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片很贵吗多少钱 探讨黑胶唱片很贵吗的价格和市场价值?

上世纪80-90年代的传统唱片时期,华语乐坛呈现了百花齐放的辉煌鼎盛。金曲不断,巨星如云,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黄金年代。而这一盛况的缔造者,就是在幕后运筹帷幄的各大唱片公司。出于各自的商业布局和利益争夺,唱片公司自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也会有公司在竞争中倒闭或被吞并。在唱片业走下坡路之前的90年代,就发生过三起最有名的唱片公司收购案,而每一次收购行为,就意味着一个辉煌时代的终结。飞碟偶像帝国的沦落——被华纳收购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飞碟唱片在台湾乐坛可是呼风唤雨的存在。飞碟由自滚石出走的高层吴楚楚和彭国华联合创办,最终却成了滚石的冤家对头。虽然在人文性上难及滚石,但就销量而言,飞碟一度对滚石形成疯狂吊打之势。飞碟以打造偶像闻名,从小虎队、王杰,到郭富城、张雨生,再到邰正宵、刘德华、郑智化、林志颖……哪一个不是如雷贯耳红透半边天。尤其当年王杰的横空出世,连续多张专辑都以恐怖的销量,创造了歌坛史上的一个神话。小虎队作为中国偶像鼻祖,当年席卷亚洲的影响力不用多说;郭富城,正是靠着在飞碟期间积攒的超高人气,回到香港才空降为“四大天王”之一;张雨生,高音王子;郑智化,励志偶像;林志颖,亚洲小旋风……虽然飞碟重偶像,但那时的偶像都是作品先行的,偶像爆红的同时,意味着也有很多爆红的歌曲。而这些作品,基本都来自有名的飞碟“五陈二李”班底,即陈志远、陈乐融、陈大力、陈秀男、陈耀川、李寿全与李子恒。1992年林志颖出道,并在一年内连发三张专辑《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今年夏天》和《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这位现象级的偶像,成为了飞碟最后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因为在1993年,飞碟就被华纳音乐收购。先是收购部分股份,但合资经营过程中出现分歧,旗下艺人发展均受到明显影响。飞碟原班人马陆续离职,彭国华另起炉灶成立丰华唱片。1996年,飞碟正式寿终正寝。在人事变动的混乱情况下,华纳飞碟的经营业绩及市场占有率陷入低迷,旗下艺人约满后纷纷跳槽。而新成立的丰华唱片,也无法再延续之前飞碟偶像帝国的霸主地位,仅仅捧红了张惠妹这样一位新天后。上华“二王二后”的悲歌——被宝丽金收购上华曾是与滚石、飞碟等并列的大型本土唱片公司。1986年由吕燕清创办,原名叫上格唱片,签约的第一位歌手是高胜美。公司业务以影视主题曲为主,创作班底有左宏元、吕国梁、陈进兴、李富兴等音乐人。随后又创办了另一家公司华星唱片,以打造新人为主,如李翊君。1992年,上格与华星合并为上华唱片。高胜美和李翊君演唱的琼瑶剧主题曲,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而家喻户晓。“月亮公主”孟庭苇的歌声更是风靡两岸三地,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被誉为继邓丽君之后最受欢迎的女歌手;还有陈明真、裘海正、黄安等歌手也都红极一时。到90年代中后期,上华又依次迎来了齐秦、许茹芸、许美静、熊天平以及动力火车与迪克牛仔。其中齐秦、熊天平、许茹芸和许美静被合称为“二王二后”,他们将上华推上了最后的巅峰。然而就在这时,外资唱片将目标瞄准了上华。1997年,宝丽金继几年前收购福茂唱片之后,又出资收购了上华60%的股权。与飞碟同样的命运,合资经营后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旗下歌手全都黯淡下来,“二王二后”也不知所踪。1999年,吕燕清将上华股权悉数卖给宝丽金,效仿彭国华另起炉灶,创办宇宙唱片及老虎音乐,后又合并,并于2000年改名,也就是现在的华研国际。终于靠S.H.E的走红再次崛起,后又签下飞儿乐团、飞轮海等组合(还有旧部动力火车),赢得了“天团宫”的称号。