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萨扎西德勒罗萨在藏语里面是什么意思思


当内地已经过完正月,迈入春天,西藏的藏历新年才刚刚到来, 西藏的年味是什么味道,你想知道吗?
在漫长而寒冷的西藏冬天,有条不紊地分布着整整5个新年节日:藏历10月初1的林芝工布新年、藏历11月初1的阿里普兰新年、藏历12月初1的日喀则农事新年和藏历正月初1的传统藏历新年,以及春节的农历新年,接连不断的新年为雪域高原带来了经久不散的融融暖意。
“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一进入年底的这段时间,高原的阳光就会将这里的一切,自然与人文、古老与新生、肃穆与欢愉,调和成为一幅圣殿的经颂与世俗的烟火相交织的风俗画,也正是因此,CNN将西藏评为了“亚洲最佳冬季旅游目的地”。
"
当你还在殷切等待春节7天假期时,林芝的一些地方早在这个月初就放完了4天新年假期。
西藏之外估计很少有人听过林芝的工布新年,但这可是西藏乃至全国最早的一个新年,传承至今也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只不过只有林芝的巴宜区、米林县、工布江达县等几个地方的人,才能享受到这个工布新年的假期。
其实最初林芝过得也是藏历正月初一的新年,只不过在吐蕃时期,工布地区遭到外地侵袭,那时的工布王为了鼓舞士气便下令提前过新年,让将士们先全家团聚、吃饱喝足,之后再迎击外敌,结果一举击退敌人。
▲ 图片来源:林芝旅游局
从此以后,林芝工布地区的新年,就一律提前到了藏历十月初一,并在后来的千年里,衍生出了众多林芝特有的新年习俗,并延续至今。我的哥哥这两年娶了个林芝的媳妇,我也跟着过了次工布新年,第一次亲身体验了那些请狗赴宴、烤结达、祭祀丰收女神、跑马射箭…等工布特色民俗,这些在拉萨体验可不到。
▲ 图片来源:西藏米林旅游
过除夕夜这点,林芝和其他地方都是一样的,夜幕刚刚降临,村子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叔叔家早早就准备好一木盒的五花八门的小吃:用糌粑做的“措”、油炸果子、酥油、奶渣、桃干、苹果、红糖、牛羊肉…我还以为这是给客人们准备的,正准备端上桌子呢,却见叔叔笑而不语,摆了摆手,弯腰竟把木盒放在了地上。
在我的疑惑目光中,叔叔转身出了屋,伴随着汪汪的狗叫声,他牵着家里的大黄狗进屋走到了木盒前,在全家人殷切又好奇的注视下,大黄狗驾轻就熟地吃起了木盒里的酥油和奶渣,看到这一幕,叔叔一家的脸上开始挂满笑容。
叔叔他们这才给我七嘴八舌地解释,告诉我这就是林芝特有的“请狗赴宴”,有点像孩子周岁抓周的仪式,在他们看来,狗吃什么或不吃什么都是神的旨意,寓意着来年的生活。
如果狗吃了“措”,那来年就会粮食丰收,如果狗吃了酥油或奶渣,那来年就会六畜兴旺,如果狗吃了桃花,那来年阖家安康幸福,但如果狗吃了肉,那兆头就不太好了,所以刚刚叔叔一家看到狗吃了奶渣才会特别开心。
除夕夜的关键词自然少不了美食与青稞酒,叔叔和阿妈为了一桌子团圆饭已经忙活了大半天,到了晚上就在火炉旁拼起藏式长桌,在上面摆上满满当当的煮牦牛肉、烤藏香猪、牛肉包子、奶渣、桃干、各种糖果水果。
大家围坐成一圈,烤着暖烘烘的火炉,喝着清醇的青稞酒,一边唱着祝酒歌一边互相祝福。
牦牛肉和藏香猪虽然美味,但吃起来最有意思的,我觉得还是林芝特有的“结达”,这是用糌粑、酥油、牛奶、蜂蜜等做成的面疙瘩,但做起来很麻烦,所以阿妈她们只有在除夕夜的时候才会特别准备。
