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2022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还有什么重大赛事能用5G8K超高清显示屏直播?

从全球视角来看,目前 5G 无论是在技术、标准、产业生态还是网络部署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5G 落地的最后一环——应用场景正逐渐在各行各业实现。5G 应用落地有哪些规律?哪些应用最先走向成熟?本报告立足 ITU 定义的三大应用场景,并结合当前 5G 应用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主要研究 VR/AR、超高清视频、车联网等十大应用场景,并给出各个场景的融合应用时间表。

5G 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作为 4G 通信技术的延伸,将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5G 时代,“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原有的互联互通界线将被打破,所有的“人”和“物”都将存在于一个有机的数字生态系统里,数据或者信息将通过最优化的方式进行传递。从全球视角来看,目前 5G 无论是在技术、标准、产业生态还是网络部署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5G 落地的最后一环——应用场景正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5G 性能指标和关键技术

相较于 4G,在传输速率方面,5G 峰值速率为 10-20Gbps,提升了 10-20 倍,用户体验速率将达到 0.1Gbps-1Gbps,提升了 10-100 倍;流量密度方面,5G 目标值为 10Tbs/km2,提升了 100 倍;网络能效方面,5G 提升了 100 倍;可连接数密度方面,5G 每平方公里可联网设备的数量高达 100 万个,提升了 10 倍;频谱效率方面,5G 相对于 4G 提升了 3-5 倍;端到端时延方面,5G 将达到 1ms 级,提升了 10 倍;移动性方面,5G 支持时速高达 500km/h 的通信环境,提升了 1.43 倍。具体指标对比如表 1-1 所示。

为了达到性能指标的要求,5G 将综合运用大规模多天线技术(Massive MIMO)、新型多址、新型信息编码、通信、超密集组网、D2D 等关键技术。除此之外,5G 还将引入全新的构架解决方案——允许在通用物理信息基础设施上创建一组逻辑上独立的网络,称之为“网络切片”。网络切片可以根据垂直行业的业务需求量身定制,使 5G 能够真正成为全社会共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二)本报告研究的 5G 十大应用场景

ITU 定义了 5G 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及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如图 1 所示。eMBB 场景主要提升以“人”为中心的娱乐、社交等个人消费业务的通信体验,适用于高速率、大带宽的移动宽带业务。mMTC 和 uRLLC 则主要面向物物连接的应用场景,其中 eMTC 主要满足海量物联的通信需求,面向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uRLLC 则基于其低时延和高可靠的特点,主要面向垂直行业的特殊应用需求。本报告立足 ITU 定义的三大应用场景,并结合当前 5G 应用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主要研究 VR/AR、超高清视频、车联网、联网无人机、远程医疗、智慧电力、智能工厂、智能安防、个人 AI 助理以及智慧园区等十大应用场景。

图 1-2 5G 十大融合应用场景

5G 产业影响力及商业模式分析

(一)5G 产业链全景图

(二)5G 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5G 所具有的高速率、广覆盖、低时延特性,为经济社会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前提和基础平台。依托技术领先、产业先发和市场庞大等优势,5G 的快速发展将带动移动通信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 5G 高速率大带宽的要求,需要优先进行骨干网升级,将明显驱动、等通信设备产业优先发展,预计 2021 年光模块产业规模将达到 140 亿元,光纤光缆产业规模将达到 500 亿元。由于 5G 频段提升,5G 基站数量会大幅增加,预计宏基站 2021 年将建成 50 万个,微基站将突破 150 万个,这将进一步带动射频等通信设备产业爆发式增长,预计产业规模将达到 860 亿元。综合分析预计 5G 核心产业规模将在 2025 年达到 1 万亿元。

5G 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 IT 技术结合,催生多种新应用、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推动 VR/AR、超高清视频、车联网、联网无人机等产业升级,极大地满足了消费领域的多样化、高层次需求。预计在 5G 带动相关垂直行业市场规模将在 2025 年达到 3 万亿元。

