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2019秋季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

1.参观校史展览或者走访老教师,你发现学校面貌有哪些变化?

想一想:为什么学校面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说明:答案具有开放性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②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基础教有的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国家近年来大力普及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专项经费投人力度:全体师生的努力以及全社会对教育的支持;等。

2.了解身边的各种市场,思考不同类型的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是指用于销售蔬菜汇果、水产品、禽蛋、内类及其制品、粮油及其制品、豆制品、熟食、调味品、土特产等各类农产品和食品的以零售经营为主的固定场所。其作用有:在农业生产各个人或集体向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为居民提供副食品供应縮短上市时间,保持农产品鲜度:使农副产品生产者直接获取关于产品的信息

技术市场:技术市场是作为商品的技术成果进行交换的场所。技术市场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增强科技事业的白我发展能力、加快科技的社会传播与普及,增强企业的活力促进科技人才的流动、发展商品经济等方南都具有重要作用

人才市场:人才市场是指劳工供求的市场①对劳动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实现自身价值

②对用工单位:提开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生产效半和效益。

③对国家: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的配置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

征券市场: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证券市场以证券发行和交易的方式实现了筹资与投资的对接,有效地化解了资本的供求矛盾和资本结构调整的难题。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说幸福来自于比较,那么,和过去的贫穷相比,我们应该能感受到现在的幸福;如果说幸福来自于物质方面的享受,那么,现在奢华的衣食住行确实也是一种幸福;如果说幸福来自于自我满足,那么,先进科技带给我们生活上的便利,也应该认定能达成自我满足的幸福了。可是,这一系列的幸福并不属于真正的幸福,从时间上来说,这些幸福随时有可能消失,即便跟随你一辈子,也将随着生命的死亡烟消云散;而从空间上来说,二元社会的不平等以及人类相互间的竞争,这些幸福往往会伴随着他人的不幸,即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那么,什么样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呢?

真正的幸福应该体现在精神上,同时也是永恒的!这段话常人很难理解。过去,大概只有开悟的修道人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开悟者不为物质世界所牵绊,没有物欲的追求和烦恼,常活在开悟的喜悦中,这就是精神上的幸福,并且这样的幸福随同精神一样永恒,道高者解脱至更高境界的世界,次者随同善业的推动,再次轮回至人间享受福报。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量子科学的全息理论证实了信息不灭原理,认为人死后,其精神信息将永久存在;当前全球的研究都给予支持的“超弦理论”认为人的灵魂就是一种超弦,它完全重写我们过时且限制的时间和空间思想,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已进入了另一个阶段,科学将大大地扩展它的界线,研究的基础从灵魂清楚的认识开始,或者说觉知灵性这早就存在肉身之外且永恒不朽的本体;研究基因的科学家们则发现人还未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她的一生能活多长时间,会生什么病都已经在基因图谱里设定好了;而又有一批科学家认为基因就是佛法理论中所说的业力!这些科学发现究竟证明了什么呢?证明了灵魂不死;证明了业力(基因)推动的生命轮回;证明了墓碑上的“精神永垂不朽!”并非仅仅是唤起人们的记忆,而是实实在在的不朽!

这些解说告诉大家的就是世事无常,一切物性方面的幸福都是短暂的、不可靠的、也是变化莫测的。当然,我们不是说要放弃这样的幸福,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精神上幸福的追求。从深层次原因来说,它关系到人灵命的进化;从现实意义来说,精神是人生的本源,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一个平常生活中很少有烦恼的人;一个恒长生活在道德环境中的人;一个总是生活在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谐气氛中的人,必然是一个精神上充满幸福的人,同时,这样精神状态决定的人生观,必然也会为整个社会带来正面能量的人生观。这里要提一下,所有精神幸福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则——爱的原则。爱就是不伤害别人;爱就是同情和慈悲于别人;爱就是自觉的道德行为;爱就是幸福的共享……!

毫无疑问,这些才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最应该致力于建设的幸福观。它似乎和我们眼见为实、物质上的幸福很大的不一样,却能规范物质幸福不走向邪道;能放大我们的物质幸福感;延长物质幸福的时间感;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导致社会全员更大的幸福!可是,这样明显不过的事情,为什么现在的世界主流却装作不知道,甚至还否定这样的幸福,并总是致力于在物质幸福上下功夫呢?我们接下来的“为什么我们并不幸福?”阐述,希望能让所有的人引起警觉,并作认真的思考,我们过去所建立的幸福模式是否走对了路子,究竟又该怎么做?