而原来的上华,随着宝丽金被环球收购后,也随之并入环球,与新艺宝、正东唱片等公司一样,都成为环球旗下的子公司。到2003年,环球音乐正式整合大中华区业务,把上华、正东、及新艺宝全部合并运作,仅保留品牌名。港乐黄金时代的终结——宝丽金被环球收购1999年2月,原本只是环球影业旗下一个小部门的环球音乐,斥巨资收购了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的宝丽金集团,包括宝丽金旗下的新艺宝、宝艺星、上华、福茂等子公司。宝丽金当时由郑中基的老爸郑东汉掌管,在香港乐坛可谓根深叶茂,全盛时期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当红歌星都在宝丽金旗下,如谭咏麟、许冠杰、温拿、徐小凤、陈慧娴、黎明、张学友、周慧敏、张国荣、BEYOND、王菲、草蜢……还有台湾的邓丽君、童安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宝丽金”三个字,就是港乐辉煌的代名词,然而在世纪末被环球收购之后,恰恰也是港乐没落的开端。进入21世纪后,整个粤语歌坛,除了陈奕迅、容祖儿等少数几个歌手撑场以外,基本无力回天。2013年,环球唱片为迎接陈慧娴加盟,重启“宝丽金”厂牌。然而,也终究只是勾起刹那的回忆而已。每一次外资收购,似乎都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唯一独善其身的本土唱片公司,似乎只有滚石,虽然也早已风光不再,但至少当年没有被外资吞并。倒不是说外资唱片是洪水猛兽(宝丽金本身也是外资),而更多是时代本身的原因。在21世纪网络时代到来后,传统唱片业遭受冲击而走下坡路是注定的;同时,娱乐业本身就是起起伏伏的一个行业,艺人有高峰有低谷,唱片娱乐公司也有兴衰成败,一个时代的终结,同时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端。——END——声明:价格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华语乐谈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xzqt.com/b/8594.html
2019-01-22 20:00
来源:
佚名
今日无损已更新公众号对话框回复(0122)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张黑胶唱片十多块钱可以买到,一转眼,当年十多块买到的黑胶唱片如今涨到了几千块。
这是近年来各大媒体对黑胶唱片现状的描述,那么黑胶唱片到底有没有升值空间?怎么选择有升值价值的唱片?今天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1绝版唱片
唱片是实体物件,只要是公开销售的,最开始的计价都是一样的,能升值的最直接原因无非是绝版了。
所谓厂家不再面向市场推出,你想要,只好高价从二手市场或个人买家里收,这是很简单的供需曲线,此类绝版货就好似春运火车票,为求一枚令无数碟迷竞折腰。
唱片会绝版,其中缘由,有些是因为市场原因导致绝版(原厂牌倒闭,或首批销路不佳乃不再市场供应等)。
吉他之神Jimi Hendrix走红当年,在闲暇之余和Curtis King合作的录音,就因为乐手本人的不满意和公司的不重视,只发行寥寥数量即告收场,恐怕收藏到那些唱片的人,坐着就能等升值。
此外,有些是音乐人本身特别喜欢出限量版,规定个人作品首发套不等。这就要了众多碟友的老命,当年国内打口市场,为了一张唱片,几个碟霸争抢不休导致最后动手的场面也不是没有,毕竟,在网络还不发达的时代,错过一张唱片,也许就是意味着永远也听不到了。
2版本决定价值
首先是第一刻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头版,头版的LP,通常都是由开盘母带,通过制作直录成黑胶母带,再压膜批量生产的,音质最好。
而母盘通常只有一个,压制的数量有限,一般会有DMM(DIRECT METAL MASTERING)的标记,市面上一般认为头版最有收藏价值,有些发行量少又已经绝版的珍品能达到古董级别,价格不菲。
重新再次发行的黑胶唱片称为再刻版,音质较头版会差一些,价格也会比较便宜,收藏价值不太高。但若有极为珍贵或者有潜力的唱片,即使是再版,也是有升值范围的。
