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0乘以或除以任何数都得0对吗64与的差,再乘62与16的和?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汇总,易错题解析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7、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8、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9、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10、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先假设租价格便宜的船,并计算结果,如果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2、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2、连减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组成   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6、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千分之一……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11、求近似数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底和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6、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7、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8、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9、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相等的两个内角叫做底角。   10、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三条边的长度相等,三个内角的大小相等(都是60°)。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减法   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3)得数末尾有 0,一般要把0去掉。   (4)不要忘记了小数点。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1)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 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3、画对称轴   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4、图形平移的画法   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   5、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第八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1、平均数的意义   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   2、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3、复式条形统计图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有图例。   (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两种。   (3)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个单位长度表示一个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   4、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   (2)注意写单位,画中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还有横坐标上的“0”。   (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   (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画斜线,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   (5)在每个图的下方都要写标题。   5、复式条形统计图   (1)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2)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1)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2)古人“抬脚法”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 = 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   四年级(第四、五单元)易错题   【易错题1】   “142857”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用它分别乘1、2、3、4、5、6,得到的数分别由哪几个数字组成?找规律,填一填。   142857×1=142857   142857×2=285714   142857×3=428571   142857×4=( )   142857×5=( )   142857×6=( )   【错因分析】   有学生以为乘几得数就是几开头,填出了428571、571428、714285三个错误答案。   【思路点睛】   142857是一组神奇数字又名“走马灯”数。我们可以画个图帮助发现规律。下图转盘外圈是142857这个数,内圈是把组成这个数的6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顺序编号。好了,游戏开始:   142857×1=142857   142857×2=285714   142857×3=428571   根据上面三道算式不难发现其中规律用142857乘几就从第几个数开始顺时针写出六位数,因此   142857×4=(571428)   142857×5=( 714285 )   142857×6=( 857142 )   怎么样?有没有走马灯的感觉?大家可以用计算器验证一下。   分割线   【易错题2】   用计算器算一算,看看长方形框中的9个数的和与长方形正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要使长方形框内9个数的和是153,该怎样框?   【错因分析】   做这题时,我们不能着急想着一下子就“看”出规律,更不能很随意地框数,不对了再擦了改,改了擦。应该静下心好好算一算想一想观察发现。   【思路点睛】   首先用计算器算一算图中长方形框中的9个数的和是135,是中间数15的9倍。还不能轻易下结论所有长方形框中9个数的和都是中间数的9倍。我们再框两个试试,结果也是如此,结论成立。那么要使长方形框内9个数的和是153怎样框?我们可以根据规律先算出中间数是153÷9=17,以17为中心向外延展框出9、10、11、16、17、18、23、24、25。   