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首韩语歌,男女合唱开头女的唱的声合唱的,开头是女生清唱,歌词好像是“诺爬起一哟窝”?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下是我爱网分享的井冈山时期革命歌曲的创作及传唱,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井冈山时期革命歌曲的创作及传唱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这些耳熟能详的革命歌谣,当年曾飘荡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城乡山水之间,激励着红军将士和工农群众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保卫苏维埃革命政权、创造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活而不懈奋斗。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歌谣,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秋收起义部队带到井冈山来的,大都是北伐时期的一些革命歌曲,如《国际歌》《打倒列强除军阀》等;二是在井冈山时期历次反“进剿”和“围剿”中,人民群众自发编唱并传播开来的;三是伴随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深入和新政权的建设发展,人们有感而发地创作并传唱开来的。这些歌谣所采用的曲调大部是人民群众熟悉的民间曲调如山歌、小调、道情、渔鼓、莲花落等,有些是当时流行在部队的外国歌曲、中国古曲、文人歌曲(包括学堂乐歌)。其歌词叙事简洁,形象鲜明,直抒胸臆;旋律朴实凝练,富有个性;体裁丰富,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由于其内容贴近生活,曲调简练优美,歌词口语化,因而易记、易唱、易传播。其中绝大部分还因此流传至今。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三湾村,在此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当地百姓据此以熟悉的民间小调、山歌腔调编唱了《三湾降了北斗星》:“三湾降了北斗星,满山遍野通通明,来了救星毛委员,领导工农闹革命。”

  随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踏上井冈山,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在荆竹山雷打石对部队进行纪律教育,首次提出了“三项纪律”。次年1月,毛泽东在遂川李家坪总结部队分兵发动群众的经验教训时,又提出了“六项注意”。随后,毛泽东在桂东沙田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红军战士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写在墙壁上、包袱布上,行军时背着它,宿营时挂起来,无论走到哪里,都时时处处作为检查行动的标准认真执行。后来,部队就用《苏武牧羊》的曲调把它谱成歌曲来传唱,称为《红军纪律歌》。这首歌在红军中广泛传唱,凡是刚参加红军的新战士,都首先要学唱这首歌,并严格按歌曲所规定的内容去做。

  在井冈山时期,工农武装除了军事训练以外,还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并把大唱革命歌曲作为对士兵进行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战士们无论是在学习、操练,还是在行军、战前动员,都要唱革命歌曲。除了利用战斗间隙自己唱外,每到一地还要组织群众学唱,以此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1927年11月,红军在井冈山茨坪建立了自发性的业余宣传队,在对群众的政治讲演中增加了文艺宣传的形式。当地群众本来就爱唱山歌和民歌。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前,他们经常通过歌谣来倾诉自己的痛苦,表达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强烈反抗,如《雇农苦》《倒苦水》《诉苦情》《新十杯酒》等等。这些歌谣都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最能激起人们对封建剥削制度的憎恨。根据地人民就是唱着这种诉苦歌,在党的领导下很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革命斗争。

  在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中,1928年1月,遂川县成立了工农兵政府,人民群众群情激奋,对自己的政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用民间小调填词编唱了《无钱人享太平》的歌,唱出了劳苦大众当家做主人后的自豪与喜悦心情。当时正临近旧历新年,毛泽覃与何长工还写了一首名为《过新年》的诗,配上遂川的民间歌舞灯曲调教给群众演唱。“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土豪劣绅哭涟涟。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梭镖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你分谷子我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打倒萧家璧(呀)活捉罗普权。”歌中提到的萧家璧和罗普权,都是遂川县有名的恶霸地主。同年2月,在砻市沙洲上,召开了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会场上,鞭炮齐鸣,锣鼓震天,掌声雷动,万众欢腾。当地群众编歌唱道:“太阳出山红艳艳,宁冈来了毛委员。领导穷人闹革命,武装割据湘赣边。太阳出山红艳艳,宁冈从此亮了天。奴隶翻身做主人,工农当家掌政权。”

  在分得土地、取得丰收之际,根据地人民又唱起了新编歌曲,表达自己内心的欢欣。如《土地革命歌》《还我地来还我田》《劳苦工农庆翻身》等。当时有人用《调兵歌》的曲调填写了一首《分田歌》,就充分反映了这种情境:“分田乐呀分田乐,先前无米煮,如今有米多,分田笑呵呵。”1928年夏收时节,永新县塘边村的群众还编了山歌唱道:“哎呀嘞,天上(里格)太阳暖洋洋,田地(里格)稻谷金黄黄,全靠(里格)毛委员领导好,土地还农哟稻谷香!”

