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气势比较好唱容易唱的红歌歌


红色歌曲在现在依然不会过时,铿锵有力的节奏,使歌曲充满力量,在每一首歌曲之中都在不断展现出来对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你知道好听的经典红歌有哪些吗?今天排行榜之家的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来了十大最好听的红歌经典,快来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1.《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是一首爱国歌曲。1951年9月12日的那天在全国都在不停的传唱这首《歌唱祖国》。这首歌曲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歌曲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
2.《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是李谷一原唱的爱国主义歌曲,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抒情歌曲。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融合,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
3.《江山》
《江山》是彭丽媛演唱的歌曲。闪现真理光芒的内涵和高亢激越的曲调震撼了众多人。这首歌再次证明,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华民族的选择,是人民大众的选择。
4.《东方红》
《东方红》歌词朴实,朗朗上口,流传极广。的唱出了对毛泽东还有中国共产党的深情,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本的初心,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5.《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是刘绍文演唱的一首歌曲,后来董文华又进行了演唱。该曲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曲,这首歌曲获得了不少大奖,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歌曲。
6.《大中国》
《大中国》是高枫于1994年演唱的爱国歌曲,推出后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这首歌曲在当时获得中央电视台MTV大赛金奖,是一首必听的红歌。
7.《唱支山歌给党听》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词选贼与《雷锋日记》,真诚朴素,在歌词之中字字铿锵,表达了跟党闹革命的决心,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站起来”的伟大。
8.《走进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是来自张也演唱的一首歌曲。歌词直抒胸臆、鼓舞人心,唤起人们对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回忆,直白自然地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和尊敬之情。
9.《我的祖国》
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是郭兰英进行演唱的。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10.《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这首高昂的歌曲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创作出来了,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使歌曲充满力量,展现出来了游击健儿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十首最好听的红歌分别是:《十送红军》、《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江山》、《新的天地》。100年筚路蓝缕,100年风雨征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千难万险,不断开创新的辉煌。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来时的路。我们不能忘记,共产党人在威逼利诱下坚贞不屈;我们不能忘记,共产党人在枪林弹雨里改天换日;我们不能忘记,共产党人在国家建设中身先士卒;我们不能忘记,共产党人在荣誉利益前云淡风轻……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开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大众化·我们不能忘记》栏目,让更多人通过学习栏目内容,知党史、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红歌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不仅是一代人的记忆,更是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动力。红歌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且经久不衰,不仅在于独特的艺术魅力,浓厚的感情基调,更在于它们继承了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意志,饱含着文化和历史的力量。从井冈山时期的江西民歌、延安时期的“信天游”,到祖国解放和改革开放时期满怀豪情的赞歌,红歌的传唱仿佛把人们带到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带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让人们在追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奉献一生的英雄的同时,生发出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让我们一起聆听经典红歌,抒发爱党情怀,在红色旋律中赓续精神血脉,在嘹亮歌声中展望美好未来!我们无法忘记我们从未忘记我们不能忘记《十送红军》《十送红军》由张士燮作词、朱正本谱曲。歌词以叙事为基础,表达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1934年10月,8万多中央红军主力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闻讯而来的百姓纷纷赶到村头、河边和大道旁,一边唱一边流泪,上演了送别红军的感人一幕。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十送红军》家喻户晓、传唱不衰,正是因为唱出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保卫黄河》《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由光未然、冼星海所创,写成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使歌曲充满力量,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保卫黄河》以中华民族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家卫国必胜的信念。