分割线   【易错题3】   从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面积是( )。   【错因分析】   这题不难,但是有人栽在懒上不愿画图。如果我们画图,答案就非常清楚了。   【思路点睛】   我们可以在题目旁边或者草稿纸上画出示意图。画图可以看得更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容易找到。   从图中可以看出剩下图形是个小长方形。从问题想起,要求剩下的小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得知道剩下小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剩下小长方形长就是原长方形的宽这个关系,是15厘米,根据条件求出剩下小长方形宽是20-15=5(厘米),那么剩下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5×5=75(平方厘米)。括号里应填75平方厘米,不要忘了带单位哦!   分割线   【易错题4】   从一张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四角各挖去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是( )。   【错因分析】   此题错在审题不细,有同学读题总是一扫而过跟着感觉走,把问题看成是问剩下图形的面积是( )其实是问剩下图形的周长是( )。另外有的学生看到题目里有挖去剪去等字就望文生义以为列式计算时必须要减掉。   【思路点睛】   我们要仔细读题审题,圈划出问题里的关键词周长。然后画图,画图非常形象好懂,条件和问题看得清楚,数量关系明晰简单,解答起来也轻松自如。   图是文字信息的缩影,严格意义上来说画图时应该在图上标出条件和问题,有完整的框架结构。但是有些题目在图上不好标出信息,比如这题的问题“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在图上就不好标,那我们可以用红笔沿着周长描摹一圈,给自己一个意念,让问题深入内心。   图中一目了然,我们很容易看出原长方形纸四角各挖去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后没有挖“通”,因而不影响后来图形的周长,通过平移后剩下图形的周长和原长方形周长相等。   故该题正确解答是(20+10)×2=60(厘米),括号里填60厘米。注意是问周长哦!公式不要用错了,单位也不能和面积混淆了。   分割线   【易错题5】   在公园停车场停车,前两小时共需付款3元,以后每小时2元。停车4小时,应该付款( )。   A、7元 B、8元 C、9元 D、10元   【错因分析】   首先要明白停车4小时分两种情况付款,而不能胡乱瞎猜一个答案。错误选项D。   【思路点睛】   这类题容易错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加上再不细致口算瞎蒙必然出错。其实我们把停车4小时分成前2小时和后2小时来算。看清前2小时是共需付款3元,有学生误以为每小时付款3元。而后2小时则需要付款2×2=4(元),所以应该付款7元,正确答案选A。   分割线   【易错题6】   小薇家有三姐妹,今年一共34岁,姐姐比双胞胎妹妹大4岁,姐姐今年多少岁?妹妹呢?(先根据题意画线段图,再解答)   【错因分析】   答案姐姐今年15岁,妹妹11岁。错在没注意到题中“双胞胎”妹妹这个关键条件。   【思路点睛】   我们先根据题意画出下面的线段图,数量之间关系也就浮出水面,明朗可见了。   注意题中一个重要条件双胞胎妹妹。通过看图分析数量关系先算出今年妹妹的年龄(34-4)÷3=10(岁),再求出今年姐姐10+4=14(岁)。   分割线   【易错题7】   同学们4天一共折了460朵纸花,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折10朵,第三天折了多少朵?(先根据题意画线段图,再解答)   【错因分析】   这道题有的同学图画对了,可最终还是结果做错了。错误有两类:一类错在以为问题是求最后一天折多少朵?一类错在计算第一天折的朵数时从总数460里减去了3个10朵后除以4,其实应该减去6个10朵后除以4。   【思路点睛】   这种类型的题本身不难,如果怕麻烦只凭想象不画图,特别容易弄错,因此,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地画图看一看算一算。   先算出第一天折(460-10-20-30)÷4=100(朵),再算第三天折100+20=120(朵)。还有一种简便方法求出第三天折(460+20)÷4=120(朵),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分割线   【易错题8】   李镇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错因分析】   这道题错在学生理解错误,对于“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不懂什么意思。图就画得不对,当然得数错误百出。   【思路点睛】   其实“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这句话应该是并列关系。我们要分两种情形假设试验田的扩增变化情况,一种是长增加6米,一种是宽增加4米,是“或者”不是“而且”,因此本题正确示意图如下:   我们先求出原来长方形试验田的长是48÷4=12(米),再求出原来长方形试验田的宽是48÷6=8(米),最后求出原来长方形试验田的面积12×8=96(平方米)也就水到渠成了。   分割线   【易错题9】   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错因分析】   本题也是部分学生在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时就有了偏差,导致画图出错,结果随之也错了。因为有了前面那道题里“或者”一词的干扰,学生很容易把这道题的示意图画得跟上题一样。其实这道题里是长宽同时变化,长宽同时增加。   【思路点睛】   该题长方形操场扩建时长和宽同时增加同时变化,如果仔细体会文字不难发现变化的两者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而且”一词连接,那么正确的图应该像下面这样画。   这题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有多种方法,可以将增加的“L”形部分横切或纵切一刀分成两个长方形面积来求,也可以切两刀分成三部分来求,还可以用扩建后的面积减去原来操场的面积。正确答案是880平方米。   分割线   【易错题10】   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3厘米,面积就增加39平方厘米,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先画图,再计算)   【错因分析】   答案169平方厘米是错误的。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画图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能力,占一定的分值。该题错在画图和计算上,因为对题中“正方形边长增加3厘米”这句话的理解不对,以为只要一组对边边长增加3厘米就行了,所以用图来描述条件和问题也就不对,当然解读数量关系列式计算也就出现相应错误。   【思路点睛】   其实关于“正方形边长增加3厘米”这句话意思是正方形每条边长都增加3厘米,根据题意我们画出的下面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   要求出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需先求出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是(39-3×3)÷(3+3)=5(厘米),所以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5×5=25(平方厘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附答案(共含8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没有粉籍”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篇1: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附答案一、填空1.0.32里有( )个百分之一。