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ipad哪个交易平台靠谱?网上的平台是不是容易入坑?

第三代与第二代机器最大的区别,就是约好了一起从7寸屏加大到了8寸(MiniBook)/8.4寸(OneMix3)/8.9寸(P2MAX和MAG1),相信我,CPU也好硬盘也好,日常使用中对你使用感受的影响都远远小于这一点,因为扩大不只是屏幕和分辨率,还有至关重要的键盘手感。我曾短暂体验过几天OneMix2,7寸机身确实精致,不负新时代裤带本之名,但机器只有182mm的长度,造成键盘尺寸偏小,打字非常憋屈,手指粗一点的肥胖中年如我,只能考虑修炼一指禅输入法或再买个蓝牙折叠键盘增加背包负担。而换上8寸屏幕之后,键盘区域一下就变得宽松起来,实用性猛上一个台阶,打字感受从不好用变成堪堪可用,可谓是关键性的进步。至少,对于我这类不愿为了一台小笔记本去重新苦练打字的路人用户来说,已经踢开了入门的障碍。


作为一名合格的电工,家里笔记本总得有个三五台,有轻便型出差时专用的,有性能型在家办公用的,有淘汰型给小孩玩的,还有兼做NAS的,预留给老年亲戚以后上网用的,如是等等(不编那么多合情合理的用途老婆看到这一大堆机器就会开骂 )。之前我的出差专用机是联想ideapad Miix4,SurfacePro的跟风品,12寸2K屏幕DC调光用得挺爽,可惜这类二合一平板基本上都有个致命缺点:键盘都是磁吸粘在底部的软性连接,后背支架需要额外空间,必须放在桌子上才能实现打字输入,放在腿上没空间使用键盘(九头身大长腿的朋友请自觉安静看帖不要插嘴),并且屏幕重键盘轻很容易掉下去,处于汽车公交这类环境下根本没法办公。这么大的问题当然不能忍啦,必须换成具备YOGA模式的笔记本电脑才能好好工作——你看,为了编个换机的正当理由我也算是绞尽脑汁了。

在作购买选择时,习惯性的做了一个excel表格来对比各项参数,P2MAX和MAG1因为体积最大,并且没有屏幕180度翻转的平板模式被首先排除。OneMix3s抛弃了SSD扩展槽也不作考虑,于是可选机型只能在OneMix3和MiniBook中择一而取。最终出于性(qian)价(bu)比(gou)的考虑选择了在国内市场毫无存在感的MiniBook,只期望人品过硬不会有需要和售后打交道的一天。但不管如何,同配置下淘宝MiniBook全套新机比OneMix3的闲鱼二手还便宜,作为抚摸党我肯定就选择前者了。

话说双十二的时候看到淘宝某个卖家价格很好,于是找客服私聊不要配件和手写笔谈到一个更低的价格,于是就冲动的下了单,然而买回来后我花在写这篇文上的时间都比机器拿出来用的时间多……没要手写笔事后证明是个错误选择,后文会就此再谈。

上表中,OneMix2s和VAIO P列入的参数仅用于参照,真正的比较还是在OneMix3和MiniBook之间,OneMix3的已知缺点和加分项均源自壹号本贴吧内的用户发帖感受,MiniBook则是我使用中总结的对照内容。红色字体代表该产品的优势项目(对我而言)。

就个人来讲,只要机器性能到了及格线,没必要在乎跑分评测之类的,反正同类产品之间性能不可能有多大差距,系统性能发挥多强全看散热系统能不能跟上,而厂家为了减小售后压力,温控策略普遍保守,不自己魔改散热的话CPU速度也放飞不起来。会买这种小机器的人对它能拿来做点啥早已有心理准备,所以基本上本篇文章会对性能方面大笔略过,重点放在实际使用感(tu)受(cao)上。

总的来说,托CPU性能过剩的福,Core-M已经完全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日常需求,非重度使用者或游戏玩家,这台小机器的性能已完全够用,不至于沦到过往UMPC那样的玩具地位,拿出来抚摸一天就收回箱底半月不碰。


废话这么久也该上真机实拍了,特地拿出前任出差专用机联想Miix4来做个尺寸和重量的对比。如图所见,其他方面都很让人满意,除了厚度,MiniBook去掉屏幕才能和Miix4机身+键盘相当。OneMix3比MiniBook薄4mm,基本上就是扣除掉了一块屏幕的厚度,那应该会很让人满意,希望下一代MiniBook能有进步。

机身尺寸由屏幕决定,MiniBook的8寸屏幕实测宽度172mm,机身却做到了201mm宽,对比OneMix3的8.4寸屏幕宽181mm机身宽204mm来说,边框控制不算太紧凑,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屏幕左侧集成了一枚200万像素摄像头,和为了保证键盘区的更大尺寸而作的妥协。但厚度方面OneMix3就属于完胜的一方,如果两者摆在一起对比,更长的机身配合更薄的厚度,即使两者厚度只差了仅仅4毫米,但OneMix3带给用户第一印象的精致感毫无疑问会多过MiniBook。

当然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还是GPD,通过学习MacBook Air外窄内厚的收分线条设计,让外框最薄处达到了5.5mm,非常的讨巧。尽管其整体厚度和OneMix3一样,但视觉效果就比OneMix3轻薄了太多,对比之下MiniBook和OneMix2s简直就是块板砖……我相信三家产品中GPD卖得最好的最大理由也源于此点,在意硬件参数的玩家,花钱永远没有在意外观颜值的姑娘们爽快。

