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天才少年只要理科生吗?

今年,华中科技大学又有两位博士张霁、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加上去年入选的左鹏飞和钟钊,华中科大一共有4名学子入选。

这些“天才少年”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获得华为的offer?领着高薪的他们,又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工作?楚天都市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他拒绝更高薪工作选择华为

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早在2019年6月,任正非就曾在华为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提到,在2019年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在2020年还将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一项目经过任正非宣布之后迅速得到落实,2019年7月,一封由任正非签发的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展示了获得华为顶级薪酬的8位“天才少年”。他们的工资都是按年发放,共有三档,分别为89.6万元-100.8万元、140.5万元-156.5万元、182万元-201万元。

目前,全球仅四人拿到“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分别是钟钊、秦通、左鹏飞和张霁,其中三人均为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分别是该校今年的博士毕业生张霁、去年的博士毕业生左鹏飞、本科毕业于该校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钟钊。

张霁认为,自己“不是天才少年,是一个努力型选手”。硕士毕业后,张霁刻苦学习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成为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他跟随导师周可教授勤奋求学。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张霁与华为结下了缘分。经过7轮严苛选拔,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offer。“我认为华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华为最看重的。论文、专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体现,但华为不是一个唯论文、唯学校的公司。”

拥有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张霁内心却很平静。他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了,更多的是思考今后该如何做好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张霁收到过多家互联网名企的offer,其中还放弃了一份年薪超过360万元的工作。

去年,左鹏飞也做了同样的选择,他放弃了一家薪资比华为高出40%的工作。选择华为,两个“天才少年”的想法一致。张霁告诉记者,选择华为是为了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左鹏飞则谈到,“华为提供了与我想做的研究非常契合的岗位,华为有很多有经验的技术专家,我会有很多学习机会,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

女博士说自己是“成长型选手”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生姚婷,今年也入选了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年薪156万元。

“外界普遍认为女博士年纪大、严肃无趣、难以接近,其实我们不要太年轻,不要太有活力。”姚婷说。

相比于“天才型选手”和“努力型选手”,姚婷说自己更像是“成长型选手”,始终在各个小环境做到优秀,再随着环境的改变提升自己。不畏惧变化和挑战,是姚婷成长的重要驱动力,让她保持着勇往直前的鲜活状态。

本科课业之余,姚婷尝试了很多事情:大一参加辩论队、校运会短跑项目、中英文演讲比赛,几乎是学校各演讲比赛的冠亚军;大二担任学生会外联部副部长,辅修第二专业英语对外翻译,暑期支教;大三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大四保研……回首四年,她觉得无比充实。

读博期间,她敢于挑战短板、突破局限,走进系统结构研究领域,把握各种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

曾经计划在高校工作却最终选择加入华为,姚婷说自己不设限的人生就是要去尝试,激发潜能、让自身所学真正为工业界所用,科技有所转化。

导师希望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张霁的导师、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可教授告诉记者,张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能力强。“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张霁能够获得天才少年的职位,跟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周可还谈到,“我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关注年薪,做科研是老老实实的工作,科研本身存在很多乐趣。我们国家现在科技逐步发展起来了,大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很旺盛,这是我们的幸运。作为导师我希望给他们更多空间,他们后面的路还很长,大家在关注的同时,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

张霁成长于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曾是一名中学老师,妈妈是幼师,父母深知教育对于孩子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张霁是家中的独子,但父母既不娇惯,也不多干涉,这也养成了他独立和富有主见的性格。

张霁选择就读计算机专业时,互联网行业还处于低谷,但他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并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张霁的父亲告诉记者,上大学之前,张霁的成绩只能算中上等。但进入大学校园后,他给自己树立了进入更高学府深造的目标,并拟定了大学四年的规划。不管是什么课程,他都会坐第一排,空余时间也会选择泡图书馆。也正是因为这份韧性和努力,张霁如愿以偿进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继续攻读研究生。虽然身边不少同学本科毕业于一流名校,但张霁依然保持各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科研比工程更需要一双慧眼,要看得长远。科研很容易失败,但贵在坚持。”张霁说。

“天才少年”为何都出自这里

5日,记者联系上了去年入职华为的左鹏飞。他说,目前自己的工作状况很好,工作开展顺利。他跟今年入职的师弟师妹彼此认识,“十分开心他们也加入华为。”

近年来,华为在华中科大招聘的毕业生数量保持在每年300人左右。据统计,有超过10000名华中科大毕业生曾就职于华为公司。目前在职的华中科大毕业生数量在5700人左右,也推动了华为武研院落户武汉。

为何该校培养了这么多优秀毕业生?贡献了三位“天才少年”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夏松给出了答案:“这与同学们的勤奋努力,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的学风,三全育人、开拓创新的培养体系有很大关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老师,包括几位‘天才少年’的导师,都是站在学科最前沿开展研究,将最优质的科研创新优势转化成育人资源。我们竭力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非常注重帮助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

夏松说,学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例,该研究中心在存储领域研究比较深入,跟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企业都有合作。张霁刚进实验室时,导师周可就把他派到腾讯实习,帮助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楚天都市报记者李碗容 刘丁维 通讯员高翔 王潇潇 王奇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8位天才少年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