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出自?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深秋的季节。出自(宋)苏轼{赠刘景文}的一首诗全文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意思是: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翻译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这句诗出自北宋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人的一生,那个时段最好?也许很多人会给出答案:春天最美,青春最好。

而大文豪苏轼却偏偏说,一年好景在深秋初冬时节,人生也一样!为什么他会这么说?背后有什么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赠刘景文》。

这首诗很好懂,但寄托的意思却不浅。我们知道古代文人向来有悲秋情结,自宋玉开始,到李白、杜甫,似乎都不能免俗。刘禹锡在《秋词》中开始喜秋,至苏轼这首诗,更赋予秋天特别的意义和美感。

深秋初冬,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塘翠减红衰时,当“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的秋菊枝无全叶时,如此萧瑟之景,多少会令人心生悲情。

然而,这样的景在苏轼看来,虽有萧瑟衰落之状,但在“旧物”凋零的同时也会收获“新”,依然是最好的时节。

一二句的败荷残菊,画面朴素淡雅却又格高调远;三四句的“橙黄橘绿”,则色彩丰富、满目生机——这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又何须悲伤呢?

季节如此,拟以人事,不也相同吗?我们就算身处逆境,也不能自暴自弃,而要顽强生存,等待收获。

诗君好,题目中的刘景文是谁啊?

刘景文苏轼好友。一说即刘季孙。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苏轼在《喜刘景文至》中称呼刘景文为“髯刘”,似乎其人与因多髯而被称为“髯苏”的苏轼一样,颇具洸洸武夫之相;但在《东坡志林》里,苏轼又提及刘景文好诗文书画,热衷收藏(《东坡志林·卷九》“世传王子敬帖”条)可见,刘景文文武双全、德才兼备,难怪苏轼愿意跟他做好朋友。

首句“荷尽已无擎雨盖”中“”、“雨盖”是什么意思啊?

“雨盖”,旧称雨伞,在此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明白了,谢谢诗君指点!

一纸无情墨,楚台梦亦惊。

还珠遗旧恨,排雁费空盟。

花泪方成水,蝶欢已化冰。

红颜谁误尽?千古慕才亭。

如梦令·人生难得一知己

今夜东风初起,明月逢时稍霁。

切莫唱离歌,勾取几多悲喜。

知己,知己,一醉相逢足矣。

天明小儿更传呼,髯刘已到城南隅。

尺书真是髯手迹,起坐熨眼知有无。

今人不作古人事,今世有此古丈夫。

我闻其来喜欲舞,病自能起不用扶。

江淮旱久尘土恶,朝来清雨濯鬓须。

相看握手了无事,千里一笑无乃迂?

平生所乐在吴会,老死欲葬杭与苏。

过江西来二百日,冷落山水愁吴姝。

新堤旧井各无恙,参寥六一岂念吾?

别后新诗巧摹写,袖中知有钱塘湖。

今天要晒的是学诗一班和八班诗友的作品。

同窗情谊重,相逢醉方还。

流水芳华去,浮云数十年。

笑容尚可辨,可怜鬓已斑。

当年多少事,追忆亦惘然。

明天要学的是《春日》。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原创出品

声音:范雨婷 晨亮(诗友)

编辑:金娅倩 白璐 王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是橙黄橘绿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