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网购到了一条别人穿过网上买的衣服被穿过了该怎么办?

公务员面试技巧大全(完整版)

公务员面试技巧大全(完整版)1

  (一)全面展现坚定自信

  在任何时候,能否拥有坚定的自信,都会对一个人的成功产生重要影响。考生要想取得公务员面试的成功,就必须充分展现自己坚定的自信。自信并不仅仅靠考官的提问来展现,外形、语言、姿势等都可以体现出自信。自信不仅是一种内在的气质,也是其他气质存在和表现的依据和支柱。考生要真正赢得考官的青睐、重视以及信任,就必须用自信心来打动考官,否则,纵然才华横溢、志向高远,也只能被无情淘汰。但要切忌自信过了头,结果变成自傲,给考官一种言过其实、行动力不足、浮夸狂妄的感觉。要想正确把握“自信”与“自傲”之间的度,首先是正确看待自己,不妄自菲薄,其次是保持谦虚,牢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二)恰当运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面部表情,二是身体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能带动倾听者的情感共鸣,这也是面试中与考官交流的很好的办法之一。面部表情可以随着自己所讲述的内容有所变化,尤其是在讲述你自己的经历的时候,不要让考官感觉只是在背答案;身体动作在进入考场的瞬间就已经被所有考官所关注,基本的要求就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基本原则是:大方、得体、不拘谨、不放浪。总之,表情和肢体都是语言之外最能直接引起交谈对方感情共鸣的表象。对它们的适度把握、恰当运用,一方面可以与语言相辉映,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另一方面可独立运用,展现个人内心状况,流露个人感情及情绪。

  (三)充分进行眼神交流

  面试中,回答问题并不仅仅是言语的交流,更多的是肢体、眼神等的交流。有的考官视角非常犀利,常抓住眼神的交流来判断考生处理问题的灵敏度与稳重感。面试过程中,惊慌失措、躲躲闪闪或者游移不定的目光,会让考官产生缺乏自信的感觉,容易使考官反感。要主动与考官进行亲切有神的眼神交流,在重点照顾主考官的同时,还要对其他考官予以回应。但是考生也要注意适时适度性,不能死盯考官,让考官产生表情呆板,缺乏生机的感觉。

  面对考题,认真看清题中每一个字,把握关键词,冷静思考,了解出题目的着重要考我们哪方面的素质能力,准确把握命题人出题意图,并根据平时的训练打好腹稿,有条件的话要充分利用考场内提供的草稿纸,简要列出作答提纲,迅速从熟悉领域引入,从容组织答案,然后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有条理、有逻辑地说出来。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事例论证将使你的观点更加雄辩有力。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最完美、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考官,而这样的问题又特别忌讳平铺直叙,泛泛地强调自己有多么强的计划,不仅有夸夸其谈之嫌而且没有很强的说服力,而在这时,如果能恰当地引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便是理论可以证明的问题,若用实事论据作为支撑,也可以使自己的观点显得更加严密和无懈可击。有工作经历的考生可以说自己在工作的过程中,曾经组织过一次旅游活动,在谈到组织活动时,一定要谈到活动组织的成功之处,活动在同事中产生的良好影响。而没有工作经历的考生,可以说在学校社团组织过大学生艺术节、书法比赛、歌咏比赛等等,在谈到组织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谈到活动的举办是否成功,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同学中的反响如何。 从近年的面试实践经验来看,结构化面试具有测评的效度、信度较高的特点,比较适合规模较大、组织严密、规范性较强的录用、选拔性考试,因此,结构化面试已经成为目前公务员录用面试的基本方法。

  面试试题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没有标准答案。很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追求“标准答案”,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众口一词,考官势必疲惫不堪,不利于选拔人才。考生在答题时应该在将问题做具体化、生活化处理的同时,力求打造亮点。提醒考生需要记住:试题也是有生命的,只有将自己的思想、个人的认知、实例和经历与试题融为一体,才能将题目鲜活、立体地呈现出来。就特质来说,男孩体格强壮的,一定要展示力量和稳重;文弱内向的,则可以发挥感性正直的一面;女孩子干练、具有较强职业色彩的,要回归率真;稚嫩羞怯的,则要给人以细腻踏实的印象。就经历来说,有工作经验的,可以联系实际工作的体会,把题目答得充实;应届毕业生,可以从理解认识来谈。问题回答没有特定的模式,考生要在发挥个性优势的同时,尽可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在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时候,很多考生往往自作聪明,在自己的答案里用上太多的修饰,对诚实等为人之道和思考的严密、答案的客观却不太重视,又常常不能自圆其说。在面试时“下套”,把对求职者的真正需求巧妙地隐藏在面试的试题后面,是如今国考面试的习惯做法,这时候如果你只是一味迎合,很快会出局。实事求是指在面试中应试者回答考官提问时要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彻底摆脱言不由衷的空话、大话和假话,充分挖掘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把自己真实的闪光点充分展现在考官面前;即使面对自己的错误,也要勇于承认,切不可卖弄面试技巧来糊弄考官。面试应答不是演戏,也不是演讲比赛。考生应该明确认识到面试考查的是应试者的真实观点、看法和水平。所以,考生在作答时应当坚持自己的本色和原则,力求真诚,实话实说。

  (八)站在公务员的角度分析问题

  公务员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其看待事情和处理问题都应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所以参加公务员面试的考生作答面试题,都要站在公务员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不能仅仅从个人或者某个小集团的利益去考虑问题,更讲究的是平衡各种关系。若考生对公务员行业不甚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若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则要在平时对注重搜集与报考职位相关的信息,尝试思考如何展开一项具体工作,练习写一些调查、调研、处理问题、制订策略等公文,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

  (九)用真情实感打动考官

  面试既是一种能力的测查,同时又是一种考试的形式。在过去的面试中,考官和考生之间主要是机械问答的关系,考官有如出题机器、考生好比答题机器,双方通过机械的一问一答来进行面试,这种方式显然不能选择出最真实的人才。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国公务员面试开始向面试的本质――“见真人、看真心、解真情、选真才”――不断进行回归,在题目设置上就要求考生能够用真情实感和考官进行交流,把自己由答题机器转变为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感情的人,才能引起考官的情感共鸣,最终通过面试。所以考生要挖掘自己人生真实的闪光点,要从内心深处认同公务员职业,从内心深处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仁爱意识,要用质朴的生活化语言来表达观点,要用真情实感来打动考官。

  (十)正确表现任职资格

  在公务员考试中,一般来说,各个部门在招聘前都会对本部门所要招聘的岗位提出一些基本条件,考生在

  面试中就要针对这些条件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考生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有的放矢。需要考生在面试前做足准备,明白自己所应聘的岗位性质及所需要的人才的特点。回答时针对不同的部门或同一部门的不同工作岗位有选择性地描述自己,推销自我,千万不可囿于某种思维定势,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目标、有对象地突出自我。

  2.拒绝浮夸。在阐述自我过程中,是可以进行适当美化和加工的,这是一种策略,但要避免过度,否则,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3.重点突出。在描述自我优势时,要突出重点,尤其要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所在。道理很简单,重点正是你的特点,是你的长项,而过于全面,意味着可能这些都是你的弱项。

  4.巧妙回避。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有些缺点无伤大雅,而有些缺点则可能会严重影响到面试的成功,所以在面试中应对自己的缺点有所修饰,不可过于直言坦白。对于缺点,应当加以适当包装后再推出,尽量多化劣势为优势。说到底,向别人介绍自己正是

公务员面试技巧大全(完整版)2

  1.平和自在的气场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考官带来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还有一种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就放松了,同时融入我们的真情实感,使我们的演讲不仅仅是在表达,更是与考官心与心的沟通交流。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考官带来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还有一种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就放松了,同时融入我们的真情实感,使我们的演讲不仅仅是在表达,更是与考官心与心的沟通交流。

  3.清晰的声音和抑扬顿挫的声调

  在面试中,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状态。一般来说,最佳状态是:吐字正确清楚,语气得当,节奏自然;声音宏亮清越,铿锵有力,悦耳动听;区分轻重缓急,随感情变化而变化;有传达力和浸彻力,即声音有一定的响度的力度,使在场考官听真切,听明白。同时,句式短小。教育专家提醒考生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句子。不做过多的精确列举,尤其是过大的数字,常用约数。这里尤为注意一点的是:绝不能像平常随便讲话那样任意增减音节,拖泥带水,磕磕巴巴,这样便损害了通篇演讲的健康美,破坏了面试的完整性。

  4.调整心态,降低不必要的高标准

  很多考生受到媒体上《我是演说家》等节目的影响,或受到学校里演讲比赛的影响,以上述参赛选手的演讲,作为演讲的范本,认为自己在考场上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上述演讲水平的十分之一,从而畏惧演讲,羞于开口。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在考场上,只有一到两分钟的准备时间,而且只有一次尝试机会,无论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考生不可能达到真正演讲的水平。因此,考生要做好心态调整,降低不必要的高标准,克服畏惧心理,更游刃有余地应对考场演讲。我们要做到有感而发,稳定你的情绪,用十足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去战胜考场演讲。

  5.知识素养积累准备工作要做到位

  演讲者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阅历修养与演讲的成功有着紧密的关系。许多考生感到演讲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演讲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有心人,广泛地阅读、收集、积累材料,上下、古今、中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要学习,同时加强自我的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修养。xx省公务员网专家建议大家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多收集历史资料,对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熟记,并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②多收集现实资料,对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了如指掌,进行思考;③加强记忆,多记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古典诗词、经典文学、寓言故事等等。

  总之,想要做好演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考生在备考期间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做好知识的积累工作,xx省公务员网专家相信每一个考生都会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公务员面试技巧大全(完整版)3

  (一)各地级市、自治州面试测评要素、题型各有侧重

  基于云南各地区在组织面试上有较多的自主权,因而其各地级市、自治州在面试的测评要素和题型上也各有侧重。

  (二)试题表现形式以传统结构化题目为主

  在20xx年云南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中,大部分地区以传统的结构化面试题为主,但是大理州和法检系统则采用了以材料为依托的结构化面试题。此外,玉溪市沿袭了其20xx20xx年的面试命题风格,在20xx年面试中继续采用传统结构化面试题和小材料题相结合的形式。小材料题,即一段材料之后设置两个问题的形式。