▲ 图片来源:西藏米林旅游
“结达”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要用舌头舔着吃的,吃的时候阿妈会用木棍把结达串起来,让我们烤着吃,阿妈和叔叔让我们能吃多少“结达”就吃多少,拼命往我手里塞,一边塞一边和客人们唠叨着“吃饱结达不怕鬼”,说吃饱了晚上才不怕被鬼背走了,吃饱了明年也才会更幸福。
▲ 图片来源:林芝旅游局
进入新年的狂欢季,每个人都能在这几天找到属于自己的过节方式。新年时候的林芝,森林还没有褪去斑斓五彩,阳光依然和煦温暖,正是男子跑马射箭的好天气,摔跤、抱石头、砍树之类各种游戏让新年的气氛更加火热了。
妇女们的重头戏就是大年初一的“祭祀丰收女神”,这一天村子里的妇女们全都会洗漱一新,换上节日里才穿的隆重藏服,带上贡品和青稞酒,去自家最好的一块庄稼地去祭祀,在地里竖起经幡柱,煨桑、歌舞自然都少不了,为的就是祈求丰收女神来保护自家来年五谷丰登。
如果说林芝是拉萨的后花园,那普兰就是遥远到不能更遥远的存在,这座位于中国、尼泊尔和印度三国交界处的边境小城,在过去因为冈仁波齐与玛旁雍错的存在,而有络绎不绝的人闻名而来。
普兰因为地处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孔雀河谷地,四周雪山环绕,与拉萨、林芝相比,面临着更严峻、酷寒的自然环境,所以为了迎接新年伊始,人们会用更为隆重的仪式来庆祝,朔风凛冽的寒冬腊月,也因此变得热气蒸腾起来。
普兰新年和藏历新年一样,也有很多仪式感满满的活动,古突宴、驱鬼仪式、新年背水、聚餐喝酒…而我很遗憾只有在普兰朋友的口中了解他们的新年,至今还没有机会亲自参加一次普兰新年。
普兰新年的最大看点,一定要数人们为这个隆重节日而换上的华丽服饰,特别是其中最珍贵的“宣”服饰,一整套服饰由头饰、项链、耳坠、袍子、披风、彩靴等组成,由黄金、白银、珍珠、蜜蜡、玛瑙、红珊瑚、绿松石等珍宝装饰,这样的衣服全普兰也找不到多少套,我朋友长这么大也没亲眼见过几次。
在过去的千年间,坐标三国交界处的普兰一直都是茶马古道的重要交点,西藏的羊毛、茶叶,尼泊尔的银器、宝石,印度的藏红花、麝香等,就像川流不息的潮水,跟随着马帮商队在这座边境小镇不停穿梭流淌。
过去繁荣的商道贸易,让这里积累了华丽的服饰与耀眼的宝石,普兰当地人将这些珍宝变成节日庆典的华丽盛装,这样一套四五十斤的“宣”服饰,除去本身的价值,背后更积淀了千百年的人文价值,用价值连城、移动的人民币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虽然普兰和传统藏历新年一样有新年赶早去背水的习俗,但这里要背2趟水,一趟是银水,一趟是金水,我朋友还特别强调说这2趟水必须要由家中勤劳的妇女来背。
在我朋友的描述中,阿妈们也都要赶在新年第一天天还蒙蒙亮时,赶紧去就近的河沟背新年里的第一桶水,这桶水被称作“银水”。
背回家后,阿妈会把水倒进家里的各种容器,另外还要再专门倒几铜碗的水,恭恭敬敬地供奉到佛龛前,忙活完这一通,阿妈还要给一家人煮上一锅香甜的青稞粥,让还没起床的家人们在被窝里喝。
赶在日出之前,阿妈还要再出一趟门,去背新年里的第二桶水,这桶水被称作“金水”,这个水承载着福气、吉祥、幸运等各种美好的寓意,阿妈会留着给家里的长辈和孩子喝,还会郑重地给家里人煮上一壶酥油茶,只有喝上这桶金水了,才有过新年的感觉。
▲ 图片来源:野蛮的卡农先生
在我朋友看来,普兰的新年和农历的春节也有不少类似的地方,特别是在尊老爱幼这一块,老人和孩子都有他们的专属节目。