  1928年4月下旬,朱德等率领的一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在宁冈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4日,在朱毛两军会师的盛大庆祝大会上,红军战士自告奋勇上台唱山歌、唱小调。有一位叫佟罗的女同志还表演了京剧清唱,博得了热烈的喝彩。为了庆祝这次会师,宁冈龟边乡苏维埃的暴动队员还编唱了一首《朱德来会毛泽东》的四句头山歌,到处传唱。其词为:“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红四军组建后,更加重视宣传工作,分别在军、团、营正式成立了宣传队,使红军的宣传工作从组织上得到保证,从质量上得到提高,促进了红军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的顺利完成。红四军把部队歌咏活动作为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天的三次操练和两次政治军事讲课,以及早、晚点名都要唱革命歌曲,并形成了良好的制度。当时传唱的革命歌曲主要有《国际歌》和《工农兵联合歌》。据《伟大的道路》一书记载:在井冈山时,红四军军长朱德就开始收集部队所唱的歌曲,并把它们装订成册,随身携带。“因为经常翻阅,都卷了边,而且有几页看都看不清了。”在这个歌本中,“最前面几首读来好像是刚从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的人的倾诉,其他的则是旧调填新词。有一首是《国际歌》,另一首是《国际青年歌》。”“这本歌集包在一块褪了色的、沾有许多墨迹的红布里,装帧极为粗糙,朱德珍惜地用大拇指一页页掀着,顿时,井冈山的悬崖峭壁、青山翠谷、竹丛树林、芬芳花朵,以及山顶上几乎经年环绕的云雾,又浮现在他的眼前。”

  对敌军事斗争是井冈山时期最主要的任务。1928年4月以后,湘赣两省派来“进剿”“会剿”红军的反动军队少时有八九个团,多时达18个团。而红军则在四军前委和边界特委的领导下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展开对敌斗争,使根据地一天天扩展,土地革命一天天深入,工农政权一天天推广,革命武装一天天壮大。在每次打败敌人后根据地的群众都要编唱歌曲庆祝胜利。如《杨如轩带花潜逃》《七溪岭战斗歌》《二羊大败七溪岭》《打垮江西两只羊》等。这些歌曲唱词嬉笑怒骂、幽默诙谐,淋漓尽致地描述了敌师长逃跑时钻狗洞、爬城墙的狼狈丑态;同时也热情讴歌了红军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将士的英勇善战。

  龙源口战斗结束后,红军俘虏了大批国民党士兵,何长工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编了一首瓦解敌军士兵、提高他们觉悟的歌,配上泗州调,向这些俘虏兵演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首歌叫《劝白军弟兄们》,共有14段歌词,分别从国民党的贪污腐败、土豪劣绅欺压百姓、白军士兵工农出身、无产阶级革命宗旨、红军官兵自由平等等方面,启发国民党士兵的思想认识和阶级觉悟。许多俘虏兵听完演唱后,结合自身经历和有关实情,痛哭流涕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纷纷要求参加红军,调转枪口去打反动派。

  1927年8月,湘赣敌军四个团乘红军大队开往湘南之际,攻击井冈山。红军以不足一营之兵力在黄洋界凭险抵抗,将敌击溃,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坚守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群众马上编了歌谣唱道:“工农红军力量大,哨口做到黄洋界,做得高来做得好,反动派来了死得快。”不久,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会师井冈山,避强击弱,机动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全军沸腾。在祝捷大会上,红军战士演出了套用京剧《空城计》形式填写新词的《空山计》,又名《毛泽东守空山》。该剧故事完整,情节感人,很受根据地军民的欢迎。其中有一段唱词写道:

  “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是农民斗争少经验;二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你既占宁冈、茅坪多侥幸,为何还敢来侵占我的五井?你既来就该把山进,为何还在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计不定,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我准备南瓜红米,红米南瓜,犒赏你的投降兵。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谈革命。”