2.三角形底0.4米,高0.6米,它的面积是( )。3.400千克=( )吨。4.308000000吨≈( )亿吨。5.2.15小时=( )小时( )分。6.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63平方分米,高7分米,底边长( )。二、判断正误1.钝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和比锐角三角形内角和大。 ( )2.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3.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它们的位置,积不变。 ( )4.3.68平方米=3平方米6平方分米8平方厘米。 ( )5.480500000=4.805亿。 ( )三、选择填空1.7吨50千克=( )千克。A. 7050千克 B. 750千克 C. 70050千克2.1.001○0.999。A. > B. 3.187000000≈( )亿。A.10亿 B.1.87亿 C. 2亿4.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4倍,积( )。A.缩小2倍 B.扩大2倍 C. 不变四、求未知数x1.23.5+x=35 2. x÷75=18003.632×x=8216 4. x–4.583=2.317五、计算下面各题 (能简算的要简算,并写出简算过程)1.6.64+0.22+9.78+3.362.75.1+24.19–75.1+24.193.36900÷(2060–1910)+604.248×6+274÷137六、列式计算下列各题1.208除以16的商比58乘以24的积少多少?2.某数加上70等于600除以4的商,这个数是多少?七、应用题1.甲、乙、丙三个各跑一小时,甲跑了11千米,乙跑了11.2千米,丙跑了11.1千米,三人平均每小时跑多少千米?2.修一段路,已经修好了75千米,没修的比修好的2倍多15千米,这段路多少千米?3.水果店运来的4筐苹果与3筐梨的重量相等,已知每筐梨的重量60千克,每筐苹果多重?4.食堂第一周烧煤0.5吨,第二周比第一周节约0.14吨,两周共烧煤多少吨?5.等边三角形边长之和是24分米,它的面积64平方分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高。参考答案期末测试题 (一)一、1.288009 30万 2.28 3.锐角 4.54 5.40050 6.12米 7.一点零四二、1.╳ 2.√ 3.√ 4.╳ 5.√三、1.= 2.> 3.> 4.>四、1. 3.6>3.599>3.56>3.362. 0.7>0.6908>0.66>0.609五、1.7400 2.1169 3.3000 4.8000六、1.376 2.31.83 3.1.52 4.5135七、1.21.6 2.1108八、1.758千克 2.8400万册 3.20度 4.32箱 5.0.48公顷期末测试题 (二)一、1.32 2.0.12平方米 3.0.4 4.3.08亿吨 5.(2)小时(9)分 6.9分米二、1.╳ 2.╳ 3.√ 4.╳ 5.√三、1.A.7050 2.> 3. B 4. 不变四、1.x=11.5 2. x=135000 3. x=13 4. x= 6.9五、1. 20 2. 48.38 3. 306 4. 1490六、1. 1379 2. 80七、1. 11.1千米 2. 240千米 3. 45千克 4. 0.86吨 5. 16分米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自身价值 首先让学生懂得,他们的一言一行、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自身价值。把好的方面展示给大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让人多么高兴的事啊!从现在开始,你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的进步会很大,进步就说明你们的价值提高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是产生课堂良好气氛的前提条件。因为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为此,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所有注意力都应集中到学生身上,用热情亲切的目光环视学生,向学生问好宣布“上课”,每说一句话都得认真投入情感。课堂上教师的高度投入,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以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状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最佳的教学环境。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交往中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真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优良品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拓展思维,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学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就都是好方法。篇2: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计算27(20-7813)时,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计算70+240(30-6)时,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80-80204,先算( )法;4646的得数是( )。三角形的( )大于第三边。二、口算下面各题。(每题2分,共24分)89+6= 24+8= 9+97= 1520=541= 7202= 370= 1000-250=245= 3050= 44+56= 256+40=三、脱式计算。(每题3分,共18分)844-909 511+4404 150-50-305380-(640-2524) 336(252+34) (56+134)12四、用简便方法计算。(每题4分,共16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254+495 128125 17201 1225五、解决实际问题。(每题6分,共24分)商店运来香蕉375千克,橘子500千克。香蕉每筐25千克,橘子每筐20千克,香蕉比橘子少多少筐?小军有48张邮票,小勇邮票的`张数比小军的4倍少20张。小军比小勇少多少张邮票?每盒水彩笔13元,每张绘画纸4元,每块画板23元。张老师带的钱正好可以买9盒水彩笔和1块画板。这些钱如果买绘画纸,可以买多少张?番茄有15筐,土豆的筐数是番茄的3倍。白菜的筐数比番茄和土豆的总筐数少8筐。白菜有多少筐?篇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第11小题3分,其余的一空一分,共20分)1、把499000000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2、5平方米8平方分米=( )平方米 10.1吨=( )千克10厘米5毫米=( )厘米 2元5分=( )元3、当B、C都不等于0时,A÷B÷C=A÷( )4、把0.36扩大到1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 )。