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刚交上没话费了流量还能用吗流量就限速了?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14日电(记者 吴涛)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已经步入第四个年头,期间不乏有“全国长途漫游费取消”、“国际漫游费大幅下调”等重磅利好,手机流量漫游费也将从7月1日起取消,可很多手机用户反映,每月话费一点没减少,甚至还增加了,这是为什么呢?  人均话费不断攀升  在北京上班的李先生最近更换了手机套餐,将原来的每月58元套餐换成了88元套餐。“58元包括1GB流量,150分钟免费通话;88包括10GB不限速流量和50分钟通话。”在感觉到很“划算”的同时,李先生有个疑惑:“为什么话费开支越来越多?”  实际上,手机用户每月话费就是在增加。以中国移动为例,其财报显示,2015年平均每月每户收入(ARPU)为56元,2017年达到57.7元,看起来变化不大,但其中4G用户ARPU达到66.4元。数据显示,2017年底,中国移动4G用户数总数接近6.5亿户。  工信部数据也侧面证明了手机用户话费开支情况,其最新数据显示,1-4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实现移动通信业务收入3145亿元,同比增长2.6%。而2017年1-4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实现移动通信业务收入3066亿元,同比增长4.5%。  流量成资费大头  那在提速降费的大背景下,为什么手机用户话费反而增加了呢?记者观察发现,在手机用户的话费开支中,流量花销占大头。  上述李先生给中新网提供的话费账单显示,88元的话费开销中,8元是语音话费,80元是流量费用。  流量收入猛涨的态势也频频见诸运营商的业绩报告。例如,中国电信2017年财报显示,手机上网和新兴ICT业务收入分別较上年增长33%和20%,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实际上,最近几年,中国电信手机上网业务收入每年都有超过30%的增长,甚至达40%以上。  手机上网业务收入猛涨在另外两家基础运营商上表现也一样,而且整体来看,流量使用量增长态势还在持续。  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显示,2018年4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41GB,同比增长154%。而在2015年4月份,当时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才突破300MB。  相比,今年1-4月,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8441亿分钟,同比下降4.4%。2015年1-4月,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9374亿分钟。这意味着,今年前四个月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还比不过三年前。  而且,运营商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原来很多套餐,超出套餐外打电话3毛钱1分钟,现在基本都是1毛多钱1分钟。  另外,运营商掌管套餐规则,可约定时间更改。例如中国电信的9元套餐卡,其说明显示,套餐资费有效期2年,到期后中国电信可调整资费内容。  “地板价”套餐越来越少  除了流量使用越来越多,记者观察发现,一些“地板价”套餐消失不见,这或也是手机用户每月花销增加的一个原因。据《北京日报》报道,有这样的人群,他们不怎么去外地,就想找个便宜的本地套餐,可“地板价”套餐消失了。  “原来有5元、8元、10元套餐,现在套餐最低价是18元。”北京移动客服对中新网记者确认。而且,“地板价”套餐渐渐消失,每个运营商几乎都是这样做的。据了解,新办理套餐用户,中国联通套餐最低月租为10元;中国电信为月租9元的随心卡套餐。(注:日租卡不在统计范围内。)  另外,一些新号段套餐月消费基本都在百元或以上,比如新号段199号段最低月套餐要99元,198号段最低月套餐要138元。  电信行业独立分析师付亮称,1个月不形成1分钱话费的用户,运营商是不欢迎的,因为被叫免费后,他们可占用一部分网络资源,运营商只能通过低价套餐,或收来电显示费保证一个较低的月收入。  另外,付亮还表示,目前的政策是运营商有自主定价权,用户有套餐选择权,如果运营商停售某套餐,你没有什么办法去约束。  资费降价空间有多大?  虽然人均话费没减少,但实际上,无论是通话费还是流量资费,都是一直在下调的。今年3月份,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降费方面,用户资费在不断下降,三年来,宽带用户资费下降了90%,移动用户资费下降了83.5%。  记者观察发现,今年以来,随着不限量套餐的火爆,流量资费降幅明显。以上述88元套餐为例,包括10GB不限速流量,折合下来,每GB流量的价格已经低至10元以下。但去年下半年,每GB流量价格多集中在20-30元。  可期盼的是,今年提速降费仍然“不歇脚”。具体目标,7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游”费,确保今年流量资费降幅30%以上,推动家庭宽带降价30%、中小企业专线降价10%-15%,进一步降低国际及港澳台漫游资费。  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向中新网记者表示,今年流量资费降价的可能性非常大,降价空间也存在,“应该是鼓励多用多优惠,这种降价方式符合运营商的发展,也切合用户需求,因为消费者对流量的消耗越来越大。”标签:
原标题:有人中招!这种流量套餐常用,但可能多花钱
  导读:运营商纷纷推出定向和非定向不限流量套餐(卡)业务,但小心可能会有功能限制、网速限制!有的消费者话费不降反升……
  话费不降反升?注意定向流量的这些“规则”
  生活中,如果我们常用某个APP(尤其是视频或音乐等APP),为了省钱,或许会办理一些“定向流量”业务。但是办理订购后,使用指定APP就不会产生额外流量费了吗?