虚拟现实 / :融合 5G 的 VR/AR 产业将进一步充分渗透互动娱乐、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教育商业等相关产业,推动其产生全新模式的变革。预计到 2025 年,全球 VR/AR 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 3000 亿元,其中我国市场将占超过 35%。

超高清视频:随着网络速率的提升、应用终端的逐步完善,移动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也将向超高清视频能力快速演进。预计 2025 年,在 5G 的带动下超高清视频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约 1.75 万亿元。

车联网:随着 5G 技术与汽车工业的结合,汽车生产商如比亚迪、长安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的生产。而运营商、设备商(如中国联通、百度、中兴等)则通过与自动驾驶垂直领域合作伙伴(如清华、大唐、福特、一汽等)的联合创新来构建协同化汽车驾驶生态系统。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5G 联网汽车将达到 1000 万辆,市场规模将达到约 5000 亿元。

联网无人机:成熟的 5G 技术将增强无人机制造、各类传感器、无人机运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拓展 5G 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商的业务范围。预计到 2025 年,小型无人机软件、硬件、应用和服务等市场规模将达到约 2000 亿元。

1、基于流量的商业模式

5G 早期最先成熟的是增强移动宽带(eMBB)应用场景,该场景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2C),该场景下流量经营仍然是运营商的主要商业模式。5G 时代,运营商需要加快用户分级的智能管道升级,实现差异化的流量收费模式。

2、基于连接的商业模式

对于大连接场景,连接是基本收入来源。该场景下,可以单独提供连接,也可能包括一些终端设备和模组,运营商可以按照设备采用卡用户收益(月 / 年)等方式收费。

3、基于网络切片的商业模式

5G 时代,运营商能够根据不同垂直行业和特定区域定制化网络切片以支撑相应的业务开展。对于垂直行业用户。可以直接向运营商购买网络切片,一般采用按年计费的方式

4、基于完整解决方案的的商业模式

对于某些垂直行业,如制造业,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挑战。运营商可以依托 5G 服务提供商的优势,为工业企业提供包括工厂内外连接、设备终端数字化改造、平台层一整套解决方案,按年度收取服务费。相较于前几种模式,该商业模式的附加值更高,但运营商在垂直行业的专业对手更多,竞争也更加激烈。

VR/AR 是近眼现实、感知交互、渲染处理、网络传输和内容制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新形势下高质量 VR/AR 业务对带宽、时延要求逐渐提升,速率从 25Mbps 逐步提高到 3.5Gbps,时延从 30ms 降低到 5ms 以下。伴随大量数据和计算密集型任务转移到云端,未来“Cloud VR+”将成为 VR/AR 与 5G 融合创新的典型范例。凭借 5G 超宽带高速传输能力,可以解决 VR/AR 渲染能力不足、互动体验不强和终端移动性差等痛点问题,推动媒体行业转型升级,在文化宣传、社交娱乐、教育科普等大众和行业领域培育 5G 的第一波“杀手级”应用。

2、5G 融合应用时间表

威尔文教“VR 超感教室”:2019 年北京教育装备展上,北京威尔文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展示了“VR 超感教室”。威尔文教将基于“5G++VR”,打造便捷高效的端到端云计算平台,构建 VR 智能教学生态系统。

华为视频 VR 版:华为在上海发布了全球首款基于云的 VR 连接服务,同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会发布一款颠覆性的 VR 终端。通过智终端、宽管道、云应用的 5G 典型业务模式,Cloud VR 将成为 5G 元年最重要的 eMBB 业务之一。

江西 5G+VR 春节联欢晚会:2019 年江西省春节联欢晚会首次采用 5G+8K+VR 进行录制播出。现场观众可以通过手机、PC 以及 VR 头显等多种方式体验观看,尤其是 VR 头显用户可以体验沉浸式观看。

