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音乐节想带一些度数不高,又很有氛围感的酒,求分享!

1. 重庆啤酒:嘉士伯赋能,续写新篇章

1.1. 嘉士伯资产注入,中国为战略高地

区域品牌起家,嘉士伯收购整合。重庆啤酒成立于上世纪 50 年代,早 期以重庆、四川、湖南三省市为核心市场,主打重啤系列产品。2004 年 公司控股股东重庆啤酒集团向苏格兰·纽卡斯尔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转让 5000 万股公司股份,后者于 2009 年被嘉士伯收购,其所持 17.46%重庆 啤酒股份遂为嘉士伯所有。2010 年、2013 年嘉士伯通过嘉士伯香港先 后收购重庆啤酒 12.25%、30.29%的股份,截至 2013 年共持股 60%,成 为公司绝对控股股东。

嘉士伯收购重啤主要股份后启动为期两年的“融 合整合”项目,将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引入重啤,改良其销售、市场、 供应链、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能力。2015 年起,为应对国内啤 酒市场总量下滑带来的增长压力、实现降本增效,重啤着手优化生产网 络,先后关停多家分/子公司并精简人员,到 2020 年时公司下属酒厂已 由 2015 年的近 20 家精简至 14 家,经营效率改善。

嘉士伯中国资产注入,从西南迈向全国市场。嘉士伯在 20 世纪 90 年代 初开始进入中国,但最初败走竞争激烈的东部市场。本世纪初以来,嘉 士伯卷土重来,选择其他巨头竞争相对较缓的西部作为突破口, 年期间密集收购或合资成立地方啤酒厂,包括云南的大理和 华狮啤酒、西藏的拉萨啤酒、兰州的黄河啤酒、新疆的乌苏啤酒、宁夏 的西夏啤酒等,构建起丰富的本土品牌矩阵。2009 年起,嘉士伯开启第 二轮大规模收购,主要是逐步实现了对重庆啤酒的控股和完成了对乌苏 啤酒的全资持股。

2020 年,嘉士伯履行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承诺,将其 此前取得的大陆啤酒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自此重庆啤酒成为嘉士伯 在中国运营啤酒资产的唯一平台,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地强 势品牌+国际高端品牌”的组合,核心市场由渝、川、湘扩展至全国各 地,经营规模大幅增加。2020 年重啤销量、营业收入实现近 3 倍增长, 营收、资产均站上 100 亿级,效率优化叠加规模扩张有望助力公司获取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稳定,嘉士伯自 2013 年取得 60% 股权以来持股比例保持不变,其余 40%股权包括陆股通、各类基金等。 截至 2021 年 9 月末,除嘉士伯香港、嘉士伯重庆外,公司第三大股东 陆股通占比 7.85%,第四至第十大股东均为社保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 持股在 0.5%-3%之间,可见除控股股东外公司其他股东持股非常分散, 有利于实行稳定的经营管理,践行集团战略。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嘉士伯“扬帆 27”再启航,中国市场为战略高地。

产品组合:嘉士伯在工艺和专业的基础上取得了成功,实现了年均 11% 的销量增长,啤酒收入份额从 2016 年的 7%提高到 2021 年的 14%。同 时公司也进一步确定了三个发展方向:第一,扩大溢价品牌,促进 1664 白啤酒和格林伯格、布鲁克林精酿啤酒等本土精酿品牌的成长。其次, 重庆啤酒将发展乐堡和嘉士伯,这两个社区的规模和价值正在增加,尤 其是在亚洲。三是继续发展和发展高端本土品牌。

全新啤酒品类:嘉士伯估计主要啤酒品牌占啤酒品类总价值的 60% 以 上。公司将使用结构和纪律来管理嘉士伯的本土品牌,将其分为四组, 以确定营销投资水平、创新标准以及在本土市场内外进行地域扩张的机 会,以及特定的价值管理工作。尽管此类别面临高端化的压力,但它为 嘉士伯提供了长期收入增长的机会。

无酒精啤酒:无酒精啤酒将继续成为扬帆 27 的重点,因为它是增长最 快的啤酒市场之一,尤其是在欧洲。通过嘉士伯的旗舰计划,嘉士伯在 非酒精啤酒领域实现了 22% 的强劲复合年增长率,但增长并不稳定。 首先,在许多市场以及西欧、中欧和东欧。公司的产品组合包括不含酒 精的传统啤酒、混合啤酒、不含酒精的咸味啤酒和非发酵麦芽饮料。公 司将增加在西欧的销售增长,继续扩大公司在中东欧的无酒精啤酒组合, 并利用强大的本地品牌、国际高端品牌和独立无酒精品牌,在亚洲推广 这一品类。嘉士伯的目标是将无酒精啤酒的产量提高一倍以上。除啤酒 外,苹果酒、柠檬水、苏打水和其他产品等酒精饮料在一些市场中也越 来越受欢迎。公司将与其他企业合作,逐步走向全球化。

总投资组合:啤酒品类继续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长期的销量和价值增长机 会,但不同品类和市场的增长动能不同。公司会加大对不断增长的高端 品类的关注和投资,继续保持无酒精啤酒领域的两位数增长,并向啤酒 以外的领域扩张。

地理布局:公司在西欧、亚洲、中欧和东欧拥有广泛的区域影响力和市 场位置。 尽管嘉士伯三个地区市场动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提供了长 期的收入增长的机会。作为嘉士伯的主要品牌,嘉士伯将根据其增长潜 力和能力进行投资。 在亚洲,嘉士伯仍然看到了数量和价值增长的机 会。 与扬帆 22 一样,扬帆 27 将特别关注中国、印度和越南等市场。 未来,嘉士伯将继续推进大城市战略,并巩固嘉士伯在现代零售和电子 商务渠道中的地位。

卓越执行:扬帆 22 计划成功的关键是在集团、区域和市场层面实现和 调整嘉士伯的优先事项。嘉士伯在执行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但仍有许 多工作要做,比如供应链、数字化信息等流程。嘉士伯将通过加强和不 断提高公司的绩效能力来支持产品组合并专注于地域发展。

企业必赢文化:企业文化将集中在嘉士伯的员工、嘉士伯的行为和嘉士 伯的贡献上。

资本支出:为嘉士伯的商务旅行提供资金使嘉士伯能够在固定市场、品 牌和创新上进行更多投资。 嘉士伯相信它将继续提高效率和供应链运 作。 此外,嘉士伯将专注于现金、工人的资本和资本支出。 继续实现 稳健的项目管理方法,主要使用嘉士伯的金三角管理工具,维护嘉士伯 的每月绩效,并继续使用嘉士伯的 OCM 成本管理工具来跟踪和管理进 度。

1.2. 嘉士伯管理输出,多元化人才梯队

管理团队迭代,全球化背景+本土经验。自 2009 年首次持股重啤以来, 嘉士伯先后向上市公司派驻 4 位董事长和 15 位董事、3 位总经理/总裁 和 9 位副总经理/副总裁,逐步替换原重啤管理层。截至 2021 年末,公 司 6 名董事会成员和高管均为嘉士伯系统内各公司高层,其中 Leonard Cornelis Jorden Evers 于 2021 首次担任重啤董事长,同时也是嘉士伯亚 洲财务副总裁,总裁 Lee Chee Kong 先生及其余董事高管也均在集团下 属公司任职,在财务、供应链、法务、生产运营、综合管理等方面专业 背景突出,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且此前工作履历多在中国区,深谙本 土市场运作之道。经多年调整,重啤管理层大幅精简,董监高团队由 25 人左右压缩至 15 人左右规模,人均薪酬大幅提升,在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有助于形成较强激励作用,提升管理效率,加速实现资产重组后 的协同高效发展。