  这段唱词调用京剧西皮二六,速度较慢,悠哉游哉。京剧《空城计》本身就是一出妙趣横生的戏,以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流畅易学而得以广泛传播。改编后的《空山计》唱词平仄有序,颇具京剧韵味,而且充分表达了井冈山军民对敌人的藐视以及胜利后的喜悦,歌颂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井冈山根据地,妇女也是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毛泽东曾在茅坪马源坑跟当地妇女畅谈革命,指出女同志应该与男同志一起同心协力,推翻反动派的压迫和统治。在毛委员的关怀教育下,整个茅坪的妇女都组织起来了,为红军洗补衣服、编打草鞋,砻谷筛米。井冈山上到处洋溢着她们动人的歌声:“……毛委员教我们闹革命,砸烂千年铁锁链……”1928年6月,毛泽东又在永新塘边村启发和鼓励盛清莲等一批童养媳参加革命。她们中的许多人成为根据地开展革命文艺活动的骨干。在解放澧田、夺取敌人枪支的战斗中,这批妇女担任了诱敌的任务,配合红军和赤卫队打了大胜仗,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哎呀嘞,妇女同志好勇敢,鞭炮诱敌打胜仗。吓得敌人叫爹娘,缴获敌人好钢枪。”她们则唱歌答道:“哎呀嘞,只因有了毛委员,童养媳才能扛起枪。毛委员恩情似海深,亲爹亲娘比不上。”一时塘边村妇女队名声大振,许多妇女赶到塘边,要求参加妇女队。永新西乡汤溪的李右莲是个爱唱山歌的姑娘。当她一到塘边,便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杉皮屋顶临大风,纸糊灯笼怕火烘。白军最怕我红军,豪绅最怕我工农。”毛泽东见她会唱山歌,便鼓励她以山歌为武器,并亲自教她唱《国际歌》。1928年“八月失败”后,宁冈有些农民听信谣言,跟着反动派去了永新。李右莲就曾用一首山歌动员了许多反水农民回家,歌中唱道:“工农和红军原是一家人,打倒土豪和劣绅。反水农民莫受骗,回家割禾受欢迎。哎呀嘞,快快回家受欢迎!”

  每当红军打了胜仗回来,根据地妇女就自发组织“慰劳组”去慰问。她们一面给红军战士洗衣补衣,一面就唱《慰劳歌》和赞扬红军的歌曲,同时也要求战士们一同合唱或相互对唱,根据地里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在战斗紧张时刻,妇女们主动为红军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员。有时,她们就留在前沿阵地用唱歌的方式向白军进行宣传。她们所唱歌曲的内容都是揭露国民党的腐败、宣传工农红军的主张和劝告白军士兵向红军投诚的。这类歌曲有《告白军士兵歌》《白军士兵十二月痛苦歌》等等。这种配合军事斗争的歌谣活动,对于揭露敌人、打击敌人、鼓舞我军斗志、瓦解敌军士气,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在井冈山根据地,还有一些破除陈腐观念的歌,如《放脚歌》和《剪发歌》。这两首歌的歌词内容是叙述妇女缠脚和梳发髻的痛苦与不便,介绍放脚和剪发的好处,在当时当地发挥了很好的移风易俗的作用。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沿途还张贴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布告》。这个布告是用92句四言体的歌谣形式写成的,语言通俗易懂,韵律朗朗上口,既将红军的宗旨表述得清清楚楚,又便于群众的记诵和传唱。许多不识字的群众也可以凭借歌谣的传唱来理解和掌握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因此,这个布告的内容很快就在赣南、闽西一带的工农群众中流传开来,为红四军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营造了较好的舆论氛围。

  井冈山时期革命歌曲的创作及传唱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片英雄的红土地。八十年前,我们党率领工农红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武装割据的斗争方针,以井冈山为中心创建了一片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始了对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探索。在此期间,苏区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以这些革命故事为,很多旋律优美、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被创作出来,传遍在井冈山的青山绿水之间,激励着红军官兵和工农群众为实现解放劳苦大众、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而英勇奋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歌谣所采用的曲调大部是人民群众熟悉的民间曲调如山歌、小调、道情、渔鼓、莲花落等[]。歌曲直爽简练,主旨鲜明、生动活泼;旋律大多明快乐观,个性激扬,生动地表达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朝气蓬勃、官兵平等、军民渔水情深,容易使人听见歌声就能联想到根据地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绝大部分流传至今,成为了江西这块英雄的红土地最具代表的一类民歌曲。至今流传的耳熟能详的代表曲目包括《红米饭南瓜汤》、《十送红军》、《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红军纪律歌》、《三湾降了北斗星》、《土地革命歌》等等。这些革命歌曲在今天也被称为红歌。井冈山革命精神是我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井冈山革命歌曲即是这种精神财富最直接的一种代表形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党我军的光荣革命历史和传统,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这些红色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红色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1927年9月23日,秋收起义失败后,红军部队行至江西萍乡的芦溪,遭到敌人伏击,总指挥卢德铭不幸牺牲,部队仅余不足千人,内部出现严重混乱,不少同志都对革命前途产生了一定的怀疑。为使红军尽快摆脱极其危险的处境,29日,毛泽东同志力挽狂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三湾改编后,10月3日红军主力抵达宁冈。当天下午,毛泽东召集部队干部和当地党组织负责人举行前委扩大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秋收起义以来的经验,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吸纳了当地农民武装袁文才和王佐部加入红军并加以改造,做出了在井冈山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部署,史称“古城会议”。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红军抵达井冈山的茨坪。中国革命也由此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端,是以井冈山为中心的横跨江西湖南两省的一片革命根据地。当时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军阀混战,毛泽东同志充分利用了井冈山地处江西湖南两省交界,国民党在此统治基础相对薄弱的浅谈红歌创作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以井冈山时期为例

