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哥为什么不更新视频了在吗,还要等多久,到底还有木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和小杨永远在一起的意思”,如果您是这位小杨那就可以回复:怎么不见呢?我一直在呀。如果您不是,对方只是向你表达对其他人的思念之情,您就随便敷衍两句就可以了。每个人刚离开家自己在学校独立生活肯定会不习惯,对爸妈会有一定的依赖性会想家,在学校没有在家里那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了,也没有爸妈做的饭菜只有吃食堂阿姨做的饭而且还要自己动手去排队打饭不然就没有饭吃。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自己做。

食堂也是一个屋,看不见你就想哭,宿舍也是一张床,为何不见我小杨?怎么回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和小杨永远在一起的意思”,如果您是这位小杨那就可以回复:怎么不见呢?我一直在呀。如果您不是,对方只是向你表达对其他人的思念之情,您就随便敷衍两句就可以了。每个人刚离开家自己在学校独立生活肯定会不习惯,对爸妈会有一定的依赖性会想家,在学校没有在家里那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了,也没有爸妈做的饭菜只有吃食堂阿姨做的饭而且还要自己动手去排队打饭不然就没有饭吃。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自己做。

我也好想牵你的手,去看晨曦带露的玫瑰;好想牵你的手,去看夜晚瞬间的流星雨;好想牵你的手,走过四季春秋。浮世万千,挚爱有三,喷薄朝阳,皓婉皎月,不及汝尔,沧海桑田

回应对方的爱意的句子21.过尽千帆,皆不是吾心所爱;弱水三千,只有你知我冷暖。2.深爱一个人会醉;恨一个人会碎;最痛苦的是等待,不知道你会等我多久,可我知道我会等你一生一世。3.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喜欢你,是一生的幸福;爱上你,是我一生的快乐;拥有你,是我一生的追求。4.月明星淡,灯光昏暗,半支香烟,情何以堪;多么静寂,半躺半依,多少争执,只能回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让天知道,我爱你!5.我天天吃大米,心里想的都是你!我从来不吃面,每天想见你一面!我一餐不喝汤,见不到你我心慌!我光喝酒不吃菜,今生今世把你赖!6.每个人身边都走过很多很多的人,或精彩或平淡或擦肩而过不留一点痕迹,或刻骨铭心永志难忘,或众里寻她千回百转,或柳暗花明灯火阑珊。我只想告诉你,你是我最放不下的那一个。7.“缘”字有你有我,“爱”字有甜有苦,“情”字有思有恋,“想”字有牵有挂,“你”字是我最关心的爱人,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8.我会把心里最好的地方留给你,只要你敲敲门,我就拥你入怀。因为爱你,愿意为你在这世界造一处平台,与你纵观爱情的古往今来。9.一个机缘认识你,两次见面留意你,三番四次约会你,七上八下挂念你,九成应是喜欢你,十分肯定我爱你。希望你明白我的爱!

2012 年 12 月 19 日,一个名为《300 英雄之白胡子,第一视角试玩》的视频被投稿到了弹幕视频网站 Acfun 上。作者在简介中这么写道:“这个国产新游戏还是有潜力的,可以稍微期待一下…… 估计不久后会有大规模测试。”

巧的是,这几句评价仿佛预言一般。在视频上传之后,该视频一天内就成功登顶A站,《300 英雄》的官方也在一周之后放出了“免激活码测试”的公告。

贴吧的庆贺帖子现在都还能找到,视频则由于A站搬迁,只能在优酷上看了

这段时间对《300 英雄》来说相当重要。根据百度指数的数据显示,在 2013 年的 1 月 7 日到 13 日之间,《300 英雄》的搜索指数相比以往平均值暴涨了近 20 倍。在一传十十传百的作用下,这个消息又传到了B站里,当时B站的头号 UP 主 12dora 就迅速更新了《300 英雄》的试玩视频,其它大小 UP 也纷纷乘上了这股热潮。

