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大战二郎神变庙15孙悟空有诸多变化二郎神又是怎样应对的读一读短文第二自然段进行?


听调不听宣这个说法在传统演义小说里是很常见的一个说法,除了二郎神和天庭的关系是这样,隋唐演义里罗艺和隋朝的关系也是这样,都是听调不听宣。
听调不听宣是什么意思呢?先看看隋唐演义里罗艺和隋朝的关系。按照书里的交代,罗艺是秦琼的姑父,是前朝旧将,是在前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不得已投降了隋朝,条件就是听调不听宣。实际上,在每个新王朝推翻旧王朝的过程中,为了迅速推翻旧王朝,都会接收大量前朝旧将,都会给予类似罗艺这种待遇,也就是听调不听宣,允许你保留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地盘,只要不参加反对朝廷中央的活动,其它事情都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独立自主。
也就是说,听调不听宣一般也就意味着,相对于朝廷来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比如说罗艺,朝廷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调动罗艺参加军事行动,但是不能宣召他入朝觐见皇帝,因为这有可能意味着他被剥削原有的权力,也就打破了原来的承诺。如果朝廷强行下令要求他入朝,那就等于向他发出了明确的削藩的信号,会导致他们铤而走险,直接起兵造反,反对朝廷。
这其实是每个朝代初期都会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在开国时期的战争中,为了打倒主要对手,不断以各种许诺的条件拉拢过来的临时盟友。比如汉朝开国时的英布、彭越、韩王信、张耳、燕王臧荼,都是这种类型。因为对当时的汉高祖来说,主要任务是打倒项羽,所以这些人加入刘邦阵营,并不是刘邦真的要他们一起打项羽,而是要给最低限度的要求,也就是说,只要他们不参加项羽阵营,出兵帮助项羽打刘邦就可以了。
还有清朝初期的三藩,以及在大同的姜骧等明朝降将,和清朝的关系都和这种关系类似。他们都有自己的地盘,在自己的地盘里完全可以自主,相当于国中之国。在清朝尚未完全平定全国的时候,他们还有用,所以不会动他们。等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时候,没有其他重要敌人了,他们就会成为朝廷加强中央集权的对手。所以,当康熙明确要求三藩入朝的时候,对三藩的吴三桂等人来说,这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削藩信号,要么他们的地位下降到和清朝其它的地方官员一样,也就意味着完全失去之前相对于朝廷的半独立性,如果不接受这个要求,那就只能造反了。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和华北地区的藩镇同样是这种关系,每个藩镇都是半独立的,名义上服从唐朝中央,但实际上是半独立的,军事、财政、人事、行政都是藩镇自己说了算,朝廷无力干预。在必要的情况下,朝廷可以下诏要求一些藩镇参加朝廷的军事征讨行动,比如调动几个藩镇对付一个刺儿头藩镇,但是不能轻易要求这些藩镇的藩帅们入朝中央,如果有这个要求,就会激起直接反对朝廷的叛乱。当然,也有些藩帅们在自己的地盘站不住脚了,会主动请求入朝中央,放弃独立性。
二郎神和天庭玉皇大帝的关系就是如此,他名义上是服从玉皇大帝的,但实际上只要做到不公开反对玉皇大帝就可以了。而他之所以有这个待遇,就意味着他曾经反对过玉皇大帝,发生过正面冲突,最后是在玉皇大帝的天庭无法完全把他镇压下去的情况下,双方达成的一个妥协局面,让二郎神成了天庭的一个政治特区。可以说,名义上二郎神和天庭是君臣关系,但实质上带有盟友性质。当天庭遇到没办法解决的麻烦的时候,可以征调二郎神出兵参战,但是不能让其他人去指挥他。
所以,在孙悟空出世之后,天庭的镇压行动是逐步升级的。先是派比较低级的将领去剿灭,剿灭失败,再派天庭的大将托塔天王李靖出战,李靖率领十万天兵天将和哪吒一起去征剿,还是被孙悟空打败了,玉皇大帝迫于无奈,只能让太白金星去请二郎神参战,去打孙悟空。这也就是二郎神和哪吒之间的区别,哪吒是天庭的将领,是必须要服从玉皇大帝的命令的,还要听挂帅出征的李靖的指挥,但二郎神并不完全隶属于天庭,李靖也指挥不了。二郎神完全是自己去单干,凭一己之力去和孙悟空单挑。
而当二郎神也搞不定孙悟空的时候,玉皇大帝就只能派人去请和他完全没有臣属关系的如来佛祖了,这就是请外援了。如果打个比方说,就相当于抗战的时候,首先是国军抵抗日军,中央军抵抗不住,然后就是各地方部队参战,地方部队还不行,就是八路军,都不行了,那就只能请苏联、美国支援了。二郎神之于天庭,就相当于民国时期地方军阀与国民政府的关系。国民政府可以调动地方部队抗日,但不能直接干预他们的地方行政事务。二郎神也一样,天庭可以调动他去打哪吒,打孙悟空,但是不能要求他到天庭来参加玉皇大帝主持的御前会议。
所以说,天庭的这套政治秩序,其实和地上人间的政治秩序的结构其实是相同的。中国作为一个广土众民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在政治上必然是复合型的,包含着多种政治秩序,相互之间既有重叠之处,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既是现实政治的需要,也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的政治经验。而每一种类型的政治秩序的形成,都是在多种力量的斗争和妥协之后才形成并稳定下来的。二郎神和天庭的关系就是在经历了斗争之后形成的妥协方案,但在处理孙悟空的问题的时候,天庭耍了不少小手段,就是利用了孙悟空对天庭政治秩序不了解,实际上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
孙悟空要求的齐天大圣地位,实际上应当和二郎神一样,听调不听宣,但天庭却给了他一个虚假的名号,又派他去当弼马温,看守蟠桃园,这就是对孙悟空的政治欺骗了。也是因为这种政治上的欺骗,导致了孙悟空的自我定位错误,没有找准自己位置,他以为自己和其他的赤脚大仙等一样,和天庭是平等关系,结果却发现他只是天庭的中下级官员,导致他再次造反。假如天庭没有请如来佛祖来帮忙镇压,那么经过孙悟空与天庭的斗争,也是有可能参照二郎神的待遇,形成类似的听调不听宣的格局的。
二郎神听到不听宣的说法主要来源于西游记,实际上,杨戬的实力虽然略高于孙悟空、牛魔王,但在天界来说只能算中上,算不得一流。
西游记第六回记载了杨帅哥听调不听宣的来由:
1、菩萨道:“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
2、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从上述观音菩萨和猴子的言谈可以得知,杨帅哥确实是听调不听宣,而原因则是为了救母斧劈华山,违抗了玉帝的旨意,导致舅甥之间产生重大矛盾。
玉帝妹子思凡下界,对仙界众仙来说,理论上来说是重罪,玉帝为了避免给政敌找到借口,自然是要是要严惩,然而,这种严惩其实已经是考虑到亲戚因素的降格处置了。
1、以猪八戒和沙和尚为例,猪八戒借酒调戏下嫦娥,就要打下凡间当猪。沙和尚的错误就更小了,不过是打烂一盏灯,不仅被打下界变妖怪,还要遭受飞刀之苦。
相比之下,罪行更严重的玉帝妹子,只需要在桃山坐牢而已,一般而言,这种尊贵犯人的即便是坐牢,待遇也比普通犯人好得多。
2、对于年轻气盛的杨戬来说,母亲是最亲近的和最重要的,至于天界法律什么的都不会去考虑,更不会理解玉帝的苦心。
救出母亲才是第一要务,所以就有了斧劈桃山。
3、对于玉帝来说,根本不想为了点小事让自己疼爱的小妹坐牢,但又不能不装装样子,而等到杨戬斧劈桃山,如果依照天界法律,玉帝应该派兵讨伐杨戬,实际上玉帝并没有这样做,完全是装傻充楞,让杨戬白白把人救走。
4、如果说杨戬年轻时未经人事,不能理解玉帝苦心,在修炼千年后的杨戬当然能悟出玉帝的为难。当然,他为了配合玉帝演习,自然就搞出了一套听调不听宣的把戏:
听调不听宣的说法在历史演义小说中较为常见,一般都是在首都之外地区手握重兵的权臣干的事。
所谓听调,就是听候玉帝(皇帝)差遣;不听宣,就是不上朝,不面见玉帝(皇帝)。
一、杨戬当然算是地方实力派 权臣。有武艺高强的六兄弟,每个人的实力至少达到金吒、木吒水平,还有数千士兵。本人的实力胜于牛魔王、孙悟空,自然算是杠杠的地方实力派。
二、平时,外甥和舅舅有矛盾,就不相见而已。但是,遇到孙悟空造反,这已经是影响自家政权稳定的重大事件了,舅甥之间再有矛盾也要放下,所以,杨帅哥才立即领命前来镇压猴子。
三、为什么说杨戬不听宣只是演戏,还是要看原着第六回:那老君收了金钢琢,请玉帝同观音、王母、众仙等,俱回灵霄殿。这下面四大天王与李天王诸神,俱收兵拔寨,近前向小圣贺喜,都道:“此小圣之功也!”小圣道:“此乃天尊洪福,众神威权,我何功之有?”康、张、姚、李道:“兄长不必多叙,且押这厮去上界见玉帝,请旨发落去也。”真君道:“贤弟,汝等未受天箓,不得面见玉帝。教天甲神兵押着,我同天王等上界回旨。你们帅众在此搜山,搜净之后,仍回灌口。待我请了赏,讨了功,回来同乐。”四太尉、二将军依言领诺。这真君与众即驾云头,唱凯歌,得胜朝天。……一壁厢宣二郎显圣,赏赐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教与义兄弟分享。真君谢恩,回灌江口不题。
上述原着内容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
1、杨戬打胜仗后并不骄傲,而是首先感谢玉帝——此乃天尊洪福。
2、杨戬上天朝见了玉帝。
3、玉帝与杨戬见面时,恩怨一句没提,如果真的矛盾很大,至少要说句今后恩怨一笔勾销吧。两人都没提,都装傻,似乎没有听调不听宣这回事。
4、杨戬立功后,玉帝立即封赏,而且奖励不菲——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
而献策建议杨戬讨贼的观音、扔了镯子砸倒猴子的老君,都没有获得任何赏赐;李靖、哪吒及十万天兵忙了好几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连杯御酒都没得吃,俸禄也没加。
可见,玉帝和杨戬彼此之间,其实舅甥情谊重得很,听调不听宣只是装给外人看的。
二郎神说的听调不听宣这句话非常有分量,而且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更加隐晦。
更重要的是就这样一句话,摆明了二郎神的地位以及天庭当中对于部分神仙的管理制度。
在西游记当中这句话可谓是非常暧昧,暧昧到什么程度?在西游记电视剧中没有体现出来。
甚至在诸多与西游记相关联的电影电视剧当中都没有体现出来,只有在西游记原着当中,不咸不淡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那么这个所谓的不咸不淡的一句话究竟是在哪里?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呢?
答案是孙悟空没错,孙悟空就是一个引子,最开始的时候闹得不可开交,当然我们得提前说一下,孙悟空相比于玉皇大帝而言,差了十万八千里。
在西游记原着当中,也没有玉皇大帝吓得趴到桌子底下,然后说求救如来佛祖让如来佛祖帮助自己。
这种情况只是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如来佛祖给调派了过来,让如来佛祖来处理这件事情,只不过如来佛祖处理这件事情之前有一个人物登场了,那个人物就是二郎神。
那么是谁把二郎神推到前台来的呢?答案就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在一旁正看热闹呢。
突然发现如果再来不了个厉害人物,孙悟空压根就压制不了,索性做了一个顺水人情,直接对玉皇大帝说了这样一句话:
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
这里说的是谁呢?是玉皇大帝的外甥二郎神,当然关于这一点如果做解读的话也是可以解释得开的,毕竟二郎神的身份地位实在是太过尴尬了。
观音菩萨在这个时候让二郎神建功立业,其实也是顺了一个玉皇大帝的面子,玉皇大帝也果断地交代下去,让二郎神来处理孙悟空这件事情。
那么观音菩萨说的这句话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句话之前还有几句话,简单来讲,那就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在人世间正在享受香火,他的手下一共有1200个草头神,而且还有梅山兄弟。
并且在早些年的时候帮助朝廷剿灭了一些怪物战力非凡,那既然如此,干嘛不把他叫过来帮助我们一起镇压孙悟空呢?
