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网站可以看免费的大型动物手术视频?

外科手术学第四版什么时候出

兽医外科手术学(第4版)现价20.400;本书共分16章,主要内容包括:外科手术概述、动物保定技术、无菌术、麻醉、术基本操作、包扎法、眼部手术

每次做实验时,我们都把狗狗当一个有生命的朋友来看,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十分仔细,每次手术都完全模拟今后对待病人时做手术来操作,心里无时无刻都铬记无菌操作原则,既保障病患不受感染,也保护医护人员不被传染。

每次实验完毕后,都必须给狗狗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免伤口感染。

一组一只狗让我们自己负责,这培养我们了我们的爱心和耐心,也让我们通过这种方式,逐渐理解一个医护人员最要的是要拥有责任心。

当我们站在洗手池旁边时,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原来洗手也有那么多的学问,一会是洗手的六步法,一会又得刷手,一会又还得泡手。

当时天气还有点冷,大家把手洗好后,很多同学的手臂都是红红的,一堂实验课下来,虽然很累,但却获益匪浅,看得出同学们对外料手术还是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很是认真。

无菌、快速、准确、轻柔。

无菌是每次手术都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在整个手术学的学习中,无菌术贯穿始终,如果无菌术技术把握又严,并不影响手术的进程但其严重的伤口感染后果往往要在术后几小时乃至几天才能表现出来,并造成严重的后果,导致手术的失败,所以无菌条件好坏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快速、准确的手术,是抢救的重要原则,是对机体损伤范围在原则。

虽然手术的对象是动物,便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只要象对待病人一样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术,认真正确地执行每一个操步骤,以培养自己爱护工作对象的观点,保持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这只是一个开始。

不管是病人还是动物,在手术后都需很好的护理,动物的命同样是生命,一样的需要你、我、他的关怀。

最后,通过对和术学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无菌观点,通过严格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管理培养了我们高度的科学作风,与关于手术对象的负责精神。

在医生的操作中,不管是外科手术,还是内科手术,均是涉及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均需要我们有足够的严谨性和责任心。

作为一位医学生我们都必须培养良好的严谨性及责任心,以保障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应该小心谨慎,全神贯注,熟悉理论及解剖知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还应该具有很强的无菌观念和责任心。

无菌观念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必备观念。

手术学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要,自我研究。

做到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巧动。

手术课前预习,充分的准备,不但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手术科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手术区是一个无菌的地方,就应该有严格的无菌观念。

虽说狗是动物,但它们也是生命,我们也该重视,对它们负责。

现在的实验课是为了以后我们上临床,面对病人打基础。

生命是可贵的,生命是无价的,面对它们我们应抱尊敬的态度。

身为一名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如果他没有无菌观念,那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外科医生。

“无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要求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格外的小心,稍一疏忽,便会造成严重后果。

谢谢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我们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外科手术学实验不必其他学科的实验,错了可以反复尝试。

外科实验与外科手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它是要对生命负责的。

手术,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并。

面对生命,需要强烈的责任心也需要一个人的耐心与细心。

经过系统的学习,严格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规范化管理,我们渐渐的对无菌观念、手术方法、手术时的态度、手术的作风,对手术的责任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慢慢的,我们真正的感觉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准医生,我们的每个动作和行为,哪怕是一个想法,一个念头,对病人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只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提高自己,才能真正的为病人更好的服务。

外科手术既广博又深奥,我们目前只是学习最基本的理论和操作,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要想当一名好的外科医生,需要不断的学习、研究和总结,虽然这学期的外科手术学即将结束,但是其操作特别是无菌原则等,将陪伴我们终身,我有信心将继续学习和深造,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

您还有有关动物的药理实验过程及结果吗

并且是可以写进论文作参考的那种

1967年7月,美国佛州杰克森维尔市郊区一位名叫锡安平的电修工在抢修高压线路时触电昏迷,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另一名电修工汤姆森爬上了电线杆,在电线杆上给锡安平做了口对口呼吸。

此景正好被当地《杰克森维尔晚报》的摄影记者莫洛比托摄下,这张《生命之吻》的照片于次年获得普利策奖,成为人类历史的经典之一。

  生命之吻赐予锡安平35年的生命,锡安平已于2002年去世,汤姆森仍然健在。

生命之吻的先驱,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美国医生莎华,也已于2003年去世了。

物是人非,人非物易,生命之吻享受了50多年的荣耀,成为急救手段心肺复苏术的经典内容之一,无数被抢救的生命曾被归功于这一简单的操作。

  心肺复苏术(CPR)指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

是针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在4~6分钟内所必须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

心肺复苏术适用于心脏病突发、溺水、窒息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的意识昏迷,并有呼吸及心跳停止之状态。

  在1966年10月,美国科学院组织的特别专家小组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布报告,将心肺复苏术总结为ABCD四大步骤,A是Airway——维持气道通畅,B是Breathing——人工呼吸,C是Circulation——维持循环,D是D e f i n i t i v et h e r a p y——后续决定性的抢救措施(包括诊断、药物、除颤与进一步治疗)。

  最早的心肺复苏术  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心肺复苏术最早可追溯到1 9世纪末。

那时,现代医学在细胞细菌学说的推动下,正处在医学史上的加速期, 外科灭菌术与麻醉技术的产生, 让外科手术成为潮流,外科医生在不停地扩展他们的执业范围——当时不受任何医师法的限制。