组织架构持续优化,着力提升管理能力。受益于 2013 年启动的“融合 整合”项目,近年来重啤组织架构不断优化,员工总数于 2012 年达峰 后回落至 人,人力资源冗杂问题得到缓解,2020 年受资产注 入影响,员工总数经合并升至 6676 人。经过一系列培训,公司管理人 员素质持续提升,行政人员数量占比大幅降低,2019 年为 2.0%、2020 年低至 1.6%。同时公司积极引入推广高绩效文化,对薪酬体系进行标准 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此影响下,2015 年起公司 管理费用率大幅降低,维持在 3%-7%,削减人力成本和提升员工效率成 效显著。

推动业务单元调整,强化内部协同。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品牌组合形成, 构成了大体按照主营品牌划分的五大业务单元,但各个业务单元经营的 区域和品牌部分存在重叠,渠道、品牌、利益划分不够明晰,导致资源 重复配置和内部竞争的问题。2021 年 11 月嘉士伯发布《关于 2022 年嘉 士伯中国业务单元区域划分调整的公告》,决定对中国区业务单元区域 划分进行调整,主要包括:新疆和宁夏业务单元新增全渠道、全品牌经 营省份,包括江西、上海、浙江等七个省级市场;国际品牌业务单元新 增全渠道、全品牌经营省份,包括东北三省、华北三省、华中等地共计 十个省级市场。该项改革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将按照省区来进 行边界划分,由单个销售团队负责一个区域的全渠道、全品牌运作,从 而对渠道的管理可以更加稳定、精细、严格,品牌组合真正落到区域层 面形成聚合式发展。

1.3. 高增长跻身前三,效率提升行业第一

营收跻身行业三甲,归母净利持续增长。上市以来公司通过深耕西南区 域市场,收入规模稳步增长, 年 CAGR 为 23.1%,同时开始 研发疫苗作为多元化项目。2009 年起嘉士伯多次收购公司股权,逐步成 为公司控股股东,之后多元化项目失败叠加行业规模开始下滑,公司收 入增长停滞、利润明显下滑。2015 年起,公司在嘉士伯的主导下逐步关 停多余工厂优化产能、提升运营效率。2016 年公司经营策略调整初见成 效,利润触底反弹至 1.8 亿元,随后利润增长进入快车道, 年 CAGR 达 53.7%,从行业落后水平一路升至国内上市啤酒公司第三。2020

啤酒吨价优势明显,带动盈利能力提升,ROE 大超同业公司。公司啤 酒吨价持续提升已十年有余,期间共经历两轮较为明显的提升,分别发 生在 2015 年改革和 2020 年资产注入期间。2015 年公司“融合整合”项 目方才完成,嘉士伯着手对公司生产网络进行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公 司啤酒吨价一举超过青岛啤酒升至行业第一;2020 年控股股东在华资产 全部注入,受嘉士伯高端品类的带动,公司啤酒吨价显著提升,由 3719 元/千升提高至 2021 年 4605 元/千升,与同业公司差距拉大。公司啤酒 业务毛利率优势逐步凸显, 年保持在行业较高水平,2020 年 突破 50%成为行业第一,毛利率优势明显。为应对啤酒行业销量见顶回 落的压力,2015 年起公司着手优化产能、提升经营效率,净利率和 ROE 进入稳步上升期,其中2019年的净利率高达20.8%,2021年净利率18.3%, 近年 ROE 亦大幅领先于同业。

内部改革引导费率优化,人效稳居行业第一。公司销售费用率过去保持 相对稳定,资产整合影响下有所波动;受 2015 年以来组织结构调整的 影响,公司管理费用优化成效显著,费率从 2014 年的 14.5%降至 2021 的 3.7%,维持在行业较低水平;财务费用率持续下降,目前在 0%左右。 受益于嘉士伯入主后实行的一系列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措施,公司人均绩 效自 2015 年起明显改善,2016 年以来人均创收、创利均位列行业第一, 2020 年分别为 159 万元、16 万元,比第二名高出 30%左右, 年 CAGR 达 14.5%、31.3%。(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 高端化进行时,大单品破局

2.1. 中档区域寡头,高端格局待定

中端酒区域割据,竞争格局持续优化。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口径, 2020 年我国啤酒行业 CR5 高达 92%,集中于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 京啤酒、百威英博以及嘉士伯五大集团。我国欧睿零售销量口径下,2020 年行业 CR5 达 73%,集中度呈提升趋势。在中低档价位带,各家啤酒龙 头目前均以精耕强势区域、巩固优势渠道的战术提升市占、强化竞争优 势,我们认为竞争格局从群雄争霸→地方割据→一超多强演变,格局持 续优化是趋势。

中档价格带是利润释放的主要来源。未来 3-5 年,在结 构升级叠加提价驱动下,我们预计行业将以 8-10 元产品替代 6-8 元,以 及 4-6 元产品提价形式为主。基于竞争格局判断,我们认为中档酒将成 为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而 8-10 元以及 10 元以上产品仍处于培育 期,是各家争夺的主要阵地、将成为费用投放重点。目前看,百威在国 内高档啤酒市场的先发领先优势依旧较明显,但华润、青啤、嘉士伯正 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逐步蚕食百威份额。

目前国内啤酒市场呈现五霸割据的区域格局。华润雪花在辽宁、四川、 贵州、江苏、安徽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在东北地区、江浙地区、湖广地 区、青海甘肃都具备较强竞争力。青岛啤酒在山东大本营、沿黄区域的 河北、山西、陕西绝对领先,同时在长、珠三角等沿海省份具备竞争力。 百威英博通过大举收购和投资布局,在湖北、江西、福建占据绝对优势, 同时在东北地区(哈尔滨啤酒)、沿海地区都具备较强竞争力。燕京啤 酒主要占据北京、内蒙古、广西和湖南,并通过控股惠泉啤酒在福建保 持竞争力。嘉士伯则另辟蹊径,与重庆啤酒合作在西部地区大举收购, 目前牢牢占据重庆、新疆、西藏、宁夏,同时在青海、甘肃、云南具备 很强的竞争力,堪称“西部王”。

2.2. 吨价提升驱动,管理要素比拼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从量转为价。我国啤酒行业整体销量见顶,结构升级、 价格提升、效率改善、利润增长是未来趋势。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 会公布的预测数据,2021 年国内啤酒总产量约 3530 万千升、同比增长 3.5%,销售收入 1600 亿、同比增长 8.9%,利润 175 亿、同比增长 30.7%。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预计啤酒行业未来五年复 合增速:产量年均增速 2.2%、收入年均增速 10.3%、利润增速 17.5%。 行业进入收入增长主要依靠吨价提升、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收入增 速快于销量增速的发展阶段。根据 Global Data 数据,我国高端及超高端 啤酒消费量预计保持中个位数的年复合增速。

啤酒企业核心竞争要素从资本转向管理。啤酒行业资产偏重、运输半径 有限,因此资本是啤酒行业成长期的核心竞争要素,资本杠杆和并购整 合在企业突破产能瓶颈及区域经营限制、形成规模效应的成长阶段起到 关键作用,如华润依靠强大资本实力和凌厉并购攻势将雪花打造成为全 国性品牌并久居规模第一。而当行业步入成熟期,整体需求见顶的背景 下,管理越来越成为核心竞争要素,重啤率先优化产能、降本增效实现 盈利和 ROE 大幅提升。当前国内中低端市场竞争格局趋稳,啤酒企业 面对高端市场竞争,需要从管理着手,磨砺团队、革新机制、提升效率, 充分挖掘品牌、产品、渠道等各方面资源,通过创新形成差异化优势方 能取胜。