5、把0.1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把(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0068。6、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50,另一个锐角是( )。7、在小鹿的一侧插彩旗(两端都插),每隔5米插一面,一共插了20面,这条小路长( )米。8、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内角和。梯形( )度,五边形( )度。9、由4个一、8个十分之一和6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读作( )。10、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11、将0.58、5.8、5.08、0.508、0.558这五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空1分,共10分)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 )2、35×(7×3)=35×7+35×3。( )3、三条边分别是4厘米、4厘米、8厘米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4、小数点的后面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5、7.05和7.0599保留一位小数都是7.l。( )6、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7、大于2.4而小于2.6的一位小数只有一个。( )8、0.58和0.58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等。( )9、甲在乙的东偏南40°方向上,还可以说成南偏东50°的方向上。( )10、盒子里有6个白球,3个红球,3个黑球,摸到红球和黑球的可能性相等。(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两个锐角均为60度的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2、下列数中与10最接近的数是( )。A、 9.98 B、10.101 C、10.053、a×b的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也乘10,得到的积等于( )。A、原来的积乘100 B、原来的积乘20 C、原来的积乘104、下面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是( )A、(125+90)×8 B、52×25×4 C、7.6十1.25+2.45、下面各数中不要读出“零”的数是( )A、807.17 B、270.05 C、400.616、下面各数中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A、7.05 B、70.55 C、7.5507、2.3到2.6之间有个( )小数。A、3 B、30 C、无数8、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原数( )。A、扩大10倍 B 、缩小10倍 C、缩小100倍9、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用了3分钟。如果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要( )分钟。A、5 B、6 C、7.510、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能拼成(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四、计算题。(第1题6分,第二题,12分,共18分)1、口算。0.38+0.06= 64.2+5.7= 72÷9×7=0.97-0.09= 12.8-9.86= 17.05-4.58 =3.5+0.6= 5-0.15= 4.35+5.36=0÷78= 2.05÷100= 0.093×100=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200-(132+1080÷36) 4.7+9.69-5.46 99×39+39520-3000÷75×6 72×125 5000÷8÷125六、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25分)1、学校新购进3600册图书,要分给全校的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多少本?2、小兰的妈妈带50元钱去买菜,买荤菜用去28.75元,买素菜用6.35元。还剩多少元钱?3、冬冬体重38千克,表弟体重是他的一半,而爷爷体重是表弟的4倍。爷爷体重是多少千克?4、修路队修一段公路,第一周修了6天,平均每天修100米。第二周准备再修4天完工,平均每天修120米,这段公路长多少米?5、动物园推出“一日游”的活动价两种方案:方案一: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方案二:团体5人以上(包括5人)每人100元。现在有成人4人,儿童6人要去游玩,想一想怎样买票最省钱?篇4: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4、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7、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8、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9、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⑥ 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10、租船问题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先假设租价格便宜的船,并计算结果,如果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2、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3、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4、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 +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 ×c=a×c+b×c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c)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2、小数的组成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3、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5、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6、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7、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8、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9、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千分之一……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11、求近似数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12、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第五单元 