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也科技怎么样是如何精准识别长尾,助力小微金融的?

  2021年8月23日-中国,上海  北京时间8月23日,金融科技集团信也科技(NYSE:FINV)发布了其2021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数据显示,依托于先进的科技能力与优质借款人数量的持续增长,信也科技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业绩再现高质量增长:第二季度促成交易金额为334亿元,营收为23.841亿元,净利润为6.204亿元。  信也科技CEO章峰表示:“得益于不断积累的科技能力和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很高兴看到信也科技在第二季度取得了优异的经营和财务业绩,为小微企业提供的服务已成为集团业务的重要支撑。可以说,伴随公司成长的不仅仅是运营业绩的增长,还有坚定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的投入,并积极推动公司低碳运营和绿色金融业务的展开。同时,信也科技将继续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高效地实践集团战略与愿景,持续深入探索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前景。”  业绩表现稳步提升多项经营数据持续获突破  今年第二季度,信也科技的业绩在一季度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多项业绩指标超额完成,经营数据持续获得突破。  根据财报数据,信也科技第二季度促成交易金额为334亿元,同比增长153%,环比增长24.6%,创单季历史新高;实现营收23.841亿元,同比增长31.7%,同创单季历史新高,整体业绩表现强劲。随着借款人群质量的不断上浮,资产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信也科技的经营能力实现了稳健提升。  财报显示,信也科技第二季度的笔均借款金额为4403元,同比增长13.86%,这进一步验证了客群上浮战略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第二季度新增借款人总数再次突破百万,达到118.3万人,同比增长500.5%,环比增长17.7%,新用户的稳健增长持续激发了信也科技的经营活力,为集团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截至2021年6月30日,信也科技累计注册用户数已达1.308亿。  凭借卓越的科技实力及运营经验,信也科技第二季度的最终逾期率(vintage delinquency ratio)预计将在2.3%左右,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信也科技表示,公司对未来的经营与发展保持乐观,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促成交易金额在350亿元至370亿元之间。  信也科技CFO徐佳圆表示:“第二季度多项经营指标的持续突破充分验证了我们商业模式的韧性。我们拥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充足的流动性,加上强大的科技实力,使得我们能够在更好地探索未来金融科技市场中蕴藏的机会的同时,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助力小微经济蓬勃发展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我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最具活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下,小微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慢一直是制约小微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信也科技坚持“科技,让金融更美好”的使命,运用科技能力持续赋能,辅以多元化的营销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全方位深入小微企业发展第一线,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信贷撮合服务,助力小微经济蓬勃发展。  财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信也科技服务的小微企业数量超过40.8万户,同比增长1261.1%,共计促成交易金额62亿元,环比增长40.9%,该金额占本季度促成交易总金额的18.6%。信也科技方面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在小微领域服务的投入,为这一细分市场持续注入活力,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在持续助力小微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信也科技也在积极践行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关注乡村经济发展。7月底,信也科技携手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走访安徽六安舒城县韩桥村,通过村民座谈、养殖基地走访等深入了解乡村经济发展难题,并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信也科技近日还对外发布了其2020年度ESG报告,从多角度阐述集团在社会责任、运营管理、员工关怀等方面的内容。在支持员工职业发展方面,信也科技通过爱心捐赠、员工沟通、员工活动等各种关怀计划,保障员工的利益,在过去三年获得了包括最佳雇主品牌、最爱人才雇主等在内的多个行业知名奖项。在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的创新数字业务时,信也科技每年开展碳排查,坚定贯彻集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一家有担当的金融科技企业,信也科技还积极回馈社会,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在今年7月河南遭遇的千年一遇强降雨灾害中,集团第一时间捐款现金1000万元至郑州市红十字会,用于灾害防治及灾后重建。  