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段出自什么动画片中呈现了哪些故事?

4部识字动画片,让孩子轻松认识学前800字,自己看书不是梦,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米粒妈频道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听故事的动画名称有哪些1

今天一大早进公司,我就听到同事陈陈在大聊特聊她家孩子识字的事儿。陈陈表情凝重,好像遇到了什么世纪难题。

象形字的方法被我用得特别好,比如‘鸡’,我们孩子认识‘鸟’,鸡是鸟类啊,那鸟在地上啄米,左边的‘又’,类似小鸡的喙,那种尖尖嘴的感觉。我家一吃烧鸡我就拿着鸡头给他复习,这个字他还真就记住了。

同事们听了当场笑出鹅叫声,说:

你这真的绝了,孩子确定还能好好吃饭吗?

还有呢,你们肯定想不到。‘秋天’的‘秋’,我告诉他叶子红了像火一样,秋天干燥也容易起火……

同事们的表情是这样的:

你们知道吗?象形字我能找到参照物给他不断洗脑,但还有很多概念抽象的字,我实在是没招了。

比如‘是不是’的‘是’,‘要不要’的‘要’,‘做不做’的‘做’,你说我怎么给他描述?没法描述!

这么一说好像确实,咱们小时候识字,好像水到渠成。谁家家长也没费这么大劲儿剜着心思去拆解汉字给孩子识记。

现在可就不行了,即便是像陈陈这样的教法,孩子认字好像依然是“老大难”。

另一个同事绮绮接话说:

别提了,我家孩子,‘唱歌’的‘歌’字,右边的‘欠’每次都写成‘反文’,错了十次了,罚写也写了,还是改不过来,就跟中邪了似的。

大家说起孩子的识字障碍来,全都有一大筐牢骚要发。看来现在这个事儿还真是个普遍问题。

孩子们接受影像信息比咱们小时候多多了,所以按头看书变得更加费劲了。

不过咱们可以借力打力,既然孩子们离不开电子影像信息,也不太可能回归纸质阅读时代了,那咱们可以利用好这个平台。

陈陈这样教字固然脑洞大开能见效,但是太费妈了。

米粒妈给大家找来了四部识字动画片,看完之后,学前800字识认应该问题不大,阅读简单的书籍也没有问题了。

这部片是一个让孩子理解汉字发展渊源的动画片。一共有22集,每集3分钟左右,时长友好。

画风是水墨画的感觉,以动画叠加甲骨文的形式展现,配乐都是古筝曲,很有中国古典色彩。

他是把汉字的来龙去脉给孩子讲出来,很生动也很直观。

开片的时候,是仓颉和和两个小童在山水间。小童问仓颉爷爷最近又创造了什么字,于是仓颉就带小童去瞧。

然后就看到这个大象和这个鹿之类的:

后面就开始具体讲解这几个字。比如“象”字,会给出明确的解释。连同字的来源,组词造句都会有。

甲骨文、金文、小篆、现代汉字楷书,都给讲一遍:

想不记住也难。还别说,这个方法还真挺像陈陈教孩子的方法。

再比如这个“采”字,采花、采蜜、兴高采烈,这个“采”其实是比较抽象的一个字。如果是咱们自己给孩子讲,可能还真想不出来怎么描述。

它这里面说的是: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一棵树,像是在采摘果子。

虽然上面的“手”很抽象,但是看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字形就能知道,还真挺像个手。

讲完生字之后,仓颉爷爷还会带着大家来个复习,加深印象。其中不仅包括字的巩固,还包括组词、组成语、造句、用字编故事。

这也是一部专门教孩子识字的动画片。一共有两季,每季包含150个汉字,每个识字动画只有60秒,时长也是相当友好。

它的风格属于轻松有趣的手绘动画,也是以拆解字形的形式来提高孩子对汉字的理解和认知。

而且配音都是童声,孩子听着很亲切。

这套视频都采用的是字源字根识字法,这也是现在最流行的教法。(咱小时候哪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方法,不都是教偏旁部首,然后就可以自己查字典了吗……)