三角形1、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2、三角形的底和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3、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4、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5、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6、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7、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8、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9、等腰三角形的特征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相等的两个内角叫做底角。10、等边三角形的特征三条边的长度相等,三个内角的大小相等(都是60°)。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减法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3)得数末尾有 0,一般要把0去掉。(4)不要忘记了小数点。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1)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2)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4、 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3、画对称轴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最后连线。4、图形平移的画法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5、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2、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3、复式条形统计图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1)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有图例。(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两种。(3)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个单位长度表示一个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4、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注意写单位,画中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还有横坐标上的“0”。(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画斜线,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5)在每个图的下方都要写标题。5、复式条形统计图(1)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2)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1)假设法①假如都是兔②假如都是鸡(2)古人“抬脚法”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3、公式: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 = 兔的只数;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四年级数学学好的四个关键点篇5: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一、填空题:(10分)1、在计算567-67×5时,先算( ),再算( ),结果是( )。2、一个数加上0,得( );0除以一个( ),得0。3、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4、0.53里面有( )个0.01,如果把它保留一位小数是( )。5、98400200=( )亿≈( )亿(保留一位小数)。6、把3.1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小数( )到原数的( );如果把3.14小数点向( )移动两位,小数扩大到原 数的( )。7、按角分,三角形可分为( )、( )、( )。8、小明在计算(28+22)×□时,漏看了小括号,算出的结果是358,他在检查时发现了错误,又重新计算。他算出的正确结果应该是( )。二、判断题:(4分)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 )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却有最大的小数。 ( )3、5千克30克=5.3千克。 ( )4、8个百分之一写成小数是0.08 。 ( )三、选择题:(4分)1、把小数点先向右移三位,再向左移二位,这个小数( )。① 大小不变 ② 扩大10倍 ③ 缩小10倍 ④ 扩大1000倍2、98×101=98×100+98×1=9898,这是根据乘法( )进行简便运算的。 ① 分配律 ② 交换律 ③ 结合律3、下面每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①2厘米16厘米17厘米 ②3厘米8厘米5厘米 ③5米7米9米4、0.1和0.9之间有( )个小数。① 7 ② 8 ③ 9 ④ 无数四、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4分)150×6= 0.72-0.28= 0.57+0.9= 3.8+0.12=10-0.09= 5÷1000= 10-6.5+3.5= 15?3?15?3=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4分)3.906+0.66 28.56-14.763、 用简便方法计算:(6分)1.29+3.7+0.71+6.3 125×89×8 57×101–574、计算下面各题:(6分)72.8-8.6+5.84 400-(1300÷65+35) 86.7-(14.3-3.8)五、解决问题:(12分)1、一筐苹果连筐共重180千克,卖去苹果的一半后,连筐共重92千克,一筐苹果重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2、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76人参加,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正好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3、某工厂运来184吨煤,前8天平均每天用去15吨。剩下的预计4天用完,平均每天可用多少吨?4、李工程师为市民广场设计了一个宽是15米的长方形花圃,后来他又将这个花圃的宽增加了8米,于是这个花圃的面积增加了240平方米。现在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篇6: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65+360÷(20-5),先算(
