里,首推的是史蒂芬·金的《忌辰》,《北京折叠》是推荐顺位最低的,而《而你应该通过死亡痕迹认识她》完全没有被推荐。所以这个奖项实际上是前三者之间的竞争。

我们看看决选阶段的记票过程。因为今年雨果奖采用了新投票机制,去年缴费注册的会员只能投提名轮,要投决选轮必须也缴纳今年的世界科幻大会的费用,于是成功地限制了小狗党在决选中的影响力。决选轮中的小狗票估计只有165票左右。

从结果上看,虽然史蒂芬·金名气很大,而且有小狗党加持,但他并不被视为科幻奇幻这个圈子里的人,得票数量跟另外两强差距很大。《北京折叠》的优势一直很小,初始优势仅14票,直到《忌辰》出局,才额外拉开超过200票的差距,锁定胜局。

所以结论是:《北京折叠》的获胜,大体上可以算实至名归,因为它就算没有拉票也基本够格进决选,决选中又正面战胜了原本最有希望的对手。

1.3 《北京折叠》是否在“讨好西方”?

这个问题可以拆分成三部分:第一,作者是否在创作时存在“抹黑中国以获取西方认同”的故意?第二,译者在选择翻译哪部作品时存在“抹黑中国以获取西方认同”的故意?第三,投票者是否存在对“抹黑中国”的偏好,以致本文获奖?

第一点我认为不太存在。作者郝景芳接受过我的朋友、《不存在日报》主编糖匪老师的采访:


Q: 创作《北京折叠》的契机是什么?写作时,你是在落笔前就对故事有了一个大概的把握还是在创作过程中有了新的想法,偏离了原来的路线?

A: 创作的契机就是生活所见。以前我住在北京城乡结合部,有时候会和楼下的人聊天,聊他们远方的孩子,聊他们生病的隐忧。然后再几个小时之后又进入另一个世界。我会觉得北京是几个不同空间叠加在一起,就进行了更夸张的衍生。落笔的时候我就是知道整体梗概和结尾的。我写的所有故事都要想清楚结尾再写开头。

对这个问题想再说两句。我知道会有一些声音是谈论这个小说的政治性,当初BBS上也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写民众暴动的情节。我的回答是我不想写。我所关心的真正内容不是政治,而是在这样一个世界中,人如何思维和生存。

作者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她可能有一些同情底层的左翼思想倾向,但说是抹黑中国真的有点脑补过头。因为中国的科幻小说很少被译介到国外,用这样的作品去博出位的结果很可能是根本就博不到,反而给自己惹一身麻烦。

第二点也不可能。刘宇昆在北美科幻圈是以亲中国、卖东亚文化设定著称的,如果真的蓄意“抹黑中国”,以后中国市场也不用要了。再说,如果他存了“抹黑中国”的心,怎么会全力参与对“中国治理模式”持支持态度的《三体》系列呢?

第三点嘛,我们可以参考Goodreads上的评价:


又或者各个独立科幻博客的评价(选自谷歌英文版“《北京折叠》书评”搜索结果前两页)







好评中评都有,但我没有看到谁认为这是在“批判中国”,读者的出发点在于人物的感情刻画以及情节设置,就算有人认为这里面存在着经济、人口和环境问题,但都不认为这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人类面对的共同困境。

那些扯阴谋论的朋友,我真的只能说是智力问题了。

2. 刘慈欣的《黑暗森林》

去年《三体》得雨果奖的时候,刘慈欣的粉丝圈子的声音大概分两种:第一种是“第一部就这么厉害,看来要妥妥地三连冠了”;第二种是“西方人政治挂帅,第二部一定得不了奖”。

从结果上看,《黑暗森林》在星云奖和雨果奖都铩羽而归:没错,同一个作家很难背靠背获得大奖,但上一届的获奖作品续集在下一届连入围都没有,还是不太常见的。

我们也来看看数据好了:

《黑暗森林》没有进入提名轮的前十五位,也就是说前面哪怕有五个提名者退选,也没机会入围。小狗党不用为《黑暗森林》的落选负责。但可以开一个有趣的脑洞,如果小狗党按照之前扬言的一样帮《黑暗森林》刷了票,结果如何?

