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书评家写过齐一民《似水牛年的挣扎》的书评?求分享!

2022-01-11 19:41
来源:
夏典文化
信笔书心,字字落纸皆情致——读齐一民《小民神聊录》有感
作者:任玲
《小民神聊录:庚子文存》,齐一民/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
拿到书的第一感觉,是惊喜。
多年读齐一民老师大作,深知他才气纵横笔走龙蛇,但总未料新书来得这么快。大约是我自身杂务缠身的关系,骤一回首,时光如油蜿蜒着在忙碌的间隙中溜走,看看日历与笔记,上次翻开书已是很久前的事了。
就像昨日还在为齐一民的黑色幽默拍桌狂笑,转眼居然又一本新书躺在眼前——粗翻翻竟多为新作,依旧是值得坐下来细细品读的齐氏文笔,看似大刀阔斧写意疏狂,实则内藏玄机暗喻,总要想想,才幡然觉出不一样的趣味来。
那还等什么,猪八戒嗅到人参果的香味,当然是赶快囫囵吞下吃个痛快,先大肆品读一番再说了——
书话:同为爱书人,且聊笔墨事
《神聊录》第一部分,叫《书话》,顾名思义,讲的都是关于好书的故事、感悟、神评。齐一民老师信笔由缰,娓娓道来,却绝不在前人作品中寻章摘句充数,这一点却与我向来读书评论的原则不谋而合了:要给人介绍一本真正的好书,必经读透悟通、反复品味后,再从自己的理解中“反刍”出精髓,才能算是合格的引路人与书评者。齐一民老师评论文豪之作,我又评论齐一民的雄文,层层递进各自得趣,岂不可以赞一声风雅了?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中岛敦的《山月记》,齐一民老师在文章里盛道这位“小芥川龙之介”的才气,称赞他新奇的思路与哲人式的处理,而我还要补充感慨,大约是自身笔力雄健的缘故,齐一民老师并未提及中岛敦清丽的文笔,而这一部好书之所以十分吸引我,更多的是这种发自笔端、流泻而出的清澈秀丽、如琉璃般内外明透的质感。好读书不求甚解,唯体其精神才思,犹如彩云照月,飘飘然乘风来去,读后多么爽快呀!出于个人爱好,这一篇是我翻开书后首先跳过去读的部分,齐一民老师的评论切中肯綮,可惜篇幅未足,未免隔靴挠痒,让我心憾不已,只能看看其他书话解馋了。
《神聊录》一作是新近完成,接地气的齐一民老师,时常会结合当前的热点与日常,于是在读鲁迅时,我们总常联想到他的真知灼见似乎可等价于“思想新冠”的疫苗,立时将其重要性阐明得清清楚楚,让沉浸在书本世界极容易飘离现实的读者们,马上理解到这些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了。
书话部分这样耐读,另一方面的原因大概还是齐一民老师极善于“反潮流”,他更愿意用如椽之笔颠覆那些“偶像”“英雄”和饱受赞誉的正面形象,且等等别骂,不是说齐一民老师爱炒作蹭热点或污蔑伟人,而是他敢于直面并承认“人性”这东西的存在,而且要高举双手好好鼓掌,欢迎纸面或历史中的“偶像”迎来自己的人性回归。
对的,在他的笔下,复原了那个夏天身上爱长痱子、年老了担心形象不佳拒绝与粉丝见面、和出版商讨价还价赚更多稿费、拿幼子毫无办法的鲁迅。除了凌厉的战士,他还是好面子的老男人,靠稿费养家糊口的码字工,老来得子不会教育的老父亲。在他的笔下,那个开女性小说私人化写作先河的潘柳黛,文字干净不带泥沙,被众人诟病的滥情女作家,抛开所有毁誉和艳闻,依旧是个恃才傲物的老才女。
他看到了默默无闻的文学家,内心高傲性情真挚甚至堪称淳朴的诗人,知书者爱书,爱屋及乌,也对书的作者有惺惺相惜的情感。所以唯有在自己的作品中,竭尽全力地推荐,用种种赞誉和自己巧妙的比喻、激烈的号召交织在一起,鼓动读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令好书终于不至蒙尘。
