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气怎么样气象手机决策登录介绍?

余勇: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气象局2011年10月新闻发布会,下面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专家: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王劲松、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国家气候中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首席专家陈峪。
今天新闻发布会主要的内容有五个方面。
第一,国庆节期间的天气趋势和气象服务的情况。
第二,重大天气事件的回顾。
第三,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
第四,中国气象局秋收气象服务安排。
第五,中国气象局抗旱减灾举措以及防护的建议。
下面有请陈振林先生发言。
2011-09-29 14:54:32
陈振林:
大家好,下面我先介绍国庆假日期间天气趋势预报。
国庆黄金周,北方大部分地区多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节日前期,淮河以南地区气温呈下降趋势,西南地区东部、华南沿海多降雨;节日后期,大部地区为晴到多云天气,气温回升,适宜人们外出活动。
1.北方大部地区天气晴好,适宜出行
预计“十一”黄金周期间,北方大部分地区多晴好天气,适宜公众出行,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大,需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但1日-3日,西北地区东部、黄淮西部、华北西南部有阵性降雨和小幅降温。
2.3日前江南、华南有降温降雨,需避雨防灾
预计10月1日-3日,淮河以南地区气温将持续下降,江淮西部、华南大部有小到中雨,其中华南西部及贵州南部有大到暴雨,须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4日后,上述大部分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回升,风力不大,适宜出行。
2011-09-29 15:15:38
陈振林:
3. 假日前期江南华南沿海有强风雨,需谨慎出行
9月29日-10月1日,受今年第17号台风“纳沙”影响,江南、华南、贵州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海南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华南沿海伴有7级左右大风。10月3日-4日,今年第19号热带风暴“尼克”将可能给我国华南沿海及其南部海域带来较大风雨天气。
在上述地区出行需关注天气变化,选择合理出行方式,做好房屋及高空设施等的加固工作,海上作业需注意及时回港避风。
4.假日后期四川盆地东部、长江中下游等地多雾,需注意行车安全
预计10月5日-7日,四川盆地东部、长江中下游、黄淮等地的部分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雾,驾车出行须减速慢行,合理调节安排生产生活。
特别提示:公众可登陆中国天气网(www.weather.com.cn)和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www.cnta.com)查看国家旅游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推出的《2011国庆游乐指南》专题,获取最新天气预报和旅游出行服务信息,合理调整生活和出行安排。
2011-09-29 15:18:46
陈振林:
下面回顾9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2011年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呈现西暖东冷的特点。
9月,全国平均气温16.6℃,较常年同期(16.1℃)偏高0.5℃。其中新疆大部、西藏大部、青海大部、四川大部、云南大部、贵州和广西西部的部分地区气温偏高1~2℃,局部地区偏高2~4℃;但河南、山东大部、湖北大部、河北和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内蒙古西部及安徽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部分地区偏低2~4℃。
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0.4毫米,较常年同期(63.9毫米)偏少5.5%。其中新疆大部、内蒙古大部、甘肃西部、青海北部、东北大部、江淮地区、江南北部、贵州、东南沿海及西藏东部的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3~5成,局部地区偏少8成以上;而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中部和南部、青海西南部、黄淮北部、新疆西部局部、西藏西北部局部和云南南部等地降水量偏多3~5成,局部偏多1~2倍。
2011-09-29 15:19:03
主持人:
针对这样的天气特征,9月内有几次重大天气事件,大家的印象也很深刻。首先就是“纳沙”,成今年以来登陆我国最强台风,一路奔过来,最近刚才已经于14时30分在海南文昌市沿海登陆,最大风力14级,属于强台风的标准,是今年以来登陆的最强台风。中央气象台29日9时已发布台风红色预警。
“纳沙”具有强度强、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危害大等特点:
强度强。“纳沙”于9月26日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近海加强为强台风,27日受吕宋岛地形影响减弱为台风,29日再次加强为强台风,登陆时强度预计仍为强台风,将是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路径稳定,移动速度快。“纳沙”形成以后,一直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稳定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路径稳定,移动速度快,超过南海台风每小时15公里的平均移动速度。由于移动速度快,强风的影响可能更大。
2011-09-29 15:19:41
陈振林:
与冷空气结合,影响范围广。受“纳沙”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造成风雨影响范围广。巴士海峡、台湾东南部海面、南海、台湾海峡、福建沿海、广东沿海、海南沿海、琼州海峡、北部湾、广西沿海将先后有大风影响,强降雨将波及海南、广东南部、广西南部及江南地区东部和南部。
风雨潮三碰头,危害大。9月29日前后,正是天文大潮汛期,“纳沙”影响期间将出现风、雨、潮三碰头,加之时值汛末,海南等地一些水库水位较高,可能产生较大危害。
“纳沙”未来的路径和强度与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和9615号强台风“莎莉”相似,可能致灾严重。“黑格比”曾造成广东阳江至海陵岛大堤严重损坏;强台风“莎莉”给广东湛江造成严重破坏。两个台风均导致了人员伤亡和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29日8时-11时,“纳沙”已导致广东中山、江门、揭阳,海南文昌、琼中等地出现30~50毫米降雨;广东西部沿海、海南东北部出现8级以上阵风,广东茂名局地风力达12级。
受“纳沙”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预计9月29日至30日,南海大部、广东沿海及珠江口、海南沿海、琼州海峡、广西沿海、北部湾将有7~9级大风,部分海域或地区的风力有10~11级,“纳沙”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或地区的风力有12~14级,阵风可达15~17级;9月29日至10月2日,江南大部、华南和西南地区东部一般有25毫米以上的降水,其中广东大部、海南大部、广西中南部、贵州南部和云南东部有大到暴雨,降雨量有40~190毫米,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降雨量有100~200毫米,广东雷州半岛西南部、海南西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有特大暴雨,降雨量可达250~400毫米。
2011-09-29 15:20:43
陈振林:
另外一个极端天气是秋汛。川陕鄂等省发生严重秋汛。
9月上中旬,常年华西秋雨 区的北部地区(陕西、甘肃东部和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等地)及黄淮、华北西南部地区出现明显秋雨天气。此次秋雨天气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气温偏低显著等特点。
降雨强度大。9月1日-22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地区南部、黄淮大部及四川东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降水量一般有100毫米以上,其中陕西中部和南部、河南西部、山西西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等地达200~300毫米,局地超过3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地区降水量普遍偏多5成至2倍,其中陕西中部和南部、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等地偏多2倍以上。其中陕西秋雨异常明显,降雨量大、雨日多:5日-7日、11日、13日-14日和17日-18日出现4次暴雨天气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219.9毫米,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是常年同期均值的3倍。
持续时间长。9月1日-22日,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北部、河南、山东西部、山西南部、湖北西部等地降水日数普遍在11~15天,其中甘肃、陕西、四川的局部地区超过15天。四川天全、河南郏县、湖北丹江口等地连续降水日数达15天,山东平阴(9天)、河南上蔡(15天)等6站连续降水日数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2011-09-29 15:21:09
陈振林:
气温偏低明显。9月1日-22日,受频繁降雨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以上,其中河南大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偏低2~4℃。河南全省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