  【摘要】巍峨挺拔的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八十年前,以毛泽东和朱德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率领红军在井冈山开展了历经三年多艰苦卓绝的武装割据斗争。而井冈山时期所创作的一系列革命歌曲体现的鲜明主旨和大无畏精神不但在当时激励着广大英雄儿女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而不懈奋斗,在今天仍然激发我们为了实现新时期的宏伟建设目标而坚定向前走。

  【关键词】井冈山;革命歌曲;历史背景;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侯方圆(1991~),女,新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

  有利时机,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苏维埃政权,对共产党执政进行了初步探索,积累了武装割据和政权建设的丰富经验,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失败后保存下来的部队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历经辗转,最终成功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史称“朱毛会师”。5月,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接着组成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1928年-1930年,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盘不断扩大的形势,蒋介石为阻止红军的发展壮大,调集重兵对红军发动了多次军事“进剿”和“会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接连打破了敌人的军事行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1930年12月-1934年10月,红军在接连粉碎敌人四次重兵围剿后,由于内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战略战术运用不当,在面对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时,终因力量对比悬殊,红军主力损失惨重,根据地的地盘不断丢失,已失去作为革命大后方的价值。最终,中共中央最高决策机构决定实施战略转移。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开始突围长征,留下一部红军在井冈山坚持游击斗争。二、红色歌曲的现实意义井冈山革命时期的红色民歌大多取材于当年苏区发生的真实感人的,借以表达苏区人民和红军之间的鱼水情深,以及对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苏维埃政权的美好愿望。很多红歌还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能够使人触景生情,加之红歌的歌词大多琅琅上口,内容积极向上,旋律简单优美。因而这些红歌的传唱才能经久不衰。这些红歌在今天能成为经典绝不是偶然,而是建立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者们汲取了热烈高涨的革命形势所提供的丰富养料,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身处革命一线,谱写出了这一首首经典之作。“红色经典”作品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符合党和政府提倡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充分发挥文艺的引领,起到团结人民群众、弘扬主旋律、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叶福林.井冈山时期革命歌曲的创作及传唱.《党史文汇》(2013年第6期).]德丸吉彦.民族音乐学[M].王耀华,陈新凤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33.

  井冈山时期革命歌曲的创作及传唱

  “井冈山上,哟嗬,嗬嗬咳,太阳红啰嗬,太阳就是毛泽东啰。万水千山都照亮呃,照得人心暖烘烘。哎哎哎,万水千山都照亮呃,照得人心哟,暖烘烘啰。”“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嘿罗嘿,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哟,嘿罗嘿。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哟,嘿罗嘿,餐餐味道香,味道香。”《井冈山上太阳红》《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这两首脍炙人口的经典红歌,40多年来,唱红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深受人们的喜爱。2009年4月20日,这两首歌参加“2009年共和国60周年优秀词曲、歌手、乐手展示大赛”,荣获最高奖———“作词金奖”,歌词作者也因此获得“功勋作家奖”。那么这两首歌的词作者是谁,这两首歌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

  这两首歌的词作者都是湖南炎陵人唐山樵。唐山樵出生在炎帝神农氏的安葬之地———炎陵县鹿原镇的一个小山村,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初中就读于酃县中学(炎陵一中前身),1949年参加工作,是《井冈山报》创刊者之一,先后在《井冈山报》和《江西日报》工作,1999年退休后,移居广东深圳。工作之余,唐山樵最大的爱好就是写歌词,题材多以歌颂井冈山革命精神、歌颂毛主席和党的英明领导为主。《井冈山上太阳红》《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两首歌曲是他的代表作,并被收录进《中国音乐家词典》《中国音乐家名人录》等书中。