  (一)综合分析能力

  1.综合分析能力基本是每个地区的重点测评要素

  综合分析能力几乎是20xx年云南每个地区公务员面试中的重点测评要素,基本上云南所有地区和部门在每年的面试中,均会有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且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基本上占到所有测评要素的20%及以上,而在昭通市、保山市、曲靖市等地20xx年的面试中,对其的考查比例更是高达40%甚至50%。

  2.试题表现形式多样

  在云南公务员面试中,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除了以传统的智能性问题的形式表现以外,还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材料题。20xx年面试中,昆明市、大理州均出现了材料题,玉溪市既有传统的智能性问题,也有小材料题。

  此外,在大理州的面试中也考查了材料题,而在玉溪市的面试中还出现了小材料题,即一段材料之后设置两个问题的形式。这一情况在前面已做过阐述,此处就不再做重复说明。

  在云南公务员面试中,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智能性问题类型非常全面,既有对时政类的考查,也有对哲理类的考查。时政类中既有社会现象类,也有政策理解类;哲理类主要是涉及对名人名言的考查。

  在此,需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就云南整体而言,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智能性问题涉及多种类型,但是具体到每个地级市、自治州,其考查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例如昆明市、临沧市、德宏州重点考查社会现象类和政策理解类,保山市、昭通市、楚雄州重点考查社会现象类和名人名言类,玉溪市重点考查社会现象类。所以,考生备考前需要认真研读自己所报考地区近年来的面试真题,总结其测查的重点,做针对性的备考。

  4.热点的时效性很强

  在云南公务员面试中,所考查的热点的时效性越来越强。

  【例1】湖北省文理状元和理科榜眼,头戴状元帽、身着状元服,分骑3匹高头大马,在大批群众的簇拥下巡游古隆中。对于这一事件你怎么看?

  【例2】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被网友广泛热议,请谈谈你对国产动画片的看法。

  第一题中提到的湖北文理状元巡游古隆中事件,最初被曝光是在20xx年6月23日;第二题中提到的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20xx年7月份才上映的电影。可见,在云南公务员面试中,对时政热点的选择越来越注重时效性。因此,考生在备考面试时,对于考前3个月内发生的时政热点也要予以关注。

  (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也是云南公务员面试中考查频率较高的一项能力,其考查通常是通过情境性问题实现的。具体来说,对这一能力的考查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1.考查活动类型新颖且丰富

  云南公务员面试中的重点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情境性问题,既有对调研、宣传、会议组织等典型活动的考查,又有一些较为新颖的活动类型。

  2.注重对活动整体组织流程的考查

  综观云南近两年公务员面试真题,发现其重点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情境性问题一般问法较为单一,基本都是运用你怎么组织?这种提问方式,很少有对活动组织过程中某个环节或者细节的考查。

  3.越来越凸显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务员所面对的日常工作越来越繁琐、多变而复杂,这也导致国家对公务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点表现在公务员面试中,就是所考查的题目越来越接近工作实际。尤其是重点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少考查单纯组织一个活动这样类型的题目,而是越来越多地表现为:题中会设置一个存在一定困难或者面临一定压力的工作情境,考生在此种情境下会有一个具体的身份,答题时需要考生在设定身份的权限范围内,先组织协调现有的所有资源将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解决掉,然后继续按照原有的计划将工作开展下去。

  在近两年的云南公务员面试中,重点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题目,也开始凸显这种命题趋势,试题命制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对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务员面试的目的就是选拔出能够胜任工作的优秀人才,因此,注重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将会是未来公务员面试命题的一大趋势,也是未来云南公务员面试命题的重要方向。因此,考生除了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用心工作,从生活和工作中获取经验,为面试答题准备好实践素材。

  (三)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

  1.对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考查比重各地区有所不同

  在云南公务员面试中,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并非是每个地区的考查重点,各地级市、自治州对其的测评比重有很大差距。例如,在20xx年面试中,迪庆州、临沧市、西双版纳州几乎没有重点考查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题目,而在昆明市、楚雄州的面试中,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是重点测评要素,此外,大理州、玉溪市、曲靖市、德宏州等地区也都有重点考查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题目。所以,考生在备考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前,要以第二节中的20xx年云南各地级市、自治州公务员结构化面试测评要素及题型表为参考,认真研读自己报考地区的历年面试真题,把握重点测评要素,针对性复习。

  2.涉及的人际主体范围广泛

  综观历年面试真题,发现云南公务员面试中重点考查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题目,所涉及的人际主体较为广泛,涉及领导、同事、群众、亲朋好友以及其他部门和单位。

  3.往往与其他能力一并考查

  云南对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考查,还常常与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相结合一并考查。

  云南公务员面试中对应变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结合日常工作场景出题,重点考查考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突发问题时的应变处理能力,更加具有务实性。

  (五)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

  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是以往云南公务员面试的重点测评要素,但在20xx年的面试中,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以往将之当做测评重点的曲靖市、保山市等地,今年都未出现此类题目。但即使如此,仍有一些地区如玉溪市、怒江州、楚雄州等保留着对这一要素的考查,因此这些地区的考生仍应该对这项测评要素予以重视。

  在云南公务员面试中,对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考查形式多变、题型多样。不仅存在背景性问题和意愿性问题,有时还会在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智能性问题中融入对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考查。

  备考重点考查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题目时,考生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对自身的基本信息、过往经历等进行梳理,对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的自己进行清楚的认识,明了自己的求职动机,找到自己身上与所报考职位相匹配的特点、能力等;二是认真研读历年真题,对历年来重复考查的题目做重点备考,例如为什么报考公务员(这个岗位)?公务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你身上有哪些公务员应当具备的素质?)等都是云南公务员面试中的高频考题,对于这样经常出现的题,考生完全可以在备考时就整理好答案。

  (六)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1.存在专门考查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题目

  大部分省份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考查会贯穿在公务员面试的始终,单独命题重点考查这一能力的省份相对较少,而云南是个例外,在西双版纳州、玉溪市的面试中都是通过专门命制各种类型的题目来重点测查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在20xx年云南公务员面试中,西双版纳州、玉溪市都是单独命题来重点考查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西双版纳州主要考查了情境性问题中的谈话类试题,玉溪市考查的形式比较多样,智能性问题中的主题演讲题、串词题、编故事题都有考查。在20xx年云南公务员面试中,西双版纳州和玉溪市考查形式与20xx年一致,此外,大理州对此能力也有考查,考查形式以编故事题为主。在20xx年云南公务员面试中,玉溪市、德宏州、大理州、西双版纳州都单独命制题目来重点考查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从20xx20xx年云南公务员面试真题来看,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考查是通过谈话类试题、串词题、编故事题、主题演讲来实现的。其中西双版纳州重点考查谈话类试题;玉溪市每年的考查题型较为多样,既有串词题,也有编故事题,还有主题演讲;大理州在20xx年以编故事题为主,20xx年重点考查串词题和主题演讲。

  专业能力是云南法检系统面试中的重点测评要素,对其的考查是通过情景模拟面试(模拟法庭控辩)来实现的,对此,我们会在本章第四节做详细阐述,在此只做简单说明,报考法检系统的考生可以具体查看第四节的内容。

  此外,除了法检系统,大理州在20xx年的面试中,也充分体现了对考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尤其是人民警察岗和税务岗。这些岗位的面试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公务员面试技巧大全(完整版)4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是最热门,与国考、省考相比,乡镇公务员考试的竞争虽然会相对小些,但同样是需要报考人员的慎重对待,在经历过笔试之后,人们又要抓紧时间准备即将而来的,同样又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公务员面试,那么在进行面试时,对于报考乡镇公务员的考生们又有哪些技巧呢?

  技巧一:仪容仪表方面的技巧

  在面试时先展现给面试官的,能给面试人员留下第一印象的就是面试人员的仪容仪表了,合适的服装搭配对于面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面试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服装搭配,尤其是面试乡镇公务人员,男士以西服为主要服装,颜色以深色为主,内搭白衬衫。鞋子以皮鞋为主,要注意袜子的颜色要与西装皮鞋的颜色相适应。除此之外男士一定要注意刮胡子,给面试官以稳重、利落之感。女士在穿着方面要以一字裙为首要选择,颜色同样以深色为主,如果是夏天一定要穿丝袜,切记不可光着大腿,让人感觉不重视。除此之外女性还要化淡妆,但香水的喷洒一定要适量。将自己的端庄之感展现给面试人员。

  技巧二:礼仪方面的技巧

  乡镇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直属公务人员在面试时首先要注意到的就是自己的礼仪,因为作为公民的公仆自身素养必须得高,所以说这也是在面试时必须要展现给面试人员的,比如说进入面试考场之前一定要先敲门,等里面的考官允许之后再进入考场,在进入考场时的一举一动也要注意,比如说,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走向自己座位时一定要稳稳当当,不能给面试人员以急躁之感,坐下之后一定要自然端坐,不能跷二郎腿等,在回答面试人员问题时一定要将眼睛直视对方,这是最基本的礼仪,除此之外还要避免一些下意识的小动作如说话时摸摸耳朵,眉飞色舞等等,都是要坚决避免的,一定要将自己有礼貌,懂礼仪的一面展示给面试人员。

  技巧三:答题方面的技巧

  如果说仪容仪表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外在,那么答题技巧就是体现面试人员的内在,同样也是决定面试人员命运的最最关键的部分,在参见面试之前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一些关于公务员面试的常见问题,在平时就要多多练习自己理解问题解答问题的技巧与能力,这样在面试时才能灵活的处理面试人员提出的问题。另外,在面试时一定要认真聆听面试人员提出的问题,经过慎重考虑后再作答,争取答出让自己满意,让面试人员满意的答案。

公务员面试技巧大全(完整版)5

  1、面试的考察手段是以谈话和观察为主

  谈话是面试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在面试过程中,主考官通过向应试者提出各种问题;应试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主考官能否正确地把握提问技巧十分重要。他不仅可以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应试者某一方面情况或素质,而且对于驾驭面试进程,营造良好的面试心理氛围,都有重要影响。

