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新手教程求教!

胡玉林,笛子演奏家、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创作作品:天雨、叹、竹语、铜岭竹吟、生命之恋等;2008年获文化部文化奖全国笛子比赛青年B组第一名,2012年获江南丝竹比赛组合类最高奖,2012年参加全国农民春晚演奏((扬鞭催马运粮忙)),2014年参加央视网络春晚演奏((铜岭竹音));曾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笛子独奏音乐会,发明演奏新技法:指孔演奏法、和弦演奏法、两声部快速吐音演奏法等。

  一曲枫叶落,余音动长空。笛声起落间,国人的中国风情怀往往被绵长的音符勾起,一丝一缕,每个音符都透着浓浓的民族意蕴,仿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珠玉。一竿竹笛,也寄予了一位年轻人多年的民族音乐梦想。

  胡玉林,一位80后青年笛子演奏家,被称为笛界“奇才”。笛子对胡玉林有着天然的魔力,自学成才的他6岁便能吹出一首完整的《祝你生日快乐》,技惊四邻。17岁时,胡玉林创作的笛子独奏作品《抗洪曲》获得第二届江西省器乐大赛专业组唯一创作、演奏双项一等奖,证明了自己在笛子演奏方面的天赋和实力,也更坚定了他在笛乐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坚定决心。

  技艺打磨重师承。幼年受民间艺术家刘德成老师启蒙,加之习艺勤奋刻苦,胡玉林打下了坚实的奏笛基本功。2008年,胡玉林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竹笛研究生,跟着著名笛子演奏家戴亚教授更深入地学习竹笛演奏技巧,同时也进一步钻研新技巧以及创作。学习期间,他也得到了北方笛子大师曾永清、李镇等老师的精心指导,技艺精进,日渐纯熟。在中央音乐学院求学期间,胡玉林参加了全国民族器乐大赛,一曲《天雨》吹得云气蒸腾、曲回九转。有评委说听胡玉林吹出的笛声引人入胜、走心走神。丹田用气,方能声动肝肠,正是他对笛乐、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与坚守,成就了他在笛声演奏方面的一方天地。

  求艺如同做学问,最高境界是于灯火阑珊处寻觅佳音,于云遮雾绕处洞若观火。对于笛子演奏家而言,则是能以一曲笛声悠扬,令听者心绪百转。听过胡玉林独奏音乐会的人,总是惊叹于他精湛的技艺,无论是旋律、音色还是技法,都“非常不可思议”!这源于他对笛子演奏不断的摸索和创新,并创造性地掌握了一些演奏技巧,如同时吹出多个音的和音效果,可以用一口气从一个音叠加到四个音同时奏出,还可以用一口气奏出和声连接;在第一指按孔吹出音准极好的旋律;两声部快速吐音演奏。秉承民族音乐的内涵,胡玉林积极探究西洋器乐在某些方面上的优势,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反复实践,在竹笛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发明创新了多种演奏技巧,如指孔演奏法,泛双音演奏法,和弦演奏法,两声部双吐复调演奏法,低音七孔笛演奏超出三个八度的指法等。论坛上,经常有观看过胡玉林演出的竹笛爱好者发帖,求教胡玉林的特殊演奏技法。

  胡玉林巧妙地运用了这些演奏技法,凭借不同寻常的音乐理解力,创作了多首独奏曲及乐队协奏曲。师从戴亚教授求学期间,胡玉林更深入地认识到,创作有利于音乐家更深入地演奏,更能体会作品中深含的韵味。2008年,他的原创音乐作品《天雨》获得文化部“文华奖”全国笛子比赛青年B组第一名;《竹语》、《追影》、《传说》、《叹》等原创作品,胡玉林都大胆地将自创技巧运用其中,拓展了竹笛的音域,也丰富了竹笛这件古老民族乐器的音乐表达方式,从而为笛子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独奏、协奏及作曲家的各种需要,开辟了新的领域。