对于许多《300 英雄》的老玩家来说,这或许就是他们首次接触到《300 英雄》的原因。

《300 英雄》能在 AB站走红,这在当时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 —— 原因就在它那格外惹眼的英雄名单里。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在后来的更新中,这份列表不断扩充,不论出自经典老动漫还是当季新番,但凡是高人气的动漫角色,玩家很快就能在《300 英雄》里见到他们的身影。

《300 英雄》的这些角色显然没有获得授权,但在当时,二次元的“大版权时代”尚未到来,AB站上本身充斥着大量存在版权问题的动画视频,其受众自然也不会苛责一个游戏“打擦边球”。就算碰上版权方找上门或是惹了争议,往往也就是对游戏里的角色名和人物立绘稍作改动,例如把金木研变成“独眼之王”,三笠变成“笠笠笠”之类的。

可以载入史册的运营案例

到了 2018 年时,《300 英雄》才终于碰上硬钉子,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状告《300 英雄》侵权《葫芦兄弟》,获赔 52 万元。此时围观者的态度也有所改变:大家惊讶于《300 英雄》这么多年过去依旧在搞版权碰瓷,便也乐于看其吃瘪。

不过,上一年刚打完的官司,下一年美影厂就宣布又把《葫芦兄弟》正式授权给了《300 英雄》。

事实上即便抛开游戏内角色的形象侵权问题,《300 英雄》也在诞生之初就注定伴随争议。

《300 英雄》进入到大众眼帘的时间点,正值《英雄联盟》国服公测,MOBA 游戏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已经得到了肯定;而相比 2013 年中旬才上线国服的 DOTA2,《300 英雄》入场时间甚至还要更早一些。

正如这款游戏后续的高调作风,在 2012 年暴雪与 Valve 因 DOTA2 陷入商标纠纷时,《300 英雄》就已经放出各种“碰瓷”式的消息,吃足了舆论红利。

几乎称得上是“抽象式营销”

而《300 英雄》的开发过程也不难想象 —— 答案早就写好了,装备、数值、技能、地图,都有《英雄联盟》负责提供模板。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不需要拥有面向玩家的测试服,大部分角色只要制作好模型和原画就能上架。

其它的国内厂商也不是没想过在《英雄联盟》与 DOTA2 之前抢下国内 MOBA 市场的这份蛋糕。《梦三国》与起凡都曾经有过风光的日子,但在瓜分市场的两位巨头加入战场后,它们都遭遇了玩家群体逐渐流失的境况,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偏偏《300 英雄》却在巨头们的夹缝之间活得颇为滋润。

《300 英雄》早早改掉了原先充满页游气息的名字《圣域》,将眼光转向了当时竞争者更少的二次元(现在知名的二次元游戏公司在当时甚至都还没成立)。加之化用大量未经授权的知名 IP,Saber、博丽灵梦、黑岩射手等早期角色,无论哪一个都吃透了粉丝心理,拿下了一片垂直细分的受众群体。

在早期的评估报告中,《300 英雄》还叫作《圣域》,角色形象也明显更偏向欧美奇幻风格

与此同时,《300 英雄》在游玩的便捷性上也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 200M 出头的客户端,还是进入战场时无需加载的游戏流程,都足以给很多当年机器性能不行与厌烦读条的玩家一个尝试的理由,更是很多中学生在电脑上机课摸鱼的不二选择。

再加上后来逐渐在各方面脱离《英雄联盟》的影子,“原创”的角色和融入的动漫彩蛋越来越多,《300 英雄》也有了自己的一战之力。

“DIO 消失 1.5 秒寻找压路机”

长久以来,《300 英雄》因为抄袭和换皮遭到了大量舆论上的谴责,却凭借题材和游戏性上的优势(或许还有谜一样强力的法务部门),始终有着稳定的受众群体,独占一隅。

2013 年 6 月,曾有人在油管上传了一条标题为《300 英雄:盗版英雄联盟》的视频,至今为止播放量已经涨到了 141 万。但与视频内批判态度不同的是,即便是在版权环境更成熟的欧美观众间,留言表示期待能玩到这样游戏的也大有人在,可见这样的心态在玩家间并不少见。

