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斗鸡场彩蛋在哪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1

  1、理解四季轮换,感知清明是春天的节日,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2、喜欢古诗、古画等一些表达方式,在欣赏与体验中加深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3、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清明上河图复制品、有关清明照片

  (一)猜猜讲讲,理解四季轮换。

  1、演示画面一,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新的一年又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

  2、演示画面二,现在,你们又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们从春天开始,然后经过夏天和秋天,紧接着是冬天,这之后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节就是这样在不停的交替着。

  3、演示画面三,前些时候我们在日历上发现了一些节气,想一想,她们可能会在什么季节?

  4、小结:一年从春天开始,过了立春,是惊蛰,过了春分,是---,过了大寒,又是立春,节气能告诉我们季节的变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现在我们处在什么季节?

  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惊蛰、春分这些节气,还有哪些节气?(引出清明)。

  3、从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

  4、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与清明有关?幼儿分组商讨。(再现与迁移已有经验:咏柳、游园不值、清明时节等古诗)。

  5、小结:清明不仅是春天的节气还是春天的重大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踏青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春天温和的气候和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感谢先烈、祖先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三)视听欣赏,感受传统艺术。

  1、清明这个节日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中国古代的人不仅用文字、古诗记载了清明,还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记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中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名画,你们想不想看看那时清明节的热闹场面?

  2、幼儿欣赏《清明上河图》。

  3、提问:有什么感觉或?(帮助幼儿简单理解画面内容)

  4、教师朗诵古诗进行小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珠杨柳属柳莺。

  中班的孩子在进行看图讲述时,习惯看图片的局部而很少去看整体,特别是图片所要表达的整体深层意义。

  在进行活动《清明节》时,我就关注到孩子的这个特点,引导孩子学习看图片,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图片最明显的部分,图片中心的牛以及牧童老人,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说这个小朋友在牛背上干什么?注意观察这个小朋友的表情动作,发生什么事情呢?和老爷爷说什么呢?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是做注意的动作呢?把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就能马上明白,原来骑在牛背上的孩子给那位老爷爷指路呢。然后引导孩子和我一起朗读《清明》。并再次观看扫墓的图片,提问孩子们图上有什么?人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呢?孩子很快回答,图上的人们在跪拜,但是孩子们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去跪拜?结合图片我给他们讲解举例人们是在特殊的纪念日子用鲜花表示自己对故人的怀念,我们国家把这样的日子叫做清明节。并讲述清明节的由来,引导孩子知道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节。

  引导孩子继续看左右下角的小幅图片,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哪些运动和饮食习俗?孩子们踊跃回答,有荡秋千,爬上,去动物园,放风筝等等吃鸡蛋呀。与小朋友们继续对话,家人怎么怀念故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一起欣赏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个活动孩子参与的很活跃,我也快乐的参与孩子们的描述。看图讲述就是要孩子学会关注整体,同时也要结合其他的图片去发现图画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和孩子谈话上

  应该注意让孩子们听懂,能够很快理解接受,而且要注意孩子的注意力的吸引,让孩子想参与主动交谈会正确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引导孩子完成相应的活动目标。

  在绘本活动中,要注意图片在相应时间针对活动的重点,细致的准备展示及讲解....在活动重点的把握上,我还需要多思考,认真思考后的重点进行每个环节上的把握,努力达成绘本活动的最终目标。

  小百科: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2

  1、初步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

  2、通过活动感受体验哀思的情绪。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5、感受节日的气氛。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一、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二、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三、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老革命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四、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心情。

  五、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六、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1、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2、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3、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3

  幼儿园各班教室及空土地

  1、做好的清明果若干

  2、柳枝若干,小铲若干,小水桶若干

  1、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清明果的外形特征及清明节习俗

  2、通过品尝知道清明果的味道

  3、让幼儿了解,插柳是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习俗,并知道其由来

  4、通过插柳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5、让幼儿理解插柳的意义,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

  六、具体活动流程安排:

  1、各班开展清明节活动,让小朋友自带清明果,在班里进行讲述吃清明果这一习俗特征,并介绍清明果的外形及清明节的其他习俗如:扫墓、插柳等。

  2、教师口述制作清明果的制作过程,让他们更深入的知道清明果制作的方法及吃清明果的主要意义所在。

  3、教师介绍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1)启发提问:“清明时节,草青树绿,人们有一种习俗即折柳枝这是为什么?”

  (2)教师:“小朋友们知道吗,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插柳?”介绍插柳习俗的来历:晋文公在清明节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坟前祭奠时,发现与介之推同时被烧死的柳树复活了,晋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头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晋文公掐带柳枝。另外还有一种民谣说:“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

  4、向幼儿讲解插柳的意义,激发幼儿动手插柳的兴趣。

  (1)插柳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节日乐趣。

  (2)插柳可以绿化周围的环境,每到柳枝展绿的时候,它便告诉小朋友春天已经来了。

  5、组织幼儿在院子周围进行插柳活动。

  (1)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两人用小铲松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团结协作,看哪一组插得好又快。

  (2)方法:先用小铲松土,然后浇水,最后插柳枝。

  (3)幼儿动手插枝,教师巡回指导。如: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微深一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浇水不能浇太多。

  (4)柳枝插完后,教师组织幼儿将工具放好,然后小结活动的情况,表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幼儿及团结协作好的小组。

  (5)要求幼儿每天给柳枝浇水,轮流看护并保管。

  通过以上这样实践活动相信幼儿对清明节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活动带来的乐趣,如果只通过简简单单的讲解,孩子根本就没多大的兴趣,可是通过实际操作的话,幼儿的兴趣以及印象都会加深,更能促进对该活动的意义性。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4

  清明节的风俗很多,一般的人们会放风筝、插柳等,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清明节荡秋千,荡秋千大家都知道吧?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学会荡秋千,并认识清明节荡秋千的意义,让清明节的意义更深入孩子的内心。

  1、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让幼儿了解秋千的来历。

  在幼儿园内用木头、绳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猫荡秋千”的挂图。

  1、出示“熊猫荡秋千”的挂图,引出课题。教师边出示挂图边问:“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清明节)

  “节日里,动物园里的小熊猫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它们在干什么?”(荡秋千)

  2、介绍秋千的来历。

  让幼儿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借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化为秋千活动。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荡秋千。

  ①两手握绳,坐或站在两绳之间的横板上。

  ②当站着荡时,两腿并拢,并屈膝前荡;坐着荡时可有人在后边将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 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幼儿。

  4、命题画:“小猴荡秋千”。

  画出小猴荡秋千的各种姿态。

  总结: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5

  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3、学习认识清明节的由来及意义。

  1、重点(目标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难点(目标3):学习认识清明节的由来及意义。

  1、场地(多媒体)2、PPT 3、《清明》视频

  (一)故事导入教学内容

  1、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藏了哪个中国传统节日。(播放视频)

  2、教师:这个故事里藏了哪个传统节日?(清明节) (二)讲述清明节习俗

  1、教师:大家知道清明节是哪天吗?(4月5日)

  2、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的人们清明节都在做什么吗? (扫墓、踏青、放风筝、荡秋千)

  3、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古时候的人们在清明节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播放课件中的古代清明节习俗。(清明上河图、蹴鞠、寒食、牵钩)

  蹴鞠:和现在的足球规则一样,是古代藤编的足球。 寒食:清明前一天不生火,吃凉食。

  牵钩:古时候的拔河。

  (三)讲述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

  1、教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一个重要的节气,万物复苏,是扫墓踏青的好日子。也是因为寒食节。

  2、教师:那我们为什么要过清明节呢?

