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美团怎么加入骑手,为什么显示我是在职状态?

58同城美团骑手招聘广告

这是一个问题,为什么不配车,而他们却代售车

美团外卖招聘送餐骑手要怎么打招聘

打美团客服电话咨询一下,一般都是上美团当地的公司去应聘,还有一个渠道,轻松自由:下载一个美团众包APP实名认证后就可以接单了,兼职一般用这个。

我有一个店加入了美团外卖,帮我想一个朋友圈的广告词。

本店什么什么特色,现已加入美团外卖,好吃不贵,欢迎各位亲来订购。

我是一个美团骑手,帮我设计张名片,就是要别人备注我名字送餐,然后还可以兼职跑腿,捎东西什么的

但美团是不容许,骑手私下揽活儿的,被美团知道,你要下岗了。

不要动耍小聪明了,好好做好骑手吧。

美团外卖送啥都快,美团外卖越吃越帅

校园外卖骑手招聘信息怎么写

在校园招聘外卖骑手,你直接写明招聘的数量和要求就可以啦,这只需要说明问题就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自2020年1月20日至2月23日,美团外卖配送平台新招聘7.5万名外卖骑手,新增骑手中37.6%来自餐饮等生活服务业,具体职业分布上,包括健身教练、摄影师、理发师......

美团方面发布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20日至2月23日,美团外卖配送平台新招聘7.5万名外卖骑手。在这些招聘的外卖骑手中,新增骑手中37.6%来自餐饮等生活服务业,27.2%来自制造业企业,13.8%来自小微创业者。美团骑手的具体职业分布上,包括健身教练、摄影师、理发师、IT从业者、老师、网约车司机、在校大学生等。数据同时显示,在疫情期间,新增骑手数量呈上升趋势,还在稳步增长,过半数新增骑手是“本省就业”。

这一数据自发布以来逐渐发酵,在行业里引起不小的波澜,特别是在健身圈。健身教练,这一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职业,疫情下放下一切,为生存谋出路。

界面四川了解到,健身教练的工资组成大都为基础工资+销售提成+课时费+绩效奖金,个别可能有部分出入,其中不乏有少数健身工作室不设基础工资。

一位从业健身行业7年的前奇迹健身私人教练,后与人合伙成立了独立健身工作室,他告诉界面四川:“我们工作室是没有底薪的,疫情以来大家都是0收入,全部靠吃老本,目前正在为复工做准备。”他表示,身边暂时没人兼职去当骑手,不过如果情况再持续下去,会考虑。

据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成都某连锁健身工作室的私人教练透露,公司曾表示2月期间只发放基础工资1500元,且所有工资压至4月发放。来自外地、96年生的他还表示,来自房子的租金以及生活费让他在经济上有非常大的压力,但由于没有电瓶车,更没有抢单经验,当骑手的想法仅停留在脑海。该工作室部分门店目前已恢复营业,疫情期间曾推出线上教学课程,但收效甚微。

另一位前清健身的私人教练表示,自救是全行业都应该考虑的问题,但他不赞成这种线上授课方式,一方面居家锻炼习惯养成在自身会员上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因为无法达到超级猩猩的体量,自救的话还需另寻出路。前些年他入股一家独立健身工作室,目前也在积极策划一些线上项目,他表示身边认识的健身工作室还在用流动资金苦苦支撑,希望能熬过此次疫情,也暂时没有认识的教练去美团外卖做骑手。

自3月4日四川省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全川包括健身行业在内的服务行业逐步开始恢复营业。打开“大众点评APP”搜索“成都健身”可以看到,标注了“健康守护”绿色图标的门店是已恢复营业的部分商户。根据要求,所有已恢复营业的商户必须做到每日所有区域消毒两次以上;营业期间全员佩戴口罩;所有在职工作人员以及顾客需要测量体温方可入内;且严格限制到店人数。

界面四川注意到,在所有已恢复营业的商户中,全部为健身工作室,而健身房仍处于停业状态。目前,舒适堡已开启杭州部分门店,一兆韦德也陆续发布21家门店恢复营业的信息,均集中在上海地区。成都市体育局表示,室内场馆还需等待。

前些时候,美团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某人社局王副处长在体验到送外卖的艰辛后,特意带人跟美团公司的代表进行了对话。而在这次对话的过程中,美团代表又再次向公众揭露了一个血淋淋的现象,外卖骑手既不是美团的员工,只有三块钱的保险费还得从佣金里扣除。

这位来自美团的代表表示,目前在美团平台上的注册外卖员中接近1000万人,但都不是美团的员工,而是属于外包的关系。只能给交3元/天的商业险,这钱是从佣金里扣,骑手发生问题后由商业保险来承担,商业险包含保额60万的身故伤残险,还有5万元的医疗费用。

简简单单一句话,“都不是美团的员工,而是属于外包的关系。”就已经把数百万外卖骑手的安全推还给了社会。没错这就是事实,通过外包政策减少平台的负担,看似无可厚非,毕竟美团又不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企业。但是,为什么现在网上关于美团外卖的负面新闻源源不断呢?

美团究竟应不应该给外卖骑手上保险?

