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按钮是调节音乐如何用调性排歌的?也就是转调按钮。有些歌太高想要转低一些的调。如图↓

本文5000+字,太长懒得看的/只想看大小调乐理解释的人,可以直接跳过前面部分,看第二节内容。什么是调性?什么是关系大小调?什么是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学钢琴、乐理的人往往记住了大小调音阶的结构,每个调式有哪些升降号,也可以弹的很熟练,但是往往还是无法理解它们的意义。当你在网上搜索答案的时候,看到的解释最普遍是这两种:1. 同主音大小调对比法大调1 2 3 4 5 6 7自然小调1 2 b3 4 5 b6 b7和声小调1 2 b3 4 5 b6 7 1旋律小调上行只有b3,下行b3 b6 b72. 关系大小调记忆法大调1 2 3 4 5 6 7自然小调6 7 1 2 3 4 5和声小调6 7 1 2 3 4 #5 (#VII)旋律小调上行#4 (#VI) #5 (#VII),下行还原而调性方面,主要这么记忆:升4152637/降7362514 /升号最后一个调号往高一个半音是调性名称、降号倒数第二个调号是调性名称。如果你不满足这样的解释,觉得脑海中的理解还有那么一个死角始终钻不通,那这篇文章能很好的帮助你从根基上理解大小调的乐理知识和意义,我也绝不用这样的方法来陈述这个知识。以上这些结论,都对;记忆的方法,也没什么大问题可以挑出来说。重点是,我们记住了这些,但我们真的理解它们吗?多少人在记住了它们并且熟练弹出来的同时,还在心中思考着以下问题:为什么会有大调和小调存在?为什么要练大调和小调音阶?为什么有24个大小调?这些问题在网络上可以被很轻易地搜到对题的答案。但是据我的搜索结果,有很多答案不过是提供了另一堆结论,来证明了这个问题。于是,你越搜索,越觉得自己需要记的东西越来越多,记忆的杂乱分支剪不断理还乱。搜为啥有大小调,别人告诉你要记全全半全全全半;搜为啥要练音阶,都说这钢琴基本功必须得练啊!搜为啥有24个大小调,别人反手丢过来一个五度圈,叫你背到能自己画下来。有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在理解知识,到头来也只是不断地去记更多的东西,然而记住知识≠理解知识。本文提供了一个可以帮助你较轻松地理解大小调乐理意义的思维角度,帮你真正踏入古典音乐调式理解的入门;也分享一下我在学习和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好的思维模式,希望对你学习其他知识时也能有帮助。1、思维模式概述目前很多理论教科书,不止是音乐类目的乐理书,还包括了数学和编程之类的理科教材,讲解知识的方式都是非常直观、有概括性的,由因至果,包含的定义、定理、证明、到结论,行云流水,井井有条。其实,这是把人类发明创造一项事物或理论的步骤完全颠倒过来了。它们直接告诉你做法和公式,供你去验证这套理论是可行的。而关于这套理论是怎么诞生的,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进程和思考过程,很少有理论书籍能详细地阐述。就像按照本文开头的两种方法,记住了大小调的表面结构,可能紧接着就让你做乐理题,开始分析这个调式怎么写、那首乐曲是什么调,却没有时间来思考一下大小调是怎么来的。亦或者是我们高中做数学题时背住的那些复杂公式,其实它们都已经经历了无数的钻研和碰撞,才被高度总结出来的知识结晶。然而“我们要的不是相对论,而是诞生相对论的那个大脑”。但是,记住已有的知识,去创造更多的知识,用已有的轮子,去造一个又一个更大的轮子,这是时代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为了让理论和知识水平高效地迭代发展,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有记住知识的份。如果我们在自我学习和教学中,能透过现象,从零开始跟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的发展过程,从历史和逻辑角度还原知识背后发展的过程,手把手地将这个过程推理一遍,让学生也能理解这项事物和理论发展的过程,这样不仅最后帮助他们理解了知识,也训练了思维能力。2、先有音乐,后有乐理要理解大小调的概念,有一个原则要先明白:先有音乐,后有乐理。这个逻辑关系就和“先有语言,后有语法”一样。