此次明显秋雨天气,极大改善了土壤墒情,充分满足大秋作物生育后期水分需求,同时对补给地下水、水库蓄水也十分有利,使得土壤底墒充足,有利于小麦足墒播种和冬前生长。但持续强降雨也导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秋汛。川渝陕鄂豫等省(市)40余条河流发生了超警戒以上洪水,其中长江上游渠江干支流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的特大洪水;四川、陕西、河南、重庆、湖北、山东、山西等省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涝及次生地质灾害,其中陕西西安市灞桥区出现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持续秋雨天气也对秋收作物和备耕秋播带来不利影响。
2011-09-29 15:21:46
陈振林:
9月内西南地区干旱持续发展,影响较大。6月下旬开始,西南地区干旱露头并持续发展。与常年同期相比,西南旱区总体降水仍偏少,除云南中南部地区降水偏多3~8成外,贵州大部、重庆南部、四川东南部和西南部、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偏少3~8成。9月以来,尽管云南和四川等地出现降水,对缓和部分地区的旱情有利,但旱区大部雨量不大,其中贵州大部、四川东南部及湖南中北部等地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比常年同期偏少5~8成。由于前期累积降水量严重偏少、干旱时间长,造成西南部分地区溪河断流、库塘干涸,目前西南旱区干旱缺水状况依然未得到根本改善。据监测显示,目前贵州大部、重庆西南部、云南东部、四川南部、广西西北部等地仍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旱。其中,贵州达到重旱以上县(市)仍维持在75%以上,此次干旱对贵州的影响已超过2009年夏季至2010年春季持续干旱带来的危害。
2011-09-29 15:22:03
陈振林:
冷空气导致部分地区出现霜冻和寒露风。9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前期,一次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地区,中东部地区降温幅度普遍在7℃以上,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大部以及贵州大部、广西北部等地降温幅度达10~16℃。受其影响,9月17日-19日,我国北方的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黑河、松嫩平原,吉林白城、白山、通化等地相继出现霜冻;9月18日-22日,我国南方的江汉、江南和华南北部晚稻区先后出现寒露风天气。
2011-09-29 15:22:18
陈振林:
冀滇甘青等地遭受风雹灾害。据不完全统计,9月全国共有云南、青海、四川、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广西、江苏、贵州、山东、江西、新疆等16个省(自治区)相继发生风雹、雷电灾害,其中河北、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局地受灾较重。
2011-09-29 15:23:01
陈振林:
9月国外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1.暴雨、洪水、泥石流
7月底至9月23日,泰国发生洪灾,共造成136人死亡,190万人受灾。8月中旬至9月24日,巴基斯坦南部发生洪灾,造成至少369人死亡,820万人受灾。8月底至9月初,尼日利亚西南部发生洪灾,造成至少103人死亡。9月5日-12日,印度东部发生洪灾,造成18人死亡,约10万人无家可归。7日-10日,巴西南部遭受暴雨袭击,发生洪灾,造成至少2人死亡,80多万人无家可归。7日-8日,美国东北部受热带风暴“李”影响,引发洪灾,造成至少7人死亡。8日,印度西北部遭受暴雨袭击,导致严重内涝,造成至少1人死亡和部分航班延误。11日,德国西部遭暴雨袭击,引发山体滑坡,造成11人受伤。17日,尼泊尔遭暴雨袭击,引发泥石流,造成至少7人死亡。20日,危地马拉遭强降雨与强震袭击,引发泥石流,造成3人死亡,12人失踪。23日,菲律宾南部发生洪灾,造成至少1.67万户家庭受影响。
2011-09-29 15:23:14
陈振林:
2.热带风暴
9月3日-10日,日本西部遭受今年第12号强台风“塔拉斯”袭击,造成62人死亡,46人失踪。20日-22日,日本遭受第15号强台风“洛克”袭击,造成12人死亡,4人失踪。11日,墨西哥东部沿海遭受热带风暴“纳特”袭击,造成3人死亡。12日,英国和爱尔兰遭受热带风暴“卡蒂娅”袭击,造成至少1人死亡。
3.高温
9月15日,韩国出现反常高温,造成大面积断电。
4.干旱
9月,美国南部地区持续干旱,造成农业损失达80亿美元。其中德克萨斯州山火肆虐,烧毁6万多公顷山林,并造成2人死亡。
2011-09-29 15:24:06
陈振林:
下面通报9月农业气象条件和影响。9月,我国相继出现了华西秋雨、霜冻、寒露风、干旱等一系列农业气象灾害,给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
东北地区大部光热条件较好,初霜冻对作物灌浆影响有限。东北大部地区光照充足,气温正常略偏低,初霜冻出现时间接近常年,利于一季稻、春玉米、大豆等作物灌浆成熟和收晒。尽管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中东部9月17日-20日出现低温霜冻,但大部地区作物已基本成熟,霜冻仅对贪青晚熟地块的作物籽粒灌浆有一定不利影响。
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大部、江汉西部上中旬持续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秋收作物灌浆成熟和收晒。9月上中旬,上述各地出现持续阴雨天气,阴雨日数达12~18天;大部地区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40~80小时。持续阴雨寡照对玉米、大豆等作物灌浆成熟、棉花裂铃吐絮不利,部分地区作物出现贪青晚熟现象,生育期推迟;玉米出现霉烂或长芽,棉花出现黄桃、烂桃现象,品质降低;土壤过湿和田间积水不利适时秋播。9月下旬,上述地区天气明显好转,利于秋收作物灌浆成熟。9月,新疆大部地区多晴好天气,利于棉花裂铃吐絮和玉米灌浆成熟。