市场混乱再加上玩家买账,深耕“二次元”的《300 英雄》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活得相当滋润,也在B站与动画区、游戏区的 UP 合作了不少推广视频,几乎有名有姓的动漫 UP 主都曾接过这游戏的商单,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B站UP 流量变现的商业尝试。

动漫 up 行业的“电动牙刷”

对于风头正盛的《300 英雄》而言,当时有两条路摆在眼前 —— 一条是尽快寻求正版化转型,通过“联动”来让游戏中的英雄们得以转正;或是继续打擦边球,能赚一天是一天。

《300 英雄》显然选了更轻松的那一条路。

只是风光不过几年,在《300 英雄》越做越大时,版权呼声也适时再次响起。2018 年《300 英雄》试图与B站联动引流更多玩家时就遭到了广泛的抵制,虽然活动依旧存在,但原先被放在B站首页上的链接也因此匆匆下线。

这个活动页面现在都还在

这次事件基本宣告了《300 英雄》在B站的投放生涯结束,吸引新玩家的渠道遭遇重创;而此时游戏自身的策划与运营也招来了原本玩家群体的不满。

自跳跃网络从中青宝手中接下《300 英雄》的软件著作权后,只要是涉及到游戏运营的相关事件,都可以看到玩家们在刷“tysb”。

一名至今仍在玩《300 英雄》的玩家小杨说:“跳跃被骂挺正常的,他们经常做出些离谱的事情。”并且将玩家们退坑的行为描述为“避难”。

他向我举例:6 月 9 日的时候,《300 英雄》进行了一次停机更新,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增删装备与机制,减少了线上经验,增加了玩家在野区里的收益。本来对于长期运营的游戏来说,这种为了增添新玩法的改版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这些改动幅度极大,而且未经过实际测试就落实进了游戏里,直接导致了线上与野区收益的失衡 —— 大佬们都钻进野区里疯狂刷怪,谁的装备先刷好,谁就能决定游戏走向。

这不是正常对局,这是修仙。更新实装首日就有玩家在贴吧问起各路大仙的修为,从筑基期到大乘期,各路角色终于都有了自己的战力排行。

修仙术语一览表,混子直接降格成灵宠

除了玩家,跳跃官方的应对方式也显得相当混乱。在发现改动出了问题之后,他们马上在 11 日上线了热修复补丁对野区大砍一刀,16 日又停机更新回调部分数值。短短一周内经历三次大改,受不了的玩家们只能选择纷纷避难。

作为一个八年的玩家,小杨说自己经历了许多波退坑潮,而留下的玩家们避难都已经习惯了,每逢离谱的版本内容更迭,大家就会选择暂时先不打,等改回来之后再接着玩。

在多年的运营里,跳跃类似的操作并不鲜见。用玩家们的话来说,《300 英雄》的平衡就像一架立在悬崖边上的秋千,荡出去又收回来,完全不像是一个竞技游戏的运营方式。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每次新英雄上架时。这些新英雄通常售价 45 元,强度离谱,因此被称作“45 爹”。最主推新英雄的日子里,出场阵容里没有 45 爹的队伍几乎就不可能获胜,直到下一名 45 爹改变环境。这样近乎“pay to win”的事在其他 MOBA 游戏里几乎不可想象。

最近的 45 爹是来自《异世界迷宫黑心企业》的莉姆,理论上表现还不算太离谱

但也正是因此,这游戏偏偏戳中了一些玩家的“爽点”。游戏中经常会有多名玩家搭配选用强势英雄,组成所谓的“套车”,只要选出阵容,无需什么操作技术就足以碾压匹配到的单排玩家们,个人资料里的胜率通常高达 90% 以上。