未来,信也科技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在保持业务高质量稳健增长的同时,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小微经济注入活力,助力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实现,并不断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  深耕科技研发追求长线发展  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是信也科技长期坚持在科技领域深耕的直观表现。据财报披露,信也科技第二季度在科技研发领域投入达1.046亿元,同比增长25.4%。截至第二季度末,信也科技共登记软件著作权175项,专利申请140个,已授权发明专利17个。科技研发与探索已经融入信也科技的发展基因,成为集团业务长线稳健发展的关键动力。  在今年4月举行的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上,信也科技发布了“信也BaaS服务”,即针对持牌金融机构的全链路服务体系,为当下持牌金融机构实现高效、稳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选择,一经发布就得到合作伙伴的良好反馈。信也BaaS服务从用户及行业的生命周期着手,因时而进,在金融科技领域积极探索,完善服务体系,丰富科技产品生态,激发自身生机与活力。  全新科技产品“信也神笔活动设计平台”也在第二季度正式上线。据悉,信也神笔是基于最前沿的拉新、促活、成交等业务而打造的一站式设计平台,通过极速投放、渠道归因、大盘分析、策略调整来降低获客成本、提高成交量,助力企业实现营销收益最大化。  由信也科技布道师主办的“低代码全场景落地实践”沙龙活动也在本季度顺利举办。信也科技技术沙龙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始终践行“为技术发声,让技术发光”的宗旨,不断追求技术上的突破与探索,并与技术同行共同开拓创新,让技术创造更大的价值。  8月21日,以“AI Life,Smarter Life”为主题的第六届信也科技杯图像算法大赛在上海刚刚落下帷幕,来自国内外的509支队伍共1036名参赛选手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了角逐。本届大赛以智能零售为场景,提供脱敏货柜商品图片,探索智能零售领域的图像识别方案。信也科技杯历经数年的发展,已成为人工智能和科技赛事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在打造科技交流平台的同时,不断助推金融科技行业朝着更普惠、更稳健、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信也科技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在努力打造技术开放平台,消除技术盲区,与用户、技术人员持续分享、共鸣共创,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业务场景,助力金融科技体系数字化管理的日益完善。未来,信也科技将一如既往地在科技领域深耕、加大投入,通过技术力量持续助力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
作者丨一视财经 高山
编辑丨西贝不知不觉间,2021年已进入收官阶段,金融科技行业也逐渐迎来“新生”的曙光。近期,随着360数科、信也科技、乐信、嘉银金科等上市金融科技企业纷纷披露Q3财报,市场也通过一份份亮眼业绩看到了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价值。其中,三季度,360数科实现营收46.1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27%;乐信实现营收30亿元,息税前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50%;信也科技实现营收25.25亿元,同比增长40.8%,净利润为6.32亿元;嘉银金科实现营收5.77亿元,同比增长43.8%,股东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41.2%。在互联网贷款监管持续收紧的背景下,行业此前普遍面临着“坏账困境”,但随着金融科技企业将服务对象转向了小微企业,以及在研发上的不断投入,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拍档。1赋能金融机构转型 助力小微企业融资一直以来,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保障就业民生贡献巨大。央行行长易纲在《关于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几个视角》报告就已指出,中国小微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比例约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50%,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城镇劳动就业。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的的确确地长期存在。由于大多数小微企业存在规模较小、且缺乏抵质押物的特征,以银行为代表的的传统金融机构更愿意为规模较大的公司提供融资贷款服务,这样的风控逻辑固然有失灵活,但在没有足够科技实力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规避了一些坏账风险,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尤其是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很多小微企业在“停工停产”的情况下,面临着资金干涸的困境,进入2021年,疫情依然反复反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依然持续高企。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科技企业找到了一片能够释放科技优势的蓝海市场,其在数据维度、信息对称性等方面的把控能力,被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所信赖并应用,在金融科技企业的赋能下,金融机构能够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精准灌溉”,这样的优势在360数科、信也科技、乐信、嘉银金科等上市金融科技企业的财报数据得以充分体现。截至三季度末,360数科累计连接115家金融机构和1.82亿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帮助金融机构为3650万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提供授信服务,同比增长24.6%;为2330万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提供借款便利,同比增长24.6%。