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非正常事件集豆瓣评分豆瓣多少分

豆瓣网是中国最大且最具权威性的评分网站,有不少观众在考虑是否观看某部电影或者某部电视剧时候,基本上都会依据它的豆瓣评分进行抉择。在正常情况下,豆瓣评分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层,分别是不及格、还可以、优秀、佳作。豆瓣网上的分数满分是10分,低于6分就是不及格,而得到这种分数的影视剧作品往往会被观众评定为烂片或者烂剧。像刚刚上映不久的《外太空的莫扎特》,豆瓣评分就只有4.8分,它就被观众们称为“烂片”。还可以的作品,豆瓣评分一般在6分至8分之间。优秀的作品,豆瓣评分一般在8分至9分之间。而称得上是佳作的作品,豆瓣评分基本上都在9.0分以上(包括9.0分)。在不及格、还可以、优秀和佳作这四个豆瓣评分阶层中,处于前三个阶层的电影作品可以说是非常多,每一年基本上都会有几十甚至上百部影片的最终分数会停留在这三个阶层。而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想要达到佳作这个阶层,则可以说是非常困难。近些年,在豆瓣网上总会出现一部甚至多部评分超9.0的电视剧作品,比如《山海情》、《觉醒年代》和《大山的女儿》等。而评分超过9.0的电影作品,却是寥寥无几。上一部豆瓣评分达到9.0分的电影,还是四年前,也就是2018年的《我不是药神》。《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所改变的现实题材剧情片,它主要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徐峥饰演)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该片的导演文牧野,将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甚为波澜的生活带到了更为深远的一步。影片整体完成度极高,有头有尾,它既有笑点又有泪点,同时还有更深的思考层面。如此多的优点加在一起,让《我不是药神》得到了国内观众的集体好评。在豆瓣网上,有超190万的观众给此片打出了9.0的高分,而且这个分数至今都没有下降。而在《我不是药神》之前,豆瓣评分超越9.0的电影,则是2003年的《无间道》。都说《无间道》是香港电影最后的辉煌,这话一点也没错,因为在《无间道》之后,香港电影可以说是已经彻底走向没落。虽说是最后的辉煌,但这个辉煌却完全值得我们永远记在心里。《无间道》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与以往的警匪片和卧底片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可以说是非常有新意。除了故事很有新意之外,该片的叙事手法也很紧凑,片中几乎没有一处多余的部分。最重要的一点,《无间道》反映了一种“无间道哲学”,身份不同的人却做着与自己真实身份相反的事情,最终想要改变却困难重重。它恰好反映了古龙小说中经常出现的那句话,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只诞生了两部豆瓣评分超9.0的电影作品。由此可见,想将一部影片做到让每一个人都满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过只要用心,那一切皆有可能。
【摘要】: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中,一些媒体为刺激受众,吸引热度,刻意塑造两性对立的话题。不顾事件受害者所受到的伤害与影响,刻意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来抹黑女性形象。这些都反映出了当前部分媒体工作者道德意识的淡薄和法律素养的缺失。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畔论坛“iPad门事件”为例,具体分析、探讨当前自媒体环境下对于女性形象的污名化,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媒体应该如何客观塑造两性形象。【关键词】:性别平等;新闻伦理;道德规范【Abstract】:In the current media environment, some media deliberately create the topic of gender opposition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audience and attract heat. In disregard of the injury and influence of the victims, they deliberately spread tales, reversed black and white, to smear the image of women. All these reflect the weak moral awareness and lack of legal literacy of some media workers. This paper takes the "iPad Gate Event" of Qing shui Riverside Forum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s an example, specifical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stigmatization of female images under the current "We Media" environment, and on this basis, considers how media should objectively shape male and female images.