假设《黑暗森林》得了212票排第十六,小狗党给它刷到437票,那就是649票,比第六名的533票高,所以粉丝们只能怪刘慈欣之前言辞上得罪了小狗党,没得到刷票的加成。

但我恐怕不能认同政治偏见导致了《黑暗森林》出局。还是可以参考书评网站:


《黑暗森林》的总体评价偏正面(但要考虑到续集效应,也就是系列作品的第二部的读者往往是读完第一部且印象不错才会继续往下读,所以可能印象本来就偏正面),但是热度明显偏低——《三体》有2.1万人打分,《黑暗森林》不到0.7万。

看起来像是美国读者写的书评没有太多谈及政治制度的问题,比较负面的评价通常在于叙事节奏的不协调以及和第一部之间的变化过大(和美国市场上主流系列小说不同)。所以这次失利看上去更像是单纯的审美倾向不同,加上市场反响带来的粉丝基础问题。

再有就是第二部的译者本身不是科幻圈的知名作家,少了一些光环(但翻译质量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

其实雨果奖最值得担心的问题并不是中国作家得不得奖,而是日益激烈的政见之争正在破坏雨果奖的含金量。连年攀高的投票人数,以及日趋难以预测的投票结果都是明证。

从今年的结果来看,还是值得庆幸的。新的投票机制暂时压制了小狗党的战斗力,而飙高的投票人数也确保了至少长篇小说这样的主要奖项可以不被右派的刷票行为干扰,小狗党党魁沃克斯·戴在自己的博客上也只敢宣布“有限的胜利”了。

右派的反击被击溃后,雨果奖显得比前几年更加政治正确了。今年小说类的四大奖项得主都是女性,其中两名非洲裔,一名外国人(郝景芳)——顺便一提,星云奖的长篇小说得奖者娜奥米·诺维克也是女性,而且是个资深同人女。

明年会如何呢?咱们且等着吧。

谢邀,之前写了有哪些原版英文书籍值得推荐?这个问题的最高万赞回答,这次来分享一下具体的阅读方法。

按照惯例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

2019“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比赛华东赛区一等奖 最佳辩手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华政校选赛 裁判

我自己之前对英语阅读的提升也是很苦恼,在读英语的时候脑海里会一个词一个词念出来,不仅没有效率而且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也不好。现在练到基本一周课余时间读完一本300页+英语原著没问题。

本文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跟大家分享对我有效的阅读方法。

赶时间的朋友可以直接滑到最下看总结,文中我有附上背单词的方法和推荐的书目,文末附上我推荐的几个国外的学术论文网站。

让我们先来看看比尔盖茨大佬对阅读书籍提出的4个小tips:

关于英语阅读,先解决大家问的最频繁的两个问题:

1.看不懂单词怎么办?

因为有太多不认识的单词所以读的很慢怎么办?

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要不要一个一个查了记下来?

解决方案:根本方法当然是首先要落实在背单词啦~在这里给大家抛一个干货!

解决方案:给大家推荐我亲测的个人收藏英文原著~

当你解决好了以上两个问题之后,就到了阅读技巧的提升了:

Don’t:Subvocalization——在不需要精读的时候,不要一个一个单词在脑海里读出来

让我们来看一下维基百科的解释: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Subvocalization有以下特点:

  • 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默念出来
  • 在我们阅读过程中很难被主动发现
  • 如果是在精读的情况下,即在较慢的阅读率(每分钟100-300个单词)下,Subvocalization可以提高理解力。当人们想要逐字学习一个段落时,发声或实际发声确实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因为人在以听觉的方式重复信息。另外需要理解和分析长难句时,Subvocalization也有助于大脑获取意义,以理解和记住阅读内容,从而减少认知负担。
  • 如果是在速读的情况下(也就是我们学习或者考试中更经常被使用的方法)Subvocalization会给阅读带来额外的负担,从而减慢了阅读速度。速读通常需要通过不断的冗长的阅读练习以消除阅读时的Subvocalization
  • 在读的时候眼睛看单词的速度要超过念出这个单词的速度,刚开始就可以这样克服Sub-vocalization 刚开始准备托福的时候我自己因为有这个坏习惯所以很吃亏,所以在做题的时候改变了策略:原先是先读题然后再找文章中的定位句,现在是不只看定位句,而是把这个定位句所在的段落都读一遍以便加深理解
  • 如果遇到一个单词不认识或者一个句子反复读了几遍都不能完全理解是什么意思的话,也不要停留,不然只会浪费时间,而且还非常挫败读下去的积极性。连着读下去往往就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讲的是什么的意思了。

Don’t:Autopilot Brain——指“自动驾驶”的大脑,眼睛扫过去的时候思路没有跟上,阅读就变成了机械的“看”的动作的重复,其实整个人都已经zone out了

解决方法:为了不让自己走神,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

  • 作者为了证明这个观点的逻辑是什么?
  •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什么观点?
  • 着重看一段文字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很有用的,因为都是在提出和总结观点。
  • 关键词当作线索去理解文章:
  • 关键配对词:重复出现的词
(1)首句阐明了中心观点,理解了第一句就明白作者接下来要详细论述的观点了,所以着重理解这一句话
(2)由 “Imagine” 可知,作者接下来就要开始阐释论点了,通过“At that point”跟上作者陈述逻辑, 由“Meanwhile”可知,作者在陈述另外一个并列的关系
(3)就算不理解“amoebas”是什么意思也没有关系,在这里不影响核心观点的理解,因为这个词只是一个并列举例中的一个小例子
(4)读完之后应该有这样大概的印象:整段中作者通过叙述生命的演变,以细胞的视角论证了“矛盾”在进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 略读和精读相结合

Don’t: 完全精读——浪费时间;完全略读——错过词句的积累理解

标化考试中的文章,阅读小说,以练习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为目的时的训练

(1)在标化考试中,为了节省时间,所以先看题目,再去文章中找定位句和相关信息

(2)光是看定位句会使理解不充分或者残缺,这时就要和本段的中心句(通常在段首)和总结句(通常在段末)结合起来理解

(3)略看举例,整理论点。通常作者为了论证他的观点需要通过举例,对比,类比等手法进行论证,以说服读者。所以在把握文章整体时不需要详细理解每一个例子,把作者的分论点整理和理解下来,此外再梳理一下作者的论述逻辑基本上就可以把握整个文章的大致内容了。

在阅读过程中以积累好词佳句,提升词汇量和写作能力为目的时可以采用精读的方法。

比如《经济学人》就是很好的精读学习材料,每刊中挑几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每周1-2次的精读,一个月下来写作就会有很明显的进步。

精读笔记(做精读笔记具体方法如下)

Don’t:不要重复每个自己都不理解的片段

重复不必要的片段很浪费时间,而且结合我以上所说的第1,2点:结合上下文整段整段读+跟着作者的思路不停地找自己提的问题的答案,对于文章的理解也就流畅很多。

  • 再回顾文章或书籍的时候就不用再去把书翻一遍了,直接看自己的精读笔记回顾最精华的部分,省时省力
  • 在读文章的时候随时做一个语句的记录(尤其是学术文章),勾下或者抄录精彩的句子,而对于句子的选择因人而异:可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可以是之前你不熟悉的句型,也可以是用词精彩的亮点句子
  • 除了语句的记录,可以用箭头等符号记录文章结构,帮你跟上作者的论述逻辑
  •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写下自己的随想和评价

5. 固定碎片时间限时阅读

Don’t: 太有仪式感的阅读

阅读的时候找到自己舒适的环境是很重要,但是如果在阅读的时候太花费精力去找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时间,然后折腾一番再坐下来开始安静的阅读,那么反而会给你的阅读过程造成很大的压力,大多数情况下很容易走神,或者因为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而感到失望。