外科医生时常被麻醉意外困挠,当麻醉药品过量时,病人会猝死在手术台上,以当时的急救技术,大多数的病人因此而丧失生命。

肺复苏在溺水病人上的成功使之逐渐成为急救的常规,医生发明的急救技术多是针对产生人工呼吸作用的。

比如1883年的一本外科教材就指导外科医生在急救时以呼吸节奏按压心脏部位,其目的仍然是通过按压胸部产生人工呼吸作用。

  1 8 9 1 年, 德国医生弗里德里希??马斯还是一个外科学徒,一个9岁的男孩欲进行兔唇手术,发生了麻醉意外,他按前述的急救办法按压胸部产生人工呼吸作用。

在当时,如果急救成功,大多会在5分钟~6分钟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但半小时过去了,男孩的情况更加糟糕,他被医生放弃了,移出了手术室,只有马斯带着绝望的心情继续做毫无希望的按压呼吸。

出于激动,马斯加快了按压速度,他留意到男孩的瞳孔在缩小,惊讶之余,他加快了节奏,半个小时之后,男孩苏醒过来了。

数天后马斯再次面临同样的场景,一个18岁的患者出现麻醉意外,马斯在尝试传统方法无效后很快就转用他的新方法,这一次,患者只用了25分钟就苏醒了,比前一患者少了35分钟。

马斯推荐按压速度为120次\\\/分钟。

  在医学界不明白病理生理学的背景下,马斯的方法未得到推广。

1903年~1904年美国外科医生乔治??克赖尔在研究肾上腺素的作用时成功地先在动物,后在人身上施行了心脏按压术。

克赖尔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外科医生,他是外科输血的先驱,美国著名的克利夫兰诊所的创始人之一,著述甚多,影响极大,但心脏按压术仍然只在小范围内传播,没得到重视。

  胸外心脏按摩术的诞生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电器逐渐走入普通家庭,高压线路迅速铺设到每一个角落。

电能发光,同时也是很危险的,一件令电力公司头痛万分的事情就是其电工经常触电,在电击下,人的心脏发生室颤,心肌细胞各自为政,收缩不协调,导致心输出量为零,受害人迅速死亡。

1947年心外科医生克劳德??贝克首次用电极除颤成功。

  20世纪50年代,科学界有了更规范的研究标准,“霍普金斯三杰”借助现代医学的证据力量与系统理论,成功地奠定了心肺复苏术的基础,将急救推进到科学时代。

“霍普金斯三杰”分别是威廉??考恩霍文、盖伊??尼克博克、与詹姆斯??裘德。

考恩霍文是导师,尼克博克是博士生,他们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学,考恩霍文当时获得爱迪生电力研究所与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继贝克发明除颤器后,研究发展移动除颤器。

  当时的除颤器十分笨重,在一次实验中,尼克博克发现心脏停跳的狗在压上重达1 5磅的铜板电极时血压显著上升,这一发现为他实验中的一个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在建立电击室颤模型后,狗的血压迅速降低,在他们还来不及除颤时,狗就不可逆地死亡了,因此他们为维持动物血压而绞尽脑汁。

尼克博克的发现使他们找到了维持血压的方法,不停地按压胸壁。

尼克博克与考恩霍文将他们的方法命名为胸外心脏按摩(External ChestMassage)。

当时实验室主管阿尔费雷德?? 布莱洛克医生(著名的先天性心脏病先驱)并不太相信他们这项技术,但还是派了裘德医生协助他们。

  其实早在1874年,德国外科医生莫里茨??希夫报道了用胸内心脏按压技术维持发生麻醉意外的狗的血循环。

1880年后,许多医生在人身上进行了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到1902年医学界逐渐形成一致意见,认为胸内心脏按摩无效,建议外科医生放弃它。

在1901年挪威医生克里斯蒂安??依格日露成功地施行了第一例胸内心脏按摩术,但鲜为人知。

1902年威廉??阿比特诺-伦爵士成功地为一位65岁男性进行了胸内心脏按摩急救术,其结果在伦敦麻醉师协会会议上交流引起了广泛兴趣,重新激发了医生对这项技术的热情。

其后成功案例迅速增加,到“霍普金斯三杰”重新发现胸外心脏按摩术时,胸内心脏按摩术已逐渐成为麻醉意外猝死的半标准处理手段。

  裘德医生接触到尼克博克与考恩霍文的研究,马上意识到胸外心脏按摩的巨大医学价值。

无论是依格日露的经胸心脏按摩,还是阿比特诺-伦的经腹心脏按摩,都有巨大风险与缺陷,手术切口易于感染,操作不易,切口过程本身也会延误时间。

如果胸外心脏按摩可以维持血压,完全可以取代通行的胸内心脏按摩,使得手术室急救更加快捷有效。

  在尼克博克与考恩霍文继续用实验方式证明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性时,裘德开始了在人身上的实验,1959年7月裘德成功地使用这一方式挽救了一位35岁出现麻醉意外的女性。

一年后,裘德等人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报道了2 0例胸外心脏按摩(此时英文改称Closed-chest CardiacMassage),14例成活,成功率70%,其中13例同时进行了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成为医疗常规  口对口人工呼吸在溺水、上吊病例中的有效性早已成为经典,日益增加的外科手术也让它在麻醉抢救中成为半标准常规,许多产科医生、助产士都知道用口对口(鼻)吹气可以挽救没有呼吸的新生儿。