  为了表达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怀念,我们都会去墓前祭拜,表达哀思。

  (四)结束,并观看烈士陵园扫墓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在清明节我们不仅要去祭拜我们去世的亲人,还要去烈士陵园祭拜那些为了保护人们而牺牲的烈士哦!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6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久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慢慢的我开始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本次教学活动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加上音乐的力量,使幼儿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清明》所带给我们的意境。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1、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

  2、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7

  1、组织幼儿去扫墓,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

  2、培养幼儿了解我国的烈士,尊重烈士的情感。

  3、教育幼儿爱国爱家,珍惜今天的和平且富裕的幸福生活。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1、引导幼儿知道4月4日是什么节日。

  教师介绍:4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同时还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回去扫墓,缅怀先烈,祭奠祖先。

  2、引导幼儿知道为何人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去扫墓。

  教师介绍:清明节天气变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里是非常那个适合出门踏青郊游的。因此这一天也很适合去陵园墓地扫墓,也很适合组织开展清明节扫墓活动以及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

  3、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手工制作清明节花圈。

  (1)教师扎一个小型的竹圈,然后写上挽联

  (2)幼儿用白色的纸做小花,然后将这些白色的花粘贴在老师制作好的竹圈上面,然后再贴上挽联。

  4、教师组织幼儿去扫墓。

  (1)在扫墓之前,教师先给幼儿讲解注意事项

  (2)扫墓的过程中要严肃不要讲话不要打闹,要表示自己对先烈的尊重

  (3)教师选出两名力气大、体力好的幼儿抬着小花圈,其余的幼儿排着队出发。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8

  清明节是国务院规定的法定传统假日,同时也是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清明节是中国人继春节后又一个重大的节日,我国祭拜祖先从古有之。国家实行清明长假,有着很重要的精神文明教育意义。孩子通过纪念革命先烈、祭奠逝去亲人,祭祀华夏始祖,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增强孩子热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这也使文化习俗焕发新的时代文化精神。因此,幼儿园为了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我园结合清明节这一节庆教育的契机,组织题为“敬、孝、礼”的清明节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教育孩子“敬怀先人、孝敬长辈、礼貌待人”,度过一个有意义、充实的清明节。

  1、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最后选取孩子搜集到的材料制成展板交流)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作为我国的法定传统假日,有着其悠远的文化内涵,通过资料的收集等,让孩子逐步了解清明的文化习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增加孩子的文化知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各地的清明节习俗

  3、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4、了解清明期间的各种春游活动

  2、组织教师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3、清明节亲子“四个一”活动:

  (1)参观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开展一项清明节民间传统习俗活动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这里提供一些习俗活动供参考:

  A、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B、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C、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D、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3)诵读一篇与清明有关的诗篇或文章

  (4)收看一个关于清明节的电视节目

  (三)总结交流:领悟清明,升华爱国情感

  文化的根在于传承,清明节留给孩子的感受是丰富的、个人的,只有通过交流总结,才能形成一种班级文化,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安排以下总结交流内容:

  1.以“清明”为话题撰写文章。

  2.以班级为单位出一块“清明节”主题展板。

  展板内容:孩子收集到的资料及其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照片、优秀文章等。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9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二、(1)教师讲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许多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为了后人永远记住、永远怀念这些革命英雄,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门广场树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2)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三、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1、家长和孩子一起背诵古诗《清明》。

  2、请家长再为幼儿讲述清明节的来历。

  3、家长带领幼儿踏青,并为去世的亲人扫墓。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10

  教案名称:又是清明

  教案前言: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 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11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通过活动,对清明节有印象。

  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清明节的课件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

  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

  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

  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12

  1、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当地过清明节的风俗。

  2、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学习策划与清明节有关的活动。

  一、交流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结合《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第21--24页"清明节的传说",讲述故事。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人们怎样过清明节?

  故事中古代人怎么过清明节的?有些什么风俗习惯?

  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第25页"清明节的风俗",看图说说现代人们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

  二、幼儿交流清明节的安排

  提问:你们准备怎样过清明节?

  三、讨论清明节的相关活动

  1、小组讨论:我们的清明节:引导幼儿讨论清明节相关活动,并将活动用图画的方式画在纸上。注意引导幼儿考虑活动策划的可行性。

  2、交流讨论结果:师结合幼儿的设想确定相关活动安排,主要包括:采艾青、做青团、参观茶园、到烈士陵园扫墓等。

  四、教师组织幼儿折已学过的菊花和百合花,幼儿可将折好的花带回家,清明节扫墓时用。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13

  1、掌握安全交通的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了解安全扫墓的注意事项。

  掌握交通、防火等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一.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不坐三轮车。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1)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2)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3)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若病残让座等。

  3.不骑自行车须知

  (1)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得抢穿红灯。

  (2)穿越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

  (3)必须在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无分道标志线的道路,必须靠边行驶。

  为确保清明节期间祭扫活动的安全,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自觉

  遵守以下安全注意事项:

  1.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搭乘各类公共交通工具。

  2.加强防火意识,从我做起,共同防范森林火灾。自觉遵守墓地管理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和防火管理规定,不要在公墓内燃放烟花爆竹或随意野外用火,纸钱、香烛在指定区域焚烧,不乱丢烟蒂。扫墓时首先要清除坟墓周围干枯的杂草和树叶,以免烤燃引发火灾;其次要注意拜祭时焚烧物的管理,防止飞火引燃周围杂草;最后对焚化过的祭品应仔细检查,做到人走火熄,消除火灾隐患。

  3.文明祭扫。尽量使用鲜花、塑料花等祭品,祭奠已故亲人。增强环保意识,在规定范围内限量焚化各种祭品,不要乱扔祭祀用食品、包装物并及时清理,放入指定的垃圾收集点。

  4.不参加迷信活动。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作到警钟长鸣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14

  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简单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体验感受清明的气氛,懂得怀念先祖与革命烈士。

  古诗导入:《清明》

  师:这首古诗里藏着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1、幼儿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并能够简单讲述。师:为什么会有清明节这个节日呢?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清明节到了,都有哪些习俗呢?

  教师播放清明节由来的视频,幼儿观看。

  师:清明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清明节呢?在清明节这天我们都要做些什么?(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3、引导幼儿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1)出示扫墓图片。

  师:瞧!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去扫墓呢?

  小结:每年清明前后,为了表达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怀念,我们都会去他的墓前祭拜,表达哀思。

  (2)出示革命烈士陵园扫墓图片。

  教师播放关于"革命烈士"的事迹,请幼儿观看,引导幼儿了解"烈士":董存瑞、黄继光、消防英雄等。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15

  1、教幼儿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2、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了解清明节的意义。

  3、了解民族的传统风俗,体验春天的美好。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一、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清明节的日期。

  二、引导幼儿观看录象,体验清明的气氛。

  二、教师讲解清明节的意义。

  1、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 免要荒芜,需要整理;

  2、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

  3、为怀念 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三、组织幼儿制作小花。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为了纪念他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为我们的烈士们制作小白花来缅怀他们。

  四、教育幼儿爱祖国。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16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1.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4月4日。

  2. 让幼儿知道并了解有关清明的知识。

  3.乐意参加清明节的活动例如:蹴鞠、荡秋千等。

  泡沫纸、卡纸、双面胶、图钉,《清明》音频及MV

  一、小班师幼集体活动:

  1、给幼儿讲解有关清明节的来历以及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糯米嵌藕、青团、白面馒头、鸡蛋、螺蛳等等。

  2、制作柳枝并展示在主题墙上

  (1)展示成品激发幼儿兴趣

  (2)讲述制作步骤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共同将做好的柳枝装饰主题墙

  3、欣赏有关“清明”的古诗《清明》

  4、蹴鞠(踢纸球)

  清明节是每年的4月4日――4月6日之间,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在清明节我们有很多好玩的。比如:斗鸡、插柳、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还有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糯米嵌藕、青团、白面馒头、鸡蛋等等。清明节还是我们重要的祭祀的日子,我们要为故人上坟扫墓哦。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17

  1、引导孩子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

  2、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的态度,发奋学习的精神,大胆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事先进行地形勘察,了解山路情况。

