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道每天花很多时间练琴但没有效果怎么办?

根据考级1级到10级,一般是在150到300元45分钟,根据老师等级不同,价格不同。以杭州建兰中学的一位学生为例,这些年花在钢琴上的学费,达到12万元左右,加上家里一架1万元的钢琴,费用已经达13万元。

学到钢琴十级需要花多少钱

以杭州建兰中学的一位学生为例,他5岁开始学钢琴,四年级前,在老家一星期学一次钢琴,每次费用120元,每天在家练习1小时;四年级后,小朋友来到杭州,费用涨到了一小时300元。

我们来给他算了一笔账:这些年花在钢琴上的学费,达到12万元左右,加上家里一架1万元的钢琴,费用已经达13万元。

杭十四中去年毕业的一位学生,因大提琴特长被清华大学录取。他5岁开始学琴,自从走上学习大提琴这条路,一直在坚持,每天的练习不少于1个小时,14年来从未间断,加起来练习时间超过了5000多个小时。

根据考级1级到10级,一般是在150到300元45分钟,根据老师等级不同,价格不同。这是普通的老师,如果是教授级的老师,收费是在600块钱45分钟以上。钢琴专业的老师,有的课时费在1400元45分钟。

所以你如果需要越好的老师,那费用越高。

学钢琴,有的家庭还需要有陪练费用,一般是在50到80元1小时 ,一周2次。孩子刚开始至少需要家长陪练一段时间,现在我家都是不用陪练的了。有什么问题老师下一节课会提出来的。

有一些孩子刚开始学琴,怕以后坚持不了,就在琴房练琴。

收费是100到200元一个月,每个琴行收费不同。

学了一段时间,大多数家庭会选择买钢琴。我家的钢琴都练了6年了,够本了。

钢琴分一手琴和二手琴。国产琴和进口琴。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

根据钢琴情况不同,如立式钢琴价位从1万到10万不等。三角钢琴在15万到100万不等。很多学琴家庭根据孩子学的程度慢慢迭代。一般选择一手国产新琴,二手进口琴,这样性价比较高一些。

当然你也可以从琴行租钢琴,押金就是钢琴的购买费用,租金一个月元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周的推文:中,有小伙伴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哪学得过来?求每天日程安排,你们都是怎么安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的文章就用三张表展示一下“表哥”“表姐”们的超强时间管理方法。

“重要-紧急”四象限表

适合在学年、新年开始做,在确定具体的任务前,先分清主次,明确这个阶段的“战略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下课后、睡觉前的这段时间,需要完成作业、运动、阅读、发展爱好,还要吃好玩好,怎么规划,怎么执行到位,是家庭教育重中之重。一张“时间/任务管理表”,往往不可或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来越多的人家在用这种表管理孩子的语文、英语学习,利用早上10-30分钟时间进行诵读,读古诗文、读文学作品、读英文,通过坚持与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针对这三种表,分别分享一个“真实实践故事”,可以看到这三种表各自的应用场景。虽然是个例,但其“精神实质”是有普适性的。理解后,可以应用到自家娃身上,量身打造适合娃的“小表表” 新学年开始之际,我们一起加油!

我用"四"法则, 帮儿子学会分清主次,

我家儿子一年级,最近遇到个问题,每天放学回来后,总是不知道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后来我将管理学中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带儿子一步步运用到每天放学后的时间管理中,将写作业流程化,帮娃养成了规律、有序的学习习惯。

今天将我带儿子学习时间管理方法、经验整理分享给花友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娃磨蹭、不分主次是因为对时间的感知不准确

磨磨蹭蹭、拖延症、分不清事情的主次,其实这些问题,不是大部分儿童都会有的问题,我们大人也一样存在。

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就是时间感知力不够准确。

儿童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认为,我们对于时间知觉只有在大脑的推理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他曾说过8岁以前的孩子几乎没法对时间做很好的估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一脸无辜的样子了,人家的生理发育程度还未到。

那么,怎么运用时间管理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所以就需要咱们大人介入了。

那么,怎么运用时间管理原理,来解决娃的磨蹭和不分主次呢?我用到的时候一个中世纪开始就流行的方法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我们根据重要 / 不重要、紧急 / 不紧急来划分成四个象限,具体说明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象限 - 重要且紧急:这个象限表示非常重要的,把当下最要紧的事情放进来,方法是马上去做。

