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为什么能写出聊斋志异写聊斋?

大家看过蒲松龄老先生写的封三娘嘛?我看了超级喜欢!不过蒲老写的有点隐讳,还有点…说不出的意思,所以斗胆改写了下!

范十一娘,是田鹿城里边祭酒的女儿。这名字太长太啰嗦,我们暂且叫她十一。从起名字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她爹老范,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自己没什么文化,思想板腐,觉悟颇低,虽然爱女儿,却没有找对方法。

老范给自己姑娘十一介绍了好多小伙子,可惜十一没一个能看得上的。老范心里急啊,就怕耽误了闺女的婚事。范母心里也急啊,闺女每天闷闷不乐的,得了抑郁症可怎么办。

话说这一天到了上元佳节,城中华灯璀璨,繁华似锦。看过古言的都知道,哎呀,上元节,这气氛,这习俗,就是男女主初会的好日子呀!

我们如花似玉的十一带着自己的小丫鬟也去看灯了,不过没遇上帅小伙子,却遇上了一个大美女。

她穿着薄如蝉翼的莨纱黑衫、鸽血红裙,在十一看来,那是容貌出众、气质出尘。她对十一说:“姐姐,你不就是那范十一娘嘛?”

“哎呀,姐姐的美貌果然名不虚传。我姓封,在家排第三,家人都叫我三娘,我住在邻近村庄里。”

十一心中诧异,是吗,我真的那么美吗?居然声名远播?她这么夸我,好害羞哦,呵呵呵呵……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也奇怪了,这一段奇奇怪怪的邂逅是怎么回事?

原来啊,我们这位封三娘来头可不小,别看她的自我介绍说的那么真,其实啊,她是只狐妖,修炼一千年后幻化成人,近来凡心略动,于是趁着上元节出来走走。

狐妖属阴,所以大多幻化成女人,但又非凡人,不遵循阴阳调和的自然法则,只好阴物、碰不得阳物。所以呢,三娘的眼睛从来就不往那些公子少年身上看,而是一味地寻找漂亮小姐姐!

不说那么些虚的,三娘就是看十一长得漂亮,特意勾搭她的!

两人这边手挽着手,一起看灯,时而你夸我一下,我夸你一下,又研究了一番妆发和穿搭,可谓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

女孩子之间的闲聊八卦,总还是要落到罗曼蒂克上去的。十一小心翼翼地问:“三娘,你咋没有同伴呢?”

三娘说:“我爹妈早死,家里只有一个看家的老太太,所以没来。”

十一点头默默思忖:“可真是红颜命薄,既然这么说,她一定也没有定亲吧?唉,我俩真是同病相怜呐!”

“我也没定亲,总没中意的。”十一对三娘诉苦。

可三娘好像总没听见一样,过了会说:“十一,我得走了,我们有时间再见吧!”

十一慌了,说:“我舍不得你走,我们还没聊完呢呀!”

“不行了,今天必须回去了,这样吧,我把这根簪子给你,下次找机会,我一定去见你!”

十一只好接过簪子,也把自己的一根金钗赠给三娘。

话说十一拿着那根碧绿的簪子回到家中,家人谁也不认识这是什么材质。但不管怎么说,封三娘给十一枯燥的生活增添了那么一点小小的乐趣,于是十一天天盼望着好朋友三娘来看望自己。

可是早过了约定的时间,三娘却毫无音信,十一不觉就病倒了。

话分两头,三娘拿着金钗,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她是要成为狐仙的狐狸精,本无意贪恋红尘,这次只是趁着节日看看热闹,顺便勾搭一下小美女,可没想到十一这实诚姑娘认真了,真的拿她当知己,还约着她去家里吃饭。

“不行,我不能再堕落了,我还要修仙呢!”三娘说着把金钗随意丢弃在狐狸洞外的草丛中了。

碰巧这个时候,三娘遇到了十一家的小丫鬟,那小丫鬟上前说道:“哎?这不是封三娘吗?自从上次上元节一别,我家小姐一直念叨着姐姐呢,现在更是相思成疾,都病了,你快去看看去去吧!”