只是对于那些单排玩家以及没及时购买 45 爹的玩家而言,游戏体验自然也就堪称“坐牢”。

在游戏内容之外,《300 英雄》还有着一个奇葩的运营政策 —— 每逢有英雄做出改动,都会给做出此次调整的策划署名。

玩家们由此将策划们分为了两类:一种是改动时避重就轻的“鸵鸟策划”,另一种则是大刀阔斧,把个人想法展露无疑的“枭雄策划”。

后一种类型的代表是一位名叫“浮屠万仞”的策划。

今年 1 月 26 日官方公告中的英雄改动,括号内就是策划署名

浮屠在玩家间的口风并不太好,每次出现时也往往伴随着数不尽的争议。因为设计的英雄相比其它策划要大胆的多,无论是围绕浮屠设计能力还是个人性格的讨论往往都能在贴吧盖上个好几层楼。

几个经典语录的截图因此在贴吧论坛四处疯传,虽然部分经过辟谣,但依旧无法改变玩家们以“浮屠的游戏理解”“不比 LOL 设计师差”为乐的状况。

确实也没有那个测试服环境

我询问了小杨对浮屠的看法,他是这么回复我的:“就我自己来看吧,他做的英雄虽然好玩,但是技能太多了,一个被动就好几条…… 浮屠总是造神,一改动英雄强度就直接上天了,巴依老爷那时候直接变身版本爹。”

“就算官方现在不再放策划的名字了,大家还是会心想‘这个是不是浮屠改的啊?’”

一旦吐槽起官方运营惹起的各类事件,300 英雄的玩家们几乎说也说不完。

例如 2014 年因设计师照抄 LOL 装备图标引起玩家愤怒的“7.24 本子节事件”。大批玩家涌入了“300 英雄吧”与“300 英雄官方吧”,用各种黄图和里番资源进行了爆吧。

官方吧一直到 2018 年底才解封

2016 年 7 月,跳跃官方对原先的 VIP 等级进行了更新,原先的 5 级 VIP 是“通吃”制的,等级之下的 VIP 礼包可以全部领取。然而改版之后的 14 级 VIP 制则成了“向上晋升”,所有玩家只能获得当前等级的礼包。这一事件据说后来演变成整个 300 英雄吧的吧务团队与跳跃官方决裂,大批老 VIP 用户出走。

2019 年 1 月,跳跃运营“银狐”在玩家群中公然辱骂玩家,又导致一大波被嘲讽为弱智的玩家纷纷退坑。

这些事件都是被 300 玩家们侃烂了的素材,一波又一波的“避难”之间也无疑有大量玩家确实“退坑”。

事实上,就连身处其中的玩家也搞不清如今还有多少人在玩这个游戏,是热闹还是冷清,客户端上每个区上实时显示的“人气值”也形如虚设,对于游戏内的组多匹配速度几无影响。

但可以确定的是,每当《300 英雄》运营方再度使出所谓的“骚操作”时,都像极了鱼群中偶尔出现搅动着池塘的鲶鱼,让现存的玩家群体再度凝聚在一起,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玩家群内传出了浮屠要离职的消息,小杨略带惋惜地表示最近两周的更新其实还算可以,让他感觉官方也不算太烂,有错也会改。

他说:“说是重回巅峰那么火的时候估计够呛,但应该还有点希望。如果哪天游戏真的没了,可能玩家们嘴上说着‘好死’,但心里还是舍不得吧。毕竟对很多人来说,出了这可能就是没有这样的游戏玩了。”

《300 英雄》最近一次出现在更多人眼前,无疑是因为推出海外版本的消息。

官方开设了全新的官网,页面上展示的只有诸如“300 娘”之类的原创角色;但在油管的宣传视频里,尽管同样以原创角色为主,却在画面中夹杂了大量的知名动漫人物,教人搞不明白它究竟要走怎样的套路。

在这个视频的下方,有不少英文留言表示“等不及了,快呈上来吧”

海外服官网上显示的预注册人数一度超过了 100 万人,国内的老玩家们一边惊叹着“百万仿生人”,讽刺官方数据作假,同时却又畅想着去海外服“炸鱼“吊打新手老外的景象。

“你炸鱼,我炸鱼,鱼塘变成万分局”