2.3. 朝日经验:大单品弯道超车,管理革新护航

朝日啤酒大单品 Super Dry,管理变革及产品创新驱动。朝日啤酒是拥 有百年历史的老牌日本酒企,但其市占率在 年期间连年下滑, 一度低至 10%。1986 年朝日抓住人口代际更迭窗口,创新推出更受年轻 一代消费主力人群偏好的干爽口味产品 Super Dry,并通过集中资源、鲜 度经营等方式赢得竞争,成功实现逆袭成为日本啤酒业第一。这是一个 典型的产品创新成功案例,爆款大单品拯救了绝境中的朝日,Super Dry 成功创新的根本在于朝日啤酒的管理变革。

抓住代际更替进行口味创新,Super Dry 引领行业变革。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中期,日本啤酒市场上主流的产品是一直是啤酒花味较 为明显、味道苦涩且口味厚重的德式拉格啤酒,且麒麟凭借多年的规模 优势,逐步培育起“麒麟=拉格啤酒”的消费者认知,其他厂商想在这 类传统产品上超越麒麟十分困难。1982 年,朝日新管理层上任后开始规 划企业再生战略以求脱离份额连年下滑的绝境。1985 年,通过访谈和品 鉴等方式调研 5000 余名消费者的偏好之后,朝日发现新一代消费者对 啤酒口味口感的偏好正从“苦涩厚重”向“畅快爽口”转变。以此为基 础,1987 年朝日啤酒的新款啤酒产品 Super Dry 上市,与传统啤酒苦涩 浓厚的口感不同,Super Dry 主打干爽顺滑的口感。

这一单品推出后两月 内就完成了 100 万箱的全年销售目标,当年销售最终定格在 1300 万箱, 帮助朝日啤酒的市占率从 10%升至 13%。1989 年,Super Dry 的年出货 量首次突破 1 亿箱,占到当年日本啤酒销量的 20%以上。 年, Super Dry 受到麒麟一番榨等新品竞争的影响,快速增长势头中断,但年 出货量仍维持在 1 亿箱以上,朝日的市占率略有回落但仍维持在 25%上 下。1996 年,朝日内部实施“鲜度经营”并集中资源到 Super Dry 品牌, 销量开始第二轮较为明显的增长。1998 年,朝日在日本传统啤酒市场的 份额(不包括发泡酒)升至 39.5%,超越麒麟的 38.4%成为第一。

创新能力是王道,弯道超车存在可能。从 Super Dry 推出的过程来看, 前期的市场调研和调研结果在研发端的反馈至关重要。在当时的日本, “消费者并不懂啤酒口味差异”等传统观点仍是主流,消费者口味的代 际更迭是反传统的结论,只有通过市场调研才可能得出。而此前的 20 余年,朝日啤酒乃至整个日本啤酒行业有鲜有新品推出,改良包装就是 主要的创新举措。1982 年,朝日新管理层上任后开始从战略层面推动创 新体系的优化,从组织层面设立了开发营销一体化的产品团队,并对年 轻职员强化激励。

由此,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得以执行,且调研结果顺利 反馈到研发环节。朝日对其中央研究所的数百种储备酵母逐一试验后, 将范围缩小至 508 号和 318 号两种酵母进行了反复试验。基于 508 号酵 母推出的产品在 1986 年 2 月率先上市,投放 2 万家零售店开展“百万 顾客大品尝”之后,朝日半年度销量同比增长了 13%。但朝日并不满足 于此,选择基于 318 号酵母再推出一款更为极致爽口的新品,即次年上 市的 Super Dry,最终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在生产和推广销售环节,朝日 则通过砍掉旧产品产线、节约成本,集中产能和广告营销资源打造 Super Dry 这一爆品。Super Dry 上市的次年,朝日啤酒将全年降成本节约出的 75 亿日元全部纳入广告宣传费,一年的广告费支出由新品推出前的 50 亿日元大幅提升至 250 亿日元。可见,朝日 Super Dry 能创新成功,战略、组织、机制层面的改革才是根本。

重塑品牌价值,爆品长红关键。朝日的鲜度经营始于 1986 年,当时新上任的社长樋口广太郎作出了一个壮士断腕式的决策:开启“鲜度循环 行动”,将市场上所有滞销的、出厂超过 3 个月的朝日啤酒全部收回销 毁,并规定之后啤酒生产后 20 天内必须从工厂出货,不再销售陈啤酒。 这次回收啤酒及后续处理费用高达 10 亿日元以上,约占当年利润的 40%。 但这一措施却大幅提升了朝日啤酒的鲜度和品质,重塑了品牌形象,对 后来 Super Dry 的成功推广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1991 年,濑户雄三接 任社长后为了以鲜度提升 Super Dry 的魅力和附加值,将“鲜度经营” 确立为核心方针,制定落地的鲜度管理手册,调整了整套管理体制:

1) 生产端:通过业务部门精准预测需求、快速反应调整生产计划、制定小 批量和弹性生产计划等举措来保证生产目标和实际需求的动态平衡,把 生产到装货出厂的周期缩短至 10 天以内,减少库存;

2)销售端:对业 务人员进行鲜度品质保障培训,强化特约店模式以缩短销售链条、节约 货品流通时间,在分公司和分店专门选出鲜度管理者负责库存监控和鲜 度管理,要求出货后 2 周内未销售的产品必须回收;

3)物流层面,通 过物流体系改革、合理安排运输点和运输量,使工厂出货的啤酒必须于 两日内送达销售终端。鲜度管理的范畴从出厂环节扩大至整个生产直至 消费的全过程。鲜度管理帮助Super Dry在激烈的新品竞争中突破重围、 迎来了销量的第二波快速增长,有效延长了Super Dry的产品生命周期, 使其从爆品走向长红。(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强化品牌组合,持续产品创新

3.1. 构筑品牌矩阵,驱动高端化

嘉士伯入主,重啤拓展本土品牌引入国际品牌。2020 年嘉士伯将其在中 国的啤酒资产全部注入重啤,公司自此构建起“国际+本土”的品牌矩 阵,包括嘉士伯、乐堡、1664、格林堡、布鲁克林、夏日纷等国际品牌, 以及重庆、山城、乌苏、西夏、大理、风花雪月、天目湖等本土品牌。 根据公司年报,2020 年国际品牌为公司创收 37 亿元,收入占比 35%、 销量占比 26%,本土品牌实现收入 69 亿元,收入占比 65%、销量占比 74%。完备的品牌矩阵能够帮助公司更全面地覆盖市场需求,同时此举 也有助于公司加快产品高端化转型进程,实现更高效益。

产品价格带布局完备,高端占比大幅提升。2019 年及之前,公司对产品 档次划分标准为:零售价 8 元以上为高档、4-8 元为中档(主流)、4 元 以下为低档(大众);2020 年起,公司最新的划分标准为:产品消费价 格 10 元及以上为高档,6-9 元为中档(主流),6 元以下为低档(经济)。 公司国际品牌主要定位 8 元以上中高档价格带,本土品牌则横跨多个价 位,包括重庆啤酒、乌苏啤酒、大理啤酒等在内的品牌分不同产品线和 区域的价格跨度较大,有助于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年,中 档价位产品贡献公司主要销量和收入,中档占比呈提升趋势,产品结构 升级主要体现为中档替代低档,驱动吨价稳步上行。2020 年随着股东资 产的注入,公司高端崛起,即便将高档价格标准从 8 元提高至 10 元, 高档啤酒收入和销量分别达到 32.6 亿元和 47.1 万千升,占比大幅提升 至 31%和 19%。在高档产品的带动下,2020 年起公司啤酒吨价再上台阶, 达到 4384 元/千升,随着高端产品占比继续提升,吨价提升的趋势将持 续。