从字源到寓意引申,然后再讲作为偏旁、组成的成语。这部动画片米粒妈建议大家可以定计划来看。

比如今天看10集,也就花10分钟的时间。日积月累地看下去,识字量不知不觉就上去了。

我给大家看一集,比如这个“春”字:

它的解释是:太阳出来,小草发芽。

还讲了一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的来历”。

就这么简单,这一个字就讲完了。孩子看着一个字绝对绝对是不满足的,自己就想往下看。

一天看十个字是完全没问题的。

这部片虽然每集短小精悍,但是里面很多知识点是咱们作为成年人都不知道的。

别以为字咱们都认识了,就不值得看了,你会在里面学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冷知识。

这部一共介绍了180个字的字源和演变,每集两分钟,介绍一个字的字根和衍生组合字。

这种识字方法也是跟传统方法不太一样的,更注重的是开发孩子的兴趣。而且还有传承中华文化渊源的作用。

它的画风挺特别的,是这种软糯的小人儿:

米粒妈挺喜欢这个画风的。

它这个配音是港台腔,温温柔柔的。

比如这个“又”字,解释为甲骨文的形态,本来是右手的“右”。后来假借为“再一次”的意思。

然后说的是“又”字的联想,两个牵手互相帮助,就是朋友的“友”;

古时候重男轻女,女性被抓住后变成俘虏,就是奴隶的“奴”。

反正联想来联想去,都是为了加深记忆。

这是1984年上映的一部超级经典的国产动画。好家伙,1984年这年份听着就很童年回忆杀。

这部只有10分钟,从父亲教孩子绘图引入,用36个字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小桥段挺有名的,是“虎羊花过河”,这段很经典,估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

羊要吃花、虎要吃羊,怎么一起运过河去呢?这是一个经典的过河谜题,竟然用来做识字动画,困扰多年的谜题现在看依然有着神秘的色彩,非常适合给孩子们看。

故事里每个背景人物都是象形文字,特别细腻地演绎了象形和文字之间的联系。也是一种展示中华文明的形式。

这部真的是属于经典佳作了,30多年前的片子现在看,画风依然时髦。米粒妈甚至觉得,这部80年代的动画片有一种神秘古朴的韵味,跟象形文字的气质最暗合。

现在识字也跟咱们以前不一样了,总恨不得找字源字根什么的。

其实米粒妈觉得认字就是认字,东拉西扯地找记忆点,无端可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本来只需要记一个字,因为夹杂了太多内容进来,反而要记更多字。

但是孩子识字敏感期的推迟,一定要有跟时代相应的办法来解决。比如陈陈家娃,你不用丰富的比喻联想给他讲,他就真记不住。

这几部动画片,还有现在流行的识字法,都会引用象形文字来记忆,这更说明了孩子们就是更善于接收图像信息。

只要把识认文字的任务跟图像联系起来,就是更适合现在孩子的方法。大家不妨都试一试。

其实真的不排除有些孩子还是像咱们小时候一样,直接就记得住字。但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孩子在这方面还是需要咱们助攻一下的。

但米粒妈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们都能记住,只是不一定吃哪种方法。也许你觉得联想啊、字根字源什么的太麻烦,但没准孩子还就吃这种方法。

所以赶紧给孩子试试看吧!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听故事的动画名称有哪些2

暑假到了,阅读之外,全家一起看电影也是不错的放松方式呢。和孩子一起感受故事起落,一起探讨某个人物或角色,引发思考,拓宽眼界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专注力无法太长,越是低龄宝宝越适合短片,5-7分钟的短片很合适。时间长的电影,可以切分成几个片段来看,观看下一片段之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上个片段的内容,锻炼逻辑和表达能力哦。

今天,培飞君给家长们推荐9部非常适合和孩子一起看的电影,每一部都是经典之作!