  1、让家长了解此次活动和意义

  2、幼儿带好水、小零食,穿简便的衣服、鞋子,便于步行和登山

  3、人手做一朵小白花

  一、谈话,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初步感受清明节的习俗。

  二、出发前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引导孩子遵守纪律,提高出行的安全意识。

  三、步行至戚家山,登山到山顶烈士墓前。

  1、了解烈士的光荣事迹

  2、向烈士献花致敬

  3、全体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

  五、休息,吃点小零食

  六、踏青:欣赏戚家山的春景、留影

  八、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9:00准时在操场集合。

  2、出发前注意清点人数,活动结束后也要清点好人数。班主任和带班老师、阿姨跟好队伍,保证幼儿安全。

  3、扫墓期间,全体师生严肃认真,不讲话,不嬉戏,不追逐,不喝饮料,不吃零食。

  4、回来后引导孩子将感想记录、分享。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18

  通过清明节的主题教育,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另外还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一些习俗,清明节的历史由来。通过这次主题教育,还让学生来缅怀先烈,知道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二、活动时间:4月2日

  三:活动地点:四年级一班

  (一)1、利用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二)让同学们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小组内交流班会体会。

  2、指名让学生体会,及时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歹徒、小偷、坏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不是能像革命先烈那样舍身为人呢?我们能不能非常机智的与歹徒等做斗争呢?你都有哪些机智的方法与同学们分享呢?

  4、作业:利用假期得时间跟自己的父母去祭扫先祖、参加植树活动,为祖国添绿色。

  今天,在《清明时节忆先烈》的主题班会中,我们同学既了解了清明节的一些知识,又知道了一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迹。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你们能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19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通过查资料、家庭采访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诗歌等。让学生知道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

  1、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课件出示)

  利用午会课进行交流。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

  2、了解清明节的习俗(课件出示)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植树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3、温习有关清明节的诗句(课件出示)

  《清明》、《途中寒食》、《寒食》

  4、介绍烈士陵园,讲述烈士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

  三、活动总结:通过活动,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诗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感受清明祭祖。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20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所了解。

  2、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一、引入投影仪《清明》引导齐读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都说说自己每年的清明节怎么过的。

  1、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这就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由来。

  2、清明节除了放风筝,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也就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让学生自由谈以前和长辈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谈谈扫墓的经过。

  3、目前,扫墓的形式越来越环保,仪式也得到简化,但是,你们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扫墓?(缅怀英雄品质,珍惜现在生活。)

  4、你知道哪些英雄故事?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精选20篇)】相关文章:

24节气活动方案(精选12篇)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从活动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活动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4节气活动方案(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4节气活动方案1

  1.了解夏至节气麦子丰收。

  2.能够区分大米、小米、小麦、大豆、高粱

  大米、小米、小麦、大豆、高粱各一小袋

  1.介绍夏至节气知识

  《史记》记载:“夏至日,祭地。”在明清时期,每逢夏至,皇帝都要率领文武百官到北京地坛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夏至时正值麦收,人们都希望能得一个好收成,但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容易形成暴雨,若一直下暴雨就会形成洪涝灾害,影响收成。因此人们要祭祀祖先,以祈求风调雨顺,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可能是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1)――小朋友们,夏至是收小麦的节气,你们知道小麦长什么样吗?我们平常吃的是小麦吗?

  (2)――那么小朋友们知道哪些粮食呢?

  (3)――今天老师带来了五种粮食,看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他们。

  (4)教师展示四种粮食,请小朋友们说出他们的形态,特点

  3.做游戏,分五谷

  视人数将小朋友们分成几组,在教室后部排队,在讲台上将几种谷物混合,分为与小组数目一样的几堆。游戏开始时,小朋友从教室后部跑到讲台前,依次找出大米、小米、小麦、黄豆、高粱各3颗,再跑回去交到下一个小朋友手中,下一个小朋友继续。看几组所用的时间,并检查最后小朋友手中的谷物是否符合规定。教师给符合规定且用时最短的一组小朋友奖励。

  24节气活动方案2

  1.了解夏至要吃面食的习俗。

  2.了解有哪些小麦制品。

  3.发挥想象力,夏至面里有什么,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一碗面的简笔画,并打印,每人一张,彩笔、剪刀、双面胶

  1.介绍夏至吃面食的习俗:

  夏至时新麦收获,各地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是共同的。史料记载,我国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像是北京冷淘面、四川担担面、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江南地区还有麦粽、夏至饼。所谓夏至饼就是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其实夏至饼里并没有指定的馅料食材,只要是开胃消暑的,都可以加到饼里做馅料。

  2.了解有哪些小麦制品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麦吗?它是长什么样的呀?(教师出示图片)

  (2)――那我们平时吃的面食是像小麦这样硬硬的黄黄的吗?

  (3)――其实啊小麦首先被制成了又白又细的.面粉才能被我们广泛使用。那小朋友们知道哪些东西是由面粉制成的吗?我们刚才在介绍夏至吃的面食时已经提到很多了,有小朋友能回忆一下吗?还有其他的吗?(面条,面皮,面饼,面包,蛋糕)

  3.夏至要吃夏至面

  (1)面条也是用小麦做成的,是我们夏至节气要吃的主要食品之一,有一句话叫“冬至饺子夏至面”,也有说“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今天我们的面条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光吃面条有些单调,小朋友们来动动脑筋,想一想面条上可以加点什么菜呢?

  (2)请小朋友们把你能想到的菜画出来,剪下来,然后贴在这碗面里吧。

  (3)教师分发打印好的面条简笔画。

  (4)小朋友们自由发挥,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小朋友进行指导。

  (5)请完成图画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画这些菜。

  (6)教师给予优秀作品的小朋友奖励。

  24节气活动方案3

  1.了解夏至吃面食的习俗

  2.了解面食的制作过程

  3.能自主完成用橡皮泥模仿面团做面食的活动,锻炼手部肌肉和控制力

  和面、揉面视频,简单的面食制作方法视频,橡皮泥

  1.介绍夏至新麦收获,人们要在夏至这一天吃面食的传统习俗。

  ――小朋友们知道哪些食物是面食吗?

  ――那你们喜欢吃面食吗?喜欢吃哪一种面食呢?

  ――有的小朋友喜欢吃面条,有的喜欢吃面包,其实包子外层的皮、饺子皮它们都是面食呀,他们的形状是不是都不太一样啊?但其实它们都是面粉做成的,为什么面粉能有这么多形状呀,我们看看一看在大哥哥手里面粉是怎么一步步变身的吧。

  3.教师播放和面、揉面的视频,并讲解

  ――请一位小朋友要复述一下面粉变成面团需要那些步骤?(要加水然后朝一个方向搅拌,最后用手把它揉成团)

  ――真棒,现在我们已经有面团了,就是我们的橡皮泥,现在请小朋友们动动小手,把面团捏成你喜欢的面食的形状吧。

  4.幼儿自主动手捏橡皮泥,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指导,并鼓励孩子做出如包子皮、饺子皮之类比较有难度的作品。

  5.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能做出优秀作品的幼儿奖励。

  24节气活动方案4

  1.了解夏至时节的天气变化

  2.感受雨声的变化,欣赏关于雨声的诗句

  3.能自主完成雨伞的涂色,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雨伞简笔画、雨声音频

  1.介绍夏至时节天气变化的知识。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江淮一带出现梅雨天气,频繁下雨,空气潮湿。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雨天吗?

  ――有的小朋友喜欢,有的小朋友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呀?为什么喜欢呢?

  ――其实雨天也不是那么的讨人厌的,只要你细细观察,能发现很多让人喜欢的事。比如老师就特别喜欢听雨声,很多古时候诗人也很喜欢下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3.教师播放雨声音频,体会古诗中的雨。

  (1)教师播放小雨音频,请小朋友描述小雨是什么样的。

  志南写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小雨落在衣服上,衣服都没有湿;风吹在脸上,脸也不觉得冷。

  (2)教师播放大雨音频,请小朋友描述大雨是什么样的。

  李商隐写“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深秋天空昏暗,寒霜降临,池中荷叶已经凋零所剩无几,只留了几片供人听雨珠滴落的声音。

  (3)教师播放暴雨音频,请小朋友描述暴雨是什么样的。

  苏轼写“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乌云如墨汁一般,却没有把山峦全部遮蔽,大雨打在湖面,溅起的水花跳入船中。

  4.――小朋友们,现在下雨了,你们要怎么防雨呀?

