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演员屈楚萧三万里是动画片,为什么还有演员?

追光动画的新作《长安三万里》今天起在全国上映。这是追光继“新传说” (《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两个系列之后,“新文化”系列的首部作品。在早前放出的官方物料中,中国古诗词界的“顶流”——李白的亮相曾备受关注。“我问了很多95后的小朋友,一说起李白,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刺客”,《长安三万里》监制于洲向娱理工作室无奈笑道。“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电影让大家重新认识这些诗人。很多人看完之后说李白怎么是这个样子的,因为一般我们想象中的李白是很完美的一个人,一个天才浪漫的谪仙人,但其实他的一生中也有很多痛苦困惑、不得志的时候。《长安三万里》是一幅盛唐的历史画卷,也是一群唐代诗人的群像,展现了非常恢弘的历史气象,这是我们起这个片名的立意。”近年来国风成为一股热潮,不知《长安三万里》上映后是否能再度掀起一阵诗词热。近日,娱理工作室先后对话了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长安三万里》监制于洲,导演谢君伟、邹靖,听他们讲述了影片背后的制作历程,也就网友们关心的一些问题与主创们进行了交流,包括为什么以高适的视角切入,如何刻画李白的形象和性格,史实与想象的关系处理等。“新文化”系列今年是追光动画成立的第十年,因此《长安三万里》被追光称为“十年之作”,是用全团队积累了十年的技术、经验完成的心血之作。近年来追光的动画电影都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于洲称,开启“新文化”系列是团队自然而然想到的一个方向。“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有很多经典故事和了不起的人物,值得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以前我们想要破圈,但现在没有圈子的概念了,所有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生长的中国人、华人,甚至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是《长安三万里》的观众。于洲向我们透露,“新文化”系列不只聚焦传统文化,《长安三万里》之后的下一部做什么他们还没有完全确定,做宋词是有可能的,但同时他们也在考虑四大名著和其他近现代、甚至当代文学作品。因为追光现在是三个系列滚动式推进,“新文化”的下一部预计三年后才会推出。采风与场景设计谢君伟之前是追光的动画总监,邹靖是故事板总监,都是在追光多年的老员工。这次被任命为新系列开篇之作的导演,他们称自己一开始内心也十分忐忑,做了大量资料搜集、采风等工作,并且请了诗词、民俗专家来提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拾起了信心。“唐朝是一个自信包容的年代,唐诗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李白他们的诗我们从小背到大,耳熟能详,但我们能够很好地去展现这些诗人的故事吗?我们还需要补很多课,历史、文化、民俗、诗词,各方面我们都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这些诗人更加了解了,也影响到了身边的其他人。像我的孩子看到我的工作内容,他会非常兴奋和开心,噢这是我熟知的杜甫,噢原来王维长这样。项目中后期的时候我们想明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更深刻地了解,并且影响其他人。”谢君伟说。邹靖回忆道,主创团队去了很多地方采风,当然最重要的是西安一带。他们骑着自行车在城墙上环绕,感受古长安城的一砖一瓦,研究其中的建筑格局;他们找到一个类似云山城的地方,用无人机拍摄城池布局,也曾站在跟哥舒翰当年差不多的位置上,想象着他被迫渡河出战前的复杂心情……这些都为他们的故事创作和场景设计提供了很多灵感。哥舒翰兵败的潼关《长安三万里》中还原出了长安的繁华气派、商丘的田园风光、扬州的温柔妩媚、塞北的苍凉辽阔……一幅幅多彩的大唐画卷展现在观众眼前。两位导演介绍,主创团队为电影定下的几个总的视觉基调是:唐风、诗意、壮美、考究、浪漫,让观众跟随诗人们的步伐,去感受大唐不同地域的多元风貌。长安扬州塞北李白的形象和性格看过《长安三万里》的观众会发现,片中的各个人物在写实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风格化特征,比如包括李白、高适在内,很多人物都是上身长且壮硕,下身短而精瘦。