现在市面上还有一种版本是重刻板,也叫复刻版,因发烧友的喜爱较小范围传播,如果遇上该版本唱片,要注意是否是“假黑胶”,因为有些小厂直接用CD音源转制,失去了黑胶唱片的收藏价值。
3装帧影响价值
黑胶唱片的装帧包括唱片的片芯和封套设计,有时候唱片装帧的好坏也能反客为主,影响唱片价值。
唱片的片芯上印有唱片的品牌、系列与编号,还印有音乐内容、段落、放唱时间、演奏者、演唱者,还有录音年代、转速以及立体声/单声道的识别标记等,为使用者提供了唱片的主要信息。紧靠片芯外边缘通常还印有一些暗刻的文字和数字,这是刻版的专业数据。
这些标识往往会透露出一些信息,比如版本、年代等收藏者在意的信息,发行年代不同也会造成版别不同,这也与上文的版本区别有些关联。版别有很深的学问可究,也算是收藏最大的乐趣了吧。
不同的颜色标签代表着不同的年份唱片
不同年代发行的相同黑胶唱片,不仅片芯不同,唱片厚度、唱纹的宽窄、深浅、排序也有所不同,声音当然也就会不同。还有一种“白板片”,所示内容为水笔手写,属非卖品,品质高,数量奇少,只能说可遇不可求了。
另一个影响价值的因素是封套设计。有单纯因为设计封面受到收藏者的追捧,比如滚石乐队的现场专辑《Love You Live》,唱片水准算是中下水准,波普大师的封面作品使得唱片亦受到追捧;还有地下丝绒乐队首张同名专辑,其封面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有名的一根香蕉。
4签名提升价值
歌手和音乐家的签名版唱片自然要与普通版分开,签名已经超过了唱片本身的价值,如果还具备特殊性和历史性等因素,唱片本身的价值反而不是重点了。不仅是音乐界,无论哪个领域备受欢迎的大佬们的签名都是极具价值的。
特别是签名率低的乐手们,一字便是千金。据悉加拿大后摇滚巨头GY!BE,乐队众多成员常年深居浅出,除了用音乐本身说话外,极少和媒体和乐迷们交流,更有段子称:若能凑齐全部8名成员的签名,足可召唤神龙。
5历史价值
在唱片、录音、音乐类型发展的演进史中,有些唱片具有某种历史性的意义而对乐迷们来说更有价值。
例如上面提到的滚石乐队,1969年12月,其于美国加州Altamont(奥德蒙)举行的一场免费演唱会上,本来是来维持现场秩序的当地组织“地狱天使”最终却与部分观众大打出手,并造成乐迷身亡,这让60年代“爱与和平”的响亮口号在瞬间崩塌(相关历史事件的描述可见著名摇滚记录电影《给我庇护》),正因为这些历史因素,使得这场演唱会在摇滚乐文献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而这张bootleg(私录)唱片,记录的正是这场现场演出的音频,由于从未做官方发行,所以这场演唱会的音源只能存在于传说中,珍贵性不可言喻。
虽然这张私录唱片音质糟糕,明显是从二轨磁带机上提取素材并转制成的黑胶,毫无美学上的欣赏价值,不过,种种历史缘由,使得这枚录音具有时代性的意义,这张私录唱片自然市价非凡。
6地域区分价值
同样一份录音,在不同的地区,可能由不同的厂商刻制,还有不同的刻录师傅、黑胶原料、压制机器甚至市场口味等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出来的成品是有差异的。
一般而言,发烧友认为唱片公司所属的国家生产的黑胶最好(国内暂没有黑胶生产厂商),因为母带一般留在自己国家,国外厂商多半得到的是拷贝版。
英国Columbia发行的唱片,录音来自美国CBS旗下的EPIC公司
如果是二手黑胶,通常情况下都偏好英国版,英国生产的黑胶唱片价格往往也不会比原来国家的低,还有一种说法是英国唱片一般保护的最好,杂音划痕少,日本版的也清晰度也很高,而美国仿佛缺少保护文化,对待唱片比较随意。
结语
以上介绍了几种较为常见的黑胶的升值情况,还有许多不太常见的因素就不再一一介绍,黑胶唱片本身有保值作用,影响价值的因素也会多种多样。
最主观的不过是全凭个人喜好了,抛开升值这种利益体验,当从一堆黑胶唱片中翻出自己爱的那张,那种无与伦比的满足感,我想是很多事情无法替代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2-02-09 17:30
来源:
三言两拍




从年初一到年初十,给您带来一连十天的“2022视听观点”。这都是我们对音响音乐与生活的用心思考,就这些观点您可能会有您独特的想法,期待您的留言哦!