  观察是面试过程中的另一个主要手段。在面试中,要求主考官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特别是视觉,观察应试者的非语言行为。它不仅要求主考官在面试中要善于观察应试者的非语言行为,而且要能指明应试者的行为类型,进而借助于人的表象层面推断其深层心理。对应试者非语言行为的观察,主要有面部表情的观察和身体语言的观察。

  在面试过程中,除面部表情外,身体、四肢等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手势,它具有说明、强调、解释或指出某一问题、插入谈话等作用,它是很难与口头语言分开的。

  在面试过程中,具有不同心理素质的人,其身体语言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一个情绪抑扬的人,他可能两肩微垂,双手持续地做着某个单调的动作,身体移动的速度相对较慢。而一个性格急躁的应试者,常常会无休止的快速运动手脚,双手还可能不断颤抖。一个缺乏自信和创新精神的人,会始终使他自己的双手处于与身体紧密接触的部位,头部下垂。一个人紧张或焦燥不安时,往往会出现膝盖或脚尖有节奏地抖动,手指不停地转动手里的.东西,摆弄衣服,乱摸头发等。

  在面试过程中,听觉的运用也十分重要,主考官应倾听应试者的谈话,对应试者的回答进行适度的反应,当应试者的回答与所提问题无关时,可进行巧妙的引导。在倾听应试者谈话时,应边听边思索,及时归纳整理,抓住关键之处。对应试者的谈话进行分析,比如是否听懂了主考官的提问,是否抓住了问题的要害,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层次性、准确性等。还可根据应试者讲话的语音、语速、腔调等来判断应试者的性格特征等。比如声音粗犷、音量较大者多为外向性格;讲话速度快者,多为性格急躁者;爱用时髦、流行词汇者大多虚荣心较强等。

  2、面试的考察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

  面试是主考官和应试者之间的一种双向沟通过程。在面试过程中,应试者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主考官可以通过观察和谈话来评价应试者,应试者也可以通过主考官的行为来判断主考官的价值判断标准、态度偏好、对自己面试表现的满意度等,来调节自己在面试中的行为表现。同时,应试者也可借此机会了解除自己应聘的单位、职位情况等,以此决定自己是否可以接受这一工作等。所以面试不仅是主考官对应试者的一种考察,也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沟通、情感交流和能力的较量。主考官应通过面试,从应试者身上获取尽可能多的有价值信息。应试者也应抓住面试机会,获取那些关于应聘单位及职位、自己关心的信息。

公务员面试技巧大全(完整版)6

  1.正确看待紧张。

  紧张是人面对陌生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并非某个个体独有。适度的紧张可以激发潜能,助推超常发挥。因此,千万不要因为紧张而焦虑哦。

  自我肯定是对自己的认可、欣赏。每次答题前,自我正向激励,为自己树立自信,告诉自己“我很棒”、“我很优秀”“我可以面带微笑讲话”、“我可以流畅表达自己的想法”。

  充分的准备是从容应对的前提,要想克服紧张,需要提前做好充足准备。就答题来说,提前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充分的内容准备,如热时政热点、新闻事件、专业能力等;另一个是突发情况的准备,如情绪控制、表情控制。

  勤答题。对于面试常见题型反复练习,通过模拟练习充分熟悉考场情况、面试流程,考试之前形成肌肉记忆,即使面对巨大压力也能条件反射完成讲述。

  大部分紧张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因此应在日常注重对于专业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加强知识积累,如学xxxxxx治国理政的文章、学习主流媒体对于社会事件的评论,例如人民日报、学习强国APP、澎湃新闻网等。

  脑海中反复想象造成紧张的场景,如详尽周到、事无巨细地设想考试情形,从而达到熟悉场景的目的,摆脱紧张。

  在不同的环境答题,如在人流量多的公共场所答题,在陌生的环境答题,高台演讲等,破除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达到在任何场所从容答题的效果。

  自我放松练习,在试讲之前,站着或坐着,深吸一口气,几秒钟之后慢慢均匀地呼气,心里默默想像一些平静的情景,这样重复几次来逐步调整心理。

  2.注意力转移法。

  学会转移自己的目光,看向给予自己积极正向反馈的人;将注意力转向外界,不要只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多关注自己已经完成或取得较好成绩的事情,不断增强信心。

  优点轰炸。找到自己周围的朋友对自己进行肯定、夸赞,不可重复。内容上,肯定和夸赞不仅限于答题,还可以涉及性格、特长、生活等方方面面,从而让考生在特定环境(考场环境)中建立自信。

  公务员面试经验:如何提升情景模拟的现场感

  面试各题型中,情景模拟类题目经常是让考生们“又爱又恨”的一类题型,因为感觉作答起来不难,像日常交流一样,所以“爱”;但又因为想获得良好的劝说效果很难,所以“恨”。今天就和大家讨论一下如何让情景模拟类题目的作答更有现场感。

  面试考场上,考生经常由于过度紧张,导致频繁眨眼或者眼睛向上看向下看等问题,因此缺乏现场感。此类问题建议考生可多对照镜子进行答题练习,日常与周围的家人、朋友沟通时也要多尝试注视沟通,避免眼神频繁躲避的问题,继而提升考场的交流感。

  2.善用肢体语言。

  考生进行情景模拟的过程中,肢体语言通常过于贫乏、僵化。建议考生可结合作答内容适当增加一些手势,如在与群众进行沟通时,快结束情景模拟的对话时,可将双手向前呈现递卡片的动作,模拟语言可同时配套说“这是我们的监督电话,欢迎您随时监督我们的工作”,继而让整体的模拟内容和外在表现更协调一致。

  很多考生在作答情景模拟题目时,语言过于像答题语言,语气过于僵硬不自然。因此,一方面,建议各位考生把日常沟通时的语气放在作答当中,真正将考官作为沟通对象进行交流;另一方面,语言本身可以更加接地气,但是也要注意度,如“我说话呢也比较直,你也别生气”,“你说是这个理儿不”,将日常交流语用到情景模拟中,提升情景感。

  说一千道一万,要想让这些方法发挥效用,还得靠练习,多利用日常的碎片化时间练习,利用好与陌生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升情景模拟题目作答的交流感和现场感。

  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题开头如何“一语中的”

  综合分析能力是面试的重要测评要素之一,对于综合分析的开头第一句话,决定着考官对考生的第一印象,决定着考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更决定着考生的思想高度和理论素养,而开头一直是各位考生的难点,如何在面试考场,开头一语中的,小编给大家分享五个小技巧。

  一、技巧一:结合自身感受、经历,与考官产生共鸣

  【例题】微信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因“用完即走”、不用下载和安装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是一种进步,但有人认为小程序乱象丛生,影响恶劣。对此,你怎么看?

  【点拨】微信小程序是各位考生相对比较熟悉的话题,在面试考场上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对于医疗众筹的了解和感受进行切入。

  【示例】谈到微信小程序,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美团外卖、百度网盘、腾讯文档等,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体验。但是我们在享受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红利之时,小程序乱象丛生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技巧二:名词解释法,开门见山

  【例题】目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政绩小镇和小镇建设千篇一律的问题,你怎么看?

  【点拨】在综合分析中,话题已经明确为“特色小镇”中的政绩小镇和千篇一律的问题,若将此题作答清晰,需要明确什么是特色小镇,因此考生可以通过解释名词,开门见山表态。

  【示例】特色小镇是指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小镇,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的培育工作,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政绩小镇和千篇一律的问题,严重违背建设的初衷,应给予整治。

  三、技巧三: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凸显时政的关注度

  【例题】当下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对此,你怎么看?

  【点拨】谈到精准扶贫,各位考生要有时政的敏感度,xxxx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各位考生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凸显时政的关注度。

  【示例】xxxxxx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现在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xxxx年是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然而,却出现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一些贫困户“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甚至还有一些贫困户认为评上贫困有本事,但一让脱贫就不干的,“等靠要”现象严重阻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扶智扶志相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技巧四:引用数据破题法,新颖且有说服力

  【例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购成为大家日常生活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广大剁手族在翘首以盼快递包裹,同时海量的快递垃圾随之而来,其中大量快递存在过度包装的情况。对此,你怎么看?

  【点拨】针对网购,是各位考生非常关注和熟悉的话题,题目中谈到“大家日常生活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广大剁手族”、“海量的快递”,多次谈到了表示数量的词语,如果考生有关注此项话题的数据了解,可以引用数据进行破题表态。

  【示例】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就“双11”当日,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8.5亿件,同比增长29.4%。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伴随物流订单的增加,快递垃圾量也在增加。为了竞争,各大电商都在包装上下足了功夫,过度包装下产生的大量快递垃圾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保问题。

  五、技巧五:引用名言,凸显知识储备

  【例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文化消费的多元,我国实体书店发展面临不小挑战。近日,北京市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推动全民阅读、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对此,你怎么看?

  【点拨】面试考场中名言的引用体现的是考生的文学素养,当拿到综合分析题目的话题,可以结合自身积累的名言进行引用,凸显知识储备。

  【示例】“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强调的就是阅读的价值及意义,而北京市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无疑为实体书面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推动全民阅读带来新气象。

公务员面试技巧大全(完整版)7

  虽然无领导小组讨论是高压下的一种集体面试,但是相较于结构化面试这种多名考官面对一名考生的情况,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相对来说要轻松一些,毕竟它是考生之间,地位平等的角色之间的一场较量。在这种情境下,考生需迸出智慧的火花,向考官展示自己,因此必须要说话,有时,沉默未必是金。

618年中大庆又双叒叕来收割大家的钱包了!姐妹们是不是定金一时爽,尾款火葬场?

小白在月初下单了很多漂亮衣服,当时贪图凑单便宜,这些天陆陆续续的到货之后才发现,衣服的质量很差,有的甚至稍微一用力就破了。

衣柜已经堆满了,收纳箱也是出的速度不及入的速度,肚子被塞得满满当当的。

在此,小白给家人们提点防踩雷建议:

1、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身型

不同模特的身高体重和衣服的穿搭效果是不一样的。

一定要找和自己体型相近的模特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衣服尺码的不合适。

2、不要贪图过于便宜的东西

一分钱一分货是永远的真理,小白也吃过这个亏。

买到的东西不但质量差还白白浪费了这个钱。

虽然是小钱,但是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3、学会看评论,看视频

我们可以多翻翻评论区真实的评价或者看看差评。

小白一般会点击有图片的评论看。

图片往往能最直接地看出产品的好坏,包括版型和材质之类的。

冲动是魔鬼,买买买是女人的天性。

建议家人们夜晚不要做决定,购物车也到第二天醒来后再结算。

但若是真的买到了不合心意的产品,退货不仅费时又费力,还要和无良商家扯皮,白白浪费了自身的时间还攒了一肚子的气。

那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些中看不中用的衣服呢?