各个方向的医学实践已经逐渐汇聚成一个潜在的医疗常规,所缺的是一个关键性的推动人物,在“霍普金斯三杰”建立胸外心脏按摩有效性的同一时代,“人工呼吸双雄”应运而生,他们是纽约罗斯韦尔??派克纪念研究所(现称癌症研究所)的詹姆斯??伊拉姆与巴尔的摩城市医院的彼德??莎华。

    1946年,伊拉姆在回顾了有关人工呼吸的文献之后第二天,他刚好遇到护士与搬运工推着一名儿童冲向急救室。

由于对有关人工呼吸的急救印象深刻,他毫不犹豫地对着面色发青的儿童进行了口对口人工呼吸,成功地验证了有关说法,也激发了他进一步研究与推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兴趣。

  此后,经过对呼吸长达数年的研究,伊拉姆发明了当时通用多年的罗斯韦尔??派克呼吸机。

伊拉姆的呼吸研究让他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口对面罩人工呼吸可以让病人维持足够高的血氧浓度,这项实验结果于1954年5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随后在1956年美国麻醉师协会会议之后,伊拉姆碰巧在返途中跟莎华同车,他说服了在巴尔的摩城市医院做麻醉主管的莎华。

莎华随后设计了更多的实验证实了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作用。

    莎华设计的实验证实了直接口对口而不用面罩的人工呼吸的效率,证实了单纯胸外按压与当时常用的抬手辅助呼吸的无效性,以及非医务人员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效果。

莎华还进一步研究了昏迷病人气道的通畅情况,提出急救的第一步是清理气道,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

  伊拉姆与莎华严格的实验研究迅速地赢得了医学界的承认。

芝加哥大学的阿彻尔??戈登是最先改变信奉的,他象圣徒保罗一样,最初是传统方法的激烈拥护者,但他亲自实验验证了双雄的结论后,他成了肺复苏最坚定的拥护与传播者。

在1994年戈登去世时,美国媒体称他为心肺复苏之父。

 心肺复苏术的正式提出与广泛运用  1957年美国军方系统最先采纳了肺复苏方式,随后在1958年美国医学会正式为之背书,肺复苏不再受到质疑,而挑战是如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这一技术。

1960年莎华、考文霍恩与裘德一起出席马里兰州医学会的会议,很快他们就意识到心肺复苏是有机不可分的整体,莎华随即在大会上提出了心肺复苏术的概念。

1961年5月莎华等在《美国医学会杂志》首次报道了使用心肺复苏术技术的结果,他们证实,单纯用胸外心脏按摩的方式不能产生足够的呼吸效率,提倡同时心肺复苏。

现代医学的心肺复苏技术由此诞生。

  上世纪5 0 年代末6 0 年代初,提倡心复苏与肺复苏的先驱都先后撰写了有关操作的手册,试图推广相关技术。

针对这种趋势,学术机构试图将有关技术限制在专业人员手中。

在196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红十字会与职业病学会都发出警告,认为心脏按压术属于医学手段,应当由医生、护士以及受过专门培训的急救人员施行。

  1 9 7 2 年西雅图的利奥拉德??科布医生组织了一个公众CPR培训项目,医学界逐渐对公众掌握相关技术转为支持态度。

在1973年,医学界组织的急救体系与以救火队为主的公众急救体系达成谅解。

心肺复苏与心脏急救标准会议建议急救工作形成完整的体系,以戈登为主席的会议将急救划分为基本与高级两个层次,而心肺复苏术作为基本急救措施,要求实施全民教育,宣告了心肺复苏术黄金时代的来临。

求一篇2000字的医院实习的心得体会

实习小结应该包括以下要点,供参考。

实习小结一,神经外科的实习情况概述,实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二,思想认识,实习纪律的遵守情况等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通过实习,我具备了XXX能力,掌握了XXX技能。

我将在以后,严格要求,不断提高。

药学系药厂实习的心得体会

药厂实习心得体会在这个学期我来到了吉林省修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学习,修正高新药业坐落于长春市高新区,她是一个经过许多年风霜并逐渐发搌壮大的企业,这个现代化的综合性的制药企业拥有许多认真负责的员工,公司自创立以来用自己的工作理念“修元正本,造福苍生”赢得了消费者的好评,作为正处在萌芽期的我能来到这个现代化科技含量高而且人性化的制药厂是非常荣幸的。

在这里,我知道了药物的生产流程,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与我年龄相仿的技术工人,他们不仅向我引见了药物生产的过程以及原理,而且还告诉我许多他们实习的经验以及我应该注意哪些,在这些天的交换与学习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制药方面的专业知识,而这些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学到的,这使我开拓了视野更主要的是我在对待企业以及自身发搌方面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据此药厂的管理人员说,这里每一个员工在上岗之前都需要将近半年的培训,这个培训不仅仅是培训他们的技术以及密力,也是要在培训过程中了解未来员工的品行,这既是对他们的考验也是对其表现的评估,回顾天泰药业材漫漫征程,不难发现,高瞻远瞩与脚踏实藏的统一,理性与激情的交织,自信与务实材辩证至关重要,任何一个厂子的建立都不是轻而易举。

在建厂的初期修正药业还是个袖珍药厂,在修正企业的精神下员工和领导坚持不断的努力,药厂生产出的药品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们没有被困苦阻碍,没有早恶劣的条件下止步,艰苦奋斗是一个企业求生存求发

