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独行月球》中黄子韬的客串表现怎么样?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开心麻花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今日(29日)公映,沈腾、马丽继《夏洛特烦恼》后再度以领衔主演身份合作。28日电影《独行月球》联合万达电影、IMAX在全国超200座城市举办《独行月球》超前点映,各大媒体及影迷观众在“脑洞大开”、欢乐解压的沉浸氛围中,与沈腾、马丽一同经历酣畅淋漓的月球之旅。根据猫眼电影专业版数据,27日和28日的点映之后,《独行月球》的票房已经接近),24小时新闻热线: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8月1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电影惠民消费季的通知。其中提到,联合猫眼、淘票票、抖音等电影票务平台,发放1亿元观影消费券。电影《独行月球》在今年暑期档中脱颖而出,背后出品方备受市场关注。展望下半年,伴随头部影片《独行月球》带动暑期档票房回暖,该行预计电影行业下半年常态化恢复与提质升级并行,逐步向后疫情时代新发展阶段过渡。

  电影《独行月球》作为今年暑期档的“救星”,近日背后的出品方也受到市场瞩目。资料显示,《独行月球》背后有6家出品方,由浙江开心麻花影业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西虹市影视文化(天津)有限公司出品。

  据悉,除了沈腾、马丽之外,《独行月球》还有常远、黄才伦、黄子韬、辣目洋子、李成儒等知名演员加盟,阵容相当豪华。该片目前已经打破了包括暑期档科幻片累计票房在内的11项中国影史纪录,早前市场对这部影片给予较高的期待,普遍预计票房在40亿元以上,更有预期高达55亿元。

  《独行月球》成为点燃电影市场暑期档的“一把火”。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电影《独行月球》上映14天,总票房突破22亿元。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独行月球》的上映,观众观影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暑期档单日票房上限有望持续提高。据国家电影专资办统计,在《独行月球》《人生大事》等国产影片拉动下,2022年电影暑期档累计票房已突破70亿元。

  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预告方面,猫眼娱乐预计,集团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将约人民币11.5亿元至12.5亿元;预计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将约人民币1.3亿元至1.8亿元。中国电影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91%至94%。该公司表示,6月份以来,在国家、地方政府出台的多重促进消费加快恢复措施的支持下,公司各项业务逐步恢复。

  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受疫情反复、内容供给不足影响,1H22全国累计实现含服务费票房172亿元,同比下降37.7%。展望下半年,伴随头部影片《独行月球》带动暑期档票房回暖,该行预计电影行业下半年常态化恢复与提质升级并行,逐步向后疫情时代新发展阶段过渡。

  ()证券认为,随着暑期档进程过半,电影市场逐渐回暖,供需端有望双重推动电影市场增长。建议关注《独行月球》相关主出品方阿里影业(01060)、中国电影;联合出品方()等。

  阿里影业(01060):暑期档方面,公司参与投资了《人生大事》《新神榜:杨戬》《独行月球》等,均有望成为票房佳作。

  猫眼娱乐(01896):公司参与开发/宣发影片51部,占国产电影21年总票房的65%,票房前十影片猫眼已覆盖9部。

  IMAX CHINA(01970):遍布全球的IMAX影院网络是好莱坞电影最重要且最成功的影片发行平台,IMAX影院利用专有的IMAX、IMAX3D和IMAX DMR技术,提供全球顶级的电影体验。

不装了,今年华语最大的王(惊)炸(喜)终于摊牌了!

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被它刷爆朋友圈。

开心最新作品,主演是久违的——沈腾+组合。

在抢先看过之后,有两件事已经确信无疑:

1、截至目前,中国电影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比《流浪》都好。

2、中国电影最高能的之一,又笑又哭,又哭又笑。

简单讲,它既有好莱坞A级大片的制作规模和质量。

同时又延续了《夏洛特烦恼》我们最熟悉的开心麻花喜剧风格。

在网上查到一组数据,《独行月球》正式上映前,点映就已经高达1.08亿。

已有大量影评人和资深影迷,将它视作2022票房年度冠军的不二之选,保守估计50亿起跳,甚至有人喊出了70亿。

《独行月球》究竟好在哪里?

已经先睹为快的我们,帮大家找出了4大看点。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它凭什么比这个十年一遇的酷热盛夏还要火爆。

电影开篇就是一场地球危机。

近未来时代,一颗体积巨大的π,出轨了。

脱离原有轨道,直奔地球而来。

1、动用全球资源,在月球修建一座基地。

2、在月球基地安装一种叫做“地球之锤”的反击武器。

3、发射它击碎小行星π。

4、以月球为盾,抵挡住小行星被击碎的残骸,成功保卫地球。

以上,被称作“月盾计划”。

维修工独孤月(沈腾饰)就是计划的一员。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任务失败。

紧急撤离过程中,大家都麻溜走了。

唯独倒霉的他被落在了月球基地。

好消息是,独孤月因祸得福,一颗硕大的小行星碎片击中地球,人类“毁灭”,他活了下来。

坏消息是,他成了宇宙中最后一个人类,独行月球。

需要直面一个终极哲学问题:生存,还是死亡?

