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韩流为什么能席卷全球在中国的陨落?

最近几天,有关广电总局禁韩令的消息在娱乐圈甚嚣尘上。尽管广电总局从未公开发布这样的通知,但仍在两国,尤其是韩国舆论界引发了不小的波澜。当然,如果中国此次果真决定禁韩,至少云石君的读者,肯定不会觉得意外。记得上月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后,云石君就专门写过一篇:《萨德入韩,东北亚冷战大幕开启?》,在文中,云石君便已预测,中国多半不会直接在经贸领域制裁韩国;但对泛滥大陆娱乐圈的韩流,则大概率的会加以限制。这是最具性价比的手段了。一直以来,所谓的中韩文化交流,大多是韩国对华单方面输出,汉风在文化极端封闭的韩国并无太大影响,所以在文化领域动手,韩国并无相应反制手段。毫无疑问,此事过后,韩流在中国的前景将明显堪忧。不过,若将韩流的衰落,全部归咎于禁韩令,也未免有些夸大其词。实际上,时至今日,韩流已初露颓势。此次禁韩,最多不过是起到个催化剂的效果罢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韩流的由盛转衰,已是大势所趋,不可挽回。为什么韩流会走向衰落?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韩流为何会崛起。韩流之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从那时候开始,韩国开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将以娱乐为载体的文化输出视为国家重要战略。一个娱乐产业,竟然被抬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在全球各国中,也算是极为少见的了——毕竟娱乐产业体量有限,他们赚的那点子钱,对普通人来说或许是个天文数字,但想较之于常规经济产业的收益来说,简直不值一提。而韩国之所以如此,除了通过外人的情感追捧,提高民族自信心和优越感外,更重要的是,要借此作为打开全球市场的推手。其实韩国是个很可怜的国家。体量小,又身处大国夹缝,从古到今,都是被人蹂躏的命。这样的国家,讲政治、乃至讲一般意义上的历史文化,毫无出彩之处。而朝鲜半岛的穷山恶水和湿寒气候,也很难对人产生直接的吸引力。至于经济上,韩国直到70年代才得以崛起。不过由于没有一流发达国家的长期积累,更没有太多核心技术和资源,以至于它在整个全球化产业链条中,只能勉强保证中上游的地位,所出售的商品大多没有技术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也没有深厚的品牌沉淀,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力相对不足;而国内市场的狭小,又不足以为它们的升级和扩张提供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品牌积累。面对这种困境,文化输出,成为韩国制造走出去的重要法宝。娱乐业本身赚不了几个钱,但随着韩流的泛滥,韩国文化在世界,尤其是东亚地区的普及。在揽活亿万受众喜爱后,韩国这个国家的整体逼格也大大提升,而韩国大众消费品,乃至韩国的旅游、整容等相关产业,也随着韩国文化产品的输出,得到韩流拥趸的认可与信赖,进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就这样,韩流成为档次有限的韩国实体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助力——甚至,由于韩国国家实力和影响力的天然有限,拿不出真正实打实的干货,所以娱乐这种偏门,就成为它为数不多的重要手段,被抬升到国家战略,也就不足为奇。这是从韩国角度来说的。而就中国而言,韩流之所以能在中国泛滥,也有其得天独厚的时势之因。过去的20年,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变迁的20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对外部的认识和看法,以及自身的物质精神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之前的中国人,不仅物质上一贫如洗,而且精神上也极端贫乏。在打开国门未久的中前期,自然而然的会产生崇洋媚外的情结——这不仅体现在对外部发达国家的极端膜拜,而且在精神上,也存在着摆脱集体化束缚,向往自由,追求正常个人情感的需求。而韩流的进入,非常好的适应了这个趋势。酷炫的天团,迎合了青少年标新立异的心理,而情感剧的泛滥,又正好迎合了中国女性的兴趣取向。加上韩国虽然在发达国家中仅属中游,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已经是天堂般的存在,足以形成膜拜倾向。此间种种,共同构成了韩流在中国泛滥的基因。不过,基因是有了。但有这种基因的并不仅仅是韩国。美国、欧洲、日本甚至港台,他们的文化,同样在中国大陆具备足够的优越性。只不过,美欧毕竟文化差异太大,不容易深入中下层;日本文化相对封闭,且与中国存在历史民族情感纠纷,以至于其之影响大多局限在动漫行业,至于港台,虽然较韩国更亲近,但毕竟二者体量太小,文化产业的土壤不如韩国肥厚,重视程度也不如韩国。所以一番竞争下来,最终让韩国拔得了头筹。当然,对韩流的涌入,中国官方本身来说谈不上多乐见。不过鉴于中国本土文化产业还极端落后,而民众的精神需求又客观存在,而且韩流档次比较低,只能作为亚文化存在,不足以影响中国主流人群,韩国这个国家本身也实力有限,因此韩流不会像西方文化那样,足以对中国主流文化体系构成威胁。而且从战略考虑,增加韩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有助于笼络韩国,符合中国大国崛起的利益。