与GPD和壹号本这两家非银既黑的主打色不同,驰为选择了枪灰色来作为MiniBook的外壳颜色,就目前来说是最好的差异化选择。对整体铝合金外壳而言,银色机身在新机状态下很漂亮,但如果生产时下的本钱不够,旧了就会显得很廉价;黑色机身则是优点多多,就我的Miix4来说,些许轻微划痕基本上看不出来,抗老化的属性比银色强出十条街,但视觉效果上跟塑料壳分不太明显,不像银色那样显档次。枪灰色应该说集合了两者优点,颜色酷,金属光感突出,但缺点就稍微有些难以启齿了:先说小缺点,如果有划痕会比银色更明显;但对产品最要命缺点是,枪灰色的性质决定了它能讨好钢铁直男却自绝于大多数妹子。这世界上存在一大群喜欢在情人节送女生SSD的憨实小伙,也许某天就会灵机一动闪过下血本送电脑提升好感度的念头,那时候他是该选银色还是选灰色?隔壁壹号本同型号换个粉色或红色的壳子,价格就能猛涨一大截,这是智商税吗?错,这是讨好妹子的必要支出啊

(图片来源:淘宝销售页面的官方宣传图)

咳咳,扯远了,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回来讨论电脑吧,妹子有啥好聊的,去交易区随便买块二手仓库盘能送一大群。还是电脑有意思,随便一个话题在网上都能跟人水几百贴,这才是属于电工的高尚精神追求。嫌弃机器颜色就自己贴个膜啦,再过一段时间淘宝就该有了。

机身接口方面,驰为算是三家里做得最好的,左侧依次是全功能Type-C(非雷电口)+充电指示灯+MiniHDMI+USB3.0+音箱开孔,右侧音箱开孔+TF卡槽+USB2.0+耳机插孔。机身两侧都有音箱,这可是立体声哦,虽然音质很不咋地……然后我又想吐槽了:既然机器都已经做到了这个厚度,干嘛不干脆狠下心换成标准HDMI接口呢?能够少带根转接线,对强迫症的心理影响程度外人根本都没法想象

注意下,Minibook比OneMix3多一个USB插口,尽管是2.0,但多一个必然有多一个的好处。之前看NotebookCheck的评测里认为左右两个USB插口上下方向是反的属于设计问题,我倒觉得是个优点,遇到一些厚度奇葩的USB接头(比如造型特别的优盘),插上去影响机器平放,换一边反过来插上就能解决问题。

机器后背和底面,可以看到只有风扇出口那一小段开了孔,其他开孔都是假的,估计是为了风道考虑。背后进风开孔面积比OneMix2大了很多,覆盖到风扇和CPU均热板上方。灰壳配银色螺丝的效果很漂亮,就是Intel标签和右下角易碎贴太难看了,迟早得撕掉。扩展SSD的规格是SATA协议NGFF 2242,没去问卖家是否支持NVMe(PCI-e),理智考量,PCI-e的发热与速度基本上成正比,小机身最大的困扰就是散热,SATA速度够用就好,没必要再增加散热系统的负担。

(,,右侧为OneMix3拆机照片做对比,源自贴吧网友照片,实在找不到源出处了请见谅)

借(dao)一张国外评测的拆机图,挺整洁的,以本人业余初段的主板鉴赏水平,没飞线就算是好设计。均热板和热管看得出刷有隔热涂层,说明散热设计上没有借用D壳辅助散热。好处是夏天放腿上不会闻到烤肉香,坏处是散热能力不够高容易撞温度墙,M-8100Y的性能释放受限。另外SSD盖子内侧有导热垫,就是说SSD会使用金属盖散热,机器放置位置不对+硬盘读写时间太长的话,不排除有机会闻到烤腿毛的焦味。

风扇是金属壳,理论上散热改造潜力好过塑料的。自带AC3165无线网卡差评(虽然其他几家好像也都用的这货),网速最高只能达到433Mbps也就算了,关键是集成在主板上不能换,少了自己升级的可玩性。电池两侧是立体声音箱,相对同类机型而言应该最值得重点宣传的特色,勉强对得起增加的厚度,可惜就是音质让人失望,连好点的手机外放都比不上——似乎这也是同类小机器的通病?在GPD和壹号本贴吧里也有好多相似的抱怨。看照片上是有插口的,意味着能够自己换,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尺寸音质价格都合适的配件。

就感觉上来说,看这张拆机图我感觉机身厚度完全有可能再降低1-2mm的,最厚处在电池、音箱和左右接口。如果换用手机扬声器,把音箱腾出来的空间给电池,那么16mm的总厚度应该能想一想。

根据长期潜伏GPD掌机吧和壹号本吧的学习经验,改散热主流思路是刮掉热管和均热板表面的隔热涂层,自购扁型热管垫在空袭处,把热量直接带到D壳上,简单易行只要肯放弃保修任何人都能做到。更高段一点就是定制风扇和全铜散热片,拆机换更好的硅脂,还滋生出魔改散热这个产业,挺有趣的。可惜D壳散热对我的腿上使用需求冲突太大,只能看看过个干瘾了。