过去的幸福模式,基本上就是典型的物质型幸福。当国家的管理者声称要给人民创造幸福,它所界定的幸福是怎样的标准呢?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列出几十条条来。我们现在就以近些年经济进速最快的中国为例,来进行解说。

如果你有心去做一个有关幸福的调查,恐怕不会有人会离开金钱上的收入,权力地位,生活方面的享受来向你表白幸福的感受。确实如此,以物质标准来对比,现在的中国人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比起三十余年前要幸福的多。以北上广深来说,高楼耸起数都数不过来,地下铁横贯都市可谓名列世界前列;看看各级政府的办公场所,哪一座都堪比白宫;如将房产也计算财富,恐怕家家户户都在百万富翁之上。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能说不幸福吗?用中国社会的政治标准来考核,确实就是幸福,因为这里提倡的是唯物主义理念,要的就是物质上的幸福,至于精神上的幸福只是物质幸福的派生品,所以,在这个社会争取幸福的问题非常简单,就是捞钱,有钱就可以创造一切幸福!而透过这一切表象,我们真正所要的幸福不仅远远地掉在物质幸福的背后,甚至在许多方面还处于倒退的境地。

随着物质文明的进一步提高,人们认识能力的加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深切地体会到,拥有物质财富并不一定就拥有了幸福。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财富的增加与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成比例,在人们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获得幸福的能力已逐渐被弱化,一个现代人可以自豪地对古人说:“我比你富有多了”,但他却不敢肯定地说:“我比你幸福多了”,这就是现代人的可悲之处,因为现代人只是在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之间徘徊,偶尔有一次忽发善心迈进道德境界的门槛,自己都会被自己所感动。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不知“真正的幸福”为何物,这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大难题。只有真正理解了我们所要追求的幸福主流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精神性质,才会明白,尽管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富有,“为什么我们并不幸福”!

我们继续举例,现代人虽然比过去有钱了,富裕了,但生活中的焦虑却比过去要严重的多,首先她要担心这些钱、财富随时有可能失去,这里的原由:财富中的很大一部分并非是劳动所创造,而是靠泡沫吹起来的;她要天天提防各类诈骗,提防理财失败东家跑路,提防哪一天纸钱还不如纸贵;尤其是那些来路不明的财富,还得时时担心反腐的风暴刮到自己的头上。

其次,由于单纯的物质幸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所以,为了争取“幸福”,一系列做人的伦理道德完全可以靠边站,而当社会普遍性地陷入这样的生存环境时,结果就是做人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人人担心收到假钱,人人担心买到假货,做事不讲诚信,互欺互骗搞得人人提心吊胆,每天出门做事都要担心受骗上当,人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又如何谈得上什么精神上的幸福!

再次,由于一切向钱看,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腐败经营,弄的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实际生活开销要远远大于名义支出,比如说有病看不起,为什么?据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的调查,秘密是药价的30%-40%遭医生回扣;10%医药代表提成。另据央视新闻报道,高回扣下的高药价,病根在“医”不在“药”。据统计,2015年全国医疗总费用中药费约占40%,而英美等发达国家药费占比仅为10%左右。新京报因此发表社论,题目是《药价近50%是回扣,这回扣里有多少“看不起病”的血与泪?》接下来还有书读不起;房子买不起,高房价的70——80%最后都落入政府的腰包,等等。像经历了这一系列的过程,即使有钱,你能感到真切的幸福吗?

最后,社会普遍缺乏真实的幸福环境,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安全感。小学生上学、放学全程要家长护送,这些在我们的童年是根本没有的事。笔者住房对面的一所小学,十年内看着它围墙从透明的栏杆变成高墙,几年后加上了电网,最后又密密地围起了摄像头。国家提倡居民小区开放化,实际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军事”化,各类保安、门禁、钢窗、监视、红袖章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每一个中国人:没有了这些,安全无法保障!至于出门在外被碰瓷、遭讹诈,那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

通过这些简单的案例,是否可以证明“为什么我们并不幸福?”因为我们过去习惯以来的物质上的幸福,只是人生过程中并非主要的部分,追求这样的幸福并不能将人从动物中区分出来,这只是生物的本能而已。可以说,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曾有一位高僧圆寂前说出这样的秘密:“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钱为中心,你会活的很苦;如果你的生活以儿女为中心,你会活的很累;如果你的生活以爱情为中心,你会活的很伤;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为中心,你会活的很苦闷;如果你的生活以宽容为中心,你会活的很幸福;如果你的生活以知足为中心,你会活的很快乐;如果你的生活以感恩为中心,你会活的很善良。”

在通常情况下,幸福的定义就是少有压力和烦恼的生活。显然这样的幸福侧重点就是精神。而高尚的幸福必然是体现在人生的精神方面,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具有持久的性质,它会让你看透红尘的无常与多变,即注重当下的物质生活,更多的是思考生命的独特之处,就是建立幸福的道德环境,认识到真正的幸福只能来自精神上的满足,来自生命境界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贯穿安宁、知足、快乐、善良,并获得永生永世的幸福!