只不过二郎神他属于听调不听宣的,所以玉皇大帝你得下一道旨意才可以让他过来帮忙。
首先我们先看最开始的这两个字,这两个字调指的是调兵遣将的调。
那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这个二郎神,他是听从皇帝的指令的,皇帝让他干什么他就去做什么。
那听调不听宣的不听宣是什么意思呢?主要是二郎神一直待在自己的所属地盘上,从来不参加任何的活动。
比如天庭里面的活动或者其他的神仙级别的活动,同时又不归属于天庭当中的任何一个官级的指挥。
那把这两句话折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天庭当中的其他部门是没有管辖二郎神权利的。
唯一能够有管辖二郎神权力,或者只需要说一句话二郎神就会去做的,那个人是谁呢?是玉皇大帝。
可能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二郎神和玉皇大帝之间必然是苦大仇深,为什么苦大仇深呢?因为二郎神是被自己的亲舅舅给活生生的分开的。
要不然的话,二郎神还能够和自己的母亲见面,也正因如此二郎神应该特别讨厌玉皇大帝,但实际情况可能要让一部分人大跌眼镜了。
我们先说一下天庭当中的制度对于天庭来说有着一系列的规定,其中神仙不能谈恋爱,这几乎就是一道死命令,在天庭当中有不少人就因为谈恋爱而出事了。
比如猪八戒再比如其他人物,我们不做过多赘述,而二郎神就属于其中的特例,如果没有玉皇大帝暗中保护的话,估计二郎神最终会被天庭的制度给打的灰飞烟灭。
所以我们姑且能够得出一个结论来,玉皇大帝最起码对二郎神有恩。
而实际情况是当二郎神回到天庭的时候,对于玉皇大帝的表现也是非常的毕恭毕敬,对于玉皇大帝也是非常的尊重。
所以我们不能得出一个结论来,玉皇大帝之所以剥离了二郎神与自己妹妹之间的关系,是为了另一层面保护二郎神。
就像之前比较火爆的电视剧宝莲灯一样,二郎神又把这件事情完,完整整地复盘到了陈香的身上?
更重要的是二郎神属于明显地听调不听宣的人物,一个听调不听宣的人物就意味着如同朝廷当中的封疆大吏一样。
比如在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当中,都有一些封疆大吏,地方官员压根就感染不了朝廷当中的官员,也没有办法去弹劾或作官职任命,唯一能够做到这些的只有皇帝拜托皇帝。
又跟人家是亲娘舅的关系,这可是自己的亲外甥,那可是自己的亲舅舅。
就算两个人表面上事情做得再僵,但总归会有这一部分血缘在内,所以这也就成就了二郎神的身份和地位。
那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孙悟空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吗,玉皇大帝哪怕动一个小念头就能够直接把猴子给灭掉。
如果再不济直接把如来佛祖叫来不就行了吗?干嘛非得让二郎神在这跑一下过场,干嘛非得让观音菩萨在旁边推举二郎神去做这件事情。
无非就是为了给二郎神一个嘉奖或者给他一个战绩。
毕竟,没有战绩怎么着都说不过去。
一般来说,二郎神是第二个大闹天宫的人,其实,这是误读,二郎神人家没有大闹天宫,只是找了一把斧头,辟开桃山,救出了自己的母亲。这位母亲,传说是三界共主玉皇大帝的妹妹,所以,二郎神也算是玉皇大帝的外甥。但这只是传说,不当得真。因为玉皇大帝是远古龙族、妥妥的魔神二代啊。二郎神那显然没有任何龙族的血脉了,可见,说是外甥,只是说法。
二郎神干了违背天条,辟山救母的事情了,这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玉皇大帝,本身也没把这件事情,当成一回事儿。是惩罚二郎神,还是得到一员干将,玉皇大帝做了务实的选择。
而二郎神,也就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主动说,我以后“听调不听宣”。其实,这就是一个借口。
宣就是口谕,我们看《西游记》的话,会发现,玉皇大帝的很多命令,都是口谕,然后下边的大神去转诉,下命令,收到命令的人,就执行。调呢,就是玉皇大帝这个命令,写成文字,发下去。
这写,也不用玉皇大帝动手啊,所以,宣和调,差别不大。只是调更正式一点儿,有书面记录。
面对三界最强的玉皇大帝,二郎神只能自己找台阶下了,否则,面临的就是杀身之祸。
二郎神的“听调不听宣”,是《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口中说出来的,观音直接道出了二郎神的人品,以及他和玉皇大帝之间的微妙关系。
孟子有一句话叫:
“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
——《万章下:天子不召师》
什么意思呢?
孟子说,真正的骨鲠之臣是无事不入君主的公门,在君主危难之时也丝毫不会躲避危险。自古以来成大事的君主,必有一些不召之臣。而那些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臣子,都是些仆妾之臣,真正遇到大事儿的时候,他们都派不上用场。
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无謇谔之风,一旦君主遇到为难,希望他们挽回狂澜,支大厦于将倾,那是绝不可能的。
然而,那些特立独行的謇谔之士,却往往遭受君主的冷眼,被仆妾之臣排挤。《西游记》中的二郎真君,就是这样的謇谔之士。
二郎神“听调不听宣”是什么意思?他的意思是,让我帮助你玉帝可以,你得下发正式的公文,这是请我去帮忙。你没有正式的公文,找个人来传话就想让我走一趟?那不可能,哈巴狗式的行径,我二郎神做不出。
二郎神的本领有多大,孙悟空最清楚。
《西游记》唐僧师徒遇到太上老君的青牛那一回,孙悟空到天庭找玉帝搬救兵。玉帝闻奏:“着孙悟空挑选几员天将,下界擒魔去也。”四大天师奉旨意,即出灵霄宝殿,对行者道:“大圣啊,玉帝宽恩,言天宫无神思凡,着你挑选几员天将擒魔去哩。”
行者低头暗想道:“天上将不如老孙者多,胜似老孙者少。想我闹天宫时,玉帝遣十万天兵,布天罗地网,更不曾有一将敢与我比手。向后来,调了小圣二郎,方是我的对手。如今那怪物手段又强似老孙,却怎么得能彀取胜?”
你看,孙悟空管玉帝叫“玉帝老儿”,管太上老君叫“老倌儿”,唯独对二郎神不随便乱起外号。因为,在孙悟空眼里,二郎神有真本事,孙悟空敬他。
二郎神显圣真君如此“神通广大”,又是玉帝的外甥,然而他在群仙之中,地位却不算高。甚至他都不是住在天宫之内,而是远居灌州,享受下方香火。所以,他也被成为灌口二郎。
这个问题就有意思了,不仅关系到了玉帝和二郎神的君臣关系问题,更是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权力分配问题。
你想啊,玉皇大帝是谁啊,他是道教的神仙,宗教地位虽在三清之下,但在《西游记》的神仙体系中却是最有实权的人。玉帝上管天,下管地,四海龙王,山神土地,冥界阎王,都归他管,同时名副其实的大独裁者。
古代的独裁者保住权力有两大法门:
其一,是搞意识形态,就是所谓的君权神授,奉天承运。玉帝本来就是神,代表着天,在意识形态方面就不必多少了。
其二,就是通过官僚系统打压王族、贵族的势力来控制权力。
对独裁者来说,第二点才是最重要的,你看吧,自秦汉以来,除了刘邦和朱元璋,还有几个皇帝是出自底层百姓?他们大多数是来自贵族、豪强。而古代夺权、弄权者,又以外戚居多。
外戚一旦有权,无不反戈相向,中国古代历史有很多血淋淋的教训。比如东晋时期的桓温。桓玄父子,桓温是晋明帝司马绍女婿,桓玄是晋成帝司马衍的外甥,皇亲国戚的身份还是阻止不了桓玄叛乱。
《西游记》是对古代政治的投射,所以玉帝不敢用二郎神这个外甥,也就说得通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玉皇大帝身居高位,身边却净是些阿谀奉承的仆妾之臣。而群仙之中,太上老君虽然位列三清道祖,神通广大,但他却老不任事。后生之中,除了托塔李天王与哪吒三太子还有几件降妖兵器之外,大率都是碌碌无能之辈。
然而,天庭中的神仙多是碌碌无为之辈也就算了,关键他们还妒贤嫉能,排斥有本事的人进入体制,因为能人内迁必将会有害于他们的前途。
看吧,小圣神通广大,连佛教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尚且能知道,并向玉帝举荐,而群仙之中竟然无人推举。这是他们嫉贤妒能,还是深知玉帝因为忌惮外戚专权,不敢用自己的外甥,而投鼠忌器不敢举荐?
读到这里,你应该知道,是这两个原因都有。正是如此,在二郎神接到玉帝的圣旨,也就是勤王调令后,帮助天庭擒拿住了孙悟空立下大功后,只是对其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并没有对其加官进爵。
后来,孙悟空从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逃脱,大闹了天宫,玉帝也没有再次调二郎神勤王,而是请西方的如来佛祖来“安天”。玉帝这恐怕不是不相信二郎神的实力,而是担心二郎神再次立下奇功后,再不给他体制内的封赏就说不过去了吧。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孙悟空偷仙桃,吃御酒,盗金丹,不但公然在大罗天吃霸王餐,而且还砸了蟠桃盛会的场子。诸天神佛的福利泡汤,瑶池王母和三界主宰玉帝很没面子,坐不住了。降魔大元帅李天王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父子联手,加上大罗天各种神圣钩织的一十八架天罗地网,都对美猴王无可奈何,急切拿不下。
关键时刻,观音菩萨站出来,提请玉帝,调遣二郎显圣真君来帮忙,助威,降伏妖猴。熟谙三界游戏规则的观音菩萨就说了这么一句话,玉帝的外甥二郎真君杨戬是“听调不听宣”。
那么,就有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观音菩萨所说的“听调不听宣”,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呢?