——赶上实战用了一整天,回头来说说散热,从拆机图分析D壳不作为辅助散热,可实际上在长时间高负荷状态下D壳运行起来还是挺热的,夏天穿短裤放腿上时一定得当心了。在宾馆里插上Type-C扩展坞和连接电源后,日常运行CPU温度基本上保持着60往上。按我使用习惯CAD、PDF、Word和Excel长期都得一起打开,每个软件下至少3个子窗口切换,这样子一小时下来,D壳基本上已经很烫了,体感温度估计就和CPU内核的60度差不多,风扇长期保持高转速。我是应该夸它散热及时把CPU温度降低到和机身外壳一个水平,还是吐槽这小机器开机没多久内部整体就热得风扇不敢降速啊

后来因为担心发热问题,干脆把扩展坞扯下来换成电池模式使用,这下终于恢复正常:CPU温度降到50度出头,D壳也迅速不那么发烫,风扇转速跟着降下来。看来要么是因为充电使用带来的电池发热增加了整机内部温度,要么是扩展坞的发热通过C口传到机器内(可能性很大,我直接插电源就没遇到这种情况了),还有可能是外接电源时跳到了高性能模式增加了发热?总之目前用着感觉前后差异,应该是扩展坞带来问题的可能性最高,难道说我还得再买它几个扩展坞回来,比较同时使用HDMI输出+PD快充时谁对机器的影响最小???

左侧是原配的PD快充和1.5米Type-C线,小机器配那么大个电源也就忍了,可居然是白色,白色,白色…………强迫症逼我马上去买了紫米的30W黑色PD快充和红+黑色的Type-C扁线,搭配起来视觉效果顿时协调多了。本机额定为12V2A输入,紫米这个30W充电器完全够用,重点是三围都缩小了一大圈,这才配得上UMPC的体积嘛。

由于本人没有开箱癖好,所以写到这里才想起来还有包装盒没上图,不吐槽容易造成内容不完整,所以一定得补上。先说盒子,朴(jian)素(lou)环(sheng)保(qian)的牛卡纸盒,从侧面打开,机身塞在挤塑泡沫垫内,拿出外层装电源和数据线的纸盒后再抽取出来。整个过程直接、简单、便捷,可惜就没有掀盖盒子那般具有开封时的仪式感,会让用户觉得包装配不上如此精致的小机器,非常影响即将开始装B的心情。广东那么多月饼厂家,个个都擅长包装得花里胡哨的,去取取经啦,即使没可能像月饼那样摆明了把包装费纳入售价,盒子做漂亮点、配件颜色跟机身协调点,这才是厂家对自家产品上心的表现,作为用户对品牌后继产品的信心才能好得多。

(意外解锁新成就:购机半月内丢失产品说明书,故此处照片欠奉)

说明书居然没找到,以致于本文最大槽点没有了爆点,只能靠文字描述降低了好多说服力:一张接近A2大小、毫无存在意义的海报式说明书。排版文员偷懒得实在过分,这种摊开一大张,塞满各国文字,中文只占其中一小段的折叠说明书有多少年没见过了?我费力的打开并找到中文说明后真的很想喷血,里面就没找到一句有价值信息。再怎么偷懒,好歹也该把开机按ESC进BIOS、(至今未知的)启动时按键选择引导设备、FN的组合快捷键定义给写进去吧,还是说厂家吃准了只有GEEK买你家玩具,反正也不需要看说明,摸索几天就懂了?这样子完全是把轻度用户市场对包装精美、说明详细的友商们拱手相让。反正从盒子和说明我算是看明白了,MiniBook骨子里就是给硬核死电工们精心准备的物美价廉小礼包,非铁托和妹子请自觉转向隔壁。


(图片来源:网上搜到的宣传图)

还记得当年的UMPC,清一色的靠旋转屏幕来实现平板模式,又厚又麻烦,遇到代工厂做工不好屏幕还会晃动。直到联想划时代的推出YOGA系列,终于才出现了更便捷的解决方案(Surface的二合一分体模式更偏向于平板而非笔记本,使用中还是存在着文字输入时稳定性的问题)。壹号本和驰为都采用了YOGA方案,而得利于市场的扩大,IPS屏被广泛应用,解决了以往TN屏幕的视角缺陷。

单纯比较市面上几家产品屏幕参数而言,感觉基本上都是半斤八两,反正以UMPC那点可怜的市场销量,是别指望能有定制屏幕的了。不管GPD壹号本驰为,都是找的现有平板产品的8寸IPS屏幕,可视角度非常棒,色彩不算*级但也差不到哪去(关心MiniBook屏幕素质的话,请移步前面提供的,非专业人士就不献丑了,随手贴张检测图作数)。

但是,低频PWM调光这一点选哪家的产品都避不开。打开相机APP一拍,屏幕竖向黑条纹波动非常明显,护眼就别想了——唯一可安慰自己的是,反正这货对我来说使用频率极低,偶尔用用闪就闪吧。壹号本贴吧里有人发出过可以手动控制增加PWM频率的软件,据说可能会影响到屏幕的使用寿命,基于新电脑好歹也得爱护几天再开始糟蹋的理念,暂时还没去下载来使用。

(BIOS界面,字小得眼瞎,为啥不学习古董台机的优良传统,管他什么屏幕接上去都统一是的分辨率呢?)