解决方法:每天找一段固定的碎片时间,限时进行阅读。

  • 找碎片时间。在通勤,每餐的前后,coffee break等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就不会给自己太大压力,反而会有“一举两得充分利用时间”的积极的心理暗示
  • 固定时间,而不是固定页数。不以每天读几页为目标,而以每天都读了固定的时间为目标,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内尽力能读多少度多少,这样不仅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久而久之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反而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学习方式。
在固定的碎片时间内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1. 整段连起来读:不在一个单词或一句话上浪费时间,结合上下文进行整体理解
  2. 带着目的阅读:根据作者的论述思路找寻问题的答案+把结构关键词当做理解的线索
  3. 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定位句+中心句+略看举例+整理论点+精读笔记
  4. 精读笔记:亮点句子+逻辑+随想
  5. 固定碎片时间限时阅读:不以每天读几页为目标,而以每天都读了固定的时间为目标

ps. 读小说是可以保证自己有较高的兴趣继续读下去,但是如果真的想提高自己的学术英语的话,还是要多去读读英文论文,给大家分享几个国外的学术论文网站:

BASE是世界级海量内容的搜索引擎之一,专注于学术开放获取网络资源。由比菲尔德大学图书馆负责BASE营运。

这是我最喜欢用的一个网站,在这个数据库里找到的文献质量都很高,而且相对较全

Research Gate对不同受众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源的提供,其质量和数量都很优良,来源可靠,就是在刚开始注册的时候有一点麻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多种语言,包括中文。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自发组织社会调查,所以UNESCO的数据也被我经常作为reference应用在论文中

以上都是自己的真实的学习经验,为了保证大家不浪费时间阅读,Amy我自己花了很长时间整理和收集网站,保留了最精华和最有效的部分,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点个赞呗 ~

另外,amy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英语资料,学习英语必备的当作小福利无偿送给大家!

在国内,想了解国外信息有很多困难。对于国外的好创意好想法、优秀的项目、新鲜的资讯,大多数人无法第一时间获得。除了语言和墙的障碍,我们还缺少方便的工具,来获得高质量信息。我想,滴滴的创始人比我们先知道Uber的存在,会有这部分原因吧。

今天整理了11个App,能帮我们了解国外动态。而且,前10个都不用翻墙,只有最后1个需要科学上网。这些App不是Facebook那种大众软件,但也是国外小伙伴每天在看的东西,只不过国内大多数人不太熟悉。

这款APP其实就是美国版知乎,你可以在上面提问或者回答问题。我主要是用它来搜索答案,很多问题我在知乎上搜一遍之后,还会去 Quora 上搜一遍,兼听则明嘛。

使用这个 App 的好处是可以在「Sessions」活动(类似于知乎圆桌的问答活动)中对某个名人进行提问,Quora 会把他们请过来回答问题。这些人可能是在国内有所耳闻外国人,比如Facebook的COO,桑德伯格。我们在国内媒体上只能看到Ta们的只言片语,而去 Quora 上能看到他们对某个问题的完整表述。

这是Yahoo 发布的新闻摘要全是干货。他们把新闻报道编辑成1000字以内概述,每篇 Digest(摘要)阅读时间不会多于3分钟,但足以让你了解一个热门话题。如果想要粗略了解美国媒体在报道什么,看看科技、经济、政治方面的动态,就看这个。读起来很简单,全是干货。特别深奥的专家解读全都被Digest去掉了。

3. Medium——「文艺小清新」专用

Medium,很多作者在上面分享自己制作的文字内容,包括科技,创业,艺术,政治等等。「比特币首富」李笑来老师曾隆重推荐过这款 App。

这款App的阅读界面广受好评,字体、排版一看就是精心设计过的,读起来很舒服。最主要的是,上面的作者跟中国的网红差不多,用的语言都比较亲民,不像新闻报道那么官方,很容易理解;而且更新速度快,观点多样,能刺激读者产生更多想法。