长公子扶小苏认为,菩萨这句话揭示了当时以玉帝和天庭为中心的神人仙佛三界秩序的真相。依靠封神大战建立起来的昊天或玉帝唯我独尊的天庭秩序之下,其实也是诸神林立的一个新版本,是人间天子周武王姬发分封诸侯的另一种板书。不过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上,相互参照,如此而已。
以此类推,此时此刻的二郎神杨戬,他就属于类似地方藩王、一方诸侯的角色定位。
不听宣,指的是,作为一方诸侯的二郎神,在三界大格局之下,他承认玉帝是最高主宰,是他的老大,但是,又保留相当的独立性。他在灌江口有府邸,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类似地方独资公司,自负盈亏,自得其乐。他挂有玉帝颁发的仙录,又不属于天庭的中央直隶官僚,不去天庭上班,不接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宣召”。
听调,意思是,二郎神在极大独立自主性之下,虽然灌江口招募的所谓梅山六圣和1200名草头兵都属于他自己的私募武装,私人力量,根据分封制原则,“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玉帝和天庭没有直接插手地方,管辖、派遣地方官的权限;但是呢,他又同样对玉帝负有一定“保驾护航”的责任。方法就是“调”,玉帝的所谓“调”与二郎神的“听调”,其实就是调杨戬一人,二郎神和他的部属则是一种捆绑模式,他和他的下属是铁板一块,用二郎神,即是用他和他的四人家丁。
听调不听宣,换言之,二郎神承认玉帝是他的顶头上司,老大,他对玉帝负有一定的辅助义务,天庭为难之时,他就得“听调”,帮一把,但是呢,玉帝和天庭不能直接插手他和他的个人武装力量,梅山六圣和草头兵,只听从主公杨戬一人的命令,玉帝不能越权,干预。他和他的喜部曲,扎根在地上的灌江口,自食其力,自负盈亏,接受的不是玉帝的薪水,而是一种赏赐,不听宣,不去天庭打卡,不接受点卯。一句话,帮忙可以,但,不能分解二郎神和他的势力范围。
二郎神的这种”听调不听宣“的特殊权力从何而来呢?在《西游记》中又是如何具体发挥运用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调研印证。
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隐喻着一条主线,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神仙裙带关系,这个网络密织如麻,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实实在在存在的”天罗地网“。三界如此,天庭如此,西天如此,就是美猴王孙悟空也堕入其网,未能幸免。
你不钻这个网,就送你去西天取经,叫你自投罗网,成为利益均沾的其中一员。
我们回顾下所谓的整个西天拜佛求经路,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整整十四年光阴,所有劫数,炼魔之旅,都是拜各种妖魔鬼怪所赐。强大的妖魔精怪背后,都无一例外地站着个高人,他们是神仙大佬们的坐骑、童子、宠物、家眷,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神仙道关系网。俗话说得好,能活下来的妖精,都是有背景的,没关系,没大佬撑腰的,早都被猴哥一棒子打死了。
独角兕青牛精,灵感大王金鱼精,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黄眉老佛,狮驼岭金狮白象与金翅大鹏雕,单单这几个名字,就足够了。
二郎神杨戬也是如此。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西游记》
花果山下,小圣遇大圣,见面打招呼。孙悟空就借机奚落了杨戬一番:“我记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猴哥一句话,就道出了二郎显圣杨戬的身世。他原本就是玉帝的亲妹子瑶姬和凡人杨天佑结合所生的孩子,此种行为,触犯玉帝一手所创的天条玉律,口含天宪的玉帝自己也脸上无光,自己总不能打自己嘴巴,出尔反尔吧?玉帝就计上心来,跟这个外甥联手给大罗天的神仙们上演了一出”镇压皇妹“、杨戬”劈山救母“的好戏。
镇压妹妹是惩戒,杨戬斧劈桃山是胡闹,玉帝说了,该做的他都做了,下面大家什么意见?玉帝很诚恳地征求神仙大佬们的意见。非常虔诚,非常用心,非常合乎规制。
神仙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事不外乎天理人情,也就一致借坡下驴,给玉帝台阶下。救母嘛,赤子之心,感动天地。有情可原,免罪。非但如此,最好是人尽其才,也给他几条街,几个铺面,也叫他做个掌柜,谋碗饭吃。大家有钱一起赚,有饭一起吃嘛!
玉帝顺势而为,根据神仙大佬们的建议,就有意敕封这个外甥,任命他为天庭大员,直接跻身大罗天各种金仙之列。
俗话说得好,朝廷有人好居官。杨戬毕竟是玉帝妹妹的儿子,他的亲外甥,血浓于水,亘古不变的道理。菩提祖师要是位居三清之列,他的爱徒孙悟空怎么也不会去大闹天宫了,弼马温轮不到他做,高官厚禄没跑的。
可是呢,反过来,外甥跟舅舅提条件了:”我恨你,我不愿意跟你一起呆在天庭。我要去灌江口,分家单过。“
看起来,杨戬一副遗世独立,孤傲的样子,看不上玉帝的任命。实际呢,他是在投机取巧,跟玉帝索要更大的蛋糕。
结果,就是外放,玉帝大手一挥,一道敕命,他就成了二郎显圣真君,小圣,灌江口的一方诸侯,听调不听宣。
”听调不听宣“有多厉害?我们接着往下看——西游世界中的特立独行者小圣二郎神。
二郎神杨戬接到舅舅玉帝的借兵“调”令,风尘仆仆,直奔花果山。
(一)灌江口直属“杨家将”。
这真君即唤梅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聚集殿前道:“适才玉帝调遣我等往花果山收降妖猴,同去去来。”——《西游记》
二郎神有备而来,随身率领的,正是作为一方诸侯的地方独立力量组合:二郎显圣真君 梅山六圣 1200名草头兵。有掌兵的太尉,有挂帅的将军,有过河的卒子。
这个组合,天庭和玉帝是不能直接命令,更不能肢解,分开来用的。这就如同现在婚庆借车一样,连人带车一起借给你,光车可不大好,万一耍赖不还,或是拿去抵押了怎么办呢?人车不分家,借车原则。
(二)交接与实战。
若我输与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有兄弟动手。——《西游记》
二郎神驾临花果山,临战前线,与四大天王和李天王交接。这就等于是临阵换将了,连人带马全部大换血,灌江口地方藩王军取代了玉帝的中央直属军团。
二郎神交代的也很清楚了,天庭的人是天庭的人,他的人是他的人,不能混为一谈。他跟孙悟空搏斗,只需要自己的本部人马,托塔天王和其他诸天神佛以及所谓的十万天兵天将,都不能插手,只能作壁上观,成败与否,他一人担责,跟天庭其他人无关。
这二郎神也是个狠角色,妥妥的一方霸主形象跃然纸上。“调”,是玉帝的“调令”,纵然是大罗天的统兵元帅,天庭乃至三界的直属军团,也不给面子,不能对他有任何的哪怕是丝毫的约束力。当然,他也足够自负,也不用他们的人马。
花果山之战,二郎神与灌江口“杨家将”合力围剿美猴王,二郎真君在天上跟孙悟空玩花样,一对一单挑,地面上,梅山六圣和草头兵对花果山的猴子猴孙大打出手,形成了一边倒的压制态势。
最终,心慌意乱的美猴王被杨戬 哮天犬 道祖的金钢琢组合拳给拿下,生擒活捉。
观音菩萨有意出手,拿杨柳玉净瓶砸猴哥的脑袋,被道祖给拦下了。太上老君此举,一个自然有点与观音斗法的意思,另一个层面,则是三清道祖的深谋远虑——作为西天代表的观音菩萨,所谓的五方五老之一,她的身份,顶多也就是如来座下首席代表,也算是玉帝之下一方诸侯势力,她是没有直接联手另一个大拿杨戬的权限和资格的。对于诸侯,一方神圣,玉帝和天庭的手段,就是分而治之,然后以道祖的丹元大会和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来笼络人心。地方神圣联手,这个规矩一破,后面就不好做了。
(三)一方霸主与自负盈亏的地方军政财力大权。
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西游记》
大圣与小圣争斗,孙悟空就变作二郎神的模样,进了灌江口二郎神的府邸。猴哥一番扭捏作态,假扮二郎神,查看文书。
张三李四,甲乙丙丁,猪牛羊肉三生祭品,祈福,求子,告病,也就是说,灌江口独立成系统,是个完全的私属地盘,二郎神治下,有个独立的治理模式和机构,就连求子这样的事情都给包揽了,这里拜的不是送子观音,而是二郎显圣。
(四)赏赐多多。
一壁厢宣二郎显圣,赏赐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教与义兄弟分享。——《西游记》
二郎神帮了玉帝大忙,得到的赏赐多多。玉帝犒赏三军,给了杨戬金花、御酒、还丹、珠宝等。
我们来看下这个名单,很有意思。
金花算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货币,一百朵金花,应该算是不小的一笔财富了,珠宝也算财货之类;锦绣是穿戴的,都是御赐的名牌,黄马褂,穿着拉风;后面这两样就不同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御酒,就是玉液琼浆,搭配龙肝凤髓的上好的天宫佳酿,猴哥为这口酒,都大闹天宫了,可谓是费尽周折,杨戬倒好,得来全不费功夫。还丹百粒,这个就很逆天了!还丹,就是道祖太上老君如意八卦炉里炼出来的九转大还丹,多少神仙大佬都梦寐以求、求之不得的修仙灵丹妙药,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还可以躲三灾。这可是太上老君专门伺候玉帝做丹元大会用的。这下好了,玉帝转手送给了二郎神,而且出手阔绰,一下就是一百个。道祖心里在滴血呀,有没有?孙悟空偷吃了五葫芦的金丹,不见得能有100颗吧!二郎神所得赏赐绝对够丰厚。这是他助拳玉帝和天庭应得的。
反过来,天庭那些出力的神仙们可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李天王也好,哪吒也好,其他神仙大佬也好,都是拿了薪水的,按月足额发放,干活儿那是分内事情,应该的,也就没什么额外的赏赐了。非但如此,有些人还得自己掏腰包,凑份子,给外来帮手福利。
如来降服孙猴子有功,安天大会,安排。玉帝出美酒,王母出蟠桃。作为领导,给点福利,应该的。后面寿星献上了紫芝瑶草和碧藕金丹,赤脚大仙也奉上了交 梨二颗,火枣数枚。这是完全倒贴的呀!得,好处没捞着,做了赔本买卖。
这就是三界主宰玉帝对外放诸侯和内部直属的态度,能随时宣调的人,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加班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以上一二三四,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听调不听宣”的力量之强大。作为灌江口说一不二的一方霸主,二郎神具有凌驾一切的至高权威,军权、治权、财政大权,以致地方的福禄寿,风调雨顺,海晏河清,都是他一人说了算。连龙王和寿星都不能插手。一句话,灌江口和二郎神不属于玉帝和天庭的直属力量,而是一方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就是天庭的三公大员,左辅右弼,三清四帝,也无权干预。
二郎神作为一方诸侯,享受的是”听调不听宣“的”藩王“待遇,与此同时,还具有”先斩后奏“的权限。
按这个权限,再加上二郎神与孙悟空惺惺相惜的秉性,如果李天王或是哪吒心里痒痒,不听劝诫,上赶着去帮忙,那二郎神就可能会直接翻脸,跟李靖父子闹出不愉快,他的舅舅玉帝都被他追打过,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不会给面子。观音出手,那也不行。就是太上老君出手帮忙,杨戬也是一脸怨气。
一句话,对杨戬来说,爱谁谁。
二郎神稳居灌江口,悠哉悠哉,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尽管如此,他还带领梅山六圣,哥儿几个兴致上头,就是五岳四渎,也要溜达一遭。玉帝的外甥,外放的藩王,地方神仙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
九头虫一节,二郎神就逛到了祭赛国乱石山碧波潭一带,架鹰遛狗,围猎野炊,烧烤饮酒。
当时,孙悟空和猪八戒两兄弟正与万圣龙王的女婿九头虫激战正酣,九头虫水性太好,一时间拿不下。二郎神倒是爽快,英雄相惜,相见恨晚,一番推杯换盏之后,引弓射箭,射杀了九头虫一个脑袋,搞定。
按以往的惯例,孙猴子搬救兵,一般要走一遭程序,到南天门,南天门的守护天王,先去给玉帝汇报,或者猴急,猴哥直奔凌霄殿,也得过四大天师这一道门槛,这样才能见到玉帝。然后玉帝指派人员,前去伏魔降妖。东华帝君那里,孙猴子就吃瘪了,帝君只是象征性地派遣了龟蛇二将和五大神龙,这已经给足猴子面子了,帝君出手,得有玉帝的手谕。
到二郎神这里,就简单了,不用跟玉帝打招呼,杨戬就直接上大招了,而且有心要彻底铲除九头虫,欲除之而后快。这就是——先斩后奏。管你是谁,为妖作乱,不好意思,直接拿下,然后再跟玉帝说明情况。
孙悟空被唐僧屡屡驱逐,他就曾经回到过花果山。当时,花果山的猴子猴孙就跟猴哥打小报告,说是猴哥被如来镇压到五行山下后,他们遭罪了,实际上,二郎神和梅山六圣对妖猴们下了痛手,打杀了一半。要知道,就是李天王和哪吒,以致天罡地煞满天星斗也没敢对猴子们下手,看的是太上老君和菩提祖师的面子。玉帝倒真不一定有心叫手下去对付那些个小猴子,二郎神跟其他人就不一样了,他有先斩后奏的权力。这就是差别。
看了这么多回复,基本没有说到点子上的。听调,是指没有从属关系的单位之间互相调配资源,比如军事行动上的配合和帮忙。比如天庭需要捉拿孙悟空,要杨戬帮忙,这就属于听调。听宣,是指上级领导命令下级,比如工作汇报。如果玉帝发布旨意“宣杨戬觐见”,杨戬就可以不去,因为他不认玉帝是他领导。调和宣最初就是表明发布要求和执行要求的双方地位关系,引申到后来其实已经无所谓到底是调还是宣,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你的话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爱听不听。
看过电视剧都知道,玉皇大帝所在的天庭,复刻于凡间的封建皇权,玉皇大帝捉拿孙悟空也是降下旨意,归属天庭的道教神仙,需要迎接以示敬重,对内容没有反驳的权力,这就是所谓“听宣”,否则天庭除名或减少仙丹,通俗理解就是绝对统属和义务。
二郎神七十二般变化,源自斗牛宫西王母的指点,这位西王母非天庭王母娘娘,而是观音所化特意传艺,是西方佛法向东土渗透的过程,二郎神并非天庭授仙法,又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天庭有事算家里事情,可以商量叫做“听调”,拥有相对的自主选择权。
《西游记》其实提到二郎神麾下兵强马壮,比如有黄毛童子、六圣护法、梅山七圣等,背后又有西方如来佛祖支持,二郎神在玉皇大帝地界搞割据自立,又投效竞争对手西方佛教阵营,嘴上不说但心里不舒服,纵然二郎神愿意支援,玉皇大帝脸面又过不去。
直到后来观音出面,与其让观音出手,倒不如自己外甥出面,世人只知杨戬是外甥,尚不知杨戬归属佛教阵营,因此孙悟空与二郎神激战,二郎神可以选择拒绝玉皇大帝的旨意,可以去看看热闹再决定是否出手,而天庭的众神即便打不过孙悟空也得上,这就是区别。
关于这个二郎神听调不听宣的典故啊,有很多种说法,要论这件事最早的出处,其实是出自西游记。
但是,这些年,二郎真君也被玩坏了,不管是《西游记》还是《宝莲灯》,显然被定位成了坏人。
西游记中是因为打败了我们的英雄孙悟空,而宝莲灯则是因为他阻拦沉香救母,总之,在很多孩童的眼中,这就是个大坏蛋!
