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大纲范文杀写作中有没有什么常见的错误需要避免?

很多本的内容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要记住剧本杀、影视编剧、网文作者、小说作者四个职业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最常见的就是影视编剧和网文作者转行来写剧本杀的。但请记住剧本杀是情景沉浸式游戏,不是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也不是约来几个人读小说。剧本杀有着其独立性,特别是我写了一年多了,钱没赚到但是接触的作者、发行、作品不少。很多作品包轮现在返回头来看自己的作品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故事本身有可读性,但作为一个剧本杀来看总觉得欠那么点意思。我举几个例子,看看各位能不能领悟:1.对于创作以后的实际打本效果无法预见:每个人都会构想好的一面,玩家能否构想到你脑子里的既定画面,绝大部分作者都会自我怀疑。基于这一点我要说的是,开本以后会怎么样是必须要考虑进去,并且一定不能通过概率来实现而是有据可循的实现。2.明明写的很明白,玩家测本时就是GET不到还要返回头来挑本的毛病:玩家在测本时候态度不一样,但至少也说明玩家对一个本的原始期待也不一样,过去我也很气不过,但如今想想发现其实这也应该是作者提前考虑进去的东西。这个点也印证了作者的确在创作之余很多问题欠考虑。3.被提出了问题,自己却不知道该怎么改:用我的话说,只要不是逻辑BUG,那么真的没有必要改,特别是单纯的内容质量不够的话,就算改了想达到预期高度比新写一部工作量还大。看到以上三点可以先自己回想一下是否全中了。今天要谈的是方向性问题而不是心理学问题,剧本杀作者如果方向本身就是错的,那么我建议你们就不要去谈什么构架、内容、预售量了。作者普遍的问题并不是不会写本而是不会带本。在三个月前一次测本的时候,测本发行方有幸约到一位某区域很有名的一位DM,之后测本并不算成功,但我通过请教那么资深DM还是很快发觉了我的问题,就是在创作的时候没有采用DM的心理视角。过度去突出故事和玩家对于作品的内容阅读体验,之前我就不止一次强调过一个本在投放市场以后的实际效果还是得靠DM来完成。那么DM视角是什么样的?作者应当在哪些方面契合DM视角呢?一、在我原始的既定带本流程当中,开场我原本更喜欢用一个故事配合适合的BGM让人入戏。但是专业DM的说法是开场要做的应该是给玩家做心理建设。二、在第一幕的创作中我更加突出基本剧情与人设的铺垫包括人物关系之间的基础梳理给之后的剧情埋下伏笔,之后会给出一个任务让玩家自己去破冰。这里也要给作者提个醒,这是让玩家频繁入戏出戏的败笔。破冰的内容才应该是第一幕体现的,到了第一幕任务时候玩家是要有明确目的,并且是要符合人设的去做任务。三、作品分幕的目的通常会被玩家以故事发展来划分,其实如果站在DM视角来看,分幕代表了转场,而转场的铺垫不论是人为铺垫还是内容铺垫都必须格外突出。不论是多么庞大的内容体量,每一幕剧情要顺是关键逻辑通顺而不是让玩家自己去体会深抠作者的逻辑,玩家不是责编,掏钱来了是要打本体验乐趣的不是来当评审的。四、很多作品要不然是给DM的剧情戏份安排过多,要不然就是DM的出现太过于突兀。这也是作者犯的又一个常见错误,把DM当裁判、记分员或者主持人。DM一词源于地下城的沙城主,是发布任务的。而英版的谋杀之谜当中DM更像是执行导演。所以我给的建议的是,当作者决心创作一部作品,而且大纲已经出来了以后先去找专业的DM碰碰,让DM给你提一些专业的意见,首先不论内容如何,起码站在DM视角当中作品的玩法流程是通顺的,故事的逻辑主轴是合理的。解决了基础问题,确定了创作框架再去找发行深挖商业价值不迟。自己写的本自己不会带,在测本过程中是一个绝对的扣分项。如果我们换个场景,第一次测车的时候就能带的很流畅,而且没有逻辑BUG,那么还会有那么多需要修改的意见吗?