Timeline 特别像国内的大象公会,主要谈论历史、社会、教育等。

它属于电子杂志类的 App,文字排版也非常漂亮。而且,Timeline编辑推荐的内容都会结合热点,并对国外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有知青年或者文艺青年会喜欢看。而且,Timeline 收录的文章语言都很轻快,国内的同学完全可以接受。如果你做的工作跟文化、媒体有关,这个App对你会有帮助。

娱乐化的阅读就看 Buzzfeed,这有点像国内的好奇心日报。上面什么都有,电影、文化、星座、八卦、同性、明星都包含在内。如果你不是一个正经人,或者想读一些不正经的内容,这款 App 挺适合你的

跟Buzzfeed内容相似的App还有「Tumblr」。内容很杂,图片搞怪,很多国内的博主会去Tumblr下载图片。但是下载Tumblr要到美国App Store才行,因为这款App在国内被下架了(安卓市场也下载不到)。所以,这里只做简单介绍,想下载的同学可以去搜「Tumlr下载方法」。

6. Huffpost—据说是「最客观的媒体」

Huffpost,中文名叫赫芬顿邮报,自称是一个自由的报纸,没有政治偏向,在国内也能阅读(不像纽约时报被关在大门外)。如果你是一个正经人,要看正经新闻,不想看前面那些内容,就看这个吧。我经常在这个App上看一些关于政治的报道,但它也有健康、科技、商业方面的内容。

前几个App都是看字的,这款App是用来看短视频的,跟国内的秒拍差不多。

如果你所在的行业很拼创意,那最好不要把素材的搜索范围局限在国内,偶尔也看看国外的内容会有帮助。Vimeo就是这样一个能给你提供素材的平台。这里的大多数视频都是英语的,能锻炼你的英文水平。有时候可能听不明白,但可以根据画面来猜。

8. TED—看讲座都找她

看讲座类视频,用 TED 就够了。很多奇人,会在TED讲座中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观点。比如,不到8岁的小说家警告大人们不要看不起小孩子,读了2个博士的物理学家讲解生活中的认知偏差。

我在这里主要看心理学方面的视频,能找到很多,方便我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TED还有一个优点,它的大部分视频都可以选择字幕,可以单独选择中文或英文。而且,视频讲座的形式也更容易让人理解。

Goodreads 是读书社交类App,可以跟其他读书的朋友进行交流。艾玛·沃森(赫敏的扮演者)也在用这款App分享自己的读书进度哦。我就是因为她才使用这款App的。

你可以把自己的读书进度更新到Goodreads上,这样你的朋友就能了解你的阅读状态。当然,你也可以看到朋友的阅读状态,了解他们的书单。而且这个 app还会推荐很多书,如果你想读英文书,它可以指导你的阅读。虽然这款 App 在国内比较冷门,但是中文图书上面也都有。

10. 即刻—订阅你感兴趣的

「即刻」是个信息的集散地,你可以在上面订阅你感兴趣的信息。不光有国内信息,还有国外信息(而且,一般都是翻译好的)。

订阅李笑来创建的Twitter列表从左到右依次操作图中红色区域

Twitter,大家一定很熟悉,但是李笑来老师创建的2个List可能你还没听说。这两个List(列表)里都是国外的科技投资人和创业者。如果你想了解国外科技创业的最新动向,应该订阅这2个List。订阅之后,你就能跟踪这些人发表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投资方向或者创业项目。

每个List中都包括300+投资人或创业者的推特账号,订阅一下可以免去你自己费力去搜罗。订阅方法如上图。李笑来说他每天都会看看这些人发的内容,来思考自己的投资方向。

最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这些App能给你提供更多信息来源

另外,我还想到了这些App的其他功用:

  1. 创业者可以用来了解国外的创业动向

  2. 英语老师可以用来找教辅材料

  3. 不想翻墙的人也能了解国外信息

  4. 想学英语的人自然可以学英语

获取国外资讯也可以通过大保镖,随时随地实时掌握更多国外安全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uperfast翻墙好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