在普兰新年,有一项特别的活动叫作“恰才”,就是让家里的长辈或父母坐在卡垫上,晚辈要恭敬地给他们磕头,以感谢过去的养育之恩和谆谆教诲。
而孩子们,在我朋友的回忆中会像国外过圣诞节一样,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一边唱着吉祥的歌谣,一边挨家挨户讨新年礼物,家家户户都会提前预备些礼物,我朋友她小时候还都是零碎钱、糖果点心之类的小东西,这几年经济飞速发展,小朋友们的礼物可不比当年,越来越丰富精致了。
位于后藏核心地带的日喀则,被称作是“西藏粮仓”,这里的关键词离不开“农耕”2字,我日喀则的表姐就曾经和我说过,对于日喀则人来说“没有比农耕更重要的事,可又没有比过年更欢乐的节日”。
日喀则的新年也是和农耕紧紧联系在一起,因为正月后农民就要开始春耕,为了不耽误农事,日喀则人便把藏历新年提前了一个月,日喀则新年也被称作是“索呐”新年,意思是开始干活之前的新年。
后藏日喀则的新年和前藏拉萨的藏历新年,其实是有不少相似之处的,但你也能从细节之中感受到浓浓的后藏特色。
日喀则新年以农耕作为关键词,家畜的身影自然也少不了,这里的大年初一有个习俗叫作“初一油光光”,阿姐他们家会在这一天的早上,掏出家里的炉灰和酥油混合在一起,用混合物把家畜的角都抹得闪亮亮的。
这还只是第一步,大家还会像比赛一样在家畜的角尖上粘上各种华丽的酥油花,家畜身上披挂的颈套和装饰都换成新的,然后再把酿青稞酒后的酒糟拿出来,和饲料一起喂给家畜,边喂还会边唠叨几句“过年啦,过年啦,我来给你们送青稞酒糟啦,来喝酒吧!”
▲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社
因为就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也会在新年期间举行跳神驱鬼表演,僧人们头戴面具,身穿戏装,手持道具,表演神舞,还会举行盛大的换经幡柱仪式,几乎所有日喀则人都会在这天来寺里帮着换经幡。
新年一大早抢着去背第一桶水的习俗,也在日喀则延续了下来,只不过日喀则的另有讲究,这里不只是取水,更有取四新的讲究。
新年的时候,阿姐一家要赶在凌晨时分去取四新,所谓的四新分别是:从别人家牛粪里取来的“牛粪新”、从青稞地里取来的“土新”、从狗窝里取来的“粪新”,以及最重要的从河边或井边取来的“水新”。
取水新的时候有点像是比赛,各家各户都想要到新年里的第一桶水,谁舀到谁就能获得新的一年里最好的运气。取四新的时候,还要注意在取四新的地方撒下糌粑,回家后还要恭敬地把四新供奉起来,这样新年才能保佑一家人招财引福。
更讲究一点的,大家还会讲究要取“手纹水新”,所谓的“手纹水新”就是天还未亮,刚刚能看清手纹时候取到的水新,这桶水通常就需要家里德高望重的老阿妈去取了,取的时候还会格外郑重地在桶上系上哈达,粘上羊毛和漂亮的酥油花呢。
和拉萨地区不同,后藏日喀则这边的大年初一一般是留给家人的,不太会出去走亲访友。忙活完各种仪式之后,大家就准备在家悠闲地享用美食了。
早上可以喝麦粥,阿妈会在这一碗麦粥里加入奶渣、牛肉、人参果之类的料,比平时的丰盛多了,只不过新年里的这一碗粥,无论如何你都一定得喝光,要是喝不完,这剩下的麦粥可就要倒在你头上了,另外还要再罚一杯青稞酒。
到了中午,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羊头、水煮羊肉、羊肠羊肚、油炸果子、青稞酒之类的新年必吃美食。特别是羊头,承载着新年滋味,日喀则人都要年前就开始垒起三石灶,烧净羊头,到了初一这天大家美滋滋地都能吃上半个羊头,吃了这羊头,新的一年才能有心想事成的好运气。