收藏&剧评:起自幻梦,腾飞于想象
我总是很尊敬那些收藏家,他们自有文艺上的趣味和个人对艺术价值的尊重,当然不排除一些被资本荼毒至深的老先生们,一味想着升值、孤本这些铜臭扫兴事,但多数收藏者,是真心热爱那些书籍、书画、藏品中蕴含的艺术价值,愿意为之付出金钱精力,这是非常真挚纯粹的爱了。我们常常在父母对子女的付出中,能见到这种无悔的贡献,但对于尘世中打拼,往往为俗物焦头烂额的人们,为虚无缥缈的艺术所打动,而以真金白银将这艺术的载体归为己有,便只能上升到少数真正富有品味的小众人群。
并不能因此便说所有的收藏都是高贵的,但至少爱收藏的人们,在我心中自有一番坦诚真挚的淳朴,而齐一民老师便是其中之一,从他历来作品中所叙述的收藏经历,他正是彻底沉迷于收藏品中的思想、情感,能从中生发出无穷意味与感慨的真正收藏家之一。而这些都要依托于他丰富的联想与共情能力,对画作、签名书的辨识是有趣的,但鉴定出真品后之所以“漫卷诗书喜欲狂”,根本原因还是对书的挚爱。
收藏,是从幻梦中生出的浪漫,读着淘来的旧书,想象着那个如流水滔滔逝去的年代,在飞驰的想象中不由得怦然心动,那是爱书人和收藏家最幸福的体验。而要说依托想象获得快乐的活动,对戏剧的欣赏绝对排名前列,巧了,这也是齐一民老师的痴好之一。
戏剧的世界,是假象的世界,却照见最严酷的真实,堪称翩翩飞舞于真幻之间,不时迷失自我又不时颖悟超脱的那只庄生蝴蝶。学遍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的齐一民可以欣欣然找出二战片子快乐观赏,而只会两种语言的读者我就只能仰赖字幕,不过戏剧的趣味即便语言不通,也能传达大部分,就像我在齐一民老师的剧评中能读到卓别林用语言游戏戏弄纳粹的有多俏皮多滑稽,想象出那些精彩的场面与情节,再去电脑上找来看,便发现虽不能完全听懂,但也能跟得上爆笑出声,欣赏卓别林卓越的演技啦!
中国戏多以情节辞藻取胜,像长恨歌,外国电影更善于场面冲突和人物丰满性格的塑造,究竟哪一个更棒?这点我与齐一民老师观点完全相同:经典就是经典,无分中外,垃圾永远是垃圾,翻译成八国语言也味如嚼蜡,呸!
值得我得意洋洋大书特书一番的,是齐一民老师在书里谈到了我痴迷过的舞蹈家杨丽萍。我敢说十年之内都不会再出现这样真正将一生献给舞蹈艺术,美如艺术品,像舞台献给艺术女神缪斯的圣洁神女一般的舞者,她是灵感之火,翩然的雀之灵,如齐一民老师所说的杨舞一样的人神难分、妖人颠倒,还更胜一筹,比孔雀还孔雀,比百鸟之王更百鸟之王,是绝对的“美”的诠释者,美丽绚烂之艺术顶点的化身。哎,说到这不禁对见到了杨丽萍的齐一民老师,生出羡慕嫉妒恨之情了!
至于后面齐一民老师自谦“小民”开始神聊海侃的那几章,文学部分在正经之余,总觉得似个时刻准备“掀桌”不玩的老顽童,聊情怀之余总想搞点事情,悄悄地给你透露些世界的真相,偏又顽皮地不说透,让你急得要死又无可奈何。最好玩的神聊部分,大有忘年交坐下先沏一壶茶,然后谈天说地想到哪聊到哪的快乐放松,不玩技巧不论境界,就这么松弛活泼又真诚地聊天说地,这很real,很老北京,也很齐一民。
2020:且歌且叹,那些我们无法回避的爱与真实
关于疫情初起的那一年,齐一民老师将相关的感慨与歌颂,归入了“能否把你跳过”的一章。这几乎是每个情感敏锐内心悲悯的文人,都深藏的一个冲动,假若一切灾难可以跳过,那些眼泪与悲欢、来不及道别的离散、逆向而行的悲壮牺牲都能被一双大手,在历史的书页上抹去,让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歌颂的伟大,在奇迹的时间倒转中,与所有失去相抵化为乌有,让那些英雄、战士重回默默无闻的平凡却完整的幸福日常,那该有多好?