  ――现在老师给你们发一把小伞,请你们给它画上漂亮的图案吧。

  5.教师分发打印好的雨伞简笔画,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涂色,教师会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

  6.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这么画,教师对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幼儿奖励。

  24节气活动方案5

  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之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人耕种与生活的指导体系也包含了很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丰富的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一)帮助学前儿童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二)通过“二十四节气”传统习俗的改造运用,让孩子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对历史、地理、科学的兴趣,做好美育教育、生命教育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将领域发展融入节气活动中,在自然探索、文化艺术熏陶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发展各领域水平。

  (四)帮助孩子对农村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切实感受自然的魅力。

  30分钟/课时,共24课时

  上海3-6岁学前儿童

  24节气活动方案6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及其以南一带,可以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但是在这一节气整体仍是冬季的景象。儿童此时多处于寒假期间,拥有大量空闲时间,但是由于天气寒冷并且上海少雪,大多数孩子并不会在立春之时走出家门,很难体会到自然的乐趣。

  (一)帮助孩子了解立春气象、物候等特点;

  (二)带领孩子认识立春的民俗传统,了解立春的由来;

  (三)通过室外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立春的自然景色,让孩子们在找到春天的痕迹。

  (一)重点:将立春习俗有选择性地教给孩子;需要通过趣味活动吸引孩子前往户外;

  (二)难点:中国各地立春气候差异大,设计课程需要符合上海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并能有足够的活动吸引孩子外出。

  每年公历2月3-5日,就到了“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春天从这一天就开始了。对于上海,立春像是春天的前奏曲,窗外还是冬天的景象,但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把春的种子撒在了我们身边。

  立春与春节时间非常接近,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包括上海,立春只是有了春的气息,整体气候仍是冬季的特点。立春期间,温度渐渐上升,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相较于冬天,春季降雨会稍稍增多,这时的春雨还是很冷的。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第二阶段地下的小虫渐渐苏醒;第三阶段,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在水面上游动。大家对于立春的这三个阶段有没有疑问?相信有的小朋友发现了上海的立春并没有这些景象。根据老师的记录,发现上海立春第一阶段腊梅开放,香气扑鼻;第二阶段最低气温稳定在0度以上,上海的雪基本上结束了;第三阶段,竹笋冒出了尖尖头。大家也可以拿上纸笔记录一下自己身边的立春物候。

  古代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着在立春这一天进行拜神祭祖、纳福祈岁、除旧迎新等活动的传统。

  我们先来看看立春的迎春春祭:中国的春神叫做句芒,他有着人的面貌和鸟的身体,负责掌管草木和生命,看守着能够连通三界的神树扶桑。古时候天子会在立春这一天与大臣们一起去东郊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以此祈求丰收。

  看完了天子的祭祀,我们再来看看民间的立春传统活动。在民间,立春时节最主要的两个活动就是打春牛和咬春了。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打春牛?牛一直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在迎春仪式上,人们扮成句芒神鞭打春牛,以提醒农民们进行农耕。现在不少地方还有在立春时将泥塑春牛打碎的习俗,以此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咬春。在老师告诉你们答案之前,小朋友们能不能先猜猜咬春是什么?我猜肯定有小朋友们猜到了是要吃什么东西。那么吃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平时我们有没有吃过什么名字里面有“春”字的糕点?那老师要揭秘啦!咬春就是“吃春卷”。立春吃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为迎接新春。在唐朝,人们就开始在薄饼里卷上酱肉和时令蔬菜制作的炒菜,和现在的“春卷”的包法很相像,古人叫它叫“春饼”。

  接下来到了我们的活动时间。刚才我们讲了打春牛是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活动,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撕纸”,需要准备的材料非常简单,只要一张红纸和一支笔。让我们先用笔画出春牛的形状,记得画简单一点,不然接下来撕纸可是个大挑战。接下来就尽可能精细地撕纸吧!如果有哪里撕坏了也不要紧,我们可以用胶带帮忙,最后再画上花纹,一只红色的小牛就撕好啦!

  小牛穿上了红色的衣服,河里的小鱼看见了,它们也想要穿好看的新衣服。让我们帮它们一起做一件吧!想好做什么花纹了嘛?老师有个好主意:春天已经到了,我么可以去户外找找春天的痕迹,将春天缝进小鱼的新衣服里。那怎么给小鱼穿上新衣服呢?我们可以自己画一只小鱼,将身体部分剪掉。接下来我们一起走到室外,把小鱼放在哪里,哪里的景色就成了小鱼新衣服上的花纹。

  初春寒冷,小朋友出门的时候,记得要穿上厚衣服哦~好的,那么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24节气活动方案7

  雨水节气代表降雨开始,此时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应。

  由于上海是一个多雨的城市,学生在这一节气,很难明显地感受到它与其它节气的不同点。

  (一)帮助孩子了解雨水气象、物候等特点;

  (二)带领孩子认识雨水的民俗传统,了解立春的由来;

  (三)进行科学教育,让孩子在小实验中体会到雨水的神奇;

  (四)通过室外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的雨水节气的乐趣。

  (一)重点:通过科学教育和活动教育的形式,让孩子喜欢上雨水节气;

  (二)难点:雨水节气特征不明显,很难让孩子认识到其特殊性;雨水民俗活动相对保守,带有封建色彩,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普及或让孩子对民俗活动产生思考。

  立春时节,窗外还是冬天的萧条景象。但在春雨的滋润下,早春的景象一点点呈现出来。每年公历2月18-20日,我们就会迎来“雨水”节气。上海的冬天也不缺雨,那么冬天的雨和“雨水”节气时的雨有什么不同呢?不像冬天的“寒雨”和“雨夹雪”,雨水时节的雨是细细的春雨。它像丝线一样,而不是一滴滴的大水滴,雨水下在身上,感觉软绵绵的。大家可以听听雨水时雨打在伞上的声音,和冬天的雨水有什么区别?

  除了雨水增多以外,雨水时节春天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整体温度也明显升高,平均温度在10℃左右。但是天气变化不定,常常忽冷忽热。

  而在我国北部某些地区,雨水时节往往是一年中雪最大的节气。小朋友们都知道下雪是因为天气寒冷,使得雨水在空中凝结后落下。在北部地区,之所以雨水时节雪大,是因为冬季干燥,往往没有太多的降水。雨水时节,我国北部一些地区温度依然在0度以下,随着天气越来越潮湿,降雪量也会增加。

  中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獭祭鱼。春天到了,一群小鱼往冰上飞跃,这时候捕鱼能手水獭也出动了,它们挥开锋利的爪子,很快就能抓到很多鱼。水獭这条鱼咬一下,那条鱼啃一下,很快它的周围就会有很多残鱼。这时水獭会像我们祭拜的手势一样,举起前爪,古人认为这是水獭对生命的敬意与忏悔。水獭祭鱼,反映了古人对于生命的敬畏,二十四节气本身也是顺应天时的,记录了万物从苏醒到休眠的过程,生命的痕迹也被刻在了其中。第二阶段,鸿雁来。在冬季开始南飞的大雁又排着队从南方飞回来了。第三阶段,草木萌动,草木随着温度的上升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雨水的这三个阶段,菜花、杏花和李花排着队准时报信,油菜花开,到处都是金黄色的壮丽景象。油菜的籽通过翻炒后就可以榨油了,大家可以看看家里炒菜的油,很有可能就是菜籽油哦!