作为继数字化、高清化媒体之后的新一代革新技术,超高清视频被业界认为将是 5G 网络最早实现商用的核心场景之一。超高清视频的典型特征就是大数据、高速率,按照产业主流标准,4K、8K 视频传输速率至少为 12-40Mbps、48-160 Mbps,4G 网络己无法完全满足其网络流量、存储空间和回传时延等技术指标要求,5G 网络良好的承载力成为解决该场景需求的有效手段。当前 4K/8K 超高清视频与 5G 技术结合的场景不断出现,广泛应用于大型赛事 / 活动 / 事件直播、视频监控、商业性远程现场实时展示等领域,成为市场前景广阔的基础应用。

表 3-2 超高清视频应用场景指标参数

图 3-4 5G+超高清视频直播场景示意图

2、5G 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5 5G+超高清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6 5G+超高清视频融合应用案例

北京冬奥会赛事 8K 制播:2022 年北京 - 张家口冬奥会中,将充分利用 5G 开展重大活动、重要体育赛事直播,北京明确了“5G+8K”超高清视频发展方向。产业界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 8K 超高清的转播 / 直播落地,助推我国 8K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

央视春晚 5G+4K/5G+VR 超高清直播:2019 年央视春晚主会场与深圳分会场进行了 5G 4K 超高清视频直播,画面流畅、清晰、稳定,标志着中国电信央视春晚 5G 4K 超高清直播工作圆满完成。

云栖大会 5G+8K 远程医疗模拟:在 2018 年云栖大会上,中国联通、阿里云、京东方等企业创造性地完成了首个 5G+8K 视频技术在远程医疗上的应用展示,标志着 8K 超高清直播技术实现商用成为可能。

车联网是智慧交通中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之一,通过 5G 等通信技术实现“人—车—路—云”一体化协同,使其成为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中最为典型的应用之一。融入 5G 元素的车联网体系将更加灵活,实现车内、车际、车载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互通,推动与低时延、高可靠密切相关的远控驾驶、编队行驶、自动驾驶具体场景的应用。远控驾驶,车辆由远程控制中心的司机进行控制,5G 用于解决其往返时延(RTT)需要小于 10 毫秒的要求。编队行驶,主要应用于卡车或货车,提高运输安全和效率,5G 用于解决 3 辆以上的编队网络高可靠低时延要求。自动驾驶,大部分应用场景如紧急刹车,V2P、V2I、V2V、V2N 等多路通信同时进行,数据采集及处理量大,需要 5G 网络满足其大带宽(10Gbps 的峰值速率)、低时延(1 毫秒)和超高连接数(1000 亿连接)、高可靠性(99.999%)和高精度定位等能力。

表 3-3 车联网应用指标要求

图 3-7 5G+车联网场景示意图

2、5G 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8 5G+车联网融合应用时间表

北京房山国内首个 5G 自动驾驶示范区:房山区政府与中国移动在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打造国内第一个 5G 自动驾驶示范区,建成中国第一条 5G 自动驾驶车辆开放测试道路,可提供 5G 智能化汽车试验场环境。

R&S、华为 5G V2X 测试:华为和罗德与施瓦茨(R&S)合作,在德国慕尼黑开展 5G V2X 通信,用于移动汽车现场测试中的协同驾驶应用,对 5G 应用于远程自动驾驶控制奠定良好基础。

厦门全国首个商用级 5G 智能网联驾驶平台: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公交集团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在厦门 BRT 上建设全国首个商用级 5G 智能网联驾驶平台,推动厦门 BRT 最终实现无人驾驶。

5G 网络将赋予网联无人机超高清图视频传输(50-150Mbps)、低时延控制(10-20ms)、远程联网协作和自主飞行(100kbps,500ms)等重要能力,可以实现对联网无人机设备的监视管理、航线规范、效率提升。5G 网联无人机将使无人机群协同作业和 7x24 小时不间断工作成为可能,在农药喷洒、森林防火、大气取样、地理测绘、环境监测、电力巡检、交通巡查、物流运输、演艺直播、消费娱乐等各种行业及个人服务领域获得巨大发展空间。

