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琴材质混合羊皮是什么材质和蟒皮哪个好?

2016-12-13 19:31 来源: 名雅艺术
原标题:秦琴(弹弦乐器)
秦琴,中国传统弹弦乐器,由古时的“弦鼗”发展而来,结构和阮相似。音箱由六或八块硬质木板胶接成边框,呈梅花形、圆形、六方或八方形,两面蒙桐木薄板。琴杆窄而长,用硬木制作,上嵌十九品,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琴头雕有梅花、如意、蝙蝠或铲头为饰。全长89、音箱直径28厘米。
秦琴:由古时的“弦鼗”发展而来,结构和阮相似,共鸣箱小于阮和月琴,但琴杆较长,琴箱形状多种,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有一飞天合奏图,其中一飞天手抱花边阮,琴箱已与今日之秦琴相似,但琴杆较短
秦琴包括琴身、琴杆、琴头、弦轴和琴弦等部分。
琴身即共鸣箱,由6 块或8 块硬质的弧形木板胶接成琴框,上下开有插琴杆的洞眼,琴框两面蒙以桐木薄板而成共鸣箱。琴箱呈梅花形、圆形、六角形或八角形。
琴杆窄而长,一般多用色木等硬杂木制作,上面嵌有音品。
琴头刻成梅花、如意、编幅、铲头形,上面有的还嵌以骨花。
弦轴使用琴杆木料或齿轮铜轴。
明亮、柔和,与别的乐器合奏,音响协调,是结合高、低音乐器的中音乐器。现多用于广东音乐、潮州大锣鼓和民族乐队,也作为各地方剧种的伴奏乐器。
秦琴以五度音程定弦,音域g~e3,是结合高、低音乐器的中音乐器。
秦琴有两弦、三弦或四弦的几种,不论两弦或三弦的,都以五度音程定弦,四弦的是每两根定为同度音。现在乐队中使用的多为三弦秦琴,音高定为(g、d1、a1),共有19个音品,按十二平均律排列,音域从(g~e3)。
琴弦有两弦、三弦或四弦的几种,现多使用三弦秦琴,用丝弦或钢丝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弹奏。
在广东,还有根据秦琴并结合西洋乐器班卓改革而成的皮鼓琴。它是在琴身面板的中央蒙蟒皮或牛、羊皮,皮面上用琴马架弦,使用钢丝弦。皮鼓琴因面板上有皮膜和使用钢丝弦,所以发音响亮,余音较长,很有特色。
秦琴是音色明亮柔和的中音乐器。原只用于演奏广东音乐,现已广泛用于地方戏剧伴奏、民族乐队。
秦琴:由古时的“弦鼗”发展而来,结构和阮相似,共鸣箱小于阮和月琴,但琴杆较长,琴箱形状多种,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有一飞天合奏图,其中一飞天手抱花边阮,琴箱已与今日之秦琴相似,但琴杆较短。
秦琴包括琴身、琴杆、琴头、弦轴和琴弦等部分。
琴身即共鸣箱,由6 块或8 块硬质的弧形木板胶接成琴框,上下开有插琴杆的洞眼,琴框两面蒙以桐木薄板而成共鸣箱。琴箱呈梅花形、圆形、六角形或八角形。
琴杆窄而长,一般多用色木等硬杂木制作,上面嵌有音品。
琴头刻成梅花、如意、编幅、铲头形,上面有的还嵌以骨花。
弦轴使用琴杆木料或齿轮铜轴。
琴弦有两弦、三弦或四弦的几种,现多使用三弦秦琴,用丝弦或钢丝弦,演奏时使用拨子弹奏。
在广东,还有根据秦琴并结合西洋乐器班卓改革而成的皮鼓琴。它是在琴身面板的中央蒙蟒皮或牛、羊皮,皮面上用琴马架弦,使用钢丝弦。皮鼓琴因面板上有皮膜和使用钢丝弦,所以发音响亮,余音较长,很有特色。
秦琴以前只用于演奏广东音乐,现广泛用于地方戏剧伴奏、民族乐队。
阮源于中亚,通过龟兹传入我国,在汉时称为秦琵琶,晋代阮咸擅弹此琴。
汉时,有众多的马上乐器传入我国,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昆弥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
现存的古代中亚豪来兹姆王国宫殿壁画上有阮咸,是公元4世纪的作品,说明阮咸源于中亚,通过龟兹传入我国中原。
东晋(317~420)“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是杰出的音乐家,最喜弹奏这种乐器,他当时弹奏的已是趋于定型的阮了。由于阮咸善弹和当时社会对竹林七贤的崇尚,这种乐器一时风行全国各地,成为独奏、合奏或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乐器。后来因为社会动乱,阮曾一度失传。
北魏壁画中的阮 在甘肃麦积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画上,可以见到阮的造型与现在的形制相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合羊皮是什么材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