产品线工艺类型丰富,布局精酿、无醇等新兴品种。公司依托品牌矩阵 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产品线,涵盖淡/深色拉格、艾尔啤酒、白啤、精酿、 露酒、无醇等各类工艺类型,酒精度多在 5%以下,也有高酒精度数或 高麦芽浓度的产品满足差异化需求。其中各大品牌经前期积累运营均打 造出了代表性产品,如 1664 白啤、红乌苏、乐堡、嘉士伯特醇、夏日 纷苹果酒、重庆啤酒国宾等。

3.2. 差异化定位,强势单品迭出

公司打造出乌苏这一强势单品的经验主要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基于 品牌的积淀与发展为每个品牌塑造独有的品牌故事和品牌调性,形成差 异化的品牌定位,针对特定消费人群、特定渠道场景进行重点营销突破; 2)差异化的创新产品形成话题传播,通过社交裂变实现出圈,突破原 有的人群和渠道场景;3)消费者拉力和渠道推力相结合,形成较强消 费者拉力后更易建立价差空间较大的价格体系、提供较为丰厚的渠道利 润,或者实现更快的动销,从而强化渠道推力,形成良性循环。

这一模式成功的几个关键要求在于:1)品牌资源积累足够丰厚;2)产 品创新能力足够强,真正能从产品端形成差异化;3)定位的消费人群 或场景对应的消费承载力或市场规模足够大,或是话题性、营销能力足 够强从而能使之出圈;4)渠道运作和价格体系管理跟得上。我们认为, 公司现有的资源积累和组织能力满足以上要求,乌苏的成功并非偶然, 公司能够持续创新推出强势单品。

3.2.1. 乌苏:烧烤场景切入,新营销强势出圈

定位“新疆风情+硬核”,品牌调性鲜明,产品差异化明显。乌苏啤酒 1986 年诞生于世界三大啤酒花产地之一的新疆乌苏,2005 年加入嘉士伯集团, 2016 年被嘉士伯全资收购。不同于我国大多数啤酒产品清爽易饮、偏低 度化的特征,乌苏啤酒主打“来自新疆的,浓郁的,独特的”,天然具 有新疆热情的地域风情,同时产品容量大(620ml)、酒精度高(≥4.0%vol)、 麦芽浓度高(≥ 11°P)、易上头、后劲足,因而也被冠以“夺命大乌苏” 的称号。2020 年乌苏啤酒邀请亚洲首位 UFC 世界冠军张伟丽作为品牌 代言人,持续强化“硬核”的品牌形象,凸显其鲜明的品牌特征。

社交媒体自发传播广,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年轻群体热爱追求差异化 产品、尝试新奇的消费体验,同时我国年轻人的饮酒场景仍以社交为主, 这成为乌苏爆红提供了基础。营销传播方面,乌苏啤酒借助疆内的强势 地位和品牌口碑,在近年西部游持续升温的背景下,通过乌苏啤酒节向 广大消费者传递新疆风情,同时在微博、B 站、抖音、快手等主流社交 平台上积极与消费者互动。其“夺命”、“nsnm”、“大绿瓶子口服液”、“三 瓶乌苏可夺命”的差异化产品形象不断渲染,部分平台还掀起了“你能 喝几瓶夺命大乌苏”的挑战大赛,吸引众多网友参加,超强话题性引来 大量自发传播,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成功出圈成为社交货币。

全国化扩张:从主打烧烤渠道走向全场景、全渠道覆盖。自成立起乌苏 啤酒长期深耕新疆市场,2019 年在社交网络上走红后开始向疆外快速扩 张,2020 年乌苏已在全国 30 多个省份建立起销售网络。在场景和渠道 选择方面,乌苏首先瞄准了主流啤酒品牌较难覆盖完全的烧烤店,尤其 是西北烧烤,号称“大乌苏小烧烤,来顿宵夜刚刚好”,结合“烧烤+啤 酒”的饮食搭配习惯进行推广,将其打造为优势渠道。

全国化进程中, 乌苏给予经销商和终端较丰厚的渠道利润,优先覆盖了疆外 30 个大中 小城市的 2.6 万个烧烤店,提升在当地的渗透力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拓展到川湘菜、火锅等其他餐饮渠道、商超等非即饮渠道以及线上渠道, 并且持续推出差异化新品,如 2021 年推出更高酒精度与麦芽度的楼兰 秘酿和主打无醇的乌苏小橙果等。2022 年乌苏啤酒计划进入娱乐渠道, 将实现线上+线下、即饮+非即饮的全场景覆盖,销量有望持续较快增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2.2. 1664:定位法式超高端,主打娱乐渠道

法式啤酒尽显优雅,高品质营销传递品牌理念。1664 在诞生于法国,天 然具有法式浪漫,倡导高品质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大单品主要包括 1664 白啤、桃红啤酒和百香果风味啤酒,产品以蓝色钴玻璃瓶包装,极具法 国特色,具有很强的辨识度。2020 年下半年 1664 启动“玩味新法式” 的全球品牌定位,进一步巩固超高端的品牌形象。与高端化相对应的是 高质量的品牌宣传活动,1664 除在线上发布宣传片、举行品牌活动外, 更是在线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彰显优雅、高端的品牌形象,如以巴黎 地铁为灵感打造的“下班第一站”快闪活动,为过往消费者提供限时楼 下酒吧体验,将品牌特性悉数呈现。

定位女性群体,把握女性饮酒消费增长契机。女性群体正成为酒类消费 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根据《2021 酒水消费趋势报告》,我国饮酒人群 中女性占比正快速提升,2020 年已达 36%,而世界银行的数据也显示, 我国女性人均酒精消费量正快速增长,由 2016 年的 2.5L 升至 2018 的 3.02L,增幅达 20.8%。女性饮酒消费粘性往往较高,更容易打造出爆款, 而目前专为女性设计的酒类产品仍然较少,竞争程度低于主流酒类市场, 存在宝贵发展机遇。1664 即凭借其偏柔和的产品调性,营销模式吸引女性群体,有望乘国内女性饮酒消费崛起之机实现增长。将目标群体锁定 在年轻女性,选择当红女星迪丽热巴、倪妮作为品牌代言人,通过软性营销模式吸引女性群体,有望乘国内女性饮酒消费崛起之机实现增长。

3.2.3. 乐堡:发现音乐节场景,绑定年轻消费者

源自丹麦畅销全球,定位年轻群体淡啤酒消费需求。乐堡啤酒诞生于 1880 年,是丹麦第一款淡味型啤酒,拥有清爽顺口的口感和淡雅适中的 苦度,曾推出史上首款瓶装啤酒、首创易拉瓶盖设计,被誉为“全球十 大高档啤酒品牌之一”,后被嘉士伯收购。2012 年 4 月嘉士伯在中国正 式推出乐堡啤酒,目前乐堡畅销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面向全 球年轻消费者的时尚啤酒品牌。

启动乐堡开躁全球音乐计划,深度绑定音乐圈层。为强化与年群体人的 连接,乐堡品牌秉承“Explore the world through musical journeys”的理 念,以音乐为纽带,以音乐节为重要消费场景,吸引广大年轻群体参与。 2017 年乐堡开躁全球音乐计划正式开启,旨在通过与全球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音乐人、艺术家、新锐媒体等进行音乐内容合作,开展系列文化活 动,与全球年轻人一起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创意概念下发现和探索音乐的 乐趣。