图 3-10 5G+联网无人机融合应用场景示意图

2、5G 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11 5G+联网无人机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12 5G+联网无人机融合应用案例

上海 5G 无人机高清现场直播:搭载 5G 通信技术模组的无人机在上海虹口北外滩,成功实现了一场基于 5G 网络传输叠加无人机全景 4K 高清视频的现场直播。

5G 无人机电力巡检: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变电运行专业在全国率先实现“5G 无人机+程序化操作”,由东莞联通提供 5G 网络信号支持,进行电力线设备巡检,变电站设备上的信号灯、字迹在电脑屏幕上均清晰可见。

杭未来研创园 5G 无人机物流:杭州余杭未来研创园已实现无人机利用 5G 网络将识别的画面传输到后台监控平台规划路径,并依靠 5G 实时视觉识别来确认投放点,完成物流配送。

通过 5G 和物联网技术可承载医疗设备和移动用户的全连接网络,对无线监护、移动护理和患者实时位置等数据进行采集与监测,并在医院内业务服务器上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医护效率。借助 5G、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医生可以通过基于视频与图像的医疗诊断系统,为患者提供远程实时会诊、应急救援指导等服务,例如基于 AI 和触觉反馈的远程超声理论上需要 30Mbps 的数据速率和 10ms 的最大延时。患者可通过便携式 5G 医疗终端与云端医疗服务器与远程医疗专家进行沟通,随时随地享受医疗服务。

图 3-13 5G+医疗融合应用场景示意图

2、5G 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14 5G+医疗融合应用时间表

全国首例 5G 远程心脏手术:中国移动、华为协助海南总医院通过操控接入 5G 网络的远程机械臂成功完成了位于北京的患者的远程人体手术——全国首例 5G 网络下实施的远程手术。

5G 智慧医疗联合创新中心:上海市第一医院正在打造 5G 智慧医疗联合创新中心,将涵盖远程查房、区域医学影像中心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教学、远程操作机械臂诊疗等服务。

中日友好医院 5G 室内数字化系统:北京移动携手华为完成了中日友好医院 5G 室内数字化系统部署,为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移动检测、移动会诊等应用提供了 5G 网络环境。

5G 技术将在智慧电力的多个环节得到应用。在发电领域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需实现高效的分布式电源接入调控,5G 可满足其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远程调度与协调控制、多系统高速互联等功能。在输变电领域,具有低时延和大带宽特性的定制化的 5G 电力切片可以满足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要求,提供输变电环境实时监测与故障定位等智能服务。在配电领域,以 5G 网络为基础可以支持实现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实现故障处理过程的全自动进行。在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领域,通信网将不再局限于有线方式,尤其在山地、水域等复杂地貌特征中,5G 网络部署相比有线方式成本更低,部署更快。

图 3-16 5G+智慧电力融合应用场景示意图

2、5G 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17 5G+智慧电力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18 5G+智慧电力融合应用案例

河南高压变电站 5G 测试站: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与河南移动的密切配合下,国内首个 500 千伏级以上高压 / 特高压变电站 5G 测试站在郑州官渡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通过 5G 网络成功实现了变电站与省电力公司的远程高清视频交互。

广东 5G 智慧电网试点: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开幕日,广东移动与南方电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共同启动了面向商用的 5G 智慧电网试点。目前,已开展的智慧电网探索包括分布式配网、应急通信、配网计量、在线监测等方面。