《鹬》讲述的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的故事,讲述她从过分依赖母亲的呵护,到勇敢的接受新鲜事物的成长过程。

短短六分钟的动画短片,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经过长达三年的时间磨砺而成,夺得了2017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

整个短片没有一句台词,但却非常浅显易懂,超萌雏鹬,仅仅凭借表情和叫声就能让孩子感受到他的情感。

这部短片,片长8分02秒,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却带给了观众无数感动,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

影片讲述了沙漠中随时可能丧命的兔耳袋狸,因为一个随手的善良举动,改变了一生。这是一个永不言弃的故事,也是关于守护和责任的故事。

青蛙妈妈产下蝌蚪卵后离开了,蝌蚪卵们慢慢长出尾巴变成一群小蝌蚪。在虾公公描述了它们母亲的特征后,它们决定去寻找妈妈。一路它们错把金鱼、螃蟹、乌龟、鲶鱼当做了妈妈。最后,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这是中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原型出自于白石老人的水墨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中的鱼虾等形象。

对孩子来说,这是一场发散想象力之旅。画风精妙,内容简洁,短短的十多分钟,营造出了的单纯、质朴、简洁的童话世界。

这是一部教会孩子勇敢的短片。刚开始,看见窝在家里玩游戏的男孩,只觉得叛逆堕落。当他看到妈妈送给自己的礼物是一只缺条腿的小狗时,恼怒地把它踢向一旁。小狗没有伤心,用快乐感染了男孩,让他走出了自己的“小世界”。

画面最后,男孩拄着拐杖站起身,留下一条腿的背影,人们才恍然大悟……勇敢,就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本片讲述了刚搬到猫世界的小鳄鱼怕怕,因为生疏不敢与周围的小猫交朋友,她钟爱红豆雪糕,却只能默默地在对街等待,直到所有小猫离开才敢凑上去买雪糕,但那时候雪糕都已经卖光了。

终于有一天,怕怕鼓起勇气,走进拥挤的人群,在其他小猫的注视下,勇敢地开口买了红豆雪糕,原来一切都没有那么可怕……

都曾是能看到龙猫的孩子

影片以20世纪50年代夏日的日本乡村为背景,小梅和小月两姐妹随同父亲搬入新家。它凭借对小姐妹性格和形象细致入微的刻画与塑造而令观众赞叹,很少有影片能像《龙猫》一样重现无拘无束的童年画面,并准确捕捉到旧时的快乐情感

梦幻一样的蓝天、草地、森林,像极了童年最美好的梦,舒服而温暖。影片的每一帧画面都是经典,非常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哦。

影片讲述了一个老人曾经与老伴约定去一座坐落在遥远南美洲的瀑布旅行,却因为生活奔波一直未能成行,直到政府要强拆自己的老屋时才决定带着屋一起飞向瀑布,路上与结识的小胖子罗素一起冒险的经历。

影片传递出的勇敢与坚定令人鼓舞正能量满满,特别适合大人与小孩子一同观看。旅途中的历险,对梦想的执着,与小男孩的相遇,都使这次旅程异彩纷呈,一路温情满溢……

小男孩在家门口发现一只小企鹅,想方设法、一路艰辛将小企鹅送回南极,小企鹅却并不开心。独自返回的路上小男孩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小企鹅并不是迷路,而是太孤独了。

这部片有多优秀,看看它得过的奖就略知一二,2009年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儿童奖最佳影片奖、2009年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儿童评委会奖最佳动画片……

相信4-6岁的孩子们会深有感触,他们已度过幼儿园里彼此最陌生的阶段,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正处在探索友谊边界时期的孩子,看这部电影再合适不过了。

愿每个孩子都能倾听内心的声音

如何续写一个近乎完美的三部曲?《玩具总动员4》提供了一种崭新、明亮的情感体验,一种从前三部建构的完美的玩具“乌托邦”中跳出来的勇气。

胡迪为了让新来的玩具“叉叉”找到归属感,再度踏上冒险的旅程,在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惊喜的故事。

“学会倾听内心,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就像那些玩具一样”,这是最打动人的地方,也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

无需担心孩子看不懂文字或听不懂台词,他们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体会。孩子眼中自有奇幻世界,他们的感受更纯粹直接。

有人说,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因为我们在里面获得了至少两倍不同的人生经验。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吧。

希望在阅读和电影时光中,家长和孩子们都能度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假期哦!