藏历新年则是我最熟悉的一个新年了,去年的时候藏历新年和农历新年很巧合地撞在了一天,而今年根据《西藏天文气象历书》的推演,2月1日的春节新年和3月3日的藏历新年,就相差整整一个月了。
这两年藏历新年多多少少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和过去人头攒动、游客往来的热闹相比,冷清了些,但一进入藏历十二月中,拉萨街头的年味还是会肉眼可见的浓郁起来。
眼花缭乱的特色年货,琳琅满目的糕点糖果,还有一年比一年精细的切玛、隆过、罗萨美朵…都在祈求着新的一年能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福运亨通,一到这个时候,阿妈和我也总是要找机会跑几趟八廓商城,感受一把过年的仪式感。
这是切玛盒,别看就是个木盒,却意义非凡。新年前家家户户除了置办年货和大扫除,最重要的就是制作这个切玛盒了,切玛盒的意思就是五谷丰收斗,承载着吉祥和丰饶的美好寓意。
我们会在切玛盒的左边装上青稞粒,右边装上糌粑粉和酥油块,两头在插上红红绿绿的罗萨美朵,再配上酥油花,和羊头、青稞苗等一起,供奉在家中的神龛正中,装饰起来的切玛盒就像个满满当当的迷你粮仓,集祭祀与庆祝于一身,护佑着我们。
这个罗萨美朵是藏历新年里才能见到的特别的新年花,罗萨就是藏语“新年”的意思,而美朵是藏语“花朵”的意思,这说的就是绽放于新年时节的美丽花朵,这束新年花表达了我们对新年五谷丰登的期盼。
罗萨美朵虽然叫着是花,但其实是用晒干的青稞进行加温染色制作的,新年供奉切玛盒时,它是必不可少的装饰插花,我们们相信这束花能为新的一年带来美满与丰收。
隆过就是用酥油雕成的彩色羊头,会和切玛盒一起供在佛龛上,因为羊在我们传统中是吉祥之物,隆过承载的是我们对六畜兴旺的期盼,这也是只有藏历新年前才会出现在市场上的年货,一见到它,就说明藏历新年马上就要到了。
除了青稞制成的罗萨美朵,我们新年在佛龛上还会专门再供奉一盆刚刚爆出新绿的青稞苗,以庆祝农耕的开始。这样一把生机盎然的绿色,能给家里提前带来春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丰收吉祥就看它了。
卡塞对我来说,是藏历新年的最大盼头之一,因为它只有在藏历新年的时候才能吃到,一到藏历十二月,市场街巷里那些熟悉的店铺都会架起油锅变身卡塞店,自家也会为了解馋而架起酥油锅炸起卡塞,香甜的气息在哪里都能闻到,它的香味一开始飘散,年味就真的来了。
酥脆香甜的卡塞,其实就是用酥油、面粉只有油炸再裹上白砂糖做的,花花绿绿有各种颜色,还有蝴蝶、耳朵、条状之类的各种形状,光是看着就太招人喜欢了,吃起来更是解馋。
藏历新年的餐桌上,除了特色的小吃点心,一盘牦牛肉干是少不了的。我们家一进冬天就是开始买肉准备制作风干牦牛肉,用最传统的方式调味晾晒,经过冬天的严寒,牛肉的风味会被浓缩在薄薄的肉干中。
吃是我们藏历新年的关键词,和农历春节一样,我们在新年之前也有个除夕夜,这一晚会有一场有趣的“古突宴”。只不过和春节相比,我们吃的食物要朴素一些,其中的重头戏就是一碗叫作古突的面团汤。
所谓的古突,就是我们这儿一种用牦牛肉汤配上人参果、白萝卜、奶渣等熬制而成的面团汤。
这个面团汤和春节的元宵有点类似,但也小有讲究,除了常规大小的之外,还会额外制作一批包入了特殊馅料的面团,辣椒、木炭、羊毛、石头、食盐、牛粪、辣椒…听起来很有挑战性对吧?