江苏 5G 电力切片测试: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与华为公司在南京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个基于 5G SA 网络的电力切片测试。测试证实切片具备安全隔离性,能够实现电网对于负荷单元毫秒级精准管理的业务需求。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5G 独立网络切片支持企业实现多用户和多业务的隔离和保护,大连接的特性满足工厂内信息采集以及大规模机器间通信的需求,5G 工厂外通信可以实现远程问题定位以及跨工厂、跨地域远程遥控和设备维护。在智能制造过程中,高频和多天线技术支持工厂内的精准定位和高宽带通信,毫秒级低时延技术将实现工业机器人之间和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设备前所未有的互动和协调,提供精确高效的工业控制。在柔性制造模式中,5G 可满足工业机器人的灵活移动性和差异化业务处理的高要求,提供涵盖供应链、生产车间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务。智能工厂建设过程中,5G 可以替代有线工业,节约建设成本。

图 3-19 5G+智能工厂融合应用场景示意图

2、5G 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20 5G+智能工厂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21 5G+智能工厂融合应用案例

5G 三维扫描建模检测系统:浙江移动通过与杭汽轮集团合作,建立了 5G 三维扫描建模检测系统。该系统使得检测时间从 2-3 天降低到 3-5 分钟,在实现产品全量检测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质量信息数据库,便于后期质量问题分析追溯。

5G 航天云网接入试验:贵阳市 5G 实验网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已完成 5G 创新实验室对航天云网的平台接入,通过 5G 网络将海量工业设备信息以超低时延实时上传到云端,实现对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及设备状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大众 5G 微缩汽车流水线:德国大众公司展示了一条基于 5G 技术的微缩汽车组装流水线。与现有的随机监测相比,这种生产方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

视频监控是智能安防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5G 超过 10Gbit/s 的高速传输速率和毫秒级低时延将有效提升现有监控视频的传输速度和反馈处理速递,将使智能安防实现远程实时控制和提前预警,做出更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安防监控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获取到更多维的监控数据。在公交车、警车、救护车、火车等移动的交通工具上的实时监控将成为可能。森林防火、易燃易爆品等监管人员无法接近的危险环境开展监测的成本将大幅下降。在家庭安防领域,5G 将使单位流量的资费费率进一步下降,将推动智能安防设备将走入普通家庭。

图 3-22 5G+智能安防融合应用场景示意图

2、5G 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23 5G+智能安防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24 5G+智能安防融合应用案例

南昌智能视频云监控:江西电信、华为公司、云眼大视界携手在南昌新建区丽水佳园完成了江西省内首个 5G 网络环境下的智能视频云监控实验点。借助 5G 网络,智慧云眼通过人脸、车牌识别、分析功能,可实现小区进出人员、车辆的识别。

新松 5G 智能巡检机器人:沈阳新松与辽宁移动共同建立的 5G 创新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开展了基于 5G 环境下智能巡检机器人设备的测试和验证,调试完成后将被应用在华晨宝马、新松、沈阳机床等工业企业厂区巡检、园区巡逻等领域。

广州 5G 公交实时监控: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在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展示了 5G 公交实时监控。展出的样车,实现了全车六路 720P 高清制式视频实时监控,具备了人脸图像采集、实时比对分析、实时自动报警提示的功能。

5G 时代将有更多的可穿戴设备加入虚拟 AI 助理功能,个人 AI 设备可借助 5G 大带宽、高速率和低延时的优势,充分利用云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力量,实现更快速精准的检索信息、预定机票、购买商品、预约医生等基础功能。另外,对于视障人士等特殊人群,通过佩戴连接 5G 的 AI 设备能够大幅提升生活质量。除了消费者领域外,个人 AI 设备将应用在企业业务中,制造业工人通过个人 AI 设备能够实时收到来自云端最新的语音和指令,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体验。

图 3-25 5G+个人 AI 设备融合应用场景示意图

2、5G 融合应用时间表

导盲头盔:华为 META 通过云端智能控制终端 DATA 实现头盔与云端平台之间的连接,可为视力障碍人群提供人脸识别,物体识别,路径规划,避障等服务。

虚拟键盘:NEC 公司推出利用新型增强现实(AR)技术的 ARmKeypad,允许用户借助头戴式眼镜设备和手上佩戴的智能手表来使用虚拟键盘。

智能手表:Apple、华为等主流智能手表厂商纷纷瞄准 5G,积极集成各类 5G 应用如 AR、AI 监护等到新智能手表产品中。

智慧园区是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在 5G 时代,利用 5G 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将智能工厂、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金融等多种应用场景融于园区中,为园区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园区产城融合提供新的路径。