2011-09-29 15:24:22
陈振林:
下面简单回顾气象部门在防汛抗旱中的气象服务工作。
今年6月以来,西南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少,我国贵州、云南、广西、重庆和四川等地干旱持续发展;进入9月以后,强降雨、霜冻、寒露风、台风等多种气象灾害又相继袭击我国,导致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大抗旱和防灾救灾工作力度,把灾害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针对严峻的气象灾害防御形势,气象部门全力开展抗旱减灾气象服务,加强监测预报及预警信息发布,采取各种举措积极应对。
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8月以来,中国气象局领导两次奔赴旱情严重的贵州,了解当地旱情发展,深入一线指导抗旱气象服务工作。9月14日,中国气象局印发《关于做好西南旱区抗旱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家和地方相关气象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旱情监测预测,全力做好抗旱气象服务工作。9月21日,矫梅燕副局长在全国早间天气会商会后传达了温家宝总理关于近期防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要求做好华西秋雨、西南旱区、海南强降水、江南北部寒露风、东北粮食主产区的气象预报、监测、影响评估和服务工作。受灾地区气象部门也多次下发通知和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抗旱减灾气象服务工作,并派出由分管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实地调研灾情,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旱情较重的贵州省已启动干旱气象服务Ⅰ级应急响应;遭受强降雨袭击的川陕鄂等省也启动了暴雨Ⅳ级应急响应,并紧跟天气形势提升应急响应级别;为应对今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中国气象局及广东、广西、海南省气象局均启动台风Ⅱ级应急响应,紧跟天气形势提升应急响应级别,并由中国气象局领导带领工作组赶赴海南一线指导防台气象服务工作。
2011-09-29 15:24:58
陈振林:
加强监测预警和趋势研判,做好决策和公众气象服务。针对西南旱情,中国气象局积极开展干旱气象监测、干旱卫星遥感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业务服务工作,加密制作气象干旱监测产品。每日发布《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快报》,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和《两办刊物信息》,为各级政府部署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国家和地方气象部门不仅每日天气会商高度关注灾害影响区域的天气形势,还组织由农业、水利、林业、民政、烟草等部门和有关单位参加的专题会商,共同做好西南旱区天气气候形势及影响的分析研判。同时,结合现代气候业务平台建设成果,发挥干旱预警预测系统的业务能力,做好干旱影响评估。同时,气象部门加强了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尤其是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并高度关注降雨等天气过程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贵州省气象部门紧跟旱情为省级党政及部门决策人员发送预警信息5万多人次,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多种媒体发布高温、干旱预警信息,其中发布手机短信息5300多万次;针对9月16日-19日出现的大范围强降雨天气,陕西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及时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报送各类决策气象服务材料500余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各类气象预报预警、气象实况监测信息3万多条,电子显示屏3678屏次,发送气象预警短信303余万条,12121气象声讯电话累计拨打量达到337395人次。
与涉农部门联手,保障秋收秋种生产。2010年起,中国气象局专门下发通知将秋收秋种气象服务由临时性年度任务转变为常规性年度任务。2011年9月13日,全国秋收秋种气象服务正式启动。国家气象中心根据农业部每周反馈的农情调度信息,制作更加精细化的农用天气预报产品,提供给决策部门,并反馈给生产管理部门和广大农民朋友,形成行之有效的联动机制。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每周两次播出秋收秋种农用天气预报,中国兴农网推出了《聚焦秋收秋种 夺取秋粮丰收》系列专题,指导农民科学生产,夺取秋粮丰收。国家和西南旱区气象部门多次组织农业气象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伏旱严重地区,开展农业生产田间调查。旱区气象部门纷纷开展秋收秋种专题气象服务,结合旱区农业气象条件变化开展动态监测及滚动服务,及时向涉农部门发送服务材料,提出农业生产关注重点与建议。据统计,9月以来,国家气象中心共制作发布《全国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5期,各省级业务服务单位制作发布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总计110余期。
