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四年的钢琴贬值多少格一般都是多少钱?

湘南学院音乐系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西方音乐史》复习提纲06音乐表演专用

一、中世纪时期的音乐(476——1460年)

格里歌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是天主教音乐,它是公元6世纪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在位时统一编订的。格里歌利圣咏主要运用于日课(这是修道院僧人每天必做的“功课”)和弥撒(天主教、基督教为纪念耶稣受难而举行的仪式)之中。

格里歌利圣咏的基本功能是服从宗教礼拜活动。音乐肃穆、节制,最大限度地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它是无伴奏的纯男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之上。其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偶有四、五度跳进,整个音乐音域较窄。它的歌唱方式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各种歌唱方式根据礼拜进行的不同场合决定。到公元11世纪时,除了米兰和西班牙外,欧洲其他地区都接纳它为仪礼中的圣歌。

奥尔加农(Organum)是9世纪至14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根据其历史发展,可分为3种类型:

a、平行奥尔加农(parallel organum)。它是在格里歌利圣咏的上方式下方附加一个平行声部,构成四度、五度、八度音程的平行进行。

b、稍加变化的平行奥尔加农。它的两个声部从同度开始,其中一声部上行进行,到两个声部构成四度时,再平行进行,最后两声部再回到同度。

c、华丽的奥尔加农(melismatic organum)。大约在12世纪,奥尔加农的上声部越来越表现出流动性和装饰性,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它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

游吟诗人(Troubadours)首先产生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Provence),它是游吟诗人的发祥地。游吟诗人骑着马到处巡游,用奥克语(普罗旺斯方言)演唱坎佐(canzo)、清晨骊歌(alba)、西尔旺特(sirventes)、田园变歌(pastoarella)等体裁的歌曲,内容有爱情、时事、田园、讽刺等。这些歌曲大多采用通谱歌的形式。

12世纪中叶,游吟诗人的风气传到法国北部和德国,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乐为“特罗威尔”(Trouvere),他们用奥依语(法国中、北部方言)来演唱,体裁与南部大致相同。到13世纪多演唱叙事歌(ballade)、回旋歌(roudeau)和维勒莱(vierlai)体裁,所唱的诗歌不下于4000首。

4、中世纪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区别

中世纪宗教音乐占有重要地位,但世俗音乐仍然不断发展。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相比,有以下区别:

1、就声乐而言,世俗歌曲是一种单音音乐,其歌曲的即兴成分很浓,常常有乐器伴奏;但宗教声乐作品,多声的复调音乐较为常见,但也有单音声乐。

2、世俗音乐的歌词采用押韵的诗,且多用地方语言;而宗教音乐的词则是散文式的,多采用拉丁文。

3、世俗音乐多采用分节歌或主副歌的形式;宗教音乐形式则多样一些。

4、世俗音乐在调式上多采用伊奥利亚和爱奥尼亚调式;而宗教音乐采用十二种教会调式。

5、世俗音乐的器乐已经产生,不仅用于声乐、舞蹈的伴奏,也用于演奏各种器乐曲;而宗教音乐主要声乐。13世纪以后,除了管风琴以外,一切乐器都被禁止使用。

【摘要】钢琴是西方乐器,起源于西方国家,后来逐渐传入我国,并深受人们的爱慕和追捧。钢琴教学有其独特的魅力,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而钢琴教学也开始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要想更好地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就应当将西方钢琴教学的历史进行全面的回顾,并分析和研究西方钢琴教学中所具备的特点,多吸取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样能够更好地完善钢琴教学体系,有助于借鉴钢琴教学的实践和经历。本文针对西方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理论解析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为钢琴教学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西方钢琴教学;历史回顾;理论解析;研究分析