  立春回暖,但是整体温度还是较低,大家觉得最近冷吗?植物和我们一样,也会怕冷,那我们穿上了厚衣服,植物们怎么办?其实它们也有属于他们的衣服――大棚。常见的大棚有塑料的和玻璃的两种。对于太阳来说,大棚是“透明”的,可以轻易地照进去,但是对于里面的辐射却很难透过大棚透出去。能量就这样保留在了大棚里。大棚浇水需要看天、看地、看植物的生长情况,“晴天适量多浇,阴天少浇,风雪天不浇”。在雨水时节,农民伯伯们就会这样根据天气情况来选择浇水方式。

  雨水时节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日,不论下不下雨,都有着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人们也在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祈求着顺利安康。

  在雨水时节,人们会带上孩子去拜访朋友同事,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在一些地方,例如四川,会在雨水这一天“拉保保”,就是爸爸妈妈给孩子认干爹干妈。这是因为在旧社会,大家都很迷信,大家会通过算卦,看看自己的儿女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拜干爹的时候会根据孩子的生日算孩子金木水火土中缺什么,在拜干爹取名字的时候加上这个字,以此保佑孩子顺利长大。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这项活动也渐渐不为人所知,或许我们现在知道拉保保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不一定可信,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习俗中看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我们要知道,即使现在没有了这些活动,爸爸妈妈依然期待着我们健康地长大。

  除了“拉保保”,人们还会在雨水节气“占稻色”。大家吃过爆米花吗?占稻色和爆米花有一点点像。人们会通过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能否有好收成。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就象征着收成越好。

  说了这么多雨水传统,大家想不想和江南细雨一起玩耍?来跟着老师一起看看雨水时节我们可以做什么吧!

  大家见过松果吗?松果可是自然的湿度计!大家知道松果会有绽开和闭合两种状态吗?大家可以去捡几颗松果放在家里,看看晴天和雨天时会不会有区别。如果没有变化的话,也可以把它放在水里,绽开的松果起初会浮在水上,但是泡在水里一段时间后松果会闭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松果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就会膨胀,在不同湿度环境下,膨胀程度会有所不同。大家实验成功后,可以向爸爸妈妈展示一下,告诉他们松果变化的原理。

  松果湿度计是不是很有趣,其实自然世界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接下来,就开始我们的“春景画画画”活动。趁着雨水节气,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出门拍一拍“雨水时的上海”。接着我们可以展开我们的想象力,想一想我们拍到的画面有没有那一部分和别的什么东西有点像?我们可以截取其中我们觉得有特色的地方,请爸爸妈妈打印下来,接着我们拿出画笔,利用照片上的图画完成一幅新画。就比如盛开的花朵加上几笔,就成了一个不错的发型。大家可以大胆尝试一下,看看雨水世界里你能找到什么。好的,那么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啦,小朋友们再见!

  24节气活动方案8

  惊蛰时温度升高明显,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民间有着“春雷惊百虫”的俗语,蛰伏于地下过冬的小虫也都随着惊蛰的到来爬了出来。惊蛰春意明显,是个踏青的好时机,也是农民们播种的重要季节。

  (一)帮助孩子了解惊蛰气象、物候等特点;

  (二)带领孩子认识惊蛰民间传统;

  (三)帮助孩子了解打雷原理,克服对雷电的恐惧;

  (四)带领孩子动手播种,锻炼孩子的耐心和细心。

  (一)重点:让孩子能够对惊蛰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难点:帮助孩子克服对雷电的恐惧;让孩子能够在课堂以外坚持养护自己种下的植物。

  每年公历3月5-6日,大自然就有了新的活力。一声声惊雷唤醒了沉睡在地下的小虫,也告诉着我们:惊蛰来了。惊蛰时节,气温不断在气象上的入春达标线上“试探”,春天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桃花盛开,黄鹂鸣叫,农耕开始了!

  惊蛰的春雷可不是到处都有,只有在我国南方才会在惊蛰这段时间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和其它节气一样,惊蛰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桃花仿佛商量好了一般,一夜之间开放。第二阶段,黄鹂开始唱歌,黄鹂就是自然界的歌唱家,它们声音清脆,鸣叫声动人,就像唱歌一样。第三阶段,老鹰变成了布谷鸟。肯定有小朋友疑惑了,老鹰怎么会变成布谷鸟呢?有种说法是这段时间布谷鸟为了督促农民们及时耕种,就纷纷出来了,刚好老鹰在这段时间在休息,就给了人们老鹰变成了布谷鸟的错觉。

  刚才老师说了,惊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打雷。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怕不怕打雷?是不是有的小朋友一点也不喜欢打雷?大家肯定很想知道,为什么天空会有闪电,会有很大的雷声。

  古人认为打雷是天上的雷神在击鼓,那么打雷到底有什么原理呢?这是因为天上的云有正负两极,就像是两个力气很大的摔跤手。两种云遇到了,就会因为身上的不同电极而发出闪电,我们可以理解成他们在天上联系摔跤呢。练习摔跤的时候,它们也很热,就会放出很大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膨胀的空气会推挤周围的空气,引发强烈的震动,这种震动就会发出雷声。

  所以遇到打雷不要害怕,这只是两朵云在天上锻炼身体呢。我们见到的闪电可能是天空公公给他们的闪闪发光的奖牌。另外,记得打雷的时候不要躲在树下哦!它们大家的威力可大了,在树下的话,可能会因为它们打架的巨大威力而受伤。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惊蛰有什么传统活动吧!

  我们先来说说“吃”这方面。到了惊蛰,不像雨水时节,这时气温会较为干燥,很容易就会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一直都有在惊蛰这天吃梨的风俗习惯。小朋友们记得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当然也别忘了在这段时间给爸爸妈妈洗个梨吃哦!

  说完了“吃”,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和之前春神句芒长得很像的一个神仙。大家还记不记得句芒神长什么样子呀?它有着人的面貌和鸟的身体。而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雷神则是长着鸟的嘴、人的身体和一双翅膀的神仙。他一手拿着锤子,一手击打着周围的天空,发出了轰隆隆的雷声。惊蛰这一天,古人觉得之所以打雷,是因为有雷神在天上击鼓,人间的百姓也模仿着雷神,利用这个时机蒙鼓皮,也就是给鼓加上鼓面,制成一只只皮鼓,敲打时发出响亮的声音。

  认识了雷神,我们再来看看古人眼中的怪兽:白虎。在广东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说白虎是口舌之神,就是经常会在人们背后说人们坏话,开口伤人,惹人生气。人们在惊蛰这一天祭拜白虎是希望能够通过祭品安抚它,让它不再“出口伤人”,让自己在未来的一年免遭他人的谩骂与诋毁。

  最后,我们来看看惊蛰的活动。看看随着天气变得暖和,我们可以做什么?

  老师想开一场种子分享会。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我们平时吃的桃子、西瓜、玉米……都是怎么长出来的吗?大多数的植物生长都离不开种子。那么我们平时吃的水果蔬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大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搜一搜各种常见的种子,在现实中找找这些种子,并和家人和朋友们分享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的种子。我们一起做一做种子的代言人。

  通过种子分享会,我们是不是认识了很多不同的种子,它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硬,有的软。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种子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会发出声音。大家能不能说说看?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用大米做一只小沙锤。我们先准备一个小一点的空瓶子,将它擦干,之后我们可以把大米装进去,装小半瓶就可以啦。之后我们用手按住瓶子,摇晃它,看看声音是否清晰。如果不清晰,我们可以尝试改变种子的数量,找到声音最响亮、好听的时候,用胶带封住口或盖上盖子。我们也可以换一些其他的种子,看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声音。

  我们用种子做了这么多事,我们还记得种子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吗?就是发芽长大,结出果实。惊蛰刚好是播种的好时节,我们可以开辟一个植物角,为房间增加一份春意。从种子到嫩芽,再一片片地长出叶子,植物其实也是有生命的,它不会说话、生长缓慢,但是它会用它的生长情况告诉你它生活得开不开心。我们种的植物可以陪伴我们很久很久。大家种种子的时候还可以准备一份种子生长情况记录表,记录下你每天对种子做的事和种子的生长情况。