我们其实可以将这些质量不好的衣服拆解成布料,然后做成自己需要的物品,

又或者可以将这些衣服做成小毯子送给爱心人士用于救助流浪的小动物。

可能有一些朋友嫌麻烦会直接将衣服丢弃在门口的垃圾箱里,但是小白不建议大家直接将废弃衣服丢弃到垃圾桶哦。

废弃衣物丢弃到垃圾桶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每年,全球有超过1500亿件服装被抛弃,足够地球上每个人每年换20件新衣;

单是在我国,每年都有超过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掉!

以牛仔为例,生产一条蓝色牛仔裤需要1万升以上的水,这等同于一个人10年内的饮用水总量!

那我们怎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呢?让白鲸鱼旧衣服回收来帮你!

足不出户即可解决烦恼。

一键预约,2小时内免费上门回收。

白鲸鱼回收后会将这些旧衣服安排到它最合适的地方。

portant;">这难道不比直接丢弃来的更有意义吗?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景乃权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018 年,就是这样的特殊年份。

4 月10 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 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说,“1978 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 年众志成城,40 年砥砺奋进,40 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确实,当40 年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改革开放的春风依然温暖如初。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探索和推进,中国逐渐形成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在经济、军事、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等多方面走向全面开放的局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世界的惊叹与喝彩。

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并不空洞,他就在我们身边,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景乃权教授的要求下,共10名浙大经济学院金融系研究生从家庭生活这个角度入手,寻找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改变,共同撰写了这篇文章。他(她)们分别是浙江杭州的朱丽红、张家祺,浙江东阳的王鼎盛,浙江湖州的倪静娴,安徽阜阳的李之好、陈德宇,贵州遵义的陆慧,湖北黄冈的刘小驰,湖北鹤峰的欧阳守红,河北邯郸的张岩。

景乃权:改革开放40周年 我眼中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我眼中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国富强,民生经济亦繁荣——从婚姻嫁娶窥家庭变化

改革的春风吹向了神州大地,亦吹响了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角。这不仅是我们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转变,亦使得我们万千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变化的方面太多,下面,我就从身边亲戚的婚姻嫁娶带领大家一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家庭的变化。

我父母是60后,在80年代中期结婚,听我妈妈说,在他们那个年代结婚,一般都要经过中间人介绍,若双方家庭都觉得合适,便会举行订婚仪式。在订婚之时,男方家庭便要付彩礼钱。而从订婚到正式结婚,中间往往会经过五六年的时间。期间,男方在每个较为重大的节气或节日上门拜访丈人、丈母娘,并会随上一定的礼物,例如利群牌的香烟、桂圆荔枝包、白糖包及黑枣或蜜枣包。而在像端午节这样的日子,礼品清单中还会有绿豆糕、肉等食品。倘若在这五六年中,并无其他不满意的地方,则开始挑选日子准备婚礼事项。在结婚准备过程中,女方家庭则要用订婚时收到的彩礼钱,另外再自己补贴一部分,为女儿置办嫁妆。

对于不同年代的婚礼,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八十年代要三转一响,九十年代要三电一轮,21世纪要三子一本。” 透过这生动的婚嫁变奏曲,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接下来,我将选取我的大家庭中的人物代表,简要描述一下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不同时代的嫁妆及彩礼钱的变化,以更深刻地体会时代的变迁对婚姻的影响。

在八十年代结婚的主要有我的二伯、小姑及我的父母。二伯和小姑是在八十年代初时结的婚,我父母是在中期结的婚。当时结婚没有现在这么讲究,新房布置、物品置办都是简约的。结婚时最流行的就是“三大件”,当时要买齐这些东西挺难的,在改革开放初期,结婚时最时髦的东西就是“三转一响”,“三转”其实就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就是录音机。但根据我妈妈的回忆,若要凑齐这这四件嫁妆,也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事了。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资本就缺乏,在八十年代初更是如此。就拿录音机来说,只有从我父母结婚的时候才开始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父母结婚的时候,嫁妆中已经出现了14寸的黑白电视机。

图1-1八十年代中期的嫁妆

除了这几个必备的嫁妆之外,其他的生活用品自是不可少,例如床、衣橱、装衣服的收纳箱以及四方桌子,这些都是找当地的木匠手工打造的,另外还要请画师在表面画上好看的画。记得小时候,我家床的边边上就画着西湖十景,用手摸那个画,还能感受到颜料风干之后的凹凸质感。至于彩礼钱,我姑姑结婚的时候,彩礼钱大概是1000多元。等到四五年后,我父母结婚的时候,彩礼钱就翻了一番,要2400元以上了。

在九十年代结婚的主要有我的阿姨、舅舅。阿姨是刚好是在1990年,舅舅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在这个时代,“三转一响”逐渐被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高级家电所取代,逐步变成“三电一轮”。阿姨的嫁妆与我妈妈的类似,唯一的变化是黑白电视机的尺寸变大了,为21寸。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舅舅结婚的时候,舅妈的嫁妆清单中便有了彩电、冰箱等新式家具。此外,摩托车也逐渐取代了自行车,成为了舅妈嫁妆清单中不可少的一件。在彩礼上,90年代初阿姨收到的彩礼钱是3000多元,五六年之后的彩礼钱就又翻了一番,达到了6000多元。

图1-2 九十年代中期的嫁妆

进入21世纪,我的堂哥、姐姐们陆续开始结婚,空调、彩电、洗衣机等自不在话下,汽车也逐渐进入嫁妆之列。在这个阶段,人民的生活逐渐富足,嫁妆清单中的物品种类上的差异逐渐变小,甚至在过去15年左右的时间里都没有大的变化。各家之间的差异便主要体现在物品质量、品质之上。例如,从普通彩电到液晶电视,再到近年来的网络电视。这其中体现的,不仅是由于科技与工业的进步,更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消费升级的结果。同期,彩礼钱的上涨也是势头迅猛,从2005年前后的五六万元,到我姐姐结婚时的20多万元,再到今年表哥结婚时的28万多,相比于80年代初姑姑收到的1000多元,翻了近280倍。

从上述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我母亲及亲戚的嫁妆变化中可以深深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嫁妆发生的较大变化主要集中在每个年代的中后期,这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阶段紧紧相伴。八十年代中期的明显提升,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九十年代开始,尤其是在中后期,嫁妆清单中出现了新式电器,可以看出,在短短的几年间,诸如像彩电、冰箱、摩托车之类的产品迅速普及至普通寻常百姓家中,这个变化是惊人的。但是若联想到以下这些,这个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我们开始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为目标,并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时,我们也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此,也有人把九十年代初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加速点。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在1990年的GDP为3608亿美元;到了1995年该数据变为7345亿美元,翻了一番;再到2000年,中国GDP为1.21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3.3倍多。自此,也开启了中国高速发展的进程。到了21世纪,我们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各项生产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也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更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彩礼,在短短四十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万千家庭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家庭收入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由此可见,这四十年来,我们的家庭,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不变,促使我们的家庭不断向富裕迈进。

(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朱丽红)

二、夏天夏天悄悄过去 留下小秘密

夏天,你可以夺走我的一切,我可以不要钱,不要Wi-Fi,但是唯独不能失去空调。炎炎烈日之下,回到家中进入空调房的惬意,相信每个人都能理解。室外是35℃的高温世界,室内是26℃的宜人天堂,失去了空调,似乎很少有人能在这样的温度中,静下心来干点什么。

我家用的空调是美的壁挂式的,功能非常齐全。我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给空调设好智能定时,每次在我最需要的时候,都能回屋享受到凉爽。而且空调制冷效果极佳,压缩机由高效硅钢经过9道工序加工,能承受3000转/分钟的运行速率,冷凝器由990片以上的蓝色翅片组成,即使临时打开空调,也只需要短短几分钟就能使我的小房间制冷。而且空调除了制冷,还有净气、除湿的功能,在空调房里也不会让人觉得闷得慌。晚上睡觉,空调彻夜工作,但由于空调是变频的,智能调节功率,既不会太冷,也不浪费电,可以说空调的整体设计是非常贴心了。

图2-1 新时代的家中空调

除了空调,夏天最难忘的就是冰箱里掏出的冰西瓜了。我家的冰箱也是美的的,冰箱高保湿保鲜,西瓜放进去并不会被冻坏,多风道净味系统去除异味,东西堆在一起也不会串味,还附有等离子杀菌系统,同时冰箱用的是变频型节能压缩机,也非常省电。

图2-2 新时代家中冰箱

仅仅这两样家电,就很大的提高了我夏天生活的幸福指数。从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已经今非昔比。格力、美的、海尔、国美、苏宁、……中国的高端家电制造企业数不胜数,在市场上展开激励竞争,使得各类家电价格更合理,功能更丰富。这是人们财富水平提高,需求层次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共同推动的。

“空调+冰西瓜”的夏天模式在我这个90后的眼里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回顾改革开放初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一辈的生活,便能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惊人的变化。这个变化就好比从35℃的室外走到26℃的空调房一样,清新而巨大。

80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在我爷爷奶奶的回忆里,夏天是很难熬的,现在睡在空调房里吃冰西瓜的他们,总是说,你是没吃过那份苦头。我爷爷奶奶那个时代也有冰西瓜,但他们的“冰”不是冰箱的“冰”,而是“冰镇井水”的“冰”。他们那个时代,能吃上这样一个西瓜,可以说是很满足了,毕竟计划

经济时代,物资短缺,能买到一个西瓜也难。

图2-3 改革开放初期的冰镇西瓜

而说到纳凉的手段,他们则会拿出那把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的蒲扇。这个蒲扇是我爷爷亲手做的,做工精细,到现在都能用。在我印象里,用这把扇子大概也就济公一个。但这却是我爷爷奶奶辈夏天的必备工具,不仅能扇风,还能赶蚊子。

