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四声八调分别是什么?

发布于:2021-06-13 09:21浏览了 59次
古汉语语音分四声:平(阴平、阳平),上、去、入。
格律诗中的平仄:
平:阴平、阳平
仄:上、去、入
汉语再发展过程中取消了入声,入声字改调其他三声,被称为“入派三声”(其实是四声)。现代汉语以此定下四个音调
在格律诗中,入声和仄声没有什么区别。
现代人写近体诗,仄声字还好理解,最怕的是入声字。现代汉语四个声调中把阴平、阳平归为平声,把上声、四声归为仄声,有点基础的人一说就明白,并不难,除特例外。但入声字在现代汉语四个声调中都存在,归为上声四声的入声字倒不怕,很自然地可以把它们划入仄声调,好掌握,最要命的是在现代汉语中表现为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对初学近体诗的人来说就是拦路虎,不乏常闹笑话。所以呀,要写好近体诗首先要掌握的是入声字,当然我说的是平水韵,用中华新韵写又另当别论。
怎么样才能较好地掌握入声字呢?我觉得首先要懂得近体诗词格律基础知识,再熟读足够数量的名篇经典,自然对入声字能够加深认识。举个例子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中的“白”字就是入声字,当你知道用“庂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基础格律,套一套自然就知道“白”字应是仄声的,在近体诗一三五不论规律下,这个例子还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再举个例子如“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涯又拍肩”这两句中的“拍”字,诗句格律是“平平仄仄平平庂,仄仄平平仄仄平”,前一句的“拍”在第四字的位置上,后一句的“拍”在第六字的位置上,律诗二四六分明,在二四六位置的字必须严格按格律要求用字,据此就可以判断“拍”是入声字,是仄声。当然还可以用其他辅助方法来判断入声字,如偏傍、声母等,在此不赘述了。
入声字必是仄声字。
普通话将入声字的发音取消了,大多变成了阴平和阳平。所以,很多人记不住入声字。普通话里面也没有入声字的发音。
但是入声字的发音,保存在很多地区的方言里。
比如,福字就是入声字,属于仄声。
但是,按照普通话却属于阳平,应该归与平声,这就不对了。
入声是古代元朝前的读音,到了元代后就没有入声字了。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了元代时,出现了新的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原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原入声字已分化到上述四声当中,之后再无入声字。现在汉语拼音还沿用四声。第一声为阴平,第二声为阳平,第三声为上声,第四声为去声,第一、第二声称为平声,第三、第四声称为仄声。
声韵本身就是因字音而设,新华字把原四音的入声归入平声了,如非要辩,去查百度好了。现在除了个别地方南方方言还有入声,普通话没了,写诗用新华声韵不好吗,原来的平水韵什么的不也是几位老先生商量定的吗?
#辨入声和仄声#
平仄是格律诗格律的第二个基本要素。平仄是对语音声调四声的分类,在诗词中,它与平仄、韵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都把声调划分为四声,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的四声是略有不同的。在现代汉语中,语音声调划分为阳平、阳平、上升、去声四种,是为四声,这四声通常也叫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古代汉语中,语音声调划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是为四声。现代汉浯已没有了入声字,它们已经分别化成了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上升、去声。四声是诗句中语音的一个基本单位,但是,在诗词中一般是不以它为格律规则单位的,诗词中语音的格律单位是平仄,而不是四声。平仄是四声的分类,因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对平仄的划分也略有不同
。不管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把四声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平,即平声;一部分是仄,即仄声。仄声与平声相对,是指平声以外的其它声调。在古代汉语中,平声包括了上平声和下平声,仄声包括了上声、去声和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也就是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包括了上声和去声,也就是第三声和第四声。当然入声属仄声,入声是一种有塞音韵尾(—p,—t,—k)的发音,这韵尾并不实际发音,只用口型和舌位阻塞元音的拖长,因此听起来非常短促。入声在今天的普通话里已经消失,而在一些方言中仍有留存。这种急促而阻滞的发音,有时会给诗歌带来凄恻、压抑的听觉效果。在格律诗写作中,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查字典或韵书是消除这一障碍的最常用的方法。
下面按顺序直接举几个古汉语平上去入发音的例子以供参考。
英影应益、供巩贡谷、东董冻笃、甘敢杠急、星醒性色、支纸置移、其中大多数入声都已成为现代普通话的上声去声,但也有一部份变成了阳平阴平,例如空恐控红的红字就是其中之一,具体还得靠自己去把握。
今天寫詩,衹要用今四聲,陰平陽平爲平聲,上聲去聲爲仄聲。詩有古體初體正體變體,正體也即近體,有嚴格平仄要求,弄他明白就行。其實也就四句而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前面加二字。

四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四声sìshēng
(1) 古汉语字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声
英the four tones of classical Chinese phonetics
(2) 中国普通话的字调有阴平、阳平、hAo86.com上声、去声四声
英the four tones of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引证解释:
⒈ 汉语字音的声调。古汉语字音的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总称“四声”。 《南史·陆厥传》:“汝南周顒善识声韵。
引约(沉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新唐书·权德舆传》:“德舆生三岁,知变四声。”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以‘平上去入’为四声,自齐梁之际始。”
⒉ 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声调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是由古四声演变而来的。
国语词典:
字音的四种声调。古时分平、上、去、入四声,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国音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如三、民、主、义即是。
网络解释:
四声
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统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声八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