  据工人日报报道,运营商联合一些互联网企业推出针对视频、音乐、地图等APP的定向流量套餐,受到很多消费者青睐。不过,使用这些定向流量套餐后,不少消费者甚至表示手机流量费用不降反升。
  视频类APP
  据中新网客户端报道,经常在某APP上看影视剧的张大山(化名)对记者表示,办了某APP定向流量卡后,话费不降反增,“后来咨询了客服才知道,原来很多APP虽然说是免流量费用,但看视频期间平台推的第三方广告走的流量是单独收流量费的。”
  张大山说:“看视频时,广告都是放在片前或中间,非会员点开视频就自动播广告,这防不胜防,不使用套餐外流量基本是不可能的。”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视频平台的第三方广告外,很多APP内的弹幕、评论、分享、直播、MV、第三方登录、APP内网页信息等等都不在定向流量范围内。有些甚至连APP启动广告也要单独收流量费。
  以优酷和中国电信合作的“大小鱼卡”为例,其说明显示,“优酷视频专属流量不包括优酷客户端内图片、文字、弹幕加载、打开优酷视频时加载图片、文字等产生的流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音乐类APP
  据工人日报报道,一些音乐类APP推出的免流量套餐不包括歌词下载、听歌识曲、直播电台等。
  地图类APP
  一些地图类APP推出的免流量套餐不包括在线上报、车主服务等。
  像视频类APP中的插播广告、音乐类APP中的歌词下载、地图类APP中的在线上报等需要耗费额外流量的服务,一些消费者使用时几乎很难规避。
  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表示,目前APP功能较多,调用花样也多,有些调用可能确实不包含在定向免流量里面,但在移动端,不少消费者以为APP内点击都为内部调用。
  还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即便这样,部分定向流量卡也满足了一些特定用户的需求,具体是否划算,用户需摸索着用,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套餐。
  不限流量套餐:超出一定流量大多限速
  除了“定向流量”外,还有一种不限流量套餐也受到消费者青睐。
  与以往相比,运营商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价格更加实惠了,但是运营商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也并非完全不受限制,超出一定流量后大多进行限速。
  以某套餐为例,用户当月数据流量达到40GB后,上网速率将降至最高7.2Mbps;超过100GB后,上网速率有可能降至不高于256Kbps。
  据工人日报报道,中国联通在冰激凌套餐的限速说明中,将限速原因解释为“为保障所有用户网络公平使用权”。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限速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即基站所承载的流量极限考虑的。如果放开流量限制,则有通信网堵塞风险,甚至造成基站信号传输瘫痪。
  不过限速后,有的网速看视频会很困难,只能简单浏览网页,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消费者的体验效果也打了不少折扣。
  网友:校园卡欢迎你
  有网友和媒体表示,这是“套路”:
  @销魂的肥羊:全都是套路
  不过也有网友说,“我办之前,营业员都会跟我说降速的问题。”
  @BigColinlin:不能把这个责任推给运营商啊,什么套路不套路,我办之前,营业员都会跟我说降速的问题
  @马甲杂谈:超过一定流量之后限速,我觉得是正常的,不然就一个套餐好了,还搞这么多套餐做什么?