两位导演表示,他们研究了很多出土古俑、古画,器具,感受到唐代美学是很有风格特点的。唐代尚武,而且也很自信,所以他们把很多人物的上身都做得魁梧、有肌肉,马匹也肥硕健美,玉真公主则像一个丰腴可爱的仕女俑。李白在历史上是被后代万世景仰的诗仙,在这部电影里无疑也是焦点和“中心位”人物。在以往很多影视剧中,李白的形象都是仙风道骨、洒脱不羁的,而《长安三万里》展现了从青少年时代一直到晚年很多个不同人生阶段中的李白,他时而活泼好动、善相扑,时而潇洒豪迈,时而苦闷忧愁,时而落魄凄凉……这是否会对观众的既有认知形成一定挑战?从初次露面的预告片起,也有一些网友提出疑问:为什么不把李白做得更“帅”一点?“首先帅这个词的定义,我觉得不同时代的看法其实是不一样的,可能每隔五年十年,对于美和帅的定义就会有所变化,所以我们的原则肯定不是近五年十年的标准。”李白画像我们最想做的是还原大唐风貌,还原当时唐朝诗人的精神气质,所以我们希望能让唐画唐俑里的人物动起来。对于李白来说,最容易确定的是中年李白的形象,就是语文课本上的那个,大家对李白的印象也基本来自这个时期,爱喝酒,有点啤酒肚。中年李白但是青年和老年时期该如何去设计?青年时的李白和高适初相遇,他是一个如此洒脱的人,所以我们让他的头发不是像其他人一样束起来,而是潇洒地披散着。他还会剑术,会纵鸟之术,这是历史文献中有确切记载的。李白在全片中有20多套造型,不同时期骑的马也有变化,主要是根据他人生的不同境遇去塑造。他在青年时期骑马佩剑,穿得很好,衣服上有很多纹理,吃得也好,跟高适站在一起就是富家公子哥和穷小子的对比,连肤色都有明显差别;到了李白的晚年,我们希望他一出来能给人一种冲击感,让人思考他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怎么会变成一个这么沧桑的人。当他以这种状态说出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时候,就回归到一个最纯真的灵魂,好像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所以人物的形象一直是和他们的状态、精神面貌相关联的。”晚年李白有观众看完《长安三万里》表示,这部电影中呈现了一个我们从没见过的李白,把历史上真实的李白身上的儒与道、入世和出世平衡得很好。其实,即便是“谪仙人”也会经历怀才不遇的苦闷,也无法做到彻底地置身事外、昂然自若。仙人况且如此,何况凡人乎?高适和李白之间的“羁绊”“李白是仙人,是一个天才般的存在。我们考虑到如果故事是从李白的视角出发,普通人可能很难代入到他的心境,所以我们查阅了很多文献,想找到另一个人,最终确定了高适。”在主创们看来,高适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诗人,前半生都默默无闻,历经坎坷,在安史之乱后终成大器,官位在唐朝诗人中是最显著的。最重要的是,高适像是李白的一个极端的反面,两人之间会形成一种强烈的戏剧张力。李白是如此潇洒浪漫、自由洒脱,高适则一直坚韧不拔、脚踏实地。高适更贴近普通人,所以最终选择了从高适的视角去讲他跟李白之间的关系。李白与高适用时下调侃的话来说,《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和高适是有着浓浓CP感的。导演们会如何阐释他们之间的友情?“他们两个人的性格、理想都不同,但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想追求的是什么,很能理解对方,就像我们生活中很多知己好友一样。李白在片中对高适说,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首诗是20年前照着你写的。我们就想表现这两个人是互相欣赏的,不仅仅是高适在欣赏李白,李白也在欣赏高适,是一种非常浪漫的中国式友情。”青年李白和高适“路演时也有观众问我们,他俩之间除了友情还有什么样的情感?我们觉得不用把它定义成什么情感,这个人是你这一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存在,这一生是羁绊的,互相交织的。虽然你可能远在千里之外,但是我能感知到你的存在,我会想到你,而且你会在无形当中影响着我。在电影最后的时候,有一个画面是老年高适回忆起青年时他们第一次见面,说在下高适,在下李白,那时候两个人的状态就比较趋于一致了,返璞归真,殊途同归。他们一生很多时候都是不同的,但最后又如此相同,都是在追寻大的理想人生下的一种选择,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老年高适大唐诗人群像为了体现高适在青年时代经历的艰难困苦,主创为人物添加了一些生动的小细节,比如他如何克服了读书和口吃的障碍。这也体现出《长安三万里》主创在面对尊重史实和合理艺术加工之间的一个基本原则——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就以史实为准;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空白处,就根据人物的性格命运等进行合理的想象。