综合各方面考虑,中国官方对韩流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适应了中国需求,又不至于招致官方打压,韩流在华进入了大爆发时期。尽管有层次的主流人群会自然而然的对韩流这种低端文化免疫。但毕竟当时中国比较落后,所谓“有层次”的人群不多,所以在此之外,绝大部分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和女性,不可避免的沦陷其中。而伴随着韩国文化的泛滥,韩国电子产品,韩餐,甚至韩国旅游、整容等行业,也都席卷而入。老实说,韩国的大众消费品真心没什么档次(三星电子产品是出了名的性价比低,韩国化妆品更远不如欧系日系),而韩国那破地方,无论人文还是自然景观,也都比中国差了十万八千里,至于韩餐,更远不如中华美食。但是,靠着韩流的盛行,使得韩国产业获得了整体性的“国家溢价”,再加上中国人正处于崇洋媚外阶段,韩国东西虽然未必多好,但一般来说,都比欧美日系便宜一点,如此既可以满足中国人既要“媚外”,又想尽可能省钱的现实情况,所以,整个韩国经济链条,都在这个过程中大受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情况逐渐发生变化: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崇洋心理已没有当年那么严重。而且,即便是崇洋,眼界已开的中国人,也逐渐能对对象进行区分,韩流乃至韩国这个国家在发达文明体系中的“低端”地位,已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了解熟悉;此外,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迈入中产的群体也在逐渐增加,韩流的低端定位,会使他们自然而然的将其抛弃,转而投入其他有着西方高端基因或者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新对象中。当然,中产以上人群虽然在增加,但由底层迈入中低阶层的人也在增加——而且后者的绝对增长数量更多,在摆脱赤贫和极端闭塞的阶段后,他们也会产生对外国流行文化产生向往——而韩流依然是他们的首选。可问题是,中国本土娱乐文化产业也在崛起。以前中国一穷二白,这种贫弱的物质基础,自然支撑不起什么高大上的本土文娱产业,很难跟外来户竞争。不过随着中国物质层面的崛起,本土娱乐产业也获得了充足的资金。当然,文化产业的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很多:创意、技术、理念等等,都不可或缺。但物质决定意识,归根到底,文化产业的最核心竞争力,还是一个字——钱。有了钱,所谓的创意、技术之类,统统不成问题(当然,不能触犯政治红线),最多也就是要花一点时间积累罢了。既然中国具备了这样的资金实力,那接下来的趋势就很清晰了。在过去十年中,港台文化娱乐产业已经基本丧失了在大陆的影响力,相关从业人员,也由曾经的中国文娱风向主导者,变成了主动混入大陆文娱体系蹭饭吃的外来户。关于这种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就在十来年前,还是大陆人一窝蜂的挤上网去看台湾的康熙,可现在,却成了台湾人兴致盎然的去看《中国好声音》——哪怕这里面有他们所讨厌的“中国”两字,也不能让其改变取向。文化风向变动背后,反映的正是两岸经济实力的变迁。无论是韩国还是韩流,其在人们心理中的档次明显不如欧美日,在将港台文娱取代之后,本土文娱产业下一个要取代的,自然就是韩流。当然,相对于香港和台湾,韩流的积累还是厚实的多。但再殷实的积累,也架不住中国土壤肥沃,资金充足。所以,虽然韩国文化产业迄今依然保持着一定技术理念层面的领先,但随着中国本土文娱工业体系的资金涌入,其步港台后尘,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最后,则是民族主义的升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主要是埋头苦干,通过单纯的辛勤劳动,来创造财富。但现在,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过半,中国国力的继续提升,已经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海外利益的开拓与整合。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家战略,也会逐渐由韬光养晦,向积极进取转向。作为全球第二大国,中国的影响力释放,必然会深刻改变传统世界利益格局,所以也必然招致现有既得利益者的围追堵截。这种冲破重围的过程中,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不可避免的会有所升温。韩流作为外来文化的身份决定了,它天生会因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而受到阻击。其次,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一旦韩国政治行为侵犯了中国利益,感情上受到伤害的中国民众,自然会对韩流心生抵制;而韩国政治地位的特殊性,又使这种间接影响被进一步放大。这就是这次真真假假禁韩令的深层次原因。而即便没有这次萨德风波,考虑到韩国在中美间夹缝生存艰难处境,其之政治立场出现波动反复在所难免。而中美博弈的日趋激烈,又使得中国民众对韩国政治立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韩流在未来中国的命运多舛,自然也就合情合理。综上所述,韩流之泛滥,得益于过去二十年间的天时地利任何,一个国家贫弱,民众媚外,政府又韬光养晦的中国,为韩流的大行其道创造了最好的时代环境。