就和过往一样,这一番运营操作再次撩拨起了现有 300 玩家的兴趣,许多人一边嘲讽,一边又忍不住回坑看看状况,重新加入社区讨论,在小圈子里维系着这个游戏繁荣的景象。

事到如今,我甚至很难说《300 英雄》走的究竟是一条下坡路,还是在暗渡陈仓走出了一条舒适的小道。但人们都能看出,这个伴随着无数争议的游戏还远没有走到它的生命尽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RMHO

“抗幽克星,3天灭幽”“睡前一杯,快速清幽”……得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存在一定相关性,且感染率高达50%左右,不少人谈“幽”色变,一些打着“抗幽”概念的牙膏、漱口水、丁香茶等产品借机火热营销。

如此“抗幽”真能管用?专家提醒,滥用抑菌剂不仅很难根除幽门螺杆菌,反而可能增加细菌耐药风险。

宣称“抗幽”功效自抬身价

“幽门螺杆菌,阳性。”拿到体检报告,小程心乱如麻。“听说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很多危害,搞不好还会让家人也中招。”一番搜索后,小程发现如果去医院治疗,免不了要吃大量抗生素,而电商平台上那些只用刷刷牙、喝喝茶就能“抗幽”的产品,看起来仿佛更具吸引力。

抗幽牙膏每支卖到六十多元

“健康口腔从‘抗幽’开始,口腔抑菌率99.99%……”在一款“抗幽门螺杆菌牙膏”的产品页面里,商家宣称其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分解消灭幽门螺杆菌,每天早晚只要用它刷牙三分钟,就能起到“抗幽护齿”的作用。在神奇功效的加持下,这款牙膏的身价也要比普通牙膏高出很多。一支120克装的抗幽门螺杆菌牙膏,售价高达67元。即使是2人拼团,也要60.3元。

不过,查看令商家引以为豪的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信息表,记者看到产品名称只剩下“冷敷凝胶”四个字,预期用途也仅提到“用于人体物理退热、体表面特定部位的降温,仅用于闭合性软组织。”

在另一款外形酷似牙膏的产品页面中,商家同样打出“医用去杆菌”的广告,强调可以“建立专门口腔幽门防火墙”,从而“轻松根除杆菌烦恼”。包装上,特意用醒目字体标出“幽门螺杆菌口臭型”,同时附带“冷敷凝胶”四个字。客服表示,这款冷敷凝胶可以代替牙膏,用法跟牙膏一样,适用于因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恶心干呕、胃胀胃痛、口臭难忍、口腔溃疡发炎的人群。使用过程中,还要搭配赠送的口腔抑菌喷剂。

外形酷似牙膏的抗幽冷敷凝胶

“表面清洁远远不够,刷牙只能覆盖35%,漱口水可覆盖95%。”除了牙膏以外,还有商家推出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漱口水,并宣称“可以长期使用,抗击幽门螺杆菌。”查看产品信息,记者发现主要成分中包含醋酸氯己定,该成分具有广谱抑菌、杀菌作用。

相比起这些在口腔内“做文章”的“抗幽”产品来说,喝进肚子里的丁香茶似乎来得更“彻底”。以一款“清幽茶”为例,商家标榜只用睡前一杯,便可“一次灭光幽门螺杆菌”且“一辈子不再犯”,“抑菌率高达99.68%,已成功治愈98000名患者。”

“清幽茶”广告鼓吹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试验报告中,产品名称和委托单位被打上马赛克。仔细辨认后,可以看出上面原本为“云南本草XX”,而评价中,这款“清幽茶”的包装标签则显示,生产企业为安徽亳州某公司,二者显然并不是一回事。

“改头换面”企图绕开监管

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抗幽”产品究竟从何而来?记者在网上找到多家提供“一站式代加工”服务的厂商。