早在 2013 年乐堡开躁音乐节就已引入国内市场,凭借“啤酒+音 乐”的纯正音乐节体验吸引数十万忠实乐迷,2017 年至今乐堡开躁全球 音乐计划已举行五年,先后邀请到李宇春、黄子韬、刘宪华、周延等多 位音乐人代言,打入不同音乐圈层。同时乐堡啤酒深入合作音乐平台, 与草莓、野草等进行深入合作,其全渠道夜玩活动覆盖重庆、四川、湖 南等地的核心市场,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推动乐堡啤酒和“音乐”形

3.2.4. 重啤:重庆市场优势垄断,火锅切入全渠道运营

结合重庆城市文化,入口火锅消费场景。重庆啤酒成立以来抓住重庆人 喜爱火锅的契机,经长期营销与火锅形成绑定,成为“重庆人烫火锅时 离不开的‘那一件’”,同时将啤酒和城市文化相结合,通过火锅节、啤 酒节、音乐节等形式打造独具重庆特色的啤酒文化。2021 年 7 月,第九 届重庆啤酒火锅节在长寿菩提古镇举行,吸引 45 万市民前来游玩,畅 饮重庆啤酒共计

2021 年 10 月,重啤推出重庆市首家以啤酒 文化为主题的“酒厂火锅”,将产品融入汤底和调料,向消费者展示啤 酒原料种植基地和酿造车间,普及啤酒知识和重啤文化,使得重啤和重 庆火锅两张城市名片结合得更为紧密。2021 年重啤入选“胡润中国最具 历史文化底蕴品牌榜”,以第 37 位的排名超过哈尔滨啤酒(第 52 位), 是唯一上榜的重庆品牌,其对重庆饮食和啤酒文化的传承和宣扬得到认 可。截至 2019 年,重啤在重庆市场市占率超 75%。

丰富产品矩阵,开拓省外市场。除持续绑定火锅文化外,重啤近年来加 大产品创新力度,打造多款新品。如 2020 年夏季推出的无醇啤酒,将 啤酒饮用场景拓展至健身、早餐、工作等;2021 年 1 月推出重啤渝越, 主打地道麻辣渝味伴侣,独创酒花降油解腻;2021 年 10 月推出重啤 V 系列,包括 V8 醇爽麦、V6(醇香)和 V3(清爽),并以贵州黄果树瀑 布作为瓶标设计,意在打入贵州市场。目前重啤旗下已有多条产品线, 涵盖拉格啤酒、小麦白、无醇啤酒等多个类型,强化地方印记的同时为 扩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2.5. 夏日纷:瞄准低度酒市场,果酒畅销多国

夏日纷定位果酒,品牌发展迅速。夏日纷创立于 2008 年,是嘉士伯集 团旗下果酒品牌,主要定位于果酒,也包括一些气泡酒和硬苏打,产品 酒精度多为 4.5%。其中,夏日纷苹果味酒饱含浓郁的苹果香气,充分平 衡清甜果味和微酸,有独特的清爽和自然口感,成为品牌主打单品。经 多年发展,夏日纷已从丹麦扩张至全球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酒 品牌,赢得多国消费者的肯定。

中国果酒市场快速增长,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夏日纷有望从中受益。 据欧睿统计,近年来我国果酒(苹果酒/梨酒)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尤其 是 2014 年起市场增速基本保持在 10%以上,2020 年果酒销售量 79 万升, 年 CAGR 达 13%。尽管扩容速度较快,我国果酒市场规模仍 然较小,截至 2020 年远低于丹麦和邻国日本,同时在国内酒水市场的 占比不足 0.5%。由于果酒酒精度往往较低,其中添加的果汁等使得其爽 口易饮,在酒类消费场景由悦人向悦己转变的环境下更能捕获新一代消 费群体,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国内果酒市场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就市场参 与者而言,夏日纷凭借多年深耕果酒领域构筑的产品和顾客壁垒已成为 多个果酒消费市场主力品牌之一,在我国的市占率也高达 22.8%,未来 有望受益于行业增长获取更大的增长空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3. 集团战略引领,全国化逐步推进

“资”援新征程战略为基础,优化机制提高效率。 年,嘉士 伯集团实行“资”援新征程战略,旨在开源节流,为“扬帆 22”计划奠 定基础。战略从四方面综合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

1)加强价值管理,“品 牌+渠道+营销”三驱动,实现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平衡;

2)提高供应链 效率,提升采购、物流效率,降低供应链复杂性;

3)强化运营成本管 控,精简人员架构,降低办公、差旅成本;

4)调整业务规模,优化品 牌组合,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公司采用“黄金三角”(即市场份 额、扣除运费后的毛利率和息税前利润)考核高管业绩,实现三者的平 衡。

年,在供应链方面,公司累计关闭或转让 11 家工厂,实 现了生产网络优化;在市场方面,公司加强优势品牌地位,确保了有控 制权的基地市场,增强了价值管理。作为未来战略的基础,“资”援新 征程一半的成果再投资于“扬帆 22”,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扬帆 22”指引品牌和渠道发展方向,落地成效显著。“扬帆 22”战略 于 2016 年启动,其愿景是使嘉士伯集团成为市场上成功的、专业的和 具有吸引力的啤酒公司。“扬帆 22”的战略选择有四大重点:1)巩固排 名第一第二的市场地位,让核心啤酒焕发生机;2)定位于实现增长, 将目标瞄准大城市;3)执行出色,推动品牌和品牌组合发展,提升终 端卖点的优异表现,逐步推进数字化,做好价值管理;4)构建必赢文 化,促进以团队为基础的绩效表现,致力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扬 帆 22”指引下,在品牌端,公司推动“国际高端品牌+本地强势品牌” 的品牌组合发展;在渠道端,一方面是巩固优势区域市场地位,一方面 通过大城市计划重点突破弱势区域、逐步实现渠道扩张。

下一个五年“扬 帆 27”的战略筹划正在推进,公司将持续依托“国际高端品牌+本地强 势品牌”的品牌组合,推进产品高端化和销售模式革新。

“大城市”计划推动全国化,产能扩张为保障。“大城市”计划旨在率 先突破有中高端消费能力的城市市场,然后从大城市往外辐射至周边区 域;通过整体评估选择进入的大城市,有重点地进行区域精耕细作,同时拓展新的大城市。1) 年,重点渗透四川市场:2017 年,首 先在四川的德阳、达州、乐山、成都 4 个市布局“大城市”计划;2018 年,将“大城市”计划推进到四川的 8 个市。 年,公司四川 地区营收复合增速达 19.2%,占比逐年提升。2) 年,逐步全 国市场迈进:依托国际+本土品牌组合及嘉士伯资产注入,公司优势区 域市场从重庆、四川、湖南扩展至新疆、宁夏、云南等,在华中、华东、 华南的竞争力亦明显增强。公司正从“西南王”加速成为全国化的大型 啤酒集团。

2020 年 , 公 司中 区 / 西北 / 南区 的 营 收 占比 分 别 为 44.03%/31.51%/24.46%,区域结构趋于均衡。2021 年,公司“大城市” 计划覆盖数量预计达 41 个,并针对乌苏制定 20 个“大城市”计划。为 匹配华东、华南区域的扩张,公司 2021 年在江苏盐城投产 13 万千升产 能,并公告在佛山投建 50 万千升产能。我们认为新产能扩建可有效缩 短产销链路、降低运输成本、匹配区域市场需求,彰显公司全国化的决 心和信心。