可所有已发生,都是我们不愿直视也无法回避的真实。所以在悲鸣哭泣之后,生者能做的只有永远铭记那些在时间的极点与我们挥手作别的一切,带着记忆、泪水和爱前行。
作为医生家属的骄傲与担忧,面对病毒的愤怒与坚强、对奔赴武汉的医务人员们那温柔坚毅之心的歌颂……若不经切身之痛,读了这些篇章总是不能真正共情,而从疫情中挣扎着走到今天的我们,读过齐一民老师笔下的感慨、思索与困惑,总是难免潸然泪下。
疫情为《神聊录》的最后一篇,行文之中,总有些记录历史、记录命运的意味,此刻回顾,每一篇文章标题下的日期,都引我回想起那一个个焦灼的夜晚,那一篇篇报道、一个个消息,还有那隔离在家进出恨不得用消毒液洗澡的日子。彼时疫情刚刚发酵,海外还在隔岸观火,以“又一次SARS”的观念顽强抵抗,却总发现事态不大相同,大家心中难免无助。齐一民老师行文中始终豁达乐观,对中国人民的力量深信不疑,对万众一心抗疫结果极为乐观。这是年长者历经岁月,终于铸成的对国家和党沉甸甸的信心,让众多浮躁年轻人如我仿佛吃了“定心丸”。
而现在读到这本书,疫情形势已大好,中国成为全球“这边风景独好”的代表,胜过美丽国一日十万百万的局势许多,对照齐一民老师还未能看见未来时的信心,让人不由得感慨:还是齐老牛啊!
如今,虽然奥密克戎危险再传,但早已“清零”、“再清零”的神州大地,绝不会拜倒在病毒招摇的战旗下求饶,全城放心无风险,戴上口罩四处自由行走的梦想已实现,打一针疫苗再无后顾之忧,人类重新战胜病毒回归正常生活的未来,也绝不会太远。
在疫情中执笔而书的齐一民老师,不仅仅歌颂勇敢坚强,还依旧有一颗文人心,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与小确幸,为诗意而停留的真心。他喜爱地看着第一个金黄的迎春花瓣,享受隔离时想象中的田园世界和脆生生的萝卜,温柔地凝视惊蛰日湖水动荡的微波……热爱生活很简单,隔离时“冒风险”倒垃圾是勇气,到社区医院取药仿佛围城两边隔岸相望悬丝诊脉,远远得到意大利朋友的慰问却知道如今对方也陷入了同样处境,只好遥遥祝愿彼此平安,是人类最原始的善意。读完全篇,仿佛和齐一民老师一同在隔离生活中,劲儿劲儿地活着,心不停,笔不停,绝对不输给病毒!
当最后看到三月三院里再跳广场舞的那篇文章后,我心里的喜悦,就忍不住“咕嘟咕嘟”地和那些美滋滋快活极了的大妈们一样,不停地冒出来啦。无论面对什么,都始终不缺苦中作乐,热爱生活,抓住一切机会“乐”上一“乐”的人们,不是吗?就像闹疫情这么久了,居然齐一民老师还能出一本集子,以满足我们这些翘首以盼的读者,真是不易,也真是开心!
急不可待看完,熟悉的回味,新鲜的趣味,令人几乎惬意地合上书卷,然后抄起笔来,仿佛要和齐一民老师隔空对话一般,把满腹的感慨与思索统统“倒”出来,和这个世界打个招呼,庚子文存于此,而后又何如?
