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的民乐里哪个最好学出来?

East West Quantum Leap Silk里面有印度、中国、波斯三个大类的大部分乐器,但是没有打击乐。East West Quantum Leap RA里面有很多“中古乐器”,比较杂。中国乐器只有两个,没记错的话一个二胡一个笛子。East West Quantum Leap Gypsy吉普赛风格民族乐器。Best Service YRS 戏鼓/古筝很好用,出活快,声音真实,好混音。三体科技 落英(杨琴)/心雨(曲笛)目前市面上杨琴和曲笛最好的音色。Ample Sound 琵琶目前市面上最好的琵琶音色。

曲目介绍:01.春节序曲 Spring Fistival Overture 春节序曲选自《春节组曲》的第一章,作于1955年,是作曲家李焕之的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热烈欢快的迎春大秧歌的生动描绘.是一幅传统节日的风俗画。序曲中的音乐形鱼色彩斑斓,有铿锵的锣鼓声,有健壮豪放的秧歌舞姿。有秧歌矫健灵活的穿花场面,一唱-和的热烈情景…它鲜明的民族风格,生动的音乐形象,深爱人们的喜爱,是演奏最多的民族器乐曲目之一。02.瑶族舞曲 Yao Dance 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合奏的同名管弦改编而成的,主旋律源于五十年代初的一首合唱曲.经改编后的《瑶族舞曲》,突出了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性能,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乐曲生动的描绘了瑶族人民欢乐节日的歌舞场面。表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歌颂。03.喜洋洋 Boisterous Elation 民族轻音乐曲,中国板胡演奏家刘明源作于1958年,原曲为三段体,第一段与第二段的主题分别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与《碾糕面》,并以笛子、二胡、板胡等各种乐器对旋转加花变奏。其中第二主题与前段跳跃喜气的形象不同,表现为舒展、富于歌唱性。细细欣赏这一旋律,可体会到它带有中国式的自我陶醉、悠然自得的喜乐情绪,有别于欧洲人外向的,狂欢式的欢乐情绪。04.春江花月夜 Moon-Lit Night Of Spring River 原来是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萧鼓》(又名《夕阳萧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晓章和郑文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俊,又经多次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受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灵巧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彩。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胭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05.花好月圆 Blooming Flowers And Full Moon 本曲是一首管弦集曲,指挥家黄胎钧作于40年代,后由彭修文改编为焉民族管弦乐曲,成为一首经常演出的民族乐队的轻音乐曲。乐曲以柔和,轻盈的旋律,轻快活泼液的舞蹈性节奏,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美尽情戏舞的场面。该曲对开创民族化轻音乐形式作了有益的探索,受到群众的欢迎。06.翠湖春晓 Green Lake In Spring翠湖,是云南省昆明市内的一处游览盛胜地,聂耳在故乡时,常去翠湖漫步,水月轩、听莺桥、湖心亭都留下他的足迹和琴里。当他远离家乡时,清澈的湖月常在心中荡漾.激起层层乡恋之漪.于是在1934年写下了这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根据流行于昆明地区的洞经音乐改编,以他幼年时在昆明三丰湾听过的一首名为《宏仁卦》的曲牌旋律为素材,采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调式、速度、配器的变化对比,发展成一三个段落,生动地表现了月映湖面,银波荡漾.箫声幽雅,回音四起的情景,和游人愉悦欢畅的心情。07.金蛇狂舞 Dance Of The Golden Snake 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倒八板》是《老六板》的变体,它将后者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在的开始,故俗称《倒八板》。第二段又将原曲中的“工”〔即3〕列换成“凡”(即4)转入上四度宫调系统.情绪明朗热烈.故也称它为《凡忘工》或《绝工板》。第三段采用“螺蛳结顶”旋法,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乐曲与以激越的锣鼓,更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聂耳将其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08.阿细跳月 Asai Dancing Under The Moon此曲系1951年为中国青年文艺工作团参加柏林第三届青年联欢节演出的《阿细跳月》舞蹈而作。每逢欢庆的节日,自称“阿细”的彝族青年男女聚集在月夜下,以“跳月”的传统舞蹈形式,兴高采烈地欢歌竟舞,有的由此相识而成为伴侣。乐曲在创作构思上.按舞蹈的多样动态和队形变化为依据,吸收传统“跳月”的民族音调,描绘月夜欢舞的炽热场面。09. 赛龙夺锦 Dragon Boat Racing 本曲作者何柳堂《1864-1934》为琵琶演奏家、作曲家。《赛龙夺锦》又名《龙舟竟渡》,是何柳堂的代表作.约作于 1930年前。乐曲以昂扬的音调、明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我国的南方的广大地区在端午节赛龙时奋夺锦标的热烈情景.音乐生气勃勃.洋溢着欢欣鼓舞的节日气氛,原用小型丝竹乐队演奏,后增加唢呐、锣鼓等,使乐曲大为增色。10.京调 Beijing Opena Tune 此曲根据京剧《女起解》苏三所唱旦角西皮流水板《梅兰芳唱腔》发展而成?创作于1961年。京剧西皮一般认为源于陕西秦腔,流水板属于有板无眼《1/4拍》连度较快的板式,在原剧中用叙事,经改编后发展成为 2/4拍子,旋律华丽,欢快的轻音乐曲,同时又不失京剧的韵味。11.将军令 General In Command 这是根据琵琶传统乐曲《将军令》改编的一首合奏曲,音乐肃穆,深沉、雄劲、兼而有之,令人联想到一 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正在前进,曲于原来是琵琶独奏曲,其旋律是用眯构成线来表现的,这样就形成了每拍 四个十六个音符的奏特点.改编后的合奏曲,基本保留了这一节奏特点。12.苏武牧羊 Suwu Tending Sheep 原为一首歌曲,属学堂乐歌,产生于民国初年,流传于二三十年代,作曲者或说田锡候,或说白宗魏,均待考。歌颂汉武帝时苏武出使旬奴,被囚禁19年而不屈的气节。本乐曲以同名歌曲改编,表现了苏武坚贞不屈的精神。13.紫竹调 Pupple Banding Sheep 紫竹调原为流行于上海等地的戏剧主要曲调之一,流行于江苏南部,戏剧最初吸收此江南民间小歌是在“同场戏”时期,因演员所有道具为白布一块,紫竹两根,故得名“紫竹调”。其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流畅明快,类似江南丝竹的风格,此曲常作为器乐合奏曲演出。14.喜讯到边寨 Good News Arriving At Remote Village此曲表现了“四人帮”被粉碎的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山寨人们欣喜若狂,热烈庆祝的情景,音乐一开始.在小提琴轻柔的震音背景上,两支圆号悠缓地奏出号角之音;先为开放奏法,而后奏阻塞音,形象地表现了号声在群山阴震荡、回响的辽阔气势。突然,乐队欢腾起来,随着欢快的旋律,强烈的节奏。人们纵情地跳起舞来。undefin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乐里哪个最好学出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