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划分子网和构建超网的认识?

1、IP地址的种类和用途

IP用途:标记某个主机所在的位置

种 类:分类编址(早期设计,存在缺陷)和无分类编址(用来代替分类编制)

2.1、IP地址的表示方法

2.2、IP地址分类编址

由上图可以看出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即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网络地址表示其属于互联网的哪一个网络,主机地址表示其属于该网络中的哪一台主机。二者是主从关系。

2=台计算机(除去一个网络地址和一个广播位)。因此一般用于大型网络。

1、每一个字节都为0的地址(“0.0.0.0”)对应于当前主机;

2、IP地址中的每一个字节都为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3、IP地址中不能以十进制“127”作为开头,该类地址中数字127.0.0.1到127.255.255.255用于回路测试,如:127.0.0.1可以代表本机IP地址,ping 127.0.0.1 可以测试本机TCP/IP是否正常。

4、0.0.0.0 —当一台主机还没有被分配一个IP地址的时候,用于表示主机本身;被保留用来指向默认路由。

在现在的网络中,IP地址分为公网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公网IP是在Internet使用的IP地址,而私有IP地址则是在局域网中使用的IP地址。

2.6、路由器转发分组的步骤

先按所要找的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net-id 把目的网络找到。当分组到达目的网络后,再利用主机号host-id 将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按照整数字节划分 net-id 字段和host-id 字段,就可以使路由器在收到一个分组时能够更快地将地址中的网络号提取出来。

3、子网划分以及超网划分

3.1、子网划分(基于每类的IP网络进一步分成更小的网络)

子网划分是通过借用IP地址的若干位主机地址来充当子网地址(从左面第一位不是网络号的位开始借,而且借位必须是连续的不能跳跃),从而将原网络划分为若干子网而实现的。划分子网时,随着子网地址借用主机位数的增多,子网的数目随之增加,而每个子网中的可用主机数逐渐减少。

1、节约IP地址,避免浪费。

4、有助于覆盖大型地理区域。

解:该网络地址为C类地址,由此可推出,其子网数=2^2=4,主机数=2^6-2=62。

例2、给定一个C类地址 192.168.5.0,要求划分20个子网,每个子网5 个主机,求符合要求的子网掩码。

解:正推(从子网数推):

3.2、超网划分(把一些小网络组合成一个大网络—超网)

从左到右取相同的位数为子网掩码位数,共13位,其掩码为255.248.0.0。

4、网络号与主机号的计算

例:有一个C类地址为: 192.168.1.1,其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求其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将两个二进制数进行逻辑与(AND)运算后,得出的结果即为网络地址

将子网掩码取反再与IP地址进行逻辑与(AND)运算后,得到的结果即为主机地址

只要知道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后可以算出:

解:1)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换算为二进制,子网掩码连续全1的是网 络 地 址,后面的是主机地址。虚线前为网络地址,虚线后为主机地址

2)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结果是网络地址

3)将上面的网络地址中的网络地址部分不变,主机地址变为全1,结 果就是广播地址。

4)地址范围就是含在本网段内的所有主机

网络地址+1即为第一个主机地址;

广播地址-1即为最后一个主机地址,由此可以看出

地址范围是:网络地址+1 至 广播地址-1

也就是说下面的地址都是一个网段的。

2、IP地址的基本格式

  IPv4使用32位(4字节)地址因此整个地址空间中有4,294,967,296(2^32)个地址,也就是近43亿个地址。IPv4地址在计算机内部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也就是4个字节)。

  IP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

例:点分十进IP地址(100.4.5.6),实际上是32位二进制数(01.)。

地址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或 IP地址=网络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子网掩码的作用就是获取主机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信息,用于区别主机通信不同情况,选择不同路由

子网掩码与IP地址一样,也是由32位二进制组成的。它被分成“网络ID”和“主机ID”两部分。

“网络ID”部分全是“1”;“主机ID”部分全是“0”表示。

IPv4地址的基本分类:

五个类别:A、B、C、D和E

  A、B和C类用于单播通信中设备IP地址分配,D类属于组播地址,用于组播通信,E类是保留地址。

它们均有不同的网络类别(也就是“网络ID”)长度,用来标识不同的网络类别,剩余的部分被用来识别网络内的主机(称之为“主机ID”)。

网络ID”用来确定每类网络中有的网络数

主机ID”则用来确定每个网络中有的IP地址数

  最初设计互联网络时,为了便于寻址以及层次化构造网络,每个IP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即网络ID和主机ID。

 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ID,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有一个主机ID与其对应。IP地址根据网络ID的不同分为5种类型,A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地址范围从1.0.0.0 到126.0.0.0,默认网络掩码为:255.0.0.0;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 

注意:数字0和 127不作为A类地址,数字127保留给内部回送函数,而数字0则表示该地址是本地宿主机,不能传送。

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默认网络掩码为:255.255.0.0;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2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