只不过,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国逐渐崛起,本土文化产业迎头赶上,民众民族主义情绪升温,中国地缘影响力的释放也正在加速,这种情况下,韩流已经渡过了其在中国的鼎盛期,逐步走下坡路在所难免。本来,鉴于韩流在过去的丰厚积累,以及中国文娱产业依旧能力有限的现实,这种替换过程本应是比较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韩流依然能享受到足够的中国红利——而这些红利带来的好处,也会为韩国经济链条的改造和升级,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保持他们的竞争力。只不过,韩国部署萨德,使得韩流在中国的衰落又大大提速。别说官方有可能直接出手,即便没有,针对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也足以让韩流的衰落骤然加快。从短期看,受损的只是韩国的艺人和演艺公司;而从中长期看,靠韩流带动的韩国产业链条,乃至韩国人空中楼阁般的民族和国家优越感,都会因此而加速失血。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由于韩国政府不恰当的政治冒险,韩流之败,甚至韩国之衰,都有可能至萨德始。数十年后,当后代韩人再回顾这段历史,不知心做何想?这只有用时间来说明了。当然,数十年太长,只争朝夕。禁韩令之后,中国与韩国的关系,又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下一节中,云石君继续为您解读。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第1641章。喜欢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朋友,请订阅微信公众号:yunshi911,收看全部海外风云系列文章。
2021-02-08 17:22
来源:
卡路里音乐
近期,韩国媒体报道,SM韩娱巨头大胆喊话中国称:中国必须放弃限韩令,中国市场重新向韩国开放。针对韩国媒体的这一报道,SM娱乐公司回应,报道失真,这并不是李满秀本意,报道内容也与李秀满的采访无关。李秀满的视频内容比较平和,SM娱乐是可以返回中国市场,如果没有限韩令这一政策的限制,韩流文化还是会在中国市场卷土重来。
随着萨德系统部署,2016年9月1日,中国广电总局发出禁令,禁止韩星在中国演出、韩国公司投资、韩国电视综艺播出等规定。限韩令根本上是促使本土演艺事业提高,去除西方化思考原创。韩流娱乐的有政府扶持,并非单纯的娱乐,打击韩国娱乐产业,含政治事件推动加速韩流衰弱。现中国经济水平提高,中国文化产业崛起必定成为全球文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维度。
限韩令实施至今,国内娱乐市场已发生改变,影视业发展迅速,国内受众心态也发生变化。如今限韩令再度收紧,禁止韩国明星发布微博,韩星黄致列在社交平台ins上发文称自己无法发布微博。不仅是他,其他韩流明星也处于同一情况,抖音平台也不见一些韩流艺人。在中国风靡一时的韩流走向衰败,不仅已经播出的电视剧、电影被下架,一些拍好的影视作品至今未能播出。限韩令已不仅是为了国内影视行业的发展,更是因为国家政治发展的需求。
韩国3线乃至18线的艺人都跑到中国捞金,韩国本土娱乐市场早已饱和,一些无市场的韩国艺人只能通过海外市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很多韩国艺人中,认为中国是一个没文化的土豪市场。前段时间,韩国18线吃播hamzy跑到中国娱乐市场,为了圈钱前后两幅面孔,带入辱华文字,被中国签约公司解约,国家面前没有娱乐。
如今韩流文化已失去中国市场?其实倘若开了限韩令,韩流整体也大不如前,在限韩令之前中国养活了不少韩国公司。限韩令后,对韩国文化产业损失极大,在这几年内国内娱乐圈在资本运作下光是发展,韩国娱乐业始料未及。即便哪天限韩令解禁了,基本上也无韩流文化的市场,中国市场这块蛋糕已无从下手。
编辑:胡乱打一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3-05-31 08:48
来源:
生活小蚂蚱
“韩流”前几年在我国非常的盛行,当时很多韩剧在各大卫视热播,很多人对韩星非常的追捧。因为韩剧在我国的流行,很多人年轻人都为之疯狂,不仅模仿韩星的穿着和妆容,而且都争相去韩国旅游,都想体验影视剧中的浪漫场景,带动了韩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但是近两年,因为一些原因,“韩流”在中国逐渐的衰退,可谓是大势已去,那么对韩国的影响有多大呢?
韩国有着很多的造星工厂,明星非常多,在娱乐行业确实做得不错。在前几年因为韩流盛行,每年都有大量的国人前往韩国旅游,很多年轻人都觉得韩国的服饰最为潮流、韩国的化妆品最好,都争相购买,带动了韩国很多行业。甚至当年各大手机代言,基本上都是请韩国明星代言,铺天盖地的广告,虽然很多明星耍大牌,但是奈何他流量大。
后来因为韩国“萨德事件”的影响,和很多韩国人对中国人的言论极为不友好,很多人开始抵制韩流,各大卫视也开始下架韩国影视,韩流开始渐渐的没落。随着韩流的销声匿迹,对韩国的很多行业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旅游业急剧下降,很多导游失业,景区人流稀少;奢侈品店因为没有中国人的购买,很多都难以支撑下去。
不得不说,韩国很多行业都是靠中国发展起来的,但是很多韩国人却对中国不是很友好。随着“韩流”大势已去,对韩国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你有去韩国游玩过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流为什么能席卷全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