  1965年春天,原吉安地区组织人员创作大型歌舞《井冈山颂》。当时在《井冈山报》工作的唐山樵,受命与原吉安地区群艺馆的朱艾南、永新剧团的旷野,来到井冈山下的永新“三湾改编”旧址采风创作。他负责文字台本,朱艾南负责谱曲,旷野负责编舞。在采风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位红军老妈妈。这位红军老妈妈向他们讲述了当年担任红色宣传员的斗争生活,并表演了《送郎当红军》。原来,当年为了革命需要,她把丈夫和独生子送到红军队伍,后来他们都成了共产党员。丈夫在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战斗中,牺牲在黄洋界上。儿子也在长征途中为了营救战友,光荣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后来,老妈妈从靠近心窝的内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红布印制的“红军家属证”,深情地说:“这件东西留在身边已经几十年了。在白色恐怖的年月,只要看到它,就感到和党保持着联系,就对革命充满信心;革命胜利后,只要看到它,就忘不了作为党员母亲、红军家属的光荣责任,只要能为新中国建设尽一点力,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听了红军老妈妈的话,唐山樵激动不已。他深深地被红军老妈妈的无私、伟大、坚强所感动。当时,他就决定要以这位老妈妈为原型,创作一首女声独唱的歌词。回到住处后他一气呵成,不到半天的功夫,就把歌词写好了。经艾南谱曲后,马上在井冈山上传唱,并成了大型歌舞《井冈山颂》的主题歌。随着《井冈山颂》的辗转演出和电波的传送,这首歌从井冈山唱到了原吉安地区,从原吉安地区唱到了省城南昌,很快唱遍了神州大地。

  而《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创作,则源于毛委员带头吃苦菜的。当时,由于工作的关系,唐山樵经常去井冈山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当地许多红色歌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唐山樵对这首歌谣非常喜欢,但又认为,最后一句“餐餐吃得精打光”,容易使人误会,想把它改掉,结果改了几次,总是感到不满意。后来井冈山的老红军———暴动队长邹文楷,给他讲了一个毛委员带头吃苦菜的,让唐山樵深受启发并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邹文楷说,那是1927年,毛委员初上井冈山时,住在宁冈的象山庵。那里离“步云山练兵场”不远。每逢晴天,毛委员喜欢带着书本,步行到练兵场对面的山路上,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书。

  有一次,练兵完后,开早饭,炊事班抬着几大桶野菜汤放在场地上,轮流给战士盛野菜。忽然,有几位红军战士围着野菜桶在议论着什么,毛委员见了,就走到开饭的地方去看看究竟。原来,有战士说,野菜太苦了,难以下咽。毛委员听了,用勺子舀了半勺野菜汤,尝了尝,笑着说,这味道还不错嘛!我今天还没有吃早饭,再给我添一碗吧。

  红军战士看见毛委员吃得那么津津有味,很受感动。大家都说:这野菜汤是很苦,毛委员能喝,我们也能喝。不到一会功夫,就把几大桶没盐没油的野菜汤全部喝光了。

  听了这个后,唐山樵深受感动和启发。一个鲜明的主题便在他的脑海里闪现:只要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生死与共,艰苦创业,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于是,他决定重新创作。第一段写“吃”:“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第二段写“住”:“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指干稻草),盖身上,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浑身暖洋洋。”第三段写“武装斗争”:“穿草鞋,背土枪,反围剿,斗志旺,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但是歌写好后,当时并没有谱曲。

  1972年,为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江西省准备收集一批革命歌曲选送北京。当时邀请了一批作者,组成征歌小组,唐山樵是小组成员之一。在小组讨论会上,他把《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歌词拿出来向大家征求意见,当场获得好评。全国知名作家田颂看到歌词后,自告奋勇为它谱曲,只花了一两天时间,就把曲子谱好了。之后,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被送往北京,并很快在全国传唱开来。

  唐山樵回忆说,当年作品虽然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并没有署上个人名字,而是以集体的名义发表,稿酬才15元钱。直到1979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江西民歌五首》的单行本,《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才正式恢复了个人署名,并得到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认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女合唱开头女的唱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