“大的东西一定要依照主线,比如说这个人在历史中的什么时候做了一个比较大的事儿,在《旧唐书》或者历史文献当中有记载的,比如安史之乱,这种东西我们是一定要去还原的。但是历史当中也有一些空白和争议,像李白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其实都有很多争议,那这些部分我们是有一些合理的推测和发挥的。”李白与高适片中出现了一众大唐的文人墨客、历史名流,他们经常同框、聚会,也是遵循这个基本原则来创作。“这类片子的一大难点是我们把历史中这么多有名的角色、事件都串联在一起,那我们肯定需要有一个中轴线,我们整个片子的主题就是众诗人不懈地追求理想,这是我们最核心想要表达的价值观。所有人物的选择和出场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写的,虽然人生困苦,但他们都在坚守着他们的理想。很多历史人物确实是有不少交集的,《江南逢李龟年》《饮中八仙歌》中都能看到,我们再基于大的历史脉络,把众多人物通过主题串联在一起。当然,大唐的名人太多了,我们不能为了让谁出现而出现。还是要依据故事和情感的发展,以李白和高适为中心辐射点,只有合适的人物才会被选进来。”高适与童年杜甫相遇高适和杜甫听王维弹琴杜甫长大后,两人再次偶遇因为要做的是群像,所以《长安三万里》的片长达到了168分钟,为追光史上篇幅最长的动画作品。“我们最开始还有一个版本是180分钟的,已经删减了一些情节。既然要做这样一个史诗故事,就需要这样一个体量,就需要这样的片长。”监制于洲说。《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除了要把众多历史名人、事件自然地串联到一起之外,摆在《长安三万里》主创面前的另一大难点是:如何能把大家从小耳熟能详的唐诗进行具象化表达?如何能发挥动画的体裁优势,施展出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想象力?有网友统计了《长安三万里》中直接出现的以及可能参考过的唐诗,有几十首之多。在众多名诗佳句中,最震撼的当属《将进酒》,是片中拍得最为恢弘壮阔、浪漫飞扬的一场戏。导演们告诉娱理工作室,《将进酒》这场戏,他们前前后后做了一年半。李白与众友饮酒“对于所有诗的表现,我们有一个大概的谋篇布局。大部分诗都是点到为止,是收着的,直到让《将进酒》突显出来,让它成为一个高峰,一个顶点,这是从一开始我们就设计好的。因为这首诗是李白在37岁到45岁之间的一个代表作,包含着他的潇洒、自由、浪漫、返璞归真,有悲苦也有豪迈,可以说浓缩了李白的人生。所以我们要把所有的想象力都放到这场戏里,让它的情绪顶到最强。它是一个由悲起的诗,有一种悲壮的东西在里边,同时又要极度地张扬,潇洒浪漫,就跟李白的人生一样,一生都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挣扎。我们决定要在某一时刻打破现实,‘天生我材必有用’,泼水的那一瞬间,幻想越来越飞升,开始的时候他们骑着鹤,然后看到银河,到后来的时候鹤已经都没了,他自己在飞,冲向了宇宙的尽头。最后一下他们要回来,都回到了地面上。我们把自己所有的技能和热情都投入到了这场戏中,做得也非常艰难。我们做了各种测试,银河的测试,银河跟李白交互的测试,九重天的测试……目的就是能够让画面配得起这首诗。最后看到画面出来的时候,配音老师眼含热泪,我们也是,我们特别自豪能用画面把这首诗表达出来。”李白与高适为了让画面、音乐、吟诗能够完美契合,《将进酒》这场戏不是做完画面再进行配音的,而是交替进行,反复修改。“音乐、音效都改了很多次,所有东西配在一起会形成一种新的节奏。所以配音演员念那个诗,我们的画面也得配,音乐也得配,音乐配完了之后配音演员再重新配……到最后配音老师都念虚脱了,整个人都不行了。最后一次配完,晚上九十点,我们把灯关上,所有工作人员一起看着那场戏,百般感慨……”《长安三万里》李白《长安三万里》其实就是理想三万里,讲述人们不懈追求理想的旅程。它关乎的不止是唐代的诗人们,也是当下年轻人境遇的写照。“我们想用这些不同诗人的故事影响到当代的人,让他们去感受到诗人们经历了生活磨难的时候,他们是如何去做的。路演的时候我们有很多感慨,有观众说他正在找工作,没那么顺利,但是看到这个片子之后受到很多启发。在大的时代洪流下,人要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去选择和定义自己的人生,那些伟大的先贤、伟大的灵魂们曾经做出过榜样。每个时代都有很多变化和挑战,看完这部电影会发现,那些历史人物跟我们今天遇到的困难是一样的,他们怎么成就了他们的人生,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观众看完自然会想到自己,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安演员屈楚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