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大圣伏妖第2部》里没有唐僧这个角色啊?

大年初一看了这部期待很久的电影.电影是部好电影,我只是非常郁闷吴亦凡的演技.昨晚大半夜还在琢磨唐僧这个角色,思来想去,觉得在吴亦凡在两处地方演的实在可惜.这部电影延续着黑暗美学,周星驰招牌的无厘头搞笑,通过大反派离间师徒之间,在恩恩怨怨的矛盾中,也不忘记讲述各自的修行与心魔。但是核心依然在唐僧身上,周星驰一直在悄悄为这个角色注入灵魂.在西游降魔篇中,唐僧是什么人,是一个证悟的人.一个证悟的人,三界的敌人群起攻之都无法伤其一根寒毛.(神通之力)一个通过失去爱人,在痛苦中觉醒,破除了贪爱与我执,踏上求经之路的人.他在旅途中看到了段小姐的幻象,隐隐流露出一丝微笑,扭过头去,异常坚决踏上了苦修之路.他是这样子的一个唐僧.估计吴亦凡要说,不管我的事,如来神掌放不出来是导演安排的啊,圣僧也动情,也是剧本需要啊.我理解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胃口,这些是必要的.然而,一个苦修为众生而取经的人,是不会对色身体起到任何执念的.在苦修人的世界,小善的漂亮色身是难以打动他们的心的.(他们修会了不净观,这种定力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拒绝小善的时候,吴亦凡完全没有表达出一种因为有情众与大爱的矛盾坚决,更没表达出这种大悲心. 所以有点在这里对吴亦凡的演技表示失望.他并没有因为漂亮喜欢过小善,而且更不会被她的漂亮所真的迷惑,只是发现了她的善根,为了更大的爱.这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心情:我想起了段姑娘,是她的牺牲让我破除了执念,现在回忆滚滚翻来,而过去的红尘应该斩断.我为了众生的解脱而踏上苦修之路,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眼神流露的应该是悲痛之情与坚韧.无论此前多么无厘头,在这里本完全可以让观众找到圣僧的爱与慈悲,一个困于凡夫肉身苦楚与一个苦修人的觉悟,而我们的吴亦凡却一脸搞怪,嬉皮笑脸.看得出,他去努力演出一种觉悟,但是基本没有大觉悟者的爱与大悲心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大概这种味道) 一比就知道.我估计换做文章会出色的演出这一感觉.在超度小善的戏中,我是非常期待吴亦凡能够扳回一局,超度亡魂无论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影视作品中都是法师的必备技能,非爱与慈悲不可.它是这样子的大悲心流露:(从这样子的真实照片可以看到有大悲心超度亡魂之人是什么样子)当我准备好好品味一下这份爱与慈悲的时候,只瞥见吴亦凡一股要哭哭不出,非要想试着流露一点真情的演技. 大概跟拒绝的时候差不多的表情,大概他能严肃一点,但是顿感非常憋气,也是难为这个不知道具有何为大悲心修行人的演员,爱与慈悲,装是难装出来的.镜头幸亏切到小善被超度,色身幻化成漂亮的紫色流体粒子特效,也是华华丽丽的收了亡魂,也不用担心,若是圣僧超度,消无量业障,应该是往生了,大概并不会真的投胎再做人. 所以估计下一部中,再也见不到她.到底是吴亦凡太年轻,真是驾驭不了这种深度,实在可惜.不过,他本身的颜值是非常符合一个帅气正面的人,唐僧本人确实很帅的,也是浓眉大眼.并且比较出色完成了无厘头的那一面,唱不出歌,放不出如来神掌,各种耍滑头,危机公关,都能够处理的比较好.于是我也放下执念,接受了这种萌萌的设定.其他演员中,林更新饰演的孙悟空,在特效装扮下,是一个亮点十足的看点.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外邪内正的孙悟空.每次唐僧修理悟空的时候,孙悟空原形毕露,火眼獠牙的形象十分凶狠。我总很担心他会憋不住一棍子敲死他.加上他压根也不是一个省油灯,这几分泼猴的气质也成功的演绎了出来,最后师徒二人打打闹闹的时候,师徒四人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你搞事但是我懂你,在互相碰撞中的精彩大大超过预期.林允则很有聂小倩的味道,而且片中非常漂亮,我没找到合适的剧照.喜欢林允的完全可以看一看,那白骨精怨气凝结而成具有魅惑与善根的矛盾体.与外面的妖艳货色真是不一样的美.其他角色都很有可圈可点之处,基本很多包袱也靠八戒搞事来制造笑果. 为了避免剧透,就不详述.剧情与反派众生相:西游系列一直都比较成功塑造了中国妖魔鬼怪的恐怖:邪.周星驰与徐克的联手的西游里,所有的妖怪邪气十足,处处散发着中国鬼怪应该具有妖孽之气.