第二象限 - 重要不紧急:所谓的重要但不紧急,主要与生活品质有关。意思就是说这个任务很重要,但没有时间期限的压力。方法是重点去做。

第三象限 - 不重要但紧急:这件事情对自己而言并不重要,只是小事情,但有时间的限定或者催促,这一类事我们可以交由别人去做。

第四象限 - 不重要不紧急:这个象限代表浪费生命或消磨时间的事情,这个区间可尽量不做。

我带儿子将四象限法则运用到每天的放学时间管理中

第一步:准备好工具 "表格+便签"

在我比较了很多时间管理表格、资料后,设计了一种最简单精炼的方法,所用到的工具很简单:

1. 一张打印好的四象限表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四种颜色的便签纸

我用的是无印良品的四色渐变便签纸,颜色越深,代表事情越重要。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让孩子更直观地让抽象的事件管理变得具像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儿子一起陈列所有需要做的事,哪怕是一个小念头也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休息也会占据部分时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定的目的是为了让大脑有适当防空的间隙,用来放松或者缓解压力,同样也要用标签标注。

根据事件的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程度,分别写在不同类型的便签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四大象限把便签内容,放置到对应区域里,形成空间流。

按照象限划分好了以后,我们可以按照番茄钟来执行流程,一个番茄钟是25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继续下一个番茄钟。

番茄钟(Pomodairo)是一种小巧玲珑的桌面软件,可以有效的提高你的工作效率。“番茄”是指把任务分解成半小时左右,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后休息5分钟,如此视作种一个“番茄”。

哪怕工作没有完成,也要定时休息,然后再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间。收获4个“番茄”后,能休息15至30分钟。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时间管理方法,时间限制带来的焦虑,将导致工作和学习效率的降低,时间的延迟,用番茄工作法,和时间结为盟友!

这一步就完全是游戏化的一个过程了。
对于孩子的指导要求就变得很简单,尽量先把颜色深的部分消灭完即可,每做完一件事,就移出象限区域。

当一天结束的时候,衡量标准即使第一象限的内容已经“消灭”光了,第二象限的内容“消灭”越多,越值得表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总是在说,小学生低年级的习惯建立有多么重要,却很少有人仔细地来讲解怎么搭建这些重要的习惯。

所以我用这种细碎的方式,来让「做作业」这个流程固定下来,并让它们成为无意识的行为,这就是一次了不起的小成功。

一旦建立起来常规的执行,就会成为永不枯竭的习惯馈赠。

运用时间管理四象限表我的进一步思考

在运用时间管理四象限表时,也有几个建议值得大家深层次考虑一下,这些原则不仅对孩子收益,对我们大人也同样适用。

第一象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按照《要事第一》的观点认为:不是给你提供另外一个时钟,而是给你一个罗盘。
因为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前进方向,而第一象限就是前进方向,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项,将这份压力转换为我们提升的机会与动力。

第一象限的事是最重要的,也很有可能是最难啃的骨头,因此运用这样简单的一张四象限表格,让其变成一种刺激物,并以此来建立一种常规,来触发你坐下来,把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到最难的事情上去。

在产生任何畏惧情绪之前,就马上去做,这样也能很有效地改善拖延症。

如果你总是有很多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要做,这就说明你在时间管理上存在问题,要设法减少它。

比如说运动、好好吃饭、充足睡眠、阅读提升、计划总结、维系人际等,这些事都迁移到哪里去呢?

可以将它们计划进入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二象限,这有助于我们将很多紧急扼杀在摇篮里面,避免慌乱,甚至是焦虑。

当你深刻理解了长期主义的真谛,你就会真正明白四象限法则中的“重要不紧急”是什么概念。

这时候你才会知道,你未来的重大成果和生活质量,都是由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任务时间累计来决定的。

其实第三象限对人们的欺骗性是最大的,它很紧急的事实造成了它很重要的假象,这耗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
对于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的处理原则是授权,让别人去做。

或者将其转化到第二象限,比如触不及防的突然到访,可以限定好时间,提早说明自己的时间安排,交流期间沟通充分,在可控的时间内达到沟通的效果,而不是任由别人来侵占自己的时间。