我看大连许多医院的名字都是吴阶平题写的 那么吴阶平是谁呢

吴阶平(1917- )江苏常州人。

曾任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 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欧美同学会会长。

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 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终身名誉院长,首都医科大学终身名誉校长,南京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名誉校长,美国医师学院荣誉院士,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国外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师学院名誉院士,香港外科医师学院院士 , 国际外科学会荣誉会员等。

  1937 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42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1947-194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

199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香港大学荣誉科学博士。

  作为中国泌尿外科开拓者之一,在泌尿外科,男性计划生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对“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研究可使一些过去认为无法挽救的肾结核患者得以恢复,并在国内外医疗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确立了肾上腺髓质增生为一独立疾病,为国际上所承认。

对肾切除后留存肾代偿性增长的研究,纠正了长期存在的一种不全面的认识。

与同道合作把输精管结扎术发展为输精管绝育法,在国际上受到重视。

从事医学教育工作60年,共发表医学论文150篇,编著医学书籍21部;其中13部为主编。

获得全国性科学技术奖7次。

获首届人口科技研究奖,北京医科大学首届伯乐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巴黎红宝石奖,巳黎红宝石最高奖,日本松下泌尿医学奖等。

  老当益壮  你见过这位当代名医吗

简直不相信他已经度过69个春秋了。

你看那一双闪着智慧之光的眼睛扫视着面前的一切,显示出跃动的活力和高昂的气势;听他讲话不仅受益,也是一种享受,他谈吐锐利生动,妙语横生,扣人心弦,你好像能触摸到他那高效率的思维机器在永不停息地运转着。

前不久在中国科协、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的著名科学家同大学生、研究生会面谈心会上,吴阶平在谈到年龄时说:“我很欣赏大画家刘海粟说自己‘年方九十’。

”  吴阶平承认年华有限,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这使他督促自己更加惜时如金,锐意进取,勤奋不止。

他一颗红心满腔热血,为振兴中华竭力奉献的炽烈感情,形成一股很强的吸引人的魅力。

他把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的重担放心地交给了下一代,自己任名誉院长、校长。

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还担任中华医学会会长、泌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北医大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国药品检验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等许多重要职务。