这里每个网段中的主机数为什么要减去2?  

  ip地址中全零(“0.0.0.0”)地址对应于当前主机,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所有主机数中这里每个网段都减去了2个

  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111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在IP地址3种主要类型里,各保留了3个区域作为私有地址,其地址范围如下: 

二、常用的几个ip地址

  通常指的是绑定在物理或虚拟网络接口上的IP地址,可供其他设备访问到;

  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把 127.0.0.1当作本机地址——因为没必要特别说明,大家都知道。
本机地址是与具体的网络接口绑定的。比如以太网卡、无线网卡或者PPP/PPPoE拨号网络的虚拟网卡,想要正常工作都要绑定一个地址,否则其他设备就不知道如何访问它。

  如果服务端套接字绑定在这个ip上面(就是某个服务监听在这个ip地址上),客户端程序就可以通过这个ip来访问这个服务。当ip发生变化时,套接字绑定的ip也需要发生改变,否则访问不到。

  整个127.* 网段通常被用作loopback网络接口的默认地址,按惯例通常设置为127.0.0.1。这个地址在其他计算机上不能访问,就算你想访问,访问的也是自己,因为每台带有TCP/IP协议栈的设备基本上都有localhost/127.0.0.1。

  如果服务端套接字绑定在它上面,你的客户端程序就只能在本机访问

1)严格说来,0.0.0.0已经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IP地址了。它表示的是这样一个集合:所有不清楚的主机和目的网络这里的“不清楚”是指在本机的路由表里没有特定条目指明如何到达。对本机来说,它就是一个“收容所”,所有不认识的“三无”人员,一 律送进去。如果你在网络设置中设置了缺省网关,那么Windows系统会自动产生一个目的地址为0.0.0.0的缺省路由。

2)网络中0.0.0.0的IP地址表示整个网络,即网络中的所有主机。

  它的作用是帮助路由器发送路由表中无法查询的包。如果设置了全零网络的路由,路由表中无法查询的包都将送到全零网络的路由中去。

 如果服务端套接字绑定在它上面,你的客户端程序可以通过它上面所有的“本机地址”访问

  当计算机设定了由DHCP自动分配IP地址,而又无法由DHCP得到IP时(网络断开、DHCP服务器、路由器失效等等),就会自动分配一个169.254段的IP给自己。

  要比较两个东西有什么不同,首先要弄清两者的概念。所以,我们从概念开始:

localhost:也叫local ,正确的解释是:本地服务器

127.0.0.1:在windows等系统的正确解释是:本机地址(本机服务器)

  一个是“本地”,一个是“本机”。不过从这两个词来看,还是不能比较两者的区别。我们再看看他们的工作原理。

  localhot(local)是不经网卡传输!而使用Unix socket这点很重要,它不受网络防火墙和网卡相关的的限制。

  127.0.0.1是通过网卡传输,依赖网卡,并受到网络防火墙和网卡相关的限制。

一般设置程序时本地服务用localhost是最好的,localhost不会解析成ip,也不会占用网卡、网络资源。

  每类IPv4地址都有固定长度的网络ID,有固定的子网掩码

  大大降低了IPv4地址的利用率和可用的网络数

2、无类网络(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

  每个IPv4地址的网络ID长度都可以不固定

  通常把以前的有类网络称之为标准网络,而把网络ID长度大于对应标准网络的网络称之为“子网”

  用来标识一个有类或无类网络的地址,是对应网络或子网的第一个IPv4地址,即“主机ID”部分全为0的IPv4地址

  是一个有类或无类网络中的最后一个IPv4地址,即“主机ID”部分全为1的IPv4地址

  除了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这两个一头一尾的地址外,中间的其他所有地址都是主机地址,可以直接分配给主机使用

IPv4地址前缀表示形式

  在一个IPv4地址后面先加上一个斜杠(/),然后在这个斜杠后面直接写出该地址所在网络的“网络ID”,或者“子网掩码”长度

  把原来标准网络IPv4地址中的“网络ID”部分向“主机ID”部分借位,把一部分原来属于“主机ID”部分的位变成“网络ID”的一部分(通常称之为“子网ID”

原来的“网络ID”+“子网ID”=新“网络ID”

子网ID”长度决定了可以划分子网的数量

全0子网:“全0子网”代表的是对应子网的“子网ID”部分各位都是0,是第一个子网

全1子网:“全1子网”代表的是对应子网的“子网ID”部分各位都是1,是最后一个子网

子网掩码是一个网络或一个子网的重要属性:

  路由器在和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时,必须把自己所在网络(或子网)的子网掩码告诉相邻路由器。

  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每一个项目,除了要给出目的网络地址外,还必须同时给出该网络的子网掩码。

  若一个路由器连接在两个子网上就拥有两个网络地址和两个子网掩码。

1、一公司原来使用的是192.168.1.0/24这个标准网络,现在想为公司中每个部门(共6个)单独配置一个子网,其中最大一个部门要分配IPv4地址的数量不超过25个。求每个子网的子网掩码、地址范围、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子网数: 2^2<6<2^3,就是要像主机位借3个位当作网络位