乐理是对音乐的一种总结,就像英语的语法一样,说的人多了,于是根据大量被使用的常规语序规律总结出来的语法;各种音乐多了,根据大量的音乐表现形式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所以,在学习英语中会出现的一个问题也大量地出现在学习音乐中:很多英语为母语的人常常会使用一些在标准语法书上行不通的“错误”语法;现代音乐的发展也开始脱离传统乐理的局限,使用一些在以前看来是不合理的和声进行、调式系统等。不过这点不在今天的主要讨论范围。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小调音阶乃至所有乐理,不是“被规定的”,而是在某个时期人们对已有的音乐形态的一种高度的总结,并且可以根据这些总结出来的知识框架,去创造更多的音乐。接下来我用思考大小调调式诞生过程的思维模式,来穿插讲解大小调乐理,帮你你更好的理解它们,把记忆中杂乱的理论碎片流畅地贯通起来,形成自洽的系统。3、从大小调历史发展的白话故事理解乐理本节主要以帮助大家理解知识为目的进行梳理和高度总结,有美化和省略的成分在,过程和细节并不绝对严谨,有兴趣了解音乐历史的人可以自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欢迎在评论区探讨。1. 在某一个音乐风格形态鲜明且发展鼎盛的时期(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前后),音乐家们把大众中比较普遍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的音乐可以被区分为两种风格鲜明的音乐类别,他们通常采用了两种固定框架的调式音阶来进行旋律和和声的创作,这两种音乐调式就是大调和小调,并明确了大调和小调中的结构。乐理知识点:大调和小调的全半音结构:全全半全全全半、全半全全半全全。大调的音程结构:纯一度、大二度、大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大六度、大七度小调的音程结构:纯一度、大二度、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小六度、小七度2. 当他们把这样的音阶关系套入随意一个主音开始的音阶上,就会出现带各种升降号的调性。特别是在十二平均律出现以后,调性在键盘上的发挥达到了极致。乐理知识点:调性:因为调式音阶固定的结构关系,才出现了各类的升降号。比如我们把大调式的结构放在以C为主音开始的音阶上,就刚好没有升降号。放到以A为主音的音阶上,就需要升三个音#F #C #G,才能适配这个结构。因此你不需要再去死板地去记忆“4152637/7362514 /升号最后一个调号往前一个半音是调性名称、降号倒数第二个调号是调性名称”这样高度总结的表面规律。综上,正确的逻辑理解为调式决定了音阶结构从而确定了调性的升降号,而不是简单地从升降号来决定调性。十二平均律:受限于以前的律制每个音之间频率的比例关系,以前是无法随意转换调性的,因为换到其他调上,音符之间的比例就与之前不一样了。十二平均律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键盘乐器能够随意转调。3. 由于乐曲创作的需要,作曲家们在音乐中会经常运用大小调互相转调的手法。在所有的调性中,总有那么几个调相互之间转起来最好听,过渡也最舒服。有了系统性的乐理知识梳理以后,他们发现,便于大小调互转的那几个调,通常都是升降号相同的两个大小调、和同主音开始的大小调;进而才发现,所有升降号相同的大小调,主音之间始终间隔着一个小三度;而同主音开始的大小调,差别始终在3、6、7级。乐理知识点:我们都知道关系大小调相差一个小三度,但为什么他们有“关系”?因为他们共用一套升降号系统。是因为升降号一样,才被规为关系大小调,才发现主音之间的固定距离;而不是因为相差小三度,所以是关系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的差别在3、6、7级,但调号不同。如果要确定这个小调的调号可以先向上找它的关系大调。4. 大调式的中由于有导音的存在(与主音形成半音关系/形成属七和弦中三全音的结构),可以得出最基本的一种和声功能进行,即正格终止(V7 → I),从而形成强烈的和声色彩和终止感。然而由于小调中第7级与第1级是全音关系,在音响上没有往主音进行的强烈倾向,因此也没有大小七和弦结构的属七和声功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音乐家们把小调音阶中的第7级音临时升了半音,非常简单的一个操作,使小调拥有了V7 → I的和声功能进行,因此也将它命名为和声小调。同时为了区分,上述普通的小调都命名为自然小调,大调则称作自然大调。乐理知识点:导音:自然大调式中的第7级音,与主音形成半音关系,同时充当属七和弦中的三音,构成了强烈需要被解决的和声感。