图 3-28 5G+智慧园区融合应用场景示意图

2、5G 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29 5G+智慧园区融合应用时间表

图 3-30 5G+智慧园区融合应用案例

杭州新天地 5G 智慧园区:2019 年 3 月 21 日,“创见·未来 杭州新天地 5G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杭州新天地举行,宣告浙江首个华为 - 联通 5G 智慧园区正式落户杭州新天地。

河南 5G 智慧物流园区:2019 年 4 月 7 日,传化智联携手中国电信、华为科技、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河南首个 5G 智慧物流园区——传化物流小镇 5G 智慧物流园区建设,预计明年将投入试运营。

首钢 5G 智慧园区:2018 年 10 月,中国联通和首钢集团在首钢园区举行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双方将携手把首钢园区打造成国内首个 5G 示范园区,并在建设 5G 产业园区、奥林匹克文化推广、冰雪运动发展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

从我们的研究来看,5G 应用有如下规律:

二是 5G 应用未来的主要市场将面向垂直行业应用,跨界融合是 5G 的“必修课”。

三是 5G 应用时间与网络部署进度、垂直行业发展情况、国家政策推动密不可分。

四是 5G 应用中 VR/AR、超高清视频、联网无人机等应用是基础型应用,其他应用场景多是以上三者的叠加态。

图 4-1 5G 十大融合应用时间表

总而言之,5G 网络具有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等“天然”特性,结合人工智能、移动边缘计算、端到端网络切片、无人机等技术,在 VR/AR、超高清视频、车联网、无人机及智能制造、电力、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5G 与垂直行业的“无缝”融合应用必将带来个人用户及行业客户体验的巨大变革。

版权声明: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安防观察眼第3期:细探科技之美的硬核实力,打造奥运赛事天花板 17:13:58

随着各个安防企业陆续开工,行业升温,市场上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本周的政策热点和行业资讯,快来看看吧!

视频云储存行业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电子信息行业标准《视频云存储系统通用技术要求》(SJ/T)正式发布。本标准旨在规范视频云存储的功能和性能等要求,为视频云存储提供技术规范依据。起草单位有: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等。

该标准依托标准化工作统筹协调的原则,有利于为日趋成熟的视频物联网产业应用提供有效支撑,有利于培育和发展视频云存储的行业领先技术,引领视频监控细分行业数据存储的快速发展。

工信部:鼓励数据开发利用,支持推广数据安全产品和服务

2月10日消息,工信部网站发布再次公开征求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意见。

意见稿指出,行业(领域)监管部门鼓励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技术研究,支持推广数据安全产品和服务,培育数据安全企业、研究和服务机构,发展数据安全产业,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数据的创新应用。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将于2月中旬正式实施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等十三部门联合修订发布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将于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办法》将网络平台运营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等情形纳入网络安全审查,并明确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进一步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2022年安防行业8大趋势预判

②AloT将数字化并渗透至垂直行业

③融合系统将打破数据孤岛

④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至关重要

⑤清晰的安全成像在任何天气、任何条件、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时间都是标准的

⑥生物识别门禁将带来更高的安全性和效率

⑦零信任方法将成为网络安全的焦点

⑧绿色制造和低碳举措将大踏步前进

2021年,对于整个中国安防行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受实体清单和其它国际相关制裁影响,导致全产业链出现“缺芯潮”,市场需求旺盛,叠加供应链国产化需求以及疫情影响,芯片供应链持续紧张。

紧接着就是原材料涨价带来的产能紧张、上下游供应链失衡、订单交付延期、项目周期拉长等问题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接二连三出现。不少企业在2021年的业绩变化比较大,有24家安防相关的上市企业已经发布了2021年的年度业绩预告,从数据可看出,有11家企业实现盈利,另外13家企业都出现亏损,2021年,并不容易。