此前,有媒体对美团模式进行了解读。其实,就是美团将旗下的部分业务外包给了第三方企业,然后由该企业直接与外卖骑手建立劳动关系,再由这些外卖骑手为美团提供相应的服务。美团在其中扮演的身份是发包方,美团与该企业之间的关系属于业务外包,美团与外卖骑手属于外包关系。

并且,类似的情况在互联网行业内部非常普遍。比如一些推广平台,旗下会有很多代理运营商,也会招聘一些业务推广人员,这些业务推广人员也不是直接跟平台签合同,而是跟代理签合同。简单来说,就像是开放商、包工头跟工人之间的关系。更关键的是,大多数的承包方只会按照最低标准给员工缴纳社保甚至有的连社保都不缴纳,为的就是图省钱!

事实上,我们能说美团这种操作有问题吗?当然不能,毕竟这种操作合法合规,不然美团代表也不敢当众公开外包这件事。所以说,在这件事上,美团确实没有违反任何劳动关系的规则。但问题是,网上舆情的焦点围绕的是这件事能否在道德上站得住?因为根据去年财报显示,外卖依旧占据了美团所有业务营收的50%以上,如果没有外卖骑手为美团奔波,那么美团业务也不会做这么大。因此,从社会回报的角度来看,大众是希望美团能够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不过,美团公司的代表将原因归结于“增加企业的一些负担”。那么问题来了,市值万亿以上的美团真的“交不起”保险吗?

涉嫌“二选一”,美团财报表现堪忧

事实上,之前有位博主专门为美团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去年486亿的骑手工资来算,大概可以推算出,养老保险加上工伤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美团需要支付约为200亿左右的资金。但这是按1000万美团骑手来算的,事实上,稍微懂行的人都明白,哪里可能真会有1000万人去跑美团外卖,能有百万活跃骑手就不错了。不过即使这样算下来,也得几十亿的资金。

但如果按千亿营收来算,应该占不了整体营收的10%,貌似美团为外卖骑手交保险也不会带来多大的经营风险。但事实上,别看美团在去年营收千亿,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更关键的是,今年美团的财报可能依然不会太好看。

4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一消息传来,业界也是直接“炸锅”了。而真正让众人知道涉嫌垄断要承担非常严重的后果,其实是在阿里公布财报之后。根据阿里财报显示,由于受罚款影响,阿里遭遇了近十年来的首次亏损。

那么回到美团身上来看,罚款意味着今年盈利难度更大,财报自然不会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估计美团的投资人也都做好了心理准备。而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团所涉及的“二选一”是跟核心的外卖业务有关。作为核心业务,美团外卖是撑起万亿市值的关键,而这次调查之后,美团在外卖行业肯定会受到一定限制,如何能确保外卖业务营收不下滑,可能才是美团今年要解决的最大难题。

当然,这一切也只能说是美团自作自受,毕竟美团不光对外卖骑手“小气”,对待商家也比较狠心。此前有媒体曝光,美团对于不接受“二选一”潜规则的商家,要么调低排名,要么提升佣金,这样一来,商家要么选择屈服,要么就只能退出平台。

为了“下一个十年”,美团选择疯狂下注

我们反复强调外卖业务对美团的影响,主要是想表达,美团除了外卖业务之外,没有其它可以拿得出手的业务。之前酒店业务算是一个,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估计这两年的表现都不会很稳定。而在美团公布的财报中,我们还注意到,美团正为了“下一个十年”而疯狂下注。

根据美团财报显示,去年四季度营收高达379.19亿,同比增长了34.7%,但净亏损却也有14.37亿。美团在四季度亏损最大原因,其实就是因为疯狂下注的“新业务”,不惜以亏损为代价换取新业务的市场规模,足可见美团对新业务的重视程度。这些新业务主要包括美团优选(社区团购)、美团买菜和美团闪购。尤其是社区团购,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美团可能会选择这个市场再造一个“美团”。

从美团全年财报表现来看,新业务的确是拉低其业绩表现的主要板块,尤其随着经营成本增加,其亏损也从2019年的67亿元扩大到了109亿元。美团不惜代价疯狂下注,除了看中社区团购市场的未来,主要也跟竞争对手太多有关。此前,滴滴和阿里已经先后宣布对社区团购业务不设上限,对于美团来说,社区团购这场仗可比当初外卖市场的三巨头争霸还要激烈。

而对于新业务何时才能实现盈利,美团自己其实也没有底。之前,王兴就曾表示,“并不确定社区团购的模式与盈利时间表。”这就意味着,美团在社区团购领域的投入只会继续增加,直到整个行业决出“大小王”。

不过问题是投资人还能承受得住漫长等待吗?毕竟美团“烧钱”已久,好不容易才有所转变,为了新业务又开始了新一轮“烧钱”,整个过程中,王兴等美团一众高管的钱袋子是越来越鼓,美团的市值也扩大了N倍,但投资人的钱袋子也跟着鼓起来了吗?恐怕未必。或者可以说,尚未达到预期的投资回报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美团持续不断“烧钱”,现在又因“二选一”垄断等原因,主营业务也在接受调查当中,再加上股票因此受到了波动,投资人对美团的信心究竟还剩下多少?反正,我们对美团的未来不太看好,毕竟新业务的“故事”虽然很美,但还要经历“补贴大战”,而这回的入局者各个来头不小,美团能不能笑到最后,谁也不敢乱下结论。

试问,美团现在敢将“下一个十年”梭哈在新业务上,投资人敢吗?如果投资人的信心遭到动摇,光靠自身业务的营收,美团如何再造一个“美团”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团怎么加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