每个子网的可用主机数:主机位还剩下5位:2^5 -2=30>25(减去全是0的网络地址和全是1广播地址

这个示例是已知要划分的子网数和最大地址数。具体的划分方法很简单,先结合所需的子网数和最大地址数确定子网的网络ID”主机ID”,然后根据主机ID”确定子网的地址块大小,其它的就自然确定了。

下面是具体的计算步骤:

 (1)本示例中,部门数为6个,但我们知道VLSM所划分的子网数都必须是2n数,可以看到与6最接近的就是划分成8个子网。而划分8个子网需要向主机ID”3位,这样子网的主机ID”位数就仅有5位(8-3)了,则每个子网可使用的IPv4地址数为30个(25=32,再减去每个子网中不可分配给节点使用的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恰好符合该公司中各部门的最大地址数要求。

 (2)知道了新主机ID”大小,也就是知道了各子网的地址块大小。本示例中新主机ID”5位,大小为3225)。

 (3)根据以上得出的地址块大小,再根据以上节介绍的公式可得出子网掩码为:原网络ID”255.255.255.256-32),即255.255.255.224

 各子网的地址范围知道了,自然就知道了它们的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了。每个子网的网络地址是对应地址段中的第一个地址,每个子网的广播地址是对应地址段中的最后一个地址。然后随便选择其中5个子网使用即可,最好是5个连续的子网,这样方便进行路由汇总。同时如果你的设备不支持全0子网和全1子网的话,则不要选择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子网。

2、每个子网有不超过58个节点要分配IPv4地址,最合适的子网掩码是(    )。

不超过58个主机,肯定是C类地址,标准掩码为/24

是把一个网络划分成为多个不同的网络,而构造超网则是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

其中CIDR(Classless Inter_Domain Routing)是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使用超网能够减少路由表中的项目、减轻路由表的负担。

CIDR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和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把32位的IP地址划分为两个部分。如:128.14.35.7/20是某个CIDR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其前20位是网络前缀(用下划线表示的部分),后面的12位为主机号:

其地址掩码,也叫子网掩码是:00 (20个连续的1),即斜线后面的数字就是地址掩码中1的个数。

若某个公司拥有地址块 206.0.64.0/18 ,即相当于有64个C类网络。

就是向网络位借主机位咯,增加主机数,

1、利用子网数目计算子网掩码

把B类地址172.16.0.0划分成30个子网络,它的子网掩码是多少?

①将子网络数目30转换成二进制表示11110

②统计一下这个二进制的数共有5位

③注意:当二进制数中只有一个1的时候,所统计的位数需要减1(例如:10000要统计为4位)

④将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主机地址部分的前5位变成1

2、利用主机数目计算子网掩码

把B类地址172.16.0.0划分成若干子网络,每个子网络能容纳500台主机,它的子网掩码是多少?

①把500转换成二进制表示

②统计一下这个二进制的数共有9位

3、利用子网掩码计算最大有效子网数

A类IP地址,子网掩码为255.224.0.0,它所能划分的最大有效子网数是多少?

①将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表示00.

②统计一下它的网络位共有11位

③A类地址网络位的基础数是8,二者之间的位数差是3

④最大有效子网数就是2的3次方,即最多可以划分8个子网络。

4、利用子网掩码计算最大可用主机数

A类IP地址,子网掩码为255.252.0.0,将它划分成若干子网络,每个子网络中可用主机数有多少?

①将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表示00.

②统计一下它的主机位共有18位

③最大可用主机数就是2的18次方减2(除去全是0的网络地址和全是1广播地址),即每个子网络最多有262142台主机可用。

5、利用子网掩码确定子网络的起止地址

B类IP地址172.16.0.0,子网掩码为255.255.192.0,它所能划分的子网络起止地址是多少?

利用子网掩码计算,最多可以划分2**2个子网络

利用子网掩码计算,每个子网络可容纳2**14台主机(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用2**14除以2**8(网段内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的全部主机数),结果是2**6

④具体划分网络起止方法如下: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1.1 “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1983年TCP/IP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这也成为因特网诞生的标志,1990年ARPANET关闭。

2、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企业网)

3、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20世纪90年代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CERN开发的万维网WWW

1996年美国提出“下一代因特网计划”,即“NGI计划”

1.2 因特网标准化工作:太早定标准容易过时而限制技术水

平,太晚容易使技术无章可循,互不兼容。标准参见RFC文档

1.3 因特网的划分: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通讯方式分为:C/S和P2P

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适合传送大量数据)、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时延小,更灵活)

1.4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

最早着手建设专用计算机广域网的是铁道部(1980年)。

1989年我国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运行

1994年我国用64kb/s专线正式接入因特网

目前为止,我国9个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构造超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