不过这几个带着特殊内馅的面团我们是留在碗里不会吃的,吃完了没有做恶作剧的面团,我们古突宴的余兴节目就开始了。大家要在彼此的注目下,各自掰出自己的那个特殊面团,不一样的夹心馅料都有不一样的寓意,谁吃到什么就象征着他是怎么样的人。
木炭象征着心黑心狠,羊毛象征着性情温柔,石头象征着意志坚定,食盐象征着懒惰,牛粪象征着丰盛,辣椒象征着泼辣爽直…
每掰开一个面团,总是会引起一顿轰堂大笑,大家少不了要打趣一番,我们的藏历新年啊,就必须得这么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地度过,决不能把一丝丝的愁苦情绪带到来年。
除了笑声不断的古突宴,我最喜欢的新年活动就是换塔觉了。塔觉指的就是缝有经幡的树,是一把缝着五色经幡的树枝。我们在新年里会像给房子换新衣一样,给自家的房子换上新的塔觉,这塔觉新了,房子也就感觉焕然一新了。
换塔觉的日子就有讲究,我们要根据藏历新年推算良辰吉日,我们趁着好日子换上节日盛装,带上食物和贡品,全家聚在屋顶上,这时候我们还会和邻居隔着墙头互相拜年,比走亲访友地拜年会更有趣味。
更换塔觉之前,我们还会煨桑祈祷,然后再把旧的塔觉拔下来,把象征着福运升腾的新经幡树起来,飘动的五色经幡和袅袅上升的桑烟,寄托着我们的祈愿在空中传去。
冬来雪域,西藏的冬天虽然少不了冰与雪,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会用充满仪式感的种种习俗,来欢聚庆祝新年的到来。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欢迎选一个冬天,来高原感受西藏的年味。
来源丨藏客旅行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西藏政府发布公告称2020年的藏历新年放假7天从2月23日至2月29日▲藏历新年,图/网络今年的藏历新年也受疫情影响不同于往年,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购买藏历新年年货。但大多数人还是有亲自挑选年货的传统。但是说到西藏,却是唯一一个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仅有一人确认感染,并且已经成功治愈的省份,这次灾难似乎并未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西藏疫情地图,图/微博今天是藏族人民的新年,那么就来带大家看看,藏族人民是怎么挑选年货,度过新年的。藏历新年藏民族特色年货“五彩麦穗、吉祥羊头、酥油花、切玛盒和卡塞”。这些年货用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运亨通。▲藏民族的年货酥油花酥油花是藏民族雕塑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酥油为原料,以人物、花卉、树木、飞禽、走兽等为主题的一种手工油塑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大昭寺的藏历新年酥油花酥油花的融点很低,有遇热极易变形融化的特点,15℃就会变形,25℃左右就会融化,要保持原有形状,需要在零下的环境中制作完成。所以,酥油花又被称为盛开于冰点的奇异之花。▲酥油花手艺人们在制作酥油花之前,要先将酥油浸泡于冰凉的水中长时间揉搓成膏状,去掉其中杂质,使塑造时的酥油更加光滑细腻。