听故事的动画名称有哪些3

还记得在这篇文章中《每天只陪娃1小时,还能搞定语数英?这份帝都娃的时间计划表,你值得拥有!》,我给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资源吗?大家有没有打印呀?没打印的赶紧去打,这么实用的东西我不允许你们没有!

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对诗中背景、词句的理解,离不开文学常识、历史知识。

其实古诗词学习的秘诀很简单,就是:早开始,多积累,水到渠成。学习古诗词没有敏感期,越早越好。孩子从小就开始吟诵,就算是不太懂其中的含义都是没有问题。(学习古诗文的线路参考米粒妈这篇文章→小学背会多少古诗文才够用?这套海淀娃的学习路径和方法,值得一试!)

学习古诗词,还能顺便了解文学常识、历史故事、哲学道理等,这些都是大语文的重点,而且还可以作为孩子以后写作文的好素材。

背古诗最重要的是多听,孩子的记忆力超级惊人。对于一首陌生的诗,孩子绝对比我们背得快得多得多,他们甚至不需要知道诗词的意思,也完全记得住、顺得下来。

所以保证了听的时间,背诗对孩子来说就没有任何难度。

我之前在《教育部有个重磅举措,99%的人都不知道》里给大家安利过“人教点读”app。

今天这篇,我整理了八部跟古诗词相关的动画片和综艺,方便大家看。孩子学起古诗来就能事半功倍啦!我超贴心的!

这部动画片一共89集,把故事都演绎成了搞笑动画片。画风是这样的,大家肯定喜欢:

现在很流行这种,像“口水三国”“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都是这种搞笑漫画的类型。

读原著读不下去,变成这种搞笑接地气的动画片,孩子秒有代入感,一集一集刷下去都不嫌累。

比如这个孟郊的《游子吟》,讲的就是诗人歌颂自己母亲辛苦慈爱的一首诗。但如果这么讲,孩子肯定觉得枯燥。

动画片一开头就把孟郊塑造成了一个大冤种的形象,每天就会写诗,40多了也不出去赚钱。

他的老母亲直接数落他:

知道家里穷还不出去谋个一官半职!”然后把他踹出去了……

后来孟郊终于在50岁的时候做了官,披着母亲给缝的衣服,想起了临行前母亲给他缝衣服的场景。

后面解析诗的时候还非常详细,并不会因为剧情的搞笑就忽略了精细讲解。诗中的词句都会单独拿出来精讲,4分钟一首诗的时长非常友好,但信息量却是很大的。

现在出到第6集了,“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是中共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出品,已被列为嘉定800年重点项目之一。足以说明这部片的经典。

这部片分别把《元日》《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咏梅》拍成了一个个动画片。

这部米粒妈之前介绍过,就是这篇《美爆了的古诗词动画,看完寒假都圆满了!》。

这部片现在已经更名叫《中国古诗词动漫》了。大家搜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名字变了,内核没变,无论画风、讲故事的方式,还是熟悉的味道。

通过一首诗,来讲一个嘉定名人雅士的历史典故(毕竟人家是嘉定宣传部出品的),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首诗的意境。

而且每一集的故事、场景、人物、服饰等等都根据历史文献,进行了反复考证修改。

前五集,每集时长5-15分钟不等,给孩子看的话,这个时长刚刚好,最后一集《咏梅》时长增加到20多分钟。

《穿越唐诗大世界》动画片

这个动画片的特点是介绍了16 位诗坛巨匠:李白性格豪爽,杜甫忧国忧民,会画画、懂音乐的王维,还有杜牧、孟浩然、元稹……和他们的经典诗作。

每集也是5分钟左右。涵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种类的诗歌题材,如田园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唐诗趣味精讲和生动精致的动画,让孩子真正爱上国学精髓,提升文学素养。