【Key words】:Gender equality; News ethics; Code of ethics【案例简介】:3月12日,自称拾取者的网友“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发布长文解释称,自己是一名大一男生,看到iPad Pro内语言设置为英文判断失主可能是留学生,故发布了双语失物招领,只是出于热心,没想到因此遭遇了“网暴”。3月12日,此事被投稿至微博,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关注到这一事件。据“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自述,他是一名男生,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3月11日早上8点,他在教室座位抽屉里捡到一个绿色皮套12.9英寸的iPad Pro 2020和一支Apple Pencil。当时,他发现iPad设置为全英文,且消息提醒没有QQ、微信,而是Youtube和Economist这些英语应用,因此判断失主可能是经管学院的外国留学生。基于这一推测,他发布了中英文失物招领,并在捡到iPad的座位留下了纸条,写上了自己的电话和QQ号。考虑到留学生可能看不到校内论坛的失物招领板块,他还在多个平台转发,几个小时后成功联系上了失主。但他没想到,11日中午,他收到一个QQ小号的好友申请,对方直接对其进行私信辱骂。于是11日14时,“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在QQ空间发布了一篇文章解释整个事件,而从当晚开始,他开始受到更多人的私信骚扰。半夜,他在朋友的提示下登录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畔论坛,“在那里看到了让我非常崩溃的一幕,整个论坛几乎是清一色的支持那个攻击我的小号,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我。”难以入眠的“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凌晨决定写下文章,“揭露一些人的网络暴行”。他解释称,自己高考英语146分,使用英文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双语留言非常自然,他对此事的处理并非是“对外国人的特殊照顾”“多管闲事”。他补充道,这是他第一次捡到东西,何况iPad Pro对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产,热心的他不想冷漠对待,“希望举手之劳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一点点,为他人创造哪怕只是一点点惊喜,因为这可以点亮别人的一天。”随后,他建议,学校应该加强对论坛的管理,比如对发帖的审核,有必要封停一些违规账号。他称,目前论坛“到处都充斥着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各种攻击性言论,冲天的怨气,”并直言,“今天受害者是我,但我不希望明天会有新的受害者。”文后,“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附上了自己截图的校内论坛留言。其中,有论坛用户将其举动称为“舔狗行为”,并猜测其是为了秀英语并趁机结交外国朋友。甚至有人主观认定捡到ipad的同学是个女生,并讨论其失物招领的内容是否呈现出“媚态”更有甚者,批判拾取者展示出了“某些中国人的劣根性”。当该事件引发的争议持续发酵后,有人质疑当事人两度在空间发文且批评论坛风气的言论,有煽动舆论攻击学校论坛之嫌,并指出该男生曾“删除论坛站长评论”还“拒绝加好友”。对此,当事人第三次发文称,他理解并支持学校论坛的正常运行,论坛上某些言论有失偏颇并不代表论坛本身有问题。同时,他否认自己曾“删除站长评论一事”和“拒绝加好友”,“而是因为学生工作的原因没有看到”。“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称,希望发表“不当言论”的论坛用户不要再做此类事情,也希望大家宽以待人,不要进行人身攻击。【配图】:图片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562984/answer/1777843338【案例来源】:观察者网:就因为失物招领是中英双语,电子科大一男生遭“网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190392918445522&wfr=spider&for=pc腾讯网:大学生写中英双语失物启示被骂崇洋媚外,当事人发布长文解释https://xw.qq.com/cmsid/20210314A03OWH00?ivk_sa=1023197a搜狐网:大学生捡到iPad写“双语失物招领”,却被网友喷成“洋人舔狗”!https://www.sohu.com/a/455855238_463965海峡都市报:电子科大男生因用中英双语写失物招领,被指崇洋媚外遭"网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198754503339003&wfr=spider&for=pc【案例分析】:一、案例问题成因(一)女性形象的敏感性和话题度无论是从传统的传媒视角,还是从现代的传媒视角来看,女性的形象一向要比男性的形象更加敏感。