  闲暇时间,胡玉林还经常与笛子制作家董雪华先生一起研究和改良笛子。通过改良,胡玉林拓宽了笛子的音域,把原来竹笛的最低音向下拓展了三个音,有些低音孔分别能演奏出九个泛音。他的第二种探索发明,是把笛头当为吹孔,在吹孔以上打出六个按孔,即可奏出三个八度,音色独特,增加了笛子的表现功能。这些创举让竹笛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拓展了竹笛的表现空间,为更多好作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传道授业,如薪传火。受益于良好的师承,胡玉林在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之后,选择进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为一名竹笛专业教师。听众认为他的笛子演奏“有深度、有广度、有难度”,在教学中,他采用的则是启发性教学,通过轻松诙谐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不同技巧组合起来,并融入个人情感。作为老师的胡玉林执教严格,门下屡出高徒,多位学生在全国民族器乐大赛等多类竹笛比赛中获奖。胡玉林非常喜欢与学子们分享笛艺,共话音乐人生,中国百校巡演活动中,大学生们经常能看到他义教的身影,他也受到了学子们的广泛喜爱。在清华大学与竹笛爱好者们分享《竹笛技术与音乐表现力》时,听过讲座的学子说,能感觉到胡玉林已和竹笛融为一体,笛声仿佛他的第二语言,在笛声中能感悟青春的力量。

  胡玉林认为,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诸多快餐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民族音乐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是说要摒弃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民族音乐也能自然地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他坚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音乐家们的努力,民族音乐也会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目前,胡玉林已经为《画皮》、《倾世皇妃》、《天涯明月刀》、《关中女人》等十几部知名影视剧和舞剧配乐,并忙于参加国内和国际的各类演奏表演。近两年,他受印度文化部之邀参加世界笛子音乐节,并在爱沙尼亚举办笛子独奏音乐会。将笛声带出国门,胡玉林用民族音乐跟世界对话,他希望将民族乐传播得更远。

  有人将刚刚三十而立却技艺满怀的胡玉林比作竹笛界一股清新的空气。演奏台上的胡玉林,一呼一吸间,笛声起伏、衣袂翻飞。胡玉林用一杆竹笛吹出了自己的音乐江湖,作为一位身兼演奏、作曲、教育于一身的优秀青年演奏家和青年教师,他也以孜孜以求的勤奋和旺盛的创造力,成为青年音乐人的表率,传递着奋斗不息的正能量。(徐星瀚)



《现象学视野下的笛子独奏曲《深秋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象学视野下的笛子独奏曲《深秋叙》(3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现象学视野下的笛子独奏曲深秋叙在20世纪80年代末,著名的板胡演奏家穆祥来创作的笛子独奏曲深秋叙,是我国建国以来优秀的作品之一,张平、纪维剑在笛曲 探微中说:该作品为我国竹笛音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和音乐表现内容的深度如曲式结构、和声、配器、旋律调性等音乐语言的有机结合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在音乐美学、音乐音响学、音乐语言材料的科学使用等方面填补了许多竹笛音乐创作史上的空白。;一、从现象学音乐作品的本质特性来分析深秋叙的创作背景穆老师曾经说过音乐是有密码的;,在创作深秋叙前,他在向作曲家王西麟求教时,当王西麟老师问他喜欢听什么的时候,穆老师说喜欢听交响乐,王西麟老师知道穆老师是搞民乐的,于是王西麟老

2、师让穆老师唱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乐的主题,后来在创作深秋叙时,穆老师是感受到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那种感情,接收到了其音乐中的密码;,感受到了音乐中的精神。模仿肖斯塔科维奇的这段第八交响乐的主题,穆老师创造性地运用A调低音大笛,利用低音笛深沉而醇厚的音色,再加上南北派竹笛演奏技法的综合运用,创作了深秋叙。深秋叙从被穆老师创作出来的那一刻起,它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品了,但它被演奏不是一个;,而是无数个;,就像这首作品经过中央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家王次恒老师首演之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20多年来,被众多笛子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所熟悉,并且在各种音乐会舞台上演奏这首作品。每一次演奏这首深秋叙,尽管它的乐谱大