想想也许很快又能看到齐一民的新作,不由得对未来又产生了一丝期待呢。
《小民神聊录:庚子文存》,齐一民/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作者:任玲拿到书的第一感觉,是惊喜。多年读齐一民老师大作,深知他才气纵横笔走龙蛇,但总未料新书来得这么快。大约是我自身杂务缠身的关系,骤一回首,时光如油蜿蜒着在忙碌的间隙中溜走,看看日历与笔记,上次翻开书已是很久前的事了。就像昨日还在为齐一民的黑色幽默拍桌狂笑,转眼居然又一本新书躺在眼前——粗翻翻竟多为新作,依旧是值得坐下来细细品读的齐氏文笔,看似大刀阔斧写意疏狂,实则内藏玄机暗喻,总要想想,才幡然觉出不一样的趣味来。那还等什么,猪八戒嗅到人参果的香味,当然是赶快囫囵吞下吃个痛快,先大肆品读一番再说了——书话:同为爱书人,且聊笔墨事《神聊录》第一部分,叫《书话》,顾名思义,讲的都是关于好书的故事、感悟、神评。齐一民老师信笔由缰,娓娓道来,却绝不在前人作品中寻章摘句充数,这一点却与我向来读书评论的原则不谋而合了:要给人介绍一本真正的好书,必经读透悟通、反复品味后,再从自己的理解中“反刍”出精髓,才能算是合格的引路人与书评者。齐一民老师评论文豪之作,我又评论齐一民的雄文,层层递进各自得趣,岂不可以赞一声风雅了?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中岛敦的《山月记》,齐一民老师在文章里盛道这位“小芥川龙之介”的才气,称赞他新奇的思路与哲人式的处理,而我还要补充感慨,大约是自身笔力雄健的缘故,齐一民老师并未提及中岛敦清丽的文笔,而这一部好书之所以十分吸引我,更多的是这种发自笔端、流泻而出的清澈秀丽、如琉璃般内外明透的质感。好读书不求甚解,唯体其精神才思,犹如彩云照月,飘飘然乘风来去,读后多么爽快呀!出于个人爱好,这一篇是我翻开书后首先跳过去读的部分,齐一民老师的评论切中肯綮,可惜篇幅未足,未免隔靴挠痒,让我心憾不已,只能看看其他书话解馋了。《神聊录》一作是新近完成,接地气的齐一民老师,时常会结合当前的热点与日常,于是在读鲁迅时,我们总常联想到他的真知灼见似乎可等价于“思想新冠”的疫苗,立时将其重要性阐明得清清楚楚,让沉浸在书本世界极容易飘离现实的读者们,马上理解到这些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了。书话部分这样耐读,另一方面的原因大概还是齐一民老师极善于“反潮流”,他更愿意用如椽之笔颠覆那些“偶像”“英雄”和饱受赞誉的正面形象,且等等别骂,不是说齐一民老师爱炒作蹭热点或污蔑伟人,而是他敢于直面并承认“人性”这东西的存在,而且要高举双手好好鼓掌,欢迎纸面或历史中的“偶像”迎来自己的人性回归。对的,在他的笔下,复原了那个夏天身上爱长痱子、年老了担心形象不佳拒绝与粉丝见面、和出版商讨价还价赚更多稿费、拿幼子毫无办法的鲁迅。除了凌厉的战士,他还是好面子的老男人,靠稿费养家糊口的码字工,老来得子不会教育的老父亲。在他的笔下,那个开女性小说私人化写作先河的潘柳黛,文字干净不带泥沙,被众人诟病的滥情女作家,抛开所有毁誉和艳闻,依旧是个恃才傲物的老才女。他看到了默默无闻的文学家,内心高傲性情真挚甚至堪称淳朴的诗人,知书者爱书,爱屋及乌,也对书的作者有惺惺相惜的情感。所以唯有在自己的作品中,竭尽全力地推荐,用种种赞誉和自己巧妙的比喻、激烈的号召交织在一起,鼓动读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令好书终于不至蒙尘。