这一点相比西游降魔篇的妖气,做的更加的具有进步.蜘蛛精就是一个成功塑造的典范之一,唐僧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在悟空眼里是看的一清二楚的,邪恶的蜘蛛头,配上妖艳的人身。既然妖艳,绝对少不了色情元素,被玩味到恰到好处,加深了妖孽的魅惑.(不好意思我实在没找到大腿图,大家自己去感受好了..)黄色,暴力,邪恶,这三个关键词组成一副邪魅妖怪的众生相.让人害怕之余也心里刺激上也达到了导演想要的效果.邪恶且刺激又不过分恶心,不装腔作势的唬人.剧情有点瑕疵,我觉得有瑕疵的部分估计跟大家觉得的地方差不多,该给力煽情的地方,有一股劲没使上来,憋气了. 不过大差不差,还是一个完整把故事讲清楚了的剧情,比那些不知所云,有了特效充场面就不知所云的强的太多了.而真正大反叛是谁,我就不剧透了.周徐特效:国产电影的特效一直让人诟病,玩噱头都玩砸的不少.但是徐克周星驰联手的电影特效已经开始自成一体,我丝毫不怀疑这特效下了真功夫的,也是众多人比较肯定的一点.记得几年前有一部大闹天宫吧,号称3个亿,不对比不出真功夫.同样是猴子或者妖怪:(大闹天宫)(西游伏妖篇)孰高孰低,谁下了真功夫,一目了然.并且实际上效果比这截图好太多,当悟空浑身锦旗直面机械红孩儿那满天火海,妖魔头子悟空孤身一人面对千军烈焰万马,气势震天.正好,在大闹天空中也有一段悟空大战哪吒的喷火戏.(大闹天宫)大闹天空连个吐火脸部特效都没加红的,搓几个小火球,来回放放..难怪我老师看了气愤不已,这简直上了个贴图然后放了两个火球..它与西游伏妖红孩儿的邪恶残暴,与漫天烈焰的千军万马相比,这简直是...弱智.如果大闹天宫最后几条粒子龙都让人看得过瘾,那么在西游伏妖篇中,这只是基本标配.而在西游伏妖篇中,最终BOSS战中,这流体粒子感情不要钱了,敢这么用?壮观.真壮观.真舍得砸钱而且花的很到位.2012世界末日大家估计都看过,当时我的一位老友在一场比赛中,一人之力算了几秒,模仿大概类似这样子的火焰与烟雾,直接一等奖.你就知道这玩意多难多烧钱了,然而这种烟雾火焰在西游伏妖篇中,根本不是事.. 漫天火海,滔天海水,看场面肯定可以一饱眼福,齐天大圣与众妖魔的战斗,当有此气势,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在这国产烂片扎堆,特效搞成噱头的风气里,故事都讲不清的诟病中.比起那些圈钱,糊弄人的电影,一些批评感觉更像是,给了很高的期望,有些地方有瑕不掩瑜的不足.赶上春节好时候,看无厘头,看周星驰,看故事,看大场面特效 ,哪怕流量粉丝去看吴亦凡帅和尚的样子...这一部电影做得到.关于周星驰,在这部电影里,我心中的唐僧,应该是一个证悟了苦修的人,一个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的人.无论它无厘头,打骂,搞怪也好,处处都能让人感到内心的爱与慈悲.大悲心,一直若隐若现在电影中.这是周星驰在唐僧这个角色中努力注入的灵魂.在西游伏妖篇中,通过唐僧这一角色,周星驰的内世界的影子一直若隐若现,小人物也好,我其实是一个演员也好,他的内心有着悲伤,有对世界的爱,却表现出一种装疯卖傻不可理喻的一面.周星驰把他的内心世界放在唐僧的身上,悄悄的敞开给观众看.看着一开始的评分只有5分,估计吴亦凡做流量担当必然会有自带黑光环,当对自带黑光环的负面情绪慢慢宣泄完.仅仅一天就反弹到了6.8分,周徐二人到底是很有水平的。随着看的人越来越多,估计会稳定在7分左右。瑕不掩瑜,大概2/3好的电影.以上.最后,新春快乐,给大家拜年啦。

如果说童年中有哪部作品给你印象最深,想必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门的。
80后会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四大名著系列,以及《新白娘子传奇》等等。
90后会说那一定是整个暑假都在播的《还珠格格》系列。
00后会说那太多了,根本数不过来,比如《恋空》 《谈情说案》 《来不及说我爱你》 《仙剑奇侠传》 《仙剑奇侠传三》 《美人心计》 《放羊的星星》等等。
但能够影响三代人,一部老少皆宜的神作,《西游记》当之无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之星,自被搬上银幕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中国第一部西游题材影片 《孙行者大战金钱豹》 诞生于1926年,由天一电影公司出品、胡蝶主演。同年上海滩著名的才子但杜宇就拍摄了《西游记》中的一段,黑白无声电影《盘丝洞》。