3、体上是相同的,但是每次的演奏效果却不可能是真正完全相同的,每一个演奏者对每一个句子的处理都会加上自己的感受。与穆老师同时期的演奏者吹奏这首作品,和现在的演奏者吹奏这首作品时所具备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不同演奏者在面对同一首作品时,在音乐的个性、情调、细节处理等方面是不会完全一致的,就算是同一个人演奏同一首作品,每次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这也是茵加尔顿的观点。茵加尔顿认为,不能把音乐作品和这部音乐作品的演奏混为一谈。二、从音乐作品的内在时间来讲述深秋叙穆老师创作深秋叙时,所体验到的东西早已消失了,我们不管是演奏还是在听这首作品,只不过是在由它影响下所产生的体验基础上来推测穆老师的体验而已

4、。后人对于这首曲子的理解也是如此,例如,有人这么理解:曲子标题的深秋二字及旋律给人的感觉是,乐曲需要表达出一种深沉而旷达的意境。叙,是文学体裁上的叙述,或是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诉说。穆祥来老师通过低音大笛子特有的低沉音色,描绘了秋风瑟瑟、黄花满地的秋天特有的景色,这凄清的画面仿佛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丝丝回忆和屡屡感慨。;这些有可能是穆祥来老师在创作深秋叙时的感受,但也有可能是后人听了这首作品后对穆老师当时创作心境的一种推测。深秋叙这首作品用茵加尔顿的现象学观点来分析,它不单单是一个乐谱,这首作品并不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空间中,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一件可以存放于空间的实物。听众在听深秋叙时,会在时间观念上

5、充满主观、内在的色彩,比如深秋叙中较慢的行板和在物理时间上具有同等长度的部分小快板,听众会感觉到前者要比后者时间长,尽管它们在物理时间上是相等的,这就是茵加尔顿所说的音乐作品的内在时间结构,并不是外在因素决定的,而是取决于音乐作品本身内部的性质和因素。笔者并不知道穆老师创作深秋叙是否是为了表达;悲秋的情怀,即使不是为了表达,深秋叙这首作品也没有因此而不成为音乐作品。韩文艺在他的论文中指出,深秋叙采取了最适合反映艺术审美特性的悲剧体裁,作品通过描述在深秋季节嘹嘹呖呖声宵碎的景色,表现了乐曲中主人公当时的境遇与心情,刻画了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即希望与绝望、自得与寂寞、欢愉与伤感、愤怒与宽容并存的心情

6、,优美的意境将主人公当时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就像茵加尔顿所说的同一部音乐作品常常在特定的演奏和演出环境下引起某种情(下接第61页)感,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引起完全另外一种情感,或根本不引起任何情感。;这让笔者想起小时候上音乐课,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也是如此,音乐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在听完这段音乐后想到了什么?这段音乐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每次老师这样问的时候,笔者脑子里通常什么都没有,同学们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最后老师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之后我们会恍然大悟,原来这段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是这样的。因为每天在固定的教室里学习,没有了那种意境,在听音乐的时候,怎么也想象

7、不到作曲者创作这首作品时的所思所想。所以说,不能认为深秋叙所引起的那种悲秋情感乃是其特有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反对深秋叙确实表达了悲秋之情。三、深秋叙音乐作品中的非声音成分情感品质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品质,与音乐作品的声音成分结合得极为紧密,就像深秋叙在乐曲上的非声音成分的情感品质是同声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只能反映在声音构成物上,无法以其他形式存在,二者紧密结合为一体,在声音上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深秋叙特有的情感品质同一般的情感品质不同,它是独特的、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深入到声音中去,从而打动人们的心灵。每一位听众在听深秋叙时,其情感体验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一首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深秋叙这首笛子独奏曲,在中国竹笛音乐艺术史上具有特殊意义。本文运用茵加尔顿的现象学理论对深秋叙进行全新解读,从而对深秋叙有了进一步认识,笔者在之后的演奏中会更加体会到作品中的意境。参考文献:【1】刘强.笛曲深秋叙的音乐语言与演奏特点.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4(04).【2】韩文艺.笛曲深秋叙的演奏体会.大众文艺,2011(23).【3】宋瓔芮.音乐的风语者;访胡琴演奏家穆祥来.琴童,?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笛子新手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