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集客部是干嘛的什么?

离职还是转回外包?整体来看,员工数量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三年半间减少了1.23万名员工,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仅仅6个月时间里,员工总数减少了7434名员工。而结合中国移动的招聘政策及离职情况来看,下半年员工数量仍是净流出趋势,所以全年下来中国移动员工净减肯定超过7500人。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移动2018年底、2019年底、2020年底、2021半年底的员工总数分别为45.92万、45.62万、45.43万、44.69万。整体来看,员工数量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三年半间减少了1.23万名员工,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仅仅6个月时间里,员工总数减少了7434名员工。而结合中国移动的招聘政策及离职情况来看,下半年员工数量仍是净流出趋势,所以全年下来中国移动员工净减肯定超过7500人。之前有人总结,中国移动乃至整个运营商行业,离职的人数也是逐年上升,尤其是基层。离职的同事很多,原因无非就是老三样:钱少、事多、心委屈。一、钱少运营商的岗位大体上可以分为生产部门、支撑部门、内勤部门。工作压力排名的话,2016年前:支撑部门>生产部门>内勤部门,现在:生产部门>支撑部门>内勤部门。过去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建设口,业务靠人口红利躺赚。4G建完并打完提速降费价格战以后,用户规模增量见顶,流量增量不增收,ARPU值下滑,开始“四轮驱动”,压力集中在业务口。生产部门:2C、2H的市场部、2B、2N的政企部(集客部、重客部、要客部等等),主要对收入指标负责。CHBN即是中国移动的“四轮驱动”,指个人、家庭、企业、新兴四大市场。支撑部门:战略部、网发部、采购部、建设部、网络部、技术部、系统部、客服部、信安部、内审部等等,各家各省名称不一,主要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维,以及与主营业务相关,但不直接参与经营的工作,属于运营商的实权部门。内勤部门:综合部、纪检部、财务部、法务部、人力部、党群部、后勤部、工会等央企国企标准配置。有些部门例如财务部压力也不小,但不像生产部门那样具有长期性。由于收入只与岗级挂钩,一线业务部门会多一些以计件收入、大单激励、获取分享等名目的提成收入,但由于央企体制限制,只是聊胜于无。下表是2018年某省公司本部基层员工的年收入(含年终奖)情况:收入少吗?从绝对值来说确实不多。但是,这个收入能对得起这份工作的含金量。因为运营商的绝大部分工作确实没有技术含量,专科生甚至中专生都能完成(实际上很多领导就是中专生)。为什么大家会认为收入少呢?因为门槛高。985、211的学生进来,收入两年后就能被去市场化公司工作的同学甩开。二、事多一切以KPI为纲,在一个血海市场,管理部门一是为了保证业务合规开展,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感,疯狂往基层下指标,到了区县的分局层面考核指标最多能到200个。最后就造成两个局面:1、毫无意义的规定动作2、无穷无尽的材料天天喊着要做客户身边的行业信息化专家大咖,用5G+AICDE赋能行业,实际上对其他行业信息化难点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不去深入理解,没有能力去理解,也不屑于去理解。看上去似乎为千行百业做了信息化服务项目,实际上基本都是语音、短信、专线的各种包装,以及各种标准信息化产品的转售。产品不行,收入指标重,怎么办?压呗。“压力要传递下去”、“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产品的人”。坦白说,运营商在营销上是花了很大力气的,每年都花大价钱邀请咨询顾问、技术专家,举行各类培训会、训战会、训练营,方法论一套连着一套。对业绩增长有没有作用不好说,但至少积累了海量写材料的素材,形成所谓的“思想产品”,跟银行、保险等业务部门情况差不多。基层客户经理们各种上门打卡、拍照发群、日报周报进度汇报、销售六步法、一集团一方案,一集团一雷达、一集团一档案。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汇报材料,归根到底原因就一个:运营商需要为地方政府承担解决就业这个政务任务,导致机构臃肿庞大。作为员工想要往上爬,必须通过层层汇报这样的形式在领导面前展示存在感。三、心委屈借用高赞答主的一句话:“中国移动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对劳动的尊重。”很多领导依然沉浸在往日荣光的幻想中,认为20年前的辉煌是靠自身的能力而非人口红利与行政垄断。实际能力不匹配,大多数纸上谈兵,蜷缩在公司大门内,不敢走出去面对客户,把发展的问题归集于员工的身上。所以,这三类问题如果没有实质性地解决,长此以往下去,员工心里就会产生抵触消极的心理,离职也是早晚的事。以上都来源于网络,现实中移动中层朋友告诉我:以上其实都是瞎说,真实情况据说、可能、或许、很多地方是前期转正的,本年开始陆续有一批又转回了外包!真实情况不可考。财经自媒体联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集客部是干嘛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