2011-09-29 15:39:51
陈振林:
把握时机,适时开展抗旱人工增雨作业。气象部门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加强旱区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及预报,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011年6月至9月26日,贵州、云南、广西、重庆和四川五省气象部门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0393次。其中飞机作业47架次,作业时间约107小时;地面作业10346次,共发射增雨火箭17665枚、炮弹165885发,燃烧烟条46根,增加了部分地区的降水,在抗旱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1-09-29 15:40:11
陈振林:
十月马上就要到了,对未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关注与展望。
(一)气象服务提示
密切关注秋雨秋汛,防御地质灾害。目前,西北地区东部、黄淮等地降水量偏多,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暴雨洪涝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0月上述地区仍需注意秋雨的持续影响,重点做好局部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防御工作。
西南气象干旱区继续做好抗旱和防火工作。9月,黔川滇渝桂湘等地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部地区出现特旱。10月上述地区的部分地区气象干旱仍有可能持续或发展,各地应继续做好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关注冷空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入10月,冷空气活动将逐渐增多、增强,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御强降温天气对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北方地区要注意防御初霜冻危害;华南双季稻种植区需注意防范寒露风灾害以减少损失。
南方做好防范热带气旋的准备。10月仍是热带气旋活动季节,东南沿海地区要继续做好防台工作,尽量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1-09-29 15:40:54
陈振林:
(二)农业生产建议
10月份是全国秋收秋种以及南方晚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段,各地要根据天气气候条件,确保秋收秋种的顺利进行。
应适时收晾秋收作物。全国秋收作物已进入大面积成熟收获期,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抢晴收晒,对贪青晚熟的作物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灌浆成熟。
北方冬小麦须加强田间管理。北方冬小麦将进入大面积播种阶段,各地要及时腾茬、整地,施足底肥,适时播种,提高播种和出苗质量。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土壤过湿的地区要注意及时散墒,确保冬小麦适时播种。
江南和华南应加强晚稻后期管理。对处于抽穗扬花阶段的晚稻田要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减轻寒露风影响。沿海地区应注意防御热带气旋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长江流域油菜产区要注意趁墒播种。长江流域油菜产区须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油菜幼苗生长。
2011-09-29 15:42:23
余勇:
感谢媒体们对台风“纳沙”进行的及时有效地报道。刚才陈司长讲了,强台风“纳沙”是今年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虽然已经登陆,但会继续对海南、广东、广西等地造成影响,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够继续关注我们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有关台风最新消息,及时传播气象服务信息,让公众继续了解台风“纳沙”最新动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欢迎大家提问!
2011-09-29 15:44:27
记者:
请问王劲松主任,我们知道今晚“天宫一号”将发射,气象部门之前做了哪些保障服务?今晚酒泉的天气情况如何?尤其是空间天气情况如何?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后的日子里,气象部门还会进行哪些气象服务?谢谢。