三季度,信也科技单季服务的小微企业数量为48.8万户,同比增长398%,环比增长20%;单季促成交易金额为79亿元,环比增长27%;同期,乐信面向小微经营的信用借款业务52亿元,环比增长31%。嘉银金科也在三季度为小企业主推出了贷款计划,在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触达的2-5线城市,实现全面覆盖,越来越多具备高等教育背景但非顶尖院校的年轻白领、蓝领、个体私营企业主,正在通过嘉银金科促成的金融服务,满足应急需求、通畅资金周转、实现创业梦想。2科技铸就风控之盾 借款质量持续优化在助力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实现资金“精准灌溉”的同时,金融科技企业自身的风控体系也在持续研发投入之下随之完善,资产质量实现持续优化。财报显示,信也科技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达1.045亿元,同比增长12.4%;乐信三季度单季研发投入达1.3亿元,同比增长10.7%,研发投入占运营支出比例达18%,环比有所提升。嘉银金科的研发投入也保持了业内较高的水平,三季度研发费用达3710万元,2021年前三季的研发费用率为6.9%,目前已拥有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近百件,涵盖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风控策略模型等众多领域。基于研发上的持续投入,金融科技企业能够通过精准匹配及风控系统,推动机构贷款资金大部分流入高信用高质量的借款客户,从而大幅度降低拖欠率及坏账风险。这一成果也体现在财报之中。根据财报,嘉银金科在三季度无法收回的坏账下降至0.06亿元,与同行相比处于较低水平,M3+逾期率(90-180天)仅1.3%,持续处于历史低位。2021年前三季总坏账为0.27亿元,较2019年度下降近90%。信也科技第三季度的最终逾期率预计将低于2.3%,继续处于历史低位。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和经营前景的乐观预期,信也科技上调2021年全年促成交易金额指引到1300亿元至1350亿元之间。截至三季度末,乐信90天以上的逾期率为1.85%;新增借款的FPD30已经连续15个月保持在1%以下。整体来看,金融科技企业能够有效分析和把握借款人的融资需求、融资用途和资金去向,实现穿透式风控,为其提供更加匹配的精准化金融服务,这也是优化借款质量的关键。3做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拍档”事实上,监管部门也看到了金融科技对于促进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巨大作用,并在近年来连续推出相关政策支持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2017年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标志着金融科技行业的正式崛起,2019年金融科技业首份顶层文件《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发布,为科技金融发展指明道路。专业机构认为,未来科技助贷将成为行业发展主流,技术的价值会进一步凸显。助贷机构只有加强自身的科技服务能力,寻求与金融机构和个人征信机构的合规化合作模式,才是长久之计。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来说,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考题”,这道题的答案也影响了未来几年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方向,如何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将决定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空间。比如,金融科技能够激活金融机构存量客户多样化需求。尤其是在零售业务方面,通过技术变革建立起全面完整的客户画像,为客户打上个性化标签,构建客户决策引擎,深刻洞察其需求变化,提供场景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向“千人千面”的金融产品设计和服务目标不断迈进。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金融科技的辅助必不可少,其在扩充客群范围、提升风控水平、挖掘客户需求等方面的作用巨大,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既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下文来源于《南方都市报》 在普惠金融精细化、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当前小微融资的困境还有哪些解法?科技力量能如何发挥作用?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近期专访了信也科技副总裁郑轶,在他看来,当前仍有过半小微贷款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小微企业的数字化程度有待提升,金融科技服务的赛道上大有可为,除了通过智能获客、风控等助力小微融资业务降本增效外,还可以在数字化经营、智能营销等多维度上赋能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将更为丰富。过半小微贷款需求未得到满足,小微数字化程度有待提升 南都: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不断丰富,技术的进步也在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纵深发展,当前普惠金融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 信也科技副总裁郑轶: 是的,我们最新的研究发现,小微企业的贷款覆盖率相比五年前已经有很明显的提升,但当前小微融资面临着供给规模不足与供给结构性失衡问题。真正需要帮助的小微用户,其绝对数量在中国企业中的占比极高,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月,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户,约占总量三分之二,带动近3亿人就业,但他们实际能拿到的贷款余额占比跟他们本身的数量是不成正比的,小微所获贷款供给与其对经济的贡献规模也不匹配。信也科技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科技助力小微成长破局·2022年小微融资发展与展望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空间为104.3万亿元,贷款需求满足度为48.5%,2021年末普惠型小微贷款有余额户数仅占中国小微户数的22.5%,还有超过半数的小微贷款需求仍未被满足。 