自然小调中缺乏导音,和声小调的出现是为了补充导音和终止式和声进行,因此和声小调升7级。和声小调的升7级为临时升降号,不影响它的固定升降是和关系大调一样的。5. 和声小调音阶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第6级和第7级形成了一个增二度的音响。如果作曲严格按照和声小调执行,我们就会在听感上觉得这首乐曲满满的“异域风情”。为了让旋律音响平稳进行,因此上行的时候把第6级也临时升了,主要为旋律的平稳进行服务,而此刻和声也具备了解决和终止的条件。在下行不需要终止式的时候,把6、7级一起还原为自然小调,再次维护了旋律的平稳进行。乐理知识点:旋律小调:在和声小调的基础上临时升第6级,但下行时还原。目的:使旋律不出现突兀的增二度。补充说明:1、其实在乐理和和声学还没被归纳成系统时,当时作曲家们早已发现某种作曲手法在听感上最舒适,所以当时已有的小调音乐大部分普遍在终止时都是采用了和声小调的方案,带了临时升VII级的V7和弦的;而另一方面不想让曲子出现增二度音响,也同时采用了旋律小调的解决方案。所以那时候的音乐其实都是三个系统混用,并没有说一首乐曲很严格地只执行某个系统。而这些大小调式知识,都是后来根据他们在作曲里的用法,才总结出了这三种小调音阶形式。所以从这点来看,上面优化过的描述只是为了步步递进让你们流畅理解知识。在早期的音乐里,其实早已具备了这些调式。这也支持了“乐理知识是对已有音乐的归纳总结”这个观点。2、这些大小调式的模板也不能代表当时所有的音乐,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宗教的因素下,仍然还有大量的其他特殊的调式。如7个教会调式(中古调式)、中国民族调式等。3、但是上述内容是你去学习理解其他更多调式音乐内容、甚至是超出乐理框架外的音乐形式的基础框架。用对的思路打好基础,能帮助你以后更好的拓展自己。4. 学习调式调性理论的最终结果,还是为了聆听、理解音乐的音响。所以应该在理解了这个课题的理论知识以后,结合听到的音乐音响,去举一反三的证实、理解你的理论知识。4、其他例子与总结记住一个知识,你就只拥有一个知识。但如果记住一套思维方式,去寻找背后那个创造知识的过程,有利于你解决一整类的问题。前阵子知乎上有个数学界的问题很火:如何看待《华裔教授发现二次方程「极简」解法:丢掉公式,全球教科书可能都要改了》?乍一看,9102都过去了,还能发现这种早已解决的古老问题的更优公式?这几百年数学家们都干嘛去了?仔细地阅读了高赞答案和原作者的专栏文章《罗博深: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不同解法》,才发现,作者正是为了提倡本文所说的思维,为了让更多学生去理解求根公式背后诞生和推导的思维过程,因此把推导出求根公式的过程理了一遍,同时采用了一个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背后推导过程的公式。这样学生就不需刻意记住公式就能求解。他强调的这是更简单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善学习的体验,让学生的学习曲线更平缓,不需要去死记硬背求根公式。罗老师说自己是一个记性很差的人……他喜欢数学就是因为数学不需要记忆,只要会推导证明就行,不需要死记硬背,因此他只擅长数学。他发现很多中学生总是喜欢死记硬背公式,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公式背后的推导过程和实际意义。罗教授认为,他现在正在推广的求根方法非常的简单,完全不需要记忆上面这个公式,就能快速的求解。数学不需要记忆?谁信?高中谁不是背那些乱七八糟的公式背得半死?可是拥有整个背后的逻辑思辨过程的人,就是这么觉得。而这可能也是那些超神学霸们的秘籍之一。有多少人高中考数学的时候写错了x={-b±[√(b^2 - 4ac)] }/2a这个公式?正是因为从来没接触过背后的思想,才只得费尽心思背住公式。我不敢说自己是这套思维的严格践行者,但也总尝试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思维,发动幼龄的孩子一起来思考。比如说到升降号的规则,有些孩子总是不能记住,同一个小节内所有与前面的accidental相同的音要一起升降。他们看到小节末尾没有标记升降的音,总是要回到白键上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按照我的逻辑编了一个小故事:我问:这张单独谱子是从哪里打出来的呢?孩:打印机!我:你知道几百年前人们是还没发明出打印机的吗?