对比《孙行者大战金钱豹》,《盘丝洞》一经上映就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轰动。但是受当时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保守派对这部“恶俗不堪”的电影说声一片,认为《盘丝洞》“有违礼教”并且“毫无艺术价值”可言,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电影《盘丝洞》在1930年就被禁止播放。
足足经过了52年,《西游记》又一次登上了荧幕舞台。第二次翻拍是从1982年开始的,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西游记》在国内前后共更新过86版、98续集版、《齐天大圣》版、2010年浙版、2011年张纪中版等诸多版本,当然还包括其他很多节选《西游记》中故事制作而成的电影。
而今天我们就来逐一盘点一下经典的《西游》IP电影。
1966年何梦华导演的《西游记》,这也是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在60年代开启的《西游》系列巅峰之作,共计拍摄了四部《西游记》系列电影,分别是1966年《西游记》及《铁扇公主》、1967年《盘丝洞》、1968年《女儿国》。
本片改编自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的同名长篇小说,拍摄于1965年,是对邵氏电影工业的一次全面检验。本片起用当时最先进的光学特技,揉合古装动作功夫,叫人耳目一新,更起用特技化妆和多种特别道具,妖怪形象层出不穷,幻想新奇,是一部值得观摩之经典作品,在60年代能拍出如此水准,令人赞叹不已。
就当时来看,60年代的邵氏技术完全超越了80年代的大陆的西游记。虽然现在看起来槽点满满,但受时代限制(制作、对白与审美)而导致的各种如今看来的尬演不过是瑕不掩瑜。
单说剧情方面实在有些雷人,虽然大部分都遵循原著,但脑洞大开的细节还是太过超前。比如西游记里面居然出现了哥斯拉(西海龙宫三太子),比如紧箍咒是刻在玉片上的,再比如在“四圣试禅心”一节中居然改为青蛇精,且青蛇精和沙悟净还有着不可描述的关系,最重要的一不留神就尬歌,各种地方小曲种,黄梅戏、山歌对唱等都收纳其中。
悄悄说一句,里面有些大时尚的画面还是很有看头的。
再说取景,胜在实景奇山取景巍峨,山川密林,甚至还有百年树根等细节,可谓是诚意满满。
综合来看,这部剧不失为那个年代的挂片,难得的一部佳作。日后很多西游题材的影视剧没少在这部剧中取经,借鉴最多的也是最经典的86版《西游记》。
1972年台吴家骏导演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这是台第一部《西游》题材的电影。如果用现在的欣赏的眼光去看,你一定会说这绝对是最辣眼睛的最无法忍受的儿童电影。
单从演员来看,香艳的玉面狐狸,可爱爆棚的红孩儿绝对地吸睛。最先出场的牛魔王也堪称史上最丑牛魔王,可直到看到后面才发现原来还有最丑孙悟空和最丑唐僧。
现在虽然已经找不到完整版资源,但这部剧无疑属于台《西游》的开山巅峰之作。
1982年同样是台的陈俊良导演的《西游记之大战飞人国》,这部剧改编自车迟国、盘丝洞和三打白骨精等经典篇目集合而成。如果按照现在的欣赏眼光,那我想只要看到第一画面就能劝退百分之99的人,单故事情节槽点颇多,特技效果完全3毛特效,但在当时的年代,这部剧可谓是风头无双,只要村头放电影,那绝对是万人空巷的场景。
整部剧剧情浮夸,很有无厘头的风格,台演员还挺多、孙越.陶大伟.方芳芳.等等!集合了当时喜闻乐见的特效,比如变来变去,飞来飞去,值得一提的是配乐相当潮流,尤其印象深刻的就是求雨歌,“天灵灵地灵灵”简直太欢乐了。
1983年方荧导演的《真假美猴王》被搬上了露天电影的大舞台。虽然是戏曲电影,但丝毫不影响观看的热情。
剧情取自《西游记》章节真假美猴王,唐僧因悟空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打伤唐僧,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唐僧念紧箍咒分不清真假,托塔天王拿照妖镜分不出,观音看不出,到了阎罗那儿谛听能够看出来但是却害怕假的悟空恼羞成怒捣毁阎罗殿不敢说出,最后唯有如来佛祖道出六耳猕猴真身并且以金钵盂镇住六耳猕猴,被悟空一金箍棒打死。
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剧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其中各个选段演绎得非常精彩和传神,尤其是京剧演员的表演功底太强了,里面演宫女一动不动的演员眼睛都不眨一下。演悟空和六耳猕猴的演员丝毫不比六小龄童差,某种程度上还要更传神一些。