  好的,那么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24节气活动方案9

  春分事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中国除了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全部进入了明媚的春天。春分后气温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春分的意义在于它将一天时间的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对于孩子来说,能够明显感觉到相比冬天,春天白天的时间在一点点变长,但是孩子们很难感受到具体的黑夜与白天的时长。孩子对于太阳有较多的兴趣,能够借助春分这一特点为孩子们普及太阳和地球的旋转特点。

  (一)帮助孩子了解春分气象、物候等特点;

  (二)带领孩子认识春分的民俗传统;

  (三)通过地球仪、手电筒的辅助,让孩子理解太阳和地球的旋转方法;

  (四)让孩子通过不同的感官,感受春天。

  (一)重点:立春民俗活动丰富,带领孩子体验立春的民俗传统;

  (二)难点:将复杂的太阳和地球旋转规律简化,带领孩子学习;让孩子愿意闭上眼睛感受周围的世界。

  每年公历3月19-22日,我们就会迎来“春分”节气。春分的意思就是将春天一分为二,白天和黑夜各为12个小时,冷暖也越来越平衡。“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伴随着春分的到来,明媚的春天已经走进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杨柳长出新芽,小麦开始快速生长,满地都是油菜花,一片欣欣向荣的明媚春光。

  (二)昼夜平分(地球仪配合演示)

  刚才老师也说了,春分昼夜平分。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白天时间越来越长了。还记不记得以前冬天的时候,上海下午四五点天就黑了,但是现在六点左右天还是亮着的。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太阳和地球都是圆圆的,其实它们都是会旋转的,而且在自己旋转的基础上,地球会围绕着太阳转动。我国是处在北半球的国家,大家可以在地球仪上找一找中国在哪里。我们在上面贴一张贴纸。接着我们拿出手电筒,我们把它当成太阳。在春分这一天,太阳刚好照在地球中间的`这条线上。接着我们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除了南极和北极,其它地区都是有一半时间能够照到太阳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春分这一天白天和晚上时间是一样长的原因。

  春分三候的第一候是玄鸟至。玄就是黑色的意思,大家想一想春天有什么黑色的鸟会来到呢?玄鸟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燕子。燕子经常在春分时来到,在秋分时离去。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候和第三候,它们分别是发出雷电的声音和开始出现闪电。咦?之前的课不是说过上海在惊蛰就开始打雷了吗?大家还记不记得上节课老师说过,在惊蛰时节打雷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到了春分,我国的其他大部分地区才迎来初雷。

  在古代,春分时节有很多有趣的传统活动,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

  在我国,有“春分到,蛋儿俏”的民间说法。人们纷纷做起了“竖蛋”实验,就是将鸡蛋竖立在桌子上。据说立春竖蛋会容易不少,是因为春分时节太阳直射点正好在地球中央,导致受到了一种平衡的力量,让地球上的东西更容易保持稳定。大家可以拿一颗鸡蛋试一试,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够立起来。

  接着又到了很多节气都有的祭祖活动了。祭祖是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在春分这一天也有这样的习俗,明清时期两代皇帝都曾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大明神就是太阳,人们认为太阳可以保佑他们生活过得温暖有活力。

  在古代,人们还有这把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的图片的习俗,人们称它为“春牛图”。在春分时节,送出春牛图,送图者会说些春耕和吉祥的俗语。这些言词虽随口说出,却句句悦耳动听。

  下面就到了我们最感兴趣的环节,讲讲春分吃什么。春分有着吃春菜的传统。春菜就是春天的蔬菜,春分时节,田野中见到的春菜多是嫩绿色的。大家将采回的春菜与鱼片“滚汤”,并叫它春汤。人们认为喝碗春汤,能够清肠,并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青菜其实是春姑娘施过法的,即使不喜欢吃青菜的小朋友也一定要尝试一下,它可以让我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春分这一天,农民们家里都会吃汤圆。大家一般都在什么节日会吃汤圆?和我们平时吃汤圆不一样,农民们还会煮一些没有馅料的汤圆,插在竹签上放到田里,希望能够粘住雀子嘴,免得它们破坏庄稼。虽然并不能够真正粘住雀子嘴,但是这表现出了农民们对于丰收的希望。

  接着又到了活动时间!

  刚才我们讲到了立蛋,能够立起来的鸡蛋是不是很神奇?我们还可以让它更特别,一起帮它穿上好看的衣服吧!大家准备好鸡蛋,水彩笔和铅笔,我们要开始啦。我们可以先请爸爸妈妈帮我们把鸡蛋煮一下,这样我们就不用害怕把鸡蛋打碎了。接着拿出铅笔,我们开始画草稿,由于鸡蛋比较小,我们可以减少细节,画一个大致的轮廓就行,这一步也可以省略。然后拿出我们的水彩笔或颜料,为我们的鸡蛋上色。记得最后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风干哦!

  春分到了,大家是不是能够发现很多地方都有了变化,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我们来找找春天的味道。走出家门,闭上眼睛,让我们深呼吸。吸气,呼气……你的鼻子有没有告诉你花开在哪里?站在阳光下,感受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杨过也是有味道的。记录下你对每种味道的感受,做一份记录着“春天味道”的食谱。

  好的,那么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24节气活动方案10

  在仲春和暮春之交,清明到来,它源自上古时期的祖先信仰和春祭礼俗,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这一节令吐故纳新、生机盎然、春和景明,正是踏青郊游和扫墓祭祖的好时段。清明有着丰富的节俗,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二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在清明这个节气得到了充分体现。小朋友们将在本节课程中一起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亲身动手实践,感受清明踏青愉悦、祭扫缅怀的民俗。

  (一)帮助儿童了解清明的地理知识特点和下雨的原理;

  (二)带领儿童了解青团制作过程;

  (三)认识清明这个节气的代表民俗活动;

  (四)进行云祭祀和死亡教育,帮助儿童直面死亡、尊重生命。

  一般来说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当太阳达到黄经达15°时,我们就会迎来清明这个节气。今天呢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学习清明这个节气的相关知识。在开始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知不知道清明这段时间有没有什么特点?当我们走到外面,是不是可以看到草木繁荣,天气明朗,是个适合出去郊游的好时节。

  有句诗叫做“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到清明前后,就会下雨,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吗?要知道下雨的原理,我们首先要知道雨是从哪里来的。江河湖海的水在被太阳晒干了之后,就会变成水蒸气,飞向高空。我们知道,越高的地方是越冷的,这些水蒸气在高空里感受到逐步增加的寒冷,会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们组成了云,这些云中的小水滴相互碰撞并且合并,就变成了大水滴,掉落下来便形成了雨。

  在清明这个节气,吃一个软糯糯的青团,品尝青团的柔软和甜蜜。让我们来看看怎么做青团吧。

  首先我们要准备好艾草,糯米粉,白砂糖,小麦淀粉,猪油,面粉等原料。第一步,我们把适量的艾草择干净,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放在锅中焯水大约1分钟之后取出来切成小段然后榨成艾草汁,将榨好的艾草汁过滤到碗中。第二步,在碗中加入适量糯米粉和白砂糖,用榨好的艾草汁来和面,和面成功后加入猪油,揉成光滑的面团。第三步在碗中加入小麦淀粉和开水烫面,揉成面团,再将这个面团与艾草面团一起混合揉制。第四步将面搓成团状。第五步把青团在锅上蒸熟,然后取出在青团表面刷猪油防止干裂。

  做青团的步骤是不是很简单啊,下课我们可以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一起尝试哦!

  清明融合了“上巳节”的一些习俗,也是古人踏青探春的时节,清明时节有很多“绿色”的习俗,比如“踏青”“植树”“放风筝”“插柳”“拔河”“荡秋千”“斗鸡”“射柳”“蹴鞠”等。

  1.踏青: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独特的气象物候营造了出游的大好时光,我们可以跟随老师在幼儿园踏青,跟随爸爸妈妈在小区、公园、植物园、山野中踏青。

  2.植树:因为清明还是古代的“植树节”,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3.放风筝:根据传统习俗,人们日夜都放风筝,会在夜里给风筝挂上一串串犹如繁星的彩色小灯笼。人们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快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放风筝吧!

