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和5g视频通话哪个费流量?

5G时代大幕将启,智能终端设备厂商、运营商们都在紧锣密鼓的做着最后的布局。

Galaxy S10的发布会上,三星带来了首款5G智能手机。随后的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包括华为、中兴、小米在内的多个厂商带来了自家首款5G智能手机方案;运营商层面,中国移动宣布,今年9月底将在上海地区完成5000个5G基站的建设工作,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首批5G试点城市的5G基站建设工作也如火如荼进行中……

以5G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设备即将小规模上线,而试点城市的5G网络也即将完成覆盖,3秒钟下载一部1G大小的视频文件的5G时代近在咫尺之间,关于5G网络资费标准的话题就值得侃一侃了。

全球首批5G网络资费标准出台,5G门槛整体偏高、用户用无力消费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5G网络流量的收费标准是怎样设定的尚无明晰答案。不过,我们可以先了解下全球范围内已经出台的首批5G网络资费标准。

韩国三大运营商SKT、KT和LG U+已于去年底启用了5G网络并基于3GPP标准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商用5G服务,涉及到5G资费标准的描述中有这样一条讯息——韩国电信(KT)的第一个5G用户是一个观光机器人Lota,Lota使用的是五万韩元(约合44美元)10GB流量包月的数据套餐。

5G流量套餐你跟我讲10GB流量包月!?what!?按照5G时代3秒钟下载1个G的视频文件的超高速移动上网体验来计算,这个五万韩元包月的5G套餐30秒不就用光了!?

韩国电信(KT)的这个5G网络上网资费标准存在逻辑BUG,并无参考价值。

相比较韩国电信(KT)的逻辑BUG,芬兰运营商给出的5G网络资费标准更具参考价值。芬兰运营商Elisa宣布启动5G网络服务的同时也推出了首个5G移动套餐——月费50欧元(约合人民币390元),可以无限量的使用5G流量。

简单总结下,就目前已知的5G网络资费标准来看,5G门槛整体偏高、用户用无力消费。

国内三大运营商释放重要信号:5G网络流量费只会逐渐比4G便宜

如果参考全球首批整体偏高的5G网络收费标准,普通消费者对于进入5G时代难免有些诚惶诚恐。超高速的移动端上网体验固然美好,资费问题则将其打回现实。

不过,国内三大运营商就5G资费问题释放出的重要信号则让消费者重拾信心。

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及过5G网络资费问题。

张云勇院长称:5G网络资费不会比4G更贵,只会比4G逐渐便宜。理由与5G网络本身有关,在更快的网络环境下,普通用户只是基础,企业才是运营商的利润的来源。

国内另外两家运营商也都很同意中国联通方面的上述观点。并且此前,中国移动官方微博甚至喊出了“5G资费不会很贵,人人都能承担的起。”

运营商对于5G资费标准“不会比4G更贵,只会比4G逐渐便宜”的集体表态有迹可循,同时具备可信度的。具体的原因请等待笔者(李民民,独立撰稿人)后续的详细解读文章。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关注科技互联网,有趣、有料;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我们觉得每个月在充值话费上花的钱越来越多?   

  自从中国开始大力推广5G手机和5G套餐后,很多肖磊周边的朋友开始抱怨他们的套餐费用越来越贵,甚至有朋友认为是运营商逼着他们开通5G套餐。   

  更让他们感到生气的是,费用无端增加后,体验却没有多大改善,那么问题来了,流量套餐真的在涨价吗?又涨价了多少?   

  在查询一定的资料后,小雷十分惊讶地发现,近二十年来运营商整体的资费其实一直都处于下降的状态。   

  以中国移动为例。根据研究机构编制的《中国移动用户ARPU报告》,2001年,平均每人每月消费141元,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47.4元,整体资费下降了67%,接近三分之二。   

  这个数据似乎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包装越来越贵是不是一直是我们的错觉?实际上,不完全是。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   

  #这种错觉从何而来?   

  在前面的数据图表中,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虽然用户的平均月电话费有所下降,但用户数量一直在上升。截至2021年6月,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总数已达到近5亿,而5年前三大运营商用户总数仅为13.27亿。   

  看这组数据可能还不够明显。今年4月,三大运营商分别发布了各自的财务报告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移动营业收入1984亿元,同比增长9.5%,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2.3%。中国电信营业收入1068.73亿元,同比增长12.7%,净利润64.41亿元,同比增长10.6%。中国联通营业收入822.72亿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38.43亿元,同比增长21.4%。三大运营商净利润合计343.84亿元,相当于每天赚近4亿元,同比增长7%。

  用户数量越来越多,自然会拉低整体资费的平均值,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近两年手机套餐资费越来越贵并不是错觉。   

  即使运营商的套餐价格真的下降了,运营商降低了套餐费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套路。比如5元30MB、30元500MB的高价套餐普遍存在,大家在选择流量套餐时要多加注意,以免掉入这个收费陷阱。   