使用平板屏幕的直接后果,就是在BIOS和WinPE这类没有驱动的环境下变屏幕得竖起来用。MiniBook的BIOS里有选项可以调节屏幕方向,进BIOS还好默认是横屏;GPD和壹号本之前在贴吧里见到人抱怨过进BIOS竖屏,理论上来说这问题很好处理,升级固件就解决了,用OneMix2时忘了进BIOS溜达溜达,也不知道如今情况是否已经改善。真正尴尬之处在于用PE的时候,一般来说通用PE都不会集成显卡和触屏驱动,进去只能竖屏操作,不外接鼠标啥都别想干。这把年纪了我也懒得学习怎么给PE打驱动和重新封包,必须进PE的时候转过来凑合用吧。

(两个USB口的优势显现了,一个接鼠标一个插启动优盘,单口的话相对尴尬一点。插优盘的口子是2.0的,多了个特殊场景下的选择。这个如意造型的优盘用来展示两个USB口反向的好处,假如插上影响机器平放的话还可以换向。)

需要专门指出的是,购买前选择时,OneMix3更高的DPI对我反而是扣分项,8.4寸的屏幕居然上2K分辨率简直是失了智,配合PWM调光,是跟我脸上高达700度的眼镜有深仇大恨吗?MiniBook开机默认放大200%(我比较习惯175%),到OneMix3这边默认就得250%,用过win10缩放DPI的人都知道,放大倍数越多用起来越不愉快,随便跳出个XP风格的选项框出来,确认按钮超出屏幕范围,很尴尬的。唯一解决之计就是翻转屏幕竖过来点确认,再翻转回去继续——别忘了要先打开屏幕自动旋转。

目前机器刚出不久,国内销量又低,淘宝上连张专用的屏幕贴膜都买不到,不得不自己测好屏幕尺寸,买了一张192x114mm的通用玻璃膜,贴的时候还得小心让开摄像头和mic。好在想买A壳和D壳保护膜上淘宝找卖家咨询时,对方答应通知工厂买台机器回去开模,很快就能有适配品了。意外帮驰为增加了一台销量,再加上我不辞辛劳地写了如此硬核的一篇使(tu)用(cao)感(da)受(quan)帮你家推广知名度,下一代新机发布的时候好歹也该发我一台作作众测么

屏幕上部有两个防撞垫,非常贴心的设计,对于不爱贴膜的裸奔党来说可以防止压痕——贴了玻璃膜那就没办法了,膜比防撞垫还厚一点点ORZ……当然寨厂的工艺是个永恒的问题,我这台机器盖上以后左侧转轴不能有效归位,造成屏幕和机身合盖后对不齐,防撞垫都偏到C壳外侧了还有鬼用,赶紧贴膜吧。卖家倒是很爽快的答应给我换一台,只怪自己插拔接口时不上心,才两天时间就把USB和Type-C口周边刮出了划痕,影响了外观那就不好意思去换了。于是以后每次合盖后得多一个动作,把左侧屏幕推正,希望不会因此让转轴死太早。

顺便补充下,做工瑕疵另外一处比较明显的是光学指点杆,可以看出是歪的,NotebookCheck评测的工程机照片里就有这个问题,有待改进啊。

买机器的时候为了节约,觉得手上好几支平板的笔总能找到能凑合用的,反正Miix4在手里基本上就没用过笔,于是原配的HiPen H3手写笔没要——作为一名电子垃圾收藏爱好者,抽屉里有大量各种老旧配件也是合情合理的。谁料这块屏幕比较奇怪,应该是电容屏而不是电磁屏,因为我翻出来的三支笔,TC4200的被动电磁笔,Miix4的主动电磁笔,SurfaceBook的主动电磁笔,甚至找了只Note7的手写笔全都不兼容,这下傻眼了,只能回头找学生借支ApplePencil再试试。虽然笔这玩意对我来说完全用不上,可折腾症逼我非想要得找到一只可用但又比原厂好看的笔才行


8600mah,普通人只会一眼看到你家3500mah连友商8600mah的一半都赶不上,下意识认为MiniBook的电池使用时间顶天了只有OneMix3的一半,拿来何用?实际上有几个人能熟练计算出两者的实际容量是26.6Wh和31.8Wh,差距其实不到20%呢?文案兄,看到此文后请自觉拉着美工一起加班改宣传图吧。

充电方面毫无疑问其他三家竞品都比做驰为更好,关键点在于支持5v充电,令使用普通5v的手机充电器和作应急充电成为可能,适应性更加广泛了。5V供电可以让使用者平时有信心不带PD充电器出门以减轻EDC负担——共享充电宝和5V2A充电头子满街都借得到,可限定支持PD能否遇上就得靠运气。我在MiniBook机器到手后,不死心的试了试手里只有A口没有C口输出的紫米PB810(10000mah),毫不意外的无效,看来以后不得不升级支持PD的Type-C移动电源了——又将陷入一次纠结而欢快的选择困难症中。

说起电池我也挺迷惑的,可能是出于与竞争产品的对比宣传需要,各家都拼命加大内置电池的容量,以致于随便哪个机型的拆机图里,电池都是占用着最大空间,挤压了散热系统的体积,其直接后果就是必须保持开机风扇常转维持正常温度,使用时系统负荷稍微上去一些,就享受到小风扇全速选择的噪音。不论之前用的OneMix2还是现在手上的MiniBook,开机满电显示的电池使用时间都在6-8小时左右,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减小内置电池,保证有3-5小时的常规使用时间,然后通过触点外接第二块电池来达到现在的设计容量呢?