新增乌苏“大城市”计划,持续开拓疆外市场。2021 年,公司专门针对 乌苏新增了 20 个“大城市”计划,主要针对乌苏的空白市场,集中在 华东和华南区域的二三线城市。同时,公司通过产能改造、优化、新建 等多种形式加快疆外乌苏产能布局,在四川、湖南、江苏、安徽、宁夏 等省均有产线生产乌苏,逐步缓解产能分布不均的情况。公司有望通过 乌苏品牌进行当地中高端价格带的竞争,同时带动其他产品投放,以实 现各产品线在各区域均有布局,全国化进程加速可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投资“怂人胆”精酿啤酒后,六神磊磊不仅是一个投资人,他还会深入参与到“怂人胆”的运营中来。

  编辑 | 语境石灿

  “写字太难了,真不如和朋友们一起做做啤酒。当垆卖酒,了此残生。”

  前不久,“六神磊磊读金庸”创始人六神磊磊发了这样的一条微博。很多人都以为是句玩笑话,但就在当天,创投媒体36氪报道称,六神磊磊投资了一家来自杭州的精酿啤酒品牌——怂人胆。

  人们这才知道,六神磊磊的这条微博并非异想天开。一介书生,真的开始“当垆卖酒”。

  “这可能是36氪发出的最魔幻的一篇投资消息。”

  2021年7月的一个周末傍晚,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在北京东单的一间酒店会客厅见到了六神磊磊。他表示,这次投资的规模在百万级,是他第一次在消费领域进行投资。在对话中,六神磊磊回答了他为什么要做消费类投资、如何处理投资与内容的关系等问题。

  投资精酿啤酒的六神磊磊,却不是一个能喝酒的人。

  “我自己酒量很差,自媒体朋友里面唯一能够和我喝的,大概就是新世相的张伟,我俩大概能差到一起去。”

  六神磊磊坦言,有次他和张伟说好“不醉不归”,但共同喝完一壶不算多的梅子酒,两人就双双扶着墙回去了。还有一次,啤酒、白酒混着喝,他的公众号唯一一回“开了天窗”。

  但受武侠影响,六神磊磊很喜欢“喝两口”的感觉。“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起酒,提起武侠,他随口就能念出两句诗。

  对酒的情怀和敏感,是很多消费赛道酒类投资人做投资的出发点。六神磊磊也不例外。

  “工业啤酒口感比较单一,大家都开始感到疲惫。”

  六神磊磊告诉刺猬公社,选择精酿啤酒产业的原因,一方面,是精酿啤酒相对于工业啤酒的“用户体验”优势;另一方面,是年轻市场的规模优势:“年轻人对酒的消费需求都并不互相挤占,各类酒的消费量都在增长。”

  怂人胆的产品图源:36氪

  而“怂人胆”正是一家专注浙江杭州市场的精酿啤酒品牌。和月产能数以百吨计的百威、青岛等工业啤酒品牌不同,“怂人胆”的畅销款月产能仅有5~10吨。

  这也是精酿啤酒相对于规模生产的“工业啤酒”的特点——产量低、发酵时间长、生产成本高、味觉层次更丰富......

  2019年,六神磊磊接触到了“怂人胆”创始人古菲、王欣,他们都是西泠印社成员,美术设计背景深厚,“都是艺术家”。后来,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此次投资“就是朋友们一起做着玩。”

  如何为精酿寻找场景?

  “我对互联网更熟悉一点,(想要)激发线上的销售渠道、开发家庭聚会等精酿啤酒的消费场景。”

  投资“怂人胆”精酿啤酒后,六神磊磊不仅是一个投资人,他还会深入参与到“怂人胆”的运营中来。

  比如,为精酿啤酒寻找更多的消费场景。“酒类的消费一定要帮消费者营造场景,现在好多场景的想象力没有打开,还需要开拓。”他说道。

  六神磊磊提到一个现象:吃火锅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喜欢喝低度、带气泡的冰镇“小甜水”。吃火锅的时候,高度白酒“辣对辣”并不合适,用户也不讲究酒的层次、香味,足够清凉、口感够好,能对冲火锅的辣就可以了。

  对于低度气泡酒而言,火锅是一个很好的场景;而对于精酿,六神磊磊希望为用户创造更多的场景:“我们能不能让年轻人走在路边,站着喝一杯啤酒?”

  六神磊磊告诉刺猬公社,他们在杭州希望建立精酿啤酒体验店,主要就是让大家体验精酿,了解精酿啤酒的酿造过程;还希望在路边直接卖“水龙头里边接出来的品种”,让用户体验“站着喝啤酒”。

  此外,怂人胆也在走入家庭,出现在家庭聚会的餐桌上。六神磊磊透露,他们在尝试、摸索做“家庭会员”,家庭每年缴纳固定费用,怂人胆就可以提供一定数量的酒。

  怂人胆还在进入音乐节、艺术展等文化属性较强的场景。据36氪报道,过去几年,怂人胆与东海音乐节、黑猫戏剧节、万科大屋顶等达成了深度合作。

  从情怀到能力,再到产品

  “我自己还是个做内容的人,商业的事反而想的少,内容的事反而想的多。”

  谈到对自己的定位,六神磊磊仍然认为内容是他的主业。

  “内容创作者越来越多,好多年轻人都来做内容,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但是我感觉内容仍然稀缺。”六神磊磊对内容产业大势颇为看好,他本人也将在接下来继续专注内容,特别是出版。

  六神磊磊还“预告”了自己即将推出的系列图书——

  第一个,是他本人的解读金庸武侠系列。

  第二个,是讲给孩子们的四大名著系列图书,除了讲故事,还要为孩子们专门解答读书中的疑惑。比如读西游记的某篇,就会解答“为什么孙悟空不能直接一个筋斗云飞到西天取了经给师父”之类的问题,帮助孩子们进行价值判断,在之后也会做音视频产品的开发。

  第三个,叫做“金庸女子图鉴”,专注女性的情感职场。

  第四个,是六神磊磊正在筹划的自己的小说。“我觉得写故事也挺好的。”六神磊磊说道。

  “现在占用大家时间特别多的东西,都是让大家特别快地浏览,让你看到兴奋感。”

  六神磊磊把短视频、短文章、综艺等等“内容快消品”称为“动的内容”,与之相对,他想专注去做“静的文化”——“让人进到篇幅长一点的内容中去,比如让孩子去读读四大名著,关注金庸小说里的情感。”

  坚持内容上的“理想主义”,六神磊磊有他的道理:尽管情怀很多时候在现实面前不是个力量,但仍然可以把情怀转换为专业能力,继而获取用户的认同。

  六神磊磊举了一个做“唐诗日历”的例子,项目不大,但“成绩比想的好很多”。

  本来,这本日历的形式特别简单,只需要每天选出一句诗就行了。“我在编着编着的时候突然就开始情怀发作,我想能不能让每周的7句诗连起来,让这7句诗能变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六神磊磊回忆。

  这样一来,操作难度直线上升:诗句连起来,要押韵,要有个统一的主题,而且每句诗和当天的日子能对上。六神磊磊的合作伙伴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日历一页页撕掉,用户甚至可能会感知不到诗句之间的联系,枉费编者花了如此多的心思。

  “但是我就手欠,这就是情怀。”六神磊磊说,“我们营销的不是对唐诗的热爱,我觉得我营销的是我对唐诗的专业能力。”

  日历的第一首诗出自白居易的《夜雨》。“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通俗易懂,质朴动人,但不是大众过于熟悉的“好雨知时节”之类的诗句,一眼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最终销售额达到了百万级。

  而在六神磊磊看来,从情怀到专业能力再到产品的路径,也能从内容领域向消费领域迁移。

  尊重文化,也尊重酒

  “我们的酒文化是一边糟蹋酒,一边糟蹋文化。”

  六神磊磊曾经对酒文化有过一段评论。他认为,很多人在喝酒的时候缺乏常识。

  比如,在接待场合里,有人用红酒倒满整个玻璃杯;也不知道为什么有的葡萄酒甜,有的涩;喝之前一定要醒酒,有时候把酒的风味都醒没了;有的人始终认为好的葡萄酒会挂杯、好酒一定要陈酿......