他主持开会、组织活动,也忙坏了帮他排日程的秘书同志。

他又要主编刊物、写书、带博士研究生。

在国外学术界他还有不少头衔,几乎每年都要跨出国门去参加各种活动。

4月底刚从同大学生的谈心会回来,喘息未定又飞往大洋彼岸为医科院和协和医大的事去奔走出力了。

  近年来他四出讲学作报告,着重帮助青年一代发奋攻读,尽快成才。

他始终面向未来,随时寻找能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新目标。

最近他给医学生和年轻大夫讲的《临床实践与思维》,大受欢迎。

这是他从自己多年实践经验中精炼升华、提到理论高度的心得体会,是国内外从来没人讲过的新课题。

因此听众踊跃,大大超过原定名额,报告的录音带被多次转录播放。

在国外一所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他也讲了这个内容,外国朋友们叹为观止。

  今日功劳卓著备受国内外称颂的吴阶平,决非朝夕之功所能塑造得成的。

他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一路披荆斩棘、过关夺隘奋斗过来的。

让我们把时光拉转60年,循序探查他的成才之路上有什么成功“诀窍”吧

  追求个性  儿时的吴阶平活泼顽皮,讨人喜欢。

大他十岁的长兄、著名儿科传染病学家吴瑞萍教授几次谈起吴阶平,总是如数家珍地滔滔不绝:“他从小就好动脑子,还事事留心,肯钻研,玩也要玩出新花样。

”他举例为证:当年有一种翻铜板的智力游戏,六个铜板三正三反一字排开,只许挪动两枚便要成为一正一反的交叉顺序。

小小吴阶平紧锁眉梢细思量,一坐好长时间,饭不吃觉不睡,不达目的誓不休。

有志者事竟成,难题终于被他解开了。

“心之官则思”,吴阶平从小就学着动脑子想问题,啥事都要闹个明明白白,这为后来几十年在学习研究中探索创新、取得成果撒下了良种。

  他们的父亲吴敬仪是一位正直的实业家,当时在天津招商局和宝成纱厂当经理,家庭条件是好的。

吴阶平常带着弟弟们在院里玩。

有一次他异想天开,要独辟溪径出新招——骑在自行车上玩皮球。

弟弟们被吸引过来瞪大眼睛观赏二哥的精彩表演。

谁知只有瞬间成功,吴阶平没有得意一会儿就连车带人摔倒在地,伤了右臂,害得在协和医学院读书的大哥带他到北京治疗。

至今那只胳膊伸屈仍不甚自如,只是看不大出。

虽然吃了些皮肉之苦,他却享受了一番创新的乐趣,也没有妨碍他今后成为外科医生。

  吴阶平来京治伤住在哥哥宿舍里,协和的高班生都是一人一间屋,倒也方便。

有时大哥哥们课余玩桥牌,旁边总少不了一个小观众,日子不多,那颇费脑筋的玩艺儿竟被一个孩子看会了。

年近八旬的吴瑞萍教授清楚地记得,几年后他花五个美元托人买了一本名为《GOld BOOk》的桥牌经,被吴阶平拿去看了。

进大学后吴阶平已精于此道,成了打桥牌的能手。

  吴阶平弟兄几个如今都是有贡献的医界名家,这与家庭教育有关。

父亲在孩子们启蒙时就尽力创造条件,请老先生教古书,请纱厂的工程师们教英文、算术。

结果吴瑞萍没上小学、初中直接进入高中;吴阶平也迈过小学考入天津汇文中学。

老父亲的教导言犹在耳:你们长大不要到官场去追名逐利,你们没那种后台;也不要经商,还是好好读书,学技术,将来凭本领吃饭。

老人还要儿子们都去学医,而且要上名牌的协和医学院。

在那种年代的家长如此明智是难能可贵的,不失为一个开明之家。

吴阶平在那里生活长大,获益良多。

  本世纪初,北京东单三条那座高墙深院的清朝遗老的“豫王府”被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买下拆掉,花五年时间在原址盖起一组磨砖对缝、绿瓦飞檐的宫殿式楼群,那就是协和医学院。

石油大王为自己树碑,取“豫王府”的谐音,把它叫做“油王府”。

吴阶平小时候来京治伤在那里住过,他觉得恍如进了一座令人眼花缭乱的神秘莫测的迷宫。

没有父亲的指点,他也要像幼年玩翻铜板那样,下了决心非到协和念书不可。

他 16岁中学毕业顺利考入燕京大学,完成了协和医预班三年的学业,1936年正式进入这座“王府”。

在当年那是十分令人羡慕的。

协和学制八年,在美国注册立案,毕业由纽约大学授予博士学位。

教授多为美国人,教学全用英文。

每年只从全国众多拔尖的考生中精选二、三十人,学习要求极严,75分才算及格,到毕业时往往一个班只剩下十多人。

学生们拼命苦读,仍难免被淘汰。

  吴阶平给自己下了这样一个评语:“很淘气,中学大学都没好好念书,不是一个用功的好学生。

可是并没拉下什么,脑子没有停下来,倒是活跃的。

念解剖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努力温课,拿起一块块骨头左看右看,左摸右摸;还要练习在口袋里放一块,只伸手一摸就能说出是什么骨头。

吴阶平过来诡秘地一笑说:“会摸还不算数,看我给你们表演一个新鲜的。

”只见他抓起一块骨头高高抛起, ‘啪”地一下接住,并不去看,问大家:“你们信不信,我能马上说出这是块什么骨头。

”同学们像看变戏法似地愣在那里,听吴阶平自问自答后一核对果然不错。

事后他承认,他是先做了准备,故意唬人家的。

吴阶平说:“我最讨厌死读书读死书。

”他恶作剧捉弄人的事不断有,同学们只觉得他脑子灵,鬼点子多,并不怪他。

学寄生虫课的时候,他对死记硬背这个蚊子那个苍蝇的也不感兴趣。

这个淘气的学生又要出花招了。

他从饭厅里抓了一只苍蝇,用大头针插在软木塞上,盖上一个小试管,活像教学用的标本。

他拿着见人就问:“你看这是什么

吴阶平不由暗笑,拉起长声一顿一顿地说:“这叫家蝇,最普通的

”  在协和,人们激烈竞争,奋力往那个象牙之塔的尖顶上攀登。

考试的时候一般都得掉几斤肉,有的把床铺收起来督促自己彻夜苦读。

吴阶平可不同,他轻轻松松,也温课,但照样玩乐,按时进餐就寝,吃得香睡得稳。

阜外医院顾问、胸内科专家蔡如升教授曾和吴阶平同班,他说:“吴阶平不死读书,学习能抓住要点,灵活、有效,看起来他不用功,可是考试成绩总是好的。

”为此,他得过奖学金。

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按规定,要由全班成绩最好的学生举着标牌带领全班同学鱼贯入场,吴阶平就获得过这个荣誉。

  自然界不总是风和日丽温暖如春,一个人哪有老是一帆风顺的呢

1939年吴阶平念到六年级了,病魔突然袭来,他患了肾结核,被切去右肾,不得不休学一年。

他没有向困难低头,一边养病,一边继续用他那灵活有效的方法读书学习,掌握新知识。

  毕业是晚了一年,而吴阶平在协和八年打下的功底是深厚的。

  定向起飞  “多思,探索,创新”——吴阶平思想性格的基本特征,从幼年起就有了雏型,协和八年进一步深化发展。

他学成毕业了,有本领了。

医生这种职业是“铁饭碗”,何况他是在被称为“金牌”大学的协和毕业的,那他捧的就是“金饭碗”了。

父亲给定下的“好好读书,将来凭本领吃饭”的目标,他超额完成了。

  然而,吴阶平能安于挣钱吃饭吗

想想看,他在协和的八年,正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继而日本法西斯入侵,大片国土沦丧。

由于当时日美间的微妙特殊关系,美国人办的协和医学院还安着一张“安静的书桌”,成了亡国奴的中国学生们怀着矛盾的心情在那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医学书。