早在16世纪的时候,相关文献就已经记载了古钢琴的弹奏方法和演奏技巧,这是现如今最早的钢琴记载记录。钢琴起源于西方国家,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些年,我国所使用的钢琴教学文献大多是由西方国家引入进来的。西方国家在钢琴教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遗留下的资料也是非常宝贵的学术研究资料,对如今的钢琴教学和钢琴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18世纪的西方钢琴教学研究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西方国家对于钢琴教学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有多位钢琴大师创作出了关于钢琴演奏的经典专著,较为著名的有法国古钢琴大师弗朗索瓦·库普兰撰写的专注《羽管键琴的演奏艺术》。该书出版于18世纪70年代。这位大师曾在该部著作中明确地阐述了钢琴演奏的手法、坐姿、弹奏方法以及表情等,将人物的演奏形态与内心的情感以及面目表情等描写得淋漓尽致。该部著作为后人的钢琴教学和钢琴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是这位大师将钢琴艺术推向了顶峰,使更多人认识到钢琴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在一般人眼中认為钢琴只有一种,实际上钢琴也分为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钢琴在演奏时需要注意不同的技巧。例如18世纪上半业,较为著名的钢琴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对古钢琴音乐颇有研究,通过不断的分析与研究,创作出了新时期古钢琴的独特演奏方法。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的钢琴学家在弹奏钢琴时都会有独特的指法和音准的掌握,这就好比我国书法家或绘画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都会有独到的精神和独特的手法。例如,巴赫在演奏钢琴音乐的时候,习惯使用二指与三指或三指与四指之间相互翻阅的指法,很少使用拇指和小指,这也是巴赫指法的特殊性。后人对巴赫在弹奏钢琴时的指法有一定的研究,并指明巴赫在演奏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和魅力。福克尔在创作与钢琴相关的著作时,还论述了巴赫的触键方法,称其为指尖贴键弹奏法。该种钢琴弹奏方法能够如蜻蜓点水般在钢琴键上滑动,使音符和音准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手指触键,而其他手指平稳地保持原状,这也是巴赫在钢琴弹奏时所具有的独特性。

到了18世纪下半叶,欧洲进入了古典主义时期,这时欧洲的钢琴音乐艺术发展十分迅速。人们对于钢琴的演奏手法及音乐的表现形式都有不同的关注。巴赫在手型和指法上充分继承了其父亲的观点,手指能够贴于钢琴键,并保持自然的拱形手势。这也是巴赫弹奏钢琴的一种特殊技巧,他为此专门设计和编制了各种双音、和弦、分解和弦、音阶、琵音等音型的指法,并广泛流传于18世纪下半叶[1]。

例如在弹奏乐曲的时候,教师习惯性地让学生在熟悉乐谱的基础上对各种音乐符号和弹奏风格进行掌握,尤其是在技能训练上更要分步进行。例如在学习《哈农手指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到低指快触键,每个音的发出要有四个过程,分别是准备、触键、持续、离键,只有按照这四个动作所弹奏的声音才是完整的。除此之外,还有手指指尖调音,这种练习需要注重手指关节的灵敏性,要做到快、集中、尖、亮、小、轻的声音,只有做到这些所弹奏的声音才更具有魅力,能够真正地吸引人,实现钢琴弹奏的美感。

二、19世纪的西方钢琴教学研究

在19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的钢琴艺术又有了新的进展。这一时期著名的钢琴学家约翰·尼波默克·胡梅尔出生于匈牙利,19世纪80年代,胡梅尔创作了《钢琴演奏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大全》,这部著作在当时掀起了很大的风波,其不仅融入了手指技术训练的全部元素,还融入了很多胡梅尔自身的观点。与其他的钢琴艺术相比,胡梅尔所创作的钢琴著作重在讲述钢琴教学方法与演奏美学思想,这为钢琴古典教学的研究和发展开拓了十分重要的空间。

钢琴的演奏不仅要有一定的演奏风格,还要有一定的古典思想,只有将自身的思想与钢琴弹奏相融合,才能够创造出优秀并且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例如,意大利钢琴家穆齐奥·克列门蒂在英国制造的布劳德伍德钢琴上创立了以高抬手指、强力击键、固定手臂为特点的弹奏技术。这种弹奏技术与18世纪巴赫的弹奏技术有天壤之别。不同的弹奏特点,无论是发力还是对钢琴的认识上,都有不同之处。后者对钢琴的弹奏是习惯性地使用爆发力,这种弹奏方法后来被贝多芬所接受,并成为了钢琴艺术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钢琴演奏风格,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现如今,该演奏技术和弹奏方法也被人们广而熟知[2]。

克列门蒂的钢琴演奏注重发力,注重指法与钢琴键之间的融合。该种演奏技巧广为人知,后来德国钢琴家约翰·巴普蒂斯特·克拉默对克列门蒂的钢琴演奏技巧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为了练习克列门蒂的指法,克拉默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钢琴学校练习曲》是一部较为著名的乐曲,并融入到了学校的教材当中。这些练习曲分为不同的曲目,练习曲的音乐织体和节奏类型丰富多彩,每一首练习曲都有各自的特性和音型技巧。人们在演奏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克拉默对钢琴演奏技巧的认识与了解。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克拉默所研究的钢琴演奏技巧是以克列门蒂的演奏技巧为基础进行的高度升华。时到今日,克拉默的演奏技巧仍然被人们使用,并且广泛应用于钢琴教材当中,深受人们欢迎。