根据我之前的外出使用经历,不插电源时通常也就2-3小时的连续使用(9-12点,3-6点),很少有需要靠电池坚持工作5小时以上的情况——真有那需求怎么也得接上电源才会放心干活。退一步讲,如果设计外接电池有难度,大不了在产品配件里增加一个10000mah的PD移动电源啦。在低电量恐慌已成社会现象的当下,即使如OneMix3那样做到了8600mah的电池容量,又有几个人敢不随身带上充电头或充电宝就出门的?所以我认为完全通过减小内置电池来大幅度降低机身重量和厚度、加强散热释放CPU性能、外接移动电源增加使用灵活性,所带来的好处远大于强求电池使用时间。想想当年的VAIO X505,就算没有大法家的情怀加持,可只要看到那种超薄设计带来的无匹精致感,一样也会带来买买买的冲动啊。


啰里啰唆了七八千字,终于到了文章标题的中心内容,让我们来谈谈键盘。

作为一名资深电脑爱好者,家里没三四台显示器五六根内存七八把键盘十来个鼠标,都不好意思跟人上网讨论DIY。外设这东西很玄学,但也有客观规律可总结,仅键盘方面,同价位越大、越厚,手感才能越好,这基本上算是常理(当然ThinkPad键盘例外,X架构+小红点的组合对于日常word输入来说没有更强的体验,暂不认可任何反驳)。之前我用过的所有迷你机型,包括富士通U1010、工人舍SH、SONY UX、东芝WT8配蓝牙便携键盘、OneMix2等等,其共通的问题都在于按键尺寸太小,输入时手指头能打结,玩玩还可以,正经干活就得哭。其中OneMix2作为最近的产品,已经抛弃了传统键位布局,通过削减符号键的空间,尽量放大Q键至P键的字母输入区域,只是限于机身宽度,键粒尺寸正好处于一个不算舒服的临界点上,可以用,但有些难受。到了OneMix3和MiniBook这一代产品,终于算是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痛点。

口说无凭,发图为证,MiniBook与标准104键盘、紧凑型88键盘、12寸笔记本键盘、便携折叠键盘的实际对比(从左上角开始依次为ThinkPad SK-8855,罗技K260,联想Miix4,航世HB066):

上图可见,MiniBook的字母区按键尺寸和间隙,完全已经达到了标准键盘的水平,除了边缘按键位置和标准键位尚有差异,盲打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之外,其他方面已不会造成纯文字输入的困扰了。不过根据论坛和贴吧看到对同类机器的反馈,即使已经放大了按键区,程序员也还是比较难适应,因为他们需要经常输入符号,而限于体积符号键基本上都找角落塞着或者集合到其他键位里去了。

当然,字母区之外的符号和功能键的只能接受厂家东挤西塞了,这也是未来产品应该优化的方向。MiniBook的键盘布局很明显是模仿自OneMix2s,问题是OneMix2s的布局也不见得多实用,所以驰为的下一代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就现有布局来说,FN设置在左下角第一个,是最我深恶痛绝的布局,用了这么多年的ThinkPad都没习惯;FN组合键没有和标准按键分色,是很糟糕的设计(GPD值得点名表扬);CapsLK与A键合并,谈不上好坏因为我没习惯按CapsLK,可A键位置太靠外,我开始老容易按成S键;Del键的大小和位置不是很好按,但好歹独立了出来而且也贴近Backspace;最后,空格键既然都已经分成两个了,干嘛不把右边那个拆开给逗号、句号、问号这三个最常用的符号键使用?现在的布局,打网址输入点的时候特别闹心,太窄了,还在中间,很容易误触两侧的按键,影响输入时的流畅感。

相对而言,OneMix3的键盘就不管合理程度还是整洁美观都做得更好。尽管光学指点杆摆到最外边和鼠标左右键水平拉通很是让人诟病,可有了触屏还要指点杆和左键干啥?对我来说鼠标左键的唯一用途就是给右键定位用,日常手指点击屏幕多方便,真要遇到手指点击不便的时候,反正也得用蓝牙鼠标,又不是TP的小红点何必想着去习惯它来为难自己呢。

有缺点必然也有优点,MiniBook的电源键集成指纹这一点就比OneMix3更方便,还省出一个键位。同时MiniBook的电源键是典型的开关式手感,确定按压深度非常明确,这很重要,因为当你翻转屏幕使用平板模式握在手里时,很容易误触按键——要知道平板模式下电源键是唯一没有被屏蔽的按键,之前使用OneMix2的时候,它的电源键手感和普通键盘毫无区别,轻轻一碰系统就进入睡眠,非常容易误触,而OneMix3看照片分析应该也会有相同困扰。MiniBook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误触没影响,得用力按下去才会睡眠。

背光键盘的加入对半夜党是个福音,虽然只有白色单级亮度,四周缝隙漏光也挺明显,但有就是比无好。可是,我又得转入吐槽模式:背光状态居然没有记忆的,不管之前有没有手动FN+Esc关闭背光,合盖以后再打开或者重启后,机器都会重新开启背光,这一点很蠢,请厂家务必在下一版BIOS中改进,如果没法增加状态记忆,那么至少也让用户能自己选择默认是开启还是关闭。

键盘的敲击手感不错,同是巧克力键盘和我以前那台DELL V131的手感相似,也许是新机器的缘故弹性更明显一些,达到了键盘的水准。比之ThinkPad肯定差得远,但比之前用过的Miix4、OneMix2要好很多。