黑胶被“推上神坛”之前, 也是很平民的载体
文 / 阿毕
去年年底,太平洋影音隆重发布了黑胶入门系列,一共推出了40张涵盖世界名曲、古典音乐、古典小品、民族音乐、器乐、轻音乐、京剧、舞剧、国内经典歌曲、流行歌曲等作品,每张售价仅为80元,价格可谓十分亲民。纵观国内黑胶市场,全新黑胶唱片定价在80元区间的,亦绝无仅有,无疑是黑胶小白入门的最佳选择。此消息一出,无论在圈内圈外都引起轩然大波。
笔者在2017年的一篇入门级黑胶唱盘的测评文章这样写到:“黑胶回潮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是受制于高品质入门级别的器材较少,以及不少唱片的价格甚是昂贵,动不动就几百元一张的黑胶唱片,让不少想入门的朋友望而却步。来到2017年,不少的厂牌都推出了高品质的入门级别黑胶唱盘,就连外国新版黑胶唱片也降到一个很容易让消费者接受的价格,如Linkin Park《One More Light》、James Blunt《The Afterlove》这两张新专辑,黑胶的价格(当年的价格为135元左右)仅仅比CD贵30-40元,一百元多点就能拥有一张全新、质量上乘的黑胶唱片,而很多再版的古典、爵士名盘,随着产量越来越大,价格也降到200元以下,这对不少玩黑胶的朋友绝对是喜讯。”
5年过去了,新版黑胶的价格不降反升,甚至可以说是暴涨。现在随便一张全新的黑胶都达到了200元以上,而港台流行/独立乐队的更是400元起步。但为什么太平洋能做到80元一张这么便宜呢?是不是再次证明了黑胶被“推上神坛”之前,也是很平民的载体?为什么其它公司的要卖到这么贵?
笔者在一些唱片群/二手交易平台上内看到一张图,说一些品种的黑胶存在高仿,里面包括Adele的《19》、《21》、《25》,Eagles老鹰乐队的《冰封地狱》、坂本龙一的《末代皇帝》电影原声等等都存在高仿,价钱在200元以下的就要小心了。但笔者想起数年前购买Adele的《19》、《21》和《25》的黑胶价钱都是160元以下,而老鹰乐队的《冰封地狱》是双碟,在2019年官方宣布推出复刻版的时候也才210元左右。再点进去看看,原来发出来的有些是唱片卖家(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品种确实存在高仿)。
大家可以到亚马逊、Discogs等网站看看这些黑胶品种,全新单碟的大概也就20美元左右的售价,加上运费、关税以及合理的利润,到国内的售价在160-180元左右会是比较正常。为什么那些商家会说“200元以下的就要小心了”?好好的一张原厂出版的黑胶唱片,活生生地被这些商家说成是“高仿”,然后价钱被他们哄抬到260元左右。
再来看华语地区的黑胶唱片现状,2020年推出的周杰伦黑胶唱片套装,14张双碟的黑胶在加上特制的行李箱,以台湾版的价格来看,运到国内到手价是7500元-8000元。其实这个价格还算合理,毕竟重量十分惊人,光是运费已经不少了,总的来说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再看看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价格?2万元!而笔者的一位朋友到北京旅游的时候给我拍了一张照片,在798创意园的某知名唱片店内,一整堵墙都是周杰伦黑胶套装!