),再算(
),最后算(
),得数是( )。2.72+68+132= + ( ○ )35×92+35×8= × ( ○ )3.0.057读作:;四百零五点七六 写作: 。4.23.853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5.24572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6.6.02米=( )厘米 3千米10米=( )千米6.05千克=( )千克( )克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0.7 0.706 0.76 0.67 0.0768.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80°,它的顶角是( )。10.把一根木头锯成两段要用4分钟,如果锯成8段要用( )分钟。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1.3个一,4个百分之一,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1)0.345 (2)3.045(3)3.4005 (4)3.4052.大于0.2,小于0.4的小数有( )。(1)1个 (2)10个(3)100个 (4)无数个3.拼成一个 至少要用( )个等边三角形。(1) 1 (2) 2(3) 3 (4) 44.在长90米的跑道一侧插上10面彩旗(两端都插),每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 )米。(1)9 (2)10(3)16 (4)8三、判断。(4分)1.4.5和4.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 )2.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小于90°。 ( )3.任何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4.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的末尾要对齐。
( )四、计算。(36分)1.口算:25×4= 360÷36=0.3÷100=120×6=58-58=1000×0.013=48+32=84÷4=480÷60=3-1.4=0÷78=2.5+0.9=8.76-4.27=45×20=420+28=101×28=8×9+8=125×7×8=7×5÷7×5=10―2.3―2.7=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4分)10-3.06 11.36+8.543.用小数计算。(4分)5米23厘米+3米5分米 10千克-3千克600克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125+7)×8 3200÷25×4 3.27+6.4+2.73+4.625×44 6.45-0.58-1.42 12×(324-285)÷26六、操作。(10分)1.在格子里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并画出它们的高。(4分)2、填一填,画一画。(6分)七、解决问题。(26分)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4千米,比第二天多修了0.6千米,两天共修了多少千米?(4分)2、一辆汽车从某城去省城,走高速公路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用了2小时,返回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70千米/小时,用了3小时,走普通公路比走高速公路多走多少千米?(5分)3.5名同学去参观航天展览,共付门票费6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5分)4.24个同学在操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每相邻两名同学之间都是2米。这个圆圈的周长是多少米?(5分)5、李红家近几年的旅游支出如下表。(7分)年份
金额/元 1600
2500 3100 3800 4500(1)根据上面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2)观察统计图,你发现李红家每年的旅游支出有什么变化?(3)估计一下,李红家今年的旅游支出是多少?篇7: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一、填空。1.三角形按角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2.306900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把387330000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3.由9个十、38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它是一个( )位小数。4. 0.08扩大到原数的( )倍是8, 42缩小到原数的是0.042。5. 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35°,它的顶角是( )。6. 7.096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7. 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8. 9020千克=( )吨 32.76千米=( )千米( )米1.82元=( )元( )角( )分 5米20厘米=( )厘米9. 在○里填“>”“9/10 ○ 0.06 1.5亿 ○ 15000万3千米56米 ○ 3.56千米 7千克 ○ 6800克二、判断。1. 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2. 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 )3. 131-63+37=131-(63+37)。………………………………( )4. 用三根分别长4厘米、6厘米和9厘米的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 )5. 在笔直的跑道旁插了51面彩旗(两端都插),它们的间隔是2米,这条跑道长102米。……( )6.一个病人一次要喝20升水。………………………………( )三、选择。(10%)1. 下面各数中,要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A、08 B、300.06 C、805.07 D、190.072. 要使29□680≈30万,□里有( )种填法。A、1 B、4 C、6 D、53. 拼成一个至少要用( )个等边三角形。A、1 B、2 C、3 D、44. 0.1和0.9之间有( )个小数。A、7 B、8 C、9 D、无数5. 下面各数,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A、650 B、6.50 C、6.25 D、6.05四、算一算。(25%)1. 直接写得数。42×50= 0.6-0.47= 25×8= (59+21) ×(72÷6)=1-0.06= 0.8+4.7= 0.75×100= 5.6÷100×10=2. 用简便方法计算。415-176-24 8.29+3.7+0.71+6.3125×89×8 428 ×78+572×783. 