  还有网友表示,校园卡的费用才叫“便宜”,才是无敌的存在:
  @SunshineNeverEnds:真的,校园卡才是无敌的存在。一个月30块钱,55G流量,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月亮和星星-:19套餐 无限流量 马上要毕业了 难过
  @SerinaWu:从未遇见过如此便宜的套餐
  @昕空下的纶语:校园卡根本就不用担心流量
  @你的对手在刷题11:看了一下突然感觉校园卡还真的是蛮好的,可惜四年后套餐就不能用了
  对此,你怎么看?你有用过这种套餐(卡)吗?欢迎文末留言。(责编:赵超、杨波)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资料图:各电信运营商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校园营销抢人大战。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周六去了趟营业厅,发现十个有九个在问:流量去哪儿了?”知名通信专家刘启诚在朋友圈感叹道。这只是个缩影。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3.41GB,同比增长154%。流量消费早已稀松平常,成了每一个人手机套餐里的重头。但同时大幅增长的还有消费者们关于手机流量的各种疑问:为什么流量越买越多,而我的流量却越来越不够用?为什么送我那么多本地流量,而我根本用不上?套餐那么多,为什么没有我的菜?1 为什么流量越买越多,而我的流量越来越不够用?“原本1个G够用一个月,如今却挺不过15天。”身边不少人在抱怨手机流量不够用,甚至许多人开始对手机流量的“非正常消耗”提出质疑。有网友在微博上抱怨,下午睡一觉起来,居然跑掉了19.46GB的流量。而这种非正常的情况屡见不鲜。“偷跑流量”成为网络热词。那么谁偷走了你的流量?360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现在手机流量的确“跑得快”。首先是因为手机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以前我们手机上网主要看文字,图片也往往压缩得很小,现在图、文、视频大行其道,往往一张图就四五兆,更别提各种小视频了,客观上肯定会消耗更多的流量。尤其手机重度使用,长时间驻足在社交软件上,不经意点开的视频都会悄悄下载到手机中。其次,很多软件即便没有打开,都在后台默默地运行,甚至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地更新,这样做也吃掉了不少流量。他举例说,孩子刚才玩植物大战僵尸,每次弹出广告都点一下,结果不知不觉下载了很多软件。另外还有非法软件盗取流量的不正常情况。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烽火实验室此前曾发现一个名为StealthBot的刷量作弊木马,采用了自我隐藏方式以及成熟的模拟点击流程,如同一批由工厂自动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隐形机器人,伪装成系统服务通知,通过开机自动运行、外部唤醒等启动方式耗费用户的数据流量,还能够自动更新并加载最新版本的恶意插件,响应服务器下发的指令。一些安全意识薄弱的用户群体,以及安全性较差的手机品牌成为了StealthBot出现率最高的领域。这只暴露了流量黑产猖獗肆虐的冰山一角。其实,“没关4G流量,一觉醒来房子归了移动”的时代早已过去。还有人质疑运营商“偷流量”,但这种说法显然缺乏依据。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运营商修改用户流量数据或许得不偿失,假设运营商要“黑”用户的流量,其改造系统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偷流量带来的收入要更多。有报道称,为验证运营商对流量测算的准确性,浙江省质监局和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的通信流量检测试验结果显示,在三台多制式无线通信上网流量监测器中随机插入三大运营商SIM卡,下载同一文件,重复测试数为10次,流量检测数据偏差值均为0.1%至0.15%。从检测结果对比来看,与运营商提供的流量统计几乎没有区别,因此运营商调整计算方式“偷流量”的说法并不成立。2 为什么有那么多本地流量,却只能看着全国流量先耗尽?作为一名手机重度依赖症患者,小郭经常要外地出差。她订购的某套餐有1GB全国流量,运营商还会赠送3GB本地流量。但是她发现率先消耗的是全国流量,而高达3GB的本地流量却不能用。“为什么在北京的时候不能率先用本地流量呢?”也有用户调侃说,月底收到了运营商赠送的大额流量,可是已经没有时间用了。