关于他的听调不听宣,这是一种小说写法,不仅《西游记》中有,在《隋唐演义》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罗艺和杨坚的关系,罗艺是秦琼的姑父,是前朝旧臣,大势已去之后,他不得已投降了杨坚,也就是隋朝。
但是,他提了个条件,那就是听调不听宣,意思就是说,我还保留自己的领地和军队。你不能随便宣我进宫,就算宣,我也不去,去也是带着兵去,谁能保证你不是想拿下我?
但,若是国家有战事,需要我出兵,你可以给我下调令,我可以带兵勤王,出征,都行!
这大体上算是听调不听宣的意思,等于是一场买卖,我投降你,但你不能宣我,不然的话,等于我的独立自主的权力全没了,宣我就是要干掉我。
但是,在二郎神跟玉皇大帝这里,就不是简单的投降,臣服,依附的意思了。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句话还真解释不清楚,我们先看《西游记》中二郎神第一次出场。
二郎神第一次出场,吴承恩老爷子给他作了一首诗: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段话,透露了很多信息,比如二郎神的耳垂之大,能搭到肩上,据我所知,刘备的耳朵就是这样的,天生的天子相。
这个二郎神曾经劈山救母,因为心高,所以不认可自己是天庭(玉帝)的家眷,自己带着弟兄们住在灌江口。
关于二郎神的家世,连孙悟空都知道,由此可见,他的英勇事迹,早已传遍三界。
“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可是,也给我们留下一个思考,那就是,当初要处罚二郎神老娘的人,究竟是谁?
很多人以为是玉帝,毕竟他才是三界主宰,其实不然!
在天庭,其实有两个大神在掌管事务,一个对外,也是名义上的主宰——玉皇大帝。一个是对内,也是万妖之王的王母娘娘。
这两个人手中最大的权力也不同,玉帝可以直接封官,也就是授仙箓,等于是给天庭公务员编制。王母则负责财务这一块,也就是发放俸禄,比如蟠桃,同时刑罚这一块也归王母娘娘管。
授了仙箓就是神仙,三界不能随便杀之,没有授仙箓就是妖怪,人人可诛之。但想吃蟠桃续命,则必须得奉仙箓,但并非是充分条件,有些神仙即使授了仙箓,王母也不给蟠桃吃,玉帝也没辙。而有些妖怪,王母想给蟠桃吃,但玉帝就是不给他编制,王母也没辙。所以,天庭中玉帝和王母必须配合着工作,一旦这俩人不合,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这些年来,王母娘娘一直没闲着,一方面为了维护天庭神仙不至于泛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单身的原因,尤其看不惯神仙恋爱。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王母是能拆散一对儿算一对儿啊,什么后羿与嫦娥,牛郎和织女,七仙女和董永,三圣母和刘彦昌等等……
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二郎神的父母杨天佑和瑶姬。
玉皇大帝作为瑶姬的哥哥,疼妹妹还来不及呢,怎么舍得让她受苦?若是有人不能理解,那是因为他没有妹妹,或者她没有哥哥,当哥哥的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妹妹吃苦。
有时候,玉帝也能保下一些神仙,比如奎木狼,比如李靖,奎木狼跟百花羞公主生的有孩子,李天王不仅生了三个儿子,后来还生了个女儿:
“一女年方七岁,名贞英,人事尚未省得,如何会做妖精!”
或许是某一次,王母跟玉帝商量,让狮子精当神仙的事,但玉帝没答应,不肯给他授仙箓,这或许才是狮子精也要大闹天宫的原因所在,当然,类似的情况不止一次。
而王母也不是善茬,既然你玉帝不配合我工作,那么别让我抓到你的小辫子。偏偏小辫子一下子就来了,那就是瑶姬竟然下凡了,这下子玉帝哑口无言。
虽然妹子的苦是受了,但他暗中还是纵容了二郎神的救母,毕竟降妖的事还是玉帝说得算,若真心不想让杨戬得逞,他怎么可能近得了桃山的身,又如何有机会降服梅山六圣?
实际上,等到木已成舟之后,玉帝也是认了杨戬这个外甥,封他为二郎显圣真君君,还想让他来天庭当官,但二郎神拒绝了: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若真是玉帝要镇压自己的妹子,怎么可能会给杨戬封神?
至于杨戬的听调不听宣,一方面是他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王母娘娘的使坏。
杨戬被封二郎显圣真君,显然是奉了仙箓的,也就是在编的神仙。但是,我们从王母娘娘蟠桃盛会邀请的人上能看出,她根本就不会邀请二郎神这样的神仙来参加宴会。
其实,不仅二郎神,当初的孙悟空也是这待遇,给他封了个齐天大圣,还保留着他的花果山武装,只是办公地点挪到了天庭,平时也不用上朝,每天闲玩就行了,而且,蟠桃会他没资格参加。
灵山如来佛祖也是类似的情况,玉帝开御前会议的时候,他是不用来参加的,若是真宣他来参会,佛祖可能也得反了。只不过王母娘娘高看他一眼,开蟠桃会的时候也给他写了请帖,只是佛祖谱大,没来参加,让观音菩萨代为参加。
后来降服孙悟空的时候,玉帝就是调他来护驾的,而不是宣他来,后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玉帝答应了取经计划。等到取经后期,他又来了场微服私访,让灭法国杀和尚,祭赛国坑和尚,凤仙郡大旱,其实就是在宣示主权,告诉他们,天庭才是正宗。
而二郎神的听调不听宣,手里还能保留一支军队,都是靠玉帝照顾的。若玉帝不是他亲舅舅,别说一个二郎神了,就算是十个,也早被天庭灭了。这也是他一听说孙悟空在闹事,二话不说,求观音菩萨帮忙说情,让自己大展身手,告诉天庭的人,玉帝是我舅舅,谁敢造次?
所以,二郎神的听调不听宣貌似很厉害,其实不过是自保的手段罢了。也是玉帝设在天庭外面的救兵,万一哪天真有人逼宫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必然也是二郎神。
相传,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瑶姬,思凡下界,与凡人结合,生下杨戬三兄妹。但此举触犯了天条,瑶姬被玉帝压在桃山底下思过。
杨戬长大后,练就一身本领,斧劈桃山,救出母亲,又有弹打凤凰、力诛八怪、梅山结义的传奇经历,加之玉帝对他心有亏欠,便封他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
在天庭的众将中,二郎神绝对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并非是天庭里面的主要神,他更多是在下界来做自己的草头王,天庭的这些人平时都是在天上工作,而二郎神人家自己有着自己的队伍,在灌江口享受着人间的烟火。
后来孙猴子打上天宫,一开始二郎神也没有赶过来,在书中就只用“听调不听宣”来简单描述他与天庭的关系。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1、只听调不听宣的意思:就是只有在紧急情况下,玉帝动用调令,才能调动二郎神;平时玉帝的命令,二郎神可以不听。
2、调:就是调遣、调动派兵的意思。
3、宣:意思是指玉帝命令。
二郎神和玉帝的关系并不和睦。《西游记》原着中诗句云: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玉皇大帝的妹妹与凡人杨书生成婚,生下了二郎神。玉帝大怒,将妹妹压在桃山下,二郎神长大后学成神通,劈山救母。他曾经降伏八怪,又与梅山六圣结拜兄弟,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二郎神对玉帝从无好感,玉帝也很讨厌这个外甥。只是迫于舆论压力,才做出一副宽容姿态。于是玉帝让二郎神住在人间的灌江口,叫听调不听宣——即平常不用上朝,有急事才听从圣旨安排——其实,就是流放在人间,眼不见心不烦。
估计二郎神一年到头也没有几次会去天庭,看起来他好像与天庭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天上的这些神对他的印象也不是非常深,即便是有事也不会想到他,后来还是观音推荐,玉帝才想到他的。
但我们看二郎神他的本领在天上绝对是顶级的,他与孙猴子之间是有着一些联系,俩人都对玉帝没有什么好感,二郎神自己身为玉帝的外甥,可他与舅舅相处得非常糟糕。当初他的母亲下凡生下他,却因此违背天条,后来二郎神劈山救母,这可把玉帝给得罪了,但此时的二郎神法力非常强大,并且和地方的一些势力有了联系,玉帝也不会轻易收拾他。这俩人也保持一种默契,平日玉帝的一些命令他不会去照做,只有专门的调令他才会动身。
二郎神虽然是非常高傲,对自己的舅舅没有什么好感,但他也必须要接受天庭的安排,毕竟玉帝掌管着天上人间,要是玉帝不承认他的话,他就很难在世界上生存。玉帝也不太喜欢他,可毕竟俩人还是有着一层亲戚关系,没有必要闹得那么僵,只要二郎神听自己的调令就可以,至于平时就当没有他这么个人就行。
对于天庭来说,二郎神在下界是他们的一个强大战力,玉帝要维持天庭的秩序,不会容忍这么一个违背秩序的人来做天神,可我认为玉帝心里也对自己的外甥感到有点愧疚。
因为二郎神后来救出自己的母亲,可由于被困太久,重见光日之后他的母亲就被玉帝召来的太阳给晒化,对自己的妹妹下这么狠的手,确实是有些冷血。
以玉帝的能力,完全是可以把外甥一起收拾掉,可他没有下这个手,也能看出他还无法做到真正的冷血。当然,王母在这里也起到关键的作用,她就非常欣赏二郎神,并且要求玉帝去给他加封,要是没有王母的支持,二郎神还真不见得能够得到天庭的认可。
他有着这样的特权,其实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在灌江口自己来做王,实际上等于被流放在这里,平日不听宣,等于天庭的这些福利他都享受不到,偏偏要是天庭有事,他倒是必须要赶过来帮忙。这么做就等于是把他当做苦力,二郎神他自己也不愿意去天庭上接受玉帝的束缚,就算他必须要遵守玉帝的调令,也不会去真正出力的,在和猴子对战的时候,他也没有真正用全力,后来还和猴子称兄道弟。
不得不说,二郎神有着这种特权,可他在天庭里面是非常悲催的神,享受不到任何的好处。可惜,由于俩人有着这么糟糕的关系,让二郎神在天庭里面一直无法出头,他这么有能力的人,却没有办法得到重用,要是玉帝能够放开成见,给自己外甥更多的机会,二郎神完全可以在天上有更大的发展,玉帝这么做也真是埋没人才,孙猴子打过来,他手上也没有人能顶上去。
总结:由于二郎神杨戬是玉皇大帝的妹妹所生,也就是玉帝的外甥。但甥舅关系并不和谐。二郎神因为玉帝将他的母亲压在桃山下而耿耿于怀,玉帝也因为二郎神是妹妹触犯天规,与凡人生的孩子而讨厌他。但是毕竟是甥舅关系,两人即便互相厌弃,也不可能放到明面上去,况且杨戬的武力值又那么高,是天庭不可缺少的人物。
于是,就有了“听调不听宣”的说法,即无事不上朝,有事才听召,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见面。眼不见为净,是双方都乐见其成的事。
为什么玉帝和二郎神的关系会闹僵呢?自古道:娘亲舅大!舅舅与外甥应该是最亲的,但这却无法体现在玉帝与二郎神这对甥舅身上。
传说:二郎神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子,因思凡下界与杨姓的男子成婚,生下二郎神杨戬。玉帝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怒,便派神把妹妹抓捕并拘押起来。
二郎神长大后学得了一身好本领,据说会“七十二变加一哆嗦”,比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还多了那么“一哆嗦”!