▲ 在北京798创意园的某知名唱片店内,一整堵墙都是周杰伦黑胶套装!
王菲的黑胶唱片向来都是抢手货,刚推出的Abbey Road系列零售价仅为320元左右,现在淘宝上已经突破千元大关,而且都是唱片经销商直接定到这个价格。唱片公司出版黑胶唱片,除去生产成本之外,扣除各种版税、运营的费用后可能没赚到多少,最后大赚的可能就是这些商家,哦不,这已经算是炒家了。
▲ 王菲这三张唱片的正常售价在320元左右,三张加起来也不到千元,由于三张同号,店家就能多赚1600元,你以为支持了喜欢的歌手,但最终支持的却是这些店家
几年前,旧版黑胶唱片可能是这些“炒家”的重点关注对象,如张国荣、邓丽君、Beyond的头版黑胶。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年旧版黑胶的价钱已经没有怎么上升了,证明已经到顶了,呈现了“有价无市”的状态,因此不少炒家转向投资新版的黑胶唱片。而新唱片大多都是限量的,早些年是限量1000张,近几年更是变本加厉只推出限量800张、500张,这样以来,一些有进货渠道的唱片经销商就对价钱拥有“生杀大权”了。当这些唱片经销商直接参与炒卖的话,受伤害的就是我们乐迷了。试想一下,如果唱片公司建议零售价是300元,而经销商就一句“物以稀为贵”直接定到500元甚至以上。很多乐迷只是想买张唱片支持一下喜欢的音乐人,没想到把最大支持给到的却是这些炒家。笔者还发现,除了一些店家会炒卖之外,一些国内的独立乐队自行推出的黑胶唱片,价钱也是贵得离谱,先不说音乐好不好听合不合口味,但是他们的黑胶大多数都是500元起步……“我只想享受黑胶给我带来的乐趣,奈何黑胶的价钱将我拒之门外”,相信大多数爱乐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 在二手平台上,这张原价仅为350元左右新版黑胶的唱片,时隔几年已经翻了10倍,而且平台上还不少全新未拆封的,试想有多少是从唱片公司仓库出来就直接流到这些炒家手中?
看回这次太平洋影音推出的80元平价版本的入门黑胶,对市场带来的刺激并不少。虽然这些品种可能未必适合阁下的口味,但带出来的信息确实很震惊的——这个价钱的黑胶还也是有钱赚的。笔者有一位朋友是某乐队的主理人,数年前曾出版过一张黑胶,当时找到了Abbey Road Studio做黑胶母带处理并在英国压制黑胶,每张的成本大概也就是这个价钱。太平洋是自有版权,并且自己拥有生产线,成本能够很好地控制。当然,我们不能这样单纯地下定义,毕竟音乐人、唱片公司、批发商、经销商都是要生存的,在合理的利润的前提下,合理定价的黑胶唱片还是有购买聆听的意义。
虽然这篇文章可能会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但是作为音乐爱好者的我们,更希望黑胶的价钱能够回归理性。其实,唱片公司并非一定要以限量作为卖点,多再版几回,既能让更多乐迷买到,而唱片公司和音乐人更能有更多的收入,为什么要将本该属自己的给别人赚了?而且赚得还比唱片公司和音乐人更加多?这完全是不正常的现象。当黑胶唱片的价钱回归理性,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能够买到,这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黑胶回潮。而作为音乐爱好者,对于喜欢的唱片只能是“早买早享受”,是“早买就能以合理的价钱享受到喜欢的音乐”,请记住,黑胶唱片被“推上神坛”之前,也是很平民的载体。
在文末留言参与讨论的朋友,
将有机会获得我们送出的礼品:
CD唱片1张(共10名)
获奖名单将在 2月15号公布
CD唱片将会 随机发出
精彩的内容,敬请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胶唱片很贵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