习惯了Miix4被动散热的安静享受,MiniBook的风扇噪音对我是种莫大的困扰,即使最低转速,安静环境下也听得到风扇噪音。但这对所有同类机器来都是通病,之前OneMix2也是一样,机身内空间狭窄,又不能用D壳辅助散热,只好保持风扇常转。

习惯性的装上XTU,干活时看了看功耗和温度,把工作软件都开齐全扔到后台,然后用Chrome编辑本贴时,CPU使用率5%以下,TDP是2-3W,运行温度在55-65度之间波动,风扇噪音应该是在第二或三档;然后切换到AutoCAD开大图清理图内垃圾,CPU迅速跑满,TDP提高到7W,运行温度升高到75度以上,风扇进入全速噪音模式。

风扇是有5-6个档位,但小机器升温很快,所以基本上日常有印象的就噪音怎么都忽视不过去的最低两档,和噪音极其感人的最高档,中间档位基本上出现后不到几十秒就会往更高档跑,一旦CPU温度上去就给你玩飞机起飞。希望厂家下一版BIOS将风扇控制纳入升级计划,不求马上解决温控问题,至少在目前的低速状态下再增加一档超低速(或低速模式间隙启动一段时间,降温下来后就停转风扇),用于系统低负荷的常态,挽救下我可怜的听觉神经。

此外,希望驰为能学习壹号本通过FN组合键手动控制风扇转速的设定,需要安静打字的时候能够主动降速少些干扰。或者写个Win10下控制风扇转速的小软件,多给用户选择自由度,同等条件下有选择永远比没得选让人开心,你说是吧?


M-8100Y的性能,已经完全足够等下的办公使用,所以对这台小机器我已经非常满意。但有个让人无语的缺点不得不提:内存是单通道的,GPU性能因此减弱30%,不知道为什么犯这种错误,难道是因为单8G芯片方便节省主板布局?完全没必要啊,驰为做Win8平板这么多年,难道不知道很大一部分买家都是出于随身玩游戏的目的才购入小尺寸设备吗?UHD615性能已经很弱了,再减掉30%委实让人悲愤,我想在掌机上跑MOD版Bloodstained(MOD啥你懂的)的计划受到很大挫折,最低设置下只能勉强达到流畅,虽然比Miix4的幻灯片+破音强,但还是不够理想。

XTU截屏,默认7W的TDP,最高18W真男人状态维持28秒,比手上Miix4 M5-6Y54默认的7.5W和15W可谓相当保守。要知道Miix4可是无风扇被动散热,即使负荷最高的时候也只有D壳左上角局部发烫,可见BIOS的功率和温控设置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掘。另外娱乐大师跑分就算了,这些小机器硬件都没什么差异,如果跑分会跟别人差很多,只能证明系统应该重装一遍。

SSD源自我那短命前前任出差机i7手写版——刚出保修期主板就挂了,打击得我从此对寨厂失去信心——写入速度算是够慢的,只能说比内置EMMC强。TF卡则是买Miix4时配的三星EVO 32GB UHS-1 HC,号称读速48M/S,用它的机会比Miix4开机还少……看ATTO测速读能接近45M/S,写可达22M/S,还凑合。缺乏使用场景,也懒得为它再去升级更好的硬件啦,诸位看官见笑了。


硬件扯得七七八八,最后再说说软件吧。BIOS是毫无乐趣的,选项少得可怜,说明书也没有解释怎么设置,所以我迅速放弃了调(zuo)整(si)的想法,就使用默认设置。这对于一台定位于硬核Geek的设备来说很不应该,没有设置选项的BIOS等于没有灵魂,以后升级固件时,请多开放一些花里胡哨的设置选项来满足我的折腾欲吧。

对BIOS升级的最后一个建议,或者说意见,从买到机器开始就发现,这台机器会在合盖睡眠状态时无由自行睡醒,而且睡醒后不动它,也得过很长时间才会再次进入睡眠,造成待机掉电的情况。昨晚实测,一夜掉了30%还多——当然,不排除是因为我自己换了非原厂预装系统的原因,但我目前用的不忘初心Win10精简版风评很好,设备管理器里所有驱动也都正常,电源设置里10分钟进入睡眠状态,按理来说就算中间唤醒了也不应该跑电跑这么狠。记得Win8平板时代就普遍有此困扰了,各位看官若有良好的解决方案,还请回帖传授。

系统安装上,卖家附赠了一个优盘,插上后什么都不用管,自动恢复原厂系统,这代表BIOS默认优盘启动,习惯用优盘PE安装系统的人一定要留心,不然装完系统后重启还是继续进入PE。另外我用一张TF卡塞满数据的血泪经验告诫各位,用卖家优盘恢复原厂之前千万记得要拔卡,因为写恢复程序脚本的那个蠢蛋默认设置是格式化重分区所有硬盘!自己加装的SSD、TF都会跟内置EMMC一起重开地水火风,数据灰灰去也。

总之经历惨痛教训后我才想起向卖家请教参数设置,需要自己手动修改优盘根目录ScriptsMain.cmd文件。其实前面有说明但没想到去看,想把系统安装到SSD上,需要改加粗字体内set Disk_Type=0;不想系统盘之外的其他盘(记住,是整个硬盘,不是分区)被重分区,记得set Format_Type=0。原厂系统是Win10Home,占用C盘20多G很不爽,肯定要换给精简系统啦。自己拿镜像文件里的install.wim去替换掉Images文件夹下同名文件就行——记得先备份。我先后试了Win10LTSC和51NB论坛的不忘初心Win10精简版,后者比前者好用得多,装机后默认各种贴心设置,只需自己去网上下载个Store恢复包就行了。