故而,二郎神才能把母亲从玉帝的牢笼里救出!然而,从这以后,玉帝与二郎神杨戬的关系便疙疙瘩瘩,非常生分了。
所以尽管二郎神杨戬很有本领,但却无法得到玉帝的重用。二郎神只能远远地躲避到灌江口,以便让玉帝眼不见心不烦。
因此,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无人能抵之时,玉帝便只能听从观音菩萨的提醒:调二郎神杨戬擒拿齐天大圣孙悟空,希望二郎神不念旧怨念亲情,赶紧前来为舅舅消灾解祸。
而二郎神杨戬因被压抑已久,所以也很想找个机会抛头露面,让舅舅玉帝看看自己外甥的能耐,让玉帝明白关键时刻,还是自家人得力!
据说二郎神杨戬因有擒获齐天大圣孙悟空之功,最后终于被玉帝重用,在天廷担任执法天神的角色。
电视剧《宝莲灯》中,演绎了二郎神杨戬的妹妹三圣母思凡下界生了沉香,二郎神杨戬勃然大怒,便把妹妹囚禁在山中,这才有了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此时的杨戬早不是当年那个“听调不听宣”的二郎神了。“调”者:有事支援,无事远离。“宣”者:每日临朝,听候差遣!

  二郎神为什么不是孙悟空的对手?
  第一,比兵器。二郎神使用的三尖两刃刀是凡间打制,而且不好随身携带,只在需要的时候才取来使用,这在西游记中有记载,章节忘了,说的是二郎神回去去他的兵器;相比较而言,孙悟空的定海神针就不一样了,随心所欲,就这一点来看,二郎神-1。第二,比法术。二郎神73变,孙悟空72变,这明摆着是作者留下的套,大圣怎么地也是输啊,二郎神+1。第三,辅助。二郎神有哮天犬,孙悟空有猴毛变化,这个不好说谁更厉害,只能是平手。
  综合西游记通篇而言,在玉帝捉拿孙悟空的战役中,二郎神+哮天犬也不过是和孙悟空打了个平手,因为哮天犬的协助,略占上风。但是记住,孙悟空在和二郎神的较量中从始至终没有使用过猴毛的变身,而且是在十万天兵天将的围追堵截下才略显疲态——他毕竟是妖,惹下天庭出动十万天兵天将和第一捕快的乱子不怕那是吹牛逼。所以在孙悟空和天庭部队的较量中,心理是绝对是劣势,无法断言他和二郎神哪个更厉害。分开来比,没有兵器也没有协助,孙悟空败!二郎神是天庭第一捕快啊,人家是科班出身的练家子,孙悟空呢,野球拳出身,必输无疑!比法术,73:72还是二郎神赢面大;下面说到重点了,兵器!
  估计老孙可以甩老杨二十条街也不止,只此一样,补缺前面科班出身和法术还有赢余!最后说协助,二郎神有哮天犬,孙悟空有假身无数,前面说了,两人之间的战斗完全是在孙悟空存在心理弱势的前提下发生的,也正因为如此,孙悟空无暇使用假身的变化,变了也没用啊,有十万天兵天将抵挡啊。如果抛开这一点,没有十万天兵天将,也没有诸多大神,更没有太上老君,仅仅是让两人纯粹的较量的话,个人认为,孙悟空应该略占上风,但是这个上风很微弱,微弱到两人都打得精疲力尽,直到要把哮天犬饿死的时候才会赢!二郎神如果没有了哮天犬,根本没到比法术的关节他就必败无疑!
  第一,比超音速巡航能力,孙悟空快,筋斗云,所以能到灌江口二郎神家里折腾一翻,他才追到。
  第二,比超机动能力,二人武功一样,也都72变,都能三头六臂
  第三,比隐身能力,孙悟空能大能小能上天入地,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常偷盗,探听,即使二人法术一样,悟空也比二郎神运用的好,经验多。
  第四,比武器挂载能力,孙悟空身上的猴毛都能变化成猴子发挥战斗力,二郎神不能。
  第五,比探测能力,三眼对火眼金睛,平手。
  第六,比抗损能力,斩仙台,电闪雷劈,炼丹炉,天庭所有办法都失效,不可否认猴子优势明显。
  第7,比作战体系,二郎神有鹰有犬有梅山六兄弟,有无数草头神,背后还有天兵天将,各路神仙的照妖镜金刚琢各种法器的暗中帮忙。猴子没法比。
  主要人物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如来、观音、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菩提师祖、二郎神、哪吒、镇元大仙、东海龙王、黎山老母、太白金星、
  主要妖怪
  牛魔王、白骨精、红孩儿、铁扇公主、六耳猕猴、黑熊精、黄风怪、南山大王、黄眉大王、鼍龙怪、通天河鱼怪、九灵元圣、独角兕大王、百眼魔君、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白鹿精、玉兔精、老鼠精、蜘蛛精、狮驼王、
  每回内容简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
  重点情节
  石猴出世、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四圣试禅心、大圣闹天宫、除名阎王薄、大战牛魔王、三借芭蕉扇、戏妖盘丝洞、真假美猴王、四战黄袍怪、义激美猴王、荆棘岭、狮驼岭、火云洞、黑风山、高老庄、通天河、车迟国、玉华国、比丘国、朱紫国、无底洞、平顶山、五庄观、乌鸡国、女儿国、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孙悟空。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内容简介、分析及读后感,如:西游记1。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1。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西游记、简爱等……

孙悟空(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角)?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吴承恩著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猴王”。
后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时更名两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1]
人们对于孙悟空这个形象的情感,源自于对《西游记》文本的热爱。文字的描写,自然可以让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形象跃然纸上,但从戏剧到电影,人们还是希望看到具象化的神话形象。京剧的表演者们开创了“猴戏”的表演风格,惟妙惟肖,精彩传神,奠定了近百年来孙悟空形象的基础,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孙悟空的形象一直难脱京剧表演的根。
环境设定
时代背景
唐僧取经在李世民朝代,孙悟空被压五行山500年,孙悟空大闹阎罗殿时阳寿尽是500年,之间的时间空档就是弼马温时间。金丹炉里被炼了49天,蟠桃园里3月,蟠桃盛会3天,弼马间里1个月,天上合计172天,计地172年,差不多计地年1172年,就是说从唐朝上推1172年就是孙悟空的出生朝代。唐朝初公元618年,所以孙悟空出生应该是公元前554年,东周末年春秋时期。
生长环境
故事还得从石猴出世说起,当时一声巨响,震得天地为之一颤。玉皇大帝派人查看,原来是花果山的一块仙石化为石猴,当时天上的神仙也没当回事,因为天地万物对他们而言已经见怪不怪了。尽管没有人看好,但石猴还是在不断地成长。他胆大心细,敢为人先,第一个跃进了水帘洞,并成为了花果山的美猴王。然后改变猴子命运的事情发生了,在水帘洞,一个老候寿终正寝,这大大激起了美猴王求取长生不老之术的决心。这便是他人生当中第一个梦想。
猴子不负众望,漂洋过海,期间吃了多少苦就不多说了。最终他找到了菩提祖师,得了孙悟空这个学名,而且还练就一身真本领。可此时的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石猴,不懂得人心叵测。在人前卖弄自己的所学,被菩提祖师训斥,赶下山去。
之后就是成为孙悟空一生耻辱的弼马温官职,让他丢尽颜面也长了不少见识。不过他妄自尊大自立为王,号称齐天大圣,想与天地同寿,可见其目中无人到何等地步。
再后来就是我们熟知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搅得三界不安。被如来压在了五行山下500年。这500年是漫长的,他离不了那个只容得下他瘦弱身躯的大山石洞,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举目无亲,寒暑易节,他在悔悟中成长了。
后来经菩萨点化,他保唐僧取经,刚开始他还是改不了暴躁的脾气。动不动就顶撞唐僧,甚至在意见不合时竟然溜号,跑到龙王那儿喝酒解闷。为了约束他,菩萨给他戴上了金箍,只要一念紧箍咒,他就痛不欲生,乖乖服软。其实,这个金箍也是压在孙悟空肩上的担子,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孙悟空要想成长,就得不断给他压力,在压力下才能快速成长。
外貌描写
衣着服饰
一直到大闹天宫时期,通常打扮都是在东海索来的凤翅紫金冠、锁子黄金甲、藕丝步云履。
在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后,身披唐僧所赠的短小白布直裰,将虎皮裙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折子,围在腰间,勒了藤条。作行者打扮。脚穿麂皮靴。短暂离开了唐僧并回归后,戴上了紧箍儿,身上的白布直裰也换成了锦布直裰。
诗词描写: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
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
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
磕额金睛幌亮,圆头毛脸无腮。咨牙尖嘴性情乖,貌比雷公古怪。
原著描写:
长相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面容赢瘦,尖嘴缩腮,身躯不满四尺,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
白布短小直裰披在身上,将虎皮脱下,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折子,围在腰间,勒了藤条,这等样才像个行者。
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踏一双麂皮靴;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
名字由来
《西游记》第一回描写到: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
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
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冥须悟空。
人物经历
猴王出世
孙悟空出生于娑婆世界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自开辟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但仙石并非毫无来历,处于十洲三岛的祖脉上,其高围按二十四气,其上窍孔对应九宫八卦(九窍八孔)。一天仙石迸裂,产一石卵,经风一吹,化作一石猴,石猴出世后,眼里冒出两道神光,射冲斗府,惊动的天上的玉皇大帝。之后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
拜师学艺
美猴王在花果山享乐天真,过了三四百年后,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赴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为师,得到姓名孙悟空,并学到了长生之道、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其用时二十年。后因卖弄本事,被菩提祖师逐出师门。
龙宫寻宝
孙悟空自学艺回山后打败混世魔王,得一口大刀,又从傲来国内以法力得大量兵器分发诸猴,但是没有一样兵器顺手。为了寻一件称手的兵器,大闹东海龙宫,终寻得如意金箍棒,又由其他三海龙王赠予凤翅紫金冠、锁子黄金甲、藕丝步云履作为披挂。龙王怀恨在心,上报天庭,要求缉拿孙悟空。孙悟空在此时正兴旺发达、广交朋友,结拜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结拜为七兄弟。
大闹天宫
孙悟空在第342岁时,因阳寿已尽而大闹地府,销毁关于他和世上的猴子猴孙的生死簿,返回人间。阎王上报天庭,玉皇大帝欲捉拿悟空,太白金星建议招安。孙悟空被召上天宫,被骗封为弼马温,15日后知道原来这官是在养马,大怒,打出南天门。回花果山时,两个独角鬼王前来投奔,建议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
玉皇大帝知道孙悟空反下天宫,命托塔天王李靖派兵镇压,孙悟空打败巨灵神、哪吒三太子,在太白金星的建议下,天庭封孙悟空为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并掌管蟠桃园。不料孙悟空桀骜不驯,反而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仙丹并扰乱蟠桃盛宴,玉帝震怒,命李靖率十万天兵天将带十八架天罗地网,去擒此妖猴,孙悟空打败九曜恶星,五个天王、哪吒三太子,使分身术战胜十万天兵,因为此战,孙悟空名扬天下。
前来赴蟠桃宴的观音菩萨先让弟子惠岸行者助战,惠岸不敌孙悟空,与李靖返回天庭求助。观音菩萨见孙悟空见孙悟空神通广大,推荐玉帝外甥显圣二郎真君去拿孙悟空。二郎神率部来到花果山,与孙悟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高下,随后二人均变化法相,大显神通。梅山六兄弟趁花果山后方空虚,放火烧山,孙悟空无心恋战,变化逃走,与二郎神大赌变化,经过一天苦战,观音欲用净瓶助二郎神擒拿孙悟空,被太上老君阻止,换金刚琢丢下,另外腿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了一口,于是被擒拿。