  4.插柳:这个习俗有着三种传说,其一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人们插柳来预报天气,其二是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纪念英灵、驱鬼辟邪,其三是纪念介子推。

  “拔河”“荡秋千”“斗鸡”“射柳”“蹴鞠”等习俗都是与运动相关的。比如,“荡秋千”,古时的秋千大多把树桠枝当作架子,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我们的勇敢精神,我们可以去看看小区的运动设施中是否有秋千,在清明进行快乐的运动。

  (四)云祭祀和死亡教育

  除了一系列踏青游玩的休闲娱乐活动之外,还记得我们在前面提过的清明是扫墓祭祖、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季节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大力推动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社区公祭方式,要求各地积极组织缅怀先烈、追忆历史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不断探索文明的祭扫方式。由于目前疫情还没有结束,疫情防控不能放松,我们可以进行绿色环保的扫墓活动。尽管祭扫的方式可能与传统的方式不同,但是却也承载着我们同样的缅怀深情,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一起云祭祀,听听逝去先人的生前故事,共同缅怀革命烈士、英雄,感受他们伟大的革命精神。

  小朋友们可能会想到为什么这些伟大的先人会“离开”我们呢,其实这就是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死亡”。就比如说一片树叶,它是从树上生长出来的,而后随着季节更替慢慢掉落,掉到大地上,在泥土里分解,最后成为大树的养料,新的生命也慢慢诞生。让我们来看看这本名为《奶奶的护身符》的绘本,看完书之后也许我们就更好理解生命和死亡了。

  奶奶走了很远很远的路 ,到山上的庙里求了一张平安符。回到家,奶奶帮孙子带上平安符,只见上面写着:“五百罗汉交通平安”。从此以后,小男孩无论去哪里,都要带着平安符。五百罗汉也总是跟在小男孩的身边,时时刻刻保护着他。不知不觉,小男孩三岁了。有一天,他到山上玩耍,一不小心掉下了山崖。五百罗汉手拉着手,结成了一张大网,跳下山崖……小男孩终于平安了,三十六位罗汉却摔下了深深的山谷。六岁的时候,小男孩坐飞机出国。高高的天空中突然刮起了狂风,剩下的六百六十四位罗汉悄悄地溜出去抵挡乱流。 飞机总算顺利降落,七十二位罗汉却被狂风吹走了。九岁的时候,小男孩第一次坐船出海。

  那天晚上,可怕的海啸汹涌地席卷了整个海面。三百九十二位罗汉跳下大海,高高地举起了小船。小男孩和所有的乘客们都安全到达了岸边,却有数不清的罗汉被海浪卷走了。这天夜里,等小男孩睡着以后,最后的十位罗汉围在一起商量起来。大师兄叹着气说:“真希望我们可以再多一些力量和时间啊。”红红的烛光在风中摇摇摆摆,其他的罗汉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日子一天天过去,十位罗汉更加团结了。他们时时刻刻保护着小男孩,一有空就努力地练功,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壮。小男孩也渐渐地长大了。十二岁那年,小男孩独自坐火车到远方去。半路上,列车突然冲出了铁轨。十位罗汉连忙飞身跳出车外,用尽力气挡住了倾斜的火车。很久很久,火车终于停住了。翻倒的车厢里冒出了阵阵浓烟,罗汉们连忙挺身围住了昏迷的小男孩。凶猛的大火很快就吞噬了九位师兄弟。大师兄伤心极了,但是,他苦苦地支撑着,不让自己倒下。这时,小男孩终于清醒过来。他张开双眼,只见最后的一个罗汉奄奄一息。小男孩想都没想,就抱起罗汉冲出了车外。“真好,终于长大了呀!”大师兄在心中默默地想着。然后,他微微一笑,用最后的一丝力气举起双手,对着小男孩鞠了一躬,就慢慢地化成灰烬,飘向了天空。小男孩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小男孩解下平安符,轻轻地抚摸着。很久很久,他遥望着远方微微发亮的天空,独自踏上了一个人的旅程……

  以上就是《奶奶的护身符》的全部故事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故事,奶奶到山上给孙子求了一张平安符,符上写着:“五百罗汉交通平安”。从此,五百个罗汉总是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小男孩。慢慢地,罗汉们越来越少了!直到有一天,男孩长成了少年,他独自坐火车到远方去的时候,列车失事了,仅剩的一位罗汉摇摇欲坠,少年抱起罗汉冲出车外。罗汉最终却化为灰烬飘上了天空……少年将护身符解下,用手细细抚摸。他遥望远方天色的光亮,开始踏上了一个人的旅途。这是一个用生命保护生命的温暖故事!

  小朋友们听到这里可能会很难过,但是从绘本中我们更应该知道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用生命呵护成长起来的,渐渐长大了成为用生命去呵护别人,这就是生命的繁行和延续!我们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尽自己所能去关爱别人,珍情在一起的时光!人的一生就像树叶的一生,树叶的生长、凋落、分解是一个生命的过程,对人而言生老病死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在这里我们谈论死亡是为了尊重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身边人的生命,尊重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的生命。

  好了,今天我们关于清明这个节气的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收获到一点东西吗,我们下节课再见吧,拜拜!

  24节气活动方案11

  谷雨,是二十四节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的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至21日交节。谷雨的含义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谷雨最主要的特点是春雨绵绵,有利于谷物生长。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小朋友们将在本节课程中一起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亲身动手实践,感受谷雨润万物的魅力。

  (一)带领儿童了解仓颉造字和谷雨由来;

  (二)引导儿童听懂天气预报,初步认识天气预报图示;

  (三)认识谷雨这个节气的代表民俗活动;

  (四)观赏牡丹陶冶情操,学会制作手工牡丹。

  (一)仓颉造字和谷雨由来

  谷雨和仓颉造字的传说息息相关,不妨让我们趁着谷雨的机会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段传说,感受汉字的神奇。

  故事讲解:开天辟地之后,人类经过了几十万年没有文字的日子,到黄帝时代朝中出现了个能人仓颉,他立志要使人间摆脱没有汉字的苦难,辞官外出,遍访九州,回到家乡杨武村,独自一个住在沟里没人处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玉帝听到这件事大受感动,决定重奖仓颉,奖励他了个金人。那天晚上,仓颉正在酣睡,听到有人叫他领奖。仓颉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却见满屋子明光耀眼,急忙做起来四下查看,这一看不要紧,却看到地上立了个金人。他很迷惑哪里来的金人,莫非是在做梦,不一会天亮了,金人仍稳稳当当立在地上。他想起了梦中被叫醒的经历,明白了金人是上天给自己的奖品,又一想自己只做了应该做的事,不配受这样的奖励,于是他朝空三拜,算是对神灵的感谢。第二天他叫来全村的小伙子,连台带推地把金人送到黄帝宫中,黄帝问起金人来历,他只说是偶然捡来的,并说这是天下之物,理应为天下人共用,自己偶然捡的不敢占为非有,特来敬献。黄帝笑着收受了,可是过了四五天,正当黄帝和群臣观赏金人时,突然飞来一道霞光,金人不见了,黄帝心里非常难受,却弄不清金人哪去了,便派人去给仓颉报讯,却说仓颉正在酣睡。梦中又听到有人大喊仓颉,玉帝给你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仓颉在梦中说我想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那人又说好,我去报告玉帝让他把金人收回去,给你送些谷子。听到这,仓颉醒来了一看窗外只见满天繁星,知道是在做梦,也就没有多想又呼呼入睡了。第二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仓颉正要出门,却见满天里向下落谷粒,那谷粒下得比雨点还密,足足下了半个时辰,地上积了一尺多厚方才停住。仓颉既奇怪又高兴,急忙跑出门去,只见那谷粒扑遍了整个村子,铺满了山川平地,乡亲们也十分惊异,个个人都向家里揽谷子。这是仓颉忽然想起梦里的情景,知道是玉帝对自己的奖励。黄帝知道了仓颉的功绩,深感仓颉的功劳应当大力表彰,于是他把下谷子雨这一天作为一个节日,叫做谷雨节,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这一天都要欢歌狂舞、感谢上天,从此谷雨节便一直延续下来了。