对于第四象限的事,讲究的就是拒绝的艺术。
我们要尽量避免去做第四象限的事,有志向而且勤奋的人断然不会去做。

总结而言,哪怕是我们大人,也很少会具备去区分什么是重要的事,这种“精要主义”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这种看清事物的本质,本身就是一种极具竞争性的洞察力,如果一个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去安排、决策事情,很难说未来的他会不无成就。

“每个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有能力决断什么才是头等大事。”

只有目标真正明确,才能真正达到优秀,这也是培养驱动力的另一翻面貌了。

第二张表我用这张表,把娃放学后的几个小时安排得妥妥当当!作者 @艾小西

我家有个一年级娃。进入一年级之前,我们用天天练App学完了一年级数学,识字量1800左右,自主阅读没问题。虽然不是牛娃,但我觉得应付一年级,问题不大。

然而,打脸来的太快……除了要跟娃一起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另外一个超级大的问题是,总感觉没时间!

幼儿园没作业,晚上可以自由安排,小学有学习任务,自由时间少了。再加上小学不午休,娃晚上睡觉时间提前了1个多小时。晚上吃完饭,练完琴,好像来不及干点啥就该睡觉了。

焦头烂额了一阵,开始找各种时间管理的书来看。通过读书+实践,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的节奏终于慢慢回到正轨了。

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书了解到3个时间管理理论,查看完整原文复习()

我整理了一个思路:明确目标—梳理事项—评估任务—任务排序—制定计划表—执行计划—复盘。

1. 明确目标(重要/紧急两维度)

这一项,是要父母来把握的。我把作业列为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户外运动、语文能力、钢琴列为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所以这几项相关的内容会多安排一些。

2. 梳理事项(嗯,梳理完发现,妈妈的欲望是无底洞……)

我们家除了运动、学校作业、练琴,还有妈妈牌作业《53天天练》《实验班》,还有英语刷分级、口语星球、小小优趣,还有天天练、口算大冒险,还有语文预习、练字、泉灵语文、有道乐读、叫叫阅读、小古文……妈妈想要的太多。

3. 评估任务(用时、难度)

对上面那些事项进行评估,记录每项的用时,跟娃讨论一下每项任务的难度和娃的兴趣。比如《实验班》比《53天天练》难一些,《53》一般用时5分钟/页,《实验班》用时10分钟/页。学校作业(除阅读外)一般30分钟左右完成。每天练琴40分钟。那些打卡的线上课程娃都很有兴趣,也比较容易评估时间,基本都是15分钟左右。

4. 任务排序(先难后易,按颜色区分)

用彩色排序法对任务进行排列:

  • 红色—重要紧急或难度高的任务

  • 绿色—难度低或孩子很有兴趣的任务

我们家目前学校作业、练琴、写字是红色,语文预习、妈妈牌作业、刷分级是黄色,打卡学习的网课比如有道乐读、小古文等是绿色,绿色都是最轻松的。

先发一张我家的计划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制定计划表的时候主要考虑了几点:

a. 根据放学时间和兴趣班,先计算每晚的可规划时间。我们家一三五傍晚有兴趣班,二四有固定的泉灵语文课,周六周日安排也各不相同,所以每天一张计划表。

b. 每天给娃留出1小时自由玩耍安排的时间。这个时间最好是安排在所有任务完成后,不过我家为了防近视,安排在放学后了,趁着有太阳先在小区里玩1小时。

c. 有所取舍,除了户外、作业、练琴、阅读每日必备,有些任务隔天安排,有些任务放在周末。

d. 我一般晚6:30到家,娃可以独立完成的,安排在晚饭前娃自己完成。需要陪的,晚饭后进行。

e. 无论是娃独立完成,还是妈妈陪的,都是先难后易。

f. 一般以20分钟(一个番茄时间)的倍数分配各项时间。

g. 红色任务的时间不死抠,留出余量。比如作业计划用时40分钟,如果娃不磨蹭,一般30分钟以内就能完成,剩余10分钟就是她自己赚取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也可以要求我们陪她玩,我们必须无条件支持。这样能激励孩子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h. 全家一起配合计划表,各司其职。我们是开家庭会议明确个人责任的。奶奶负责6:30准时开饭,爸爸负责陪娃练琴和运动,我负责作业和其他事情,娃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自己负责。