孙悟空被擒,到斩妖台问斩,因先前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变成金刚之躯,所以多种刑罚均无效,最后被太上老君带到兜率宫冶炼七七四十九天,然而适得其反让悟空练成一双火眼金睛。于是孙悟空蹬倒火炉,把老君捽了个倒栽葱。又大闹天宫,使用金箍棒东打西敌,一时间无一神可挡。直至打到通明殿,与王灵官战到一处,佑圣真君派遣三十六员雷将围困孙悟空,正在争斗时,如来佛祖出现,孙悟空斗法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
西天取经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唐僧为其取号行者,故又称孙行者,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因孙悟空打死劫经的六名强盗(一说为孙悟空的六意),唐僧数落,孙悟空一怒离去,观音化作老母,传给唐僧一顶嵌金花帽,一道紧箍咒,哄骗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动咒语,孙悟空就头疼难忍,以此为唐僧钳束孙悟空的手段。
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小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在观音院,因孙悟空卖弄锦斓袈裟,引起金池长老贪心,要火烧唐僧师徒,反被孙悟空弄法烧了禅院。混乱中,袈裟被黑熊精窃走,孙悟空去南海请来观音,自己变化仙丹。诱黑熊精吞下,降伏此怪。
二人继续西行,来到高老庄,高太公女儿高翠兰被一长嘴大耳妖怪强占。孙悟空追赶妖怪来到云栈洞,得知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属于嫦娥中的一员,《西游记》中“嫦娥”是对月府所有仙女的称呼。并非民间传说里的后羿之妻姮娥)被贬下界,误投猪胎。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起拜见唐僧,赐号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后来唐僧在浮屠山得乌巢禅师传授《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黄风岭遇到黄风怪刮三昧神风迷人,孙悟空请须弥山灵吉菩萨降伏此怪。在流沙河中,他们又收伏了观音赐名沙悟净并令其在等候东土取经人的水怪,赐号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经。
观音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婚。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猪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被镇元子拿获。孙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仙树,最后与镇元子结拜为兄弟。
斩妖除魔
在白虎岭,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将白骨精打死。猪八戒趁机进谗言,唐僧不辨真伪,逐走孙悟空。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后,施法杀死捕猎的千余人马,到四海龙王处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重振花果山。
在黑松林,唐僧被被黄袍怪拿住。幸得宝象国公主百花羞相救,百花羞放了唐僧,并央他到宝象国给父王送信,前来搭救。猪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作老虎。猪八戒欲回高老庄,经白龙马苦劝。到花果山请回孙悟空,降伏妖魔,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欲拿唐僧,并有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七星剑、芭蕉扇、幌金绳五件宝器,神通广大。孙悟空与之斗智斗勇,屡经磨难,才降伏二怪。
乌鸡国国王因不敬文殊菩萨被狮猁怪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化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讨来金丹,救活国王,联合乌鸡国太子揭露假国王的真面目,狮猁怪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所化。
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因火眼金睛怕烟,抵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黑水河鼍龙变作艄公。诱唐僧、八戒上船,沉入水府。孙悟空请来西海龙王太子摩昂擒龙回西海。车迟国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位大仙乞雨救旱有功,做了国师,国王敬道灭僧。悟空等与三法师斗法,一一挫败他们,使之现了原形。
观音座前莲花池内鲤鱼修炼成精,自称灵感大王,在通天河岁食童男童女。孙悟空和猪八戒变作童子,打退灵感大王。灵感大王作法,使通天河封冻,诱唐僧上冰上行走,摄入水府,菩萨赶来,把灵感大王收回南海。太上老君坐骑青牛趁看守童打瞌睡,偷了老君的金刚镯下界作怪,在金兜洞把唐僧捉去。悟金箍棒被收,请来火德真君、李靖、天兵天将、邓辛天君、黄河水伯、十八罗汉等,都被青牛精用金刚镯把兵器收去,后来找到太上老君处,方把青牛收伏。
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唐僧、猪八戒喝子母河水受孕,孙悟空击败如意真仙,取来落胎泉水,解了二人胎气。女儿国国王正欲招唐僧做夫婿,孙悟空等智赚关文,坚意西行,唐僧却被琵琶洞蝎子精摄去。孙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使蝎子精现了原形,死在坡前。
六耳猕猴趁机变做孙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观音、唐僧、天庭众神、地藏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祖处,才被如来说出本相,六耳猕猴被孙悟空打死。
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戮力,赴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孙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灵山做童子,不肯借,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勇,借各路神佛的神力,降服二怪,扇灭了大火。师徒四人得以继续西去。
在祭赛国,师徒扫塔辨奇冤枉,在二郎神和梅山七圣的相助下,孙悟空等荡平碧波潭,打死万圣龙王、万圣公主,击伤九头虫。
在小雷音寺,弥勒佛坐下敲磬的童子趁弥勒佛不在家时,偷了金钹、人种袋两件宝贝,下界成精,号称黄眉大王。黄眉大王假设雷音寺诱使唐僧师徒上当,并把孙悟空扣在金钹里。又施展人种袋,将孙悟空请来的救兵二十八星宿、五大龙神、龟蛇二将、小张太子、四大神将收入袋子。紧急关头,弥勒佛笑呵呵踏云而来,教悟空诱使妖怪出洞,弥勒佛变成种瓜叟,让黄眉大王把悟空变成的西瓜吃进肚子,一时痛苦不已,百般求饶,终治服了黄眉大王,弥勒佛也趁机收回了人种袋子等宝物。在盘丝洞和黄花观,孙悟空大战蜘蛛精和蜈蚣精,在毗蓝婆菩萨的相助,降服妖魔。
青毛狮子怪、黄牙老象、金翅大鹏雕霸占狮驼岭和狮驼国,势力庞大,孙悟空几经斗智斗勇,降服青毛狮子怪和黄牙老象,但不敌三魔联手,后听说唐僧被吃,无计可施之下到西天求如来解除紧箍咒,于是如来告知实情,带来诸佛、菩萨亲临狮驼国收服三魔。
比丘国国王被寿星坐骑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从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孙悟空解救婴儿,败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
陷空山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变化女子掳唐僧强逼成亲。孙悟空访几探无底洞,访知金鼻白鼠精是李靖的义女,上天庭告状,李靖、哪吒把白鼠精押回天曹发落。
灭法国国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术,把国王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改灭法国为钦僧国。隐雾山南山大王欲食唐僧肉,被悟空用瞌睡虫睡倒,八戒一耙结果了妖怪性命。
师徒四人到天竺国,郡侯张榜求雨。悟空访知原委,劝郡侯向善,天降甘霖。师徒来到玉华州,因教授王子学艺,被黄狮精盗走兵器。孙悟空等三人夺回兵器,黄狮精投奔祖翁九灵元圣,即太乙救苦天尊坐下九头狮子所化。孙悟空至青华长乐界东极妙岩宫请来太乙救苦天尊,收伏了九灵元圣。
来到金平府,唐僧元宵夜观灯,被玄英洞辟寒、辟暑、辟尘三个犀牛摄去。孙悟空请来四木禽星擒拿三怪,斩首示众。
在天竺本国,唐僧被月宫玉兔变化的假公主抛彩球打中,欲招为驸马。孙悟空识破真相,会合太阴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的真公主。
在铜台府地灵县寇员外家化斋后,寇家遭劫,寇员外丧生。唐僧师徒被当做强盗捉起入狱,孙悟空入地府招回寇员外灵魂,案情大白。
得成正果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难、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上古燃灯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这才求得真经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东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
唐三藏把佛经送回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孙悟空因功劳极大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也均受封,五圣成真,共享极乐。
性格特点
勇于抗争
孙悟空是一个敢于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性很强的人物。这一点在前七回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孙悟空为了取得武器,武装自己,闹了龙宫;为了不受冥司的管束,求得“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又大闹了冥府,强令阎君拿过生死簿,“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红么”。充分表现了孙悟空渴望自由,不畏强暴的叛逆精神这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在大闹天宫中,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突出。他不承认天子独尊,更不理会神的天国的任何威严和秩序。在玉帝面前,群仙众神山呼礼拜,而孙悟空却傲然“挺身在旁”,既不“朝礼”,又不“谢恩”;当玉帝问及时,他也只是“唱个大喏”,答应一声“老孙便是”而已。在孙悟空眼里,玉皇大帝、森严的朝仪礼法,对自己根本不起约束作用。在孙悟空心里不存在不可侵犯的天庭,更不能容忍别人对他的“藐视”。所以当他发现“弼马温”的封号是个骗局的时候,便立即“心头火起”,从耳中取出如意金箍棒,一路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的旗帜,与天庭相抗衡。孙悟空的反叛行动,实际是对天国权成的否定,是对神权统治的挑战、是对上下尊卑等级制度的蔑视。
积极乐观
孙悟空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人物。这在取经路上斩妖除怪的斗争中展示得最为充分。在取经的路上,即便经历再多艰难险阻,遇见再多的妖魔鬼怪,孙悟空也不畏惧退缩,总是保持积极乐观,以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一切,即便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勇往直前。这得不仅得益于他高超的本领,更得益于他坚定的取经信念在背后支持,双方面夹持,才有了他笑对风雨的那份乐观。
正义凛然