因为牵扯到女性的负面报道,就离不开涉性报道,这无疑踩在了人们的关注点上。对于女性形象的污名化,近年来和女权的兴起也有密切的关系,部分过激女权对于与女性相关报道的反击导致不良的群众观感,从而加剧了媒介对于现代女性的污名化。一牵扯到女性的话题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热度和关注度,因而许多无良媒体纷纷加入了污名化女性的行动。(二)我国男性的话语权逐渐降低随着近代以来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男性话语权开始受到威胁。传统的对于男女地位的观点已经不能与现实状况相匹配,男性话语权的逐渐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两性对立,促进了性别社会地位的分化。一部分男性因为自身社会地位的降低和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而感到不安,从而开始对女性持恶意观念。一部分女性因为自身社会地位的上升开始看低部分男性,发表性别歧视言论。(三)国民对于外国民族和文化的自身抗拒自近代西方文化入侵以来,我国民众对于外国民族和文化的态度就是纠结的。虽然主流观点认为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也存在部分对于外国民族和文化持偏激观点的人。无论是全盘否定还是全盘认可都是不可取的态度和行为,在本次事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过激的民族意识对于外来文化的排斥和否定。二、案例利弊得失(一)抹黑女性形象的传播行为遭到驳斥与之前几次污名化女性形象的事件不同的是,在本次事件中,受众敏锐的抓住了事件真正的重点,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后,人们集中对本次事件中针对女性群体的污蔑进行了反击和思考。这也意味着男女平权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女性群体在公众舆论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并且开始进行深刻的驳斥。这样的行为也对之后可能发生的针对女性化的污名事件起到了警示作用。(二)增进社会关于性别对立的反思当今有一部分媒体非常喜欢营造性别对立的话题,挑起性别对立的争端,从而为自己制造热度,提升点击量。这无疑是非常没有职业道德行为。受众在一次次成为被利用的热度工具之后,也开始了进化。经过本次事件以及本次事件之后的社会反响,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上对于性别对立的思考越来越多,人们普遍开始独立思考。(三)促进新媒介时代对于两性形象的全新塑造传统观点里,女性的形象往往是贤良淑德,男性形象通常是独当一面。这样传统的对于两性形象塑造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显然已经跟不上两性形象的时代更新。在本次事件中,男大学生因为字迹整齐美观,用语注重细节而被误认为女生,因而产生了一系列误会。其所造成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媒体时代对于两性形象的全新塑造,加速了传统观念的瓦解。三、自身启示与体会本次事件中全球右转的经济根源已经有很多专业人士几年来连篇累牍地分析过了,简单来说就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速上不去,蛋糕不够分,贫富分化无法通过做大蛋糕缓解,人们开始寻求保守生存策略,转而更专注于现有蛋糕的分配,针对有可能分走蛋糕的各种因素发难。首当其冲的是生活中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比如近在身边的异族与异性。当内卷、996成为流行词,就意味着蛋糕已经非常紧张,卷在其中的人对于任何可能造成竞争劣势的因素非常敏感。过去对于女性群体和外国学生被视为合理范围的礼让和优惠都变得难以容忍。家庭中的两性及两性背后双方家族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分配也变得敏感起来。在这种对蛋糕的焦虑中,人们在方方面面会越来越顾不上各种基于科学精神、发展策略、道义诉求和平权需要的理念,转而推崇一切短期看似对自己有利的主张。舆论场去策略化、去科学化、去道义化言论兴起是正在发生且将继续发展的现实。大变局之下,中国一直在努力寻求软着陆,但是软着陆不等于不着陆。如果说过去五年来,社会矛盾、竞争烈度都有明显升高,估计许多人会有同感。大胆猜测,未来5年到10年这种矛盾会变得比今天更尖锐,冲突也会更复杂。如果无法扭转这种趋势,反女权和排外都只是序曲罢了。因为这两股思潮就算充分爆发,既不能做大蛋糕,也释放不出多少可分配蛋糕来。下一步人群就会把矛头指向更远的目标,会提出更激进的诉求,采取更激进的行动。反女权可能演化成封建女德的复兴,排外可能演化成种族主义。根据有争议的马蹄铁理论,各种极端主张甚至会同时出现在极左和极右诉求里。不能认为历史不会倒车,历史上已经有无数例子证明钟摆一旦开始回摆,不荡到另一边的高点不会停下。如果说为什么我们没有选择和某些流行的右翼主张站到一起,也不过是因为我们察觉到了这些今天被精心包装得看似合理的主张,只不过是一个令人忧心和警惕的历史过程的初期形态罢了。是因为我们看到,隐藏在对女权主张负面案例铺天盖地的挖掘和批判中的现实是,对男权主张的负面效应的挖掘和批判已在舆论场被动化及不成比例。这次事件,只不过是暗藏在被网上大量“合理论述”掩护之下的右翼思潮隐约暴露了一次獠牙和利爪。