虽然是第一次看京剧电影,但还是被深深地迷住了。恍惚中,还记得那句拉着长腔的“飞国外天门”。
同年荆杰 / 黄延恩导演的《火焰山》也如期上映。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本剧获得了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1984)最佳特技的提名奖。
同样的作为戏曲电影,《火焰山》取自《西游记》章节过火焰山,剧情流畅生动,搭建的景物也有巧思。當中許多拍攝手法現在看來或許是稚美,但放在當時來說一定是突破了重重技术困难才得到的效果。
戏曲电影中最考验演员功底,当时的铁扇公主的扮演者王凤霞,唱念做打俱佳,可惜斯人早逝。
不得不说的是,艺术就是艺术,是另一种演绎西游记的巅峰。直到现在看起来依然毫不逊色。
1995《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豆瓣评分8.9,《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豆瓣评分9.1,这部挂着西游IP的神作横空出世。
导演刘镇伟携手周星驰打造的颠覆西游认知的两部作品,过程可谓之曲折离奇。虽然在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1996)获得了最佳编剧的提名奖以及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奖。但票房扑街,被当时很多人当成反面教材。
直到被学生“平反”之后,《大话西游》以影视屏幕的方式映入千家万户的眼帘。有人这样解读的,你在看大话西游的时候,如果笑得腹背抽筋,呲牙咧嘴,那么你很有幽默感。如果你看完了大话西游,你还笑得满地打滚,那么你其实什么都没看懂。如果你看完了大话,你忽然发现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泪水,你总算看懂了大话的第一层了。如果你看完大话,笑也笑过了,泪也流过了,忽然怔在那里,忽然觉得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那么你看懂第二层了。如果你看完了大话,默默地坐在那里,你感到无处可去,你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和束手无措,你看懂第三层了。
有时候,生活和电影一样,都是如此束手无措,看的人伤悲,自己过得却感觉不到什么。没有细腻的心,怎么会感受到如此多的如电影般的生活呢?在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一遍遍地看着《大话》,品味着电影之外,生活之外的感情。也许,我们得不到我们日思夜想的,也最终失去了起初牵手的美好,可是,我们还有记忆。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一经上映立刻高居票房首位,虽然豆瓣仅有8.4,但作为一部被誉为国漫的里程碑之作!票房最终高达9.56亿!同时斩获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15)最佳美术片,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2016)优秀故事片奖,第2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 (2015)最受关注的院线电影,第6届豆瓣电影鑫像奖 (2016)鑫豆单元 最佳动画长片等等奖项。
导演田晓鹏携制作团队为国漫崛起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虽然作为一部动漫版本的西游记新编,无论从细节还是动画特效都是无懈可击。在配乐上,本土气质极浓的民乐bgm也花了很大的心思。虽然故事层面有些单薄,但也能打动人的笑点和泪点,在同类影片中已经甩开其他的一条街了。
虽然有遗憾,但这部剧还是让我自豪地为它脱去了国产电影的标签!
自此之后,西游系列的拍摄激情终于被创作者们点燃。随后,郑保瑞导演连续拍摄了《三打白骨精》和《女儿国》,前者还请来了巩俐出演白骨精,周星驰在2017年联合徐克导演拍摄了《西游伏妖篇》,郭子健在当年执导了《悟空传》,甚至还有王宝强首次执导的电影《大闹天竺》也是挂上西游的大IP。
但此时我们不得不产生了一个疑问,除了连续出片产生的审美疲劳,“西游”题材电影的主创们还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当那些耳熟能详的西游情节都被拍摄了一遍后,后续电影的情节将如何展开?