不论什么领域,崇拜强者都是标配,那么菜鸟只能沦为被嘲笑、被踩踏的对象。当一个准菜鸟或者真菜鸟的作者被一群人轮番挑毛病的时候,那种感觉的确不太好。但剧本杀领域不相信眼泪,没有人会在乎你是不是菜鸟,没有人在意你是否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或是指点(我建的群除外,已经帮助个别菜鸟昂首告别菜鸟期了),发现问题然后墙倒众人推成了行业的标配。怎么评价是人家的自由,人家也没有权利和义务惯着你,你写的本不好玩,人家测本耽误的是人家的时间,吐槽你两句怎么了?测本的人当中有老作者,你是菜鸟人家踩你两脚也是你咎由自取,谁让你是菜鸟轮不到你踩别人?发行因为你的本不好玩,得罪了这群测本的人,怕人家以后不来了,你以为召集人测本那么容易?管不住别人,自己又没有什么突破的点,半数菜鸟作者基本是写两部没有结果就放弃了。毕竟谁也不喜欢站在聚光灯下,周围是一群陪审团,自己成了一个被审判者的角色。如果你真的是菜鸟,还不放弃的话我就奉劝你看完本期的内容。我是贴吧剧本杀作者吧的现任吧主,因为我本身就是兼职作者,目前只有三部被买断作品,经历过两次被骗稿,也帮助个别发行和作者搭桥,帮助数十位作者避免踩坑,当然我得罪的发行也不在少数。但我如今已经转去做IP项编剧了,景区百人本也因为疫情而叫停(之前举办过两次了江阴八佰伴的昭和系奥托曼,还有元旦苏州悠方的追光吧少年,还算成功,摒弃了传统景区玩法而是每人都是个独立剧情,没有人设全靠自己发挥那种)。如今我也没有心思和经历继续写了,毕竟我不爱打本,这是个严重的硬伤。不过就算我不爱打本,但不代表我不会写,也不代表我帮不了菜鸟。上一期我就讲了剧本杀为何要分幕,反响还可以,至少群里有不少群友主动艾特感谢我。这一期话题也可以理解为上为何要分幕的延续。因为在上一期我提到了几个关键词,就是基础人设打造的问题,还有为何自己觉得不错别人读起来像流水账,还有就是人物关系需要论证几个点。如果你是菜鸟那么先请摒弃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一点点学,我把我会的一点点传授。就算我没给市场贡献任何爆款本,但起码我写过,经验总的来说比菜鸟丰富的多。我又一时兴起开场铺垫了这么长的废话,还望各位理解,马上进入正题:很多菜鸟作者特别爱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人物和事件的发展搞得特别被动。B因为A参与了这次事件所以也决定参与。C因为喜欢暗恋B,所以C也跟着参加。D看见仇人A和C参与所以也参加。E因为想害D所以也跟着参加。F因为ABCDE都参加所以也凑热闹跟着参加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事件很无关紧要的局面,我不止一次强调过剧本杀不是小说,是事件当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视角产生差异后的争端。好的作品是通过人物来把事件推进的,而不是事件带着人去被动的参与。那么一个角色该如何主动去推动剧情呢?我举个非常简单易懂的例子各位一看便知。《笑傲江湖》应该很多人看过吧!如果没看过不要紧,看看第一章《灭门》就可以,不用通篇看完。一开始讲的是福威镖局的少爷林平之,因为打猎晚了去了一家小饭馆,刚好赶上青城派掌门之子调戏女服务员,然后林平之一个不自量力打抱不平,虽然吃了大亏但还是出奇制胜杀了余人彦,之后导致福威镖局被灭门。我们来看人物和事件的关系,人物因为去了那间路边店,进店是主动的,外出打猎是主动的,进去了管闲事是主动的,打不过还要挨着不跑还是自愿的。然后杀了人是无意的,但却也成了既定事实,而且杀了一个至少在当时那个情形下不该杀的人。反之如果我把事件重新编排一下,林平之本来就想打猎,结果走半路上其他人忽然心血来潮要去喝酒,林平之要去打猎的事儿也不提了,想要打猎的兴头怎么没了也不交代了,总之就是别人去他也去。然后喝了酒也不提打猎的事情了,天色不早回家吧,回家以后有人告诉他青城山派来两位弟子做客。然后其实这俩人是要来他家偷辟邪剑谱最后偷不着一生气把他家人全杀了。如果是这种设定,挡住名字你一定以为林平之是个不起眼的小配角,甚至是连名字都不配有的三类小配角。所以在处理人物与事件关系的时候,人物参与事件的主动性、具体的参与方式、参与后把事件带向了另一个发展方向三者缺一不可。一个人就可以凭借自己一己之力改变事件的走势,那么如果出现第二个人物的外力干预呢?事件就会变得两头拉锯起来,因为两个人都改变了事件的本来走势。如果三个人呢?四个人呢?把事件都变得扑朔迷离,就是一切皆有可能,然后把事件描写的顺理成章走向最不可能的可能。比如《尼罗河惨案》、《骇客帝国》、《爱的成人式》都是最终走向了之前绝对没有想到的结局。故事的人物作用都是主动推着事件前进,而不是被动的随着事件变化。所以对于菜鸟来说,如何让角色都去推动剧情而不是被动参与事件,是一个入圈以后首先要面对并且提前想明白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很抱歉告诉你,你始终都会是一只菜鸟。补充说明:我已经停笔了两月有余,我去了其他赛道。但我之前构思过一些作品还没来得及创作,所以希望能找几个菜鸟一起把这些内容创作完。想找我介绍作者的发行不少,有我把关所以不必担心会被黑发行坑。至于赚多少,我也奉劝各位别胃口太大,我会把大头分给你们,但也别指望太多,今年行情不好,去年是店家倒闭年,今年是发行倒闭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剧本大纲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