  但我们也不能把锅全甩到运营商头上,我们从时间上来理一理,从2G过渡到3G时代的时候我们使用流量的机会并不多。   

  当时我们甚至用文字版看直播,每人每月只需要10到20元左右的流量费;在3G时代,我们也迎来了图文时代。随着QQ和微信的普及,人们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当时的交通价格约为0.16元/m;如今,在这个4G和5G的过渡时期,用户几乎离不开移动流量,每MB流量的单价在0.05元左右。随着我们使用的流量越来越多,流量套餐会越来越贵的想法就会产生。   

  但有一说一,从流量单价来看确实下降了不少。   

  先说说目前我国移动流量的平均资费水平——4.1元/GB。你可能也在想。不是早就宣布手机流量已经低于1元/GB了吗?况且很多4G流量套餐过去还是1元/GB,但为什么现在变成了4.1元/GB?   

  众所周知,三大运营商公布的5G套餐最低为128元,包含30GB流量,所以我们可以算出“”。   

  也就是说,4.1元/GB的标准很有可能是按照三大运营商的5G资费来计算的,而这也似乎意味着价格便宜实惠量又足的4G套餐已经全部下线了。   

  #我们的资费真的越来越贵了吗?   

  为了进一步验证目前的流量套餐是否越来越贵,肖磊也进行了测试。首先,当肖磊告诉运营商的人工客服他想换手机套餐时,客服优先推荐了199元/月的5G流量套餐,其中包含60G的5G流量和1000分钟的免费通话。对于肖磊来说,1000分钟的通话时间确实有些过了。   

浪费,因此小雷也向客服表示能否更换成价格更低一些的套餐,再三推脱后,客服才同意为小雷更换成最便宜的5G套餐(但依旧需要129元)。   

因此我们在办理新的流量套餐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不要听到客服推荐什么就选择了什么,毕竟客服都会优先推荐价格更高的套餐,这可能也是很多用户觉得自己在话费方面消费越来越高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都可能已经忽视的事实,那就是三大运营商已经在陆陆续续下架4G套餐。小雷的朋友就表示,在APP中只能办理5G套餐,而那些相对划算的4G套餐以及无限流量套餐已全部下架,如果真想办理的话还得本人到当地营业厅询问。

小雷也注意到,虽然目前三大运营商的官网和APP上依旧存在4G套餐,但种类已经大大减少,如果不仔细查看的话就很容易办理成价格更高的5G套餐。

从这些案例来看,基本可以确认如今的三大运营商都在强迫用户使用5G套餐,如今消费者在购买新机时,虽然都会优先选择支持5G网络的手机,但其中会办理并使用5G流量套餐的用户仍然还是少数。

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5G网络覆盖并不完善,另一方面,即便是生活在有5G信号覆盖地区的用户,也会因为5G流量费和功耗双高等原因放弃使用。

试想一下,如果4G网络已经能够满足你日常所需了,谁还会用又费钱又耗电的5G网络呢?仅靠网速快这一个优点就想拔掉4G“钉子户”们,就目前而言还不够现实。

归根结底,想要让消费者都自觉用上5G套餐,还得需要相应的5G「杀手级应用」,才能让5G真正流行起来。其实对于5G的杀手级应用来说,在消费领域出现的概率会比较小,在B端和G端的应用才是重头戏。尤其是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应用才是当前5G的重点发展方向。

不过,从近两年4G降速以及最近运营商禁止手机加入5G开关的举措来看,C端用户无论如何都会是行业发展的驱动主力之一。

虽然如今4G的网速以及足够我们使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或许一些已初具规模的应用,会像如今的移动支付和直播一样,成为我们新的刚需。

不过就小雷个人感受,中国要全面进入5G时代,最起码需要4到5年的时间。

好价信息来自热心值友爆料和商家自荐,经小编人工审核或小值机器人智能判断后发布。

值得买客户端为您推送开售提醒

值得买客户端为您推送开售提醒

【原价29.9元 现拍下24.8元】 关注店铺即可享受粉丝价。
中国联通 流量卡5G流量包不限速全国通用手机卡电话卡奶牛卡4G上网卡纯流量王卡商旅卡校园卡热点低月租 VIP王卡 19包50G全国+送一年腾讯视频会员

什么值得买是一家中立的消费门户网站,好价信息来自热心值友爆料和商家自荐,经小编人工审核或小值机器人智能判断后发布。促销折扣可能随时变化,请值友们购买前注意核实。

您目前有50积分,确定使用10积分兑换以下优惠券吗?

此优惠券需要50积分兑换,您的积分不足,请继续努力呦~

此优惠券需登记银联卡后才可领取,参加银联优购全球活动享更多优惠~

您需要先成为发布者的粉丝才能领取此优惠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g流量可以用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