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百度提的问题怎么找出来答主怎么区分个人答主和机构答主,我的时间太长了,忘了加了机构没有?

本文适读人群:希望在极短时间内的达到录取目的的本校(或本专业语境)中的在职考研者。跨专业、跨语境、无基础、或准备时间充裕的备考者慎读。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述前期准备,包括时间规划、战略原则与思维转化三个方面。第二部分以分科目形式具体分享备考的一些操作法,第三部分则是关于极限时间在职备考的心得感想。背景介绍简单介绍一下个人情况:本校本专业,且毕业后一直从事相关工作。工作5年后,决定回到学校读书。动机在此不加以赘述。建筑专业在职,决定备考时离考试已剩下不到3个月。在决定考研后,第一步要做的即是时间规划(以小时为单元):以本人为例,正式的备考工作是从10月开始。每天下班后约2-3小时学习时间,加上节假日,抛掉出差、加班等时间,完全学习时间约200-300小时。在这300小时内,合理分配四个科目,我们的目标是达到分数(总分)最大化,则需要以帕累托原则,有所取舍。所以在第一次浏览各科目真题后,我根据自身情况将时间份额分配如下:政治5.5/10;英语2/10;建筑理论0.5/10;建筑快题2/10 (模糊分配)具体来说,就是每天2小时政治(选择),半小时单词软件,周末相对整块的时间用来画建筑快题。考前1-2周回顾一下专业理论+背诵政治大题。在职备考需要遵循两个重要原则A.效率最大化。(二八原则)B.无纸化学习。(碎片化)效率最大化意味着抓大放小,将本就不多的时间分配给能够提分最快的科目,遵循帕累托法则,即用20%的时间达到80%的效果;无纸化学习意味着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如在上下班间隙、健身房完成当日学习任务。传统纸笔化学习太过庄重,并不能满足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备考工具依旧需遵循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无纸化学习系统的建立中,我使用了四款软件:1-政治刷题小程序 2-Anki (app)3-不背单词(app)4-Notion(无利益相关,纯粹分享),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备考需求。所以在中后期,我几乎只有一个备考工具——手机。具体使用方法会分科目在下一章节中一一介绍。思维模式的转化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模式的转换,如若从更高的视野中看待考研,则切记不能将其视为学习的一种方式。考研就是考试,是一种应试,应试不看才华,不看智商,没有语义,没有深度。唯一的确定性就是类肌肉反应:看到已知条件,立刻反射对应信息,采取对应流程。所以一切的核心,都是关于技巧的熟练程度和信息的整合记忆。一切不以提升分数为目的的技巧和信息摄入都毫无意义。所以旧式的基础性和思维性学习在备考应试阶段应当被果断抛弃,转而寻求一种有更高分数转化率的方式。如同机器学习理论,直接学习算法、获得数据,建立学习模型。而分析性思维模式或许在正规的学习方法中非常重要,但面对考试,直接接受给定数据和模型,不做过多拓展延伸,以最直接的方式总结规律、方法和技巧,才是最便捷的法门。建筑理论与建筑快题专业考试,以建筑学为例,出题者与考试者更像是参与一场博弈游戏。出题人以套路中的反套路为关注点,而考试者则在反套路中寻求套路。所以只要在知识框架完整的基础上,任何反套路都可以被转化为已知套路。所以在这两门科目上我没有投入过多时间。事实证明在极短时间内,这实在是明智的选择。在考前两天匆忙准备的理论案例几乎没有用上,全仰仗曾经的知识储备与读书积累。建筑学理论按照惯例分为四大模块:1. 园林 2. 建构 3. 乡村与城市 4. 结构主义/人类学等哲学方法论。今年除了榫卯与透明性,其他题目中规中矩。所以只要有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不值得为那仅有的一两道跳脱常规的题目花费过多精力。建筑快题我只简单画了3-4次。目的以熟悉图幅、绘图工具、时间分配为主。实际考试中,我最大的心得是:表现之重要性,甚于方案本身。在初试中因不熟悉考试套路,以极其纤细的线框作为表现手法,最终得分很低。而在复试中尝试加入阴影并区分色块,成效可谓立竿见影。政治政治为我的最弱项,在我第一次浏览真题后,选择题几乎全军覆没,所以在前期将全部精力都花费在政治上。在分科目的木桶中,“补短项”远远重要过“延长项”。在看了网上的名师考研课视频的10分钟后,我决定放弃这条路。刷视频课的性价比实在过于低了,也许略有趣味,但极其耗时,不回顾复习,几乎了无用处。在极限时间内,政治备考只有八个字:回归课本,死记硬背。具体操作方法十分简单:第一步是将课本电子化录入Anki app成为卡片。第二步,每日按照anki提供的学习计划完成即可。课本我用的是肖的精讲精练,一本足以。事实证明,整个备考过程中购入这一本纸质材料即可,我所有购买的其他材料,全都一字未写的卖了废品。而这本纸质材料的存在意义,也仅是在电子录入的过程中翻阅更方便而已。在Anki中按照章节分出四个牌组,将知识点以碎片的形式写入记忆卡片的A面和B面。Anki的原理是以卡片的方式,根据科学记忆曲线更新你的记忆时间间隔,从而对抗遗忘。而在考研政治学科中,知识点的重要性大于系统架构。在录入的过程中,大致浏览系统结构(也可以将章节结构单独做成卡片,进行强化记忆)也有助于知识点的归类。然后每日根据Anki提醒来复习本日卡片。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且痛苦,却非常有效。