2011-09-29 15:46:57
王劲松:
在“天宫一号”发射之前,气象部门做了周密的安排和充分的准备。传统的定位和大家不太熟悉的空间定位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地面工作大家都很熟悉,气象部门进行严密地监测,用最新的预报手段为“天宫一号”的发射去进行判断,大家看到有关的新闻,就是气象保障已经为“天宫一号”发射时间的选择,做出了贡献。
今天酒泉天气情况十分晴好,空间天气本身也是非常平静的,上周的时候有一个新的活动区,连续爆发了很多次太阳活动,引起了一些磁场的扰动,从27号到今天,活动区比较平静,不稳定的结构已经消失,在未来几天空间会很平静。“天空一号”是低轨道,因此,在空间天气变化的时候,高空大气的密度会影响低轨道的保持和姿态。这方面气象部门做了周密的部署,主要从四个方面保障未来的运行。第一,高层大气的监视预报。第二,影响电波传播,对航天的测控系统,电离层的天气预报。第三,关注空间碎片,轨道碎片不是特别多,但也是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第四,空间的辐射环境。因为在辐射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或使航天器穿越会受到一些影响。
对于一些未来可能发生的太阳上新的活动的爆发,我们会密切地关注,及时地发出最新的预警。谢谢。
2011-09-29 15:47:46
北京青年报记者:
请问陈司长,“纳沙”对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部分地区的出行有多大的影响?另外全国还有哪些地方会出现比较恶劣的天气,对人们的出游产生影响。谢谢。
2011-09-29 15:48:54
陈振林:
刚才讲了“纳沙”在海南文昌县登陆,登陆之后有所减弱,但它已经对海南、广东,以及沿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主要的影响从刚才讲到的,实际上从28日20点开始,一直到10月2日,它对海南、广东、华南沿海,包括广西南部、贵州等地,都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对海南的影响主要是今天和明天,预报30日的影响比较大,到10月1日上午,影响会减小,对广东东部沿海和广西的影响一直会持续到2日。台风与北方的冷空气结合,不但对西南地区,广西西北部带来影响,对我国江南沿海,华东东部也会带来有关联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说“十一”黄金周期间是风和日丽。这次台风在10月1日到2日对华南、海南有较大影响,请公众合理安排出行。
目前展望19号热带风暴“尼格”,可能会对华南沿海带来一定的风雨影响,比“纳沙”的降雨影响小,强度变化和路径我们会进行跟踪,随时进行服务。谢谢。
2011-09-29 15:50:17
记者:
请问陈司长,秋收秋种服务除了在新闻联播和中国兴农网获取气象服务信息之外,还有哪些办法?秋收气象服务除了针对西南旱区外,对东北进行了哪些有针对性的工作?
2011-09-29 15:51:18
陈振林:
秋收秋种是近年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秋收秋种作为原来是阶段性的工作,从2001年开始纳入了周年服务方案,每年各地针对秋收秋种的时期,关注什么灾害,采取什么措施,各地包括国家级业务单位都制订详细地方案来联合涉农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针对这块做好服务。跟我们前期讲的三夏是另外关注的重点,秋收秋种时期容易发生霜冻,冷空气带来的寒露风还有其他的一些天气,例如暴雨等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一些影响。刚才提到了除了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我们及时地把秋收秋种的气象服务播报,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包括专报,服务材料,每天向国务院、每个部门进行服务发布。谢谢。
2011-09-29 15:52:56
人民日报记者:
陈司长介绍的西南干旱地区也会有降雨,“纳沙”会不会起到缓和西南地区的干旱作用?“纳沙”的后续影响较大,应对后续影响,气象部门有哪些应对措施?谢谢。
2011-09-29 15:54:09
陈振林:
纳沙登陆海南之后进入北部湾,过程当中带来风雨影响,在后期,特别是到2号或者3号期间,与北方冷空气过程结合起来,对广西的西北部,云南、贵州等地前期的气象干旱区带来一定程度的降水,我们估计有20到40毫米,个别地方能够大一些。干旱时候带来一些的雨水肯定对缓解旱情非常有所帮助,靠这个过程还是不可能一下子缓解前期的缺水造成的影响,前期缺水太多,比去年干旱影响严重,靠一次降雨过程不是完全缓解。
我们特别提醒,这次台风是今年来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强台风级别,移动速度快,风带来的破坏程度就会很大,42米/秒登录,我们刚才算了一下,如果驾车跑这么快就是超速了,时速150公里。移动快的台风,风力破坏是很大的,对各种构建和设施,包括百姓的生活都是影响很大。这次台风水汽供应补充比较充沛,带来的雨水很大,加上潮水,综合起来影响会很大。特别提醒不要因为台风已经登陆大家就麻痹了,台风后期往西进的过程当中,北部湾,海上,广东西部和南部,甚至广西的西北部,影响都比较强,希望媒体朋友再次广泛宣传一下。
各地针对台风可能的影响做了一些部署,特别加强了部门联动。谢谢。
2011-09-29 15:55:50
新华社记者:
陈司长您好,上周农业部发布一个秋收秋种的信息,今年全年粮食总产将达到11000亿斤以上,今年的前期发生了阴雨等农业气象灾害天气,问一下,跟往年相比,今年秋收秋种的天气情况怎样?会对最后的粮食生产造成什么影响?
