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己可以拍电影吗 电影拍摄的流程与技巧?

2019.9.20-9.22 记微电影拍摄这个周去北京参加706青年空间的主题活动——微电影工作坊,严格来说这是我第一次拍摄微电影,十四位朋友,大家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都有不同的工作,但这个周末,却只为拍摄短片聚在一起,为一个主题不断尝试,48个小时的配合与努力, 虽有疲惫,但更多的是喜悦和充实。非官方剧照(一) 前言部分我很喜欢表演课,但只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过台词课,并不了解系统的拍摄流程,所以这一次来参加微电影拍摄的主要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个电影片段从无到有的构建过程;其次,看过那么多的剧情花絮,当然也想体验一下“剧组生活”,了解拍摄过程中演员与工作人员的互动,了解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了解怎么配合才能呈现最佳的观感。(二) 拍摄过程-前期准备团队合作可以尽快的让拘谨的氛围融洽起来,刚见面的时候大家都是社会主义好青年,乖巧地围着长桌听导师讲解理论知识,其中穿插着拍摄技巧,而后便是角色分配,微调确定之后,便转移至拍摄地点,开始剧本完善以及分镜表制作。我逐步简要介绍一下分工情况:编剧:完善剧本,细化每一个镜头的情节导演、副导演:根据剧本,与编剧沟通制作分镜表,与摄影沟通细化每一个镜头的拍摄类型(如全景、中远景、特写镜头等)与拍摄方式(摇/甩/拉/跟/切镜头、变焦等),初步确定拍摄效果。导演在此四位主要角色:围读剧本,根据剧本片段理解角色人设,尝试塑造角色的工作状态,语言腔调,模拟角色在当时条件下可能的神情动作。当时的片段是四位陪审团就一个“孩子弑父”的案件进行争执,我们分别尝试了四川话版(搞笑类)、东北话/北京话/天津话版(中国本土化版本)、英伦译制腔(外国话剧版)等多种类型,最后确定为正常的国内法庭讨论状态,严肃而不过分活跃,尊重当时的氛围状态。台词讨论在凌晨三点落下帷幕,我们在拍摄场地打地铺,腿伸不直但依旧睡得死地度过了这个晚上。(三) 拍摄过程-中期拍摄第二天早上在导师的催促中醒来,我分明是直挺挺躺着睡的,结果不知道为啥靠着沙发醒来,背那叫一个酸,一睁眼,一个黑漆漆的人影在面前晃,原来是导演在地毯上压腿…结束完拉伸运动,导演、副导和摄影开始完善分镜表,其他四位演员开始对戏,一直到周六下午两地,正式进入拍摄阶段。摄影老师(左一)、灯光老师(中)、女二(右一)器械师(兼职花絮摄影制作、剧场环境清理):与灯光老师配合负责灯光调整,是否需要补光、柔化直射光等,拍戏NG十多次,但他们要一直举着光板,因为要随时调整角度,所以无法离开,光源附近非常热,感觉就像审讯室白炽灯笼罩着你,非常辛苦。化妆师和造型师是同一人,但因为后期人员变动以及道具不足,所以化妆演员自己完成,造型就没有怎么准备了,争取在新的剧组了解这两个角色。摄影老师和摄影助理摄影老师非常辛苦,因为团队成员精益求精,很多片段都力求达到自然状态,烘托当时的真实氛围,所以NG了很多次,整个过程演员可以轮流休息,但是摄影很难休息,他们在拍摄之前要调整镜头状态,拍摄开始后要不断尝试角度,碰上演员状态不到位要重来,加上拍摄器械很重,拍摄过程有很多动态镜头需要器械悬空,全部都是靠摄影老师臂力支撑,所以七八个镜头拍下来,摄影老师的肌肉在微微颤抖。摄影助理(白衣服小姐姐)和她的板摄影助理是个酷盖,如果说导演非常有黑社会头目的气息,那她一定是枭雄背后的女人,比演员更向演员,兼具港星王菲的气质,虽然她拿镜头的手抖得比摄影老师还厉害,但是一点也不影响她片场潇洒(逗比)。副导和剪辑老师在辛苦工作场记和剪辑师是同一人,她根据摄影的参数进行记录,为后期的多条素材剪辑做铺垫。剪辑过程中还要制作字幕,调色等,顺带玩一把我们一起来找茬(找穿帮镜头)。整个过程,每一个角色都在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不会因为某一个戏份的状态不到位表示不满,大家都是第一次尝试,以空杯形态理解和学习,在演员找不到状态时加以引导,在摄影疲惫时加以鼓励,在大家为一个又一个镜头努力时买水,定外卖,点下午茶。讨论剧本ing因为拍摄需要,我们把窗帘拉下了,全天都是人造光,没有自然光,所以根本感受不到天色的变化,就一直拍到了晚上凌晨,拍了十一个小时,8G的视频(其实不多),然后仿佛杀青般欢呼,我意外之下出演女主,妆比较重,迫不及待地洗了脸卸了妆准备吃饭,然后导演说还有最后一个镜头,托我的福大家可以早点休息然后明天补拍(everybody差点把我暴扣…)好奇明星怎么保养的,经常熬夜倒班拍摄化重妆,皮肤状态还能那么好!(四) 拍摄过程-后期补拍这个早晨,在导演带着摄影助理一起拉腿的序幕中打开。摄影老师“一镜到底”预备这是最后一个镜头,一个长镜头,也是摄影老师“一镜到底”的高光时刻,整个镜头属于俯拍状态,器械很重但是需要平稳悬空,还要非常小心工作人员悬空的手/衣服在光板照射下,在镜头中显示出重影,摄影老师站在桌子上,还需要担心脚步变换导致的杂音以及光线区别,因为转镜头难度较大,虽然对面有摄影助理帮忙,但交接镜头时依然有抖动的痕迹。副导多次建议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拍摄,但摄影坚持“一镜到底”,力求做出最自然的衔接。十秒左右的镜头,在长达三个小时的实验中,终于完美拍摄,呈现在视频的开场。(五) 成片放映-导师点评观看的过程就是一个复盘的过程,你可以在旁观者的角度看一看这个角色,对比曾经拿到剧本的时候,与目前已被塑造的状态做一个对比,这个过程中可以挖掘新思路,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哪里发力不足(或者用力过猛),只不过作为演员,我不太好意思看自己演的戏哈哈哈。成片放映阶段,导师分镜头讲解,加上脸大的我emm整个片段最关键的一句台词是“四十一秒”,所以我们的微电影名也叫《四十一秒》,时间不长,但拍摄下来大家都非常充实,在片场打闹交流,拍摄过程全身心投入,工作状态之后自然脱离。工作坊只有四十八个小时,但是正常的剧组工作状态可以量化,没有轻松的社会角色,但我们完全可以“苦中作乐”。剧组的猫主子应该留有姓名(超凶!)好啦,静待爆笑花絮和成片海报~