但要注意一点:不要过分深究一个概念或名词,考研政治不是哲学考试,更不是思维测试。在我看来,其本质只是在筛选众多考试者的记忆力和学习态度的一个工具,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灌输意识形态而已。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资本的有机构成,背住即可,不要过分纠结和沉溺其中。二八法则,需贯穿于备考的每个环节。每日录入卡片并复习前日卡片。每完成1小节,在政治刷题小程序上将对应真题做完,大约耗时1.5-2h。错误的题目也将知识点录为卡片加入复习计划。在考前10天,开始大题背诵(肖四)。政治大题我用的是记忆宫殿法,我之前常常在需要短时死记硬背的考试(如驾照科目一)中使用记忆宫殿。在此简单介绍:记忆宫殿即是依靠视觉与空间记忆事物,以放置房间物品的方式来储存信息。这其中包含两层转化:1. 将记忆内容或信息进行编码处理,转化为空间物体。2. 将物体以某种特定顺序放置在空间指定位置。操作如下: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宫殿”,有两个要求:1. 一定是你熟悉的地方 2. 空间分区(或房间)要多元。今年的肖四一共47道大题,则需要47个分区来存储这些信息。一个分区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房间,也可以是一面白墙,一张桌子。每个分区对应一道题目,将题目中的抽象名词转化为物品(或人物),按顺序摆放在该分区中。而后当复述题目时,则只要来到这个分区,将物品翻译回抽象名词,按顺序复述出来即可。一开始的”抽象概念——具象物体“ 的编码过程会比较缓慢,但随着背题量的增多,你会发现很多的概念是重复的,这时候只要将之前编码过的具象物体直接复制到新的分区即可,后期背诵会越来越快,毕竟肖四大题中的抽象概念不过几十个。(为了系统化记住这些编码,我甚至在anki中新增了一个牌组,用来锻炼编码转译速度,如,看到白色纸袋子,直接想到”共同富裕“这个概念。)要记住:记忆宫殿的关键就在于实体感,它一定是有重力、有质感、有空间、有深度的,与日常空间无异的空间,它所承载的物品可以怪异,可以不可思议,但物理的定律和真实感觉能加强对记忆内容的感知,让一个虚无的概念“实实在在”的出现在一个空间中。需要强调的是,记忆宫殿作为一种方法,其本身操作复杂性远远大于直接按照文字逻辑进行记忆,它并不是一个“省时省力”的背诵方法,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脑力建构宫殿。但其优势则在于:在巨大信息量的记忆中,不容易出现混淆和遗忘,记忆速度也大幅提升。而一旦造好这座宫殿,你几乎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其中任何位置,漫游闲逛(即复习)。所以大家应根据自身需求来决定是否使用这一方法,没有接触过该方法、或图像记忆不佳、或逻辑记忆超强的考试者们,不建议花过多时间使用这种记忆方法,沿用之前自身熟悉的记忆法即可。英语英一的重点在于阅读,而阅读的重点则在于词汇量。本人英语基础良好,所以在第一次浏览并试做真题后,发现所有错题的关键在于单词,我便将卷子扔到一边,直接下载背单词软件,之后一直到考前就没有做过真题卷子,只是考前两周大约简单做了4、5套中的阅读题,培养题感、控制时间即可。(我用的是不背单词,直接背内置的考研真题5500词)在5.5K的词汇本中,约4K是已熟知的词汇,直接划掉,剩下的1.5K左右词汇每天学习50-80个。每天在跑步机上的30分钟,学习新单词,复习前日单词,不占用其他时间,身体与大脑同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单词的背诵,坚持为上,只要有2-3天没有及时清空待复习词汇,软件中就会堆积如山,甚感压力。英语大小作文完全没有准备,也是这次备考最大的失误之处。(我的主观题扣了不到8分,总分79,说明作文失分极高)如能重来,则一定会尽力准备一下作文,而不是自信满满的直接在考场上写,以至于大小作文都不知道有固定格式这种东西。备考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有绝对的目标和清晰的逻辑,我非常享受这种简单粗暴的做任务式的“学习”方式(如果备考也能称之为学习的话)。它让生活中其他有趣的兴趣变得奢侈和诱人,如同给久经饥饿之人许诺的饕餮大餐,而对于日日吃饱喝足的人,反倒丧失了强烈的吸引力;它考验极强的行动力和快速调整策略的能力,如同游戏,在不断的任务线中开拓地图,收集装备,提升武力值。一生中有很多努力却丝毫无正向回馈的事情,用控制论的概念来说,是一个个巨大的黑箱。而备考这件事本身却是为数不多的“白箱”,当主体持续的输入信息,能够持续的收到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调节,使客体不断向既定目标转化。对于在职备考者来说,劣势并非想象中的夸张。我们依旧以帕累托最优解来算一笔经济账:当你能够以20%的时间,得到80%的分数,则能拥有80%的剩余时间,来维系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考研不是高考,合格线是唯一目的,而并非最高分。所以你将必然仅仅把考研当作调剂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小小的挑战,如此一来,心态上则比辞职备考、破釜沉舟要从容许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在百度提的问题怎么找出来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