孙悟空是一个是非观念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济困扶危、恤孤念寡、嫉恶如仇、为民除害。孙悟空除妖并非只是为了保护唐僧,也是为民除害。孙悟空抱打不平之事,救人间灾害。所以,在取经途中,孙倍空只要听说有妖,不管是否阻碍唐僧西行,都要坚决捉拿,而且还要捉之必尽,就是碰上最凶恶的妖精,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毫不退缩,总是那样斗志昂扬地去夺取胜利。他或上天入地,查清妖精的来历,设法把它斩除;或者变作蜜蜂儿、小虫、蚊子,钻到妖洞中摸情况,探消息,偷宝贝,把妖精制服;或者化作妖精的亲戚、朋友、亲人,以至小妖,去蒙骗他们;为了战胜妖精,他甚至巧妙地钻人妖精的肚子里“竖蜻蜓,打斤斗”“跌四平,踢飞脚”,使妖魔俯首认输,即使在生命攸关的时刻,孙悟空也从未灰心过,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精神,同妖魔进行始终不懈的顽强斗争。可见,孙悟空确实是以救人苦难而扫荡妖磨为己任的。
封建思想
封建意识时不时在孙悟空头脑里暴露出来。盘丝洞蜘蛛精在濯垢泉洗浴,孙悟空却投鼠忌器,害怕低了自己的名头,因为顾忌“男不与女斗”的说教,正因为他不肯打,于是惹出以后不少是非。孙悟空一直想当大官,但总屈服于佛祖的压力,对唐僧表现出浓厚的报恩思想。孙悟空还好名、好胜、好戴高帽,以致有一次因“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以得意为喜”,反而被牛魔王变作八戒,把他刚从铁扇公主那里弄来的芭蕉扇又骟了回去,误事就误在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而不及细察。他又爱不分场合地捉弄猪八戒,在狮驼岭,还险些将猪八戒置于险境。
吃苦耐劳
受磨难:“艰难困苦,玉浴于成”。艰难困苦是磨厉人格之最高学府。“斗战胜佛”这道神秘光环的背后是泪水,汗水,甚至血水的凝练。西行路上的磨难一为身外的“邪恶势力”,对此孙悟空凭借大无畏的精神与超强本领(筋斗云,七十二变化,如意金箍棒)能够较顺利驾驭。一为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形影不离的紧箍儿与紧箍咒,这可谓最大的磨难。
它的作用与威力,不止是肉体上的折磨之苦,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蜕化之痛”,这就需要孙悟空有超越常人的意志与毅力,接受它的考验。实践证明,在每一次那阵阵撕心裂肺,生不如死的惨痛之声中达到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人性的不断提升。
人物来源
新野猴戏
新野出土的大量汉画砖,除了杂技、游戏之外,猴子、狗和人在一起狩猎、嬉戏的精彩画面屡见不鲜。到了南北朝时期,猴戏已在新野盛行。明清时期,新野民间玩猴就已经较为流行。
据称吴承恩在任期间,深居简从,处处留心,耳濡目染了新野县的民俗风情,尤其对新野的传统民间艺术猴戏更是入耳入脑,了如指掌。不仅如此,《西游记》中大量地运用了新野的方言,如新野人称“饺子”为“扁食”,称动物“不安静”为“骨冗”等,此类方言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足见吴承恩对新野的民间习俗了解之深。也许,因为有了他对新野猴戏细致入微的观察,有了新野猴戏中活龙活现的猴子情态,才有了神话力作《西游记》中招人喜爱的猴王形象。
顺昌齐天大圣说
在顺昌海拔1300多米的宝山主峰,有一处面积不大的庙宇,当地人唤作“双圣庙”。该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山寺的附属文物,庙内是一座并立着两通神位碑的古代合葬神墓,左侧石碑阴刻“宝峰齐天大圣神位”,右侧阴刻“通天大圣神位”。在宝山寺建筑群,大殿殿脊保留有明确的石刻纪年“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鼎建”,双圣庙旁石梁也阴刻纪年“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以及多处宋元时期的墓冢形制、碑铭图案等,这些历史实物佐证双圣庙至少是元末明初的历史遗存。双圣庙是国内发现始建年代最早的齐天大圣庙宇,比吴承恩的《西游记》至少早200年,可以说是齐天大圣庙宇之宗源。顺昌齐天大圣信仰,极有可能对之后的《西游记》成书及孙悟空形象的形成产生过重要的作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血管里,可能流淌着顺昌“大圣”的血。
无支祁说
无支祁是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
最早提出无支祁说的是鲁迅。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提出:《西游记》的吴承恩并末看过佛经,中国所译印度经论中没有类似故事,但吴承恩熟悉唐人小说,《西游记》中受唐人小说影响的地方不少。所以鲁迅认为孙悟空形象应当米自中国民间传说。他举唐朝人李公佐小说《古岳渎经》中的水怪无支祁为证,唐代就出现的类似猿猴的无支祁形象,具有“金日雪牙,力逾九象,搏击腾窜疾件,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的特点,则孙悟空原形已经具备。直至吴承恩时代的传说里,无支祁还在淮扬一带作怪。由此鲁迅认为,孙悟空是在中国本土由此演变而来的。
经过后世考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引《戎幕闲谈》中有详细的无支祁的传说。宋元以来,禹伏无支祁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无支祁的故事,至少流传了五百多年以后,才出现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其中最早写唐僧取经故事的,是明初蒙古族戏曲作家杨讷作杂剧,今知有十八种,现存《刘行首》和《西游记》两种。
杨讷的杂剧《西游记》,写民间传说唐僧取经的故事。元代戏曲作家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且有“无支祁是他姊妹”的话,可见孙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经借鉴了无支祁的形象。吴承恩所处的时代,无支祁的故事已经流传八百年之久,而吴承恩喜爱采集民间传说,也必然阅读过《太平广记》这样的书。正如鲁迅所说:“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
如果说元杂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受无支祁影响,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则是无支祁的化身。无支祁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无支祁形若猿猴,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像,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亦无异。
时至当代,无支祁说又进一步发展。2014年8月9日,“2014西游记起源文化研讨会”上,与会学者经过交流、讨论、论证,认为西游神话故事的起源地为湖北随州桐柏山一带,《西游记》主要人物孙悟空原型为桐柏山传说中的天生神猴无支祁,进一步论证了无支祁说的正确性。
释悟空说
关于孙悟空来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唐代高僧“释悟空”说。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师。释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西安,回来时在西域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石磐陀说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锦池在研究取经故事流变过程后得出结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孙悟空之于唐僧和石磐陀之于玄奘有相似之处:向导作用相类,解决危难作用相若,行者身份相同,师徒间微妙关系相似。
还有一点,石磐陀是一名胡僧,而胡僧与“猢狲”音近。“猢狲”为“胡僧”的讹称。当时,西域普遍信仰佛教,唐僧在西域常常见到碰到几个胡僧,而中国民间恰有把一些名字喊转的习惯,把“胡僧”喊成“猢狲”。在中原人眼里,胡人性格直爽,跟孙悟空性格很象。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机。
有媒体报道,专家通过对甘肃榆林石窟中的壁画《唐僧取经图》进行研究后认为,壁画中一位紧随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是孙悟空的原型。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曾撰文指出,图中的猴形人即孙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
哈奴曼说
胡适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胡适介绍,《西游记》成书后,虽流传数百年,但普通读者对于其中人物故事的来源演变一直不甚了了。直到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开一代先河,“孙悟空”形象究竟怎样产生,才成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鲁迅支持“无支祁说”,认为认为孙悟空是由无支祁演变而来的。
胡适对此看法不同,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胡适认为,记载无支祁神话的《太平广记》是根据唐人李公佐《古岳渎经》所作。唐代本就是印度文化传人的鼎盛时期,李氏的书也不是一部可信的古书。胡适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一个神猴哈奴曼,《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保护罗摩王子,征服了楞伽的敌人,夺回悉达,回到阿约爹国,罗摩凯旋后感谢哈奴曼之功,赐他长生,不老的幸福,哈奴曼的经历和孙悟空修成“正果”的经历相仿,胡适由此认为,哈奴曼可以作为孙悟空的背景。
但这种说法在学术界遭到反对,如李时人教授及龚维英教授批判外来论;史双元,李谷鸣等教授也否认哈奴曼说;金克木对照《罗摩衍那》后明确指出:“孙悟空与哈奴曼之间毫无任何亲缘关系。”;吴全韬教授也对胡适的理论进行批判:“哈奴曼说根本不足信。”;刘毓忱教授说:“孙悟空的国籍是中国,根本不是哈奴曼”“从孙悟空的演变历史来看,他绝不是外国传来的舶来品!更不是某个形象在中国的化身!;”李舜华教授也认为:“孙悟空的形成始终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哈奴曼说有如下缺陷。
其一,《罗摩衍那》最早由季羡林翻译,吴承恩所处年代不可能《罗摩衍那》中译本。
其二,唐代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跟随其传入的事物必然是有利于佛教传播,并能够为佛教传播服务的,而《罗摩衍那》则属于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一直被印度佛教当作“外道”对待,所以佛教不太可能鼓励和帮助“外道”的《罗摩衍那》东传,相反还会存在无形的阻碍和有意的限制。
其三,在吴承恩书中表现出了对释典翻译文学、印度佛教哲学、中国佛教历史以及唐代西域地理情况知识的不了解,连佛教的基本内容都不了解,当然更不可能熟悉《罗摩衍那》,由此说明吴承恩没有可能直接接触到《罗摩术那》。
其四,哈奴曼和孙悟空的形象有明显矛盾。哈奴曼是天生就对天神十分尊敬,服从各天神的权威;而孙悟空向来藐视天神的权威,对于玉皇大帝,他不服从,甚至起兵造反,对于如来,他也是藐视其权威。哈奴曼是印度教的宣传标志,讲究的是阶级地位,服从婆罗门制(相当于中国的世家统治);而孙悟空身上则是带着道,佛,儒三教思想合一加上他骨子里的斗争精神,追求自由,不讲究服从。孙悟空追求自由,而哈奴曼讲究的是服从他人的命令,两者性格没有相似之处。
亦有学者认为孙悟空形象直接或间接源于以《六度集经》为典型的佛教故事,而《六度集经》中的猕猴同哈奴曼的关系又至为密切,从而得出哈奴曼就是孙悟空的原型,它源于印度,传至中国,经过改造,发展成了孙悟空的结论。
心猿道体说
郭健认为道教内丹学意义上的“心猿”及“道体”是孙悟空形象的直接来源。《西游记》在清代被视作一部阐述“金丹大道”之书,从道教内丹学角度看,孙悟空形象的来源在百回本《西游记》文本中是有明确提示的。比如《西游记》目录和部分正文称孙悟空为“心猿”,其中的诗词则提示:“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据现存文献记载,“心猿”这一概念最早应是源于鸠摩罗什翻译的《维摩诘所说经》。在南朝至明代以前的三教文献及文学作品中,都使用过“心猿”这一概念。在金元时期的道教内丹学经典中,“心猿”的出现频率尤其高,如《重阳全真集》:“意马心猿休放劣”;“如要修持,先把心猿锁”等。“心猿”显然是孙悟空形象的一个重要来源。《西游记》在称孙悟空和白龙马为“心猿”和“意马”的同时,还称猪八戒为“木母”,称沙悟净为“土母”和“黄婆”,并提示“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在道教内丹学中,“木母”指代元神,指人思想意识的本体;“土母”和“黄婆”皆指意念;“木母”、“土母”和“黄婆”这几个概念其实都可指代人心。同时,“心猿”、“意马”和“木母”、“土母”、“黄婆”组合在一起则是道教内丹学特有的,所以《西游记》中的“心猿”是道教内丹学意义上的“心猿”。
