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电信停机卡tiny模式模式

本系列共5篇,本文为第1篇。

北京时间公元2018年12月4日凌晨2点34分00秒,SpaceX公司的一枚猎鹰9号Block 5型运载火箭点火成功,随后把64个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创造了从美洲大陆上发射的运载火箭的单次有效载荷数量的纪录。(亚洲大陆上发射的纪录是印度之前创造的一箭104星)。

当然,小火箭觉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最新版本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第一级的第三次使用,实现了对复用的第一级的再次复用。

按小火箭的报告《小火箭 | 剖析SpaceX公司的最新版猎鹰运载火箭》和《SpaceX可回收火箭技术与成本分析》,这次发射的意义就更为明显了:

再次向可持续的降低发射成本的道路迈进。

这是猎鹰9号运载火箭Block 5型的首次发射,将孟加拉国的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孟加拉1号”送入了预定轨道,使得这个陆地面积仅为海南岛4倍多一点,人口却足足有1.7亿(约为海南岛的19倍)的国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卫星电视、卫星电话和卫星互联网业务。

上图摄于协调世界时公元2018年5月11日20点14分05秒,于卡纳维拉尔角39A发射场。

这枚火箭的第一级的厂内编号为B1046。

随后不到100天,到了2018年8月7日(小火箭风格:时隔88天),B1046再次矗立在卡纳维拉尔角。

这次是在第40发射场,将印尼电信巨头Talkom的一颗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是的,这是人类第一次能够使用同一枚第一级火箭在一年之内(实际间隔只有88天),两次造访地球同步轨道。

B1046这个编号的再次出现,也象征着人类今后的运载火箭,将会自带一个类似民航客机的航班号,以可重复使用的方式,提供持续的运载能力。

小火箭注:Telkom这家公司,如今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了。实际上,这是一家非常古老的电信集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刚刚掌握电报技术不久的那个年代。

1844年5月24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的大会议厅,座无虚席。

美国著名的肖像画家萨缪尔·摩尔斯,激动万分地操纵一部发报机,向远在38英里(约61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份长途电报。14年呕心沥血的努力,化作电报的正文:

上帝啊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几乎同时,电报技术立刻被拥有大量殖民地和种植庄园的列强盯上了。

印尼这家电信巨头,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由荷兰殖民者建设的。到1856年,也就是摩尔斯发出第一份长途电报后的第12年,印尼就在当年10月23日,建成了从雅加达到爪哇岛茂物的电报技术业务。

从此,这个在很多文学作品中被代称为遥远偏远地区的爪哇(小火箭注音:找哇!),有了先进的电报系统。

小火箭另注:摩尔斯的确是一位非常厉害的肖像画家。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在美洲大陆上,他作为电报发明者的身份远不如肖像画家的身份所为人熟知。

小火箭考据,如今在白宫陈列的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第1任副总统与第2任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的肖像和美国第5任总统门罗(嗯,就是门罗主义那个门罗)的官方唯一指定肖像作品,就是摩尔斯绘制的。

这个咱们可以在明年(2019年)详细探讨。

电报业务,从技术诞生到产业应用,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其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巨大,但是却能够对促进信息的传播和文明的进步起到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

通信卫星,则是电报业务向太空自然延伸的一种重要载体。

随着技术的发展,卫星的业务也不仅仅局限于通信,而是进一步拓展到了导航、遥感等领域。

那么,运载火箭的产业就面临着当初电报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几乎同样的问题:

如何以更短的周期,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于是,正片开启:人类一箭多星技术登场。

美国和苏联的太空竞赛,刚一开始,就立刻进入了白热化的时代。

当时,每一枚火箭只能将唯一的一个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而最早是谁想到要用一箭多星的方式,一次把多个有效载荷送入太空的呢?

小火箭在这里又得感慨一下。

基于中文的学术文献与产业科普文献,在2018年12月份,依然没有较为公开和详细的阐述。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盗用和不当引用的问题。比如小火箭的《小火箭 | 剖析SpaceX公司的最新版猎鹰运载火箭》这份报告,被删改后,成为了系统内某单位的学术论文,虽在引用文献中提及了咱们,但却是在非常不起眼的位置,这个我还是希望相关单位能够来认领一下。

有关一箭多星的描述,大部分的内容如下:

“1960年,美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两颗卫星,1961年又实现了一箭三星,接着,前苏联多次用一枚火箭发射8颗卫星。”

首先来说,这里用 前苏联 这个词,本身就是不规范的说法。应改为:苏联。

另外,1960年,年份正确,但是对卫星和火箭的详细情况,没有考据和分析。

在感慨几十年来竟真的没有一份详细报告的同时,小火箭决定在这里借此机会把该技术的发展脉络梳理一下。

运载火箭的一箭多星技术与战略弹道导弹的多弹头技术,属于同源技术。

在小火箭2016年的报告《战略导弹多弹头技术的由来与发展》中,我们详细探讨了多弹头技术。

下一篇,详见《小火箭 : 人类军事和商业火箭发射中的一箭多星技术之二》

本文是邢强博士原创文章,腾讯独家内容。欢迎朋友圈转发。

欢迎 加入小火箭 ,进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信停机卡tiny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