图2-4 纳凉神器“蒲扇”

80年代的中国刚从文革中解脱出来,百废待兴,虽然当时的中国模仿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但当时的中国制造业更多地是制造工业产品,在消费品制造方面,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更不用说冰箱等家电的量产。并且当时人民生活水平还非常困难,并且物资短缺,即使有冰箱生产出来,也难以负担的起。这也奠定了他们“蒲扇+冰西瓜1.0”的夏日模式。

到了90年代,冰箱和电扇等家电逐渐进入了爷爷奶奶辈的生活,那时我爸妈正值20岁。他们说有了电扇以后,夏天舒服了很多,再也不用自己造风了,只要一通电,电扇就能吹出比手摇扇子强劲得多的风。也正是那个年代,他们进入了“冰西瓜2.0”的时代,从“冰”镇井水过渡到了“冰”箱。冰西瓜的制造过程也由原先的丢到井里捞起来,变成了塞进冰箱拿出来,方便了不少,并且冰西瓜也更冰了。

图2-5 90年代的电扇与冰箱

八十年代中叶,中国的制造业开始重新崛起,逐渐有很多家庭开始购买国产的电子产品和轻工产品,到八十年代后期,中国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消费品名牌。 在这十年当中,国营企业还是中国制造业的绝对主流,一些军工企业开始生产民用产品。在这十年,尝到了经济改革的甜头,开始接触到各种新鲜产品,电冰箱等家电也逐渐成为所有家庭的必备电器。于是我的长辈过渡到了“电扇+冰西瓜2.0”的夏日时代。在90年代末,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开,以及沿海地区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民营企业逐渐崛起。期间,国家充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成就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并大力兴建各类工业园区,巨大的中国市场吸引了大批国外制造企业进入中国,中国开始有了外资、合资和合作企业,中国的低成本后发优势逐渐显露,国际贸易开始节节攀升,国内市场逐渐繁荣。中国制造企业开始广泛引进国外的工业和消费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而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得中国消费者对于制造业产品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需求。这也为中国制造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等进入了21世纪初期,爷爷奶奶的夏天变得更为惬意,因为空调逐渐进入了他们的生活。空调与电扇最大的区别在于,空调不仅能送风,还能调节室内温度。我爷爷奶奶说,家里的第一台空调是春兰牌的,前几年才刚刚退役,质量还挺不错的。虽然相比现在的空调,旧时代的空调功能显得有些单调,但爷爷奶奶辈经历了“蒲扇”到“电扇”再到“空调”的变化,已经深感改革开放对其生活水平提高起到的巨大作用。冰箱的空间更大了,制冷效果也更好了,冰箱里降暑的食物也从西瓜,拓展到了棒冰、饮料等更丰富的品种。爷爷奶奶辈就这样步入了“空调1.0+冰西瓜3.0”的时代。

图2-6 21世纪初的春兰空调

在这十年当中,外资进入中国的趋势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渐凸显,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量外资涌进中国,为中国带来了新的资本与技术,形成了今天中国数以万计的外资与合资制造企业,以及台资、港资制造企业,也正是这个时期,“Made in China”开始闻名全球。

现在,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点上,回望过去,我能体会到爷爷奶奶辈生活的巨大改变。我所用的空调与冰箱与他们所用的空调与冰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俨然从“中国制造”逐步过渡到了“中国创造”。中国的家电质量、功能不输国际先进水平,在人性化需求以及互联网对接中得到了新的发展。我可以很自信的说,我的夏日模式是“空调2.0+冰西瓜4.0”。

见微知著,我们家在40个夏季中,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无论是纳凉的工具还是纳凉的食品,都有了质的飞跃,相信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远比这个大得多。改革开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相信未来会有更美好、更大的变化。

(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张家祺)

三、40年,追忆我家春节的变化

春节,可以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于个体,春节是孩子快乐的寒假时光,是上班族忙碌工作后的放松,是长辈儿孙绕膝的幸福;于社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的弘扬和传承,是华夏儿女们的重要精神寄托。随着时代的变迁,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变强、消费习惯愈发多元化,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节的形式也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逐渐改变。春节是如此隆重并意义深远,以至于每个家庭都对它极为重视。因此,春节形式的改变,是一个家庭改变的缩影,而每个家庭的改变叠加起来,就是我们中国的改变。

七十年代,我国仍处于凭票购买的计划经济时代,置办年货当然也少不了布票、粮票、油票。奶奶小心翼翼地拿着布票去镇上的供销社兑布,给一家人做过年的新衣裳。那个时候物质匮乏,需要置办的年货不多,大多也能自给自足,杀一头年猪,可以说是最大的准备了。

图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全国通用粮票

打我记事起,我觉得置办年货是一个很复杂繁琐的过程。每年都有很多年货需要置办:灯笼、中国结、春联、摆盘干果、水果、拜年所需礼品……而这些年货分散在各个市场,摆盘干果在城南、灯笼中国结在城北。于是从腊月开始就陆陆续续买起来了,像松鼠藏过冬食物一样,第一天往家里搬一点,第二天又往家里搬一点。俨然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而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每年需要置办的年货相较以前只增不减,网购却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置办过程。不论是生鲜还是家用清洁用品,都可以通过网购搞定。

春节走亲戚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平日历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各忙各的,有些亲戚少有走动,于是春节的时候走亲戚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在正月里坐在一起开心的家长里短的聊聊天,诉诉一年的辛苦与成就,畅想新年的愿望,互相交流感情,延续一下亲情。

在七八十年代,也就是我的爸爸妈妈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走亲戚多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去的。带上的礼品成为“斤头”,有白糖、红枣、干荔枝、干桂圆等等。之所以称为“斤头”,是因为这些东西多以一斤为单位。数量不大的礼品也反映出当时普遍不富裕。而由于交通不便,一天一般只走一家亲戚,早上去,吃过中饭后,下午回。有的亲戚家住的比较远,甚至要留宿一宿。

当我上小学的时候,摩托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对走亲戚来说这就方便的多了。而我仍是不太愿意去走亲戚的,一是很多亲戚虽然面熟,但是七大姑八大姨地排不清关系,不知道喊什么,二是坐在摩托车上实在太冷,冬天的风呼呼地在耳边吹过,免不了冻疮。下雨天则更为麻烦,即使披了雨衣,多半也是会淋湿的。那时候的伴手礼多为各类保健品,如大家如雷贯耳的脑白金。实际上这些保健品真正被利用的很少,更多的是上家给的又拿到下家去了,有些留在家里的也很少吃,也许在某次大扫除的时候发现已经过期了就扔了。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浪费。虽这么说,伴手礼的选择却很是重要,主要是考虑其“购买价值”的大小,用以体现对对方的尊重程度。

现在,小汽车可以说是大多数家庭必备了,平日里较为冷清的乡下街道,也因为大家都回家过年,相互走亲戚而变得拥挤起来。有了小汽车,雨雪天自然不在话下,走亲戚的速度也快起来了,一般一天可以走两到三家。伴手礼也拿的少了,似乎不太重视它价值多少,往往是一些水果,正月里头就都能拿出来吃了。走亲戚的重点似乎从伴手礼的选择转移到了大家能有一个机会聚在一起交流和沟通。礼物只是一个象征,送什么都不如见面把酒言欢更有价值。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逢过年,我的一个奶奶都会裁一张长方形的红纸,包上二十块钱,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到我们家来,亲自递到我手上,算是给我的压岁钱。我还记得那种红纸,薄薄的,只有一面染成红色,但是染料也会渗一些到另一面,以至于斑斑驳驳的。染料的依附性并不是很好,将红包拽在手心里一段时间,甚至会有些褪色。然而褪色又有什么关系呢,二十块钱,能买好多盒小鞭炮了呢。叔叔阿姨辈给的红包则大多是成批量生产的那种,在普通的小卖铺里就能买到。正面有印花和祝福语,多为大吉大利恭喜发财之类。这种红包在婚礼、生日等很多春节压岁钱之外的场景也广为使用。收压岁钱也讲究一个礼尚往来,亲戚家给我包了红包,爸爸妈妈也当然要给亲戚家孩子回一个,金钱数额似乎要依据两家关系亲近程度、生活水平高低等等因素,但多数时候也是差不多的数额。

上大学之后,因为已经成年,压岁钱已经不好意思再收,只有爸爸妈妈会象征性地给一些。这时微信红包火了起来,家庭群、同学群、好友群,在春节期间几乎每天红包不断,更有“红包接龙”的游戏。与纸质红包相比,微信红包金额都不大,随机红包一次能抢个几十元已是十分幸运,但大家仍然玩得不亦乐乎。因为相较于以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已经不再纠结于这几十块钱的来来往往,更多的是图个拆红包时的惊喜和小激动,以及大家在一起交流互动时的热闹和开心。

改革开放40年,春节的形式在悄无声息地改变。这些改变折射了家庭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无论发生多大的过节形式变化,过年的核心意义——团圆,永远存在。“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对家的思念,“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对新年的企盼,是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固有的意义。

(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王鼎盛)

四、从“四大件”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你看,这就是三十多年前的凤凰牌自行车。那时候要是一户人家拥有了四大件就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啦”,暑假期间,我陪同爷爷奶奶参观了一个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纪念展览。展览上,从五六十年代的老牌自行车、收音机到七八十年代的电视机、电冰箱一应俱全,爷爷不禁感慨万千,回想起了以前的故事。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四大件”的不断更新,已然成为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最佳见证。

爷爷正值年轻的时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候农村还是小队劳作制,十几户人家为一小队,每户人家都要派出劳动力完成小队里的劳作。通过完成小队劳作赚取工分,再换成粮票和肉票”爷爷说,“那时候大家都忙于农作,唯一的娱乐就是村里每周会来播放一次露天的黑白电影。”据他回忆,当时结束一天辛苦的劳作,如果晚上有露天电影,那大家都会搬着凳子来看。