递等式计算。15×27-3000÷25 216+64×42÷28 (324-285) ×12÷26五、解决问题。(25%)1. 六一儿童节,王老师为小朋友购买演出用的服装,买3件T恤和5件短裤的钱同样多。每件短裤39元,每件T恤多少元?2. 小兰的妈妈带50元钱去买菜,买荤菜用去28.75元,买素菜用6.35元。还剩多少元钱?3. 学校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8袋,大米每袋50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一共运来粮食多少千克?4. 冬冬体重38千克,表弟体重是他的一半,而爷爷体重是表弟的4倍。爷爷体重是多少千克?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1、主动预习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通过对新知识的预习,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学会运用已学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知识。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从预习中发现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2、总结规律很多数学问题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要学会总结规律,从而掌握类似题型的解题方法。在做完题目后,不要直接跳到下一道,而是要对这道题目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在解题的时候,要对题目进行思考,了解题目考察的知识,解题的关键和其他解法,从而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锻炼数学思维能力。3、关于作业作业能够有效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是很多学生并不能正确对待作业,反而觉得这是负担,从而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抱有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学生转变心态,避免粗心、求快的错误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篇8: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期末测试卷 (1)一、“神机妙算”对又快: (36分)1.直接写出得数:5分(每小题0.5分)66÷22= 360+90= 960÷30= 12×40= 180×4=720÷90= 240-60= 5×80= 54+28= 68÷4=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4分(每小题2分)① 14.53 + 5.67 ② 7.2 - 6.45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27分(每小题3分)① 1.29+3.7+0.71+6.3 ② 19 × 96 + 962 ÷ 74 ③ 400 -(1300 ÷ 65 + 35)④ 23.4 - 8.54 - 1.46 ⑤ 6.75 + 0.5 - 4.86 ⑥ 19 × 36 –36 × 9⑦ 425 ÷ 25 + 575 ÷ 25 ⑧ (320 + 280)÷ 50 × 4 ⑨(117+43)×(84 ÷ 7)二.“认真细致”填一填。20分(2+2+2+3+2+2+2+1+2+2)1.100.0103读作( ),五十点五零写作( )。2.一个数由5个十和10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3.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1= 720,∠2= 480,∠3= (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5o,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一个( )三角形(按角分类)。4.9.0968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保留整数约是( )。5.把25缩小为原来的 是0.025,把7.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6.3069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把687430000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7.在 填上“>”、“4吨50公斤 4.5吨 25×100 -1 25×998.小红、小青和小兰三个小朋友同时买了同样的一枝铅笔,三天后小红用去2.03厘米,小青用去2.45厘米,小兰用去1.9厘米,他们三人中( )剩下的铅笔最长。9.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3.8,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10.小明在小红南偏东300方向上,小红在小明( )偏( )( )0的方向上。三.“对号入座”选一选。(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10分1.下面正确的是( )。【A.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十分位。
B.C.0.26和0.260的计数单位不同,但大小相同。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0厘米、40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要在下面的三个量中选出,只能选( )。【A.50厘米 B.70厘米 C.80厘米 】3.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0米,在它的边上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 )盆花。【A.11 B.10 C.9 】4.下面与10最接近的数是( )【A.10.01 B.9.998 C.9.9 】5.用四个同样大小的等边三角形不能拼成一个( )。【A.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梯形 】四.“实践操作”显身手。10分(4+6)1.根据下面的描述,在下图上标出少年宫和书店的位置。⑴ 少年宫在学校西方约200米处。⑵书店在学校东偏北40o方向约300米处。2. 幸福小区2004 ~2008年每百户居民电脑平均拥有量如下图。⑴ 幸福小区2004~2008年每百户居民电脑平均拥有量一共增加了(