善于思考的吴阶平在反复琢磨: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敢来欺负我们

他曾经非常羡慕日本有一个明治维新,出了个伊藤博文,把日本变成了强国。

我们中国哪一天能强盛起来

他产生了一种新的追求和向往。

  太平洋战起,吴阶平刚好毕业。

协和关门了,人们各奔东西,自谋出路。

我国最早的一位泌尿外科专家谢元甫教授在协和执教时最喜欢吴阶平这个学生,在他的影响和教导下吴阶平选了泌尿外科专业。

谢元甫离开协和到了中和医院 (北医大人民医院前身),把吴阶平也带了去。

吴阶平当住院大夫、住院总医生都干得很出色。

  吴阶平最初接触我地下党是在1943年沦陷期间。

抗日战争胜利,他曾经高兴过,不久幻想就破灭了。

这时他又接触了几位中共地下党员,为他们治病,同时从他们那里接受了一些革命道理,开始认识了共产党。

  当时,中国杰出的外科专家、脑外科专家关颂韬到北大医学院主持外科。

他要吴阶平帮助他去建立外科,一方面任外科讲师,一方面又兼任中和医院的住院总医生。

  谢元甫教授很爱才,1947年设法把吴阶平送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

吴阶平的导师赫金斯教授是一位现代肿瘤内分泌治疗的奠基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十分赏识这个年轻的中国人,千方百计地要把吴阶平留在美国。

当时芝加哥大学正在大兴土木为赫金斯建科研楼。

赫金斯把一张蓝图摆在吴阶平面前,诚挚地指点着说:“这里是你的实验室……”赫金斯还许下诱人的优厚待遇,并动员吴阶平把家属接去。

然而吴阶平不为所动,他想的是谁能拯救在三座大山重压下灾难深重的祖国,对这一点他已有所认识。

拳拳赤子心,耿耿报国情使吴阶平态度鲜明地做了坚定的回答。

他连行李都没带,急匆匆赶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回到了祖国。

不到一个月,古老的北京城就迎进了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吴阶平为报国有门而深感欣慰,从此开始谱写他大有作为的新的历史篇章。

  吴阶平回到北京医学院,在第一附属医院治病、教学、搞研究。

三十多岁就当了副教授,又过几年成为教授。

他认为共产党尊重知识,爱惜人才,自己被充分信任,感到大有用武之地。

他当过外科主任、副院长。

1951年他率领北京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在烽火连天的战斗中抢救危重伤员,成绩卓著,荣立大功。

他勤奋工作,屡有创见,未及“不惑”之年已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外科专家,对我国泌尿外科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公认为学科带头人。

  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吴阶平对人生的价值、理想和信念这些问题也做过一些哲理性思考。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共产党是怎样发挥着领导和核心作用,短短几年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果,吴阶平看在眼里,心中有数。

他在知识分子改造运动中也吸取了积极的营养。

他向党吐露了蕴积已久的真情。

他牢记着1月27日那天自己举起握紧的拳头在党旗下宣誓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情景。

这是一个科学家经过多年认真的观察与思考作出的严肃选择;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思想上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吴阶平和许多科学家一样,头脑冷静,勤于思维,不苟言笑,乍一看是一副近乎冷峻的面孔;这时候从他脸上还是看不出有多大变化,但是他的内心却不断升温,满腔激情化作无穷力量。

他觉得以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业务为起点,什么工作都在向着远方延伸,每前进一步就离那个大目标近一步。

政治不是空洞的概念,革命的任务不仅在认识世界,更要改造世界。

这不也正是一个科学家的天职吗

  吴阶平的学生们说他是“先专后红”的典型,不仅向他学医学知识,还学习他对事物善于思考、分析和鉴别的科学的思想方法。

红与专的关系应该是很明确的,可有些知识分子还在犹豫,议论纷纷。

这自然是正常现象,那就让它继续作为人们的话题吧

吴阶平是成竹在胸的,他对新旧社会做过分析比较,鉴别过祖国和异邦,体会是深刻的。

事实教育并促使他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找到了称心可靠的归宿。

  归来的吴阶平,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和成败得失的命运同祖国的最高利益拴在一起,把自己的一切溶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他感到天高地远心胸宽,翱翔驰骋任我行。

他进入了更高的思想境界,施展才智本领,如虎添翼,无尽的潜力喷薄而出。

  吴阶平一向反对死读书,到底怎样活起来呢

他当初也不甚清楚;当了医生,开始接触实际才慢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体会。

他感到知识并不给人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到实践里头去应用,经过不断的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所以他认为首先要解决好实践、知识和思考结合的问题。

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一句名言他牢记在心:“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有个有准备的头脑,随时给自己提出问题,督促自己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不犯“机会曾来敲门而未予理睬”的毛病,不放过任何提高自己的机会。

这成了他受用不尽的“法宝”。

“修理”有各种特殊功能的高级动物的躯体,不像修机器,可以随意拆卸,在直观下进行。

一个医生技术是否高明,有无创新,往往取决于他能否善于思考,勤于探索。

急性阑尾炎本是常见的普通病,不难诊断,手术也简单。

吴阶平却不简单从事,他认真思考,仔细分析研究患者阑尾炎的部位是在肠子的左边,右边,上头,下头

虽然阑尾没有破,究竟对腹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尽量要求自己考虑得周密具体,然后做出诊断。

这种手术一般是成功的,但是吴阶平做的更“漂亮”,病人痛苦小,也避免了由于事先考虑不周会引起的其他毛病。

他觉得自己每做一次手术都有不同的新收获。

他对任何患者都是如此处置,不容自己只是习惯地照多年的老办法去做。

这样,不仅要认真思考,还要反复推敲。

有经验的医生深知疾病的复杂,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所以对待诊治工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当医生责任重大呀,这是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和人类健康的大问题。