听说记者要咨询抗幽门螺杆菌牙膏的生产,一家南京公司的业务员小杨称,“我们有研发团队设计的核心配方,‘抗幽’牙膏一般会做‘消字号’,比‘妆字号’的普通牙膏显得专业一些,还可以进药房、进门诊。但是,抑制幽门螺杆菌这个功效不允许在包装上体现,因为按照规定,‘消字号’属于消毒产品,不能宣传具有疾病治疗效果,产品名称上也不能叫‘牙膏’,要叫‘口腔抑菌膏’或‘口腔抑菌凝胶’。

显然,这些限制难不倒小杨,她主动给记者支招,“产品名称虽然有要求,也不能直接用文字形式宣传功效,但可以叫‘幽X净’‘净幽X’之类的,通过一些商标或图案的形式去宣传。”

零售价动辄一支数十元的“抗幽”牙膏,代加工会要多少钱呢?小杨告诉记者,包工包料的一站式代加工通常2万支起订,每支100克,“高档的大概每支四块多,低档的每支两三块钱。原料上差别比较大,高档料体一吨要两万三四,低档料体一吨也就几千块钱。”

在定价策略方面,小杨更是“深谙其道”。“你卖多少钱,主要取决于你选择什么渠道。电商渠道推广成本高,翻十倍很正常。像我们的客户,在电商渠道每支卖到五六十,甚至七八十块钱都很正常,最差也有三四十块钱。”小杨表示,也有客户走社区团购渠道,“大爷大妈多一些,就是走走量,不需要太多推广费用,一支卖二十多块钱也可以。况且,电商平台现在监管比较严,社区团购就没那么多限制。”

除了“消字号”以外,也有生产厂商推出“械字号”的“抗幽”产品。一家山东公司的业务员称,可以代加工抗幽门螺杆菌牙膏,不过要做成“械字号”的“医用护齿冷敷凝胶”,包装可以专门设计,标注出抗幽门螺杆菌。谈及成分,业务员言辞闪烁,“抑菌成分肯定有的,具体配方合作之后才能提供。”

记者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看到,2021年12月31日发布的《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修订说明中明确指出,对2017版目录中“09-02-03物理降温设备”第三个条目进行了规范和修改,在品名举例方面删除了“医用冷敷贴、医用冷敷头带、医用冷敷眼罩、冷敷凝胶”,并明确要求该类产品备案时,应当直接使用目录中的“品名举例”名称,产品描述应当详细列明产品具体组成成分,预期用途不应当超出目录规定的预期用途。

滥用抑菌剂可能导致耐药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感染后大概10%到15%的病人可能得溃疡病,大概1%的人可能得胃癌。在我们国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达到50%左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丁士刚谈到,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可以通过体检时的C13或C14呼吸试验,也可以通过胃镜进行病理检测,对于不适合采用上述方法的儿童,还可以选用粪便抗原检测。“从网上虽然也能买到采集牙垢做检测的试纸,但不建议在家自测,因为幽门螺杆菌主要集中在胃里,通过口腔取样并不准确。”

同样道理,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也不能停留在口腔。此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专门针对“抗幽”牙膏发文,指出“牙膏不能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不能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功效宣称。目前,国家药监局正在抓紧制定专门针对牙膏管理的部门规章《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并将推动该规章尽快出台。”文中还提到,“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在于人体胃部,没有证据证明,通过使用牙膏刷牙能够对存在于胃部的幽门螺旋杆菌产生影响。”

丁士刚也谈到,如果“抗幽”牙膏或喷剂等产品中含有广谱抑菌剂,长期大量使用反而可能增加细菌耐药风险,治疗起来难度更大。

“事实上,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无需过度紧张,是否立即进行根除治疗也需要医生综合评估。”丁士刚建议,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有胃癌家族史、有萎缩性胃炎等高危因素的感染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治疗的话,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案是四联疗法,也就是采用四种药物联合治疗,一个疗程下来总共14天。尽量一次性根治,不要中途自行停药或减药,否则产生耐药问题以后,更难彻底根治。”丁士刚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比如,饭前便后勤洗手,尽量避免交叉使用碗筷和杯子,餐具定期进行消毒,避免口嚼食物喂给孩子等。通过这些方式,尽可能阻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杨哥为什么不更新视频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