▲塔尔寺酥油花为了防止体温对酥油花的影响,他们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冰冷刺骨的雪水中,而为了防止手温回暖,双手必须不时浸冰水、抓冰块,让手指保持冰凉。▲塔尔寺酥油花因此,在以酥油花作为“三绝”之一的塔尔寺里,那些常年参与酥油花塑制的艺僧们手上大多会生出冻疮,如果没有对佛的虔诚之心和对宗教艺术的献身精神,这是很难年复一年坚持做下来的。▲藏历新年人们插在切玛盒上的浮塑式酥油花酥油花捏塑在发展中形成了浮塑和立塑两大类。浮塑形似浮雕或半立体状高浮雕彩塑,藏历新年人们插在切玛盒上的酥油花便是以浮塑的形式在长木牌上捏塑成的。而立塑即立体镂空彩塑,它在形式上有单塑、组塑之分,在青海塔尔寺每年正月十五的塔尔灯节上展出的酥油花,艺僧们主要采用的便是立塑。罗萨美朵意为新年花的“罗萨美朵”,是每逢藏历新年不可缺少的吉祥花。藏语里“罗萨”是藏历新年,“美朵”是鲜花的意思。▲罗萨美朵插在切玛盒里的五彩罗萨美朵,代表着温馨的家庭里,幸福的祝愿;承载着欢乐的故土上,对来年五谷丰登的期盼。也难怪有人会说,在神奇的雪域高原上,鲜艳的百花争奇斗艳,可最能表达新年祝愿的,莫属罗萨美朵了。▲手工编织的罗萨美朵从种植、收割、晾晒到上色,桑木村生产的罗萨美朵就一直遵循着这个时间表。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深谙这些青稞麦穗的染色技艺。▲手工编织的罗萨美朵罗萨美朵需要染出红、深绿、淡绿、黄四种颜色。红、深绿、黄可以用直接购买的颜料调出颜色,淡绿的颜色则是深绿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黄色调和而成。▲手工编织的罗萨美朵染色的过程说简单也不简单,土灶里烧的柴火正旺,为染色锅里的颜料提供持续不断的热量。青稞麦穗放到相应的锅里,上下左右翻动五六次,确保一把青稞麦穗都能上色,就可以拿出来晾晒到一边继续染了,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五分钟。▲罗萨美朵经历过染色、再次捆扎过程的罗萨美朵,绽放在冬日的拉萨街头,为人们的藏历新年增添了一抹吉祥喜庆。隆过用酥油雕成的一个彩色羊头,藏语称为“隆过”。它一般摆设在佛龛前面所贡之品的中央,是因为人们认为“羊”为吉祥之物,同时也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隆过在雪域亘古浩瀚的历史中,高原上的人们自古以来便认定“羊”是吉祥的动物,代表了藏族同胞们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骨粉做的“隆过”塑彩羊头只有在藏历新年前夕才会采购,从新年的初一至十五期间摆放在家里,其余的时间即便是在热闹的冲赛康市场也难以觅见,凡是看见塑彩羊头便代表着年关将至。▲隆过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塑彩羊头制作的材质有多种门类,如今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材料有陶瓷与石灰,陶瓷制品经久耐用,而石灰的制作成本较低,塑彩羊头的价格也会较为便宜,制作一个塑彩羊头约耗时一个小时。“制作‘隆过’的步骤其实很简单,将石灰和水按比例搅拌均匀倒入羊头形状的模型内,待凝固成型后倒出,以红色、绿色、黄色等几样常用色予以着色,描绘出羊脸的模样即可。”切玛盒切玛盒的汉语含义是“五谷丰收斗”,寓意吉祥。