  吴阶平有独创性,做出了“五年超过十年”的业绩,得益于这个极富魅力的“有准备的头脑”。

  伟大贡献  在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五十出头的顾方六教授谈起吴阶平的学术成果和突出贡献,崇敬亲切之情溢于言表。

他是吴阶平教授50年代初带出来的第一个研究生,一直跟随恩师学习、研究、出成果。

顾教授首先提到吴阶平教授1953年关于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新概念,说这一创见使许多过去一直认为是双肾结核被判为不治之症的患者得到正确救治,重获新生。

这是泌尿外科学的一项突破性进展,立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被广泛采用。

  “早在1959年,吴阶平还设计了利用回盲肠进行膀胱扩大术,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上膀胱挛缩的患者。

该手术在70年代甚至80年代欧美书籍和杂志上才作为最新的手术方法介绍给读者。

  “50年代北医在吴阶平教授领导下,最先广泛应用经皮肾穿刺造影于诊断,并有应用经皮肾穿刺造口术的治疗病例,比起当今国际上时兴的经皮肾手术还要早。

当时肾上腺外科在国际上尚未普及,吴阶平在我国率先进入该领域,此项工作曾在日本医学界引起很大震动。

1961年9月在19届国际外科学会上,吴阶平明确指出皮质醇症 (即柯兴式综合症)的病状在多毛的同时常合并脱发,受到重视,他的报告为皮质醇症的诊断增添了新内容。

  他对肾上腺外科突出的贡献是 60年代明确提出肾上腺髓质增生的新概念,并确认为独立的临床疾病。

发表在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的论文被收入1979年《美国泌尿外科年鉴》;1983年吴阶平还首先在三十届国际外科学会上报告了患者术后长期随访的报告。

  他提出的“小儿巨大肾积水的容量应以超过该年龄二十四小时平均尿量为标准”,这个标准已被泌尿外科界所公认。

  70年代,他还设计了特殊的导管改进前列腺增生的手术,使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出血量大为减少,手术时间缩短,被称为“吴氏导管”,已在国内推广。

  作为泌尿外科专家,他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1957年首创输精管结扎时向精囊灌注醋酸苯汞以杀死残存的精子,使术后立即达到绝育效果(过去一般手术后都须经两三个月才成)。

报告后立即在全国推广,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

  有这么一段插曲:1956年的一天,吴阶平正在图书馆看书,我国著名妇科专家林巧稚教授迈着她那特有的轻盈快速的步子走过来,用浓重的福建官话说:“吴阶平啊,要搞计划生育了,女的归我,男的归你

吴阶平感到责无旁贷,拿出他善于思考的“法宝”,把能促进计划生育的男性方面的手段一一过脑,仔细推敲,很快想出了提高输精管结扎手术效能的新招儿。

说起这事来,吴阶平扬头哈哈一笑,说:“那有什么,只不过林巧稚敲了我一下,我动了动脑子就琢磨出来了。

这个有百年历史的老手术为什么过去就一直没人发展过呢

为什么在您“说穿”以后17年,美国在1974年才在医学刊物上把它做为新方法发表出来呢

这不正是您勇于探索,追求祖国、人民和人类科学进步的一片忘我之情的结晶吗

  吴阶平的学生中当今有许多已经是教授、副教授,他们仍然被当年课堂上的情形吸引着:身材不高的吴教授在讲桌后站定,首先把目光投向所有在座的同学,全场立刻静下来。

他讲课效率高,讲得生动、具体,中心思想突出,思维逻辑严密,语言精炼富有哲理,引人入胜。

学生们人人爱听,认为有兴趣,易懂、好记。

  临床医生们最爱跟吴阶平一起查病房,听吴阶平主持病例讨论会。

和讲课一样,他启发诱导并鼓励大家多思考多探讨。

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吴阶平经常能从哪怕是一份常见病的病例记录或是一张普通的X光片上,发现和提出不寻常的问题,给人新的启示。

这样的活动常常是座无虚席,气氛十分活跃,同行和后辈都很受益。

吴阶平教授的魅力可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理解和衡量。

  吴阶平领导的泌尿外科研究所是全国闻名的,几十年来培育了大批来进修深造的各地医生和研究人员,先后有120人成了各自单位的骨干,有些已卓有贡献,包括中山医学院的梅骅教授。

  最感激吴阶平的还是那些深受其救命之恩的患者。

  1982年9月11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武汉市雷江滨一篇文章,感谢吴阶平教授二十多年间两次亲自为她作手术,治好了她先天性膀胱尿道畸形的顽症。

她说,吴阶平教授这样平易近人,对待普通患者这样关心,这是一种多么认真负责的态度啊

他不愧是一名真正的医生

  吴阶平也有过失败的教训,最初学做大夫由于疏忽,看病漏了检查项目,挨过老教授的批评;但更多的是成功后感到的宽慰和喜悦,使自己更加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最能慧眼识人的,莫过于我们心中的丰碑。