于是一些网络电影也是五花八门的给出了答案,他们把西游这个IP简直被玩的不要不要的。什么《悟空你不懂爱》、《八戒不得不说的故事》,这些让你看名字就辣眼睛的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谢苗主演的《大梦西游》系列呢?这个系列的《西游》虽然鲜为人知,但已经默默拍了五部,讲的是孙悟空的爱爱情。第一部和白骨精谈恋爱,第二部和铁扇公主谈恋爱,第三部换成了唐僧谈恋爱,第四部和蜘蛛精谈恋爱,不得不说,500岁的人了有几场恋爱总是可以的。
近些年,对于 《西游记》 这座富矿,电影人的开采方式和成品似乎不尽如人意。纵使故事再家喻户晓,内容丰富,但这种近乎疯狂的开采,还有缺乏文化关照的肆意涂抹改编,也早已经刷爆了西游这张信用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3-11-21 11:00
来源:
TOP历史排行榜发布于:山西省
我看到网上曾经有人说,取经团队里缺少了任何一个成员,这个任务就不可能完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从来不崇尚美国大片里那种个人英雄主义,中国人看重的是团结合作。
在取经团队里,唐僧是个中规中矩的核心人物。网上曾经有一个说法,唐僧如果没有三位徒弟保护,他就是一个野和尚。他的身上不仅具有出家僧人的一切特点,最重要的是,唐僧其实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他虽然是一个软弱的人,但是他也是意志最坚定的人,他三番五次被绑到妖魔电怪的洞穴里,离妖魔鬼怪的汤锅近在咫尺,而在女儿国,女王的美貌和一国之富也没有让他放弃取经之路。他的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取经事业得以成功的精神核心:
如果唐僧是意志的化身,那么大师兄孙悟空就是力量的化身。在这个团队里基本就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打不赢的妖魔,放着他来;辨不出的鬼怪,放着他来;请不来的众神诸佛,放着他来。好像一切的一切在孙悟空这个自带主角光环的角色面前都变得如此简单。他是万人赞颂的齐天大圣,也是人尽皆知的斗战胜佛。但是,如果孙悟空没有唐僧带领他去取经,他就是一个野猴子。
而沙僧在这几个人里话不多,做的都是一些挑水化缘、缝缝补补的小事。但他兢兢业业,就像军队里的后勤主任:如果没有沙僧,就没人挑行李——唐僧太弱了挑不动,孙悟空急着打妖怪没有空,猪八戒好吃懒做,更不可能替代沙僧的位置。
小白龙则化作白马,一路上驮着唐僧,忍辱负重。如果没有小白龙,让唐僧徒步走的话,恐怕脚底磨穿也没办法走到西天去。
唯独猪八戒,是一个一路上犯错不断,遇到挫折就要散伙分行李、扭头要走的人,最后就算功德圆满走到西天也只被封了个净坛使者。但是猪八戒一路上部在起着调节的作用,他是凝聚五个人的向心力:他就算说了一百次要走,却没有一次真的离开,相反,孙悟空没有一次说要走,却离开了三次。每一次师父逼走了悟空,都是八戒想办法去找他。悟空不在的时候,八戒的九齿钉耙也让不少妖魔鬼怪丧了命。八戒自己虽然能吃,但是打了水来还是会毕恭毕敬地端到唐僧面前,说:“师父您先喝吧!”猪八戒不是没实力,想当年他在高老庄和孙悟空大战六十回合方才怯力,人们把光环送给了孙悟空,却埋没了他身旁的猪八戒:倘若你的身旁有一个神通广大又爱出风头的孙悟空,你也不会做首当其冲直面敌人的人。八戒是中和的,他其实在人生经验上很成熟,他会隐忍,懂得在孙悟空旁边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副手角色。他看似平庸,含糊老实,可是关键时刻也能救师父于危难,与悟空联手斩妖除魔。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唐僧宠他一声“爱徒”,沙僧敬他一声“二师兄”,虽然有时候悟空会调侃逗他一句“呆子”,但是却依然能在危难时刻第一个予他援助之手。
选自 马德华 著 《悟能》, 长江文艺出版社
更多精彩内容
唐僧到底有没有色心?
八十一难何其难
学套路!悟空是如何让八戒乖乖听话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圣伏妖第2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