后来随着劳动力的不断提高,生产逐渐恢复,家家户户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自行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农闲时期,农民也会骑着自行车上城镇赶集,主要是去卖掉自家生产的一些蚕茧和稻米,再从供销社换回来一些生活必需的布料调料等。如果生活再富裕一些,有的人家就会购入“缝纫机”和“收音机”。

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四大件”,明显贴着计划经济的标签。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这“四大件”与爷爷那一辈的年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在其头脑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因为一块手表曾经就是她的嫁妆,而一辆崭新的“飞鸽”或“永久”也许使他当上了新郎。那时的“四大件”无疑是财富的象征,以至于成了人们争相炫耀的资本。

等到改革开放一声惊雷,真正激发了乡镇的生机与活力。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中国社会的千家万户,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欣欣向荣的是凭票供应时代的终结。老“四大件”再也不会被人们趋之若鹜,取而代之的是新“四大件”的诞生。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子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每个家庭的家居生活,它使人们在8小时以外有了更为新鲜的娱乐方式,它使居民们的菜篮子四季长青。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同时也带来了精神层次的充实和提高。彩色电影、时尚杂志、迪斯科等新型娱乐方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

然而,新“四大件”走入家庭没多久,就由流行走向了没落。黑白电视虽好,但它的魅力哪里比得上彩色电视?何况这个世界本就五彩缤纷,人们希望看到它本真的面貌。录音机的效果也不差,可把它和“家庭影院”放在一起,明显就相形见绌了。还有家用电话、空调、电脑、微波炉……随着90年代的来临,人们在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似乎也懒得总结什么“四大件”了。

进入21世纪,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家家户户原来的“四大件”已经转型升级成“新四大件”——电脑、汽车、洋房和空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出行交通工具也由自行车、摩托车逐渐转变成了私家车,若跨城市的出行则会选择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和谐号”CRH动车组列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我们生活工作的效率,缩短了城市之间的举例,“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此外,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建设,城镇居民们不再只追求大鱼大肉这些物质层面的满足感,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向往,愈加明显。而城市的发展,作为人的发展另一种展现方式,同样如此。高楼大厦、大型商场、高档餐厅遍布小城的时候,城市的规划者开始建筑起精神层面的新城镇。从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到“富足精神家园”,改革开放从来都不只是拉动经济稳步增长那么简单,不断赋予传统道德以新的时代内涵才是未来的大方向。

“四大件”的变迁,体现着消费结构的深层次升级。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消费是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伴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的日趋成熟并逐渐应用到传统家居、家电和汽车类等多个消费品领域。未来在互联网、物联网强势发展的大背景下,今后更多的家用消费品都将进行改革升级。智能冰箱、智能厨具、智能空调甚至自动升降的窗帘、晾衣架都将成为更多消费者的“新宠”。

任何大的变化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任何变化都是有原因的。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当初的旧四大件“三转一响”到现在的电脑、高铁的日益普遍,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都可以归结为改革开放以来变革的推动。

(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倪静娴)

我们90后是改革巨变的亲身体验者,尤其是像我这样从农村走到城市的农二代,回忆起童年的时光,总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眼前的高楼耸立,车水马龙都阻挡不了记忆中淅淅沥沥的雨声,静谧的夜晚,满天的星辰,清凉的塘水等等挥之不去的美好意象。我想我的童年时的家乡和百年之前的中国恐怕也没什区别吧,见不到任何现代化的设备,桌子椅子都是村里木匠的作品,瓶瓶罐罐都是黄土烧出来的,修理庄稼的工具都是古董了,唯一令我感到好奇的就是村里的大喇叭了。

我们村有200多户人家,被两个池塘分为东中西三头,住的也密密麻麻,但村里只有一个大喇叭,这个喇叭承载的东西要比现在任何一部手机都多得多。

图5-1 村口的大喇叭

当时很多家庭都是妇女儿童在家,男劳力都出门打工去了,这一出门基本上就是音信全无,邮差也时不时寄回来的点滴消息和现金,但大多数在外的人是不会写信的,电话就成了连接城乡两个世界的唯一通道,大喇叭属于村里唯一一家小卖铺,小卖铺位置在村子正中间可谓得天独厚,每到晚上,大喇叭经常会响起一两声,这是全村的音乐:某某(孩子小名)妈,某某(孩子小名)爸让你接电话。这时妇女会放下手中的碗筷,带着孩子匆匆地往小卖铺赶,这时电话已经挂断,需要等下次再打回来,所以要赶紧过来,怕丈夫等急了,这种等待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就没有再打过来,如果接到电话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说一遍,电话打完了,三毛五毛的电话费就打发了。电话不是商店的盈利点,而是通过电话建立起了完整的个人征信记录,建立起村子的信用中心的地位。电话在那个年代是稀缺的,正是因为稀缺,才衍生出丰富的内涵

后来我姐姐出去打工,赚钱了第一件事就是买电话,当时村里已经逐渐有人安装电话了,大喇叭的声音也少了很多。当时我已经上五年级了,家里安装的是个无线电话,还可以发短信,但是妈妈不认识字,打不好,所以每次往外打电话是我来打,这时跟亲人的联系已经变得很方便了,只是当时电话费很贵,没事一般也不会随意就拨个号码。有了电话,一下子感觉城市和乡村的距离近了很多,年初时看着家人背着行李,挤上公交,走到千里之外的城市,  但是一通电话回来,又放佛亲人只是去赶了个小集。

图5-2家人在固定电话前

后来家里人手一个手机,姐姐也都嫁人了,家里得人少了一半,手机成了年底拜年寒暄的工具,传递的感情少了更多,村里的大喇叭再也不响了,我上高中那会小卖铺的主人将大喇叭从树上摘下来,扔在了自家的院里,变成了一堆破铜烂铁。

今年年初我给我妈买了一个智能手机,姐姐教她玩微信,尽管我妈不识字,竟然也能学会,学会后经常和我开视频,我妈说她做梦都想不到。现在我已经研究生快毕业了,回想从童年到如今一路走来,家庭通讯的变迁,沧海桑田,我记得上中学那会我还买过公共电话卡,到路边马路上随便一插就能打电话,觉得已经方便至极了,现在,随手一个视频就发过去了。未来还不知道,总之,看到巨变没有停止,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当中,到时候,家庭成员之间如何沟通,情感如何表达尚且不知,但是有一点就是感情有时候并不会因为表达的方便而变浓,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除了体力上的解放,似乎科技始终无法在感情上服务好人类,所以,谈电话我不仅想说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家庭的生活改善,还想说我们的情感的变迁,无论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的内心感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不能在大踏步的科技进步中,忽视了人类真实的情感,妄图用科技来增进感情的努力似乎也收效甚微,就像写信永远比发短信浪漫,坐一晚上火车去当面见一次永远比开视频更能打动人。所以,我希望在未来我们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了的同时,不要南辕北辙,毕竟物质不是终极目标。

(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李之好)

你有没有想过“衣食住行”中,为什么“衣”要排在第一位呢?一般的解释有两个,一是蔽寒暑;二是遮羞耻。一年有四季变化,衣物在天气寒冷时可以抵御寒风,天气炎热时可以阻挡蚊虫;同时衣服是人的外在修饰,衣冠整齐,干净得体,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修养,也是个人精神风貌的外现。中国自古被誉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衣着要“合乎礼”,可见穿衣是和礼仪紧密相关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物质富足,思想文明向前,这期间的穿衣变化更是四十年政治、经济、文化沧海巨变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初期,物质匮乏,人们往往没有条件直接购买制作完成的成品衣,而是买来布料,自己加工或找人代工。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一种叫“的确良”的面料风靡一时。当时棉花产量有限,为解决穿衣问题,全国开始大量进口化纤材料,从而引发了人们的穿衣“革命”。按理说全棉的衣物穿着更为舒服,但当时由于化纤布料刚刚进入市场,价格则更为昂贵,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这当然也是有原因的,一是“的确良”布料可以印染出鲜艳的颜色。改革开放之前,衣服的颜色都是黑、灰、绿等暗色系的,比较单调压抑,而具有鲜艳色彩的“的确良”服装相当具有吸引力,爱美追求时髦的姑娘终于可以穿上花裙子, 过上精致生活。那时谈恋爱,男生送给女生一条“的确良”裙子,可以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了。二是耐用耐穿,不容易磨破。当时很多地方温饱都还没解决,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自然以实用至上。不过由于透气性差、不贴身、遇水透明性强等缺点,在物质生活不断富足以后,这一布料也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图6-1 身穿“的确良”布料衣物的青年男女

到了八十年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思想更为解放,人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真实模样,既受到了强烈冲击,也以极快的速度追赶世界潮流。这一时期,更为新潮的喇叭裤开始出现,在当时绝对是叛逆青年的最爱,戴着蛤蟆镜,穿上喇叭裤,是他们张扬个性,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种方式。现在仍很受青年人喜爱的牛仔服也是风靡于八十年代,但在当时主流社会认为这种服装过于颓废,不被大众审美所接受。在八十年代,还有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比基尼在中国首秀。八五年,国家体委规定,参加第四届全国健美比赛的女运动员,必须穿三点式泳装,以接轨国际标准,这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做法,极大的冲击了人们的保守思想。

图6-2 八十年代追求时尚的青年女士

而到了九十年代,社会发展,市场繁荣,人们在穿衣上开始追求国际品牌,大型购物商城拔地而起,品牌专卖店林立,穿衣打扮上更为大胆随意。“真维斯”、“班尼路”等各个品牌专卖店遍布于各地,这一时期,人们的着装意识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从长期以来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品牌,着装的品牌档次成为人们身份和品位的标志。尤其是女性,当她们出席社交场合,穿件名牌衣服装点门面已成为共识。

图6-3 九十年代的港星合影

二十一世纪后,人们在选择服装时,常把个性、时尚、品味等词语挂在嘴边。穿衣从怕与别人不同,也演变成了怕与别人相同,时至今日,我们都感觉撞衫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除了大型商场和品牌专卖店,网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选择衣服可以足不出户,可以随心所欲,服装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节节攀升。日系、韩系经常在我们的耳畔响起,而有些青年人也并不随波逐流,喜欢中国的传统服装,唐装、汉服又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自我品味的自信,都促使服饰的潮流趋于多元化。