  (二)天气预报图示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还有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阴雨频繁。

  基于这个节气多雨的特征,我们可以在家收听天气预报,尝试着学习记忆下面的天气图表对应的不同天气来进行判断,比如小太阳是晴天,几朵云是阴天,云下面有一滴雨是小雨,云下面有三串雨是阵雨等等。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不同图标的差异,用自己的方法去区分记忆它们,做一个优秀的小小天气预报家,这是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的活动啊。我们还可以根据每日的天气预报观察身边的事物,谷雨时期的雨润物细无声,观察雨像魔术师一样落在草地上,草变绿色了,落在花朵上,花开了,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发现身边的世界中美的色彩吧。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制作天气观察记录本,尝试自己记录每日天气,感受谷雨时期的天气变化,了解节气的气候特点!

  谷雨有众多民俗活动,如“喝谷雨茶”“赏牡丹”“祭仓颉”“走谷雨”“食椿”等。

  1.品茶:谷雨是采茶的黄金时节,民间流传着“谷雨谷雨,采茶对雨”的谚语。据传说谷雨当天喝茶有清火、辟邪、明目等功效。谷雨前采制的新茶俗称“雨前茶”,泡后一片片嫩叶如枝头再生,色泽明亮,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久泡仍余味悠长。

  2.赏牡丹: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之为“谷雨花”。从隋朝起,每逢谷雨,全国各地都有观赏牡丹的盛会,花意盈盈,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赏牡丹,发现美、捕捉美、感受美。

  3.祭仓颉:是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

  4.走谷雨: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如果谷雨当天下雨,我们可以在下雨天穿戴好雨具,外出走谷雨,感受雨水点打在雨伞、雨衣上的触感,穿着雨鞋的脚可以去踩出水花,感受其中的乐趣!

  5.食椿:谷雨是吃香椿最好的时节,早在汉朝,香椿就深受宫廷贵人的喜爱,唐朝更将香椿作为贡品。香椿发的嫩芽可做成香椿炒鸡蛋、煎香椿饼、香椿皮蛋豆腐等各种菜肴,营养价值很高。

  (四)赏牡丹并制作手工牡丹

  在谷雨这个节气中,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被称为“花中之王”的牡丹吧!(引导小朋友仔细观察牡丹的特征)

  接下来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制作手工牡丹花吧!老师先来示范一下,我们需要5张正方形彩纸,取出一张,边对边对折,再左右对折,然后剪出圆弧,展开来,其他四张也这么操作,注意在裁剪的适合要越来越小,然后把他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层层叠放就可以啦!

  24节气活动方案12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日到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小朋友们将在本节课程中一起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亲身动手实践,感受立夏的趣味。

  (一)帮助儿童了解清明的地理知识特点和下雨的原理;

  (二)让儿童在斗蛋这一习俗中感受立夏的魅力;

  (三)认识立夏这个节气的代表民俗活动;

  (四)帮助儿童了解编蛋络或绘彩蛋的步骤,鼓励儿童自己尝试创作。

  立夏到了,蚊虫季就来了,夏天这个穿短袖的季节,蚊虫带来的困扰也随之而来,那便是蚊虫的侵袭。每晚睡觉时蚊子在耳边夜夜笙歌,四处叮咬。早晨起来身上便出现了一个个红色小疙瘩,被蚊子咬了之后,叮咬部位慢慢肿起来,这是因为部分蚊虫体内本身含有毒素,毒液会导致皮肤局部发炎红肿。然后,我们会逐渐体会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瘙痒感。蚊子来势汹汹,如何才能赶跑它们呢?

  小朋友们来想想怎么驱赶蚊虫吧!(与小朋友互动了解他们的驱蚊妙招)

  在这里老师也给大家几个驱蚊小妙招:

  1.传统防蚊法:点燃晒干的橘子皮,既能驱蚊,还能驱除异味。或者燃烧烧晒干的茶叶或艾叶,点燃后的烟味也能驱蚊。

  2.注意衣服颜色:蚊子比较喜欢叮咬穿深色衣服的人,特别是黑色。所以夏天尽量穿浅色衣服,而且穿浅色衣服也没那么热。

  3.盆栽驱蚊:可以在室内摆放一两盆盛开的夜来香、薄荷或天竺葵等,蚊子会因不堪忍受它们的气味而躲避。

  4.挂蚊帐:悬挂蚊帐作为物理防蚊效果最佳的方式。直接避免蚊子入侵你的领地。安全,环保且最有效。

  5.巧用清凉油风油精:在寝室内放几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会躲避这种刺激性气味而远离你。

  要注意的是如果食用蚊香和驱蚊液这类产品,拿完之后一定要用肥皂洗手避免危害。

  我们都知道立夏要吃鸡蛋,但实际上在吃蛋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斗蛋”。“立夏蛋,满街甩”,斗蛋要用熟鸡蛋,一般是用白水带壳煮的囫囵蛋(蛋壳不能破损),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挂在脖子上。

  斗蛋的方法: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般用蛋的“小头”碰撞,注意适度用力,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小强,被尊为“蛋王”。立夏吃蛋、斗蛋寄托着孩子夏季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如此好玩又健康的习俗,赶紧找到身旁的爸爸妈妈一起来斗蛋,决一高下吧!

  立夏有诸多习俗,如“迎夏仪式”“饯春”“尝新活动”“立夏秤人”“吃五色立夏饭”等。

  1.迎夏仪式:“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深层次上,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立夏阳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

  2.饯春:在江浙一带,立夏时人们感慨春天的离去,于是备酒食享用,意为送人远去,是为“饯春”。因此,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3.尝新活动:立夏日,有些地方有“尝新”的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其中“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然后人们尝食。在上海,有着“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的习俗,在立夏当天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多地的人们仍然保留着立夏吃乌米饭的古老习俗,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桕树的叶子煮汤,用此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4.立夏秤人:立夏吃完中饭有称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5.吃五色立夏饭:在立夏当天,人们会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

  注:绘彩蛋相对简单可以让小朋友亲自动手尝试,编蛋络有一定难度可以仅作讲解,让小朋友知道编的步骤。

  准备材料:五颜六色的彩线。

  (1)剪取一根挂绳(对折打结后能套过头,挂在脖子为宜),8根60厘米左右的网线;

  (2)蛋络子的制作采用的是传统渔网制作中最简单的打结法。先将网绳挂在挂线上,在3厘米左右处打结;

  (3)8根网绳全部都像这样打结;

  (4)分别将临近的两股丝线打结,与上面的结相距1.5厘米左右;

  (5)将第一根与最后一根打结,合拢成网兜;

  (6)继续下一轮打结,都是1.5厘米左右打结,一般为5-6轮;

  (7)扎辫子结尾。

  鸡蛋壳的准备可以在鸡蛋的一头扎个细小孔眼,将蛋黄、蛋清沥出后,用针管注水清洗并晾干。接着,就可以用彩色卡片和彩笔进行创作。

  准备材料:鸡蛋壳、彩色卡片、彩笔、贴纸、剪刀、胶水

  (1)用剪刀把彩色卡片剪成半圆形状,将它卷起来,再用胶水粘结成一个小帽子;

  (2)将鸡蛋壳晾干之后,用彩笔在蛋壳上画出眼睛、鼻子、嘴巴甚至是俏皮的小胡子,可以自由创作;

  (3)等彩笔干透之后,在鸡蛋表面贴上贴纸,做成人偶的衣服,这样一个小彩蛋就完成啦!

【24节气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疯狂斗鸡场机甲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