2011-09-29 15:56:40
陈振林:
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大豆、玉米,都是已经大部分收割了,霜冻还是寒露风对于晚熟的稍微有一定的影响。总体我们通过农业专家和农业部门的联合实地调查,对今年总体产量,刚才提到有望八连增,前期天气影响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这是总体的判断。
2011-09-29 15:58:10
记者:
近期四川、陕西和湖北等地都出现了秋汛,秋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特点?造成了什么影响?未来会不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性?发生暴雨的地区的人们应该如何做好防范?谢谢。
2011-09-29 15:59:06
陈峪:
刚才关于今年秋汛的特点陈司长都讲了一些,影响范围比较广,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很大,持续时间长,像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连续的降水量突破了极值,这次降雨比较明显,陕西的秋雨,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最严重的,像这种秋雨我们也做了一些统计,最近十几年,2003、2005、2007,2009年都出现了这种秋雨天气,这几年相比,今年没有超过03、07年,跟09年是基本上相当的,范围比09年大,今年的秋雨,虽然不是说历史上最严重的,但是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你说最近是不是还会有暴雨出现?从我们十月份的预测来看,从华北的东北部和西北中部,出现秋雨的这些区域,10月份还是有可能偏多的,对这个还是应该防范降雨的影响,具体最近会不会有暴雨出现,还是请王秀文研究员回答一下。
2011-09-29 16:00:02
王秀文:
未来十天,10月2号前后,华西地区小到中雨,局部地区有大雨,其他的时段基本上没有特别强的降雨过程。
2011-09-29 16:00:44
余勇:
各位媒体朋友们!今天晚上“天宫一号”即将发射,如果大家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信息与服务保障等一些详细情况,欢迎大家关注中国气象网和中国天气网“天宫一号”气象专题保障专题,我们将通过网络及时更新发布相关的内容。
国庆节和十一黄金周就要来到,借此机会,预祝各位媒体朋友!国庆节愉快!工作顺利!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2011-09-29 16:02:01中国气象局2011年10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董德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董德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介绍情况
中国网 董德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王劲松出席发布会
中国网 董德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高工王秀文出席发布会
中国网 董德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首席陈峪出席发布会
中国网 董德
新闻发言人介绍9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回顾
中国网 董德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董德
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董德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德
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德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答记者问
中国网 董德
首页
遵义市气象台业务综合平台软件简介');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307538', container: s, size: '870,95', display: 'inlay-fix' });
_dpData[0] = 1;
})();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307742', container: s, size: '890,100', display: 'inlay-fix' });
_dpData[1] = 1;
})();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307745', container: s, size: '886,100', display: 'inlay-fix' });
_dpData[2] = 1;
})();
剩余
4
页未读,
请下载后查阅
模板内所有元素均可修改,下载资源和展示一致,若部分包含公式及动画文件展示乱码,仍可放心使用,下载后无此问题[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isharekefu@iask.cn。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已收藏至个人中心
点击个人中心可查看
评价有礼
2021-08-29 15:56
来源:
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欢迎下载使用贵州农业气象App
贵州农业气象APP介绍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息息相关。全面认识气候资源,有助于让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及时掌握气象信息,能够让生产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加强产后气象服务,能够让农产品更加增值畅销。
贵州农业气象APP,旨在针对贵州复杂山地环境和立体气候背景下,多样性的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要,打造基于“互联网+”的贵州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平台,让广大农业生产者和农业相关从业人员,能够便捷高效地获取更加权威的天气预报信息,以及更加专业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外网下载地址:
http://61.189.156.198:10132/guizhouApp/appDownload
(注:目前仅提供安卓版,IOS版稍后推出)
启动后,注册新用户,输入账号、设置登录密码,选择角色和区域,输入相关信息。建议用手机号码作为账号注册。
用户角色分为:农业生产者、农业专家、气象工作者三类,其中农业生产者为一线的农业生产者、技术员等服务对象(重点关注本区域的农业气象状况),农业专家为决策服务对象,包括政府相关领导、农业部门专家、农业企业管理者等(对面上情况的了解有服务需求),气象工作者为气象部门农业气象人员。农业专家和气象工作者较农业生产者增加了资料查询统计功能和问题回复等功能。
注册完毕后,输入用户和密码即可登录。
登陆后关注特定区域的特定作物,即可深入了解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时掌握天气动态,精准获取气候资源,加入农业朋友圈,实时参与互动交流,聆听专家答疑解惑,从而让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从“靠天吃饭”转变为“看天管理”。
环保,全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THE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天气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