封三娘一听诧异道:“啊?这么严重?”

于是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跟着小丫鬟去见十一。

到了范家,十一惊喜万分,从病榻上挣扎起来迎接,嘴里嗔怪道:“说好了来我家找我,你到哪去了嘛!”

三娘叹了一口气,“你个傻丫头,我家远,有事绊住了不能来。我不来,你好生过日子吧,怎么就能病了呢?”

十一道:“我没别的事可做,唯一一件就是等你,你不来,我当然熬病了,再不来,我还熬死了呢!”

三娘无奈,只好顺着她。自此以后,她们俩人同食同寝,衣服也都换着穿,亲密异常。每当有人来时,封三娘就躲在十一房间的屏风后面,不肯见人。

不过有一天,老范跟范母发现了封三娘,封三娘心里发怵,怎么办呢,自己跟他们女儿得到事是不是要败露了?

没想到她爹妈蠢得很,不怒反喜,说:“我女儿有如此良友,怎么不早说呢?”又拉起细看封三娘,说:“这女孩的样貌倒也齐整,跟我们女儿般配得上。”

三娘心中冷哼:“漂亮就配得上了?你们怎么不想我是狐狸精呢?有你们这么当父母的吗?自己女儿被卖了也不知道!”

不过嘴上却说:“我因为家贫,不敢攀附富贵人家,怕被人说闲话,所以才躲着不见人的。”

封三娘深感十一的父母之愚蠢,让他们给十一找婆家,没指望。自己招惹她一回,怎么也得给这个傻丫头安排个终身大事,才能安心回去修仙,要不然,死也不能放心呀。

封三娘给十一物色了一个良婿孟安仁,此时虽贫,不过命中注定能当大官。十一悄悄约见以后,撇撇嘴道:“不好,太穷了!”

三娘道:“你怎么也世俗起来了?你信我,我从小会相面,这人不差的。”

十一凑近三娘:“你会相面?”

“真的会?能知未来的那种?”

十一放开她的手,“唉,既然你真的会相面,你就该知道他不是我要嫁的人!”

三娘心虚,孟安仁确实是有一点好色,不过男人谁不好色,这点缺点不算什么,已经很好了,哪里去找十全十美的人呢?

不过十一说什么也不同意,回去以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哭,伤心得好像死了丈夫。

三娘想起了金钗,于是回去寻了一天一夜,终于找了回来,以十一的名义送给了孟安仁,还叫孟安仁到处宣扬,这事传到老范耳朵里,还以为是自己女儿私定终身,气得要死,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并且自作主张把女儿许配给了一个公子。

这样一来,范家闹得鸡犬不宁,十一身陷水深火热。她又恨三娘把自己的信物转赠孟安仁,又恨她爹把自己聘给别人。女儿家人生在世,居然一点主都做不得,像个物件,受人摆布。这条命唯一能由自己的一次,就是选择去死的那一次。

孟安仁先打听说老范把女儿聘了别人,气得不得了,又打听到十一为自己自杀了,更是悲伤震惊。不过他俩没啥感情基础,孟安仁顶多就是自我陶醉地哀恸一会子完了,绝不可能自挂东南枝或者探清水河去。

倒是三娘听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心想都是自己害了十一,不过她是神通广大的狐半仙,闯祸归闯祸,总能自己圆回来,这就好过众傻白甜女主了。

三娘伙同孟安仁,翻尸盗骨,把十一抬回了家,那根非金非玉的簪子,还攥在她手里,原来啊,这是根法器,是三娘的师父留给她的,能够起死回生!

三娘用簪子救了十一,并让她和孟安仁完婚了。

十一不止一次的提过,希望三娘也嫁给孟安仁,她们俩就能长久相伴了,可是三娘死活不愿意。

三娘的主意是,等十一的生活安定下来,最好再生几个孩子的时候,就不需要她了。到那时,她就回她的狐狸洞去,她是狐妖,不能跟人间男子结婚,否则会损失道行,她可不能答应十一的请求。

 十一拗不过三娘,于是也心生一计,她让孟安仁假装远行,然后把三娘灌醉,打算破坏她的修行。

三娘不胜酒力,那人却温柔道:“没关系,这是在梦里,别害怕,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

 于是三娘真的以为在梦里,她迷迷糊糊叫了一句:“十一……”

 第二天醒来,三娘伸了个懒腰,回忆起昨天的美梦,不禁嘴角上扬,可是当她却发现有点不对劲,再一看手边,居然有一条孟安仁的腰带!