该曲于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如今80余年过去,这部在抗战烽火中诞生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传唱,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于抗战时期的烽火硝烟之中。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为发展和巩固抗日胜利果实,八路军边区剧社组成小分队,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年仅19岁的曹火星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毛泽东建议添加上“新”字,认为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依然是存在的,应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个“新”字使这首歌成为经典。2015年8月26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入选"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东方红》《东方红》由李有源、公木作词,李涣之编曲,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这首歌以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朗朗上口,流传极广。《东方红》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精神的高度概括,是人民群众感激党、热爱革命领袖的真情流露。这首伟大颂歌传唱以来,以巨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周围,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东方红》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本的初心,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的祖国》《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谱曲,原唱者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我的祖国》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歌曲不同于很多曲风硬朗有力的红歌,它的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后半部副歌仿佛山洪喷涌,深情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我的祖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心声,歌颂了祖国的美好河山,影响了几代人,经久不衰。《唱支山歌给党听》《唱支山歌给党听》是在全国掀起向雷锋学习高潮的背景下产生的,由姚筱舟作词,朱践耳谱曲的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词节录于《雷锋日记》,真诚朴素,体现了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时而悲痛凄楚,如泣如诉,充满了对旧社会的仇恨;时而壮怀激烈,字字铿锵,表达了跟党闹革命的决心。这首歌亲切抒发了主人公“把党比母亲”的真挚情感,道出了广大人民感恩党的心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站起来”的伟大。《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是由蒋开儒、叶旭全填词、王佑贵作曲的歌曲。该曲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曲,是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歌曲。歌词以具有万物复苏、气象万千寓意的“春天”为基调,叙述并歌颂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讴歌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音乐情绪从亲切动人,渐入气势恢宏,再到荡气回肠,展现了万象更新的壮丽场景与朝气蓬勃的时代气息。《春天的故事》不仅见证了深圳蜕变的辉煌历程,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百年大党勇于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理论家、艺术家认为它“浓缩了一个时代”,传媒界、百姓们称它为“新时期的《东方红》”。《走进新时代》《走进新时代》发行于1997年4月1日,由蒋开儒作词、印青作曲、张也演唱。歌词言简意赅、直抒胸臆、鼓舞人心,直白自然地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讴歌了中华儿女传统美德,生动地描写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神采飞扬的精神面貌,也表现出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景象。巧妙运用三首爱国歌曲将历史连接起来,唤起人们对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回忆,并带出《走进新时代》这一新的时代篇章。1999年,该歌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走进新时代》旋律动人正气、歌词真挚朴实,充满爱国主义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无限智慧,表达了对国家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和尊敬之情。《江山》《江山》是由晓光作词、印青作曲、彭丽媛演唱的歌曲。这首歌曲一经面世,便以其闪现真理光芒的内涵和高亢激越的曲调震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歌词表达了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仅是在歌颂党的形象,更是在教育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关心群众、爱护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江山》这首歌再次证明,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华民族的选择,是人民大众的选择。因为,“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同时,歌曲告诉世人,告诉未来,共产党人既然能够为人民打下天下,也一定能够为人民坐好江山。共产党人总是把老百姓的冷暖记挂心间,老百姓也总是把那些代表他们利益的共产党人当作亲人。共产党人把老百姓的事看得比天大,把老百姓的恩情看得比海深。红色江山正是人民的江山,人民的江山人民执掌,人民的江山代代相传。《新的天地》《新的天地》由文益填词、舒楠谱曲、孙楠演唱,是纪录片《辉煌中国》的主题曲。该曲在春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晚会等重要场合均有演出。歌词朴实大气,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表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歌曲旋律高亢激昂,以荡气回肠的蓬勃气势回望我党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奋斗征程,更以振奋人心之力展望壮丽的未来,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
(本文文字采自百度百科)1、《十送红军》
歌曲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剧中才恢复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实上它却是一首编创歌曲。