孩:(似懂非懂地摇头或点头)我:没有打印机的时候,钢琴谱都是作曲家用手一笔笔画出来,(掏出一页巨复杂的谱),你觉得如果他们要画这样的谱,是不是很累啊?孩:对啊,肯定很累!我:那如果你让他们把一个小节里的每一个升降号都画出来,是不是更累?孩:(点头)我:如果一个小节里有八个音要升,如果要写八个升降号,我们来写写看是什么样子好不好?(故意画的巨丑巨密集)……你看是不是很难看,甚至看不懂我在画什么?孩:(表示同意)我:所以啊,他们就发明了这个规则,大家都遵守这个规则,作曲家既轻松,弹得人也看的轻松,你以后能记住这个规则了吗?孩:能!问题迎刃而解。即使他后来不小心弹错,也都能马上自己改过来。再比如,在立式琴上讲踏板知识的时候,会真的拆开钢琴(条件允许的话),让他们看看发声的过程、原理,踩或没踩踏板,为什么会造成声音的不同。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从拨弦古钢琴和羽管键琴开始,讲讲钢琴的来历和发展。我敢说有许多在学钢琴的成年人,都不清楚钢琴发声的原理,因为在他们的逻辑体系里,按了键,就等于出声。如果能够更好的了解钢琴内部的构造和发声原理,其实对他们音乐性的处理、踏板的使用方面,都会有明显的质的飞跃。这就是思维中底层框架的巨大作用。学习的质量更大程度上关乎于学习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学习的时长。时代早已不同意我们继续相信笨鸟先飞的箴言,所以练琴练得再多,方法和理念错了,都是浪费时间;学习学得再多,烂笔头和死记硬背,也难以成才。如果你正在学习钢琴又或者是在准备学钢琴的路上,但是有种种原因阻碍着你,比如,觉得五线谱太难、找不到好的老师、学费太贵、练习枯燥、知识零散不成体系……为了解决成人学琴者的这些问题,我研发了一套解决方案。这是一套由我原创设计,针对成人钢琴爱好者专业的系统性线上钢琴课,并且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成年人都能够听懂并学好。整套课程共60节,学完可达5级左右水平可学会超过200首乐曲,每首乐曲都有1对1教师点评服务课程永久观看,进度自控,学习时间自由安排提供免费原创教材与学员专属交流社群这一套创新性的线上课程,将会打破你对钢琴学习一贯的刻板印象,带给你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课程介绍哦~如果已经你准备好开启一段奇妙的学琴之旅,那就来「科学钢琴」找我吧。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没有区别,移调指转调。移调是指在调性音乐中将音乐整体从原来的调移高或移低到另一个新调,该旋律所有的音程、和弦、标记等内容都保持不动。移调所变化的是整个音乐的调高,就如同将C调的歌曲改为用D调来唱一样。使用的目的是使音乐产生整体情绪色彩变化。扩展资料移调乐器的应用:在乐队中,有些乐器不同C调乐器,这种乐器就叫做移调乐器。在为移调乐器记谱时,要根据乐器的调门来记写在不同的调。常见的移调乐器有:bB调的单簧管、A调的单簧管、F调的圆号、bB调的小号、bB调的短号、bB调的次中音号、bB调的高音萨克斯。还有民族乐器中的许多吹管乐器,如各种调门的笛子、唢呐、管子等乐器也是移调乐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移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转调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展开全部转调即是变调。移调和变调的区别:指代不同、性质不同、作用不同一、指代不同1、移调: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调声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的现象。2、变调:为了表达不同内容的需要和丰富乐曲的表现力,从某调过渡到另一个调。二、性质不同1、移调:用新调的调号替换原调的记号,写在谱表的前方。将原谱中的G调的一个升号的调号去掉,改为bG调的六个降号的新调号。2、变调:在一组两个第三声的合音节中,须将合音节中领先的第一个音节提升到第二声。三、作用不同1、移调:用移调乐器的本调吹奏音乐时所发出的音高比记谱要高或低,为了取得实际的音高,就要将谱子上的调做相应的、反向的移动。