 她怒气冲冲地去找十一,说:“你让孟安仁对我做了什么!”

“嗯?相公不是去远行了吗?”十一装憨。

“你还撒谎,你看这是什么?”

“哈哈……听说你昨天很是享受呢。”十一笑道。

“十一!你可真是害死了我了!当日我为救你已经损失了一半修为,你现在让一个男子碰我,你是要绝我仙路啊!”

“成仙,成仙,你就知道成仙,你就没听过只羡鸳鸯不羡仙吗?”

“你根本就不懂!我对孟安仁,完全没有那个意思啊!你怎么能逼我嫁给他呢!”三娘怒喊。

“你没有?难道我就有?凭什么我的父母,还有所有的邻里街坊,都认为我应该嫁给一个男人?好不容易遇见我喜欢的人,连她也要算计我,让我嫁给什么孟安仁!我早知道你是狐妖了,有高人告诉我你那根簪子在法力高强的人手里能起死回生,我这才用性命去赌,堵我爱的人,她也爱我!”

三娘怔住了,不知道说些什么,半天才说:“你别怪我,我是为你好……既然你早知道了,那……”

“那什么?你这狡猾的小狐狸。你愿意用一半修为去救我,怎么就不愿意承认你爱我?”十一一步步走近她。

三娘不由得脸颊绯红。如果这样的话,那还好还好,修为无损。

“那算计了你是我不对,反正你也报复回来了,我们就扯平了吧!”三娘道。

“扯平以后呢?”十一笑问。

三娘故作愁容:“修为没了,狐狸洞我是回不去了,但求你们夫妻收留我吧,当个洗脚婢我也毫无怨言。”

“夫妻个鬼哦!孟安仁早就被我策反了,他现在已经拿着我给的盘缠去赶考了!”