  “我还是想介绍点酒的知识、常识给大家。”六神磊磊说。

  另外,他觉得在现在的喝酒文化引导下,人们经常超量饮酒,彼此损害健康,伴随着大量的浪费,“这是没必要的。所以我觉得精酿很好。一瓶精酿,量不多,度数不高,大家喝开心为止。”

  但六神磊磊也意识到了做精酿啤酒的难度:一瓶精酿售价十几元,相比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啤酒没有价格优势。如何让更多的选择精酿,是一个摆在所有从业者和投资人面前的问题。

  2013年,国内啤酒产量突破了史无前例的5000万千升。但从此之后便一路滑落,啤酒市场整体规模的缩小成为了难以撼动的趋势。在美国也是如此,随着人口规模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啤酒市场体量正在遭遇整体性挑战。

  高端化的精酿啤酒,则是啤酒产业给出的“突围”答案。相比竞争激烈、市场呈现缩小趋势的传统啤酒赛道,精酿啤酒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也符合用户消费升级的大势。根据观研网测算,2020年我国精酿啤酒消费量为82.9万千升,仅占全部啤酒消费量的1.9%。摆在精酿啤酒面前的,还有相当大的用户空间。

  不过,六神磊磊和怂人胆也在扩张上保持谨慎。

  “我们暂时还没有选择大规模融资,用资本突然开很多店。”六神磊磊说,“按道理说本来这是扩张的一个方式,但现在我们想的还是借助文化场景,去推广品牌。”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 Momo(Wenky),编辑:Bobo36氪经授权发布。

去年末,我们曾写过一篇文章,预测含酒精饮料会在2020年升温。

最近,我们发现中国含酒精饮料市场有了新入局者。精酿啤酒品牌熊猫精酿,在上周推出了低酒精气泡水品牌「Chill轻尔」,主打无糖、低卡,酒精含量为3.3%vol。

Global Market Insights数据显示,2018年,低、无酒精饮料全球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00亿美元。亚太地区低酒精饮料市场预计将在2019年至2025年期间增长8.5%以上[1]。

在消费人群上,年轻消费者是主力军。英敏特数据显示,2018年,42%的18-24岁消费者饮用了更多的低酒精度或无酒精饮料。

低酒精饮料再升温的背后,我们希望探讨以下四个问题,提出一些“冷思考”。

  • 低酒精饮料为什么能够让年轻人“上头”?

  • 低酒精饮料市场中,国内外品牌都有哪些动向?

  • 它能成为传统酒企俘获年轻人的利器,从而带动新增长吗?

  • 它在中国市场前景如何?适合入局吗?

为什么酒精度变低了,人们还对低酒精饮料很“上头”?

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前提是,低酒精度饮料的目标消费者是年轻人群体,和白酒的消费人群不同。根据1919联合胡润发布的《2019中国酒类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70后、80后男士是白酒主力消费人群。

从年轻人的画像来看,我们总结出4个低酒精饮料让他们“上头”的原因。

一是低酒精饮料的消费门槛低。

低酒精饮料的最大特点在于,酒精度数低。根据中国的国家标准,酒精度在0.5%vol以下的饮料可以称为无酒精饮料,如喜力、三得利的无醇啤酒产品。在4月24日的中,熊猫精酿创始人潘丁浩说到,“业内认为,酒精度在0.5%-7%vol的饮料,一般可称为低酒精度酒或低酒精饮料。”

随着酒精度的降低,可以喝的人群扩大了。对于年轻人来说,低酒精饮料是酒精消费的入门级产品。尤其是年轻女性群体和没有饮酒习惯的年轻人,选择低酒精饮料不会轻易喝醉,却能享受酒精带来的快乐。

另一方面,低酒精饮料的价格一般比白酒、葡萄酒等高酒精度酒低,花一杯奶茶的钱就可以“微醺”,尝试成本低。

二是低酒精饮料的口味选择丰富,满足年轻人爱尝鲜的诉求。我们知道,白酒分为浓香型、酱香型等香型,葡萄酒有干红、半干、甜葡萄酒等口味类型,从口味上来说没有很多种类。

而低酒精饮料的口味,比如低度果酒、低酒精气泡水,就有不少差异化的口味。水果味是最常见的,这也是年轻人喜欢低酒精饮料的原因之一。相比白酒的刺激辛辣,水果味低酒精饮料不仅有着水果的香气,甜味也中和了酒的苦涩,对年轻人来说更容易接受。

三是低酒精饮料,比如国外流行的低酒精气泡水(Hard Seltzer,即硬苏打),有着低糖/零糖、低卡、低碳水/零碳水、无麸质等特点。白酒是由粮食酿成的,啤酒由麦芽发酵的,二者的热量都较高。关注健康,尤其是注重身材管理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营养成分相对健康的低酒精饮料。

四是消费场景更多。低酒精饮料的低酒精、价格低及多口味的特点,让年轻人饮酒的场景变多了。不只是传统的酒桌宴席,低酒精饮料可以出现在下午茶、睡前小酌、轻社交等各种场景。比如低酒精气泡饮料,人们几乎可以像喝气泡饮料一样,在任何时间地点饮用(除了开车哦)。

消费场景的增多,低酒精饮料的消费频率也会随之上升,想要不上头都难。

3位数增长的低酒精饮料,

如何成功地引起酒界和饮料界的争夺?

那么让年轻人上头的低酒精饮料,具体包含哪些品类呢?

从定义上来看,酒精度在0.5-7%vol的饮料可当成低酒精度酒或低酒精饮料。啤酒虽然满足这个标准,但由于品类的独立性,一般不把啤酒当做低酒精饮料。

常说的低酒精饮料,可划分为这几种:低酒精气泡水(Hard Seltzer);预调鸡尾酒;低度果酒,可以是原果发酵或者配置酒,比如国外流行的苹果酒(Cider,也称西打酒);硬质茶、康普茶,即含酒精的茶、康普茶饮料;硬质咖啡,即含酒精的咖啡。

据尼尔森2019年全球数据:鸡尾酒、低酒精气泡饮料和硬质康普茶在内的细分品类市场都迎来3位数的增长[1],相较去年同期,以麦芽基的鸡尾酒销售增长了574%,硬质康普茶增加了247.3%,低酒精气泡饮料也增长了193%。

有着3位数增长的低酒精饮料,在近年来成功地引起了酒界和饮料界的争夺。

先看酒行业的动作。全球啤酒大佬百威早就有所行动,并持续布局低酒精气泡水业务。2015年,百威英博收购了含酒精苏打水品牌Spiked Seltzer,并改名为Bon&Viv。去年8月,百威英博旗下的淡啤品牌Natural Light推出含酒精苏打水Natural Light Seltzer,每罐含6%的酒精度。去年11月,百威英博在英国推出“Mike’s Hard”含酒精气泡水。

今年1月,百威推出了全新低酒精气泡水品牌Bud Light Seltzer。每罐12FL.OZ的酒精度为5%vol,有100卡路里,不到1g的糖和2g的碳水。目前有黑樱桃、柠檬青柠、草莓和芒果四种口味。