)台。⑵( )年到( ) 年这一年电脑平均拥有量增长的幅度最小。( )年到( ) 年这一年电脑平均拥有量增长的幅度最大。⑶ 根据图中的信息预测,2009年幸福小区每百人电脑平均拥有量大约( )台。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24分(每小题4分)1. 小兰的妈妈带50元钱去买菜,买荤菜用去28.75元,买素菜 用去6.35元。还剩多少钱?2.冬冬体重38千克,表弟体重是他的一半,而爸爸体重是表弟的4倍。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3.王老师买了两本参考书。《数学教学指导》12.56元,《数学手册》比《数学教学指导》便宜2.5元。王老师应付多少钱?4.粮店运进大米和面粉各20袋,每袋大米30千克,每袋面粉25千克,运进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5.某工厂积极开展植树活动。第一车间45人共植树315棵;第二车间42人,平均每人植树8棵。两个车间一共植树多少棵?6.春芽饲养场星期一收的鸡蛋和鸭蛋共重480千克,每15千克装一箱,鸡蛋装了20箱。再准备10个箱子装鸭蛋够吗?期末测试卷 (2)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65+360÷(20-5),先算( ),再算( ),最后算( ),得数是( )。2.72+68+132= + ( ○ )35×92+35×8= × ( ○ )3.0.057读作:_________ ;四百零五点七六 写作:_________ 。4.23.853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_________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_________ 。5.24572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_________ 。6.6.02米=( )厘米 3千米10米=( )千米6.05千克=( )千克( )克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0.7 0.706 0.76 0.67 0.0768.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80°,它的顶角是( )。10.把一根木头锯成两段要用4分钟,如果锯成8段要用( )分钟。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1.3个一,4个百分之一,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1)0.345 (2)3.045(3)3.4005 (4)3.4052.大于0.2,小于0.4的小数有( )。(1)1个 (2)10个(3)100个 (4)无数个3.拼成一个 至少要用( )个等边三角形。(1) 1 (2) 2(3) 3 (4) 44.在长90米的跑道一侧插上10面彩旗(两端都插),每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 )米。(1)9 (2)10(3)16 (4)8三、判断。(4分)1.4.5和4.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 )2.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小于90°。 ( )3.任何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 )4.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的末尾要对齐。 ( )四、计算。(36分)1.口算:25×4= 360÷36= 0.3÷100= 120×6=58-58= 1000×0.013= 48+32= 84÷4=480÷60= 3-1.4= 0÷78= 2.5+0.9=8.76-4.27= 45×20= 420+28= 101×28=8×9+8= 125×7×8= 7×5÷7×5= 10―2.3―2.7=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4分)10-3.06 11.36+8.543.用小数计算。(4分)5米23厘米+3米5分米 10千克-3千克600克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125+7)×8 3200÷25×4 3.27+6.4+2.73+4.625×44 6.45-0.58-1.42 12×(324-285)÷26六、操作。(10分)1.在格子里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并画出它们的高。(4分)2、填一填,画一画。(6分)七、解决问题。(26分)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4千米,比第二天多修了0.6千米,两天共修了多少千米?(4分)2、一辆汽车从某城去省城,走高速公路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用了2小时,返回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70千米/小时,用了3小时,走普通公路比走高速公路多走多少千米?(5分)3.5名同学去参观航天展览,共付门票费6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5分)4.24个同学在操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每相邻两名同学之间都是2米。这个圆圈的周长是多少米?(5分)5、李红家近几年的旅游支出如下表。(7分)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金额/元 1600 2000 2500 3100 3800 4500(1) 根据上面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2) 观察统计图,你发现李红家每年的旅游支出有什么变化?(3) 估计一下,李红家今年的旅游支出是多少?(4)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列式解答。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方法1、预习预习是指对新知识的提前了解,通过预习,可以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在预习时,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解,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方便上课时听讲。2、听讲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把握好课堂教学就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上课的时候,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老师讲课。不可以因为例题简单而忽视,老师会在课堂上讲解很多相关的知识,只有掌握好这些知识才能实现数学学习的提升。3、复习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因此,每天都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复习。通过复习,可以加深对基本定理和公式的理解,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4、作业作业能够有效强化已学知识,因此要正确对待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实现学好数学的目的。5、总结想要学好小学数学,那就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掌握其中的重点。通过总结,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清楚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查漏补缺,抬升知识短板,实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数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PEP人教版四年级小学英语下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49减去46乘8的积,差是多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