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定焦镜头长焦最大光圈的是不是索尼f1.8 135gm?我看其他定焦长焦光圈最大就2.8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兰拓相机租赁,第一时间发布评测和科普,租赁低至7折

三家同规格大横评这种事一直都是一个喜闻乐见的题材,上次85mm人像镜的横评反响还不错,然后貌似就出现了催更的——

你们一直这么催啊催啊催,老夫压力很大的好么,掀桌

变焦镜头的测试周期本身就长于定焦镜头,24-70这种规格的镜头本来就是一支更比四支强——理论画质测试部分24mm、35mm、50mm、70mm焦距都要走一遍,而且所有的项目一个也不能少,老夫也很是心累。而且中间还出了一点小问题,至于是什么问题,我们会在本文第六页的消费警示中详细说明。

说回正事,24-70/2.8作为“大三元”序列当中的标准变焦镜头,普适度相比人像镜85/1.4这种来说更加的好——可风光可人像可人文,更是很多职业摄影师的干活神器,所以大家一直对其保持了很高的关注度。

索尼FE 24-70mm f/2.8 GM的出现,补齐了之前索尼微单缺少这个黄金焦段旗舰头的短板,标志着无反系统在镜头完善度方面也在慢慢的赶上。

佳能和尼康的单反系统方面,其24-70/2.8规格的镜头均在近年更新过,都不是省油的灯,拿来做一次对比也比85定焦更有看头(佳能85LII实在是太老了)。所以按着老规矩,还是都转接到统一的平台上,来让它们有一个能够一较高下的机会。

▼ 都缩到最短时(佳能、索尼是24mm,尼康是70mm)的对比图:

▼ 都拉到最长时(佳能、索尼是70mm,尼康是24mm)的对比图:

身为微单头,索尼FE 24-70mm f/2.8 GM的体积也说不上小,跟加了转接环的24-70LII基本相当。还是那句老话,高素质和小体积不能兼得,FE系统要迈向专业化,高素质大体积的镜头(以后还会有机身)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而且要是追求便携的话,三家还分别提供了24-70/4LIS、FE 24-70/4和24-85VR可供选择,毕竟都是可换镜头系统嘛,提供对应便携和对应高素质的不同级别产品也是应有之意。

针对24-70变焦镜头的特点,理论画质测试部分分为24、35、50、70mm焦距四个小节,分别提供完整的测试数据比较。

▲ 24mm焦距全开光圈下中心画质最佳的是尼康 24-70mm f/2.8 VR,但是边缘画质尼康反而是最差的。边缘画质最佳的是佳能 24-70mm f/2.8 L II (主要是佳能这支镜头的最差画质不是出现在极限边角)。索尼FE 24-70mm f/2.8 GM在24mm焦段的表现一般。

▲ f/8下大家的画质已经开始进入差不多的等级。

▲ f/11时尼康 24-70mm f/2.8 VR的画质开始有优势。尼康总是把大光圈镜头(不管定焦还是变焦)的小光圈画质做得那么出色,这样真的好么(此处手动斜眼

▼ 色散测试是以以全画面中的最大色散为准(一般在边缘)。

是的,请相信你的眼睛,你没看错,尼康 24-70mm f/2.8 VR和索尼 FE 24-70mm f/2.8 GM的色散就是有大约9倍的差距。这也是继老架构佳能机身的动态范围之后我们再一次看到同级同代产品的单项成绩一个甩离另一个八九倍这种盛况的出现(3EV的动态差距就是8倍,别忘了对数标度)。其实都不用读数,直接看标板的原图都能发现索尼 FE 24-70mm f/2.8 GM惊人的色散控制力和尼康 24-70mm f/2.8 VR大花边之间的逆天差异:(下图均为24mm f/2.8,截取画面边缘)

请允许我用一张图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种结果也一度让我们以为自己的测试有问题,但是看了DxOMark的测试之后算是放心了:

尼康这个镜头其实很舍得下料,用了两片ED和一片非球ED,不知道为什么色散,尤其是边缘色散会完全失控...

畸变、暗角、通光量测试

这三个参数对于画质的影响不像分辨率和色散那么大,因此放在一起作为小参数给大家进行呈现。

佳能稍微好一些。不过这种镜头的T-Stop可能意义不是那么大。

▲ f/8.0光圈下索尼 FE 24-70mm f/2.8 GM除了最中心之外已经全面领先。佳能和尼康各有所长。

▲ f/11、16两档光圈大家都差不多。

畸变、暗角、通光量测试

▲ 通光量。感觉这个参数受焦距的影响并不大。

▲ f/8光圈下差距开始缩小。

▲ f/16光圈,大家都差不多。尼康 24-70mm f/2.8 VR有了最好的中心画质。

暗角、畸变、通光量测试

▲ 通光量。各自的通光相比广角焦段都有所降低。

▲ f/11光圈跟f/8光圈的趋势类似。

▲ f/16,差距有所缩小。

暗角、畸变、通光量测试

▲ 畸变方面表现仍然类似之前的焦段。

▲ 三支镜头的通光量相对于各自的广角焦段都有所降低,但是横向之间的对比仍然延续了之前焦段的趋势。

!消费警示:索尼FE 24-70mm f/2.8GM镜头长焦端画质个体差异问题

从以上的测试项目(MTF50分辨率)来看,索尼 FE 24-70mm f/2.8GM的70mm端全开光圈画质处于一个比较优秀的水准。但在我们对于索尼 FE 24-70mm f/2.8GM的拍摄试用当中发现,来自三个不同购买渠道的三支索尼 FE 24-70mm f/2.8GM镜头,70mm端的全开画质(尤其是中心)存在比较大的个体差异。