在《长征》播出后,作者朱正本向媒体介绍了《十送红军》的创作经过。
“1960年春,我们空政文工团几位创作人员到江西采风。在当地我了解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频繁,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子的百姓经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其中一首送别红军歌,歌词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这首歌的曲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半年之后,空军司令刘亚楼和部队党委决定由空政文工团创编《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其中有一场送别红军北上长征的内容。词作家编创了一首《十送红军》歌词给了朱正本。朱正本接到歌词被深深打动,他立即想到那首江西的送别红军歌。他说:“我采用了回旋曲式手法重新创作,把六段歌词的谱改成每段不同的人声、不同曲调,并多次变化,以求情真意切。谱曲时,我投入了全部情感,在谱到‘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时,我也流下了眼泪。整个曲子谱得相当顺畅,总共不到一个小时。”“由于当时刘亚楼司令为突出老区革命传统,要求我们必须注明是民歌,总团领导建议我们署上朱正本、张士燮收集整理。这样,《十送红军》就创作完成了。2、《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陈亚丁、任红举词 时乐蒙、彦克曲
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背景: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的前途在哪里?路的方向在哪里?此时的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之前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连战连捷,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根据地的老百姓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之情从《十送红军》的歌词和旋律中流露出来。3、《红星歌》邬大为、魏宝贵词 傅庚辰曲
1973年,傅庚辰接到电影《闪闪的红星》的音乐创作任务后,找到有关人士了解剧本。对方问他对歌词有什么设想,他当即就说了自己的看法:既然电影叫《闪闪的红星》,咱们主题歌是不是可以叫《红星歌》?这是一个军事题材的影片,主题歌应该是进行曲;影片的主人公潘冬子是孩子,因此应该还有儿童歌曲的气质。
很快,傅庚辰拿到了歌词:“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
傅庚辰便立马南下,直奔剧组。从北京到景德镇,一路上火车、公交车、大卡车,奔波一路,脑袋里音符蹦跶一路,《红星歌》的曲调就这样“颠簸”出来了。
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红星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也是傅庚辰倍感自豪的事。4、《映山红》陆柱国词
傅庚辰曲
歌曲《映山红》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5、《情深谊长》王印泉词
臧东升曲
1964年10月2日,为了向年轻的共和国十五周岁生日献礼,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与支持下,一群青年才俊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火热激情上演了一场经典大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一首彝族歌曲《情深谊长》如同歌中所唱一样,像一朵五彩云霞飞进了人们的心里,成为了一首世纪经典。歌曲描述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大小凉山时,刘伯承元帅同彝族头领小叶丹结盟的故事,是中国民族团结的一段佳话。6、《过雪山草地》肖华词
晨耕、生茂、唐诃、遇秋曲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第六乐章。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30周年而作。7、《五月的鲜花》光未然词
阎述诗曲(背景较长,有兴趣的亲可以自己搜一下哦~)
《五月的鲜花》曲作者是阎述诗。阎述诗家在东北,从小就喜欢音乐创作。学生时代经常参加宣传抗日思想的演出活动,也因此受到敌人迫害,后逃到关内,辗转来到北京,在北京二十六(北京汇文)中学担任数学老师。
《五月的鲜花》开始传唱的时候,阎述诗的女儿阎莉莉才刚出生不久,在她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是一名数学教师,甚至从来没有向家人炫耀过自己这首歌的“成就”,但跟大家印象中的数学教师不同,阎述诗是个很感性的人,他在家里每天与音乐为伴,阎莉莉说:“只要在家休息,音乐声会一直伴随着他”,也正是这个原因,她从小就受到音乐熏陶,后来还做了一名音乐教师。
上世纪50年代末,电影《青春之歌》的上映,让一代人认识了林道静,也让一代人学会了一首名叫《五月的鲜花》的歌曲。阎莉莉也不例外,她和当时的年轻人一样,激动地唱着《五月的鲜花》,唯一不同的是,她突然发现这首歌的曲作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
虽然自己的名字已经被打上了电影的字幕,但和女儿的惊喜相比,阎述诗的情绪一直很平静。后来女儿阎莉莉考上了艺术学校,她的老师希望阎述诗写一篇歌曲《五月的鲜花》创作经过的文章,这时人们才了解到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8、《保卫黄河》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这部作品小编就不多言了,有兴趣也请大家上网搜搜)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钢琴协奏曲《黄河》始创于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保卫黄河》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四乐章,采用自由变奏曲式写成。9、《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
冼星海曲
作于1938年7月。
《在太行山上》就是为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而创作的一首合唱曲。在这首歌曲中,冼星海将充满朝气的抒情性旋律同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歌曲既充满战斗性、现实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描绘了太行山里的游击健儿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该曲写成后,在汉口进行首演时,观众大声喝彩,掌声不断,随即传遍了全中国。太行山的游击队都以它为队歌。10、《二月里来》赛克词
冼星海曲
歌曲作于1939年3月。这首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抗日而努力生产时的豪迈心情。
这是冼星海到延安以后写的第一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后来常作为独唱歌曲广泛演唱。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描述这首歌,是在“风和日暖”的播种场面中,以非常“恬静、安适”的情绪唱出的;在延安首次演出时,这首“江南风味很浓重的曲子”就“极受观众的欢迎”。它的旋律舒展流畅,线条柔婉,感情细腻,具有清新的江南民歌风格;装饰音的运用,更增添了曲调秀美的抒情色彩。11、《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