系统折腾完毕,各种常用软件装上,老笔记本上拆下屏幕改装的便携显示器也DIY完毕,就等下次出差带上全套装备出门摆显一把。可悲伤的是,年前好像没出差的可能了,新欢MiniBook旧爱Miix4只能叠一起吃灰……人生就是如此悲伤,好容易熬到玩具可以当工具用的时代,却因为找不到应用场景工具退回成了玩具,实在憋着了我就去星巴克上一天网来过过瘾


终于被我盼到了出行机会,在外面住上几晚,带着MiniBook和DIY便携显示器,成功实现了原有负重情况下的双屏办公 正巧老婆公司里需要她写份文档,于是机器让给她用,算是非目标用户、非预料场景下的轻办公测试。结果就是——————我被骂了一脑壳包 该用户主要吐槽方向在我买了这么多台笔记本就没一个靠谱的,说起来那么酷炫特异,用起来都不如她当年刚工作时买HP低端本子顺手……次要吐槽问题就是键盘布局不适应,符号一时间找不到,A老是敲成S。作为男人我只好默默承受了这些不思进取的电脑小白无法跟上高科技发展潮流的落伍悲鸣,等她骂完后递回手机请她去刷朋友圈,这才是属于她的角落口牙。看来下次再全家出门,不得不多背一个标准键位的蓝牙键盘了。

UMPC为啥会被市场淘汰,看官,你悟了么?贫道今日便悟了。

本文谨献给:从Hi-PDA论坛一路走来,从Palm开始接触掌上电脑,由HP 、Dell X51v跳入掌上智能设备大坑,见了带手写笔的数位屏就迈不开腿,遇到小于9寸屏的笔记本就两眼放光,家里无数带触摸屏冷门吃灰装备,如我一样的广大败家吃瓜群众。

多年来,移动办公、远程协作甚至在家上班,是无数IT程序猿、运维狗的梦想。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一致试图以更轻更薄更小的来实现这个目标,可惜限于笔记本昂贵的价格、高昂的流量费和不能随心移动的网络等因素,这条路并不顺畅。

所幸,随着近十年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终端运算性能、电池续航能力、不限量的互联网套餐、适合移动平台的生产力软件等条件逐渐成熟,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这一需求,搭建称心如意的个人移动生产力平台了。

个人移动生产力平台的进化与演变

我们对个人移动生产力平台的需求一般有:

  • 能够随时访问需要的信息

  • 可以进行简单的编辑修改

  • 能够与团队成员分享,即协同办公

  • 及时发布、获取团队及项目的通知、公告、动态等关键信息

  • 保证团队工作流的无缝衔接,不受物理地点改变的影响

  • 移动、轻巧、便携,尽量减少使用者的日常携带负担

要满足以上需求,你搭建的生产力平台,必须具备:

  • 对不同操作系统间的跨平台支持。即,对当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Mac OSX、Windows等都能很好地支持。【1】

  • 云端同步。即,集中保存和管理所有的文档和数据;用一个账户,借助个人云或者公共云进行跨平台同步【1】。

  • 时刻在线。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都能高速访问互联网。好在,随着各大运营商相继推出各种价格相对实惠的不限量手机套餐,利用手机开热点、或者干脆在中插一张不限量的专用流量卡,已经成为理想的选择。

  • 适合团队协同的生产力软件环境。不是随便一个能收发消息的聊天工具就能当作团队生产力工具,也不是说只要建个群把大家拉进去就算实现了协同。一款优秀的团队生产力软件,必须随时解答全体成员关于三大终极哲学问题“To do、Doing、Done“的探究。

【注1】有了跨平台和云同步,才能确保: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随手拿起一台设备,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是计算机,都能无缝衔接工作流。


=== 我的移动生产力平台折腾记 ===


以个人云NAS来实现跨平台和云同步

国内外主流的公共云服务,如:dropbox、google云端硬盘、国内流行的各大网盘等

最初并没有个人数据集中存储与管理的概念,跟大伙一样,我也是用一个u盘或者,带着办公文档、工具软件等一堆资料到处跑;后来互联网逐渐普及和稳定,学会了向自己的邮箱发一封带附件的email,这可能就是最初级最简陋的个人网盘吧。

    男人的生产力工具 篇十:FreeNAS、My Cloud、群晖:NAS入门到入坑全记录一切从软盘说起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问你:为什么软件里的保存按钮都是这个样子,设计灵感是什么?你能回答上来吗?别说孩子提问了,今天的你,看到美剧中的软盘梗还能会心一笑吗?(远古时代,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交换文件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速度慢、容量小,经常发生读写错误,软盘的短板实在太多。Verbatim公lifeisgood|

真正开始对NAS有了解,是从在一台旧办公电脑上安装开源的FreeNAS开始的。具体经过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请看上面卡片。概念上对NAS入门之后,下一个需求就是支持不超过十人的小团队内部协作,主要是用于共享内部工作文档、保持文档版本的唯一性、在多个设备间同步数据等等。

在一位朋友指导下,DIY了一台黑群晖,经过约一年的使用,丰富的配套软件、友好的中文界面、完善的多平台支持,使我对群晖NAS建立了信任。有人说群晖就是卖软件送硬件,不如自己DIY然后刷白,也有人是路转粉,正如我朋友预言的那样,黑群晖用久了,最后都会入手白群晖。对于团队的生产力环境,我们求的是稳定、可靠、省心,加上后来办公网络的公网ip改为内网ip、由此产生对外网穿透内网访问的需求,也最终促使我下决心购买了白群晖。