事实上,像小郭这样“全国流量不够用,本地流量爆棚”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因为运营商设置全国流量使用优先级:套外赠送流量的优先级低于套内流量。就是说,先使用套餐内的流量,等套餐内的流量用完了,赠送的流量才能派上用场。不过,这种尴尬很快就会作古,因为从7月1日起,流量漫游费将全面取消,不再区分省内、省外/本地、全国。而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运营商经常会给用户赠送流量示好,也常常推出一些抢流量的促销活动。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对于目前这种流量赠送方式,赠送的流量往往原路返回,用户感知并不强。既然赠送了,为什么不索性大方些呢?电信观察家项立刚指出,赠送流量更多的是运营商的市场策略,吸引用户。不过相信取消流量漫游费以后,运营商恐怕就没有这么“豪气”了。3 说好的不限量套餐,为什么要限速?运营商们最近在卖力吆喝“不限量套餐”,但是引来不少消费者的质疑:超过20G后被降速,回到3G时代,甚至2G时代,使用超过100G后被直接停网。网友们纷纷抱怨,惠民套餐暗藏套路,运营商缺乏诚意。不过在业内看来,运营商对不限流量套餐进行限速的做法无可厚非,这照顾了多数4G用户公平使用网络的选择。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分析指出,目前的网络条件下,运营商很难做到真正的流量上不封顶。由于移动网络带宽有限,多用户同时持续高速占用的话,很可能造成网络拥塞。此前美国电信巨头AT&T曾经推出不限流量、不限速的套餐,但结果因为网络无法承受而叫停。限速限量是目前国际流行做法,阶梯式设计——首先满足绝大多数用户使用量范围内承诺的最高网速,到达限速限额之后,网速便会下降。现在如果运营商真的不限速,那么会发生什么?可以想象一下,很多人把它开成WiFi热点,供很多人共同使用,然后网络不堪重负,上网速度也会变成“龟速”。这显然背离了运营商和消费者的初衷。资料图:厦门市民在体验4G网络。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4 为什么用不完的话费不能折算成流量?消费者李先生给北京晨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目前订购的是某运营商158元的套餐,每月6G的全国流量+700分钟通话时长。在实际使用中,上网流量用得多,每个月常常流量不够用,通话时长却剩下大半。“用不完的话费能不能自动折算成流量?”实际上,这种折算模式早有运营商在尝试。2016年,中国电信率先举起了“全流量计费”的大旗。2016年9月,中国电信山东分公司启动全流量计费新模式,将语音、短信统一折算成流量进行计费,且语音与流量可相互自由转换。其中,1M等于1分钟,打多少分钟电话就扣多少M流量,不会产生套餐内通话时长的结余。同时,套餐内的“国内流量”可折算为“国内通话”。此外中国电信其他一些地方公司也纷纷试水。不过目前北京还没有实现。另外,中国移动也计划在一些城市试点流量阶梯单价计费模式。不过,这种模式目前并没有流行起来。在项立刚看来,全流量计费从技术上没有难度,但是运营商改变计费系统投入不菲。最重要的是,5G即将到来,届时运营商的计费体系可能面临重塑,因此运营商目前没有太大的积极性。5 为什么不能自由组合,我的套餐我做主?作为一名资深手机用户,退休工人老李的困惑是:运营商那么多的套餐让人眼花缭乱,可是没有一款是我的菜。理想的模式是,我提供每月的消费需求,然后运营商量身订做最适合的套餐。显然,老李想要的资费是“私人订制”模式。其实运营商也有类似方案。比如中国电信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全国统一的客户自选型资费方案——积木套餐。为帮助客户搭配“积木”,中国电信在网厅提供了许多人性化的辅助工具,如流量计算器、流量应用实例等。积木套餐由语音、流量、短信和3G应用四块“积木”组成,客户可根据自己的消费需求,自由混搭,并随时根据需要变更套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有类似的“积木套餐”,设计的目的都是自由搭配语音通话、上网流量。但是用户选择的空间依然有限,比如打开某运营商的客户端,寻找到套餐计算器,它根据你近几个月的消费使用情况来推荐合适的套餐,不过推荐的语音最低也要18块,显然并不能满足老李DIY的需求,因此,该业务在三大运营商中都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与普及。资深电信分析人士马继华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电信运营商不断推陈出新,套餐体系庞大,不仅能绕晕客户,甚至连营业人员自己也搞不太明白。