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歌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所作,其旋律部分来自于[1] 《英国掷弹兵进行曲》。那时他住在城郊的刘村八路军办事处,此时他创作了这首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歌曲,在洪洞县高庄召开的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会议的一次晚会上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直到多年后的今天,还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赢得了国内外群众的喜爱,这是与其内容的战斗性和音乐形象的鲜明生动、群众性的语言和通俗的形式分不开的。12、《延安颂》莫耶词
郑律成曲
《延安颂》这首歌曲表达了千百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强烈愿望和真挚情感。1938 年4 月的一个傍晚,作曲家郑律成参加了一个群众大会,散会后他看到成群结队的战友,沐浴着夕阳的余辉,返回各自岗位;正在操练的抗日战士,喊着响亮的口号,威武雄壮;全城内外,歌声四起。这样一幅动人景象,深深激动着作曲家的心灵,他请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文学系的女同学诗人莫耶写好歌词,很快就谱成歌曲,在一次文娱晚会上亲自演唱了它。
抗战八年,这首歌虽然没有正式出版过,但它却象长了翅膀一样,从延安飞到前方,从解放区飞到国统区,直至海外。当时很多人正是唱着这支歌,冲破险阻,奔向延安,投入革命洪流的。这首歌所以流传得这么广、这么快,主要由于延安是革命圣地,是当时全国抗日的中心,人们景仰它、向往它;同时,在艺术上它也有着较高的成就。13、《南泥湾》贺敬之词
马可曲
1943年,这首曲子诞生在延安,是以马可为主要创作人的团队作品。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此曲旋律优美、抒情,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歌颂他们把荒凉的南泥湾改造成了美丽的“江南”。14、《东方红》陕北民歌
李有源、公木曲
这首民歌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1903-1955)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15、《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词
劫夫曲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涞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姓阎,因是村中的孩子王,所以称为王二小。据当时晋察冀军区一军分区司令杨成武回忆,王二小与一军分区的一个连长关系很好,涞源县当时属一军分区。
王二小牺牲时才十三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干部和老乡因此脱离了危险,英勇牺牲的王二小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16、《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
卢肃曲
《团结就是力量》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产生在1943年6月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为了反对日寇到边区抢粮,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疯狂政策,西北战地服务团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为了配合这场斗争,牧虹和卢肃同志一起在三四天左右时间里,突击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在这个剧的排练过程中,大家觉得剧情还可以,就是感到结束得有些突然,缺乏终止感。综合大家建议,决定由牧虹同志写词,卢肃同志谱曲,为该剧增加一个幕终曲,于是《团结就是力量》这首经典名曲,就这样诞生了。17、《谁不说俺家乡好》吕其明、杨庶正、肖培珩词曲(歌曲诞生故事比较长,有兴趣的亲需要自己搜哦~)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拍摄于1960年的电影《红日》中的插曲,故事背景是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是中国红色主题电影的代表作之一。是由吕其明、杨庶正、肖衍作词作曲,歌曲取材于山东胶东民歌《王二小赶集》。18、《红梅赞》阎肃词
羊鸣、姜春阳、金砂曲
由阎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的《红梅赞》作为歌剧《江姐》的主题曲自1964年问世,在大众中广为传唱,流传至今。这是一首携带着鲜明的时代色彩与深刻的革命烙印的红色歌曲,集中表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面对革命斗争的严峻形势,奋力抗争、追求光明的革命精神。19、《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词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由曹火星创作的一首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据称是经过了毛泽东的修改,添加了“新”字,并作了小幅改动。20、《咱们工人有力量》马可词曲
1947年初夏,音乐家马可在东北解放区的一个文工团里工作。一天,马可同几位文工团员一起来到刚解放的佳木斯一座大工厂参加工人假日义务劳动。他们长期战斗在解放区的农村,一进入工厂,就被熊熊的炉火、隆隆的机声所吸引,看到一块块火红的钢锭在工人手中化为产品,这一切深深打动着马可。
休息的时候,在女团员为工人演唱《翻身五更》以后,老工人问:“你们有没有工人翻身的歌?给咱们唱一个。”“这个……我们还没有编出来呢!”马可面露窘色地回答。
这时,一位老师傅唱起了自己编的《工人四季歌》:“……秋季里来菊花黄,工人翻身自己把家当。成立了职工会,参加了自卫队,组织起来那么有力量。”老师傅唱歌的声音很朴实,嗓子还有点沙哑,可是他的歌声却很有吸引力,马可听了非常感动,他决心要为工人编一首战歌。
回到住所,马可用二胡拉起《工人四季歌》的曲调,团员们都围拢过来,静静听着。马可想:“要做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学习工人大公无私的品质不行。应该编一首歌颂他们的歌,可怎么编呢?”
马可一边拉琴一边思索,团员们也在思索着,议论着:“歌颂他们的生产热情。”“歌颂他们的坚决、勇敢、热情、乐观的精神。”“歌颂他们改造世界的气派。”“真是伟大!伟大的……力量!”“我看可以叫做《伟大的工人……伟大的力量》!”“不如干脆就叫《工人有力量》!”同志们的热情议论使马可进入沉思,《工人四季歌》的欢快曲调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热情的旋律。先是用二胡奏出,接着小声哼唱,最后大家从轻声到强声唱了起来:“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就这样,一首富有时代强音的工人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诞生了。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工人歌曲,像长了翅膀一样,翻山越川,从关外唱到关内,唱遍了全中国,从1947年一直唱到今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歌好唱又能带动气氛的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