第一支测试样本(港行编号:1806894)购买于香港,在日本拍摄样片过程中我们发现其70mm端光圈全开时画面出现诡异的横向拖尾效果。稍微回调一点焦距以后,现象消失。

出于对测试对象负责的态度,我们购买了第二支测试样本(国行编号:1805097)。但是这只样本也出现诡异的横向拖尾效果,并且表现得更加严重,几乎要回调到50mm现象才能消失。

同时,我们将样本二(国行编号:1805097)送回深圳索尼维修站检测。在等待数日后,维修站通知说深圳不能确定问题,需要返回上海做检测。为了不耽误测试,同时也是为了确认问题所在,我们购买了第三支测试样本(国行编号:1804581),终于这只样本没有异常,让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测试。

我们对三只索尼 FE 24-70mm f/2.8GM 在实验室拍摄标版读数,可以看到三只镜头的分辨率有明显差异,已经显著超出正常的个体差异范围。

看实际的拍摄截图(中心)也能够看出来,分辨率较低的两支镜头存在横向拖尾一样的虚影:

同时我们在网上搜索,发现有部分网友也反映购买的镜头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

并且看到他在广州太古汇索尼体验中心给索尼工程师检测后,已经拿到维修单确认问题存在并等待更换。

遗憾的是,在再次等待数日后,我们主动联系了深圳维修站查询维修进展,对我们送修的第二支测试样本(国行编号:1805097),也是我们测试中问题最严重的样本,上海维修站检查后给出的答复是:“不认为存在问题,不能予以保修或更换"。由于目前这只送修镜头还在上海返回途中,我们还未拿到正式的维修单。

目前为止,关于发生此问题的原因我们尚不明确,但是考虑到需要售后时有可能需要拼人品,以及为此付出额外的精力,我们感觉有必要发出警示,提醒大家在购买索尼 FE 24-70mm f/2.8GM时,一定要现场,或者第一时间检查镜头70mm端全开的成像素质,如果有问题尽量在第一时间退换货,以免后续的麻烦。

机械性能测试:对焦速度

搭配A7R2机身的索尼 FE 24-70mm f/2.8 GM镜头具有最快的速度,再次说明现在顶尖无反系统在单次自动对焦速度上已经完全不是问题,已经具备了和单反系统一较高下甚至领先超越的水准。搭配D810的尼康 24-70mm f/2.8 VR和搭配5D3的佳能 24-70mm f/2.8 L II对焦速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

虽然在跑分上三者对焦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由于都达到了0.2-0.3s这个区间,真实的使用感受可以认为基本相当,都很快速。

■ 表示理想值,● 标示实际值。

三者在成像色彩上没有本征差异,佳能 24-70mm f/2.8 L II的色彩相对来说饱和度高一点,而且9号、15号色块(类肤色)偏粉,对于人像的表现而言应当更有好处。其他色彩的表现几乎没有差异。

▼ 通过该测试可以反映镜头在对比度/反差方面的成像差异。反差低/高不代表镜头的好或者坏,更多的是一种成像风格。

成像风格这种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只给数据,不做评判。

成像风格测试:焦外成像

▼首先是70端光圈全开的对比:

其实在这个对比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个有点意思的事实——三支24-70在70mm端的实际焦距并不一样,佳能 24-70mm f/2.8 L II 的实际焦距相比另外两支镜头来说短一截,大概只有65mm的样子。这也导致同样拍摄距离下其虚化光斑比另外两支镜头来得要小。

尼康 24-70mm f/2.8 VR大概是因为太长了的原因(笑),口径蚀控制比其他两支镜头来得要差一些。

▼ 然后是焦外光斑100%的对比:

之前在官微上做的焦外横评,尼康 24-70mm f/2.8 VR所在的样本三尽管有最明显的口径蚀和亮圈,但是在“洋葱圈”的明显优势让他仍然获得最多的票数。

索尼 FE 24-70mm f/2.8 GM 尽管采用了一片高精度研磨非球面镜片,但是另外两片普通非球镜片仍然拖累它的表现,在“洋葱圈”控制上,并没有表现出高精度XA的优势。在亮边上,索尼 FE 24-70mm f/2.8 GM 确实控制的最好,观察焦外光斑,它的亮边是最不明显的。