这种用木板制作成的长方形木斗,在藏族人平日的生活中,盛大的庆典仪式里,特别是欢庆藏历新年时,切玛盒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切玛盒“切玛波”看似简单,制作工艺却十分繁琐,需经过雕刻成型、腻子抹平、喷红色底漆、画花纹、喷定色清漆、涂金漆等工序。而第一道工序雕刻成型最为复杂,若是浮雕形式,就需要先把底板镂雕后,再雕刻“浮出”部分的小件,然后用胶水粘在底板上。▲正在雕刻切玛波表面的图案后期上漆、画花纹等工序则由藏族工人完成。小小的“切玛盒”,凝聚了藏、汉民族的共同智慧。▲装饰好的切玛盒在藏历新年当天,主人会把切玛盒摆在藏柜上,如有客人来拜年,就会先走到切玛盒前,并用拇指和食指捏少许青稞粒(炒麦粒)、糌粑连向空中抛三次,以此表达对三宝神的敬畏,然后会往自己嘴中放一些,并对着主人道“扎西德勒”,送上诚挚的新年祝福。经过这简单却不失文雅的拜年仪式后,大家才能坐下来饮茶聊天。塔觉——经幡树“塔觉”为藏语,意为“缝有经幡的树”,是将染成五种颜色的长方形布条或着印有“风马旗”图案的布条、丝绸从上往下按照蓝、白、红、绿、黄的顺序缝制在树的枝干上,依次代表着蓝天、白云、火焰、绿水和黄土。▲塔觉——经幡树藏民们认为把缝有五彩经幡的树枝插在屋顶上,可以祈祷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运亨通。▲匠人在精心缝制“塔觉”而经幡树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这一天早上,全院的人都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节日食品和供品,聚集在屋顶上,举行隆重而欢乐的“托桑”仪式(祭神祈福仪式),并为自家的房顶更换五彩经幡。▲匠人在精心缝制“塔觉”青稞苗青稞苗有预祝来年丰收之意,同时为家里带来盎然生机,预示新年新气象。▲正在售卖的青稞苗从藏历十二月开始,藏族人家里就会开始培植青稞。用一个口径十多厘米的小花盆,撒上青稞种子。高原上最不缺的就是阳光,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青稞很快就发了芽,从土地冒出来。年底时,青稞长到一寸多长,青青的苗,满满当当一盆,浓浓的绿溢出来。▲青稞等到大年初一,人们将青稞苗供在佛龛上和摆在客厅里,庆祝农耕开始,以求一年丰收吉祥。这时,光看到这一盆绿,整个人就能被感染,仿佛春天就在这里,呼之欲出。▲摆放在中间的青稞现在,不少人不再自己种青稞苗,过年就到街上买上一盆回去。藏历年前十多天,街上就有很多人在卖青稞苗,一盆盆排开在地上,像极了一片小小的青稞田。过年时,关于青稞苗的摆放位置也是很讲究的一件事,青稞苗都摆放在切玛旁。也一定要在旁边摆上羊头“隆过”,寓意五谷丰登,开头顺利。驱鬼青稞麦秆藏历12月29日是驱鬼节,驱鬼藏语为“郭多”、“古多”,因此驱鬼节又叫“郭多”节。藏族人民认为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必须驱鬼消灾,祈祷万事如意。▲驱鬼用的麦秆这一天,要在布达拉宫及墨茹礼仓举行跳神会,在鲁鼓广场施食送鬼,各夺庙要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在初夜时,每家每户手持火把、呼叫着驱鬼。在大门以外,要把剩下的面疙瘩粥倒掉施食,好让一年的鬼怪快走。同时,家家户户要进行大扫除,清除一年来的垃圾污秽。▲松赞林寺跳神驱鬼藏族人认为新年即将来临,得驱鬼消灾,祈祷万事如意。把青稞杆捆成十字形,放在盆子里,每人紧捏一块糌粑在自己身上有病疼的地方擦一下,祈求远离病痛,然后把青稞杆和糌粑都扔到盆子或盒子里。