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贵与麦克风便宜和贵的区别的,有什么区别?

简单讲一下,助听器的档次其实本质上是对“接近真耳听力”的一个分级。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佩戴助听器的需求。1、基本需求:放大声音
听力下降,所以小声音要放大才能听见。助听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放大。可以对应几百块到一两千的助听器。但是,这个水平的助听器是所有声音都放大,包括噪声。但人的听力,不同频率损失程度不同。2、基本需求:放大的声音适合自己
引入了通道数的概念(不同厂商对通道数的技术方向不同,单个品牌通道数越多越好),根据不同频率的不同损失设置不同的补偿量。通道数越多,声音越细致,当然也就越贵。一般来说8通道的足够满足基础需求,大概是5000元左右,算入门级助听器。综上,1和2是助听器最基本的需求功能。3、升级需求:音质升级单个品牌,通道数越多,声音越细腻,也就越适合实际的听力损失,当然也就越贵。这个性能基本上是2007年-2014年期间助听器区分贵和便宜的主要数据。4、升级需求:有选择性的放大,不爱听的声音不放大(降噪)助听器放大的声音,并不全是我们需要的声音。因此,降噪是助听器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在2013年之后的助听器产品中,通道数并没有太多的变化,或者说已经有的技术足够了。降噪能力则成为了区分助听器档次的一个数据。越贵的助听器降噪能力越强。但助听器目前的降噪技术,和我们真耳的降噪还是有差距的。其核心就是——如何识别噪声。降噪太猛,生意没有层次感;降噪太差,噪声依旧。所以这时候的助听器出现了比如指向性、降噪程序等等功能,在一些明显噪声环境可以有效降噪,比如优先你面对人的说话声,马路这种有明显噪声的环境,突发大音量的抑制。可以说越贵的助听器,降噪能力越强。5、升级需求:打电话、看电视等等情况戴上助听器打电话,声音经过电话、助听器两次处理,失真已经比较严重,很难识别。因此,出现了中继设备或者助听器内置蓝牙,可以无线连接电话、电视,这样减少一次处理过程,提高识别率。越贵的助听器,这方面功能越好。6、升级需求:不同场景下的补偿智能变化这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技术方向,人在不同环境中对声音的放大和降噪需求是不同的。比如菜市场、音乐厅、开会、上课等等不同环境,无论是噪声还是有效的声源,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就出现了手动切换或者自动识别声音场景的一些功能。在今年上市的一些助听器,还增加了app和助听器连接后,用户可以微调等等功能。此外,还有防尘防水(全天候使用),外形优化,电源优化,儿童功能(电源指示灯等),材料优化等等功能,也是影响贵还是便宜的因素。总体上,越接近真实的耳朵越贵,但最贵的和我们的耳朵相比还是很弱,所以保护好耳朵。
这两天门店接待了一位女士,40岁左右,在大型商场工作,因工作压力和长时间的耳鸣导致听力的下降。最近一段时间,这位女士发现听力下降更明显了,对工作影响很大,往往想努力听清别人的讲话,却偏是听不清,心有余而“听”不足,导致到手的订单也飞了。所以想配个助听器。说完听力对工作的影响后,她随即问道最便宜的助听器多少钱?当工作人员解释选配助听器首先要看能不能解决患者的听力需求问题,而不是看价格时,陪同来的男士一口坚定地说:“不用说这么多,我以前是做音响的,都是电子产品,原理都是放大,便宜的就可以了,效果都一样。”助听器最初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放大,但真的是“便宜的就可以了,效果都一样”吗?事实上,助听器早已从最初的整体“放大”处理方式发展到了现在通过“芯片”做到“小声放大、大声压缩“的处理方式。作为从业20多年的助听器验配师今天就从事实出发,以实际案例说明“助听器的效果好坏,到底和价格有什么关系”。上述女士的听力报告图显示:女士的低频比较好,高频相对较差,从低频到高频的频率跨度也大,属于高频陡降型听力,这样的听力在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困扰就是能听到人说话,但是听不清楚,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声音多、噪声多、干扰大,那对于助听器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并不是任何一个助听器都可以满足需求的。那到底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助听器呢?1.助听器的价格档次不同,解决的需求不同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放大音量,但是不同档次的助听器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基础型的助听器主要解决安静环境中基本的日常交流;中档助听器能解决大部分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降噪功能也比基础款要好一些;高档助听器可以解决商务人士或者生活环境复杂的听损人士,可以精准降噪,准确地识别噪音放大言语声。所以我们选配助听器要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出发,弄明白“我需要助听器帮助我解决哪些问题,满足我的哪些需求”,验配师会根据您的需求验配适合的助听器。2.网购助听器便宜,却要听力健康付出昂贵代价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一条消息:楚天都市报3月12日A17健康版报道:《男子网购助听器竟买来“听力杀手”》。报道中的宋先生因为倔强的爷爷不愿意去医院检查耳朵,所以在网上给爷爷买了助听器,结果好心办坏事,爷爷戴得不舒服,差点造成听力的二次伤害。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不在少数,很多客户因为网购助听器便宜,就在网上购买,殊不知背后付出的昂贵代价。3.“便宜”的助听器无法满足不同环境下的聆听需求。有人觉得平常就在家,就和家人说说话,看看电视,听听广播,有空的时候和老同学一起聚会聊天,配一个便宜的助听器就可以了,从日常生活来讲,这个要求不高,很多人退休之后都是这样的生活,但从助听器聆听效果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要求不算低:在安静环境下家和家人一对一聊天,基础款的助听器可以解决;但看电视和多人聊天或朋友聚会,就需要中高端的助听器才能解决。就像手机一样,以前的手机只能接收短信和接打电话,满足人日常的需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手机不仅能接打电话,还能阻止骚扰电话,刷视频等等。但需要关注的一点是,有些听损朋友配了助听器之后回家看电视还是听不清楚,由于电视机和助听器两次失真的声音导致保真度降低,对于言语识别率不高的客户就需要借助蓝牙设备来实现收听电视,从而保证语言的清晰度;而聚会聊天的时候相对人比较多,环境杂音也多,这就对助听器的压缩放大和降噪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助听器能快速降噪,并且能识别言语声进行放大。4.助听器“不买贵的只买对的”。结合上面两个案例,我们不难得出在验配助听器时是买便宜的好,还是越贵越好呢?套用一句广告词“不买贵的只买对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首先,选配助听器要根据个人聆听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要考虑佩戴的舒适度,如果戴得不舒服,相信谁也不会坚持使用,就像宋爷爷一样,助听器买了却沦为了“抽屉助听器”,不仅损失了金钱不说,还有可能对听力造成二次伤害,得不偿失了。其次,我们对助听器要有合理的期望值。助听器是一个辅助“聆听”工具,戴上助听器之后的效果不可能像戴眼镜一样立竿见影,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高端助听器因为处理声音的速度快,降噪快,技术级别高,相对来说在复杂环境下,舒适度会更好一些,但是能否听得清楚,还需要根据患者听力下降的时间,听力下降的类型,言语识别率的多少来确定。最后我想再强调一下:听力损失是不可逆的,如果身边有人因为听力下降需要选配助听器,建议到专业的验配中心进行测听,体验和评估,了解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助听器,让自己更好地聆听世界的声音,而不是因价格原因退而求其次,让自己与外界的声音失之交臂,造成听力二次伤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麦克风便宜和贵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