收藏&剧评:起自幻梦,腾飞于想象我总是很尊敬那些收藏家,他们自有文艺上的趣味和个人对艺术价值的尊重,当然不排除一些被资本荼毒至深的老先生们,一味想着升值、孤本这些铜臭扫兴事,但多数收藏者,是真心热爱那些书籍、书画、藏品中蕴含的艺术价值,愿意为之付出金钱精力,这是非常真挚纯粹的爱了。我们常常在父母对子女的付出中,能见到这种无悔的贡献,但对于尘世中打拼,往往为俗物焦头烂额的人们,为虚无缥缈的艺术所打动,而以真金白银将这艺术的载体归为己有,便只能上升到少数真正富有品味的小众人群。并不能因此便说所有的收藏都是高贵的,但至少爱收藏的人们,在我心中自有一番坦诚真挚的淳朴,而齐一民老师便是其中之一,从他历来作品中所叙述的收藏经历,他正是彻底沉迷于收藏品中的思想、情感,能从中生发出无穷意味与感慨的真正收藏家之一。而这些都要依托于他丰富的联想与共情能力,对画作、签名书的辨识是有趣的,但鉴定出真品后之所以“漫卷诗书喜欲狂”,根本原因还是对书的挚爱。收藏,是从幻梦中生出的浪漫,读着淘来的旧书,想象着那个如流水滔滔逝去的年代,在飞驰的想象中不由得怦然心动,那是爱书人和收藏家最幸福的体验。而要说依托想象获得快乐的活动,对戏剧的欣赏绝对排名前列,巧了,这也是齐一民老师的痴好之一。戏剧的世界,是假象的世界,却照见最严酷的真实,堪称翩翩飞舞于真幻之间,不时迷失自我又不时颖悟超脱的那只庄生蝴蝶。学遍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的齐一民可以欣欣然找出二战片子快乐观赏,而只会两种语言的读者我就只能仰赖字幕,不过戏剧的趣味即便语言不通,也能传达大部分,就像我在齐一民老师的剧评中能读到卓别林用语言游戏戏弄纳粹的有多俏皮多滑稽,想象出那些精彩的场面与情节,再去电脑上找来看,便发现虽不能完全听懂,但也能跟得上爆笑出声,欣赏卓别林卓越的演技啦!中国戏多以情节辞藻取胜,像长恨歌,外国电影更善于场面冲突和人物丰满性格的塑造,究竟哪一个更棒?这点我与齐一民老师观点完全相同:经典就是经典,无分中外,垃圾永远是垃圾,翻译成八国语言也味如嚼蜡,呸!值得我得意洋洋大书特书一番的,是齐一民老师在书里谈到了我痴迷过的舞蹈家杨丽萍。我敢说十年之内都不会再出现这样真正将一生献给舞蹈艺术,美如艺术品,像舞台献给艺术女神缪斯的圣洁神女一般的舞者,她是灵感之火,翩然的雀之灵,如齐一民老师所说的杨舞一样的人神难分、妖人颠倒,还更胜一筹,比孔雀还孔雀,比百鸟之王更百鸟之王,是绝对的“美”的诠释者,美丽绚烂之艺术顶点的化身。哎,说到这不禁对见到了杨丽萍的齐一民老师,生出羡慕嫉妒恨之情了!至于后面齐一民老师自谦“小民”开始神聊海侃的那几章,文学部分在正经之余,总觉得似个时刻准备“掀桌”不玩的老顽童,聊情怀之余总想搞点事情,悄悄地给你透露些世界的真相,偏又顽皮地不说透,让你急得要死又无可奈何。最好玩的神聊部分,大有忘年交坐下先沏一壶茶,然后谈天说地想到哪聊到哪的快乐放松,不玩技巧不论境界,就这么松弛活泼又真诚地聊天说地,这很real,很老北京,也很齐一民。急不可待看完,熟悉的回味,新鲜的趣味,令人几乎惬意地合上书卷,然后抄起笔来,仿佛要和齐一民老师隔空对话一般,把满腹的感慨与思索统统“倒”出来,和这个世界打个招呼,庚子文存于此,而后又何如?想想也许很快又能看到齐一民的新作,不由得对未来又产生了一丝期待呢。《小民神聊录:庚子文存》,齐一民/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来源:光明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华《活着》书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