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我品尝了什么的滋味700字到过什么新滋味?请你举一个自己的事例,写出你我品尝了什么的滋味700字到的新滋味

  1. 用户须登陆喜购,通过点击喜购该商城页面商城LOGO进入该网站购物,下单后在喜购订单查询页面查询到跟踪订单后,系统才能计算返现。
  2. 如果会员发现有订单没跟到,请取消订单,清除cookies,从喜购网去商城重新下单,如果仍然跟不到,请第一时间联系喜购网客服。
  3. 订单净额(仅指用户实际支付款项的订单金额)=商品销售额-抵用券金额-退货金额-运费-

  参考答案:比喻特别有效的工具、方法或经验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指的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对父亲的感激和心疼、对家庭情况的担忧、不能为家庭分忧的愧疚

  3.联系生活写一写你在人生道路上品尝到的某一种新滋味:________

  参考答案:有一次,妈妈重感冒生病了,但她仍然一早起来为我做早餐,还开摩托车送我上学,中午我放学回家,才知道妈妈病得太严重已经在医院输液了,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感动和内疚,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妈妈为了我付出了太多。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的内容。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两个月饼、刀子,课件,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纸片各一张,水彩笔。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出示两个月饼)看,几个月饼?(把其中一个送给两个学生)那还剩几个月饼?(板书:1、2)

  师:如果这两个同学都想吃这个月饼,怎么分比较公平?

  师:老师把月饼来等分,那半个月饼用数怎样表示呢?

  师:半个月饼可以用数1/2来表示。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像1、2这样的数叫做整数。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师: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它的1/2,这些图形的1/2你能找到吗?请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1/2。

  学生到投影仪处展示。

  师:把三角形像这样上下折,这一部分是它的1/2吗?

  师:我们能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把它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又分到几分之一呢?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分月饼。

  师同时提问:你分到了这个月饼的?你呢?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4,你能用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吗?

  学生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3、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

  学生观察主题图,你在哪里发现了几分之一?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想:869个百-349个百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知识加以巩固,提高计算和估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各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和估算。

  一、归纳整理,相互交流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数学中我们已经学了几组表示事物及其特征的特定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

  如: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还有表示什么的单位?

  由小组长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并评出哪一组记录的最完整。

  二、加深体验,建立观念

  出示时间单位时、分、秒。讨论:怎样才能感受和记忆这些时间单位?

  让学生从钟面的认识,1时、1分、1秒内所干的事情,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方面复习时间知识。

  出示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长度单位?

  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以及用语言描述,全面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

  出示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质量单位?

  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全面复习所学的质量单位及其进率。

  三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出示课本第122页的第9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自己的算法。

  结合课本第10页的第4题,让学生根据路程的远近,猜一猜他们是步行、乘车还是乘飞机?

  通过第125的第8题,使学生掌握千克与吨之间的计算与估算。

  独立完成课本第122页的第10题,集体核对。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

  课本第4至5页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4至6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识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一把米尺、1米长的小棍、一盘卷尺。教学过程: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教师请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1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1)、教师出示一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一盘卷尺,用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校长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指名两个学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长度是几米几厘米。

  1、做课本练习一第4题第

  今天我们学习了米的认识和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还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作单位。

  4、在下面的( )里填上米或厘米。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现在,谁来告诉我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在黑板上贴字条) 去掉“相邻”行吗?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吗?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师板书: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

  3、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过来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

  三、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一)、火眼金睛(下列说法对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二)、神机妙算(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一个正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顾整理、总结生成

  1、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2、练习二十第四题

  小红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红家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教具:情境图。

  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

  1、P16第1、2题。

  2、P17第3题。

  3、P17第4题。

  1、同步练习P16

  2、自主天地P10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 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一、基础知识的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集体在练习本上完成,并展示订正。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2、学生打开教材第98页看第1题,要求学生先说一说题意,然后在教材上完成,学生在计算时可以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1、引导学生看第98页的第2题。让学生读题,并解答教材上所提出的问题。①《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②各买1本书,10元钱够不够?

  2、引导学生看第99页的第7题。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那么小丽要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车票要多少钱呢?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人当售票员,其他学生当乘客,做乘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下图是某年“十一“期间北京主要景点接待游人统计统计图。

  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解答吗?

  1、日记本8.1元一个,文具盒5.1元一个,墨水10.8元一瓶。小明想买以上三种文具,付20元够吗?

  2、用1、2、3、4写出大于3的三位小数和小于2的三位小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0

  单元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58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主要内容是学习比较复杂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上一节课中的两个题目是被除数的某一位上是0而商0,本节课是因为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时不够商1而商0,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6123要让学生明白算理和算式的简便写法。

  一、创设情景,尝试探索

  1、创设情景:本月轮到你当家庭主管,负责分配零用钱,零用钱一共612元,平均分配给家里3个人,每人该分配几元?

  (1)你能完成这项任务吗?请你试试看。

  (2)小组讨论,比一比谁完成得好。

  (3)汇报,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1)在计算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

  (2)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每个问题的。

  二、引导归纳,提炼方法

  1、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不够商1怎么办?接下去的竖式该怎样写?(这是重要环节,让学生充分讨论,充分发言;教师准确引导,方向明确)

  2、提炼:用被除数十位的1除以3,不够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3和0相乘得0,在1的下面写0,1减0得1,再把个位的2写下来,12除以3商4。(教师在演示的时候,每一步都要起到示范的作用,促进学生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3、介绍简便的写法。

  三、独立尝试,巩固提高

  1、尝试写竖式计算:5224在尝试解题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强调在计算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2

  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品尝了什么的滋味7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