追溯童年,爷爷的中山装,奶奶的青灰色大褂,爸爸的白色衬衫,妈妈的碎花连衣裙,这些场景仍历历在目。小时候只有在过年时才会有新衣服穿,后来上了初中想买件新衣服也要和父母百般商量才会应允,当时正值叛逆的青春期,对父母的做法当然不会理解,现在看来对父母持家的辛苦才有些许体会。虽然现在随时可以穿新衣服,但那种期盼,充满新鲜感的单纯快乐似乎在减少。

盛世有华服,太平舞霓裳。穿衣打扮的变化,首先是政治文明的发展进步,民主和法制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次是经济实力的提升,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使人们穿衣不只是遮体避寒,更上升到了精神需要,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时的穿衣才能将礼仪考虑在内;最后是思想的解放大繁荣,人们的思想不再受到束缚,自由开放,兼容并包,对自己的审美自信有底气,也可以接受并欣赏别人的不同。透过衣着的变化,我们看到的是人们生活的富足,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

(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陈德宇)

七、改革开放四十年——明天会更好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的春风已经吹了四十年。四十年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我们这一代90后而言,从基本的穿衣、住房,到长大接受教育,再到工作就业,方方面面都有了深刻的体会。

听家里长辈说,在改革开放以前,要买衣服都是使用布票。在所有人身上,绿、蓝、黑、灰颜色的衣服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样式也非常单调,男子主要以灰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为主,女生也以绿军装,小白鞋为最时尚的装束。走在大街上,千篇一律,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撞衫,在当时就是普遍现象。以前,我的父辈那一代人,家里会有很多兄弟姐妹,弟弟妹妹基本没有穿过新衣服,都是穿哥哥姐姐穿过的。而改革开放后,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再到老年人,服装花色、款式、面料都呈现出多样化。到现在,服装的主要作用也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现。

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住房经历了从福利分配到个人消费的巨大转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住房制度是福利分房制度,绝大部分城镇居民的住房是租赁单位或者房屋管理部门的房屋,只有少数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当时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从以前的瓦房向平房,楼房,公寓,别墅等发展。我们家也从最开始的,四代人住在一起,当时还是木制结构的房子,院子里养着鸡鸭,厕所旁边养着猪。我小时候去上厕所都很害怕,旁边的猪会把鼻子从木栏缝隙中间凑过来,晚上我会搭楼梯,到房顶上看星星。到我上小学的时候,爸爸们一共六个兄弟就分家了。我家住进了妈妈单位的职工楼,院子里全是妈妈的同事。每天吃完饭,小孩子们都在院子里玩游戏。到我上初中时,当年一大家人合住的老院子因为城市规划拆迁还房。我们每一家都得到了一套宽敞明亮的商品房。不过商品房虽然居住面积变大了,环境变好了,设施也完善了。但它不鼓励邻里交往,因此导致邻里间人际关系较为冷漠,再也不能感受到那种你家炒好菜往我家端,吃完饭大家一起在院子里乘凉、聊天的氛围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发展情况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这个国家向那方面发展,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改革开放,我感受最大的就是教育方面的变化。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读小学的时候,教学条件非常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就是老师上课的“三大件”。讲课时要在黑板上反反复复写字,不够写了,用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下来,老师的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了粉笔灰。很多老师的手指都被粉笔烧出了裂口。操场的体育器材也只有简单的跳绳、单双杠和几个兵乓球桌。那时,哪里能想到十几年后的今天,一方面学校环境大幅优化。教学楼从我当年的仅有四层高变成了两栋6层楼高的建筑,同时小学内都修建了师生食堂。煤渣操场变为水泥地面,塑胶跑道。另外教学设施进入现代化,教学水平也不断提升。老师们上课的设备从自制简单的教具、挂图、粉笔黑板变成了投影仪、电脑、多媒体。上课只需鼠标轻轻一点,资料应有尽有。学校越来越注重对体育、音乐项目的训练和培养,上课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小组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

图7-1之前的教室与配备多媒体设备的现代教室

从就业思维转变为创业思维,改革开放四十年,青年群体的职业观发生着重要的转变。改革开放前,大多数人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只能等待国家分配,得到工作后,没有特殊情况,会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一直干到老,这后来被认为是铁饭碗制度。而现在,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铁饭碗制度被打破。用人单位可解聘员工,员工也可以在寻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后选择跳槽,辞职离开。而且,得益于新技术、互联网的进步,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80后、90后,更是表现出了较高的创造力以及商业思维,在他们的职业目标中,更多的人选择自己创业。此外青年群体就业也从收入导向转变为兴趣导向,从为了工作转变为工作和生活的均衡发展。

四十年时光荏苒,四十年硕果累累。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四十年的变化只是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它印证了祖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跨越式发展,记录了天壤之别的变化。我坚信,明天会更好!

(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陆慧)

八、40年光阴里的回家路

为了梦想,我们一次次离开家乡、奔赴远方,家是心底最温暖的港湾,无论身在多远的地方,回家都是我们最期盼的路程。一个普通家庭40年光阴里的回家路折射的是改革开放中我国交通出行方式的巨变。

80年代,父亲才20出头,是一名乡镇人民教师,同时还是一个戏剧爱好者。虽然又要教书、干农活,周末还是要去县里唱戏的,即使不上台唱戏,拉拉二胡也是极满足的。那时从乡里到县里没有公路,就如鲁迅名言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全靠乡亲们用双脚走出的一条路,单程要走3个小时,天还没亮就得出发,唱完戏就得赶着走回家,不然天黑了还得用手电筒,公路都没有,就更别说路灯了。工作几年后,父亲买了一辆自行车,拿回家像过年一样高兴,没事就拿布头擦拭自行车、生怕脏了,那时有辆自行车就像一块表一样,是个身份地位的象征。即使从学校到家只是人走出的坑坑洼洼的路,但比走路还是快多了。1984年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报告,要求扩大优质自行车生产,3年内做到名牌车敞开供应,取消票证。1986年,全国自行车产量超过3200万辆,平均一秒钟就有一辆新自行车出厂。新华社曾报道,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自行车保有量达到5亿辆,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成为中国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

图8-1 80年代的自行车

到了90年代,到县城的公路修起来了,公汽轰轰地开起来了,再也不用走路去县城了。我的童年记忆里,能跟着父母坐汽车去县城是件值得跟小伙伴吹嘘的事儿,那时路修的不好,路上免不得颠来颠去,即使晕车也不影响兴奋的心情,到了县里还能坐有轨电车,那时售票员也是个很神气的工作,收入有保障又光鲜。有次跟父母在城里办事晚了没有公汽了,于是花了“大价钱”坐三轮摩托车回家,当时在农村这种三轮摩托车很流行,一般是私人运营的,相对价格比较贵。1997年,全国公路里程达到122.64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了33.62万公里,到1996年底,全国已实现了县县通公路,有97%的乡镇和83%的行政村通了公路;有95%的乡镇和74%的行政村通了客车。1997年我国公路客运量达1204583万人次,是1978年客运量的8.1倍,公路的飞快铺设和公汽的迅速普及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的出行方式,也让促进了全国人口流动和社会结构升级,让人们更憧憬远方、更方便回乡。

图8-3 电影《大腕》里的三轮摩托车

转眼进入新世纪,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铁路网路四通八达、火车多次提速扩能。还记得2006年母亲送我去南京上大学,我们乘坐的就是K字头快速列车,车厢宽敞明亮,速度快又稳,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地变化着,一会是平原、一会是高山,让18岁的我对未来期待不已。而历史的滚轮急速运转,通过采取“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战略方针,依靠铁路人的不懈努力,2007年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H动车组列车横空出世,不光在国内铁路运输中大放异彩,在国际市场更是广受欢迎,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根据世界铁路联盟发布的报告,截至 2017 年 4 月,世界投入运营的高铁里程约为3.73万公里,其中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铁里程约为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我国高铁车速在250公里/小时以上,而运营京沪线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时速则高达350公里/小时,速度快、性能稳、污染少、成本低等优势促使我国中标土耳其、俄罗斯、沙特、摩洛哥等多国的高铁订单,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高铁的发展带领着中国基础设施的快速升级,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和均衡作用,缩短了旅客旅行时间、并提高了乘车体验,还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多重作用。等我2010年本科毕业时,南京回武汉已有高铁,高铁车程仅2.5个小时,驾车则需要7个小时,高铁优势不言而喻。

图8-4 和谐号动车组列车

新世纪里同样引人关注的是蓬勃发展的民航业,坐飞机出行在八九十年代是少数人的奢侈交通方式,而如今坐飞机则已是寻常百姓事,大量的中国人还乘坐飞机飞往全球各地。40年前还在乡下的父母对坐飞机想都不敢想,而如今二人对坐飞机已轻车熟路,母亲连国际航班也乘坐过,这个想不到的变化常常令他们惊叹不已。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民航隶属空军,民用机场仅78 个,1980 年管理体制改革后,民航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根据民航局公布数据,到2017年我国境内民航颁证机场共有229个(不含港澳台),与122个国家或地区签订双边航空运输协定,2017年全行业完成旅客周转量9513.0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5%,全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460.6亿元、应交税金381.4亿元,为整个国家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航空运输作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已由从属补充地位,发展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打飞的让国人能自由地奔赴世界各地去实现梦想,也让国人可以想回家看看就打飞的常回家看看、使团圆更快捷和方便。

除此之外,全国地铁大发展,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民众出行方式更多样、更便捷。从靠11路走路回家到打飞的回家,40年光阴里的回家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的是国计民生的惊人巨变,中国速度引领全球,新时期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刘小驰)

九、“掌上”的艺术——改革开放40年来家庭通讯工具的变迁

“红崽儿,你帮奶奶瞧瞧这个微信怎么发红包呀,你这文盲奶奶不会用这智能手机呀。”饭余坐在门口桃树下乘凉的奶奶一边笨拙地戳着手机,一边嚷嚷。“这手机还不真不如以前你爸买给我的老年机实用,用都用不来的。”

“奶奶,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您也得跟上时代步伐好嘛?老年机好用,但是不能跟孙子们视频呀,多不方便呀。” 抄起身边的小凳子,我大步走到奶奶身旁坐下,说道。“发红包,您先点这个按钮……”