按照番茄工作法的每学习20/25分钟、休息5分钟来执行,把计时器放在学习桌上,让娃随时能看到还剩多少时间。

如果娃在一个番茄时间内提前完成了任务,剩余的时间自由安排。

也可以积攒起来,存到“时间银行”。比如这个番茄时间节约了5分钟,那个番茄时间节约了3分钟,全部完成后,看看自己赚了多少时间。以后可以支取自己积攒的时间。

前面提到,我们家准备了一个白板和磁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磁贴颜色与任务排序、每日计划表的颜色三者保持一致

前一天晚上,根据计划表把任务贴在“任务栏”,这样可以帮助娃对第二天的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我女儿很喜欢这个环节,而且一定要把磁贴摆的整整齐齐。

娃每完成一项,就把磁贴移到“已完成”,可视化的小成功给娃成就感。当天没有安排的任务放在“无”区。

突然想到,应该把“任务栏”改成“大青蛙”,把“已完成”改成“吃掉啦!”娃一定更有成就感。

计划表中最后一项是实际用时,每天晚上全部任务完成后,跟娃聊一聊,记录下来。数一数今天种了几个番茄,吃了几只青蛙。

如果娃有专注不磨蹭的行为,哪怕只有一次,一定要表扬、鼓励、称赞,强调孩子的主观努力。多给孩子正向激励,能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内驱力。

我们家是用成就罐来正向激励的,彩虹屁写在纸上,写完读给娃听,然后装在玻璃罐里保存。娃特别享受这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说一句,父母是孩子的帮助者,不是绑住者。时间管理的目的,不是给孩子无休止地增加任务,而是让孩子享受学习和写作业的过程。

早读我们用“337”朗读表,每天读15分钟

做起来不难,效果还不错

简单说说我们家的情况:女娃,三线城市公立学校小五娃,爱阅读,爱手工,成绩中上。

三岁开始中英文阅读启蒙,以绘本为主。八岁实现中文阅读自由,九岁实现英文阅读自由。孩子的阅读题材主要以自己感兴趣主题的故事类和历史为主,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对于散文、议论文以及古文等,平时涉猎很少。而这一块却是应试的必备内容,为了提升语文整体素养,因此将337朗读法运用到日常的日积月累中。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什么是337朗读法,就是选三种不同类型的题材,每种题材选三段内容,每天朗读,一周(七天)之后换新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女儿在读书 ...

1、选择3种体裁文本:+诗词+古文

这三类是不是和高考语文阅读的内容很相似?哈哈!是不是有点功利性?(偷笑!!!)

如果在提升个人素养的同时能对以后的升学有所帮助,岂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呢!

散文、、古文,我们的“早读三件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散文是现在非常不熟悉的一种题材,虽然语言很优美很有韵律感,但是没有故事情节呀!

我选用的书籍是《语文太重要》的现代文品读,全部都是国内外名家的经典散文或是摘选,经得起时间的洗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小花生App上,我还曾为这本书写过书评:

本书收集了国内外非常有名的散文,对于一般看科普及故事比较多的人来说,是很好的补充阅读! 娃散文阅读很少,对于散文如果只是看,总觉得缺少一些韵味,唯有读出声音,在平平仄仄中,才能体会文字与情感的美。 一天读一篇,重复七天,对娃感悟现代人的美还是很不错,同时还能帮助平日的作文书写!

市面上诗词合集五花八门,无从下手。

我选用的是《古典诗词鉴赏辞典》,厚厚一本,跟《现代汉语词典》一样,300首诗词,按照年代顺序,从《诗经》开始,到近代秋瑾之流,每一首都是千挑万选的经典。

其次,每一首诗词的难字注音,难词解释,每一句的翻译,以及阅读赏析都是加分项。

美中不足的是,字有点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套古诗词鉴赏,对于难点词汇都有注音注解,唯一的缺陷是字体有点小! 从寒假之后,娃按照337模式读散文古文以及诗词,诗词选用的便是这本,每次读三篇诗词,一个星期重复同样的内容,一般四五个星期之后再复习一次。 这种阅读方式已经持续了六七个月,日积月累也是有所收获的。