贝多芬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钢琴演奏学家,现如今很多学习钢琴的学生对贝多芬非常熟悉,对他的故事和音乐演奏手法也非常熟悉。在19世纪,贝多芬以气势磅礴的激情演奏诠释了克列门蒂奠定的动力性演奏风格,两人的演奏风格有相同之处,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与贝多芬同时期的还有生于奥地利的钢琴教育学家卡尔·车尔尼,可能对于很多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提到卡尔·车尔尼都会感到陌生,但提起贝多芬都是再熟悉不过了。卡尔·车尔尼在19世纪创作了《从初级到高级的钢琴弹奏法理论与实践大全》,这部著作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可以说是卡尔·车尔尼对钢琴教学法的总论和集成,对如今的钢琴教学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

三、20世纪的西方钢琴教学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到了20世纪,西方钢琴教学体系已经非常健全。此时人们对于钢琴教学也有了更多的探究与认识,很多钢琴演奏学家已经认识到了传统钢琴演奏技术与现代钢琴演奏技术的差异性,并提倡将传统钢琴演奏技术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满足当时人们的需求。德国钢琴教师鲁道夫·马力亚·布莱特豪普特在德培和莱谢蒂茨基的理论基础上,重新创立了重量学派的钢琴演奏理论体系,并创作了著名的钢琴著作——《自然的钢琴弹奏技术》,这一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欢迎,时至今日,在很多钢琴教学理念中也能够看到这一体系。

布莱特豪普特所创作的著作在20世纪90年代先后出版,他提出弹奏的主要动作必须分派给肩部的強大肌肉,使肩部与前臂、手腕、手指能够相互呼应。只有这些部位合理运用和传动,才能够使弹奏的音乐更具有动感。这也被人们称之为弹奏音阶,这也是他所提倡的“重量学派”,这一理论在当时备受人们欢迎。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该项弹奏手法又开始被人们所研究,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在现代的钢琴演奏艺术中,人们对于钢琴演奏技术和演奏技巧有了更多的要求。20世纪,英国钢琴教育学家托拜厄斯·马太对现代钢琴演奏技术提出了新的理论,当时其创作的《触键艺术的多样性》于90年代成功发表,备受人们欢迎。其系统地论述了钢琴演奏理论和训练方法,所论述的方法与巴赫、贝多芬、胡梅尔等演奏手法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马太讲求肌肉放松协同理论,并不主张重量学派,马太认为肌肉的放松和身心的协调要做到协同发展,只有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所弹奏出的音乐才更具有柔和性,也能够更好地彰显出钢琴艺术的魅力,这一点与胡梅尔所提倡的“重量学派”有着很大差异,两者各有千秋。在对手法和力量方面的应用也有所不同,这也是钢琴演奏理论体系发展的进化。

马太在演奏钢琴艺术时注重手指与琴键表面的柔和接触,如同琴键是手指尖的延伸一样,这种柔和的弹奏手法也运用到了手指、手腕、手臂之间的协调性。马太十分注重技巧与音乐的关系,他提出的演奏技巧在当时备受人们关注,对钢琴教学理论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今,马太的钢琴演奏理论仍然被人们单独列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对其展开具体的教学研究,这些都是西方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理论。现如今,人们对这些钢琴弹奏历史已经有了更多的研究与发现,并且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这也是西方钢琴理论对教学所做出的卓越贡献[4]。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了西方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理论解析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钢琴起源于西方国家,后融入我国,很多西方国家的钢琴演奏学者对钢琴的演奏技巧和指法有着深入的研究,为钢琴教学提供了很多素材,也为现如今的钢琴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如今,我们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吸取和借鉴优秀的钢琴教学研究成果,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开拓,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钢琴教学实践。

[1]周伟.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钢琴艺术,2018 (9):12-23.

[2]崔岩.关于教授钢琴演奏中的技巧问题[J].钢琴艺术, 2017(8):10-13.

[3]张式谷,潘亦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J].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8):12-23.

[4]卞善意.谈车尔尼的历史贡献及其钢琴练习曲[J].钢琴艺术,2018(8):10-14.

作者简介:朱贞贞(1970—),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

四分之四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
"强"与"弱"看似简单,但是人们可以根据这些 简单的"强"与"弱"变化出很多种拍子来,从而形成各种情绪,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来。因此"节拍"是非常重要的,它等于是音乐大厦的基石,必须是有规律并且是有秩序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的钢琴贬值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