突出主体在任何拍摄中都非常重要,下面5个拍摄技巧,可以助你在拍摄中 主体从环境中脱颖而出,拍出电影感。一、利用明暗对比将明亮的主体叠在暗背景上,暗主体叠在明亮的背景上,这是电影摄影最重要的突出主体的手段,而且较多的处理方法是为画面设置不同亮度的区域。故事片《磨坊与十字架》故事片《磨坊与十字架》明亮的人物叠在暗背景上,或暗处的人物叠在明亮的背景上,都能够起到突出人物的作用。二、合理的运用景深浅景深有助于突出主体。电视剧《神探夏洛克》左列:在同一个镜头中,焦点改变时,观众关注的对象随之改变;右列:画面中处于焦点上的景物,就是导演引导观众去关注的景物上图是电视剧《神探夏洛克》(Sherlock,2010)中几个镜头的例子。在福尔摩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Cumberbatch 饰)和华生(马丁·弗里曼/Martin Freeman 饰)第一次见面时,福尔摩斯似乎只关心自己的试验,但实际上他已经对华生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这种暗示是通过一组镜头在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来回改变焦点而完成的。有些影片中,导演非常忌讳在镜头中改变焦点,因为改变焦点过于明显时,会让观众分心。这部电视剧中包含了很多心理分析成分,允许影像带有主观镜头的特点。同时,焦点总是以演员转头或对方有互动时作为改变的契机,也掩盖了人为的痕迹,如上图左列所示: 浅景深可以强化画面中导演希望观众看到的东西;如图右列所示:在一组模糊的人脸中,那张唯一清晰的脸是故事线索的关键;而地上的药瓶、哆哆嗦嗦的手警示观众——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在大景深的镜头中,影像没有明显的虚实变化,要突出主体比较难,从构图到用光都更加考验摄影师的功力。三、利用轮廓光故事片《晚安,好运》轮廓光使主体与背景相区别左列:故事片《晚安,好运》在和演播室有关的场景中大量使用轮廓光,模拟 20 世纪 50 年代的影视光效;右列:摄影师达吕斯·康第在影片中对轮廓光的控制很严格,边际很窄,明暗适度,不易被观众所察觉。故事片《晚安,好运》(Good night, and Good Luck,2005)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 CBS 广播公司内部。该片用黑白影像再现半个世纪前的历史,并以那个时代的光效作为照明的参考,如图左列。与经典好莱坞不同的是,在这部影片中,轮廓光的使用更加尊重照明的自然属性,比如当一个人处于顺光时,就不会为他施加轮廓光。该片使用轮廓光最多、最强的场景是演播室,无论从剧情上还是环境上考虑都合情合理。彩色影像更容易区分不同的景物,不一定需要轮廓光。一些影片考虑到光效的合理性而不使用轮廓光,也有不少小制作为了省钱、省时、省事而忽略轮廓光。但是,在一些影像精致的影片中,轮廓光的作用仍然很重要。比如,摄影师达吕斯·康第经常在影片中使用轮廓光,而且会很小心地控制它的强度和宽窄,让轮廓光始终处于似有似无的状态(图右列)。四、利用色彩对比彩色影像中,色对比也能将一些物体从其他物体中区分出来,如下图。但是总体上来说,亮度对比在电影影像中的重要性要超过单纯的色对比。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很多理论家在颜色的象征意义方面都会列举《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的例子,黑白影像中一个醒目的红衣女孩,如图所示。该片完全是黑白影像,只有片头片尾使用了彩色画面。女孩的镜头在影片中是一个例外,和整部影片的影像风格有冲突。不过,这正是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有目的的制作。他希望用影像来表现种族灭绝的屠杀中的异样人生。画面中孩子的红衣服饱和度不高,是黑白片着色效果,而且小孩在一些画面中也很小,有时只是一个远景,但她确实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一开始,小女孩逃离了被押解的犹太人群,在一所空房子的床底下藏了起来。当杀戮使纳粹已经无法处理大量尸体时,那些已经掩埋的尸体又被挖出来火化。在搬运尸体的手推车上,观众再次看到了红色的衣服!女孩并没有逃过法西斯的屠刀。实际上,这是影片中一段无法用黑白影像叙事的插曲。五、利用运动这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我保护机制。电影画面里,如果静止的物体中有一个物体在运动,我们的注意力马上会被它所吸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己可以拍电影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