它的画风不像《爱上古诗》这么“沙雕风”,是更偏向于AI动画的那种感觉。

里面的精讲也非常详细,比如“千里江陵一日还”这句诗,介绍这句诗的时候顺便会讲夸张的修辞手法。

这一部的风格就是非常本土化的,画风非常具有东方文化特点,古朴典雅,注重诗的意境刻画。

一共26集,每集精讲一首诗,是8分钟左右。

这部片比较早,咱们小时候在电视上可能都看到过。B站现在出了无损版画质,非常值得给孩子看。

每集的画风都很有国风,运用了不同的手法,有白描、工笔重彩、淡彩、写意、水墨、民间年画等。

之前《爱上古诗》里面超级沙雕的《游子吟》,这部片里也有这首诗,讲得就严肃又煽情,甚至都快看哭了。

虽然说得都是一回事,但完全就不是一个套路,对照着看也挺好玩的。

除了动画片,综艺也是孩子们相对来说挺好接受的一种形式。综艺的节奏一般都比较有条理,互动的形式孩子们也普遍都很喜欢。

好像孩子们天生就喜欢看综艺,只要有什么“闯关啊”“游戏啊”这种竞技类型的节目,孩子就爱看。反正米粒就这样。

现在出的挺多诗词类综艺都很好,也能看出来大语文的地位在明显上升。

《中华好诗词》是河北电视台自主研发的一档节目,它刚出的时候,《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这些,都是大火的综艺。

在这些火遍全网的综艺中,《中华好诗词》能够获得超高的收视率,证明了文化类综艺的崛起。

它好看的地方在于它的通俗,主打的是“以娱乐为外壳、文化为内核”。

每期3位选手挑战6位守关关主,6位关主都是演艺界明星。

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放低“文化”身段,亲近观众;

同时也是为了运用明星自身的号召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传统文化,对诗词产生兴趣,正是这通俗易懂的栏目形式,才使得节目的受众达到了无死角、全年龄。

一共出了216集,够看很久的。

这个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吧?现在一共出了6季了,央视的这档全民参与的诗词综艺绝对是经典又良心。

节目风格是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这比拼形式孩子们都喜欢。

央视的殿堂级文案一向特别能震撼人心,这档综艺更是,每场的开场词都巨棒,要说“百万填词”还得是“央妈”!

现在第六季刚出,收视率都打到1.14亿了,大家赶紧看吧,没看过这个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这档节目非常有雅趣,是腾讯视频、河北卫视、一心明德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诗歌庭院雅集类文化综艺节目。在中式庭院演播室里完成录制。

这里面每期也会请到一些明星,他们是文学、表演、朗诵、音乐、舞蹈、绘画等领域的嘉宾。

每期内容都是一个诗词,从这个诗词延伸历史背景,然后这些嘉宾在庭院里雅集茶叙,聊文化、看表演,讲古诗词中的好故事。

这个我觉得有点像之前我给大家介绍过的《舞千年》综艺:《这歌舞升平的大语文综艺,寒假必须安排上》。

文化底蕴很强,大语文的文化气质非常浓郁,适合稍大一点的孩子看。

其实近两年出了很多类似这种类型的综艺,比如《圆桌派》,围着圆桌聊一些话题。

《邻家诗话》这档节目也是茶叙的形式,只不过聊的都是诗词和文化。对于孩子们增加文化自信非常有帮助。

《诗书中华》是东方卫视全新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以家庭为单位参赛,邀请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及积极向上的家庭风气的一家三口一同来参加。

致敬经典,借用“曲水流觞”的雅集形式,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热爱诗文的家庭进行竞赛。

在这档节目中,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热爱中国文化、热爱诗书的家庭。爸妈和孩子一起参赛,真的是太暖了。

古诗比赛和家庭真人秀结合的风格,非常适合激励大家跟孩子一起学习。

古诗词的学习一定是越早介入越好的,中文作为孩子们的母语,其实他们天生就具备一定的理解力。只要给孩子狂输入就好了。

古诗词的学习没什么捷径,多听、多背、多体会,一定就会对大语文有质的提升。

孩子们以后学习文言文能不能很好地接受,其实很大一部分有赖于早期有没有好好学诗词。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画片中呈现了哪些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