不多时,年迈的奶奶终于熟练地将微信红包发送出去了,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嘴里嘟囔:“哎,以前联系闺蜜、你祖祖他们都是靠写信,谁能想到今天用这么一块小板砖马上就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实在是太方便了”。

这时,妈妈也搬来凳子坐在奶奶身旁,笑道:“是呀,当年我跟孩子他爸还屯了不少BB机呢,谁能想到这玩意过时地这么快”。妈妈的话让大家笑得更欢,一家人也渐渐讨论起家庭通讯工具的变迁,感叹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微观构成单位——家庭也日新月异:衣服样式更加多样、一日三餐更加丰盛、住宿环境更加舒适、出行选择更加全面、握在手上的通讯工具更是一天一个样,功能更加齐全。

听奶奶说,七十年代是摇把子电话的天下,打电话得摇几下电话把子,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后才能再接通另一方,摇把子电话能否接通没有保证,更别说长途电话、国际长途,一两个钟头接通电话是“家常便饭”。

奶奶说罢,妈妈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往事,80年代上学时,BB机风靡一时,“有事呼我”更是成为流行语。

BB机带来的即时通信,将人们带入了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大大加速了生活、工作效率,但也让人无处可藏,让人对其爱恨交加。早期的BB机全是进口产品,比如松下、摩托罗拉等,后来国内企业与摩托罗拉合作,开发出汉字BB机,让广大用户不用满街找电话就可以知道呼叫内容。

九十年代初,电话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1997年,我家也安装了第一部电话,一种在9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按键式电话。

此后,随着改革开放成果开始显现,我国电话发展也迎来了大时代。90年代不仅全国普及了电话,更出现了无绳电话,如“大哥大”。无绳电话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步入了移动通信时代,但当时的无绳电话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块,重量都在一斤以上,不便携;同时它除了打电话外没有别的功能,并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续航能力很差。

步入90年代中后期,曾流行一时的“大哥大”逐渐褪色,黑白屏手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凭借便携、实惠等优点迅速被众多人接受,渐渐进入百姓生活。

00年以后,各式各样的手机逐渐占领了市场,从MP3到网页浏览,从短信编辑到文档制作,手机不仅做工更加精美,功能也愈发全面。手机的定位更是从身份的象征逐渐成为一种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充斥在人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7年,笔者我也拥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手机,品牌为国产品牌普莱达。

图9-4大哥大和黑白屏手机

2005年,3G手机的出现,成为了通讯工具市场上的一大亮点。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2013年左右,中国4G手机开始出现。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能够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载,比当时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5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4G手机,指应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手机;在传输速率上,4G通信理论上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蜂窝系统的带宽高出许多。

随着4G及其他技术不断完善,手机的外观、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满足人们的不同使用需求。比如屏幕越来越大,从以前的小屏,到之后的中大屏,再到现今的刘海屏、全面屏;手机使用的处理器制程越来越精细,笔者2015年使用的红米note3使用联发科八核处理器,再到如今手上的魅族pro7使用的联发科二十核处理器等。

如今,5G技术的推广也提上日程,这也意味着手机的发展即将步入新的阶段,手机的功能也会愈发全面,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服务。

风雨改革开放路,峥嵘发展40载。改革开放的浪潮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改变了中国每一个微观家庭,这一点仅从通讯工具的变化即可看出,但我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其掩藏的种种危机,比如手机功能日益完善带来的青少年重度手机依赖现象、用户隐私安全保护问题等,这些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必须意识到、防范好的问题,只有各个方面工作都做好做牢,我们才能夯实改革开放的成果并不断开拓新的发展机遇,帮助国家更好、更快、更健康发展,给每个家庭带来切实的生活改善。

(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欧阳守红)

十、改革开放四十年——食之变

古往今来,民以食为天,饮食始终是我们民众关注的最基本层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四十年的改革使各行各业谱写了波澜壮阔、改革创新的新篇章。与改革同行,笔者今天带您共同了解笔者的家庭在饮食方面的变化。

四十年前——有什么吃什么

1978年,笔者的姥姥、姥爷那时也就才二十多岁,姥爷进城当着临时工,姥姥则总是在田间农作。六岁的妈妈自然当起了小家长,在家里不仅照顾弟弟、妹妹,还要给农忙的父母做饭。那时候刚刚告别“粮票经济”,告别了那个凭票吃粮喝汤的时代。姥姥说,改革开放前用粮票不仅要斤斤计较,还要两两计较,大饼2两粮票,油条半两或一两粮票,喝碗豆腐浆说不定也要收你一两粮票。没有粮票,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粮票换来的粮食也是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所以也就导致当时吃的多为玉米面,家中常用玉米面熬汤、做窝窝头,极少吃到白面做到馒头。

改革开放后,粮票逐渐退出舞台,家中也逐渐由吃粗粮转为吃细粮,终于解决了这个六口之家的温饱问题。随着土地承包到户的政策实行,得益于这个六口之家,我们分到了六亩田,自然这六亩田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姥姥说,那时候不像现在吃蔬菜去超市、菜市场买菜,而是去纯天然无公害的自家菜园摘菜,上一年留下的种子今年种下,小小的菜园以满足一家六口的蔬菜。

由于当时吃的基本上都是“绿色食品”,又加之粮食供应量少,营养不良是通病,所以当时妈妈那一代人都是脸色蜡黄、矮矮瘦瘦的样子。所幸姥爷在城里有工作,多少还能贴补家中,所以妈妈的童年还是略好于她的同伴的。妈妈说,当时的饭桌上最常见的两种食物便是地瓜和玉米,再困难点地瓜叶也是餐桌上的食物,当时没人敢说自己挑食,看见开饭抢着吃都来不及呢。家中当时有长辈不知从哪里拿来一个苹果,舍不得吃,拿回家分给六七个孩子吃,吃完心里美滋滋。最丰盛的大概也就是年夜饭那一顿,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孩子们在那天才是最开心的,因为那天晚上会包饺子。姥姥会特意拿出攒了许久的钱去买一点猪肉来包韭菜肉的饺子。当然为了让饺子够吃,姥姥总是刻意的在饺子馅中多加一些韭菜。姥爷和面,妈妈擀饺子皮,姥姥包饺子,阿姨和舅舅则负责捣乱,一家六口包完饺子热热的吃上一口便是辞旧迎新。

二十年前笔者刚刚五岁,弟弟四岁。日子好像慢慢好起来了,姥爷在城里工作也已经二十多年了,渐渐的从一个临时工熬成了个小领导,爸爸妈妈也有了稳定的工作。所以照顾我和弟弟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姥姥的肩上,姥姥为了照顾我特意从乡下搬到县城,将家中的田地也交给亲戚打理。

县城的生活远好于乡下,通上了自来水,装上了电话,在饮食方面自然也好了起来。那时候交通刚刚发展起来,姥爷经常到外地出差,所以我和弟弟也就有口福了。弟弟爱吃葡萄干,曾经一个暑假硬生生的吃了十斤来自新疆的葡萄干,至今作为一个趣谈在家中流传。而我则喜欢姥爷从河南带回来的一种枣片,包装像是烟盒一样的,十分好吃。

九十年代的市场上渐渐出现了蔬菜、瓜果、蛋、禽、肉类,应有尽有。各种副食也流向我们餐桌,面包、蛋糕、牛奶、饼干等食品向传统主食发起了挑战。姥姥来到县城后说道,感觉周围的邻居一下子富裕起来了,今天张家买鱼,明天李家买鸡,吃肉再不像从前那样新鲜了。吃饭渐渐不再是最基本的需求了,偶尔家中来好友拜访,我们也会“下馆子”宴请好友。糖醋里脊、松仁玉米便是我和弟弟最爱吃的菜。

当然,一年一度的年夜饭也愈发的丰富,一到过年,全家出动大购物,用各式各样吃的、喝的塞满冰箱,过年时家人大团聚,桌上鸡鸭鱼肉样样都有。当时可口可乐、娃哈哈、乐百氏等也逐渐出现在家中的餐桌上。过生日吃面条也逐渐被从西方流传过来的习俗——过生日吃蛋糕替代,对比于八十年代初,九十年代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又二十年过去了,笔者更是亲身体验了这二十年的巨大变化。

不知何时开始,健康成了当下的热议话题。大概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面临“三高”问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使得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心。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鲜活的,肉禽要吃排酸的。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老百姓健康观念在此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然,现已退休的姥姥姥爷也在紧跟时代步伐。每日做饭讲究荤素搭配,粗细结合。鸡蛋要每天吃一个,必须是土鸡蛋,因为营养高;水果要每天吃,并且一定要吃当季的;肉不要多吃,容易得“三高”;孩子要喝牛奶,补钙……家中的饭也在变着花样的做,时不时的还会给我们来个改良版的“忆苦思甜饭”。

市面上也出现了更加多样的小吃。出家门不仅能吃到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也能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小到沙县小吃、兰州牛肉拉面,大到麦当劳、肯德基等西餐餐厅。不过现在人们的观念却和二十年前的大不相同,二十年前看到别人“下馆子”是去解馋了,而如今的人却提倡在家吃,纯绿色吃,减少制作流程,尽可能的保留食物本身的味道。

看似是轮回到四十年前的餐饮习惯——绿色饮食,但如今则没有当初的无奈,更多的是老百姓们生活质量和生活观念的提高,老百姓为了生活的更健康而对食物有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我们饮食观转变的40年。

40年来,我们用舌头“尝”变化:上世纪80年代,我们告别饥饿,肚子终于能够填饱;上世纪90年代,我们不仅追求吃饱,而且还向往吃好;新世纪伊始,我们在吃好的基础上,还吃出了健康。

食之变,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成果,也是我们老百姓走上富裕之路的印证!

(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张岩)

40 年历程波澜壮阔,一条光荣的荆棘路,连接着中国的“旧貌”和“新颜”,弹奏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凯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民族复兴殚精竭虑。40 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勤劳的双手书写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篇章,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改革开放再出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进!

(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朱利红,张家祺,王鼎盛,倪静娴,李之好,陈德宇,陆慧,刘小驰,欧阳守红,张岩对此文有贡献)

(本文作者介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浙大(WLKIFRC)金融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买的衣服被穿过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