三娘一笑,于是甘愿放弃自己的修仙事业,陪着十一纵情山水、逍遥快活。

被蒲松龄写入《聊斋志异》的历城籍贤相殷士儋

| 来源:联合日报| 浏览: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有一篇《狐嫁女》的故事,写得扑朔迷离而又耐人寻味。故事大概是:有一位胆大刚直的“殷天官”,与人打赌深夜住进闹鬼的荒宅,睡意朦胧中见一人家(实际是狐仙)张灯结彩设宴嫁女。他不仅没有受到伤害,反而被奉为上宾。为了证明自己所见不虚,就偷拿了一只金酒杯作为物证。哪知若干年后偶遇金杯主人,主人看到酒杯,大为惊异,才知它是多年前被千里之外的狐仙所摄取。故事里的“殷天官”指的就是明朝宰相、济南历城籍人士殷士儋。
  蒲松龄在故事里介绍“殷天官”有胆略,又借狐翁之口赞其“倜傥”,通过这个故事,赞颂殷士儋的耿直、清正,这样的好人是不怕鬼叫门的。
  《聊斋志异》以写狐写妖、刺贪刺虐为特点。里面也有极少的篇章通过写狐写妖来弘扬正面形象,而它所褒扬的正面形象,多是以现实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型。《狐嫁女》中“殷天官”的原型殷士儋就是一位为世人啧啧称道的刚直不阿之人。
  不管是做官还是做学问,殷士儋都做到了极致。他官至礼部尚书,先后兼任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均为文臣最高官位,替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商承政务等,实际掌握宰相之权。他还长期担任太子师和皇帝师,其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处事方法,不仅影响到皇帝,更影响到当朝的治国方略。
  殷士儋出身于官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曾祖父殷衡曾在明德王府教书并随德庄王迁到济南,其祖父和父亲也颇有名望。殷士儋自幼勤奋好学,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任翰林院检讨。嘉靖三十六年,殷士儋护送病重的母亲回乡并为母亲去世守丧,5年未出济南,期间与当地的儒生及文化名人交往,从游者甚众。此时恰逢“后七子”领袖李攀龙辞官回济南,也是许邦才为母丁忧时期,三人同游山水,赋诗诵读,交往密切。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嘉靖帝精心挑选太子(裕王朱载垕)师,选中了知识渊博、富有才华的殷士儋。殷士儋在为裕王讲授时,每每谈到历史上的君王道德以及如何治理国家,常充满感情、慷慨激昂地论述,甚至不怕用危言说教,听得裕王大为感动。在此期间他著述《鉴惩录》,期望在思想文化方面进行教化。隆庆元年(1567年),裕王朱载垕登基,即明穆宗隆庆皇帝,殷士儋升为侍读学士,并掌管翰林院事务,翌年升为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事务。隆庆三年(1569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后晋升少保,改为武英殿大学士,时称“殷阁老”。
  殷士儋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是一位忠心耿直、敢于进谏的良臣。隆庆四年(1570年)正月发生了日食和月食,殷士儋借此两次上疏言事,提出“布德、缓刑、纳谏、节用”等建议,呼吁大小官员关心民间疾苦。穆宗接受了他的建议,升他为太子太保。他一年四季为皇帝进讲《祖训》《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深得穆宗嘉许。殷士儋虽身居高位,却始终坚持正义。明朝后期党争激烈,当时的内阁首辅、也是隆庆帝老师的高拱权倾朝野,殷士儋等人不愿与其同流合污,遭到排挤打击。殷士儋曾在朝会时当面指责高拱排除异己、独断专权,并且要挥拳痛打高拱。已进光禄大夫的殷士儋,不恋高官厚禄,毅然数次上书称疾求归故里,隆庆五年(1571年)获隆庆帝旨准并赐给道里费。
  殷士儋学识渊博,在文坛诗坛颇负盛名,与边贡、李攀龙、许邦才并称“历下四诗人”。他们都是科举出身,官居要职,同时又颇具文采,引领风骚,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殷士儋的诗词在当时及后世都备受尊崇,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中评价他的诗:“体齐鲁之雅驯,兼燕赵之悲壮,禀吴越之婉丽,是吾乡一巨手。”至今仍有《金舆山房稿》《明农轩乐府》等著作传世,《题蕃马图》是他最为有名的诗歌作品。
  今天在济南的许多地方,还能找到与殷士儋有关的记忆。当年殷士儋辞官回到济南后,选定元代万竹园故址(今趵突泉公园内)为栖身之处,筑室于泺水之滨,取名“通乐园”。他在园内疏泉筑亭,构舍植花,并把元代文学家张养浩所钟爱的太湖石搜集园中,修“川上精舍”。殷士儋在这里授徒讲学、写诗论文,以经史自娱,当时人称此园为阁老亭。他教授的学生当中,最知名的当属后来也同样官至礼部尚书、成为万历皇帝老师的于慎行。于慎行写有《过殷少保金舆山房有感》一诗,对殷士儋仕途跌宕、壮志难酬的人生经历颇多慨叹。诗曰:“相国名园负郭开,朱阑寂寞锁苍苔。泉声故自花间出,山色依然座上来。多士尚疑悬帐日,苍生空想济川才。谁怜廿载平津客,泪洒东风首重回。”
  在济南市西南郊凤凰山下的殷家林村,坐落着殷士儋的墓地。《明史》记载,明神宗万历九年,殷士儋逝世,皇帝赐其“金顶玉葬”,谥号“文通”,后改谥号为“文庄”。从目前所遗存的墓体台基以及石羊、石马、牌坊柱来看,建筑材料多为汉白玉,做工十分精细考究,如此规模的墓葬在济南并不多见。
  每个时代都有品格高尚的人,每个时代都崇尚品格高尚的人。具有高尚道德行为的人,他们的嘉言懿行总会流传后世并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后世也总会以各种方式铭记和传播他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蒲松龄为什么能写出聊斋志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