WI-FI芯片供应紧张不会明显缓解

据《电子时报》报道,业内消息人士透露,随着需求持续超过供应,Wi-Fi核心芯片的供应紧张状况预计在2022年不会明显缓解。

联发科指出,Wi-Fi 6/6E核心芯片的需求今年将大幅增长,这得益于此类芯片组在除路由器外的多种智能终端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和客户办公设备)中的快速整合。瑞昱则指出,到2022年底,仅Wi-Fi 6/6E的渗透率就将飙升至50%以上,其核心芯片供应将持续紧张。

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接近900亿美元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年智能传感器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接近350亿美元,未来几年,随着智能制造、物联网、车联网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全球对智能传感器产品的需求将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接近9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接近20%。

到2024年,智能交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00亿美元

据相关调查统计,到2024年,智能交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00亿美元,从2018年到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尽管这种发展速度很难说是爆炸性的,但智能交通系统正在全球范围内蓄势待发。

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如期举行,在展现文化融合自然少不了现代科技力量的加持。“科技冬奥”也是本届北京冬奥的主要特色,现场采用屏显系统8k超高清视频技术、5G+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疫情常态化防控设等方面细探科技之美的硬核实力,打造奥运赛事天花板。

据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整个鸟巢超大地屏首次实现全LED影像,以取代传统的地屏投影,创造了奥运历史上首个画质达到16K的光影屏。这也是全球首次规模化应用8K技术进行开幕式直播和重点赛事报道。

本次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了“分布式大规模天线技术”、“空频多维5G能力融合”、“载波聚合”、“全面的SA网络”、“5G切片”等黑科技,实现先进5G网络全覆盖,此外 ,京张高铁列车打造了全球首个高铁5G超高清奥运演播室,这也是全球首个高铁5G超高清奥运演播室。

据悉,4K摄像机可多机位同步工作,在极短时间内实现拍摄参数同步、极速对焦,精准捕捉运动员动作细节。视频素材通过图像处理后可形成多维度视频数据,做到视角全覆盖,让观众可以拥有上帝视角,自由调整观赏角度、画面大小。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局势下,防疫也成为冬奥场馆保障重头戏。冬奥组委会宣布实行闭环管理,科技防疫成为必要的辅助手段,随处可见的防疫机器人,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腋下创可贴等智慧防疫手段直接将全世界人民对本次冬奥会的安全感直接拉满。

△注:以上内容整理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20届郑州安博会将于2022年3月25-27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预计超30000平方米的展示规模。展示阵容庞大,覆盖数字安防、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智能交通&停车设备、音视频设备、生物识别、消防&应急救援、智能家居、警用装备等新产品、前沿技术与解决方案。同期多场超高“含金量”会议同期举行,为您一一揭秘未来发展动向,更有大咖莅临,带来思想碰撞,诚邀各安防同仁莅临参观。

北京2022冬奥正在火热进行中,央视频筹备已久的“VR看冬奥”产品正式推出,这是一款可以被安装在VR头戴硬件设备上的央视频VR应用,该应用首次支持了惊人的8K全景赛事直播,并提供超过约80小时北京奥运会现场直播和点播的沉浸式互动报道,让全国观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国冬奥代表队和世界运动员,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体育竞技的魅力。央视频VR也是总台5G 4K/8K AI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充分利用VR技术的优势,将VR和8K科技融合创新为总台赋能。

本次央视频VR看冬奥,让用户可以在身临其境的虚拟空间中,观赏六项热门运动,包括冰球、单板滑雪、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冰壶、短道速滑,还有开幕式和闭幕式。为了将VR的沉浸式体育赛事完美地呈现,央视频VR应用融合沉浸式实时3D场景渲染,用户输入与反馈交互,8K冬奥VR赛事直播、视频实时编解码播放等先进技术并配合高品质的VR头戴设备,给用户呈现出无与伦比的沉浸式观赛体验。