小学生古文界的天花板,当仁不让《世说新语》。网上没有找到合适的版本,正好前几年购买了平哥的《平说古文》,音频加教材,大字版,有一些字词句的练习,非常适合小学生朗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每天15分钟,完成337朗读

很早以前接触国学的时候,就有朋友推荐337朗读法,因为娃小,便没有坚持。

2021年2月,再次听说337之后,与娃进行简单沟通之后,马上开始行动,并且寻找合适的资源。

这是我们的每日打卡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操作方法:每天大约十五分钟

  • 三首诗词(较长的诗词会只读两篇,比如《孔雀东南飞》就读了好几个星期)

  • 三篇古文(后期调整到四篇了)

偶尔会有复习,我们稍微改进了一下,每部分内容读两遍,但是十五分钟真的够了,坚持一年零四个月之后,娃对各种体裁都不再恐惧了,这是到目前的进展:古文读到了第147篇,真的是越读越快,因为前面理解积累,虚词实词倒装吃透之后,后面就直接受益,偶尔几个特殊词理解之后,读起来就非常顺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说新语》第147篇

诗词读到张籍(将近一半了),前面有几首较长的诗,因此耽误了一些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读了将近一半

散文读到林清玄的《茶味》,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我们还一起讨论了。习惯了现代文的文字逻辑,也感受到了其文字的优美,娃读起来兴致也渐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文太重要丛书:小学现代文品读》读到林清玄

整体进展不算快,计划在小学结束前全部完成,中学选用新内容。初步计划会加入《古文观止》,现代文会继续保留,诗词也会保留。但是也可能加入英文的阅读,英文诗吧,之前囤了两本诗集,也许可以利用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坚持16个月,说说心得体会

万事开头难:领读很重要

刚开始的337朗读法进展并不顺利,散文读起来拗口,古文不明白字词义,娃内心比较排斥。

我的做法:每周的新内容由我来领读,我读一句,娃跟着读一句,所以我们一般每周六更换新内容,这样我就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带读。(当然,领读之前我是需要预习的。不然,我也不会,哈哈!)

随着朗读的时间,接触的文章与日激增,娃慢慢体会到了散文的韵律美,散文的领读,我就只能功成身退(其实我很担心我的普通话误导孩子)。

《世说新语》呢,我利用周末听平哥的音频,并做好笔记。带娃读的时候,我将平哥的内容和娃讲解,这样加深了我的参与感,同时娃也能更好地理解古文

为什么不让娃自己听呢?

其实和早期娃英语学习模式是一样的,为了增强趣味性以及控制互动的节奏,我宁愿自己读书给娃听。当然,这是费妈模式。随着娃水平的提升,我最终还是会做甩手掌柜的。

读多了,语感积累了,面对新内容也容易接受了。

什么时间读:早起最佳,利用任何碎片时间都可以

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后,早餐前,就是娃的337朗读时间。朗朗的读书声,唤醒沉睡的大脑,开启崭新的一天。

双减之后,娃到校时间为7:50, 娃7点起床,洗漱+早读+早饭,7:30出发。

当然,万事皆有例外。早上磨蹭一会儿,周末多睡一会儿,都会影响早读计划。

睡前读也是一样的,据说睡前看需要背诵的内容,睡觉过程中,大脑会自动进行整理记忆。

十五分钟,如果孩子愿意的话,挤挤总会有的,如果实在错过了,第二天补一下也没有大问题的。

需要背诵吗:能背是最好,读熟即可。

当然能背诵是最好,我预想的最好状态是熟练朗读

我带娃337朗读的目的是提升语感,每一篇自己读过的文章都能读起来朗朗上口,那么碰到新文章,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就算是从功利性角度着想,考试也不一定会考我们读过的内容;就算考到了我们读过的文章,考题怎么出,谁也无法预测(至少我无法预测)。

而培养了语感,就像是“授人以渔”一样,以不变应万变。

如何选择书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小低年级的娃,我建议是选用小古文,诗词选用75+80,另外可以加一本英语,或者选用《声律启蒙》之类的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高年级可以参考我们上述的计划,我觉得这三本书还是挺经典且值得参考的,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增加一些内容。

娃儿们,一起读起来吧!

本文转载自小花生网(微信号:xiaohuasheng99),一个专注分享国内外先进而实用教育资源的微信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练琴练久了会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