2、变调:其细腻与复杂的声调规则却由一个部落到另一个部落而有所不同的表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移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展开全部按照乐理课本上就是:转调:由一个调进行到另一个掉或由主调(基本,稳定的调性)进行到副调(从属,不稳定的调性)称为转调,转调可以改变调号或不改变调号,可以改变调式或不改变调式,但在不改变调式的情况下必然要改变调式主音。移调:将旋律由一个调移到另外的调,成为移调。说得通俗点就是:移调就是把乐曲可以移到任何调,不管两个调之间有什么样的音程关系。但是转调非常重要的就是,不能乱转,调和调之间必须有共同和弦和过度,两个调之间功能上来讲大多是从主调转到他的下属或者属调上。假如一个调要从C调转到D调上,移调就是直接按照音程关系,直接改变音就完了。而转调,必须要从C调转到G调再转到G的属调就是D调!他们之间必须有所关联!这样讲明白了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展开全部转调是从本调进入一个新的调子去,这时给人又多一种不同的色彩感觉!移调就是一首曲子全部的音符升高或者降低。移调的作用是找到合适的音域。避免唱不上或者唱不下去。比如曲子是c调移动到另外一个,那它就跟c调没关系了。我是北京唱片音乐制作人。如还有什么不动可以来加我759362197,谢谢采纳!展开全部前五行的句子,应该是移调。移调:将音乐的句子或段落(旋律的音程、和弦等不变)整体移高或移低到一个新调上去。 如:将一首C调的歌移到G调上去。这称为移调。转调:由原来的调性进入另一个调性,进入的新调性成为副调并得到巩固。转调可以改变调号或不改变调 号;可以改变调式或不改变调式。 总之:移调简单,转调就复杂了。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2020-07-26 21:07
来源:
佚名
转调简单的概念就是指曲子进行中调性改变,当我们说" 一首歌是C大调 "时,这句话包含一些很重要的讯息:
根音(Root,主音,最重要的音):是C
音阶的音程关系是:大调关系(全全半全全全半)
存在着一组大调顺阶和弦
所以我们说转调,指的就是改变调的根音、或者调的音程关系:根音改变像是C大调转A大调,音程关系依旧是大调关系;音程关系改变像是C 大调转C 小调,根音依旧是C (平行调);
这样的改变,造成在听觉上呈现的感觉改变,这些感觉使用的时机大概有以下:
1、加强情绪、主题重现(升半音, 或全音)
2、戏剧性(直接转调,配乐)
3、男女对唱(根据男女音域来设计调性)
4、主曲、副歌、间奏、前尾奏、桥段等段落的转折
5、根据乐器特性安排转调(口琴、Saxophone … 等固定调乐器)
常见的转调关系,通常利用终止式作转接。只要找到目标调性的终止与原调性可以衔接,大概都是ok的。常见的转调形式有下面几种:
平行调:主音相同的大小调,如C majo-C minor.
关系调:组成音一样的大小调,如C major-A minor,调式音阶也是关系调,如D Dorian-F Lydian,二者的组成音都是一样的。
属调:以原调属音V 作为主音的调,如C major-G major.
下属调:以原调下属音IV 作为主音的调,如C major-F major、C minor-F minor
其他转调:升一个半音或者一个全音,用目标调的V 级和弦作转接点。如C 转C#,可以在转折的地方放入G#和弦作转接。
直接转调:跟乐理没啥关系,转调方式完全是天外飞来一笔,听觉上充满戏剧性。
一些歌曲的例子(副歌升半音/全音的就不列举了,太多),看看属于哪种转调的形式,自己也可以找谱子看看,试着在吉他上弹一弹。
很多歌曲都喜欢用 平行调设计,例如:A-C -Eb,这是个很常见的例子。
A-C 可以想像成A-Am (平行调)
C-Eb 可以想像成C-Cm (平行调)
这种曲子的设计,通常在间奏,或者主歌、副歌之间做转调,很容易把情绪的张力拉开。尤其是男女对唱的曲子更是适合这样的设计。
另外这种平行调常用的地方就是蓝调,例如上面的A-Am,以一首A Blues来说,不管是A Major还是A Minor,常常会交互使用。A Major Scale就会跟A Mixolydian混着用,A Minor就直接换成A Blues Scale,或A Dorian Scale带入,所以一首A Blues来说,最常使用的音阶大概就是A Mixolydian + A Blues Scale + A Dorian Scale。这是最常见的音阶素材了,其中有人把Mixolydian + Blues Scale称为Hip Scale。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用调性排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