用户获得VR观赛体验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使用央视频指定的VR头戴设备;第二步在该设备的VR应用市场下载并安装央视频VR应用;第三步打开央视频VR应用选择体育赛事进行沉浸式观赛体验。

首先作为央视频VR的内容载体,央视频VR的头戴硬件设备的性能很优秀,我们使用了一款搭载了骁龙835的高性能芯片、101°视场角菲涅尔镜片,分辨率屏幕等硬件配置且性能均衡的VR一体机,配合O型佩戴结构,轻量化机身,细腻的织物质感覆层,让用户可以忽略硬件,完全沉浸VR的精彩体育赛事中。

当我们打开央视频VR应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全景冬奥赛事的观赛房间,该房间通过3D引擎的虚拟场景搭建并融合了高精度的贴图、灯光和材质,利用实时渲染技术,打造了有冬奥特色的8K冬奥观赛房间,让用户一进入虚拟房间就可以获得贵宾的感受。

用户输入与反馈交互主要是满足用户与体育赛事内容界面,赛事日程页面和奖牌榜单页面的交互需求,例如用户可以通过VR控制器指向VR冬奥赛事的视频菜单,并通过控制选项对内容进行选择等操作,同时视频菜单给予及时交互反馈,以实现用户的输入预期。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冬奥VR赛事的8K直播的现场制作,冬奥VR赛事的8K直播是分别由五台VR180摄像机和一台VR360摄像机沉浸式现场拍摄的,再通过现场制作团队的导演在导播台实时切换而输出高质量的“主路VR直播信号”。从传输直播和点播视频质量的角度来说,8K VR 180比8K VR 360有很大提升,8K VR180流相当于13K VR360,而且当使用同样的8K分辨率的180视频时,与360视频相比,用户视野中的像素数量增加了一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在视野中看到的像素数量。而且这次VR视频是以每秒60帧的速度录制和传播的,相比于日常使用的30帧,高帧率使视频中运动画面的播放更加流畅,尤其对于包含快速移动的体育项目如冰球、自由式滑雪等表现更为突出。

为了让大规模传输这种高分辨率和高帧率的VR视频成为可能,我们使用Tiled VR Streaming技术。将实时直播流切片成许多tiles(小片),再将这些小片编码并推送到CDN,同时对于一个VR视频,我们只调用用户当前视野中的tiles(小片)进行高帧数还原和重组,这样使得整个VR视野更加清晰,且整个应用运行得更加有效率。

正是因为这次央视频VR融合沉浸式实时3D 场景渲染,用户输入与反馈交互,8K冬奥VR赛事直播、视频实时编解码播放等先进技术,让用户的沉浸式观赛体验成为可能。除了使用央视频VR头戴设备观看冬奥全景体育赛事,用户也可以在央视频的APP或者PC浏览器上看到4K分辨率VR360和VR180的直播。

这次通过VR技术在央视频的应用,更加有效地拉近了用户之间的距离,从感受上仿佛你我仅在咫尺之间,更能促进用户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增加用户留存的同时,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增加央视频用户群的活力和生命力。央视频未来将更加着眼于VR应用端的深度和持续不断的优化,在做好沉浸式体验的同时更加提升互动性与个性化。结合台内优势的版权内容资源,央视频VR将推出更多优质内容,并鼓励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加入到央视频VR的生态体系中,利用产品与技术的优势为受众生产推荐更多精彩的全景沉浸式内容产品,全面提升版权内容的长尾价值,激发社交与分享,提升流量与商业化实践。在数字媒体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央视频将全面拥抱和应用VR技术,一步步稳健地探索新媒体时代央视频的可能性。


央视冬奥观赛VR头戴设备呢?

预约《会员请回答·冰雪茶话会》直播

就有机会赢取VR头戴设备

北京冬奥会精彩赛程正在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