任何聪明人都需要为它完全除掉掩饰的一天做好准备。上世纪70年代穿着短裤梳着时髦卷发的伊朗女大学生和伊斯兰革命势力联手走上街头的时候想到过今天的生活吗?今天在网上喜欢跟着附和一些反女权思潮的右翼女性,未必不会有被反噬和后悔的那一天。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人,我们应该在当前锋芒毕露的性别问题上少做文章,多做实事。不要为了kpi而牺牲职业道德,一味的引起性别对立无论对于媒体人还是对于受众来说,都是一种零和游戏。人的矛盾与冲突还是要真正接触才能化解。无论这些报道刻意在引导什么,喜欢与讨厌,仇恨与同情,如果不相见不接触,永远都会是固化如初的。初心不改是好事,顽固不化不是。是闭关锁国导致我们落后,也是开放让我们强大。不管哪一个时代都是如此。闭塞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强硬地认为某一方的一切都是错的。觉得自己懂得多,甚至已经懂到了可以无视他人意见的地步。但你都没有见过每个人,为什么要认为他们都是错的,都是你的敌人?四、案例对策建议(一)加强监督管理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始终要以平台为载体。网络传播平台可以配合相关监管部门自行建立相应的监管系统,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工监测,同时对内容进行分类,加大对于敏感言论的的监管力度。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过滤有关性别污名化的敏感内容,迅速处理容易引起争论的不良内容。一旦发现有违伦理、法律的行为,有刻意塑造性别对立来引导舆论的行为都要严惩不贷。(二)提高媒介素养网络用户要不断摆脱“单向度的人”的束缚,提高质疑批判的能力,面对刻意抹黑女性形象,塑造性别对立的行为要勇于提出不同意见,勇于监督举报。网络舆论平台可以成为日常休闲娱乐,交流个人观点的区域,但是不能成为败坏社会公序良俗,引发社会矛盾,提倡错误风气的地方。提高媒介素养是一件耗时长久,但必须重视的事情。(三)控制舆论导向作为媒体人,我们要利用传播工具来引导正确的社会风气,积极塑造性别平等的观念。在客观事实没有调查清楚的时候,我们要耐住性子,不能为了热度而牺牲职业道德。传播是控制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我们要确保社会事件的价值导向是正面的、积极的,而不是有碍社会公序良俗,破坏社会和谐氛围的。五、相似案例比较同样,2020年8月初发生的“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事件”也是制造虚假新闻对女性污名化的事件。2020年7月7日,吴女士如常在所住小区门口的快递站取快递,站在门口稍微等了一会便离开。而在一个月后的凌晨,吴女士从朋友那第一次看到在网上疯传的关于“她”的偷拍视频以及聊天截图。在网上的视频及聊天截图里,吴女士变成了独自在家带小孩的“小富婆”,是两次主动勾引快递小哥偷情的“风骚少妇”。这个故事在网络上被冠以不同标题,如“女子出轨快递员”,“这是谁的老婆!你的头已经绿油油啦!”,以及“寂寞难耐的少妇,趁取快递的机会,与快递员偷情”。在7月7日当天,快递点隔壁超市的老板郎某某在偷拍吴女士后,与朋友何某某分别用自己的小号,虚构了“视频中已婚少妇”以及“拍摄视频的快递小哥”之间的对话,并且将捏造的聊天记录附上视频(吴女士的面部完全无遮掩)发到百余人的“车友群”微信群,经转发造成大量传播。8月7日吴女士得知消息时,从吴女士小区业主,到其领导、同事、朋友都已经在对该事议论纷纷,甚至还有国外网友发消息来辱骂她。于是在8月13日,警方发布通报,两位嫌疑人郎某某与何某某因诽谤他人被行政拘留9日。同时,吴女士被原公司劝退,试着投简历、找工作却一直遭到拒绝。郎某某和何某某尽管发布道歉视频,但就具体和解内容一直无法和吴女士达成一致。10月26日,吴女士向余杭区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判处郎某某及何某某。12月10日,吴女士通过微博发声,称事发后被诊断为抑郁状态。12月11日,吴女士向余杭区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状以及证据材料。12月14日,余杭区法院正式立案受理此案件。(一)相同之处这两起事件都出现了反转现象,都属于典型的“后真相”时代的新闻报道。两起事件都受高涨的网民情绪影响,舆论先是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但是随着事实真相的逐渐揭露,舆论也呈现反转态势。媒体都选择了片段信息进行新闻报道,误导了受众。最后,这两起新闻事件最终都还原了事实真相。(二)不同之处杭州女子事件的主体是对客观存在的女性形象本身的污蔑和捏造,但是电子科技大学失物招领事件的主体是人为捏造出的虚假女性形象,并针对该虚假女性形象进行污蔑。两者的主体不同,造成的社会影响也不同,前者影响范围更广,事件性质更恶劣。【参考文献】:[1]陈毓璇 黄敏 央吉曲珍 焦艺灵 张箬青 周思琪 李莎 岳宇 黄绍赟.浅谈女性“污名化”现象——以“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事件为例[2]周蕊.传播学视角下女性群体形象污名化研究[3]丁小桐.新媒体新闻报道中女性群体媒介形象研究——以“百度新闻”为例[4]万珺.微博语境中“女权主义”污名化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正常事件集豆瓣评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