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价格不透明的外在表现,给用户感觉自己被忽悠。而打包消费让用户享受到了比单项累加更实惠的价格,可是很多人对有些附加部分并没有需求,往往感觉被强制消费了。即使免费使用,感觉依然不爽。6 新老用户为啥区别对待?随着提速降费的深度推进,手机资费新方案层出不穷。运营商每一季都会想方设法推出新卖点来吸引用户。比如校园促销大流量套餐,比如手机宽带捆绑的融合套餐。但是很多看上去很美的新套餐只面向新用户,老用户被挡在门外。比如北京移动68元的畅享不限量卡仅面向新用户。而老用户可以选择的最优惠的不限流量套餐为98元/月,内含150分钟语音,20G国内流量。流量用尽后上网限速至最高1Mbps,当月累计使用流量超过100G后可继续上网,但是限速至128Kbps。北京电信的65元融合套餐也只面向新用户,且需要交足两年费用。运营商对老用户的关怀有一定差距,这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事实。新老用户为何要区别对待?有运营商人士无奈地吐苦水说,市场日渐饱和,用户增速放缓,而很多促销的目的就是为了抢上客量,因此促销的力度大。不过,老用户们在入网的时候享受过当时的优惠方案。去年11月,因为老用户转互联网套餐的问题,工信部曾喊话电信运营商,要为老用户更改套餐提供方便,不得推出限制老用户选择资费的方案,并且要求企业来梳理排查现有的资费方案,如有限制用户资费选择权的行为,立即整改。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最理想的做法是,从用户进门开始,就经营一个用户,让用户感受到越来越便宜的资费、越来越优质的服务,而不是用高优惠政策将用户吸引过来,然后任其流失。在他看来,老套餐不升级或老用户仍需主动申请已经过时的资费,这种现象目前依然很普遍。但在市场饱和的背景下,“讨好”老用户才是大楼稳固的基石。尤其是携号转网将于2020年全面落实,运营商,是时候对老用户好一点了。■链接节省手机流量的小窍门虽然流量资费越来越便宜,但很多小伙伴却惊呼流费支出越来越多。尤其是每到月底流量羞涩。其实,有许多省流量的小窍门,避免流量偷偷溜走。1、通过正规渠道下载应用从第三方软件市场上下载的应用存在风险,有些不合法软件会偷走流量。因此,小伙伴尽量在正规渠道下载应用,如手机厂商自家的应用商店、官网等等,避免不慎装上刷流量软件。2、关闭自动同步功能手机的自动同步功能开启会在你不注意的情况下在后台耗费许多流量,因此最好关闭自动同步功能,或选择仅WiFi网络下同步。3、关闭后台运行程序很多时候我们关闭一个应用,都是直接返回桌面。如果后台有太多联网APP,当其待机时有可能会不断自动刷新等数据访问,所以要养成及时关闭清理APP后台运行的习惯,只留下需要时时在线的软件。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机运行速度。现在很多手机都提供一键关闭应用的快捷方式。4、关闭手机移动数据在不上网或者使用WiFi上网时,记得关闭手机移动数据,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后台程序消耗流量。尤其是在有WiFi环境下,虽然系统会优先使用WiFi,但在特殊情况下或者信号不好的时候会自动切换到移动数据上。5、限制吃流量大户连网苹果版:打开设置→蜂窝移动网络,即可查询流量消耗的情况,从而限制指定应用连网。安卓版:打开手机设置里的安全中心,即可查询每个应用消耗流量的情况,从而限制指定应用连网。其实吃流量最多的主要是几个常用APP,在手机的数据流量使用量上都能查到,一般微信、QQ、浏览器、游戏软件都是流量大户。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微信朋友圈小视频开启仅WiFi环境下自动播放设置;朋友圈晒照片时尽量使用经过压缩的照片;尽量用纯文字方式交流,少发表情包、语音、短视频;不要随意点开链接、短视频、照片等。6、设置每天流量限额建议在手机设置中的【安全中心】内设置好每月流量使用量限制或者预警,以便及时发现流量消耗异常的情况。7、注意定向流量的使用范围目前运营商联合各大互联网公司推出了不少定向套餐,比如腾讯大王卡刷微信、看腾讯视频、玩王者荣耀流量全免,不过,你如果偶尔去刷个微博、发个抖音,还要额外付出流量费。订购这些套餐的时候,要注意其限定范围。8、多“薅”运营商羊毛现在运营商在很多节假日经常会推出一些流量赠送、抽奖、特惠等活动,关注运营商客户端、公众账号、微博之类的官方平台,经常会被免费流量砸中。比如北京移动客户端有一个签到送流量的常规性活动,每月能免费得到总计160M的流量兑换券。而北京电信签到可以得到总量300M的流量。记者 焦立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话费了流量还能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