用点燃的青稞杆在屋子里转一圈,把鬼都赶出门,跟着点起的鞭炮把青稞杆和糌粑一起拿到路口扔进火堆里,以示驱鬼。▲每家每户手持火把、呼叫着驱鬼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各家各户放在路口上的火把在夜空中燃烧,场面非常壮观!香布在藏历十二月的二十八、二十九号,家家户户就已经开始打扫庭院,给门窗换上新的香布。▲置换新香布在灶房正中的墙上用绘出“八瑞相”的图案,即八吉祥徽,包括吉祥结、金轮、妙莲、宝伞、右旋海螺、胜利幢、宝瓶、金鱼。▲布达拉宫更换香布迎接藏历新年厨房墙上还要画白色的蝎形图案,传说巨蝎是保佑家庭平安的龙女或灶神的化身。有的人家还会在房梁上方画出很多吉祥图案,表示人丁兴旺、粮食满仓。春联有些地区的藏民们也会挂春联。不过不同于春节的春联,上面写的内容大多是祝福用语。▲藏民们的春联牛羊肉买回家煮牛羊肉和藏猪肉,这是全家人在过年期间的肉食。▲正在售卖牛羊肉再来说说在藏历新年中藏族人所创造的那些独具文化特色的美食耗牛肉干制作牦牛肉干一般选择在冬季,气温刚到零下,这时气温适度、空气干燥、风力正好,肉刚好能冻住但却不至于冻得太过分而失了味道。高海拔的雪域高原不仅养育出了肉质绝佳的牛肉,更是顺便赠予这里的子民制作美味的好气候。▲耗牛肉干卡塞简单来说,“卡赛”是一种由西藏特有的“油”——酥油炸制而成,然后再裹上白砂糖的原色或彩色的各种形状的面食。有各种花型、蝶形、圆形、条形、耳朵形等,不一而足。▲卡塞古突每年的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就是藏族人迎接新年的古突之夜,“古”是九的意思,寓意藏历二十九。古突是用九样东西熬煮成的粥,这九样东西分别是水、盐、肉、糌粑、奶渣、人参果、小桃子、萝卜、面疙瘩。▲古突这其中最讲究的也数最有趣味性的要数面疙瘩,其妙处就在于面疙瘩里包的东西:辣椒、羊毛、石头、木炭、食盐、牛粪、人参果等东西,谁吃到什么就象征谁是怎样的人。▲古突辣椒象征说话尖酸刻薄;羊毛象征性格温柔善良;石头象征意志坚定;木炭象征心黑心狠;食盐象征懒惰;牛粪象征丰盛……▲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古突”全家人和前来造访的亲朋好友坐在一起,每人捧起碗,用一种颇有仪式感的庄重,同时喝起来,连续猛地喝三口,意思是敬天、敬地、敬众生。德嘎“德嘎”是藏民族传统节日中必不可少的年货,是一种由白面、酥油、牛奶、糖等多种原材料制成的油炸品。▲德嘎切玛还有一种重要的食物是“切玛”,这是藏历新年必备的一种食物形式的“摆设品”,切玛是要装在切玛盒里的。▲切玛人参果藏语称“卓姆”,跟藏语中的“有口福”是谐音,寓意新的一年事事顺心。在藏历新年初一,藏族人家会用酥油把煮好的人参果炒一遍,然后放入盛有米饭的碗中并撒上白砂糖,这就是一碗特色十足的“人参果”了。▲人参果替和人参果一样,“替”是一种由酥油和奶渣做的藏式甜点,不仅藏历新年必不可少,在节庆婚礼等重大节日也是必备品。▲用红糖、奶渣、酥油揉在一起制成的藏历新年点心——“替”人们相信藏历新年期间的善行恶举都会对来年造成影响,此时是为善报积德的好机会,也是可能招致恶报的危险关头。愿新年山河无恙,扎西德勒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西藏旅游在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萨在藏语里面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