不得不说故事的概念相当高能:

他会遭遇什么?结局又如何反转。

每个点都能触发观众极大的好奇心。

从《羞羞的铁拳》到《四海》,沈腾常有。

但含腾量100%的电影,我们已经有超过800天没有在大银幕上见到过了。

上一回还是2019年2月5日上映的《飞驰人生》。

《独行月球》,终于可以让沈腾从头演到尾。

用导演张吃鱼的原话讲:大部分都是腾哥一个人的独角戏。

当然,这次还少不了女主角马丽。

在中国喜剧界,沈腾和马丽绝对算得上天花板组合。

早在开心麻花的春晚时代,郝建和马科长的化学反应,就已经笑疼了几亿人的肚子。

进入“开麻”的电影时代后,更是红得发紫。

但沈腾和马丽在同一部影片担任男女主角,最近一次,还要追溯到《夏洛特烦恼》。

两人已经有7年没有组过CP。

所以他们在《独行月球》的再度合体,无疑也是影片最让人期待的一环。

沈腾饰演的独孤月不说是宇宙最后一个人类吗。

女主角马丽的戏份又是从何而来?

《独行月球》的包袱和笑点,从影片的第一秒就已经开始。

前15分钟,基本让人笑得透不过气。

不仅用上了“下落特烦恼”的谐音梗,开心麻花团队把自己能想到的各种梗都扔了进去。

连来客串的黄子韬都自黑出演,中间还弄了个火云邪神的发型。

但好的喜剧除了包袱,还要适时地给观众制造意外惊喜。

就好像《唐伯虎点秋香》里“对穿肠”和唐寅在剑拔弩张后,突然“情不自禁”的那种喜感。

《独行月球》第一次惊喜反转,来自独孤月发现自己并不是宇宙唯一的“地球哺乳动物”。

因为基地里还有一只同样被遗忘的实验“刚子”。

独孤月的“工作”就从给全人类开追悼会和对着马蓝星(马丽角色)的相片“思春”。

变成了:吃饭、睡觉、被袋鼠打。

在月球上相依为命的一人一袋鼠,是《独行月球》非常重要的一条情感线。

他们的关系很像《漂流记》中鲁滨逊和仆人星期五。

都被困在一座“孤岛”上,“语言”不通,最后却相互依偎和相互救赎。

全片不少泪点都来自他和袋鼠刚子。

第二次大的反转,则是独孤月最终的命运走向。

作为一部喜剧片,本以为男主角独孤月的命途是最不让人担心的,毕竟沈腾在那里,笑就完了。

可最后他要干的一件大事,还是让人揪心到不能自已。

他具体做了什么,可以轻度参考下图,只能说影片做到了让人又笑又哭。

我从来都没想过,中国迄今特效最牛的电影,竟然会来自一部喜剧片。

小行星撞击的火爆场面,逼真又刺激。

漫天飞舞的陨石砂砾,质感细腻。

全CG制作的袋鼠,毛发可见。

如果说当年《流浪地球》的特效还尚有一些丢帧和游戏质感的缺憾。

这次沈腾的“流浪月球”,则完全100%媲美好莱坞的特效大片,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肉眼可见。

为此,我们还专程去扒了一下它的“制作规模”:

《独行月球》拍摄周期超过140天,据传投资在5亿以上。

电影中的月球基地,按1:1的比例真实搭建,再加上一些后期特效完成细节。

整个绿幕摄影棚的面积超过了6000平方米。

为模拟月球表面的地质,动用了近200吨砂石。

甚至在影片中看到的诸如空间站、月球车、航天器等道具,背后都是有材料学、工业设计方面的专家提供支持。

沈腾更是全程穿着超过40斤“宇航服”,在绿幕前“上蹿下跳”。

或许当下华语影坛,也只有开心麻花团队有勇气以这样的大片规模,去拍一部喜剧。

除了以上看点,其实《独行月球》还有两处打动人的地方。

一是对中国神话的隐喻。

独孤月+袋鼠这个组合,很自然地就让人联想到了吴刚和月兔。

而那段沈腾开着月球车逐日的戏,更是对照了“夸父追日”的传说,蕴含着一种战胜自然逃出生天的情感。

“独行月球”不止是一个故事,也是对当下现实生活的解构。

当一个人以为自己被抛弃的时候,其实身后还有整个世界打着手电在挺他。

因此负重前行时,心存希望,就真的会有奇迹发生。

所以,拍一部完成度高的好电影,并不难。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歌黄子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