南都:在小微金融领域,往往存在大量非标准化客户,资产难以识别和合理定价,业务难点具体有哪些? 郑轶: 造成这样现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抵押物,资产难以定价,与传统意义上那些可以标准化评估的资产完全不同。特别是当银行遇到这样的客户,在缺少这些前提条件的情况下,银行很难给各类客户放款。 普遍来看,小微型企业在税务和经营等方面的标准化数据的积累上有很大缺陷,小微农户的资产通常是作物、农具等,难以衡量,小微个体工商户的资产也存在不标准化、零散等问题。以一个小型烟酒超市为例,它就不会像大型一些的企业一样,有较为标准的仓储管理系统、销售系统和CRM系统等,这类数字化经营管理系统的运维成本很高,对这种小超市来说比较难承担,多数还是采用的偏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方式来做企业经营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很低。如果申请贷款的企业有这些系统,银行可以很方便地调取到贷款评估所需要的历史经营数据,但不具备这些经营条件的企业就几乎没法在银行直接借到钱。 精准识别长尾,助力小微金融降本增效 南都:对于这样在业内普遍存在的难题,金融科技公司如何覆盖到这些长尾的小微金融客户,应该如何打通这些堵点?郑轶: 就信也科技而言,首先是以全线上化的业务为核心,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方面的限制,用户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和我们开放的各种各样的入口提交申请材料,二是平台的风控系统技术并非仅凭企业的经营数据、营业执照和财务数据来做评估,更多是针对企业主本身的信用状况来做评估。 在智能获客方面,信也科技基于人工智能自主研发了“章鱼”智能获客系统,通过定位实时数据链路、效果评估、决策优化引擎、智能投放平台来实现对媒体渠道精准触达,挖掘潜在用户,帮助业务提升广告效果,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找到更优质的流量。在智能风控方面,信也科技拥有“明镜”反欺诈系统,可以根据机器学习、各类规则分析潜在风险用户特征和案件线索,并采取多样化的反诈骗策略。 南都:对长尾小微金融用户而言,如何精准把握他们的需求,提供适宜的配套服务,同时保障好他们的金融健康?在创新业务实践中有何经验? 郑轶: 小微经营者的金融健康与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过去三年,疫情防控期间,小微经营者的金融健康更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小微普遍存在的自身规模小、经营风险高、信用水平偏低等特性,会使他们更容易遭遇金融风险。现在是小微经营者重新破冰前行的新机遇时期,我们更应该引导、帮助其改善金融健康状况。 实际上,信也科技现在服务小微金融的用户占比已经越来越高了,2022年三季度财报也披露了一些最新的数据,我们已累计服务超过175万小微用户,单季为50.4万户小微企业主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单季促成的小微用户借款金额增长至113亿元,约占季度总交易量的25%。信也科技还开辟小微服务专区提供20余个服务项目的数字化工具,帮助小微企业升级数字化经营,这也是为了逐步解决小微企业经营数据缺乏的问题,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及转型升级。除此外,随着我们小微用户的增加,现在平台上小微用户会用单独的产品入口,我们也会针对他们提交的材料来进行单独评估和定价,随着数据的积累,未来还会对用户做更多细分。 数字化升级:科技赋能延伸小微服务触角 南都: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金融行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郑轶: 如今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全面数字化转型,这对于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认为金融科技公司是在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帮助金融机构延伸了小微服务触角,金融科技公司积累的这些技术能力,这些东西恰恰弥补了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两边的短板。 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采用了不同的线上营销获客思路,也有不同的在线风控思路,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纯粹通过信用的方式来做精准识别和定额定价。除了依赖于自身十几年发展积累的数据模型和算法之外,还需要更开放地与金融机构合作,帮助他们做好业务下沉,服务好他们原本服务不到的长尾小微客群。 大中小型的金融机构转型路径不同,大型金融机构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研投入,与金融科技的合作或许没有那么深入,但绝大部分中小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金融科技公司来在这个赛道中去为他们提供金融科技服务,还是大有可为的。 南都:展望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发展的趋势,还可以在哪些维度上数字化赋能金融机构,让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更为完善? 郑轶: 核心还是科技能力,围绕科技赋能来做延伸。对于银行类客户,可以提供精准的营销解决方案,除了基础数据服务外,还可以提供咨询类服务,比如金融科技公司带着解决方案和顾问进驻银行,提供定制化服务;还可以提供业务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贷前可以提供智能风险识别的解决方案;贷后可以提供智能贷后管理的解决方案。 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为金融科技公司拓展下沉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帮助小微用户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助力金融机构更大规模地拓展业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速融科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