又到了评测大戏之盲评了,在之前兰拓日本行的过程当中我们连续进行了6组24-70镜头之间的盲选评比,测试涵盖了不同场景,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大家的偏好。

在微博、微信两个平台共计收到有效投票537票,经计票统计,大家的喜好偏向如下:

顺便公布一下之前的照片所对应的器材:

无需讳言,作为刚上市的索尼FE卡口第一支大三元镜头,索尼 FE 24-70mm f/2.8 GM 无疑是本次评测中最受关注的镜头 —— 尤其是同门的索尼 85mm f/1.4 GM 在85镜头横评里惊艳的表现作为铺垫。

索尼 FE 24-70mm f/2.8 GM的测试成绩虽然并没有那种85mm横评中一骑绝尘的碾压水准,但是也足可以说得上优秀。没有完成全面碾压大概是因为对手的关系——85mm f/1.2L II是光学设计于20年前的陈年老镜,而24-70mm f/2.8L II却是近几年的全新设计。

新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带来的提升依然是可圈可点,最大的亮点是出色的色散控制水准,应该说在各家的24-70镜头里面已经是无出其右的表现。分辨率测试方面长焦端优于广角端,大光圈优于小光圈,特性比较适合人像拍摄。抗眩光由于无法量化,因此我们实验室测试环节没有对其进行测试。不过从盲评样片中可以看到,三只镜头的抗眩光表现其实都很优秀,均很少观察到明显的鬼影等现象。

只是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测试,作为新镜头,目前的品控并不是那么稳定。在对焦方面这支镜头也没什么短板,单次对焦使用体验与单反系统已无差异;只是在复杂环境下的连续自动对焦,受限于无反系统的性能,相对于单反系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是三只24-70中最老的一只,但是跟索尼 FE 24-70mm f/2.8 GM拼起来也并不落后多少。最大的优势有两个,一是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另一个是作为上市多年的镜头,价格方面也已经落到了合适的水准。佳能 24-70mm f/2.8 L II镜头的售价大概只有10800元(全新国行),而索尼 FE 24-70mm f/2.8 GM仍还要15500元左右。

佳能 24-70mm f/2.8 L II镜头分辨率在各焦段都相对均匀,色散控制虽然不如索尼 FE 24-70mm f/2.8 GM那样完美却也并不夸张,总体来说还是不错。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镜头是搭配原生系统情况下三支镜头里唯一没有任何防抖功能的,经常手持拍摄的用户还是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虽然中心画质表现出色,虽然是三家中唯一带光学防抖的,虽然拥有最好的抗眩光表现......然而尼康 24-70mm f/2.8 VR 的边缘色散实在太逆天,重量和体积也都过于庞大,让我很难去选择这支镜头。

当然,你用这个镜头主要拍人像,对边缘不是那么看重,又经常在光线不充分的环境拍摄——例如室内,考虑到防抖的加成,也还算能买的选择。但是现在这个价格——国行大概要13500元,以及这个对不起价格的素质,相对来说我更推荐购买价格便宜量又足还小了一圈的尼康 24-70mm f/2.8 G一代。

至于风光摄影用户?价格便宜量又足的24-85VR和24-120/4VR放那不用,非要背这个大镜头出去受虐,图个啥呢?

▼ 本次评测我们携带索尼 FE 24-70mm f/2.8 GM 行走日本,拍摄了一些样片供大家赏析。

(样片均有幅度或大或小的后期,还是那句话,样片仅供欣赏,对于评判镜头画质表现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好价信息来自热心值友爆料和商家自荐,经小编人工审核或小值机器人智能判断后发布。

STM无反镜头采用9组11片镜头结构,其中包括两枚非球镜片以及3枚ED低色散镜头,用料还是不错的。STM+导螺杆型步进马达,对焦准确,支持眼控对焦,同时对视频拍摄进行优化,减轻视频拍摄中的呼吸效应。0.3m最近对焦距离,F1.8大光圈,提供柔美的焦外虚化。采用无极光圈环,便于视频拍摄时进行光圈调节。精密黄铜卡口,全金属镜身结构,尺寸70*85mm,重量约为340g。

什么值得买是一家中立的消费门户网站,好价信息来自热心值友爆料和商家自荐,经小编人工审核或小值机器人智能判断后发布。促销折扣可能随时变化,请值友们购买前注意核实。

您目前有50积分,确定使用10积分兑换以下优惠券吗?

此优惠券需要50积分兑换,您的积分不足,请继续努力呦~

此优惠券需登记银联卡后才可领取,参加银联优购全球活动享更多优惠~

您需要先成为发布者的粉丝才能领取此优惠券!

超过2小时录制时间会过热

超过2小时录制时间会过热。

佳能EOS R3相机框体及外壳采用了重量轻、强度高、散热性好的镁合金材质,兼具轻量化与坚固性。相机搭载了机身防抖、双卡槽,提高了快门可靠性。在多方面大幅提升硬件性能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材料和部件形状等方法,实现了仅约 1015 克的机身重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8光圈和2.4光圈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