    1980元京东去购买

当年实际购买的是DS 216+II,现在推荐自然要摆上今年的新款了DS 218play啦。

以一台手机的价格,就能得到运行Win10、具备全键盘、带触摸屏的七寸口袋电脑,赶快去一睹真容吧。

我和部分发烧友,则走的是掌上移动终端的路线:最初从,现名为),所有文档存储在云端,无需安装本地软件,直接在浏览器环境中就可以对文档、电子表格和幻灯片进行编辑、分享和评论,可以说完全满足小团队协同办公的需求。

爱屋及乌,对于Chromebook这种新概念的笔记本也非常想尝试,后来怕买回来联网搞不定,遂作罢。

    篇三:一步一步教你用群晖搭建安全高效省心的同步环境#2017剁手回忆录#群晖、博世和Wacom:男人的装备集#2017剁手回忆录#群晖、博世和Wacom:男人的装备集...小编注:文章来自#2017剁手回忆录#征稿活动,不会写装修?不会写选购攻略?不!存!在!只要你能写你就来,再放大招...lifeisgood|

同步方面也体验和使用了不少产品,比如Dropbox、OneDrive、BT sync等等,综合考虑容量、访问速度、资料安全等因素,最终用群晖的Cloud Station或Drive来作为团队的主力同步环境。

    篇六:将同步进行到底:教你轻松搭建Dropbox与群晖双同步环境前言男人的生产力工具篇三:一步一步教你用群晖搭建安全高效省心的同步环境男人的生产力工具篇三:一步一步教你用群晖搭建安全高效省心的同步环...#2017剁手回忆录#群晖、博世和Wacom:男人的装备集#2017剁手回忆录#群晖、博世和Waco...lifeisgood|

世界*级的同步服务Dropbox不可能放弃,所以现在是私人文件放Dropbox,办公协同用群晖NAS。上面是两者双同步环境的一种搭建方式。

    篇二十五:工作添智能、生活倍轻松:印象笔记最佳实践五则(16-20)前言:世界*级的智能生产力工具Evernote在全世界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群,在咨询、资产管理、制造、软件、IT、零售业等各行各业,被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型企业所采用,团队和个人用户中涵盖了高管、白领、家庭主妇、学生等各类群体。其理念是智能工作、有序生活、记录一切。根据多年的应用体验,我给它的评价是:全球lifeisgood|

该说说知识管理了,最早用的是google的notebook(在线笔记本),很多人都在用,没想到google砍掉了这个项目。后来又换成了Evernote,起初是在掌上电脑上安装使用。真正发挥效能,是在智能手机上使用。借助3G或4G移动互联网,才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信息。所以说,合适的时机和外部环境对一款产品能否成功也显得很重要。

    篇四十:深挖群晖潜力,一步一步教你打造私人云笔记小编注:想获得更多专属福利吗?金币加成、尊享众测、专属勋章、达人福利任务你想要吗?如果想要,赶紧来申请认证站内生活家!猛击此链接背景男人的生产力工具篇二十五:工作添智能、生活倍轻松:印象笔记最佳实践五则(16-20)男人的生产力工具篇二十五:工作添智能、生活倍轻松:印象笔记最佳实践......lifeisgood|

对本站广大群晖用户来说,Evernote免费版只能同时登录两台设备、每月上传流量不超过60MB等限制,都是促使他们利用群晖创建个人云笔记的动力。

    篇四十三:早点装上它,TNT就不会黄了—团队生产力工具Trello教程(入门篇)小编注:想获得更多专属福利吗?金币加成、尊享众测、专属勋章、达人福利任务你想要吗?如果想要,赶紧来申请认证站内生活家!猛击此链接团队协同的痛点以下场景相信大家都经常遇到灵光乍现-你是一位设计师,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刚找到一点灵感正要画下来时,一位马大哈同事拿着一个u盘临时找你要一份文件,花时间来回翻找lifeisgood|

最后来谈谈目前使用的团队协同环境-Trello。在经历了内部BBS、wiki、工作聊天群等各种协作方式后,最终我们选择的是Trello,它的优点有:

  • Trello以二维平面的形式来组织信息,所有团队的资料和文档井井有条,访问效率高。

  • 能很好地将团队、成员、项目、动态等各方面的重要信息进行关联,便于追踪和管理。

  • 专门为团队协同、高效工作而设计,定位于为团队搭建高效生产力环境。

  • 不会产生噪音,也不易造成信息过载,让你排除干扰,专注工作。

Trello完美支持iOS、Android等移动端,非常适合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上使用。目前已经成为我们主力的移动协同环境。

经过多年踩坑试错,个人移动平台中的不少硬件、软件也经历了筛选进化、优胜劣汰。期间,我们看到:各类平板电脑或移动设备经历了带键盘(X41t)-砍掉键盘(iPad)-回归键盘(SP二合一)的探索,也经历了带手写笔-手指触摸-回归手写笔的轮回,更不用说iOS、Android这些更适合移动端的操作系统诞生为我们带来的移动生产力的巨大提升。

本文既是折腾记,更是败家史。

作为张大妈家的成员,看了本文,你是会心一笑,还是默默不语?请凭心情以点赞、收藏、评论来支持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ad二手的靠谱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