虽然用阶层视角来谈论这种问题可能很俗套,但我还是想说,阶层视角是最能一针见血的视角。

如果用阶层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答案就是不言而喻的。

世界发展了,生产力进步了,可是生产关系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换句话来说,发展了,但是分配问题没有解决好。

世界发展了,就会从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按道理来说,人的认知也会随着世界的发展而发展。最好的状态是人的认知发展速度和世界发展的速度能够同步,这样无论是处于何种时代的人,都能够对当前时代的情况得心应手,不会感受到面对世界的无能为力。

然而人的认知毕竟要通过人类去观察社会和实践得到的,每个人的观察必然有滞后性,而人又有生老病死等客观因素的阻碍,所以人的认知是很难完全同时代的变化同步的。但是,如果只是微小的误差,也根本无伤大雅,世人照样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适应这个社会。

但是这也是理想的情况,事实上,人是分阶层的。阶层性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性。有了阶层,就有了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之分。上等人占据了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生产资料,享受资料,当然也包括认知这个世界和培养自己认知水平的工具。

前不久疫情的时候,有个问题引起了媒体的重视,那就是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就无法扫健康码外出。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时代的发展对于老年人缺乏人文关怀。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时代的发展抛弃了很多老年人,但没有抛弃掉那些上等人中的老年人。

老一辈的大院子弟们仍旧会用微信,喜欢在微信群里写诗相互吹捧。那些商人出身的老人更不用说,他们对时代变化的感受更加敏锐,也更乐于接受。真正因为健康码出不了门的,反而是那些祖祖辈辈耕作的农村老人和进城务工的老人。

底层跟不上时代,这在老人那一辈其实是最不明显的。记得恢复高考那头十年,除非是大城市的高中,老师会好好教你怎么填志愿之外,普通的县高,班主任只会给学生两个选择,好一点的学生去报师专,差一点的学生去报大专。这样那个年代,哪怕一个穷孩子很努力,哪怕他的分数比清北的分数线高许多,他也只能去读一个师专。

现代的情况更是如此,如今是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资本;反过来说也成立,谁掌握了资本,谁就掌握了信息。

信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点相信那些还想改变自己阶层的人应该很清楚,考研人也好,职场人也好,相信都明白-如果有信息,就会走向easy模式,如果信息不完全或者信息是假的,就会走向hard模式。毕竟如果有人提前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是bad-ending,谁还会选择去走这条路而不是换一条呢?

可是没有资本,人很难获取到有用的信息。这个世界颇有《美丽新世界》的感觉,信息过多而又过繁杂,不断地通过奶头乐去让人们忽视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也有《1984》的一面,一些根本有用的信息,压根不存在在社交网络上,而是只对某些高高在上的圈子开放-毫无疑问,你倘若出身不含金汤勺,是交不起进入这样圈子的门票的。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时候,我们构建一个复杂的世界,是因为我们相信这样越发复杂的社会,会让大多数人的生活变得越发简单,而不是越发困难。可是事实违背了我们的初心,社会的复杂化也带来了私有的扩大化,信息的不对等。

这些让少数上等人面对世界的时候轻松起来,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些少数上等人的奴仆,面对他们的主子的时候得卑躬屈膝,尽可能提供最便利的方式以达成他们主子的目的。

可是对于大多数下等人而言,世界并不站在大多数这边。它只是在将不断扩大的少数上等人的粮仓和宝库里,拿出百分之二十去丢给那些面对世界苦苦挣扎的大多数下等人。为了这远远不够大多数人过上跟上时代发展生活的物资,大多数下等人只能相互压榨的生活。自然,在下等人的社会,世界变得越发困难和不可理解,这是一个人人除了直接的告发之外,在精神和物质上都背叛了对方的社会。

用点印度教的语言来说,代表着脚的首陀罗们,永远也看不到世界的全貌-因为他们不是代表着头的婆罗门,没有眼睛可以看,没有耳朵可以听,没有鼻子可以闻;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不停地行走,永不停息地行走。


最近看到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出自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

这就像一艘配备了船役奴隶的船,船上浆的规律运动使划船者沦为机器上的齿轮,监工的暴力只是偶尔需要一下。船役奴隶甚至不必清楚船的行驶方向,尽管船头稍一偏转都会激起船长的愤怒,这艘船长是船上唯一看得见前方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