孙悟空形象的另一个来源是“道体”。按道教内丹学的说法,人通过修炼“金丹大道”而“得道”之后,身心都会发生质变,具有各种神通,此时的人即称为“神仙”,“神仙”之体即所谓的“道体”。“心猿”和“道体”与孙悟空形象特征吻合,孙悟空正是跟随须菩提祖师通过修炼“金丹大道”而成为了“神仙”,才具有了千变万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本领。
混合说
主张孙悟空的形象原型是既吸收印度哈奴曼的影响又采纳了包括无支祁在内的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相关猴子的故事内容创作出来的。季羡林在《罗摩衍那初探》中就已对此有所表示,他说:“我看,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从印度《罗摩衍那》中借来的,又与无支祁传说混合,沾染上了一些无支祁的色彩,这样看恐怕比较接近事实。”袁珂也认为:“大抵哈奴曼既为印度民间艳传之英雄,其事迹复经演为戏剧,则流播中土,作者取以为本主角造像,亦属可能。又缘承恩生长淮安,而无支祁神话之产生地复正属淮泗区域,则作者从而获得暗示,以创此一伟大神话英雄,亦在情理中也。”萧兵作《无支祁哈奴曼悟空通考》,对孙悟空的渊源作了详细、全面的考索,认为孙悟空形象的构成是多元统一的。蔡国梁据此概括了孙悟空是既继承无支祁又接受哈奴曼的混血猴。
杂取说
刘毓忱提出孙悟空的塑造可能受到四种类型的神话启示:夏启石破而生故事,无支祁和掠人妇的白猿,与黄帝争位的蚩尤兄弟,与天帝抗争的刑天。龚淮英提出:夏启是孙悟空的渊源。李谷鸣否定源于无支祁和哈奴曼两说,而认为他源于《穆天子传》中的君子化身的猿猴。史双元则认为孙悟空的原型之一是《宋高僧传》卷三《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传》中的“悟空”,因为这个悟空的西域取经故事已具备了小说《西游记》的主要情节。
武功武器
如意金箍棒:简称“如意棒”或“金箍棒”。也叫”定海神珍铁”、“灵阳棒”、“天河镇底神珍”。
出自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太上老君亲手在炉中将九转镔铁锻炼而成,后被大禹求得,为大禹治水时所用测量海水深浅的定子。之后藏于东海的海藏中,最后被孙悟空取去,并成为其兵器。
可随主人心意而自由变化粗细长短。在东海时有斗来粗、二丈余长。后孙悟空将其调整为最适合自己的丈二长短、碗口粗细。平时则变为绣花针大小藏在耳内。
两头由两个黄金片箍住,中间是一段乌铁(黑色),有星斗铺陈;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并有密布的花纹和龙纹凤篆。
在各种金箍棒形象中,最常见的是一根两头各有一段黄色,中间为红色的棍子。
能力设定
神通
大品天仙诀:又称显密圆通真妙诀。修炼根本,养成金丹的妙诀。凝练精气,摒除邪欲。孙悟空经三年修炼后,通法性,得根源,注神体,修成天仙。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跳出轮回,万劫不老长生。但这口诀是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难挡三灾,需要再学七十二变躲避。
筋斗云: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翻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
把那万里之遥,只当庭闱之路,所谓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余程。
速度极快,哪怕是十万八千里路,也可于一日内走五十个来回,且尚能看见日色。也能霎时从天宫飞回花果山。被原文誉为跨海飞山第一能。在与如来赌斗时曾发挥出最大速度,可如同风车转动一般快地翻筋斗。
七十二变:变化为多种东西,但是变人时身子变不了。能躲避三灾。
法天象地: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
身外身:人得仙体,出神变化,无方不知。孙悟空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以一化十,以十化百,百千万亿之变化,皆身外身之法也。
大分身普会神法:身外身法的一种。将双臂的毫毛全部拔下来并变化。
火眼金睛: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炉里被烟熏出来的老病眼。
金钢之躯:也称铜头铁臂。孙悟空将偷吃的蟠桃、御酒以及仙丹用三昧火锻成一块而成的身躯。刀砍斧砍、雷劈火烧、毒侵酒泡,都是毫发无损。
三头六臂:与哪吒大战时,用来对抗哪吒的三头六臂。也曾在众雷神围攻下使用,使众雷神莫能相近。
三昧火:曾用此煅炼体内的蟠桃仙丹而炼成金钢之躯。
出化元神:元神离开身体去其他地方。
定身法:捻着诀,念声咒语,对对方道:“住,住,住”,便可把对方定住。也可直接在指着对方使用定身法。之后若不念解除的咒语,则被定住的人要一周天方能自行解脱。
隐身法:可以隐去自己身影,渺无踪迹。连二郎神也无法识破。
避火诀:捻着避火诀时可无视火焰。但不能抡如意金箍棒和使用神通。
避水诀:捻着避水诀时可使周围波浪分开,进而能在水底自由活动。但不能同时使用如意金箍棒和一些神通。
移山缩地:能让自己和他人一步跨越一大段距离。
担山赶月:同时担着须弥山和峨眉山仍然能疾步如飞,但是被泰山压倒。
翻江搅海:曾在鹰愁涧使用,将鹰愁涧彻底澄清的水搅得似九曲黄河泛涨的波。
唤雨呼风:曾在比丘国用一杯酒施雨。
解锁法:能使锁自动打开。
悬丝诊脉:曾在朱紫国用此法为国王诊治。
划地为牢:用金箍棒在地上划的一个圈。强似铜墙铁壁,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可以保护圈内人的安全。
其他:吐雾喷云、踢天弄井、换斗移星等。
法宝
瞌睡虫:孙悟空与增长天王以及护国天王猜枚时赢来,平时放在腰间。弹到他人脸上后,瞌睡虫会自己爬进他的鼻孔内,使其盹睡。事先知道瞌睡虫能力的妖怪可在瞌睡虫还没生效前将其从鼻孔取出而破解,此时需要用一对瞌睡虫分别钻进其左右鼻孔内,可保证其盹睡。
救命毫毛:共三根。观音所赠,能协助孙悟空渡过难关。
人物影响
中国人对于孙悟空这个形象的情感,源自于对《西游记》文本的热爱。文字的描写,自然可以让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形象跃然纸上,但从戏剧到电影,观众还是希望看到具象化的神话形象。从文本中走出来的孙悟空,最早应该是在京剧的舞台上。京剧的表演者们开创了“猴戏”的表演风格,惟妙惟肖,精彩传神,奠定了近百年来孙悟空形象的基础,日后,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孙悟空的形象一直难脱京剧表演的根。
作为著名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影响可以说颇为深远,除了日本之外,美国、韩国、越南等国家也有诸多孙悟空的形象。对于孙悟空形象,电影电视剧的制作者们一直没有停止刷新的脚步。遗憾的是,经典矗立不倒,尽管近年来各个版本的《西游记》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孙悟空能够深入人心。除了几部大型的电影电视剧之外,孙悟空的形象还频繁出现在多部大制作小制作精制作烂制作的影视作品之中,多数时候孙悟空不是主角,导演与演员不是抱着再次塑造一个划时代形象的目的,多数孙悟空的出现,不过是影视作品的一个噱头而已。为了迎合观众,孙悟空去疯、去傻、去跳舞、去唱歌,还不忘了去谈恋爱,但到最后都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当孙悟空的形象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消费品,永远不会再有经典产生。
一万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孙悟空这个形象也不外如是。对于影视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的孙悟空形象,人们往往是非常挑剔的,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他代表着中国文化中最富有反抗性的,最自由的,最隐忍的,最富有禅机的那部分。这种情感,难以用一个形象表达清楚,更不适合频繁地一再表达,毕竟,经典,有一个就够了。
人物关系
衍生形象
电影系列
年代
片名
饰演者
1927
《盘丝洞》
吴文超
1940
《孙悟空》
榎本健一(日本)
1953
《猪八戒招亲》
陆仲侠
1955
《孙悟空》
伏见扇太郎(日本)
1955
《西游记》
坂东好太郎(日本)
1959
《孙悟空》
三木纪平(日本)
1960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六龄童
未知
《孙悟空大闹天宫》
林家声
1962
《哪吒三斗红孩儿》
李小鹏
1962
《唐三藏取西经》
于素秋
1962
《孙悟空闹龙宫》
陈宝珠
1964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
阮兆辉
1965
《孙悟空大闹雷音寺》
羽佳
1966
《西游记》
岳华
1966
《铁扇公主》
岳华
1967
《盘丝洞》
周龙章
1968
《女儿国》
周龙章
1969
《孙悟空大闹香港》
田青
1970
《孙悟空智取黄袍怪》
田青
1971
《孙悟空再闹香港》
田青
1975
《红孩儿》
刘中群
1976
《新孙悟空72变》
丁华宠
1982
《新西游记》、《孙悟空大战飞人国》
刘尚谦
1983
《火焰山》
刘喜亮
1983
《真假美猴王》
王金柱
1983
《孙悟空大闹无底洞》
丁伯禄
1991
《西行平妖》
董志华
1993
《西游记》
本木雅弘(日本)
1994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周星驰
1995
《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
周星驰
2001
《失落的帝国·猴王》
王盛德(美国)
2005
《情癫大圣》
陈柏霖
2007
《西游记》(日本版)
香取慎吾(日本)
2007
《功夫之王》
李连杰
2009
《齐天大圣前传》
何炅
2010
《嘻游记》
何炅
2012
《西游·降魔篇》
黄渤、葛行于
2013
《大闹天宫》
甄子丹
2015
《万万没想到·西游篇》
刘循子墨
2016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郭富城
2016
《敢问路在何方》
六小龄童
2016
《大话西游3》
韩庚
2016
《悟空传》
彭于晏
2017
《西游·降魔篇2》
林更新
2018
《西游记·女儿国》
郭富城
电视系列
年代
片名
饰演者
1974
《西游记》(TVB)
阮令涛(香港)
1974
《马骝精》
小麒麟(香港)
1978
《西游记系列》(日版)
堺正章(日本)
1982
《西游记》(央视)
六小龄童
1990
《西游记外传》
常贵祥、赵元霞
1994
《西游记》
唐泽寿明
1996
《西游记》(TVB)
张卫健(香港)
1998
《西游记续集》(央视)
六小龄童
1998
《天地争霸美猴王》(TVB)
陈浩民(香港)
1998
《东游记》
翁清海(新加坡)
1999
《春光灿烂猪八戒》
屈中恒(台湾)
2000
《西游记后传》
曹荣
2003
《齐天大圣孙悟空》
张卫健(香港)
2004
《福星高照猪八戒》
熊艺彬
2004
《齐天大圣孙悟空》(台湾版)
左孝虎
2005
《宝莲灯》
丁健
2005
《红孩儿》
翁清海(新加坡)
2006
《西游记》(日版)
香取慎吾(日本)
2006
《魔幻手机》
丁健
2009
《宝莲灯前传》
丁健
2010
《西游记》(浙版)
费振翔
2010
《吴承恩与西游记》
六小龄童
2011
《西游记》(张纪中版)
吴樾、王九胜
2011
《春光灿烂猪九妹》
乔任梁
2012
《欢乐元帅》
费振翔
2013
《万万没想到》
刘循子墨
2019
《天真派西游记》
葛奕德
动画系列
年代
片名
配音
1964
《大闹天宫》
邱岳峰
1981
《人参果》
尚华
1985
《金猴降妖》
李扬
1999
《西游记》
张涵予、沈晓谦
1999
《美猴王》
不明
1999
《宝莲灯》
陈佩斯
2005
《红孩儿大话火焰山》
蔡升晏
2006
《帕塔利洛西游记》
甲斐田雪
2010
《美猴王》
郝幽玥
2006至今
《夺宝幸运星》
吴天昊
2015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张磊(普通话)、张裕东(粤语)
2018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

2021
《西游记之再世妖王》
边江
人物评价
澹漪子:道与魔不两立,出乎道即入乎魔。彼心猿当日之在花果山水帘洞,固居然一魔耳。幸而归正三藏,身心合而为一,然后化魔而成道。
毛泽东:①孙悟空这个人自然有满厉害的个人英雄主义,自我评价是齐天大圣,而且他的傲来国的群众——猴子们都拥护。②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南怀瑾:孙悟空就是思想意识,配合这条棒,打乱人间。要把孙悟空(意识)收服了,修道变成佛,就很难了。所以他的法名叫悟空,明白思想念头生灭无常,本来抓不住的,像水中捞月,所以他不再执着了。
李安纲:孙悟空象征的是人心,是道心,是天心?既然是心,他是谁的心?唐僧师徒一行五众,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心肝脾肺肾五脏、心性情意神五性,那么到底是谁的五行、五脏、五性?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可以讲,孙悟空是李世民,也即是人类心灵最完美的象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悟空大战二郎神变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