美国另一啤酒巨头摩森康胜,去年9月其旗下品牌Miller Coors与咖啡烘焙和零售公司La Colombe合作,在美国部分地区发售Hard Cold Brew Coffee。一罐266ml的含酒精冷萃咖啡,含有50mg的咖啡因,酒精度4.2%。

而今年3月份,摩森康胜推出新的硬苏打品牌Vizzy,主打富含抗氧化的维生素C。并宣布计划7月推出另一个硬苏打品牌Coors Seltzer。

中国市场内,熊猫精酿的Chill轻尔可以算是国内首款硬苏打饮料。据熊猫精酿创始人潘丁浩介绍,Chill轻尔选用了年轻人喜欢的白桃味,将气泡水和伏特加结合,每罐酒精度3.3%vol。不含蔗糖,甜味主要来源于赤藓糖醇,不添加防腐剂和人工色素,一罐热量为62大卡。由于零糖低卡和低酒精的属性,Chill轻尔希望消费者能够“克制身体,放纵情绪”。

在4月24日的中,潘丁浩详细介绍了硬苏打这个品类。潘总说到,“由于美国不允许用食用酒精配置硬苏打,必须用发酵,所以美国的硬苏打产品是由蔗糖发酵的。”

目前在中国法律法规范畴中,还没有硬苏打的定义。Chill轻尔是用伏特加实现低酒精,相比蔗糖发酵,配置酒的稳定性、纯净度更高。

而在饮料行业中,也有不少企业瞄上了低酒精饮料。

去年,王老吉推出了一款刺柠吉气泡酒,酒精度为1.1%vol,不过目前市场上已看不到这款产品。去年11月,汉口二厂推出新品牌“平行宇宙”,主打低度风味配制酒,定位“女孩子的第一瓶酒”,酒精度3%-9%不等。

平行宇宙 图片来源:平行宇宙潮饮官方微博

现制饮料市场中,星巴克去年的“玩味冰调”有2款低酒精饮料,主打零脂、低糖低卡。喜茶联合科罗娜推出“醉醉葡萄啤”,乐乐茶携手青岛啤酒上线多肉粉桃啤酒茶等3款啤酒茶饮料。

拥抱年轻消费者,中国酒企能否迎来新增长点?

低酒精饮料引起酒企的注意,意味着酒行业开始努力去满足年轻消费者,将目标消费者渗透至年轻消费者的趋势。

中国酒行业的转型,需要年轻消费者,从年轻消费者身上找到新增长点。

1、产品:并非只有低酒精饮料,白酒、啤酒都能年轻

首先就是产品的年轻化。在白酒市场,出现了江小白、见个面这样受到年轻人专注的新品牌。很多人觉得江小白不过是换了个包装,且营销做得贴近年轻人,但其实从产品本身来看,如蜜桃味高粱酒和雪碧味高粱酒,是从口味上迎合年轻消费者的表现。

啤酒市场中的年轻产品,则主要表现为精酿啤酒的崛起。在中国,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少有精酿啤酒的产品,但近年来不仅有青岛啤酒这样的巨头有所布局,一些初创企业更是以精酿啤酒起家。精酿啤酒在种类、口味上都有创新的空间,如熊猫精酿曾推出过百香果风味啤酒,年轻人就很买账。

熊猫精酿百香果小麦啤酒 图片来源:熊猫精酿官方微博

最后一种是跨界,如青岛啤酒已经推出过两款苏打水饮料,王子海藻苏打水和果味苏打气泡水“轻零”,通过跨界完整自己的产品线,拓展年轻群体。

2、渠道:便利店、音乐节、直播......哪儿年轻人多就去哪儿卖酒

传统的白酒企业,在渠道选择上基本也是传统的渠道,如商超、烟酒专卖店,不过像江小白这样的年轻人白酒,也开始出现在便利店中。

啤酒更贴近年轻人一些,商超、便利店都有。以及在一二线城市,精酿啤酒酒吧近两年来逐渐增多。结合音乐、餐饮,啤酒卖得更好。

低酒精饮料,由于其产品自带的年轻感,可以相应地扩大到一些场景渠道。如类似音乐节的年轻人聚集地,快闪派对等等。

直播卖货越来越火,无论是白酒,还是啤酒、低酒精饮料都可以尝试,用年轻人的方式卖酒。

3、包装:规格小、罐装、还要好看!

第三点是包装的年轻。白酒的包装,常常讲究形象高端、华丽大气或者古色古香。低酒精饮料能够受到年轻人喜爱,包装也是重要因素。一方面是规格,一般为两三百毫升,一次就可以饮用完,而且多为罐装,方便携带。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市面上已经能看到罐装葡萄酒。

设计上则注重使用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注重色彩搭配,根据品牌定位形成独特的风格。

4、营销:代言人,线下活动,社交运营都不能少

最后是营销的年轻。从取名开始,就要注重区分传统的酒。如白酒中的江小白,赋予其拟人的IP,啤酒中的雪花勇闯天涯Super X,听起来就有年轻感。

具体的营销活动,线上线下都少不了。线上,运营好品牌的官方微博、微信等社交账号,日常与消费者沟通,还可以发起与消费者互动的活动等等。线下则可以举办粉丝派对,试饮,DIY酒饮比赛等活动。

还有就是邀请年轻艺人代言,赞助影视节目等等,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树立年轻的品牌形象。

友情提醒:消费者上头,行业要清醒

总而言之,从低酒精饮料的升温,可以看出年轻人对酒精饮品的痛点,如颜值包装、丰富口味、更健康等等。

不过,低酒精饮料看似是一块香饽饽,但入局还需谨慎。

预调鸡尾酒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例子。前期发展迅猛,但近年来中国预调鸡尾酒市场没有明显增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曾有过判断,认为到2020年预调鸡尾酒销售金额有望超百亿元[2],然而现实证明这个预测过于乐观。

中国预调酒市场发展之初,锐澳RIO的成功引起全行业的关注,不仅酒企入局,甚至食品企业、饮料企业蜂拥而至试图瓜分这块蛋糕。

然而当业内业外都冲进预调酒市场后,问题很快出现: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营销、包装都高度同质化。于是产生劣币驱逐良币、供过于求的现象,进而导致整个预调酒市场由热转寒。

所以对于低酒精气泡饮料(硬苏打)这个品类,也得理性地看待。FBIF采访到业内资深人士,前百加得亚太区研发负责人Kemble,他向我们分析了低酒精气泡饮料在中国市场需要注意的问题。

Kemble表示,虽然在国外市场有着倍数的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国人迅速接受并爱上低酒精气泡饮料,作为啤酒的替代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清楚啤酒热量高,而低酒精气泡饮料低碳水、低卡。所以国外的低酒精气泡饮料都把热量、碳水含量显著地标出。

对于中国市场,Kemble说到:中国消费者对于啤酒是高热量、高碳水的酒精饮品,还没有形成广泛的认知,因此中国企业要切入低酒精气泡饮料,没有一个好的消费者基础,需要首先教育好市场。不能一股脑冲进低酒精气泡饮料这个细分市场,这样会导致这个市场不能健康发展,最后的结局可能会重蹈预调鸡尾酒的覆辙。

中国酒行业能否凭借年轻人获得新增长点?低酒精饮料在中国有没有前景?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您的看法。

[1] 低酒精饮料创新趋势 | 零糖低卡、零碳水、功能+,2020年4月3日,食研会FTA

[2] 预调酒颓势渐深,RIO仍占80%份额,一家独大的幸与不幸,2019年12月1日,酒业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酒吧蹦迪一般点什么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