周总理赏识信赖吴阶平,多次派他主持完成国内外重大特殊的医疗保健任务。

1962年周总理派他率领中国医疗组去印度尼西亚为苏加诺总统治疗由于肾结石而使机能遭到阻障的左肾,经过4个月的努力,取得了十分完满的结果。

总统的私人医生、商业部长苏哈托专门把各国记者请到总统别墅,发表声明表示感谢,并介绍以吴阶平为首的中国医学专家们同记者见面(新华社于1962年5月7日发了消息)。

声明说,为总统进行治疗的维也纳医疗组曾经认为,总统的肾脏如果在三个月内或者最迟六个月内不能恢复机能,那么就必须动手术。

由于中国医疗组的治疗,苏加诺总统的健康情况极为良好,特别是他的左肾已恢复功能。

出此总统现在可以避免动手术了。

苏加诺总统和夫人设宴欢送中国专家。

吴阶平为此被授予印尼国家二级勋章。

从此后,苏加诺有个伤风感冒的,也要把吴阶平请去。

  前两年一位南斯拉夫患者求诊,吴阶平治好了他的病。

后来南斯拉夫朋友来,有患病的,不管属于哪一科,都来找吴阶平。

  这位多才多能的名医魅力好大,它的影响所及远远超过我们这960万平方公里了。

吴阶平几十年里在国内外担负种种特殊医疗保健任务,当有更多吸引人的故事,但非本文所能直言尽述。

昆虫记读书笔记300字7篇

1好词:忽如其来、飘忽、兴趣盎然、熠熠生辉:它真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的。

看来,在它温柔 的面纱下,隐藏着十分吓人的杀气。

好段: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

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

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

感想:《昆虫记》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组成的,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

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

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我们要向动物学习,学习黑蚂蚁的勤劳、学习蜘蛛的聪明------可红蚂蚁像强盗,总想不劳而获,这样的行为我们可万万学不得。

2.好词:比邻相守、破茧而出、慧眼独具好句: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

好段: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

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

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

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

感想:《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各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

读了《昆虫记》我感受很深,《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

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

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3好词:始料不及、咀嚼、初具规模、截然不同好句: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好段:在六种园蛛中,通常歇在网中央的只有两种,那就是条纹蜘蛛和丝光蜘蛛。

它们即使受到烈日的焦灼,也绝不会轻易离开网去阴凉处歇一会儿。

至于其他蜘蛛,它们一律不在白天出现。

它们自有办法是工作和休息两个互不相误,在离开它们的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隐蔽的场所,是用叶片和线卷成的。

白天它们就躲在这里面,静静地,让自己深深地陷入沉思中。

感想:《昆虫记》中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让我产生梦幻感,我仿佛看到那些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

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

我叹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

4好词: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美味佳肴好句:其实,它的举措简直像矿工或是铁路工程师一样。

矿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好段:能够很容易的在穴道内爬上爬下,对于它是很重要的,因为当它爬出去到日光下的时候,它必须知道外面的气候如何。

所以它要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做成一道坚固的墙壁,适宜于它上下爬行。

在隧道的顶端,它留着手指厚的一层土,用以保护并抵御外面空气的变化,直到最后的一霎那。

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以便测知气候的状况。

感想:《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它告诉我们: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5好词:原形毕露、轻纱般的薄翼、无济于事好句:这样几下抖动便去掉了舍腰蜂刚刚初具规模的窠巢,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它的蜂巢居然已经有一个橡树果子那样大了,真让人始料不及。

好段:萤常常要利用一种爬行器——为了弥补它自己腿部,以及足部力量的不足——爬到瓶子的顶部去,先仔细的观察一下蜗牛的动静,然后,做一下判断和选择,寻找可以下钩的地方。

然后,就这么迅速地轻轻一咬,就足以使对手失去知觉了。

这一切就发生在一瞬间。

于是,一点儿也不拖延,萤开始抓紧时间来制造它的美味佳肴——肉粥,以准备作为数日内的食品。

感想:《昆虫记》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6好词:振耳欲聋、翩然来访、难以忘怀好句:在那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 们各自将身体隐匿在一个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是用来作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用的。

好段: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

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接下来,这个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

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

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感想:《昆虫记》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法布尔为我们开启了昆虫世界的大门,我想,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法布尔观察事物细致入微的精神,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读了昆虫记,让我知道了昆虫并不可怕,反而很可爱。

还让我知道了法布尔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才,他是通过长期执着的结果,而且他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着大自然中的一切。

7.《昆虫记》是一本很好的书。

它里面记载了许多昆虫的故事。

有可怕的黑腹舞蛛,还有建筑大师迷宫蛛;多情的大孔雀蝶,不幸的小阔条纹蝶等。

这本书也使我明白了许多昆虫小知识。

比如说:螳螂既高贵有优雅,但是,它在昆虫世界里,是和平居民中的恶虎,是狡猾凶狠的巨妖,它绝不会放弃那些送上门来的新鲜嫩肉。

还有萤火虫,它可是天才麻醉师。

它在吃猎物前,会先给猎物注射一种麻醉药,使对方失去知觉,就像人类奇妙的外科手术那样,在动手术前,想让病人受麻醉而不感到痛苦。

其中,我最喜爱的昆虫就是黑步甲。

它会装死,作者法布尔把它夹在指头中间转几下,就可以达到目的。

黑步甲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已经死去了一样。

它把爪子折起来,拢在靠近腹部的位置,触角交叉成十字形。

过了一会儿,复活的时候到了,当它慢慢地爬起身子,想逃跑的时候,作者又将它捉住了。

黑步甲在作者的摆弄下,又装死了四次。

现在我们来看看黑步甲第一次装死到最后一次装死的持续时间分别为:十七分钟、二十分钟、二十五分钟、三十三分钟和五十分钟,装死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黑步甲的假死状态根本就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它真的晕了——这是一种暂时的麻木昏睡状态。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物手术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